台风、飓风及其命名
台风名字是怎么命名的

台风名字是怎么命名的台风名字是怎么命名的什么是台风1.台风(Typhoon),指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26℃以上广阔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
2.世界气象组织定义: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至13级(即32.7~41.4m/s)的热带气旋为台风或飓风。
3.日本气象厅定义:中心持续风速118~156km/h(32.8~43.3m/s) 称之为台风。
4.西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国际日期线以西,东经100度以东)地区通常称其为台风,而北大西洋及印度洋地区则普遍称之为飓风。
按照其强度,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六个等级,是自然灾害的一种。
台风名字是怎么命名的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开始时只用女人名,以后据说因受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从1979年开始,用一个男人名和一个女人名交替使用。
直到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台风命名规则方法新的台风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香港、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
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的14个名字。
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
同时,保留原有热带气旋的'编号。
具体而言,每个名字不超过9个字母;容易发音;在各成员语言中没有不好的意义;不会给各成员带来任何困难;不是商业机构的名字;选取的名字应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如有任何一成员反对,这个名称就不能用作台风命名。
历时最长的台风

历时最长的台风在南方,每年夏秋总要经历几次台风,俗话说没有放假的台风都不是好台风,台风往往只是持续一到两天,但是历史上有持续长达一个月的台风,不知道这个台风是不是放假台风呢。
接下来就跟着学习吧小编看看这个历时最长的台风吧!台风台风(Typhoon),指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26℃以上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我们都知道,台风的影响危害是很大的,那么,大家知道世界上维持时间最长的台风是哪个吗?下面就由小编来告诉你。
飓风约翰(英语:Hurricane John),又称台风约翰(英语:Typhoon John),是1994年在东北太平洋生成的一个飓风,它是有纪录以来维持时间最长,及移动路径最长的热带气旋。
约翰生成时正发生强厄尔尼诺现象,东北太平洋的海平面温度较正常为高,这协助约翰增强至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的最高等级--五级。
约翰自生成到消散,路径总长达13,000千米,从东太平洋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西太平洋,再向东折返中太平洋,维持时间共31日。
因为约翰曾经进入西北太平洋,它也被称作"台风"。
虽然约翰维持时间长达一个月,但它几乎没有影响陆地,仅对夏威夷和在约翰斯顿环礁的美军基地带来轻微影响。
简介约翰生成时正值强厄尔尼诺时期,东北太平洋较正常高的海平面温度协助约翰增强至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的最高等级--五级。
约翰自生成到消散,路径总长达13,000公里,从东太平洋跨越国际换日线进入西太平洋,再向东折返中太平洋,维持时间共31日。
因为约翰曾经进入西北太平洋,它也被称作"台风"。
虽然约翰维持时间长达一个月,但它几乎没有影响陆地,仅对夏威夷和在约翰斯顿岛的美军基地带来轻微影响。
历史1994年7月25日约翰的前身离开非洲西岸,被美国的国家飓风中心鉴定为一个热带波动。
当时大西洋的大气环境并不适合热带气旋发展,所以该热带波动在一路西移之际并没有增强;直至系统于8月8日进入东太平洋,方才缓缓地组织起来。
台风名字怎么命名的大全

台风名字怎么命名的大全台风名字怎么命名的大全台风是一个强烈的热带气旋。
它好比水中的漩涡一样,是在热带洋面上绕着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同时又向前移动的空气漩涡。
下面小编带来的台风名字怎么命名的,希望大家喜欢!台风名字怎么命名的台风的名字来源于第31届台风委员会通过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
该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14个成员提供。
每个成员提供10个名字,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该命名表为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表上的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的14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
同时,保留原有热带气旋的编号。
台风名字的特点是:每个名字不超过9个字母;容易发音;在各成员语言中没有不好的意义;不会给各成员带来任何困难;不是商业机构的名字;选取的名字应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如有任何一成员反对,这个名称就不能用作台风命名。
根据规定,一个热带气旋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无论加强或减弱,始终保持名字不变。
如0704号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其英文名均为“Man-Yi”,中文名为“万宜”。
为避免一名多译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乱,中国中央气象台和中国香港天文台、中国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经过协商,已确定了一套统一的中文译名。
这些名字大都出自提供国和地区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等。
台风形成原因台风,是热带海面受太阳直射使海水温度升高,并蒸发形成水汽升空,而周围较冷的空气又流入补充,然后再上升,如此循环,使整个气流不断扩大形成“气流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风。
由于海面广阔,无遮无拦,会使气流不断循环,气流柱的直径不断得以加大,其圆形涡旋的半径可达数百乃至上千千米,其高度可达20千米以上。
同时,由于地球由西向东高速自转,致使气流柱和地球表面由于相对运动而产生磨擦,并且越接近赤道磨擦力就越强,这样,将引导气流柱作逆时针漩转(南半球系顺时针漩转)。
风级风速风压对照表台风飓风与风速风级关

风级风速风压对照表台风飓风与风速风级关时间:2010-04-23 08:38来源:点击:394次风级风速风压对照表台风飓风与风速风级关系服务热线:风级风速风压对照表(机构与结构设计参考)Wind scale and Wind speed,Wind force list (for designed)风级名称Windname风速windspeed风压W0=V2/16(kg/m2),10N/m2陆地地面物体征象海面状态km/h(m/s)0 Calm无风<1 0-0."2 0-0."0025静静1 light air软风1-50."3-1."50."0056-0."014烟能表示方向,但风向标不动微波2 light breeze轻风6-111."6-3."30."016-0."68人面感觉有风,风向标转动小波3 Gentle breeze微风12-193."4-5."40."72-1."82树叶及微枝摇动不息,旌旗展开小波4 Moderate breeze和风20-28 5."5-7."91."89-3."9能吹起地面纸张与灰尘轻浪5 Fresh breeze清风29-388."0-10."7 4-7."16有叶的小树摇摆中浪6 Strong breeze强风39-4910."8-13."87."29-11."9小树枝摇动,电线呼呼响大浪7 Moderate gale疾风50-6113."9-17."112."08-18."28全树摇动,迎风步行不便巨浪8 Fresh gale大风62-74 17."2-20."718."49-26."78微枝折毁,人向前行阻力甚大狂浪9 Strong gale烈风75-88 20."8-24."427."04-37."21建筑物有小损狂涛10 Whole gale狂风89-10224."5-28."437."52-50."41可拔起树来,损坏建筑物狂涛11 Storm暴风103-11728."5-32."650."77-66."42陆上少见,有则必有广泛破坏狂涛12 Hurricane飓风>117 32."7-36."966."42-85."1陆上极少见,摧毁力极大海浪滔天37."0-41."441."5-46."146."2-50."951."0-56."056."1-61."2风级、风速、风压对照表-------------------------------------------------------------------------------- 风级名称风速风压10牛顿/平方米(10N/m2)千米/时(km/h)米/秒(m/s)0无风<1 0-0."20-0."00251软风1-50."3-1."50."0056-0."0142轻风6-111."6-3."30."016-0."683微风12-193."4-5."40."72-1."824和风20-28 5."5- 7."9 1."89- 3."95清风29-38 8."0- 10."74- 7."166强风39-49 10."8- 13."8 7."29- 11."97疾风50-61 13."9- 17." 112."08- 18."288大风62-74 17."2- 20." 718."49- 26."789烈风75-88 20."8- 24." 427."04- 37."2110狂风89-102 24."5- 28." 437."52- 50."4111暴风103-117 28."5- 32." 650."77- 66."4212飓风>117 >32."766."42-85."1--------------------------------------------------------------------------------何谓台风?何谓飓风?它们与风速、风级有何关系?--------------------------------------------------------------------------------气象学上,在热带洋面上生成发展的低气压系统称为热带气旋。
2023年台风命名表

2023年台风命名表一、背景介绍自从上世纪50年代起,国际台风委员会(简称WMO)开始为热带气旋进行命名。
为了避免混淆和给台风起一个易于记忆的名称,WMO制定了一套统一的台风命名规则,并按照字母顺序为每个国家和地区选择了一组名称。
台风命名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台风的认识和记忆,还方便了气象部门的操作和舆情管理。
二、2023年台风命名原则根据WMO的规定,2023年的台风命名表首字母为A到W的26个字母。
其中,Q、U、X、Y、Z五个字母不会被使用。
命名表的字母序列通常会先使用拉丁字母,之后再使用希腊字母。
每个台风名称包含两个字母,并依次顺延。
三、2023年台风命名表下面是2023年台风的命名表:1.台风AA3.台风CC4.台风DD5.台风EE6.台风FF7.台风GG8.台风HH9.台风II10.台风JJ11.台风KK12.台风LL13.台风MM14.台风NN16.台风PP17.台风RR18.台风SS19.台风TT20.台风VV21.台风WW请注意,根据命名规则,这些名称只会在2023年台风季节中使用。
如果2023年台风季节超过了21个台风,剩下的台风将会按照希腊字母的顺序进行命名。
四、台风命名的重要性台风命名不仅是一种传统和规范,更是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操作。
首先,命名能够方便气象部门和媒体进行台风的监测、跟踪和报道。
其次,命名为公众提供了一种易于记忆和传播的方式,使得公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台风。
此外,命名也为科学研究和历史记录提供了方便。
五、总结台风命名表是根据国际台风委员会的规定制定的,旨在为每个台风提供独特的名称以方便辨识和记忆。
2023年的台风命名表包含了21个名称,每个名字由两个字母组成。
台风命名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方便了气象部门的操作,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好的台风了解和应对途径。
对于科学研究和历史记录而言,台风命名也具备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对您对2023年台风命名表有所了解,并对台风命名的背景和重要性有所启发。
飓风名字是怎么起的

飓风名字是怎么起的1、为了区分热带气旋,有必要给它们单独取个名字。
最早是根据热带气旋的位置(主要是热带气旋中心所处的经纬度)来区分热带气旋,这种办法相当麻烦,往往难如人意。
直到19世纪初叶,一些讲西班牙语的加勒比海岛屿根据飓风登陆的圣历时间命名飓风。
例如,侵袭波多黎各的三个飓风:1825年7月26日的圣大安娜,1876年和1928年9月13日的圣费里佩。
据报道,19世纪末,澳大利亚预报员克里门兰格用他讨厌的政客的名字为热带气旋命名。
后来,军事部门根据英文单词的首字母顺序(ABLE, BAKER, CHARLIE等)来命名热带气旋。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人用女性的名字给热带气旋命名。
20世纪70年代末,应美国女权运动组织的要求,扩充了命名表,改用男性和女性的名字命名。
在口语和书面交流中,特别在警报中,人们逐渐接受了使用命名表的优点。
名字应当简短、通俗、易记,便于向热带气旋威胁区的千百万群众传递信息,以避免同一地区同时面临一个以上热带气旋影响时出现混乱状况。
这种做法不久便在西半球被广泛使用。
2、20世纪70年代,所有热带气旋易发区都已使用命名系统。
70年代末以后,在世界气象组织各区域热带气旋委员会协调下,热带气旋的命名走向国际化。
在大多数区域,热带气旋命名表(通常是交替使用男性和女性的名字)由该区域的热带气旋委员会制定,热带气旋委员会更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和协调本地区的热带气旋减灾行动。
各区域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
通常由指定的气象中心负责按字母顺序依次为热带气旋命名。
有的地区命名表循环使用,有的地区时常制定新的命名表,还有的地区命名表用完后再从头开始使用。
如果某个热带气旋声名狼藉,比如造成了严重伤亡或带来巨大财产损失,则将该热带气旋的名字从命名表中剔除,代之以同性别的另一个名字,并且第一个字母要相同。
有的区域用4位数字来命名热带气旋,前2位数字为年份,后2位数字为热带气旋在当年的的顺序号,有的还加上地理指示码,例如:1991年孟加拉湾的第1个热带风暴命名为BOB9109(BOB为英语孟加拉湾的缩写,Bay of Bengal)。
台风和飓风的名词解释

台风和飓风的名词解释台风和飓风是自然灾害中常见的两种天气现象。
它们常常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虽然台风和飓风听起来很相似,但它们实际上是有一些区别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台风。
台风通常发生在太平洋西北部和印度洋的海域。
这些风暴是由海洋中的热空气和水汽相互作用形成的。
台风的命名在中国古代已经有记录,它们通常根据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命名,如“洛兹台风”和“四川台风”。
台风的强度通常通过风速来衡量,风速达到每小时118公里(74英里)以上的称之为强台风。
由于台风的强大风力和暴雨,它们常常会引发洪水、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而飓风在北大西洋洋区和东太平洋洋区常见。
飓风是由暖湿的空气和水蒸气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与台风类似,飓风的强度也是根据风速来划分的。
飓风在北半球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通常伴随着巨大的风暴潮。
飓风的命名通常是根据字母表顺序,例如“卡特里娜飓风”和“艾里克飓风”。
飓风除了造成严重的风灾和洪水外,还常常伴随着猛烈的雷雨和龙卷风。
然而,台风和飓风之间的差异并不仅仅是名称和发生地点。
它们在气象学上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例如,在风速的衡量标准上,西太平洋的台风和北大西洋的飓风有所不同。
西太平洋地区通常将风速超过每小时118公里的风暴称之为台风,而北大西洋地区则将风速超过每小时119公里的风暴称之为飓风。
此外,台风和飓风还在不同的地区带来不同的影响。
在台风的主要袭击区域,如中国的台湾和日本沿海地区,人们已经形成了一套应对台风的成熟机制。
他们经常使用气象预警系统来提前预知台风的路径和强度,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损失。
与之相比,飓风在北美洲的沿海地区常常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因为那里在飓风到来之前可能没有足够的准备或警报。
总的来说,台风和飓风是两种经常带给人们巨大灾害的自然现象。
虽然它们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在命名、形成原因、强度标准以及影响区域上存在一些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对于预防和减少台风和飓风带来的伤害是非常重要的。
台风、飓风及其命名

台风、飓风及其命名台风,这是它在西太平洋和南海的称谓;而在印度洋地区被称为风暴,在大西洋和东太平洋被称为飓风。
(在北半球,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到格林尼治子午线的海洋洋面上生成的气旋称之为飓风,而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海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称之为台风。
)台风是怎样命名的呢?欧美国家为飓风命名的历史比较悠久,可追溯到上世纪中叶。
目前飓风既有名字,也有级别(比如1-5级飓风)。
飓风一般是使用人名,一个男性名字一个女性名字交替使用。
近些年知名度最高的飓风就是安德鲁和卡特里娜。
而我们以前的台风没有名字,只有数字代号,比如7312号台风、8803号台风,分别代表1973年的第12号台风、1988年的第3号台风。
从2000年开始,台风忽然“有名”了。
而且名字常常不同凡响。
台风名甚至比台风本身古怪许多。
正因为古怪,所以会被关注、会被琢磨甚至会被记住,这也就实现了专业机构们当年为台风命名的初衷:希望人们更多地关注台风危害。
热带气旋以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六个等级。
不过在生活中,人们常常习惯地把后五个等级都简略称为“台风”。
1997年,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决定统一台风命名规则,2000年起投入使用。
台风的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香港、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越南这14个国家和地区各提供10个名字,总共140个台风备用名字。
然后把这140个名字放在一起,分组排序,然后逐一使用。
换句话说,台风还没降生,名字已经被起好了。
而且名字并不是一次性使用而是循环利用,140个名字大排行用过一遍之后,又会从头再来。
所以就会出现今年的台风与前几年的某些台风重名的现象。
遇到特殊情况,命名表也会做一些调整,如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成为公众知名的台风后.为了防止它与其它的台风同名,便从现行命名表中将这个名字删除,换以新名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风、飓风及其命名
台风,这是它在西太平洋和南海的称谓;而在印度洋地区被称为风暴,在大西洋和东太平洋被称为飓风。
(在北半球,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到格林尼治子午线的海洋洋面上生成的气旋称之为飓风,而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海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称之为台风。
)
台风是怎样命名的呢?
欧美国家为飓风命名的历史比较悠久,可追溯到上世纪中叶。
目前飓风既有名字,也有级别(比如1-5级飓风)。
飓风一般是使用人名,一个男性名字一个女性名字交替使用。
近些年知名度最高的飓风就是安德鲁和卡特里娜。
而我们以前的台风没有名字,只有数字代号,比如7312号台风、8803号台风,分别代表1973年的第12号台风、1988年的第3号台风。
从2000年开始,台风忽然“有名”了。
而且名字常常不同凡响。
台风名甚至比台风本身古怪许多。
正因为古怪,所以会被关注、会被琢磨甚至会被记住,这也就实现了专业机构们当年为台风命名的初衷:希望人们更多地关注台风危害。
热带气旋以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六个等级。
不过在生活中,人们常常习惯地把后五个等级都简略称为“台风”。
1997年,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决定统一台风命名规则,2000年起投入使用。
台风的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香港、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越南这14个国家和地区各提供10个名字,总共140个台风备用名字。
然后把这140个名字放在一起,分组排序,然后逐一使用。
换句话说,台风还没降生,名字已经被起好了。
而且名字并不是一次性使用而是循环利用,140个名字大排行用过一遍之后,又会从头再来。
所以就会出现今年的台风与前几年的某些台风重名的现象。
遇到特殊情况,命名表也会做一些调整,如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成为公众知名的台风后.为了防止它与其它的台风同名,便从现行命名表中将这个名字删除,换以新名字。
这几天影响我国的台风苏力(英语:Typhoon Soulik,国际编号:1307,联合台风警报中心:07W)为2013年太平洋台风季第七个被命名的风暴。
“苏力”一名由密克罗尼西亚提供,是波纳佩岛传统将领的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