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_第六章_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合集下载

2023年大学_计算机控制技术第二版(温希东著)课后答案下载

2023年大学_计算机控制技术第二版(温希东著)课后答案下载

2023年计算机控制技术第二版(温希东著)课后答案下载2023年计算机控制技术第二版(温希东著)课后答案下载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技术,并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控制系统和控制技术。

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与人机接口、顺序控制与数字控制、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PID调节器的数字化实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技术及工业控制微型计算机。

为了帮助读者掌握各部分内容,书中每章后面都附有习题。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应用电子技术、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电气工程等专业的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计算机控制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计算机控制技术第二版(温希东著):内容简介点击此处下载计算机控制技术第二版(温希东著)课后答案计算机控制技术第二版(温希东著):目录第1章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1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11.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 31.1.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 41.2 工业控制计算机的特点 41.3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主要结构类型 51.3.1 计算机操作指导控制系统 51.3.2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51.3.3 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 61.3.4 集散型控制系统 61.3.5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71.3.6 工业过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81.4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 91.4.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 91.4.2 近年来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9 习题 13第2章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与人机接口 142.1 过程通道的分类 142.2 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 152.2.1 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的一般结构形式 15 2.2.2 开关量输入信号的调理 162.2.3 开关量输出驱动电路 192.2.4 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的设计 21 2.3 人机接口——键盘 222.3.1 非编码键盘 232.3.2 编码键盘 282.4 人机接口——数字显示方法 312.4.1 发光二极管LED显示 312.4.2 LCD显示接口技术 38习题 81第3章顺序控制与数字控制 833.1 顺序控制 833.1.1 顺序控制系统的类型 833.1.2 顺序控制系统的组成 853.1.3 顺序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 853.1.4 顺序控制的应用实例 863.2 数字程序控制 883.2.1 数值插补计算方法 883.2.2 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 893.2.3 逐点比较法圆弧插补 943.2.4 步进电机工作原理 993.2.5 步进电机控制系统原理 1013.2.6 步进电机与微型机的接口及程序设计 103 3.2.7 步进电机步数及速度的计算方法 1083.2.8 步进电机的变速控制 109习题 110[1]第4章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 1124.1 模拟量输入通道 1124.1.1 输入信号的处理 1124.1.2 多路开关 1134.1.3 放大器 1174.1.4 采样保持器(S/H) 1194.1.5 模/数(A/D)转换器及其应用 1204.2 模拟量输出通道 1284.2.1 DAC的工作原理 1284.2.2 多路模拟量输出通道的结构形式 1304.2.3 D/A输出方式 1314.2.4 失电保护和手动/自动无扰动切换 1324.2.5 DAC的主要技术指标 1324.2.6 典型应用例子 133习题 135第5章 PID调节器的数字化实现 1375.1 PID调节器 1385.1.1 PID调节器的优点 1385.1.2 PID调节器的作用 1385.2 数字PID控制器的设计 1415.2.1 PID控制规律的离散化 1425.2.2 PID数字控制器的实现 1435.3 数字PID控制器参数的整定 1455.3.1 采样周期的选择 1455.3.2 PID控制器参数的整定 146习题 150第6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152 6.1 干扰信号的类型及其传输形式 1526.2 抗干扰技术 1536.2.1 接地技术 1546.2.2 屏蔽技术 1556.2.3 隔离技术 1566.2.4 串模干扰的'抑制 1566.2.5 共模干扰的抑制 1576.2.6 长线传输中的抗干扰问题 157[1] 6.3 电源干扰的抑制 1586.3.1 电源干扰的基本类型 1586.3.2 电源抗干扰的基本方法 1596.4 CPU软件抗干扰技术 1616.4.1 人工复位 1626.4.2 掉电保护 1626.4.3 睡眠抗干扰 1636.4.4 指令冗余 1646.4.5 软件陷阱 1646.4.6 程序运行监视系统(WATCHDOG) 167 6.5 数字信号的软件抗干扰措施 1706.5.1 数字信号的输入方法 1706.5.2 数字信号的输出方法 1716.5.3 数字滤波 172习题 176第7章工业控制微型计算机 1777.1 工业控制计算机的特点 1777.2 总线式工控机的组成结构 1787.3 常用工控总线(STD/VME/IPC工控机) 179 7.3.1 STD总线工控机 1797.3.2 MC6800/MC68000工控机 1797.3.3 IPC总线工控机 1797.4 IPC的主要外部结构形式 1807.4.1 台式IPC 1807.4.2 盘装式IPC 1817.4.3 IPC工作站 1817.4.4 插箱式IPC 1827.4.5 嵌入式IPC 1837.5 IPC总线工控机内部典型构成形式 1847.5.1 工业控制计算机的组成 1847.5.2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857.6 IPC总线工业控制计算机常用板卡介绍 186 7.6.1 IPC总线工业控制计算机的概念 1867.6.2 工业控制计算机I/O接口信号板卡 187 习题 192附录 ST7920GB中文字型码表 193参考文献 198。

常见的plc控制系统抗干扰措施

常见的plc控制系统抗干扰措施

常见的PLC控制系统抗干扰措施1. 引言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一种常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中的计算机控制设备。

在实际工业环境中,PLC控制系统常常面临各种干扰源的干扰,这些干扰可能导致系统稳定性下降、数据误差增加甚至系统故障。

因此,在设计和应用PLC控制系统时,需要采取一系列抗干扰措施来降低干扰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PLC控制系统抗干扰措施,包括电磁干扰、地线干扰、高温环境干扰以及其他常见干扰的应对措施。

2. 电磁干扰的抗干扰措施电磁干扰是PLC控制系统中常见的干扰源之一,它可以导致数据误差、通信故障等问题。

以下是抗电磁干扰的措施:•屏蔽设计:在PLC设备和信号线上添加屏蔽层,以阻隔外部电磁干扰的入侵。

屏蔽层可以采用金属箔、金属编织层等材料。

•磁屏蔽:在PLC设备附近放置磁场屏蔽装置,以减弱外部磁场对设备的影响。

磁屏蔽装置可以采用铁氧体材料制成。

•地线隔离:将PLC设备的地线和电源系统的地线隔离开,防止电磁干扰通过地线传输到PLC设备中。

3. 地线干扰的抗干扰措施地线干扰是指由地线电流引起的干扰,它会导致系统电势差增大、信号失真等问题。

以下是抗地线干扰的措施:•地线去耦:在PLC设备的电源输入端和地线之间添加去耦电容,并将其接地。

去耦电容可以起到隔离地线干扰的作用。

•地线分离:将PLC设备的地线和其他设备的地线分离开,避免地线干扰的相互影响。

•良好接地:确保PLC设备的良好接地,减少地线干扰的发生。

4. 高温环境干扰的抗干扰措施高温环境对PLC控制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PLC设备的散热和温度抗性方面。

以下是抗高温环境干扰的措施:•散热设计:合理设计PLC设备的散热结构,增加散热面积和散热风扇等设备,保证设备在高温环境下正常工作。

•温度抗性选择:选择具有良好温度抗性的元件和材料,确保PLC设备在高温环境下的可靠性。

•温度检测:安装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PLC设备的温度,及时采取散热措施以防止设备过热。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与抗干扰技术研究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与抗干扰技术研究

胡 月明 范 勇 ( 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四川 绵阳 6 1 1) 200
摘 要
对计算机控制 系统的可靠性作 了定量表示 , 并从软硬件两方面入 手提 出了提 高系统可靠性的几种措施。抗干扰技 术是 保证控制 系统可靠性的一个关键 。 目前针 对各种干扰施行 的抗 干扰技术单独列出 , 把 也分别从硬 、 件两方面作 了较为详细 软
可靠 度 R表 明运 行 n此 不 发生 故 障 的 概 率 。 也 可 表示 为 :
11系 统 可 靠 性 的 定量 表示 .
时间 。如 果 该 值很 小 , 示 系统 可 维 护 性 好 , 易 修 复 。 表 容
() 5 有效度 A (v i bl ai) A al iy rt a i t o
4 一
’ F于 i 一 j i -
可 工 作 时 间
j 丽 :F
控 制 系 统 抗 干 扰设 计 和施 工 是 工 程 中 非 常 重 要 的 环 节 仪 表 及控 制 系 统 可 靠 性直 接 影 响 到 生产 装 置安 全 、 定 的运 行 , 制 稳 控 系 统抗 干 扰 能 力 是关 系到 整个 系统 可 靠 运 行 的 关 键 。 1 计 算 机 控 制 系 统 的可 靠 性
作 , 行不久即出现故障 , 运 有效度降低 。
( ) 靠 度 R R l bl ai) 6可 ( ei iy rt a i t o
R 『 尸几 f = l 次运行不发 生故障f f
低, 如可靠度 、 维护率 、 失效 率 、 均故障间隔时 间( B )平均 平 MT F 、
维护时间 ( T )有效度 等。具体解释如下[】 MT R 、 1:
假 定 系 统 投 入 运 行 后 , 作 了 一 段 时 间 t后 出现 了故 障 , 工 不 得 不停 机 维 修 。经过 一 段 时 间 T 的 维 修后 , 障 排 除 , 统 又 正 1 故 系 常 运 行 。这 样 , 时 间 坐 标 轴 上 , , , , 是 系 统 正 常 工 作 时 在 tt … t , 间 , 1 2… , n 维 护 时 间 , 有 : T, , T 是 T 则

第6章抗干扰技术答案(仅供参考)

第6章抗干扰技术答案(仅供参考)

一、填空1.经常采用的软件抗干扰技术包括:数字滤波技术、数字信号的软件抗干扰技术、指令冗余技术、软件陷阱技术等。

2.采用积分式A/D转换器是抑制串模干扰的方法之一。

3.采用差分放大器作为信号前置放大是抑制串模干扰的方法之一。

4.通常把叠加在被测信号上的干扰信号称为串模干扰。

5.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按干扰的作用方式,可分为串模干扰和共模干扰两种,而数字滤波只能抑制串模干扰。

6.采用双绞线作信号引线是为了抑制串模干扰,采用终端匹配是为了抑制长线传输干扰。

二、选择题1、下列抗干扰措施中属于软件抗干扰技术的有(B、E、F),属于硬件抗干扰技术的有(A、C、D)。

A.采用双积分A/D转换器B.采用中位值滤波C.采用光耦滤波D.采用LC滤波E.采用限幅滤波F.重复书写指令G.串行通讯方式三、判断1.下图所示干扰源为共模干扰。

错,串模。

2.如果串模干扰频率比被测信号频率高,则采用输入低通滤波器来抑制高频率串模干扰。

对3.如果串模干扰频率比被测信号频率低,则采用高通滤波器来抑制低频串模干扰。

对4.对于串模干扰主要来自电磁感应的情况下,对被测信号应尽可能早地进行前置放大,从而达到提高回路中的信号噪声比的目的。

对5.下图所示干扰源为共模干扰。

对6.所谓软件陷阱,就是一条引导指令,强行将扑获的程序引向一个指定的地址,在那里有一段专门对程序出错进行处理的程序。

对7.所谓指令冗余,就是在关键地方人为插入一些单字节指令,或将有效单字节指令重复书写,提高弹飞程序纳入正轨的机会。

对四、简答1.干扰的作用途径是什么?答:(1) 静电耦合 (2) 磁场耦合 (3) 公共阻抗耦合2.什么是共模干扰和串模干扰?如何抑制?答:共模干扰:是指系统的两个信号输入端上所共有的干扰电压,也称为共态干扰。

共模干扰主要是由电源的地、放大器的地以及信号源的地之间的传输线上电压降造成得。

抑制共模干扰的方法:变压器隔离;光电隔离;浮地屏蔽等。

串模干扰:指叠加在被测信号上的干扰噪声,它串联在信号源回路中,与被测信号相加输入系统,也称为常态干扰。

于海生---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于海生---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习题及参考答案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是怎样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步骤:(1)实时数据采集:对被控量的瞬时值进行检测,并输入给计算机。

(2)实时决策:对采集到的表征被控参数的状态量进行分析,并按已定的控制规律,决定下一步的控制过程。

!(3)实时控制:根据决策,适时地对执行机构发出控制信号,完成控制任务。

2.实时、在线方式和离线方式的含义是什么(1)实时:所谓“实时”,是指信号的输入、计算和输出都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完成的,即计算机对输入信息以足够快的速度进行处理,并在一定的时间内作出反应并进行控制,超出了这个时间就会失去控制时机,控制也就失去了意义。

(2)“在线”方式: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如果生产过程设备直接与计算机连接,生产过程直接受计算机的控制,就叫做“联机”方式或“在线”方式。

(3)“离线”方式:若生产过程设备不直接与计算机相连接,其工作不直接受计算机的控制,而是通过中间记录介质,靠人进行联系并作相应操作的方式,则叫做“脱机”方式或“离线”方式。

3.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由四部分组成。

图微机控制系统组成框图(1)主机:这是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核心,通过接口它可以向系统的各个部分发出各种命令,同时对被控对象的被控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及处理。

主机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整个生产过程,按控制规律进行各种控制运算(如调节规律运算、最优化计算等)和操作,根据运算结果作出控制决策;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使之处于最优工作状态;对事故进行预测和报警;编制生产技术报告,打印制表等等。

(2)输入输出通道:这是微机和生产对象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桥梁和纽带。

过程输入通道把生产对象的被控参数转换成微机可以接收的数字代码。

过程输出通道把微机输出的控制命令和数据,转换成可以对生产对象进行控制的信号。

过程输入输出通道包括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和数字量输入输出通道。

抗干扰(六讲)

抗干扰(六讲)

RST ST
为复位输出(低电平有效 产生条件同 为复位输出 低电平有效).产生条件同 低电平有效 产生条件同RST. 为选通输入watchdog定时器输入 定时器输入. 为选通输入 定时器输入
Vcc 为+5V电源 +5V电源 GND 为数字地 N.C. 悬空
2.MAX1232的主要功能 的主要功能 (1)电源监控 电源监控 (2)按钮复位输入 按钮复位输入 (3)监控定时器 监控定时器
1.MAX1232的结构原理 1.MAX1232的结构原理(续) 的结构原理( 当电源过压、欠压时,MAX1232将提供至少 将提供至少250ms宽 当电源过压、欠压时, 将提供至少 宽 度的复位脉冲, 度的复位脉冲,其中的容许极限能用数字式的方法来选 的容限, 择5%或10%的容限,这个复位埋藏也可以由无锁的手 或 的容限 动复位输入; 动复位输入;MAX1232有一个可编程的监控定时器监 有一个可编程的监控定时器监 督软件的执行, 可编程为150ms、600ms或 督软件的执行,该Watchdog可编程为 可编程为 、 或 1.2s的超时设置。下面给出了 的超时设置。 的内部结构图。 的超时设置 下面给出了MAX1232的内部结构图。 的内部结构图
2.7.3 CPU抗干扰技术 抗干扰技术
•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CPU抗干扰措施常常采用监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CPU抗干扰措施常常采用监 控定时器即看门狗(Watchdog)、 )、电源监控 控定时器即看门狗(Watchdog)、电源监控 掉电检测及保护)、复位等方法。 )、复位等方法 (掉电检测及保护)、复位等方法。这些方法 可用微处理器监控电路MAX1232来实现 来实现。 可用微处理器监控电路MAX1232来实现。 1.MAX1232的结构原理 1.MAX1232的结构原理 MAX1232微处理器监控电路给微处理器提供辅助功能以 微处理器监控电路给微处理器提供辅助功能以 及电源供电监控功能。 及电源供电监控功能。MAX1232通过监控微处理器系统 通过监控微处理器系统 电源供电及监控软件的执行,来增强电路的可靠性, 电源供电及监控软件的执行,来增强电路的可靠性,它 提供一个反弹的(无锁的)手动复位输入。 提供一个反弹的(无锁的)手动复位输入。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干扰及抗干扰措施探讨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干扰及抗干扰措施探讨

号 的频 带不 同 , 可 以通 过 在 导线 上增 加滤 波 器 的方 法
切 断高 频干 扰 噪 声 的传播 , 有 时 也可 加 隔离 光 耦来 解 采 用 积 分 型 A / O; 当 干扰 主 要来 自感应 时 , 对 被 测 信 提高S / N比 ; 对低 频 干扰 , 采 用 数 字 决。 电源 噪声 的危 害最 大 , 要特 别注 意处理 。 所谓辐 射 号尽 早前 置 放大 , 干扰 是 指走 平 行 线路 , 通 过 空 间辐 射感 应传 导到 干扰 滤波 ; 数字 信 号传送 时, 采用 负逻 辑 。
计算 机控 制 系统 在 工程 中的应 用 越来 越 多 , 由于 混 乱 , 引发计 算机 失控 , 死机 。 周 围环 境 比较 复 杂 , 容 易 形成 各 种 干 扰源 , 如 果 不 采
取恰 当 的 防 范措 施 , 源自 种干 扰 就 会 影 响 系 统 , 造 成 系
统 控制 失 灵 、 运 行 不稳 定 等现 象 。因此 研 究计算 机 控
L 堡 垒 l
UJ l AN CO M PUTER
计算机控制 系统 的干扰及 抗干扰措 施探讨
姜 碉
( 西 南民族 大 学计算机科 学技 术 学 院 四川 成 都 6 1 0 0 4 1 )
【 摘 要】 : 本文分析了计算机控制 系统中的干扰来源和影响, 以及干扰表现方式 ; 按照抗干扰的基
本原 则 , 探 讨 了如何 对 不 同类型 的干扰 采取相 应 的抗 干扰措 施 , 提 高 系统 对环境 的 适应 能力 , 使 实现正
常 的控 制得 到保证 。
【 关键词 】 : 计算机控制 系统 干扰 抗干扰
1前言
混 乱; 对 于 系 统 内 核本 身 , 会 使三 总 线 上 的 数 字信 号 2 . 4干 扰 的基本 类 型 1 1 按特 征 分

于海生---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于海生---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输入输出过程通道1.什么是过程通道?过程通道有哪些分类?过程通道是在计算机和生产过程之间设置的信息传送和转换的连接通道。

按信息传递的方向来分,过程通道可分为输入过程通道和输出过程通道;按所传递和交换的信息来分,过程通道又可分为数字量过程通道和模拟量过程通道。

2.数字量过程通道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数字量过程通道包括数字量输入通道和数字量输出通道。

数字量输入通道主要由输入缓冲器、输入调理电路、输入地址译码电路、并行接口电路和定时计数电路等组成。

数字量输出通道主要由输出锁存器、输出驱动电路、输出口地址译码电路等组成。

其中:输入调理电路将来自控制装置或生产过程的各种开关量,进行电平转换,将其通断状态转换成相应的高、低电平,同时还要考虑对信号进行滤波、保护、消除触点抖动,以及进行信号隔离等问题。

4.简述光电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及在过程通道中的作用。

光电耦合器由封装在一个管壳内的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组成,如图2.1所示。

输入电流流过二极管时使其发光,照射到光敏三极管上使其导通,完成信号的光电耦合传送,它在过程通道中实现了输入和输出在电气上的完全隔离。

图2.1光电耦合器电路图5.模拟量输入通道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模拟量输入通道一般由I/V 变换、多路转换器、采样保持器、A/D 转换器、接口及控制逻辑电路组成。

(1)I/V 变换:提高了信号远距离传递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减少了信号的衰减,为与标准化仪表和执行机构匹配提供了方便。

(2)多路转换器:用来切换模拟电压信号的关键元件。

(3)采样保持器:A/D 转换器完成一次A/D 转换总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进行A/D 转换时间内,希望输入信号不再变化,以免造成转换误差。

这样,就需要在A/D 转换器之前加入采样保持器。

(4)A/D 转换器:模拟量输入通道的任务是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能够完成这一任务的器件,称为之模/数转换器(Analog/Digital Converter ,简称A/D 转换器或AD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技术6.1 工业现场的干扰及对系统的影响在对生产过程的计算机控制过程当中,常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干扰导致控制不准确或失常。

很多从事计算机控制的人员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他把经过千辛万苦安装和调试好的样机投入工业现场进行运行时,却不能够正常工作。

为什么在实验室调试时就很好,到了现场就不行呢,原因就是在生产现场的工业环境中有强大的干扰,微机系统如果没有采取抗干扰措施,或者措施不力。

(当然,还有其它原因,比如设计本身的不完善导致出错,或者在运输安装过程中对设备有所损坏,接线不正确等,但这类原因可以比较容易发现并迅速改正。

)因此,抗干扰技术对于计算机控制系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干扰,就是有用信号以外的噪声或造成计算机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的破坏因素。

在生产过程中,人们不断的积累各种抗干扰技术,可以分为硬件措施和软件措施。

一个成功的抗干扰系统是硬件和软件相结合构成的。

硬件抗干扰效率高,但要增加系统的投资和设备;软件抗干扰投资低,以CPU的开销为代价的,影响到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实时性。

6.1.1 干扰的来源微机控制系统所受到的干扰源分为外部干扰和内部干扰。

1 外部干扰外部干扰指那些与系统结构无关,而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决定的,主要是空间电与磁的影响,环境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也是外来干扰。

外部干扰的主要来源有:电源电网的波动、大型用电设备(如天车、电炉、大电机、电焊机等)的启停、高压设备和电磁开关的电磁辐射、传输电缆的共模干扰等。

2 内部干扰内部干扰则是由系统结构,制造工艺等决定的。

内部干扰主要有:系统的软件干扰、分布电容或分布电感产生的干扰、多点接地造成的电位差给系统带来的影响等。

长线传输的波反射,多点接地的电位差,元器件产生的噪声也属于内部干扰。

6.1.2 干扰的作用途径1 传导耦合干扰由导线进入电路中称为传导耦合。

电源线、输入输出信号线都是干扰经常窜入的途径。

6.1.3 干扰的作用形式各种干扰信号通过不同的耦合方式进入系统后,按照对系统的作用形式又可分为共模干扰和串模干扰。

1 共模干扰(共态干扰)共模干扰是在电路输入端相对公共接地点同时出现的干扰,也称为共态干扰、对地干扰、纵向干扰、同向干扰等。

所谓共模干扰是指A/D转换器两个输入端上公有的干扰电压。

因为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一般要用长导线把计算机发出的控制信号传送到现场的某个控制对象,或者把安装在某个装置中的传感器所产生的被测信号传送到计算机的模数转换器。

因此,被测信号的参考接地点和计算机输入信号的参考接地点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电位差。

共模干扰主要是由电源的地、放大器的地以及信号源的地之间的传输线上电压降造成的,如图6.1所示。

图6.1 共模干扰示意图图6.2 串模干扰示意图2 串模干扰串模干扰就是指串联叠加在工作信号上的干扰,也称之为正态干扰、常态干扰、横向干扰等。

图6.2描述了串模干扰的情况。

共模干扰对系统的影响是转换成串模干扰的形式作用的。

所谓串模干扰是指叠加在被测信号上的干扰噪声。

被测信号是指有用的直流信号或缓慢变化的交变信号,而干扰噪声是指无用的变化较快的杂乱交变信号。

6.2 硬件抗干扰技术6.2.1 共模干扰的抑制抑制共模干扰的主要方法是设法消除不同接地点之间的电位差。

1. 变压器隔离利用变压器把模拟信号电路与数字信号电路隔离开来,也就是把模拟地与数字地断开,以使共模干扰电压不成回路,从而抑制了共模干扰。

注意,隔离前和隔离后应分别采用两组互相独立的电源,切断两部分的地线联系,如图6.3所示。

图6.3变压器隔离图2. 光电隔离光电隔离是利用光电耦合器完成信号的传送,实现电路的隔离,如图6.4所示。

根据所用的器件及电路不同,通过光电耦合器既可以实现模拟信号的隔离,更可以实现数字量的隔离。

注意,光电隔离前后两部分电路应分别采用两组独立的电源。

光电耦合器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由于是密封在一个管壳内,不会受到外界光的干扰。

其次,由于是靠光传送信号,切断了各部件电路之间地线的联系。

第三,发光二极管动态电阻非常小,而干扰源的内阻一般很大,能够传送到光电耦合器输入端的干扰信号变得很小。

第四,光电耦合器的传输比和晶体管的放大倍数相比,一般很小,其发光二极管只有在通过一定的电流时才发光,如果没有足够的能量,仍不能使发光二极管发光,从而可以有效的抑制干扰信号。

图6.4 光电隔离图3. 浮地屏蔽采用浮地输入双层屏蔽放大器来抑制共模干扰。

所谓浮地,就是利用屏蔽方法使信号的“模拟地”浮空,从而达到抑制共模干扰的目的。

4. 采用具有高共模抑制比的仪表放大器作为输入放大器仪表放大器具有共模抑制能力强、输入阻抗高、漂移低、增益可调等优点,是一种专门用来分离共模干扰与有用信号的器件。

6.2.2 串模干扰的抑制抑制串模干扰主要从干扰信号与工作信号的不同特性入手,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1. 在输入回路中接入模拟滤波器如果串模干扰频率比被测信号频率高,则采用输入低通滤波器来抑制高频串模干扰;如果串模干扰频率比被测信号频率低,则采用高通滤波器来抑制低频串模干扰;如果串模干扰频率落在被测信号频谱的两侧,应采用带通滤波器。

一般情况下,串模干扰均比被测信号变化快,故常用二阶阻容低通滤波网络作为模/数转换器的输入滤波器。

2. 使用双积分式A/D转换器当尖峰型串模干扰为主要干扰时,使用双积分式A/D转换器,或在软件上采用判断滤波的方法加以消除。

双积分式A/D转换器对输入信号的平均值而不是瞬时值进行转换,所以对尖峰干扰具有抑制能力。

如果取积分周期等于主要串模干扰的周期或为主要串模干扰周期的整数倍,则通过积分比较变换后,对串模干扰有更好的抑制效果。

3. 采用双绞线作为信号线若串模干扰和被测信号的频率相当,则很难用滤波的方法消除。

此时,必须采用其它措施,消除干扰源。

通常可在信号源到计算机之间选用带屏蔽层的双绞线或同轴电缆,并确保接地正确可靠。

采用双绞线作为信号引线的目的是减少电磁。

双绞线能使各个小环路的感应电势相互抵消。

一般双绞线的节距越小抗干扰能力越强。

4. 电流传送当传感器信号距离主机很远时很容易引入干扰。

如果在传感器出口处将被测信号由电压转换为电流,以电流形式传送信号,将大大提高信噪比,从而提高传输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

5. 对信号提早处理电磁感应造成的串模干扰,对被测信号尽可能的进行前置放大,从而达到提高回路中信号噪声比的目的;或者尽可能早的完成A/D转换或者采取隔离和屏蔽措施。

6. 选择合理的逻辑器件来抑制。

一是采用高抗扰度逻辑器件,通过高阈值电平来抑制低噪声的干扰;二是采用低速的逻辑器件来抑制高频干扰。

6.2.3 长线传输干扰的抑制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由于数字信号的频率很高,很多情况下传输线要按长线对待。

例如,对于10ns级的电路,几米长的连线应作为长线来考虑,而对于ns级的电路,1米长的连线就要当作长线处理。

1.长线传输的干扰信号在长线中传输时会遇到三个问题:一是长线传输易受到外界干扰;二是具有信号延时;三是高速度变化的信号在长线中传输时,还会出现波反射现象。

当信号在长线中传输时,由于传输线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的影响,信号会在传输线内部产生向前进的电压波和电流波,称为入射波;另外,如果传输线的终端阻抗与传输线的波阻抗不匹配,那么当入射波到达终端时,便会引起反射;同样,反射波到达传输线始端时,如果始端阻抗不匹配,还会引起新的反射。

这种信号的多次反射现象,使信号波形失真和畸变,并且引起干扰脉冲。

2.抗干扰措施采用终端阻抗匹配或始端阻抗匹配,可以消除长线传输中的波反射或者把它抑制到最低限度。

(1)波阻抗R P的求解为了进行阻抗匹配,必须事先知道传输线的波阻抗RP,波阻抗的测量如图6.5所示。

图6.5 测量传输线波阻抗图0C L R P 图6.6终端匹配图 (2)终端匹配最简单的终端匹配方法如图6.6(a)所示,如果传输线的波阻抗是RP ,那么当R=RP 时,便实现了终端匹配,消除了波反射。

此时终端波形和始端波形的形状相一致,只是时间上滞后。

由于终端电阻变低,则加大负载,使波形的高电平下降,从而降低了高电平的抗干扰能力,但对波形的低电平没有影响。

为了克服上述匹配方法的缺点,可采用图6.6(b)所示的终端匹配方法。

(3)始端匹配在传输线始端串入电阻R ,如图6.7所示,也能基本上消除反射,达到改善波形的目的。

图6.7 始端匹配图6.2.4 CPU 抗干扰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CPU 抗干扰措施常常采用Watchdog (看门狗),电源监控(掉电检测及保护),复位等方法。

常用的微处理器监控电路MAX1232来实现这些功能。

1 MAX1232的结构原理MAX1232微处理器监控电路给微处理器提供辅助功能以及电源供电监控功能。

它通过监控微处理器系统电源供电及监控软件的执行,来增强电路的可靠性。

如图6.8A 所示,其引脚含义为:(1)PBRST :按键复位输入。

是一个反弹的(无锁的)手动复位输入,低电平有效输入,忽略小于1ms 宽度的脉冲,确保识别20ms 或更宽的输入脉冲。

(2)TD :时间延迟,Watchdog 时基选择输入。

TD=0V 时,ms t TD 150=;TD 悬空时,ms t TD 600=;TD=V ss 时,s t TD 2.1=。

图6.8 微处理器监控电路MAX1232(3)TOL:容差输入。

TOL接地时选择5%的容差;TOL接V cc时选取10%的容差。

(4)GND:地。

(5)RST:复位输出。

高电平有效。

当下述情况发生时,RST产生:若V cc下降低于所选择的复位电压阈值,则产生RST输出;若PBRST变低,则产生RST输出;若在最小暂停周期内ST未选通,则产生RST输出;若在加电源期间,则产生RST输出。

(6)RST:复位输出。

低电平有效。

产生条件同RST。

(7)ST:选通输入。

Watchdog定时器输入。

(8)V cc为+5V电源。

2 MAX1232的主要功能(1)电源监控电压监测器监控V cc,每当V cc低于所选择的容限时就输出并保持复位信号。

(5%容限时的电压典型时为4.62V,10%容限时的电压典型时为4.37V。

)当V cc恢复到容许极限内,复位输出信号至少保持250ms的宽度,才允许电源供电并使微处理器稳定工作。

(2)按钮复位输入PBRST端靠手动强制复位输出,一个机械按钮或一个有效的逻辑信号都能驱动PBRST,忽略小于1ms宽度的脉冲,确保识别20ms或更宽的输入脉冲。

(3)监控定时器Watchdog俗称“看门狗”,是工业控制器普遍采用的抗干扰措施。

微处理器用一根I/O线来驱动ST输入端(其时间取决于TD的选择),以便来检测正常的软件执行。

如果一个硬件或软件的失误导致ST没有被触发,在一个最小的超时时间间隔内,MAX1232的复位输出RST有效,至少保持250ms的宽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