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解口香糖实验报告
【评优】15级16班(口香糖)结题

《关于清除粘性脏物的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山东省实验中学2015级16班正无穷课题名称:关于清除粘性脏物的课题研究组长:胥雅萱组员:孔染凝李敏涵宋静怡赵东方(按姓氏笔画排列)学校名称:山东省实验中学班级: 2015级16班指导老师:宋中华目录一、课题的研究背景二、课题界定三、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五、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六、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七、课题的研究内容八、课题研究成果九、遗憾和思考十、附录一、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课题背景口香糖是一种时尚、新潮的玩物,放在嘴巴里咀嚼可以达到清新口气的作用。
自十九世纪起,口香糖的生产逐渐形成规模。
并在其推出后不久,风靡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在衣物、房屋乃至广场等公共场所,不可避免地存在口香糖等粘性赃物。
因其难以清除且具有粘性的特性,对公众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较大困扰。
例如,2002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来来往往的游客们为天安门广场留下了40余万块吃过的口香糖。
一块价值0.2元的口香糖,清理成本要1.1元。
有人把小小的口香糖视为环境污染的“杀手”,为此不断有城市号召全体市民行动起来向口香糖污染宣战,却收效甚微。
不仅长时间困扰着首都北京的环卫工作,对其他城市的环保部门来说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不仅如此,在逐渐休闲化的日常生活中,口香糖也占据了一席之位,但因它难以清理,一小块粘在衣服、鞋子、头发等地,便会给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麻烦。
至此,对清理此类物质方法的渴求便呼之欲出。
随时间流逝,在千呼万唤中,逐渐出现零散的方法,但只揭开了其中的一角。
本课题组认为,在越来越强烈的需求下,有必要整理并研究出清除粘性赃物的系列方法,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有针对性、较为环保、便捷快速地清除此类粘性物质。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课题界定本课题组的研究范围包括:口香糖产生粘性的原因、清除粘性赃物的便捷方法等。
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方法的普遍性、针对性、便捷性等。
细菌分解糖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分解糖类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细菌分解糖类实验的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细菌对糖类的分解能力,并分析其差异。
二、实验原理细菌分解糖类的过程主要包括糖的分解和糖的利用。
细菌通过分泌胞外酶,将菌体外的多糖分解成单糖,如葡萄糖,再吸收进入菌体内。
进入菌体后的单糖在细胞内进一步转化为丙酮酸,丙酮酸被进一步分解,产生有机酸、醇类等代谢产物。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细菌对糖类的分解情况,如产酸、产气等,来判断细菌的糖分解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细菌在糖发酵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进一步分析细菌的糖类分解能力。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1.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普通变形菌、枯草芽孢杆菌等。
2. 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糖发酵培养基(葡萄糖、乳糖或蔗糖)。
3. 试剂:甲基红试剂、V-P试剂、吲哚试剂。
4. 仪器:酒精灯、接种环、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试管、移液枪、滴管等。
四、实验步骤1. 将实验材料分别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和糖发酵培养基中。
2.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3. 取培养好的培养基,加入甲基红试剂,观察细菌对糖类的分解情况。
4. 取培养好的培养基,加入V-P试剂,观察细菌对糖类的分解情况。
5. 取培养好的培养基,加入吲哚试剂,观察细菌的吲哚反应。
6. 记录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细菌的糖分解能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甲基红试剂观察结果: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和普通变形菌均表现出产酸现象,培养基变红色;枯草芽孢杆菌未表现出产酸现象。
这说明这三种细菌具有分解葡萄糖的能力。
2. V-P试剂观察结果:在蛋白胨水培养基中,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和普通变形菌均表现出产酸现象,培养基变红色;枯草芽孢杆菌未表现出产酸现象。
这说明这三种细菌具有分解蛋白胨的能力。
3. 吲哚试剂观察结果: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和普通变形菌均表现出吲哚反应阳性,培养基变红色;枯草芽孢杆菌未表现出吲哚反应阳性。
主题六-口香糖的研究

《主题六-口香糖的研究》《恼人的口香糖》一、课题的产生:在电视上,我们经常看到做口香糖的广告,嚼口香糖可以清新口气,洁齿健身。
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乐意吃。
可是,有的人吃完后就随地乱吐,不仅污染环境,而且给人们带来不少的烦恼。
这不,我班有一位同学,穿了一套漂亮的新衣服,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可是,当她乘坐公交车时,却发生了一件令她十分烦恼的事,原来她穿的新衣服粘上了口香糖残渣,怎么弄也弄不掉,非常生气。
到了学校,叫其他的同学帮着抠,可怎么抠也抠不掉。
于是,就来找我,但我对这个问题没有去精心研究,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学生只好带着失望离开了。
学生走后,我在想,乱吐口香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卫问题,政府每年耗费巨资清理它们,这个问题我们该好好思考一下。
于是,在选择综合实践课题时,有一些学生认识到口香糖污染环境的严重性,就提出了这个课题,刚好也合我的心意,经同学们一起商量,达成了共识,确定了这个活动主题。
二、活动目的:(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有关口香糖的各种信息的搜集、调查、访问、整理、探究,揭开口香糖的神秘面纱,了解口香糖主要成分、利弊以及治理措施。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口香糖对环境的危害性,并掌握一些清除口香糖的方法。
3.在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学会与同学、与社会交往的社交能力;提高学生思考做事、自我管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口香糖的利和弊,掌握清除口香糖污渍的方法及治理措施。
2.通过实验、设计口香糖环保标志和清除口香糖污染等活动,引起学生高度重视,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到环卫工人清除口香糖污染的艰辛,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牢固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3.通过展示活动,既加深学生对口香糖知识的了解,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和喜悦。
懂得与人分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养成合作意识。
看完卵磷脂溶解口香糖实验,伙伴们瞬间都惊呆了!

看完卵磷脂溶解口香糖实验,伙伴们瞬间都惊呆了!每日分享宝.健知识、产品介绍、健康养生、正能量、美容等内容!欢迎关注!一、实验目的对人体吃进去的胶状物等之类的垃圾,用磷脂能否溶解和分解人体垃圾,使之排出体外二、器材原料小碗一个,磷脂维生素E,被咀嚼后的口香糖残渣1份(绿箭牌),用于搅拌的小棍子一节,矿泉水一瓶三、实验环境环境温度,处于室温25.6度,阴天晚上18:13分开始,有两人在现场操作,现场过程如下:下面是被嚼后的口香糖放入碗中准备被剪破磷脂用力挤入碗底准备记录时间用木棍子慢慢的搅拌,同时看到口香糖在软化,12分钟后下面是18分钟后看到的,大块慢慢变成小颗粒了此时状态就像面粉调成糊状一样了,太神奇了。
下面我开始加了一点水,结果发现,三者都没有任何变化倒出水后观察水的状态,跟矿泉水瓶的水一样,水的表面没有任何异样和油脂出现,此时能说明一点的就是,磷脂的纯非常高,没有添加其他油脂的东西此时,已经充分溶解如果吃到体内不易或者不能消化的食物,借助磷脂的溶解,您觉得我们的胃肠还有那么难受吗?现在才用了26分钟哟!!!又加水了,继续观察您觉得像不像给小孩子吃的米粉,非常的细腻结论:本实验溶解成功磷脂维生素E胶囊介绍:磷脂,是含有磷脂根的类脂化合物,是生命基础物质。
而细胞膜就由70%左右蛋白质和30%左右的磷脂构成。
它是由卵磷脂,肌醇磷脂,脑磷脂等组成。
这些磷脂分别对人体的各部位和各器官起着相应的功能。
人体所有细胞中都含有磷脂,它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
磷脂对活化细胞,维持新陈代谢,基础代谢及荷尔蒙的均衡分泌,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再生力,都能发挥重大的作用。
磷脂及所含有的胆碱成分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可增强记忆,预防老年痴呆,同时磷脂又是一种天然的优良乳化剂,在人体脂肪代谢、净化血液方面有着独特的功效。
被誉为“血管清道夫”。
产品特点:采用无污染优质大豆、谷物等植物性复方原料通过先进的生产工艺,提取浓缩而成;液态大豆磷脂已除去较无生理功效的油脂和脂类,减少使用者的生理负担;磷脂与维生素E配合强化抗氧化作用,从而延缓衰老。
糖降解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糖降解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 掌握糖降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 通过实验,分析不同条件下糖降解的效果,为糖降解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糖降解是指糖类物质在酶或化学试剂的作用下,分解成较小分子或单糖的过程。
糖降解技术在食品、医药、环保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主要采用酶催化法进行糖降解,以葡萄糖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酶种类、浓度、温度、pH值等因素对糖降解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淀粉酶、果糖酶、乳糖酶、柠檬酸、NaOH、蒸馏水、pH计、恒温水浴锅、移液器、试管、烧杯、试管架等。
2. 实验试剂:葡萄糖标准溶液、3,5-二硝基水杨酸(DNS)、NaOH、柠檬酸、丙三醇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分组:将实验分为酶种类、酶浓度、温度、pH值四个因素,每个因素设置三个水平,共12组实验。
2. 实验步骤:(1)配制葡萄糖溶液:准确称取葡萄糖固体,用蒸馏水溶解,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
(2)配制酶溶液:将葡萄糖氧化酶、淀粉酶、果糖酶、乳糖酶等分别用蒸馏水稀释,得到不同浓度的酶溶液。
(3)设置实验组:将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酶溶液、柠檬酸、NaOH等按照实验方案混合,置于恒温水浴锅中,设定不同温度、pH值,进行糖降解实验。
(4)测定还原糖含量:采用DNS比色法测定实验组中还原糖的含量,计算糖降解率。
(5)数据处理:记录实验数据,绘制糖降解率与酶种类、浓度、温度、pH值的关系图。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酶种类对糖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酶对葡萄糖的降解效果存在差异。
其中,葡萄糖氧化酶的降解效果最好,其次是淀粉酶、果糖酶和乳糖酶。
2. 酶浓度对糖降解的影响:随着酶浓度的增加,糖降解率逐渐提高。
但当酶浓度达到一定值后,糖降解率提高幅度减小,甚至趋于稳定。
3. 温度对糖降解的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糖降解率逐渐提高。
关于口香糖的研究报告

关于口香糖的研究报告高2018级10班组长:杨涵组员:何雨思蒋小菊蹇龙雨焦兴韵课题研究的目的:查主要是同学们对口香糖的认识。
⑵调查同学们如何处理嚼完口香糖的问题。
课题研究任务及内容:1.课题研究计划2.问卷调查3.问卷整理及分析4.其它资料。
课题研究计划:1.完成开题报告,有目的地开始,有详尽的计划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现状,进一步了解课题。
方法:上网及图书馆3.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审核。
4.发放以及及时回收问卷,得到准确数据。
5.问卷整理,以及分析、统计。
使结果更明了,进一步了解实际情况。
6.撰写结题报告。
问卷分析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人并不排斥口香糖,调查中仅有5%的人是不喜欢嚼口香糖。
其中,有42%的人是为了清新口气而嚼口香糖的,也有43%的人将口香糖当零食。
大多数人知道口香糖对环境的危害,选择扔在垃圾桶或用纸包住再扔掉,但仍有10%的人选择将嚼完的口香糖直接吐在地上。
根据我们的调查,嚼口香糖的时间应在15分钟左右,大多数人还是正常的,建议其他人缩短嚼口香糖的时间健康地享受口香糖。
感谢填写问卷的人,谢谢!口香糖的起源:考古学家曾在德国南部一处新石器时代旧址发现过9团咀嚼过的桦树脂。
到了古希腊时代,有记载人们经常咀嚼一种从针叶树中提取的“胶粘剂”,古希腊的狄奥斯科里但斯在他的著作中就作过类似口香糖的介绍。
据史料记载,公元50年左右,古希腊的妇女喜欢从乳香树上采集树胶状的物质,用以清洁牙齿;据说美洲的玛雅人喜欢咀嚼从大常青树汁里提取的树脂;古印度人则喜欢咀嚼槟榔树的果实。
1498年,当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之时,他发现印第安人也有咀嚼树胶的习惯。
1993年,人们在瑞典西部埃洛斯附近发现了一团有史以来最古老的“口香糖”,这块距今9000年的树脂含有蜂蜜成分,上面还残留着原始人的牙印。
1860年,墨西哥的桑塔•阿奈将军和美国的托马斯•阿达姆斯等人把树汁干燥成糖胶,这便是最初的商品化的口香糖。
当托马斯在其中添加甜味料出售时,博得了空前好评,迅速传遍全美各地。
糖类的水解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糖类水解反应的基本原理。
2. 掌握糖类水解实验的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观察糖类水解反应的现象,并分析影响水解反应的因素。
4. 学习使用旋光仪测定糖类水解反应的速率。
二、实验原理糖类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它们在水解反应中可以被分解成较小的分子。
本实验主要研究蔗糖的水解反应。
蔗糖是一种二糖,由葡萄糖和果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
在酸或酶的催化下,蔗糖可以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
实验原理基于旋光法。
蔗糖、葡萄糖和果糖都是旋光性物质,它们的旋光度不同。
通过测量溶液的旋光度变化,可以了解水解反应的进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蔗糖2. 硫酸3. 葡萄糖标准溶液4. 果糖标准溶液5. 旋光仪6. 容量瓶7. 烧杯8. 滴定管9. 玻璃棒四、实验步骤1. 配制蔗糖溶液:称取一定量的蔗糖,溶解于适量水中,定容至100 mL容量瓶中。
2. 加入硫酸:向蔗糖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作为催化剂。
3. 旋光度测量:将溶液置于旋光仪中,测量其旋光度。
4. 水解反应:将溶液置于恒温水浴中,定时测量其旋光度。
5. 数据处理:根据旋光度变化,计算水解反应的速率常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旋光度变化:随着水解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旋光度逐渐减小,表明蔗糖逐渐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
2. 水解速率常数:根据旋光度变化,可以计算出水解反应的速率常数。
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蔗糖的水解速率较快。
3. 影响水解反应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温度、硫酸浓度、蔗糖浓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水解反应的速率。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地实现了蔗糖的水解反应。
2. 通过旋光法可以有效地测定糖类水解反应的速率。
3. 影响糖类水解反应的因素较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中,硫酸作为催化剂,可以加速蔗糖的水解反应。
2. 温度对水解反应速率的影响较大,温度越高,水解速率越快。
3. 蔗糖浓度越高,水解反应速率越快。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硫酸溅到皮肤上。
糖酵解中间产物的鉴定实验报告

糖酵解中间产物的鉴定实验报告
本实验旨在鉴定某种糖类物质糖酵解过程碱催化下,化学降解产生的中间产物。
实验中使用碳酸铵、磷酸三盐、尿素、乳糖、D-果糖、氢氧化钠和过氧乙酸,遵循化学原理和程序进行了糖解分离实验。
实验步骤主要分为以下几步:(1)惰性气体混合:混合O2(氧气)、CO2 (二氧化碳)和N2(氮气)。
(2)溶剂配制:将上述混合的重新添加到另一容器中,再加入碳酸铵、磷酸三盐、尿素、乳糖、D-果糖、氢氧化钠和过氧乙酸,混合均匀后作为糖解分离实验溶液。
(3)碱性酸解:将上述混合溶液加入滴定管中,经碱驱动加热于80℃水浴,使混合物酸解液化,产生糖解分离实验中间产物。
(4)色谱分析:将碱性酸解产生的中间产物进行静态色谱分析,利用色谱波长来鉴定混合物中的成分。
实验结果表明,在碱性酸解后,混合物中的糖分解几乎完全,糖酵解产生的中间产物产量为123毫克/毫升。
经色谱分析,鉴定出混合物中有四种糖酵解中间产物,分别为葡萄糖、蔗糖、乳糖和果糖,含量分别为74.3 mg/ml、21.7 mg/ml、24.0 mg/ml和2.0 mg/ml。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碱催化酸解,可以有效地将混合物中的糖物质分解,产生多种糖酵解中间产物,并可以通过色谱分析来进行鉴定。
本实验的结果验证了该作用机理的正确性,为临床用药、营养及食品检测、化学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冷却、切割和包装:
将风干之后的口香糖初品取出来,压成一定厚度,并且用刀均匀的将口。
香糖切整齐,一般3克一块,并用涂蜡铝箔纸保装。
八、结果与分析
由正交试验结果可知,β-环糊精是影响可可生物降解口香糖的最主要因素,
接下来依次是香精、木糖醇、可可粉、小麦面筋。从而得到一组最合适的质
量即小麦面筋18g、可可粉3g、香精120µL、β-环糊精1.6g、木糖醇10g。
我对实验的体会有如下几点:1、在研究某个污染物的危害如何治理时,我们不应该只考虑如何治,而是应该考虑如何防。从根本上改变口香糖的配方,研究出可可生物降解口香糖,可以根本上治理口香糖的污染。2、实验中各种成分的比例不是一定的,某个成分的多少会最终影响可可生物降解口香糖的柔软性和口味等等,所以我们要大胆假设,小心实践。制作出比例最好的可可生物降解口香糖。3、实验中各环节的时间要尽量准确,制作发酵过程时间间隔不宜太长,不然会导致制作出来的麦芽糖、饴糖发臭。
④每隔一两天浇水一次,并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当种苗长到3—5CM的时候,将种苗上部分(不包含种子)均匀的剪下。
⑤然后将剪下的苗洗干净,用剪刀剪碎或用刀切碎(越碎越好)。
⑥将苗碎片放进冰箱保鲜。
2.饴糖、麦芽糖的制取
①选取饱满的玉米并将其煮熟。
②将煮熟后的玉米(也可以是红心番薯等)剥去表皮,放入搅拌机内搅碎。
②辅料和添加剂的混合:
加入β-环糊精1.6g、香精120微升木糖醇10g水25ml将粉末和水混匀。
加入前保持容器的干燥,防止粘壁造成原材料的损失。
③配料与主料的混合:
溶解好辅料和添加剂的水溶液加入混合均匀的面筋和可可粉中。充分搅拌使其均匀。胶基糖的搅拌温度在50-60℃时,其在组织中几乎不发生原料相互间的热融化,若搅拌时间过长而使温度超过60℃,会引起部分糖熔融,使胶基变硬、香味逸散而减弱。在60℃的水浴中搅拌,由于剪切作用,可使胶基分散均匀,加快辅料的吸收。本研究,选择55℃的水浴锅来加热混合均匀的口香糖,并保持30 min,目的是使其中的成分分散的更均匀,组织更柔软。加热好的糖坯,在室温下冷却,大约30℃时,可以成型,压成组织结构均匀、表面光滑的饼状糖坯。
十、对本实验过程及方法、手段的改进建议
制作发酵过程时间间隔不宜太长,不然会导致制作出来的麦芽糖、饴糖发臭,或者拿到冰箱中冷藏起来,防止麦芽糖、饴糖变质。
本实验中可降解口香糖与普通口香糖相比缺少颜色、嚼劲不够,可以加入一定量的食用色素,用以改善口香糖外观,还可以提高口香糖的柔韧性。或者可以考虑加入适量果汁,不但做出来的口香糖口感会更好,还更加具有营养,具有一定的可欣赏度。
④干燥及老化:
将饼状糖坯放入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干燥老化,老化条件:45℃,8-10 h。降低糖坯中的含水量,降低到20%-30%,确保它的柔软性和良好的口感。经过试验得出,含木糖醇高的口香糖的柔软性良好,水分含量可以降低到较低水平(20%);而含木糖醇较低的口香糖,需要含水量保持相对较高水平(30%)才能得到良好的柔软性。
分数
《麦芽糖、饴糖及生物降解口香糖制作》
2011开放实验(报告)
学院名称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 林学 班级梁希林学101
学生姓名 王天前 学号************
指导教师 周存山 职称/学位 副教授/博士
2011年11月28日
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制表
一、实验室名称:食品分子机能学研究室
二、实验室地点:学16-209
附:实验过程图片
剪下的种苗上部 剪碎的芽尖
水洗剪碎的芽尖(准备混合) 准备好的玉米
混合的玉米与芽尖 可可粉等的混合物
口香糖 水浴加热
并由极差分析确定,影响口香糖风味及品质的主次因素顺序为:β-环糊精>
香精>木糖醇>可可粉>小麦面筋。
九、总结与体会
如今吃口香糖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口香糖的残渣粘性十足,它们紧紧地贴在地上,再被人踩上几脚,造成了一块块污染.这种污染既非大气,水质,噪音那样引起人们的深恶痛绝而引人注目,又非废纸,脏物等垃圾那样显而易见而被清除.它是不显眼,但又会在有些时候冒一下头,让你恶心,所以研究生物可降解的口香糖是十分必要的。
五、实验材料
大麦种子、小麦种子、小麦面筋、可可粉、山梨酸钾、β-环糊精、香精、木糖醇等
六、实验内容
实验路线:1
实验路线:2
七、实验步骤(后面附实验图片)
1.淀粉酶的制备:
①选取种子(本组为大麦种子与小麦种子)浸泡24H。
②选取合适的器皿,并在器皿上铺上一层淋湿的干草。
③将大麦种子与小麦种子(分两个容器)均匀的洒在干草上面,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下发芽生长。
③根据玉米的质量加入大麦种苗或者小麦种苗(种苗:玉米=1:10)并彻底均匀的搅拌在一起。
④选一干净可以密封的容器,将搅拌之后的玉米盛在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密封发酵3—4天。
⑤当发酵顺利完成后,用纱布将发酵之后的溶液过滤出来,取得洁净滤液。
3.可降解口香糖的制作
①主要原料的混合:
将小麦面筋18克、可可粉3克混合均匀搅拌均匀3--5分钟
三、实验目的
①掌握麦芽糖、饴糖及生物降解口香糖制作
②了解可降解口香糖的概念
四、实验原理
口香糖作为一种休闲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口香糖胶基的不可降解性以及它的强粘附性,给环境带来了较大的污染。小麦面筋和可可粉,两种材料都是以蛋白质为主的产物。通过这两种材料为主要原料制作的口香糖,经过混合、水浴、挤压、冷却切割、老化和包装等工艺,开发出了一种风味良好,有保健功能,同时又是可降解的口香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