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站观测资料传输文件名调整方案
台站地面综合观测业务软件_自动观测数据存储文件格式说明1129

自动观测数据文件存储格式说明(11.30)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本说明中涉及的文件均为来自自动化观测设备或综合判别后的数据文件,包括云、能见度、降水类天气现象、日照、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辐射、新型自动站等。
1.数据文件命名规则1.1云、能见度、降水类天气现象、日照文件名命名形式如下:IIiii_cloud_value_yyyymmdd.txtIIiii_cloud_state_yyyymmdd.txtIIiii_Visibility _value_yyyymmdd.txtIIiii_Visibility _state_yyyymmdd.txtIIiii_weather_value_yyyymmdd.txtIIiii_weather _state_yyyymmdd.txtIIiii_sunlight_value_yyyymmdd.txtIIiii_sunlight_state_yyyymmdd.txt其中:IIiii—区站号;cloud—表明此文件为云数据文件;weather—表明此文件为降水类天气现象数据文件;Visibility—表明此文件为能见度数据文件;value—表明是观测要素文件;state—表明是设备状态文件;yyyymmdd—表明是年月日,如(20120805);1.2视程障碍类综合判别文件名命名形式如下:TQXX_M_Z_IIiii_yyyymmdd.txt其中:IIiii—区站号;TQXX_M_Z—表明此文件为视程障碍类综合判别天气现象数据文件;yyyymmdd—表明是年月日,如(20120805);1.3辐射1.3.1 观测数据文件文件名命名形式如下:AWS_M_R_IIiii_yyyymmdd.txt其中:XIIiii—区站号;AWS_M_R—表明此文件为辐射观测数据文件;yyyymmdd—表明是年月日,如(20120805);1.3.2 状态信息文件文件名命名形式如下:IIiii_radiation_state_yyyymmdd.txt其中:IIiii—区站号;radiation_state—表明此文件为辐射状态信息文件;yyyymmdd—表明是年月日,如(20120805);1.4新型自动站1.4.1小时观测数据文件文件名命名形式如下:AWS_H_Z_IIiii_yyyymm.txt其中:IIiii—区站号;AWS_H_Z—表明此文件为新型自动站小时观测数据文件;yyyymm—表明是年月,如(201208);1.4.2分钟观测数据文件文件名命名形式如下:AWS_M_Z_IIiii_yyyyMMDD.txt其中:IIiii—区站号;AWS_ M_Z—表明此文件为新型自动站分钟观测数据文件;yyyymmdd—表明是年月日,如(20120805);1.4.3状态信息文件文件名命名形式如下:AWS_M_ST_IIiii_yyyymmdd.txt其中:IIiii—区站号;AWS_M_ST—表明此文件为新型自动站状态信息文件;yyyymmdd—表明是年月日,如(20120805);2.文件内容●云、能见度、降水类天气现象、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的观测数据和状态信息文件,以及新型自动站分钟观测数据文件和新型自动站状态信息文件都是每日一个,从前一日20:01开始至当日20:00结束,每分钟一条记录;日照、辐射的观测数据和状态信息文件是每日一个,每分钟一条记录,以地方时00时为日界。
自动气象站数据文件格式1

自动气象站数据文件格式一、自动气象站数据接口文件格式设计自动气象站数据文件需满足气象观测规范要求,在原自动气象站相关数据文件基本上,并考虑今后功能扩展,以及数据文件的可读性,对原Z文件、FJ.TXT文件的格式做出如下调整,增加了辐射要素数据H文件。
1.Z文件格式调整:➢原Z文件中每条记录为240个字节,现在每条记录后,增加回车(13)换行(10)符号,即每条记录为242个字节。
➢原Z文件的第一条记录作为文件头,在原定义内容中取消“总辐射遥测登记、净辐射遥测登记、直接辐射遥测登记、散射辐射遥测登记、反辐射遥测登记”,以“-”填充相应位置;在第236~240位置处写入版本号“V2.00”,以利于今后的版本升级和功能扩展。
➢原规定的正点数据是在56分采集,现改为00分采集的数据,即00分为正点。
➢原规定的日照采用真太阳时,现改为地方平均太阳时。
2.大风遥测数据文件FJ.TXT格式调整:➢原来规定存放10条记录,现改为存放20条记录。
➢原FJ.TXT文件每条记录为16个字节,现在每条记录后,增加回车(13)换行(10)符号,即每条记录为18个字节。
3.为适应辐射观测要求,增加了辐射要素数据H文件。
二、基本文件格式描述根据以上原则,自动气象站接口数据文件由以下文件组成:三、地面常规要素定时数据文件ZIIIiiiMM.YYY1. <ZIIIiiiMM.YYY>(文件名中“Z”、为指示符、IIiii为站号、MM为月份、YYY为年份的后3位)该文件为随机文件,每月一个,记录采用定长类型,每一条记录242个字节,记录尾用回车换行结束,ASCII字符存盘,每个要素值高位不足补空格。
2. <ZIIIiiiMM.YYY>第一次生成时应进行初始化,初始化的过程是:首先检测盘上原先有没有<ZIIIiiiMM.YYY>,如原先没有,而是首次形成该文件则应把全月、每天、每个时次存放雨量位置的每个字节全部填入ASCII码为“255”的压缩代码,其它要素的位置一律存“----”字符(即4个减号)。
气象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传输文件格式

气象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传输文件格式本目录下的所有自动站实时报文数据格式均遵循以下说明;由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更改了文件名规范,但文件内容格式未做更改!文件名更改参见文件:“附件:自动站观测资料传输文件名调整方案.doc”2、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Z_O_AWS_ST_C5_IIiii_yyyyMMddhhmmss.txt>包括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和加密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该文件为顺序数据文件,共4条记录,第1条记录为本站基本参数,共34个字节;第2条记录为器测项目,共262字节;第3条记录为小时内分钟降水量,120个字节;第4条记录为目测项目和天气报、加密天气报有关的编报项目,共134字节,当某观测时间无此条记录内容时,该条记录省略;最后一条记录的后面加上“=<CR><LF>”,表示单站数据结束,其他记录尾用回车换行“<CR><LF>”结束;文件结尾处加“NNNN<CR><LF>”,表示全部记录结束。
⑴第1条记录:包括区站号、纬度、经度、观测场拔海高度、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和观测方式共6组,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表:⑵第2条记录共52个要素值,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表:⑶第3条记录为小时内分钟降水量,120个字节,每分钟2个字节,即1~2位为第1分钟的记录,3~4为第2分钟的记录……,如此类推,119~120位为第60分钟的记录;每分钟内无降水时存入“00”,微量存入“,,”,降水量≥10.0mm时,一律存入99,缺测存入“//”。
⑷第4条记录共23个要素值,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该条记录由相应软件自动形成。
某时次不需要观测或编码的项目,相应记录或编码用相应位长的“/”填充,例如:9时无编报云量,编报云量记录为///,不需编云、天编码,则云状编码记录为24个“/”、天气现象编码记录为////,6小时降水量组编6///1。
保证自动站数据及时传输的措施

的启动时间”启动时间是正点后启动组网软件传 ( 输数据文件的开始时间 , 考虑到定时观测等因素 , 吉林省规定主通道的启动时间应为 3 分钟 )中设 置“” 3 。这样 自动站数据在正点后 3 秒 自动卸载 O 后, 正常情况下大约正点后 3 4 ~ 分钟左右在“ 通信 组 网接 口软件” 就能看到数据成功上传 。 3 要 清楚 各 时次 自动上 传哪 些数 据 31在“ . 通信组 网接 口软件” 运行正常时 , 一般情
“ WS S R , 后 点击 “ae , “ae asod A U E ”然 Sv”在 Sv sw r” p
样“ 通信组网接 口软件 ” 启动之后 , 就只上传包含 人工观测要素 的数据文件和通信状态信息文件。
4 如何 发现 自动 站数据 传输 失败
一
保存设 置。当需要传输文件时 , 只要启动 F P文 T 件传输协议 , 选择“ 自动站实时数据 ”就可 以直接 , 进 入 到本地 和远 程相 应 的 目录 ,在 本地 目录 中选
2 时在逐 日地面数据维护存盘后 , 0 自动形成
的包 括 当 日全 部 观测 要 素 的 日数 据传 输 文件 如 :
4 6 07 51 2 0 0. Z 0 AW S DAY C5 5 27 20 0 01 0 0 TXT
一 一 — — — _
( 日数 据传输 文件 ) 。 其 中前 3个 自动形 成 的传输 数 据 文 件 中 , 自 动观测 要素 数据 文件 和包含 人工 观测要 素 的数据
般正点 后 5分钟 内在 “ 通信组 网接 口软件 ”
自动气象站逐分钟数据传输规定

附件2:自动气象站逐分钟数据传输规定为满足实时历史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对气象资料完整性、时效性和高质量的要求,特制定自动气象站逐分钟数据传输规定。
1上传数据台站所有国家级自动气象站。
2上传数据内容自动气象站观测的逐分钟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草温、地温(地面、5-40cm地温)数据。
(尽管分钟降水量已随正点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上传,为保证该数据文件的完整性,仍包含此要素)3上传数据文件3.1 文件名Z_SURF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AWS-MM_FTM[-CCx].txt在文件名中:Z: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国内交换的资料;SURF:固定代码,表示地面观测;I:固定代码,指示其后字段代码为测站区站号;IIiii:测站区站号;yyyyMMddhhmmss:文件生成时间“年月日时分秒”(UTC,国际时);O: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观测类资料;AWS: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自动气象站地面气象要素资料;MM:固定代码,表示逐分钟观测资料;FTM:固定代码,表示定时观测资料;CCx为资料更正标识,可选标志,对于某测站(由IIiii指示)已发观测资料进行更正时,文件名中必须包含资料更正标识字段。
CCx中:CC为固定代码;x取值为A~X,X=A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一次更正,X=B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二次更正,依次类推,直至x=X。
txt: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文本文件。
说明:AWS与MM、FTM与CCx字段间的分隔符为减号“-”,其它字段间的分隔符为下划线“_”。
3.2 文件内容共分为14段。
具体如下:(1)测站基本信息(60 Byte);(2)气压数据(303 Byte);(3)气温数据(243 Byte);(4)相对湿度数据(183 Byte);(5)风观测数据(363 Byte);(6)降水量数据(123 Byte);(7)草面温度数据(243 Byte);(8)地面温度数据(243 Byte);(9)5cm地温数据(243 Byte);(10)10cm地温数据(243 Byte);(11)15cm地温数据(243 Byte);(12)20cm地温数据(243 Byte);(13)40cm地温数据(243 Byte);(14)文件结束符。
自动站业务调整后监控和质控

〔1〕可以进行 任意时次数据维护
根据需要修改 年、月、日、时可 以选取任意时次的 数据进行维护,时 间均为北京时,日 界均以北京时为准 ,观测中习惯的24 时,在北京时制中 以0时给出。
〔2〕正点数据维护数据的读取
数据读取过程:检查B文件,有该时次记录以B文件为准 ,否则从Z、R文件读取,最后进行相关统计。
在数据无更正情况下需要重新上传某时次 数据:①在备份文件夹下调取,②也可重新 卸载形成上传数据文件,③也可以从“正点 地面观测数据维护〞进行指控保存后形成。
2.自动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的功能
对于正点上传数据文件的内容进行气候学 界限值、气候极值、内部一致性、时间一致 性检查,并确定质量控制码,当检查有数据 存在疑误时,程序会给出报警,并将详情写 入日志文件yyyymmdd.Log中,值班员备查, 更细致的检查确认可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 件的“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中进行处理
②时降水量与分钟降水量累积值是否一致; 定时降水量与编报降水量的差值是否符合 标准精度要求;编报降水量与降水现象是 否配合;分钟降水量与降水时段是否配合 ,微量、空翻、滞后降水量的处理等应按 软件提示进行具体操作修改。当台站参数 的观测工程“自记降水〞设置为“无〞或 “人工〞,即无雨量自动观测时,小时降 水量和分钟降水量记录均置为缺测〔“-〞 〕,编报降水量输入人工雨量筒的观测值
正确设置初始值 和变化值
正确设置初始值 和变化值
2.正确设置地面审核规则库
审核规则库的设置应根据本站30年或者40 年的统计值来设置,宽严适度,如果在本年 出现超过历史极值情况应及时更改审核规则 库。以便正确的帮助判断实时采集的数据是 否为异常值、粗值或者野值。
3.实时重启软件和计算机
现行业务软件运行时间过长会导致数据卸 载出现错误的情况,根据以往的经验一般情 况当采样次数到达3000次左右时,重新启动 监控软件和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一个星 期重新启动一次业务主控计算机。
自动气象站Z文件的传输监测

文章编号:1674-9146(2015)05-0073-02随着自动气象站的普及和完善,气象数据的获取变得越来越快捷,观测密度越来越高,按照中国气象局的业务运行规定,国家级自动气象站将观测资料通过气象通信网络实时上传到省级信息中心,并对传输质量进行考核,所以提高自动气象站资料传输质量就非常重要。
宁德市三沙气象台自重启观测业务以来,已发生多起因传输软件、通信网络,造成报文滞留本地,未能成功发送至中心站服务器的情况。
为此,笔者运用基础Java 编程语言,实现对自动气象站生成的Z 文件进行传输监测,解决国家一般站数据传输监控中存在的困难。
1 Java 技术介绍Java 是一种编程语言,被特意设计用于互联网的分布式环境。
它方便使用,而且在编程时彻底采用了一种“以对象为导向”的方式。
使用Java 编写的应用程序,既可以在一台单独的电脑上运行,也可以被分布在一个网络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运行。
笔者主要使用Java 中的Swing 工具包以及Java 自带的Timer 类完成对“软件”发包情况监测的代码编写。
Swing 是用于开发Java 应用程序用户界面的开发工具包。
以抽象窗口工具包(AWT )为基础使跨平台应用程序可以使用任何可插拔的外观风格。
Swing 开发人员只用很少的代码就可以利用Swing丰富、灵活的功能和模块化组件来创建优雅的用户界面。
工具包中所有的包都是以swing 作为名称,例如javax.swing ,javax.swing.event 。
Timer 类,即定时器类,功能是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反复触发指定窗口的定时器事件。
2 Java Swing 的实现过程在Eclipse ide 环境下开发Java Swing 程序的步骤为,一是导入Swing 包;二是设置顶层容器;三是设置按钮和标签;四是将组件放到容器上;五是为按钮等添加事件;六是辅助技术支持。
3 基于Java 编程语言的开发使用实现过程3.1程序编写3.1.1创建类Java 的结构是基于面向对象思想的。
自动气象站资料处理常见问题及处理

根据 入库前处 理工 作时效低 下 的问题 ,需要 对 R D B系统 进 行详 细的分 析。对 R D B系统 的分析 ,涉及 的内容包 括 自动 站 资料处理 、硬件环境情况等方 面。据一些相关 的调查显示 , R D B硬件 平 台系统 的处理 能力 负载过 大 ,是导 致入 库前处 理
题。 2 . 2采取动态可区分优先级处理方式
解决 ,但是这种处理方式还是一种静态 的方法 ,还未 能实现处 理文件数增长处理也随之增长 的方式 ,而且也没能 因资料 的重 要性进行优先的处理。 3自动气象站有 关降水资料 的处理 3 . 1 气温不稳定月份 ,固液态混合降水的处理 由于 4月 和 1 0月 的气温具有 不稳定 的特点 ,所 以 ,要注 意处理 固态 、固液态 混合 降水时 的资料 。4月到 1 0月份期 间 进行雨量 的监 测 ,主要是使用人 工 、自动站进行遥测 。4月 、 l 0 月气温 的变化大 , 一旦降水以雪、积冰等 固态的形态降落 , 就 会在传 感器 或感应 器 的盛水 器里沉 积 ,这样 就不 能形成 液 态 。所 以要对 雨量计 进行 加盖停 用 ,直 到 固态 的降水 或冷 雨 停止 。对 此种 情况 ,则要 把加 盖停用 的起 止时间 、原因记录到 自动气象 站气 象要素 变化薄 中 的备 注栏 和 当天 的值班 日记里 面。对加 盖期 间的 自记 降水 量 的处 理 ,则 是按 照缺测 进行 记 录。而正点则是 由加盖停用前 的小时 、分 钟进 行前 延。然后 在 0 S S M 0 2 0 0 4 软件 中,把 自记降水 量逐 分钟逐分 钟 的填 加缺测 符号到 “ 逐 日数据维护 ”项 目里 面。用人工定 时降水量 的值进 行代替 自记缺测的降水量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传输文件名调整方案
一、调整目的及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家级自动站资料的处理及应用时效,规范传输格式,在文件名中增加了对区域自动站资料的标识,以及资料更正标识。
同时根据《国内气象数据交换文件名命名规范》对自动站资料文件名中的字段排列顺序和相关代码进行了调整,使其符合新的实时气象资料文件名命名规范。
为确保全国自动站数据资料的正常传输,各省、区、市气象局应在规定的时间要求内,组织本省、区、市所属气象台站按照以下调整方案,尽快完成测站软件、省级中心站软件及资料应用显示软件等的升级工作。
在全国自动站数据资料传输业务按新文件名格式调整后,台站如因进行数据内容订正等必要原因需重发同一站点、同一时次的自动站资料时,必须按更正报格式发送,否则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将按废报处理。
二、调整方案
自2009年1月15日起,全国自动站资料的传输业务将按如下新文件名规定执行。
1、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
2、地面自动站雨量观测资料
3、自动站日数据文件
4、自动站状态信息文件
(5)自动站气象辐射资料
新文件名编码规则说明:
Z: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国内交换的资料。
SURF:固定代码,表示地面观测资料。
RADI:固定代码,表示气象辐射资料。
C:固定代码,指示其后字段编码为编报台字母代号。
CCCC:编报台字母代号。
I:固定代码,指示其后字段代码为测站区站号。
IIiii:测站区站号。
REG:区域站资料标志,固定代码。
区域站资料标志为可选标志,如果文件名包含此标志,则表示文件内容为区域级测站观测资料;如果文件名未包含此标志,则表示文件内容为国家级测站(包括: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观测资料。
YYYYMMDDHHmmSS:文件生成时间“年月日时分秒”(UTC)。
O: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观测类资料。
R: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状态信息类资料。
AWS: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自动站资料。
ARS: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自动站气象辐射资料。
PRF:固定代码,表示降水观测资料。
FTM:固定代码,表示定时观测资料。
DAY:固定代码,表示日数据。
CCx:资料更正标识,可选标志,仅在单站资料文件名中使用。
对于某测站(由IIiii指示)已发观测资料进行更正时,文件名中必须包含资料更正标识字段。
CCx中:CC 为固定代码;x取值为A~ X,X=A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一次更正,X=B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二次更正,依次类推,直至x=X。
txt: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文本文件。
(注:在CCCC或IIiii与REG字段间,AWS与PRF字段间,以及FTM或DAY与CCx字段间的分隔符为减号‘-’;其它字段间的分隔符为下划线‘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