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er wild量子卫星日志
我的星际探险日志作文

我的星际探险日志作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星际探险日志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星际探险日志作文12929年10月1日12时30分,全球最大的“探索者”号20万吨级星际飞船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使用了,这是地球首次独自创造的星际飞船,而我就是这艘飞船的船长。
我的名字叫李新辉,和我一起出发的有50位船员,我们对此有着很大的信心,没想到第1次出航就遇到了险情。
为了记录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我每天都在本子上细心写下了日志,以下为这些日志的摘选。
地球日第11天今天是出航的第11天,我们正在以每秒26千米的亚光速飞行,突然我们的飞行速度一下子降了下来。
飞船剧烈地颤动,我们都被这股强大的拉力拉住了,几乎无法动弹。
我艰难地站起来,向窗外看去,只见一个黑洞出现在我的眼前,经过测算,它是太阳的五倍。
我们的飞船已被它强大的吸力吸过去了。
第一件事就是通过对讲机报告指挥中心,告诉他们我们的处境。
科学家马上进行了紧急研究诊断,他们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再由电脑推算出来结果,但是十有八九都是失败。
这时,一位年轻的核专家王韧博士起身说:“把发电站中的核燃料发射出去,用核爆炸产生的反推动力将你们弹出去,怎么样?”接着,他又在全息仪上点了一下,在“探索者”和黑洞间就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标志,他再把手一划,标志则瞬间爆炸,原本在缓缓后退的“探索者”号成功地飞了出来。
他又说:“我算过了,只需90%的核燃烧料就足够了。
”“90%!那剩下的燃料够不够我们飞到空间站呢?离我们最近的空间站还有100光年的距离。
”我问。
“不用去空间站,距离你们16光年的地方有一颗满足了《人类移民规定》的行星,上面有足够你们生存的物资,你们在这里稍作安顿,我们会想办法接你们回来!“王韧博士胸有成竹地说。
划时代的量子通信--写给世界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划时代的量子通信--写给世界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划时代的量子通信--写给世界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九维空间发表于 2021-05-15 09:09量子信息是以量子物理学为基础的新一代信息科学技术。
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信息的传输,即量子通信。
另一个是信息的处理,即量子计算。
20世纪初,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开创了量子物理学研究。
随后,海森堡、薛定谔、狄拉克等物理学家人建立了量子力学。
从此,量子物理学沿着两条路深刻地推动着人类文明发展。
一条路是“自上而下”的,即不断深入微观世界探索基本粒子。
我们经常听到的“高能物理(即粒子物理)”,“大统一理论”,“大型强子对撞机”等等就是来自这个领域。
另一条路就是“自下而上”的,就是认识身边的各种物质背后的量子力学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各种高新技术来改变世界。
我们经常听到的“凝聚态物理”,“半导体”,“激光”,“超导体”,“纳米材料”等等。
这条路曾经通过半导体技术催生了第一次信息革命,使我们今天能便捷地使用各种计算机,智能手机,和互联网。
但是这次信息革命是属于“经典信息”的革命。
虽然我们必须用量子力学才能理解半导体和激光的本质与工作原理,我们所处理的还是经典的二进制信息(即经典比特)。
信息传输和计算都基于经典物理学。
随着量子信息科学技术的诞生,这一条路逐渐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催生着第二次信息革命的出现,即属于“量子信息”的革命。
信息传输和计算都将直接基于量子物理学,处理量子比特。
量子通信作为排头兵,走在了这次信息革命的最前面,成为它的第一个突破点。
量子通信按照应用场景和所传输的比特类型可分为“量子密码”和“量子态传输”两个方向。
其中“量子密码”使用量子态不可克隆的特性来产生二进制密码,为经典比特建立牢不可破的量子保密通信。
目前量子保密通信已经步入产业化阶段,开始保护我们的信息安全;“量子态传输”是利用量子纠缠来直接传输量子比特,将应用于未来量子计算之之间的直接通信。
量子卫星开启人类保密通信新纪元

量子卫星开启人类保密通信新纪元量子通信,独步天下量子卫星是什么?简单地说,量子卫星是一颗通信卫星。
不过,量子卫星可不是一颗简单的通信卫星,因为它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传播速度不仅高效,而且还有一项独步天下的本领——量子通信!量子通信的最大特点就是所有的数据和信号传输都是绝对保密的,再也不必担心信息被窃取。
保密不简单要想做到信息的保密,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公元前405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末期,斯巴达军队抓住了一名雅典信使,他身上有一条写满杂乱无章的希腊字母的腰带。
当这条腰带呈螺旋形缠绕在一根特定直径的木棍上时,这些字母竟然神奇地组成了一段可读的文字。
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密码情报。
两千多年来,密码成为人们保护信息的主要手段。
最初的木棍,也经历了人工加密、机器编码、计算机编码等技术的升级换代。
然而,既然有人创造出密码,就有人挖空心思地想要破解密码。
二战时期,日本海军各个单位都用同一套密码本,其中的密码都是规定死的。
一旦敌方缴获了密码本,或者破解了部分密码,就会获取大量军事机密。
结果,美军破解了密码,摸清了日本海军总司令山本五十六的行踪。
德军倒是聪明很多。
他们设计了一种机器,在运转的时候会产生成千上万种新的密码,叫做谜机。
但是敌方缴获谜机后,也可以制造专门破解谜机的机器。
所以,英军破解了谜机,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灭亡。
现代的银行交易和网络支付都使用一种叫RSA的加密算法。
假如将来有人发明了量子计算机,就完全有可能破解这种算法,到时候可就麻烦了。
人们迫切地需要一种绝对安全的保密系统。
这时候,量子通信应运而生。
具有心灵感应的“量子双胞胎”传统的密码可以被破解,那量子通信就不会被破解吗?这就要说说量子科学了。
量子,是微观物理世界中的最小单位。
听起来很神秘,它却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比如常见的光,就是由大量的光量子组成的。
在物理学中常用到量子的概念,指一个不可分割的基本个体,例如“光的量子”(光子)是光的单位。
星际拓荒线索在哪全线索位置整理

星际拓荒线索在哪全线索位置整理星际拓荒的星球上隐藏着各种线索,玩家可以通过寻找这些线索来逐渐了解游戏的背景,并且这些线索也关系着结局。
下⾯请看由“厄洛”带来的星际拓荒全线索位置整理,希望对⼤家有⽤。
全线索位置整理:⽊炉星黒棘星种⼦⼀个坑冒着烟。
可以向种⼦⾥⾯发射侦察兵。
量⼦森林⼀⽚树林,很好找。
可以⽤信号镜识别量⼦信号。
有块指⽰牌上写了诗。
挪麦矿井找地表上发光图案,然后进⼊瀑布再上⼭。
或者找最⾼的⼭,从⼭⼝⾥降落就是。
⾥边⽐较⿊,可以⽤侦察兵照明。
掉进⽔底找间歇泉喷上去。
废岩星(⽉球)埃斯科的营地树林,篝⽕,很好找。
⽉⾯瞭望台三个⽊台。
宇宙之眼信号定位器南极点,圆形废墟。
碎空星从这⾥开始就有些复杂了,我会先⼤致说下星球特性。
碎空星地表下边是空⼼的,取⽽代之的是⼀个⿊洞。
随着时间推移,⼀些建筑或者道路会被吸⼊⿊洞,某些地⽅来晚了就过不去了。
⽩洞站如果你不⼩⼼掉⼊⿊洞(这会经常发⽣)你会被传送到⽩洞附近,⼀般视野正前⽅就是⽩洞站。
两侧有重⼒地板,进⼊后去下层开启⾃转,站在传送地板上,等待天体在头顶正上⽅就可以传送回碎空星。
发光传送图案,附近有两座冰⼭。
从⽩洞站回来就是这⾥。
⼀号逃⽣舱蓝⾊光柱,可以⽤信号镜找求救信号,第⼀次未识别就找未知信号。
旧定居点从逃⽣艇出去,向下⾛就是。
⼗字路⼝顾名思义,连接各个主要区域。
垂直分层。
除了从其他区域过来,可以从地表有树⽊的废墟下来。
⿊洞上⽅有⼀个引⼒⽴场,被吸⼊可以到达底部。
瑞拜克的营地在⼗字路⼝的底部悬空城可以从⼗字路⼝或旧定居点到达,注意时间,太晚道路会被吸⼊⿊洞。
或者从北部冰川的⽔流附近有个⼩洞下去。
垂直四个区域,在⼊⼝左右两边有上下的重⼒地板。
⿊洞熔炉悬空城最上⽅。
因为地板塌陷,没法直接⾛过去。
需要找到⼀个开关,把熔炉提上去,然后从灰烬双星的跃迁塔过去,详细会在灰烬星哪⾥说明。
重⼒炮镂空圆形炮筒。
可以召回⼀艘挪麦⼈的飞船。
南部天⽂台圆顶建筑,地表的门损坏。
木卫的外层卫星(中英)

木卫的外层卫星(中英)Farthest from Jupiter (outward of the Galilean moons) are the eight tiny moons: Leda AnankeHimalia CarmeLysithea PasiphaeElara SinopeJupiter's eight outer moons fall into two groups: Leda, Himalia, Lysithea and Elara at about 11 million km from Jupiter and Ananke, Carme, Pasiphae and Sinope at about 23 million km. When the first version of The Nine Planets was written that was it. But in recent years several dozen tiny moons in various orbits farther out have been detected.LedaJupiter XIIILeda is the ninth of Jupiter's known satellites and the smallest:orbit: 11,094,000 km from Jupiterdiameter: 16 kmmass: 5.68e15 kgLeda was queen of Sparta and the mother, by Zeus in the form of a swan, of Pollux and Helen of Troy.Discovered by Kowal in 1974.Leda, Ananke, and Sinope are among the smallest moons in the solar system.HimaliaJupiter VIHimalia is the tenth of Jupiter's known satellites:orbit: 11,480,000 km from Jupiterdiameter: 186 kmmass: 9.56e18 kgHimalia was a nymph who bore three sons of Zeus (Jupiter).Discovered by Perrine in 1904.Unlike the inner satellites, the orbits of Leda, Himalia, Lysithea and Elara are significantly inclined to Jupiter's equator (about 28 degrees).LysitheaJupiter XLysithea is the eleventh of Jupiter's known satellites:orbit: 11,720,000 km from Jupiterdiameter: 36 kmmass: 7.77e16 kgLysithea was a daughter of Oceanus and one of Zeus' lovers.Discovered by Nicholson in 1938.ElaraJupiter VIIElara is the twelfth of Jupiter's known satellites: orbit: 11,737,000 km from Jupiterdiameter: 76 kmmass: 7.77e17 kgElara was the mother by Zeus of the giant Tityus.Discovered by Perrine in 1905.Leda, Himalia, Lysithea and Elara may be remnants of a single asteroid that was captured by Jupiter and broken up.AnankeJupiter XIIAnanke is the thirteenth of Jupiter's known satellites:orbit: 21,200,000 km from Jupiterdiameter: 30 kmmass: 3.82e16 kgAnanke was the mother of Adrastea, by Jupiter.Discovered by Nicholson in 1951.Ananke, Carme, Pasiphae and Sinope have unusual but similar orbits.CarmeJupiter XICarme is the fourteenth of Jupiter's known satellites:orbit: 22,600,000 km from Jupiterdiameter: 40 kmmass: 9.56e16 kgCarme was the mother, by Zeus of Britomartis, a Cretan goddess.Discovered by Nicholson in 1938.Ananke, Carme, Pasiphae and Sinope are especially unusual in that their orbits are retrograde.PasiphaeJupiter VIIIPasiphae is the fifteenth of Jupiter's known satellites:orbit: 23,500,000 km from Jupiterdiameter: 50 kmmass: 1.91e17 kgPasiphae was the wife of Minos and mother, by a white bull, of the Minotaur.Discovered by P. Melotte in 1908.Ananke, Carme, Pasiphae and Sinope have orbits highly inclined to Jupiter's equator (about 150 degrees).SinopeJupiter IXSinope is the outermost of Jupiter's known confirmed satellites:orbit: 23,700,000 km from Jupiterdiameter: 36 kmmass: 7.77e16 kgSinope was a woman said to have been unsuccessfully courted by Zeus.Discovered by Nicholson in 1914.Ananke, Carme, Pasiphae and Sinope may be remnants of a single asteroid thatwas captured by Jupiter and broken up.离木星最远的(在伽利略发现的卫星以外)是以下八颗卫星:木卫十三木卫十二木卫六木卫十一木卫十木卫八木卫七木卫九木星的八颗外层卫星被分成两组:距木星大约1100万千米的木卫十三,木卫六,木卫十,木卫七和距木星大约2300万千米的木卫十二,木卫十一,木卫八,木卫九。
电子侦察卫星神秘的太空之眼

太空探索I【航天防努1电子侦察卫星:神秘的太空之眼文/庞之浩两度在起飞前最后时刻被中止、先后推迟了3个多月后,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德尔它4H重型运载火箭终于在2020年12月10曰美国东部时间20时09分(北京时间12月11曰9时09分)从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第37B号发射台发射升空,执行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一颗保密卫星的发射任务,任务编号NROL-44。
很多人在关心火箭发射的同时,也非常关心该火箭所发射的卫星。
据猜测,这颗卫星是运行在地球静止轨道的电子侦察卫星“顾问”或“高级猎户座”,有一个展开后直径达100米的大型碟状天线,此天线为八角形构型,携带了大量不同的天线阵列,能收集广大区域内的电子信号情报和通信信号等。
随着信息战的到来,电子侦察卫星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大。
它具有侦察范围广、速度快、效率高和寿命长等优点,且不受国界和天气条件的限制,可对敌方雷达、通信等系统的传输信号进行长时间、大范围的连续侦察监视,获取时效性很强的军事情报,从而可及时获得其军用电子系统的性质、位置和活动情况以及新武器试验和装备信息,了解敌方军队的调动、部署及战略意图,已成为当代情报侦察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目前,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等拥有这种卫星。
▲ 2020年U月10日美国东部时间20时09分(北京时间12月11日9时09分).德尔它4H火箭执行NROL-44的发射任务60 I SPACE EXPLORATION【航天防努]I 太空探索在2001年美国对阿富汗实施的“持久自由行动”、搜寻拉登、确定打击目标、检验打击效果的过程中,电子侦察卫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截获了拉登的电子邮件,还窃听到他的电话,可谓超额完成任务。
从2003年初伊拉克战争开始前到战争整个过程中,美国又故伎重演,一直用电子侦察卫星负责监听伊拉克军事基地、萨达姆车队、总统官邸以及其他地区电话和无线电通话内容。
其中能监听大多数蜂窝电话的“军号”电子侦察卫星可把收集到的信息数据传往科罗拉美国:种类繁多性能优异而在与苏联的谈判中占据了主动。
“星尘”号携带彗星物质返回地球

“星尘”号携带彗星物质返回地球
庞之浩
【期刊名称】《天文爱好者》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耗资2亿状元的“星尘”号探测器项目由帕萨迪纳喷气推进实验室管理,洛马公司负责开发和控制航天器。
“星尘”号返回太空携带着两年前在星尘号和怀尔德2号恝星之间的集合点,
【总页数】3页(P64-66)
【作者】庞之浩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155.2
【相关文献】
1.星尘号返回地球
2.星尘号携带彗星物质返回地球
3."星尘号"猎捕彗星粒子内幕——一次揭示彗星秘密的行动
4.星尘号结束旅程明回家带回彗星物质粒子
5.七载携
尘终归来“星尘”号让彗星不再遥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旅行者2号”的星际穿越

“旅行者2号”的星际穿越作者:来源:《学苑创造·C版》2020年第02期1977年,美国先后发射了“旅行者1号”与“旅行者2号”(因为技术原因,虽然“旅行者2号”命名靠后,但发射时间比“姐姐”要早一些),作为人类目前飞得最远的探测器,“旅行者1号”在2012年8月完成了日球层顶的穿越,研究人员本以为能够从那次穿越中了解些日球层的信息,但遗憾的是,由于“旅行者1号”探测器上的等离子体设备损坏,在地球上一直期待着“旅行者1号”的研究人员根本无法收集到那次穿越的完整数据。
6年后,“旅行者2号”于2018年11月完成了日球层顶的穿越,这一次人类终于拥有了“旅行者2号”穿过星际空间的首批数据。
不久前,研究人员终于分析完“旅行者2号”星际穿越所传输回来的数据,究竟,一年前的那一场星际穿越有怎样的新发现?日球层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当你用力吹气球时,气球便在气球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向外膨胀,而当你吹好气球、将口扎紧时,气球内外压强的平衡使得气球总能保持圆滚滚的形状。
在太空之中,太阳也用太阳风体“吹”起了这样一个“气球”,科学家们将这个“气球”稱为“日球层”,但日球层的大小与形状是不规则的,原因是星际物质的存在,而太阳风与星际物质相交会的地方,则被称为“日球层顶”。
来自太阳系内部的飞行器,一旦越过日球层顶,就脱离了太阳风所能影响的空间范围,进入了“星际穿越”的新旅程中。
“旅行者1号”在2012年飞出日球层时距太阳约183亿公里,这之前科学家并不知道这个“气球”究竟有多大,但当“旅行者2号”于2018年11月飞出日球层进入星际空间时距离太阳约180亿公里,这两个探测器的“穿越”位置为科学家们研究日球层结构提供了线索。
参与研究的美国艾奥瓦大学学者比尔·库尔思说,通过对比两个探测器的穿越点,可基本看出日球层形状是对称的。
对比数据还揭示了日球层顶的某些特征,比如在不同位置日球层顶厚度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uter wild量子卫星日志
DLC来了,真有生之年。
大概半年多之前,我偶然发现outer wilds 的成就居然变多了,我就感觉有DLC要来。
直到我刚刚买好,下好,我都有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3个G,非常nice了。
在星际拓荒正片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关于跨时间,跨空间追寻宇宙真理的浪漫故事。
这个游戏做的最好的一点恐惧和好奇的平衡。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恐惧症,深海恐惧症,幽闭恐惧症,空间恐惧症等等。
在宇宙之中,这些恐惧症会被无限发大。
我们就像是沙漠里的一粒沙子,就算是一阵微风,沙子命运也可能被改变。
而现在,这粒沙子居然有机会去探索整片沙漠的奥秘,这是何等的让人兴奋啊。
游戏本体让我晕船,DLC也让我晕船。
只不过一个是宇宙飞船,一个是木筏船。
DLC里面就有一个成就,90秒绕环形湖一圈。
这个成就还是挺简单的,我们只需要等待大坝崩塌,水流加快,然后我们不犯什么失误就可以完成。
有种第一人称激流勇进的感觉了。
和本体一样,没有明确的目标。
一切的秘密只能靠我们不断重生来积累线索,但也正是每次的线索让我们无比兴奋,如同天降甘露,地出醴泉。
探索黑暗本来就是人类最擅长的事情。
水之都--外星站,这个造型酷似星际穿越中,未来人类生活的环状人造天体,而它就是我们这次冒险的主场。
在博物馆中,与新加的照片互动之后,我们得知:在我们的太阳系之中还有着一颗深空卫星,这个卫星负责给整个太阳系照全家福
(观察太阳系)。
但有一次,它所拍摄的一张照片有点不一样:这张照片中,有一个黑布隆冬的星球挡住了太阳的光辉,而这颗星球却不是太阳系已知星球中任何一个。
之前Outer Wilds的成员以为这是机器出现了问题,但我们知道这个肯定有猫腻。
(不然就没有DLC内容了,hh)于是我们便前往深空卫星所在的位置,想从它看太阳系的角度来观察它,来查询这个黑色的未知星球。
就和宣传片里面的一段一样,我看到了让我无比震惊的画面:太阳被遮住了。
随后,便是一个造型奇特环状天体从黑暗中浮现。
有种看外星电影,主角被外星人抓走上飞船的既视感。
我们慢慢摸索,最终摸索出光是进这个庞然大物里面的关键。
通过对这个全新的外星文明所造机关的照射,我们进到了外星站里面。
之所以说是全新的外星文明,因为我们的翻译器没法翻译这里的语言。
(我通关都没有找到能翻译这个语言的方法,不过没有语言并不影响了解和通过。
这点我们之后会知道为什么。
)
外星站背面
这个语言要6个月才能翻译成功。
进入外星站,我们看到了河流,大坝,高山,木制房子,高塔等等。
把飞行器内部的环境搞得同外面没什么两样,可想而知制造这种飞行器的种族,他们的科技水平一定不低。
而从这个地方往上看的景色也是让我记忆犹新。
漫无目地的探索着,我们划船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
从一个
房子到另一个房子。
途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挂在墙上照片。
这个种族长着一对大大的鹿角,用光去照他们的眼睛,他们的眼睛还会发光,相信它们的夜视能力一定不差。
突然,我在一个木房子的藏书阁找到了一个环形的像手环,不对,这好像是一个胶卷。
等等!好像刚刚那个房间之中就有可以放置它的机器。
我快步把它放了进去,但好像没有什么反应啊,哦哦!还差一个光源啊,放映机的原理我还是知道。
所以现在的首要目标就是找到一个好的光源(灯)。
但我的想法也就在此刻戛然而止了,伴随着轰隆一声,好像有什么东西崩塌了。
我出门一看,好家伙!
水坝塌了,洪水来了!我第一反应就是飞起来,前往高处躲避洪水。
结果燃料不足,没飞上去,还是掉进了水中,被洪水冲着撞向一块石头就嗝屁了。
第一次外星站冒险结束。
熟悉的时光回溯,熟悉的天空。
这种久违的兴奋感充斥着全身,我迫不及待的冲向电梯,前往发射台。
点火,起飞!
由于我们已经获得了外星站的位置,只需要通过飞行日志中的定位功能,就能直接导航前往外星站了,这可帮大忙了。
不得不说,外星站内的景色确实梦幻。
大峡谷,湍流,贯穿整个空间站的河流,还有在我们两边不断旋转的轮盘。
水之都,名副其实。
杂谈写到这,我居然有点无法下笔了。
我不知道从哪写起,也不知道怎么描述每个线索之间的联系。
再退一步讲,就算我捋清了线索之间的关系,但到最后,写出来的东西无非便是:'从某某房间找到
某某物,发现了某某线索,前往下一个某某地点。
'
而我觉得,当我写出这些句子的时候,我就已经糟蹋了这款游戏的核心玩法:开放式探索。
Outer Wilds这款游戏给我带来的是:那种从对怪异事件的一无所知到自己慢慢发现线索,跟着线索,最后找到答案的兴奋感以及过程中对自己好奇心不断的满足。
这个风景太梦幻了
况且,我写下来的东西,无非就是一大段白纸黑字描述的过程罢了。
就像整个DLC中,我们需要真正看的文字也很少很少,其中飞行日志中的文字起码占九成。
就像鹿人的语言在我们完成DLC之后都没有破解。
其实也不需要我们去破解,能用眼睛去观察画面的过程,那我们为什么还要通过文字去看呢?
我敢肯定,每个玩Outer Wilds的玩家了解真相的过程都不一样。
而探索的过程才是这个游戏最美妙的地方。
所以思来想去,本测评就少写点细节,多写点背景和大概故事。
所以,让我们先说说这个DLC 不同于本体的玩法和补充的设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