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2)产品 A 的最大市场需求量增长为 600t,题目中的其他条件均不变,则产品最大需求量限制应改为:
y1 + z1 600 , y2 + z2 200 ,
应用 lingo 软件将模型输入得到: MAX=(9-6*x1-16*x2)*y1+(15-6*x1-16*x2)*y2+(9-10)*z1+(15-10)*z2; x1*(y1+y2)<=500; x2*(y1+y2)<=500; z1+z2<=500; y1+z1<=600; y2+z2<=200; (3*x1+x2-2.5)*y1+0.5*z1<=0; (3*x1+x2-1.5)*y2+0.5*z2<=0; x1+x2=1; 运行结果: Global optimal solution found at iteration: Objective value: 33 600.0000
Reduced Cost 0.000000 600.0000 0.000000 6.000000 0.000000 0.000000 Dual Price 1.000000 0.000000 0.000000 0.000000 1.000000 0.000000 4.000000 10.00000 -5400.000
Variable X1 X2 Y1 Y2 Z1 Z2
Value 0.2500000 0.7500000 0.000000 200.0000 0.000000 0.000000
Reduced Cost 0.000000 0.000000 0.2499989 0.000000 0.000000 0.5000000 Dual Price 0.000000 0.000000 0.000000 0.000000 3.750000 2.000000 3.500000 -3300.000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二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二
对截获的报文进行分析:捕获窗口显示分为三个部分:数据包列表区、协议树区和十六进制对照区。找到发送消息的报文并进行分析,研究主窗口中的数据报文列表窗口和协议树窗口信息,填写下表。
此报文类型
此报文基本信息(数据报文列表窗口中Information项内容)
EthernetⅡ协议树中
Source字段值
Destination字段值
网络监听的防范方法主要有:从逻辑或物理上对网络分段;以交换机代替共享共享集线器;使用加密技术;划分VLAN。
四、实验内容
1、用WireShark观察一个轻流量网络
2、用WireShark观察一个重流量网络
五、实验步骤
1、用WireShark观察一个轻流量网络
WireShark是开源软件,可以运行于Windows/Linux/Unix等多种操作系统平台,用来捕获和分析网络数据包。安装WireShark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安装WireShark本身,另一个是安装WinPcap(免费的抓包驱动开发包)。Wireshark安装包里包含了最新版的WinPcap安装包。如果没有安装WinPcap ,WireShark将无法捕捉网络流量,但可以打开已有的捕捉包文件。
(2)列表框、协议框、原始框
在WireShark主窗口的最上面的方框称为列表框,显示的是捕获分组的时间、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等信息。
中间的方框称为协议框,显示在列表框中所选中分组的协议细节:物理层、以太网帧、IP分组、TCP分组和HTTP报文等。对于每个协议,都可展开更多详细信息,如点击IP层前的+号,可以看到IP首部的许多字段及每个字段的值。
在跟踪文件2-1.pacp中保存了部分分组,而在重流量网络中,相同的时间里捕获的分组数量远不止这些。

福建农林大学ASPNET实验一

福建农林大学ASPNET实验一

<asp:Label ID="LabelBill" runat="server"></asp:Label> </td> </tr> </table> </div> </form> </body> </html>
(2)若没有输入商品的编号,直接单击“确定”按钮,则表示统计完毕,屏幕上显示购物 金额,折扣率和应付金额。
(3)为了防止因用户误单击“确定”按钮导致结算数据重复出现,在显示了结算数据后, “确定”按钮呈灰色显示。
(4)单击“返回”按钮清除上次购物详细清单及结算数据,将程序回复为初始状态。
(5)注意:本题中所有预设数据(商品编号、商品名称、单价、折扣率)均被直接写在代 码中,大大降低了程序的效率和可维护性,实际应用中这些数据是被写在数据库中,使用时 需要从数据库中读取需要的预设值。
二、 实验内容和原理
1、某商场共提供 4 种商品,且规定一次购物满 100 元可享受 9 折优惠;一次购物满 300 元 可享受 8.5 折优惠;一次购物在 300 元以上可享受 8 折优惠。客户购物付款时需要连续输入 所购商品编号和数量,程序能自动显示购物清单、折扣率以及应付金额。
(1)若没有输入商品数量,则默认为 1。
第一题:
(1)设计 b 页面。
1)新建一个 网站,向页面中添加需要的说明文字、两个文本框、两个按钮以 及一个用于显示计算结果的标签控件,并按照表 1-1 设置各个对象的属性。
表 1-1 各对象的属性设置
控件
属性

TextBox1
ID
txtAmount
TextBox2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三解析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三解析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实验报告2015年10 月27 日实验项目列表实验报告系:计算机科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姓名:学号:实验室号:计算机号:实验日期:2015 年10 月27 日指导教师签字:成绩:报告退发(订正、重做)实验三网络监听实验(二)一、实验目的1、熟悉IP地址与MAC地址的概念2、理解ARP协议及ICMP协议原理3、了解TELNET应用二、实验原理1、IP地址与MAC地址、ARP协议数据链路层使用物理地址(即MAC地址),网络层使用IP地址,当数据包在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传输时,需要进行MAC地址和IP地址的转换。

ARP协议的功能是实现IP 地址到MAC地址的转换。

每个主机都设有一个ARP高速缓存,操作系统通常会将从网络中得到的IP地址和MAC 地址的映射关系存放在本机的高速缓存中,使用arp命令,可以查看、添加和删除高速缓冲区中的ARP表项。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高速缓存中的ARP表项可以包含动态和静态表项,动态表项随时间推移自动添加和删除,而静态表项则一直保留在高速缓存中,直到人为删除或重启计算机。

2、ICMP协议ICMP协议是配合IP协议使用的网络层协议,它的报文不是直接传送到数据链路层,而是封装成IP数据报后再传送到数据链路层。

分组网间探测PING是ICMP协议的一个重要应用,它使用ICMP回送请求与回送应答报文,用来测试两个主机之间的连通性。

命令格式为:ping 目的IP地址。

ICMP回送请求与回送应答报文格式如下:说明:类型为8---回送请求,为0---回送应答TRACERT程序是ICMP协议的另一个应用,命令格式为:tracert 目的地址。

Tracert从源主机向目的主机发送一连串的IP数据报P1,P1的TTL设置为1,当它到达路径上的第一个路由器R1时,R1先收下它,把P1的TTL值减1,变成0,R1丢弃P1,并向源主机发送一个ICMP超时差错报告报文。

郑彬 OOP实验报告(5)

郑彬 OOP实验报告(5)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实验报告系(教研室):计算机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08级实验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姓名:林腾辉学号:081150117 实验室号:_ 宝铃楼503_ 计算机号:20 实验时间:12月4日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五运算符重载(验证性)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理解运算符重载的概念、语法和形式,能够正确定义运算符函数。

2.掌握常见运算符的重载,能够熟练定义常用运算符函数。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教材P273:1、3三、实验环境微机及Visual C++6.0。

四、算法描述及实验步骤1.程序如下://sy7_1.cpp#include<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class complex{public:complex(){real=imag=0.0;}complex(double r){real=r;imag=0.0;}complex(double r,double i){real=r;imag=i;}complex operator+(const complex &c);complex operator-(const complex &c);complex operator*(const complex &c);complex operator/(const complex &c);friend void print(const complex &c);private:double real,imag;};inline complex complex::operator+(const complex &c){return complex(real+c.real,imag+c.imag);}inline complex complex::operator-(const complex &c){return complex(real-c.real,imag-c.imag);}inline complex complex::operator*(const complex &c){return complex(real*c.real-imag*c.imag,real*c.imag+imag*c.real);}inline complex complex::operator/(const complex &c){return complex((real*c.real+imag*c.imag)/(c.real*c.real+c.imag*c.imag),(imag*c.real- real*c.imag)/(c.real*c.real+c.imag*c.imag)); }void print(const complex &c){if(c.imag<0)cout<<c.real<<c.imag<<"i";elsecout<<c.real<<"+"<<c.imag<<"i";}int main(){complex c1(2.0),c2(3.0,-1.0),c3;c3=c1+c2;cout<<"\nc1+c2=";print(c3);c3=c1-c2;cout<<"\nc1-c2=";print(c3);c3=c1*c2;cout<<"\nc1*c2=";print(c3);c3=c1/c2;cout<<"\nc1/c2=";print(c3);c3=(c1+c2)*(c1-c2)*c2/c1;cout<<"\n(c1+c2)*(c1-c2)*c2/c1=";print(c3);cout<<endl;return 0;}写出程序的输出结果,并解释。

计算机网络试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试验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类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课程名称:姓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年 2011级:级号:学指导教师:周术成老师职称:4 月日5 年2014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实验报告系:年级:计算机与信息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1 专业:姓名:学号:实验课程:_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号____田C-305__ 计算机号:实验时间: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实验一以太网组网实验1.实验目的和要求.熟悉局域网所使用的基本设备1掌握以太网组建方法2.掌握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3.2.实验原理以太网事实上是一簇局域网技术,不同的以太网在链路层帧头的格式、电缆的类型和传输速度上有很大的差异以太网可以利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等不同的传输介质进行组网,也可以运行10Mb/s、100Mb/s、1000Mb/s 的网络速度。

不管采用何种传输介质,以及网络速度各不相同,只要是以太网,采用的都是 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即任何结点没有可预约的发送时间,所有结点平等地争用发送时间,并随机地发送数据。

组建局域网常用的传输介质为双绞线,作为 10BASE-T 和 100BASE-TX 以太网的传输介质,非屏蔽双绞线在组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非屏蔽双绞线 UTP 中的 8 芯导线采用了不同的颜色,分成 4对,其中橙和橙白一对,绿和绿白一对,蓝和蓝白一对,棕和棕白一对。

以太网使用的 UTP 分为直。

UTP 通 UTP 和交叉UTP 双绞线有两种接法:T568A 标准和 T568B 标准。

线序标准连接。

T568B UTP:线的两头都按直通线序连接。

线序连接,另一头按 T568B 交叉 UTP:线的一头按 T568A电缆、UTP 组网所需要的设备有:10Base-T 和 100Base-TX 组装不同类型的局域网需要不同的设备,以太网卡、10M/100M 集线器、以太网交换机等。

现在的以太网在逻辑上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用这种拓扑结构,每台计算机用电缆线连接到共享网络设备上,如集线器和交换机等。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五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五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实验报告2015年10 月27 日实验项目列表实验报告系:计算机科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姓名:学号:实验室号:计算机号:实验日期:2015 年10 月27 日指导教师签字:成绩:报告退发(订正、重做)实验五应用层SMTP协议分析一、实验目的1、学习CMailServer邮件服务软件和Outlook Express客户端软件的基本配置与使用。

2、分析SMTP及POP3协议报文格式和SMTP及POP3协议的工作过程。

二、实验工具软件简介为了观察到邮件发送的全部过程,需要在本地计算机上配置邮件服务器和客户代理。

在这里我们使用CMailServer服务器软件配置本地邮件服务器,使用Windows XP自带的Outlook Express作为客户代理。

1、CMailServerCMailServer于2000年8月问世,是安全易用的全功能的邮件服务器软件,基于Windows 平台,支持通用邮件客户端软件Outlook Express、Microsoft Outlook、Foxmail等收发邮件。

CMailServer设置简单,容易使用,非常适合实验使用。

2、Outlook ExpressOutlook Express是Windows系统自带的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功能强大,支持多用户,无论是电子邮件还是新闻组,Outlook Express都是有力的重要工具软件。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1、CMailServer邮件服务器配置在初次进入CMailServer后,系统只提供Admin系统管理帐户,需要配置后才能使用。

就本次实验而言,我们只要完成服务器设置和帐户设置,就可以进行实验了。

首先,选择菜单:工具-服务器设置,打开图5.52所示对话框,完成如下设置:(1)服务:选择为局域网邮件服务器;(2)取消允许ESMTP、邮件代理和作为NT服务运行的选择;(3)邮箱域名设置为:单域名,并指定。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实验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实验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实验报告实验(一)xcode初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悉iOS开发应用环境二、实验内容和原理见项目一说明三、实验环境1.硬件环境:Mac os2.软件环境:xcode四、算法描述及实验步骤1.算法描述(可以用流程图、伪代码或源程序描述)2.实验步骤五、调试过程1.编译过程2.调试过程报错未设置rootViewController,设置完后成功。

六、实验结果七、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知道了如何创建一个ios 工程,如何配置工程的环境(项目属性),向工程添加文件。

我知道了怎样导入一个头文件,创建一个对象,怎么使用对象的属性和方法等等,受益匪浅。

附录:self.window = [[UIWindow alloc]initWithFrame:[UIScreen mainScreen].bounds];//设置windowCGSize mainScreenSize = [UIScreen mainScreen].bounds.size;//取得主屏幕的尺寸CGFloat messageW = 300;//设置messageLabel的宽CGFloat messageH = 50; //设置messageLabel的高CGFloat messageX = (mainScreenSize.width - messageW ) * 0.5;//设置messageLabel的xCGFloat messageY = (mainScreenSize.height - messageH ) * 0.5;//设置messageLabel的yUILabel * messageLabel = [[UILabel alloc]initWithFrame:CGRectMake(messageX, messageY, messageW, messageH)];//创建messageLabelmessageLabel.font = [UIFont systemFontOfSize:NJMessgeFont];//设置messageLabel的字体;messageLabel.text = @"Xcode Test";//设置文字messageLabel.textColor = [UIColor colorWithPatternImage:[UIImage imageNamed:@"cxz"]];//设置文字颜色messageLabel.textAlignment = NSTextAlignmentCenter;//对齐方式[self.window addSubview:messageLabel];//将messageLabel添加到window的子控件中[self.window setBackgroundColor:[UIColor whiteColor]];//设置window的背景色self.window.rootViewController = [[UIViewController alloc]init];//设置根控制器[self.window makeKeyAndVisible];//展现windowreturn YE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ubleCircumference(){return2*(len+wid);}
doubleArea(){returnlen*wid;}
doublegetl(){returnlen;}
doublegetw(){returnwid;}
voidcharge(doublea,doubleb){len=a;wid=b;}
p2.print();
cout<<"p2周长:"<<p2.Circumference()<<endl;
cout<<"p2面积:"<<p2.Area()<<endl;
cout<<"p2的长度:"<<p2.getl()<<endl;
cout<<"p2的宽度:"<<p2.getw()<<endl;
p2.charge(5.0,6.0);
cout<<"修改后的矩形的尺寸:";
p2.print();
return0;
}
5.调试程序所有sy4_1,写出输出结果,分析输出结果。
6.分析调试sy4_2,回答sy4_2的问题。
7.
程序如下:
//sy4_3
#include<iostream>
usingnamespacestd;
classstudent
cout<<"班级平均分为:";
cout<<student::average()<<endl;
return0;
}
8.程序如下:
//sy4_4
#include<iostream>
usingnamespacestd;
classRuler;
classBook
{
public:
Book(inti=0){weight=i;}
{
floats;
intn;
studenta[10];
cout<<"输入学生的个数(10个以内):";
cin>>n;
cout<<"输入学生成绩:";
for(inti(0);i<n;i++)
{
cin>>s;
a[i].scoretotalcount(s);
}
cout<<"班级总分为:";
cout<<student::sum()<<endl;
5调试下列程序,写出输出结果,并分析输出结果。
//sy4_1.cpp
#include<iostream>
usingnamespacestd;
classMy
{
public:
My(intaa)
{
A=aa;
B-=aa;
}
staticvoidfun(Mym);
private:
intA;
staticintB;
{
TPointp1(4,9);
TPointp2(p1);
TPointp3=p2;
cout<<"p3=("<<p3.getx()<<","<<p3.gety()<<")\n";
return0;
}
在该程序中,将TPoint类的带有两个参数的构造函数进行修改,在函数体内增添下述语句:
cout<<"Contructoriscalled.\n"
{
i=x;
cout<<"Contstructoriscalled."<<i<<endl;
}
Heapclass::Heapclass()
{
cout<<"DefaultContstructoriscalled."<<endl;
}
Heapclass::~Heapclass()
{
cout<<"Defaultiscalled."<<endl;
voidstudent::scoretotalcount(floats)
{
score=s;
total+=score;
count++;
}
floatstudent::sum(){returntotal;}
floatstudent::average(){returntotal/count;}
intmain()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实验报告
系(教研室):计算机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08级实验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姓名:郑彬学号:实验室号:_513_计算机号:2
实验时间:9月29日、10月13日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二类与类的成员函数的定义方式,理解类成员的访问控制方式。
intgetx(){returnX;}
intgety(){returnY;}
private:
intX,Y;
};
TPoint::TPoint(TPoint&p)
{
X=p.X;
Y=p.Y;
cout<<"Copy-initializentionConstructoriscalled\n";
}
intmain()
};
voidMy::fun(Mym)
{
cout<<"A="<<m.A<<endl;
cout<<"B="<<m.B<<endl;
}
intMy::B=100;
intmain()
{
MyP(6),Q(8);
My::fun(P);
Q.fun(Q);
return0;
}
6.分析并调试程序,完成下列问题。
//sy4_2.cpp
3.写出修改后的程序的结果,并解释输出结果
修改后的程序:
#include<iostream>
usingnamespacestd;
classHeapclass
{
public:
Heapclass(intx);
Heapclass();
~Heapclass();
private:
inti;
};
Heapclass::Heapclass(intx)
//sy3_2.cpp
#include<iostream>
usingnamespacestd;
classTPoint
{
public:
TPoint(intx,inty){X=x;Y=y;}
TPoint(TPoint&p);
~TPoint(){cout<<"Destructoriscalled\n";}
}
intmain()
{
Heapclass*pa1,*pa2,*pa3;
pa1=newHeapclass(4);
pa2=newHeapclass;
pa3=newHeapclass(5);
if(!pa1||!pa2||!pa3)
{
cout<<"OutofMemory!"<<endl;
return0;
}
cout<<"Exitmain"<<endl;
{
public:
voidscoretotalcount(floats);
staticfloatsum();
staticfloataverage();
private:
floatscore;
staticfloattotal;
staticintcount;
};
floatstudent::total=0;
intstudent::count=0;
deletepa1;
deletepa2;
deletepa3;
return0;
}
4#include<iostream>
usingnamespacestd;
classRectangle
{
public:
Rectangle(){len=0;wid=0;}
Rectangle(doubleLen,doubleWid){len=Len;wid=Wid;}
private:
doublex,y;
};
doubledist(My&a,My&b)
{
doubledx=a.x-b.x;
doubledy=a.y-b.y;
returnsqrt(dx*dx+dy*dy);
}
intmain()
{
Mym1,m2(15),m3(13,14);
Mym4(m3);
cout<<"Thedistancel:"<<dist(m1,m3)<<endl;
~Aa(){cout<<"Destructor"<<a<<endl;}
voidprint(){cout<<a<<end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