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悲剧的认识
宝黛爱情的理解

宝黛爱情的理解
宝黛是《红楼梦》中的两个重要角色,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是小说中的一个核心主题。
宝黛的爱情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宝黛的爱情展现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
宝玉和林黛玉都是红楼梦中的理想人物,他们追求真挚、纯洁且完美的爱情。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他们所处的环境和身份制约了他们的爱情。
宝玉身负家族的期望和责任,被迫与其他女性结婚;而林黛玉则是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却因为出身低微而无法与宝玉成婚。
他们的爱情受到了家族、社会和命运的限制,因此注定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理想。
其次,宝黛的爱情也呈现了情感的复杂和多变。
从一开始,宝玉和黛玉之间就有着特殊的情感纽带,他们彼此引起了强烈的兴趣和吸引力。
他们共同分享了喜怒哀乐,互相扶持,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他们的关系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宝玉被其他女性所吸引,而黛玉也因为宝玉对其他女性的关注而感到嫉妒和失望。
他们之间的爱情经历了欢笑、争执、分离和痛苦,最终以悲剧收场。
最后,宝黛的爱情还反映了作者对人性、命运和红尘世界的
思考。
《红楼梦》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为主线,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虚幻。
他们的爱情被社会规范所束缚,最终无法得到完美的实现。
这种描写引发了读者对生命的反思和对现实世界的怀疑。
总体而言,宝黛的爱情是《红楼梦》中一个深刻而复杂的主题,它涉及到现实与理想的冲突、情感的复杂以及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通过这样的爱情故事,作者让读者思考爱情和人生的真实本质。
论宝黛爱情悲剧原因

论宝黛爱情悲剧原因1、封建礼教及宿命论注定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红楼梦》开篇所描述的“金玉姻缘”和“木石前盟”的故事内容,“金玉姻缘”指的是贾宝玉和薛宝钗,“木石前盟”指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好像人的命运上天自有安排,冥冥之中早有定数。
而她们所处的封社会所谓“门当户对”、“包办婚姻”的封建意识桎梏着人们的心灵。
薛林两人作为两种对立的审美规范存在,而贾宝玉虽然深爱林黛玉,但他的力量是弱小的,无法与封建的社会制度相抗衡的。
2、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宝黛爱情的基础,也是宝黛爱情美的魅力之所在。
林黛玉父母双亡,在贾府寄人篱下,可她时时处处维护着自己的人格尊严,所谓“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风刀剑霜严相逼”,正是她生活处境的写照。
她孤独、寂寞,所幸的是,她与贾宝玉志趣相投,她所追求的是一种诗意的生活,不为名不为利,而贾宝玉不喜读书,不愿按家长的意愿走为官的仕途道路,而林黛玉正合他的心意。
他们爱情的发展,正是两颗心的碰撞、沟通、彼此认同的过程。
他们每天或读书或写诗,过着一种诗情画意的生活,而这就为他们的婚姻留下了隐患。
在贾府那样的大家庭,选择儿媳妇还是要讲门弟出身、根基家业的,林黛玉也从不规劝贾宝玉读书考取功名,走为官的仕途道路,可想而知,王夫人不会选中黛玉作她的儿媳妇的,而必然选薛宝钗作她的儿媳妇的。
红楼梦服饰文化贾府是18世纪中页的世家大族,他们的吃穿用度上表现出的与众不同让人眼前一亮。
而《红楼梦》中贾府服饰的华丽、高贵、富丽堂皇,及人物性格、身份都暗示了他们今后的命运。
曹雪芹家属织造世家,所织造的服饰属高档次的,专供给皇家的,所以他能看到并知道所有华丽的服饰及其做工、材质等,这为文章中能细致谈论服饰的美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红楼梦》里作者很注重写人,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个性,不管是十二钗,就连一个小丫环和小斯也不雷同,而作者在对他们服饰描写上很着重,使读者从服饰看人,感觉到它的美的同时也对每个人身份和命运有了相对了解。
读红楼梦看宝黛爱情悲剧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这是《红楼梦》为宝、黛、二人的爱情所写的最后结局。然而造成这一悲剧的还是封建社会性。在那种社会下他们都无法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无力替自己作主。宝黛的毁灭是叛逆者的悲剧,同时他们又都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
三、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悲剧
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是建立在蔑视功名富贵,不谈“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这样的思想基础上的。这样的思想对封建社会来说是大逆不道的。因此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是叛逆者之间的爱情。
二、命运的悲剧 (不合“礼”的“木石前盟”——注定的悲剧)
作者生活在封建的清朝,经历过大富大贵和穷困潦倒的生活,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悲剧在那个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但是他也不能够用先进的思想去解释那个充满悲剧的社会,只好把它归结为命运的安排。这种宿命的色彩在介绍宝黛的来历时表现得尤为浓重。
首先书中第一回介绍宝黛的木石前盟时,作者就安排了一个充满悲剧意味的神话。“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离于离恨天外……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神瑛侍者……下凡,在警幻仙子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红楼梦》的爱情悲剧:宝黛爱情与现实的碰撞

《红楼梦》的爱情悲剧:宝黛爱情与现实的碰撞《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曹雪芹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刻画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封建家族。
在这部巨著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成为贯穿全书的主线之一,他们之间的爱情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封建社会背景下个性与制度碰撞的集中体现。
本文将从宝黛爱情的表现、封建礼教的压制、家庭关系的影响以及爱情悲剧的原因等方面进行探讨,揭示《红楼梦》中宝黛爱情的悲剧性及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一、宝黛爱情的表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自黛玉初入贾府便开始萌芽。
他们的爱情纯真而热烈,表现出对个性和自由的追求。
首先,宝黛爱情的纯真性。
贾宝玉和林黛玉从小青梅竹马,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物质或权力的羁绊。
他们的爱情是心灵的共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黛玉的诗才和宝玉的浪漫气质,使他们在精神上有着高度的契合。
例如,在第23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两人共读《西厢记》,彼此心有灵犀。
这种爱情超越了世俗的利益,是纯洁而高尚的。
其次,宝黛爱情的热烈性。
贾宝玉和林黛玉对彼此的感情非常执着,不愿意向任何外力妥协。
黛玉多次因宝玉与其他女子的交往而流泪伤心,宝玉也多次在黛玉面前表示他对她的真心。
例如,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宝玉为了黛玉的伤心而痛哭,这种感情是真挚而热烈的,表现了他们对爱情的坚持和追求。
二、封建礼教的压制尽管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纯真而热烈,但他们的爱情却受到封建礼教的严厉压制。
封建社会有着严格的礼教规范和家族利益,这些都成为他们爱情的巨大障碍。
首先,封建婚姻制度的压制。
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强调“门当户对”和家族利益,个人的爱情往往被忽视甚至牺牲。
贾府作为一个封建大家族,更是严格遵守这一原则。
贾母和贾政等长辈在考虑宝玉的婚事时,更倾向于选择家世显赫的薛宝钗,而非体弱多病且无靠的林黛玉。
这种婚姻观念的影响,使得宝黛爱情从一开始就面临巨大的阻力。
红楼梦读后感探讨宝黛爱情的悲剧与反思封建礼教

红楼梦读后感探讨宝黛爱情的悲剧与反思封建礼教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一部让人产生深思与长久回味的小说。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它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精巧的结构魅力着读者们。
然而,本文着重探讨宝黛爱情的悲剧以及对封建礼教的反思。
宝黛之间的爱情堪称红楼梦的一大亮点。
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苦命的恋人,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遭遇的种种阻碍与悲剧结局,无不扣人心弦。
首先,宝黛的爱情受到了封建礼教的束缚。
在封建社会,婚姻是利益的交换和社会地位的维护,而不是纯粹的感情选择。
宝玉出身高贵,是当朝贵族的后裔,黛玉则是平民出身,身世低微。
因此,他们的爱情在封建礼教的枷锁下注定了命运的悲剧。
其次,宝黛的爱情受到了家族的干预。
红楼梦中的贾府是一个众多女性的家族,贾母、贾母等众多人物纷纷介入宝黛的爱情中,使得他们无法自主选择。
封建家族的权威和规矩约束了两个年轻人的自由,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同时,红楼梦也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通过宝黛的故事,作者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个体自由和幸福的压制。
宝玉和黛玉是两个真挚的灵魂,他们对彼此的情感充满了敬意和真诚,然而却无法在这个封建社会中实现他们的爱情。
这种不幸的结局不仅是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控诉,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警示。
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传统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与反思。
它通过宝黛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个体情感自由的压制,呼吁人们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
在我个人的读后感中,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给了我很多启示。
首先,人们应该勇敢追求自己真正的幸福,而不是受制于传统观念和社会的束缚。
其次,我们应该反思并批判那些过时的封建礼教观念,坚持追求平等和公正的价值观。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个体的自由与幸福。
总之,红楼梦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与精湛的艺术表达,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
通过宝黛的爱情悲剧,这部小说探讨了封建礼教对爱情自由的压制,警示了人们对传统观念的反思与批判。
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

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洛阳理工学院会计学系摘要:由于《红楼梦》所表现的爱情,是一种带有新的光彩和具体有广阔反封建意义的爱情,因此它特别富于叛逆性,但也特别富于悲剧性。
很明显的可以看到,直接造成这一悲剧的时代原因,便是封建社会的包办婚姻制度。
即使贾宝玉和林黛玉能够取得封建家长的允许而如愿结成婚姻,宝黛的性格、思想也不能因此改变悲剧的结局。
要改变这一悲剧,就必须早那一时代里找到一方不仅能够容纳自由恋爱、婚姻自主、而且还要包容贾宝玉、林黛玉的性格、理想和道路的国土。
关键词:宝黛爱情悲剧命运时代社会一、宝黛不和时宜的性格1、林黛玉孤标傲世的性格当林黛玉初到荣国府时,封建家长竟是不加“大防”地把她和贾宝玉安排在一个住处。
这似乎连林黛玉都有点意外,她曾这样想:“况我来了,自然和姐妹们住在一起,兄弟们是另院别室”。
封建家长为什么这样把他们安排在一起呢?先不去追究。
但可以相信的是:在最初的时候,如果把林黛玉说个贾家做媳妇,以贾母为首的封建家长未必不同意。
勿怪,最善于看上头风色的凤姐,很早就用“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这样的话来和林黛玉开玩笑;连贾府的仆人兴儿也任务贾宝玉将来的婚姻对象一定是林黛玉了。
看来这一段婚姻刚开始并不是没有那么抵触。
但是,以贾母为首的封建家长,开始时对林黛玉万般怜爱,甚至爱的连自己的嫡亲孙女儿都要靠后了;后来,由于在长期的相处过程中,对林黛玉的脾气,独特的性格愈来愈看得清楚了,这才渐进的产生了反感。
而这一性格恰恰是封建家长决定婚姻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这在《红楼梦》中也曾有描写。
例如,那一次清虚观打醮,张道士想给贾宝玉说亲,因对贾母说道:“前日在一个人家看到一位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样,小道也不敢造次。
”贾母说:“……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得上,就来告诉我。
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只是模样儿、性格儿难得好的。
”贾母的这一段话往往被粗心的读者忽略,其实这很重要的。
《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浅析

《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浅析《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悲剧便是说明遭受婚姻约束的女性形象的一面,揭示出妇女在传统文化中的封闭性、封存性,体现出中国传统观念和价值观对女性的影响,在同情人性之外,又能陶冶情操,凸显传统文化中“妇女近庭”之崇高理想。
红楼梦中宝黛一生最大的悲剧便是无论多么坚强倔强,在樊家之家无异于在轻铁上行走,毕竟“物换星移,今夕何夕”。
宝黛从小就在改变不了的选择中,被家族的牢笼套住,不得苟活。
宝黛作为一个婚姻中的妻子,得到永无分裂的围绕;而作为一个母亲,照顾她的孩子无法在她身上体现出来,只能当一个木偶处境,让每一个自心底想做的事儿都凭空飘然而去,宝黛无可挽回地卷入整个家族的女阴影之中,产生了“锒铛入狱”的结果,被家族的利益驱使,只能坚强地接受“强则宁,弱则死”的命运。
宝黛爱情的激荡也让《红楼梦》更加添上对人生的痛苦哀恸。
宝黛的爱情悲剧也被鲁迅先生描述为:“诚如贾宝玉所描绘的宝黛,无非是苦楚和哀思构成的一幅画,唉!太遥远了,女人反抗、做主观、不受男人约束,也许在古代绝处逢生,但大概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
宝黛实在太可怜了,她明知道是错,但还是勉强自己去做,太可怜了,只能无望地活着,没有希望也没有愉悦,这样的悲剧,当真也让人无法抗拒。
宝黛无法完成自己的爱情,在贾宝玉的爱情下却又渐渐有了一份心结,口是心非,却又有了几分柔情,这便是一份坚持心智的体现,也代表了宝黛对家族的忠贞不渝。
莎士比亚先生的著作《威尼斯商人》中Othello和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与宝黛的爱情悲剧有异曲同工之妙,宝黛面对爱情的抉择也犹如Othello,选择了更爱面子,而牺牲自己的爱情,与朱丽叶承受Othello留下的可怕责罚也同出一辙。
宝黛在《红楼梦》中的悲剧,也为婚姻礼仪的表达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视角,体现出妇女婚内角色的封闭性、封存性,占有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无可比拟的特殊地位,但是,宝黛作为一个女性,她无法改变自己的宿命,她只能在社会伦理之下,坚强地活着,而这也正是宝黛悲剧最大的真相所在。
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

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1401210009 陈嫚丽汉语言文学(师范)专升本班摘要:悲剧性是《红楼梦》的总体审美风格,而宝黛爱情则是贯穿始终的主题。
宝黛二人都是处于悲剧时代同时又具有悲剧性格的悲剧人物,因此他们的爱情悲剧在那个时代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是具有普遍性的悲剧典型。
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无一不是与社会紧密相连的,也与个人原因分不开,悲剧的意蕴与艺术感染力无一不渗透宝黛的爱情中。
因此本文就其爱情悲剧的原因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性格悲剧、命运悲剧、社会悲剧。
从而阐述其悲剧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及价值。
关键字:宝黛爱情、悲剧、性格、社会意义、美学一、宝黛爱情悲剧溯源1.宝黛爱情的性格悲剧1.1.孤傲敏感林黛玉黛玉孤傲多才,敏感聪慧,但她的敏感尖刻确不为时代和环境所容,与龌龊的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有“咏絮才”,确唯有“玉带林中挂”。
黛玉母死寄居在贾府这样一个大家庭中,面对府中众人,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可见她是一个聪明善察的女子。
但生性孤傲,爱恨分明,使得她言行举止间并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好恶。
对于贾府的统治者,她也从来不说奉承话故意讨好。
出于孤苦的身世和强烈的自尊,黛玉对周围人的言行总是分外的敏感,有时出语未免尖刻,有时也哭哭闹闹,给人留下“小性儿”的印象。
贾府这个复杂的大家庭中,这样的性格无疑会招致别人的侧目,使其显得更加的突兀,没有归属感,以致冷月葬花魂:“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如此的环境加之敏感的性格,越来越使她伤心难受,孤苦的身世,孤傲的性格,孤独的处境加上多病的身体,让正值青春年华的黛玉心里过早的产生了沉重的的悲苦意识和情结。
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少女,黛玉不可能不明白,只要她向贾府的统治者低头多说些奉承讨好的话,就能改善自身的生存处境,但她却不肯这样做。
黛玉这样的性情显然是与封建家长的择偶标准是不统一的,封建家族择偶看重的是性儿,像宝钗那样懂得圆滑处世,贤惠掌家的人而非她这样“绝尘埃,信天命,不由其他”的小性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信息检索与利用专题检索报告课题:对《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悲剧的认识一、课题分析《红楼梦》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同时也具有着世界影响力,是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
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金陵十二钗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
贾宝玉、林黛玉是书中的主要人物,随着故事的发展,他们相识相知相爱,最后却无法有情人成眷属,天人永隔。
他们的爱情悲剧让无数读者唏嘘不已,可叹可惜。
本文主要深入探讨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由于《红楼梦》在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专门研究此书的学问被称为红学,在红学中,关于宝黛爱情的探讨一直都没有停止,而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宝黛爱情悲剧的始末,加深对《红楼梦》的认识,同时了解更多古代的封建礼教和中国的传统文化。
本课题涉及的范围有中国文学、红学、语文、悲剧小说等。
关键词:红楼梦、贾宝玉、林黛玉、宝黛爱情悲剧、性格因素、社会因素。
Keywords:A dream in Red Mansions、JiaBaoyu、Lin Daiyu、Baodai love tragedy、personality factors、social factors.选择的数据库:1. 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2. 外文数据库:Elsevier SDOL电子期刊,Springer电子期刊二、检索步骤及结果I、检索过程1.中国知网(CNKI)进入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高级检索。
(1)检索式:主题=宝黛爱情and 悲剧时间:从1974到2015;排序:相关度;匹配方式:模糊;结果166条。
【其中,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32),特色期刊(20),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7,)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3),中国学术辑刊全文数据库(3)】(2)检索式:主题=宝黛爱情悲剧and 因素时间:从2000到2011;排序:相关度;匹配方式:模糊;结果8条。
【其中,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6),特色期刊(1),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3)检索式:摘要=宝黛爱情悲剧and 红楼梦时间:从1980到2015;排序:相关度;匹配方式:模糊;结果69条。
【其中,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51),特色期刊(10),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4),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2),中国学术辑刊全文数据库(2)】分析:第一次得到结果太多,于是改了检索词,结果又太少,把主题换成摘要,也改了检索词,结果适中,选择第三个检索式。
2.万方数据资源系统进入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中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跨库检索。
(1)检索式:关键词:宝黛爱情悲剧*关键词:红楼梦* Date:-2015匹配方式:模糊结果有4条。
【其中,石家庄学院学报(1),文教资料(1),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2)检索式:title:宝黛爱情keyword:爱情悲剧匹配方式:模糊结果有15条。
【其中,文教资料(1),石家庄学院学报(1),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湖南城市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学理论(1),现代语文(文学研究)(1),内江师范学院学报(1),华章(1),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科技信息(科学·教研)(1)】分析:从跨库搜索到高级搜索,换了关键词,结果就比第一个多了,应该选第二个检索式。
3.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进入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中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高级检索。
(1)检索式:题名或关键词=宝黛爱情与题名或关键词=爱情悲剧与专业=图书情报+教育科学+社会科学与范围=全部期刊时间:从1989到2015结果52条。
(2)检索式:题名或关键词=宝黛爱情悲剧与题名或关键词=爱情悲剧与题名或关键词=红楼梦与专业=图书情报+教育科学+社会科学与范围=全部期刊时间:从1989到2015结果30条。
分析:检索式中加多了一个关键词,结果数就少了,比较合适,选第二个检索式。
4.超星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进入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中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汇雅电子图书平台——高级搜索。
(1)检索式:(书名= 红楼梦) and (主题词=林黛玉)结果有0条。
(2)检索式:(书名= 红楼梦) and (主题词=人物)结果有7条。
分析:一开始结果为零,改了关键词后才有了结果,且这次的关键词相比我的课题关键词有点广,但在搜索结果中还是找到了与我的研究课题有关的书目。
5.Elsevier SDOL电子期刊进入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外文数据库——Elsevier SDOL电子期刊——Advanced Search(1)检索式:All Fields(love tragedy) and All Fields (A dream in Red Mansions)Source:All sources.Date range:All years.结果有17条。
分析:相对中文数据库来说,外文数据库得到的结果基本没有与我的课题有关的,与红楼梦稍微沾边的文献寥寥无几。
6. Springer电子期刊进入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外文数据库——Elsevier SDOL电子期刊——Advanced Search(1)检索式:All Fields =A dream in Red MansionsDate range:Available 1989 – 2014结果有11条。
分析:这个外文数据库与上一个得到的结果一样,尽管我已把关键词只定为红楼梦,得到的结果也不是我想要的。
II、选择并记录检索结果1.中国知网(1)【题名】《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悲剧之演成——基于存在论的美学考察【学位论文】【作者】李爱华【导师】张晚林【作者基本信息】湖南科技大学,文艺学,2010,硕士【摘要】《红楼梦》做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奇书,自它问世至今,一直都受到世人瞩目并形成了一股研究热潮,素有“红学”之称。
整个红学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关于宝黛爱情悲剧就不乏研究者与研究力作。
总的说来,这些研究集中从宝黛爱情基础及其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出发,也有从文化意义层面出发,来研究其悲剧成因。
然而,这种种研究都局限在从外部环境上作出解释与探讨,即“外部冲突论”,而对其真正原因之内因所在没能做出深刻的探究。
而这种内因正是研究中种种论说成立之根基。
得此引导,本文以海德格尔存在论为切入点,以爱情真义在现实中的两种不同维度为基础,从而对宝黛爱情悲剧之演成作出存在论之美学探究。
在海德格尔看来,人之本质就是“去…存在”,而贾宝玉、林黛玉二人在贾府现实的存在便是海氏之“在”。
本文在贾宝玉、林黛玉二人的原型探微基础上,分别着重分析了二人“在”之性格特征。
本文认为宝黛二人的性格存在仅是依存了其本身之“去…存在”,却没能依存于贾府之在。
于是,宝黛爱情的“在”终究只得让位于贾宝玉与薛宝钗之婚姻的“在”。
宝黛爱情悲剧之“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拓展了以往宝黛爱情研究的视域,提升了爱情真义之“在”的现实维度,即爱情真义的审美维度走向心性学维度,走向平凡而具诗意的人间生活。
(2)【题名】买尽千秋女儿心——观青春版昆曲《红楼梦》【会议论文】【作者】孙伟科【会议录名称】中国演员(2011年第2期总第20期)【会议时间】2011-04-26【摘要】<正>昆曲《红楼梦》紧紧围绕宝黛爱情悲剧来写,让人们在单纯的线索中受到感染。
剧情符合舞台剧的特点,大幅浓缩删减,把"元妃省亲",排在"宝玉挨打"之后,作为上本的末尾,使戏结束时出现"盛世"的高潮。
"黛玉葬花"排在下本,使它更接近于悲剧性的收尾。
(3)【题名】试论黛玉悲剧的成因——兼论林黛玉悲剧构成的心理内涵【会议论文】【作者】肖君和;【摘要】<正>人去楼空,红颜已们黄土陇中;天边香丘,唯有冷月葬花魂。
将高鹗续书搁在一旁,根据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时的各种暗示,林黛玉必然会”泪尽夭亡”,“泪尽夭亡”的过程可能象高鹗续书所写的那样:封建势力使出“掉包计”宝黛爱情公然被扼杀,在傻大姐泄漏骗局之后,黛玉一反以泪洗面进行反抗的常态,而以无泪的惨笑,了却一生。
更可能象其他人所揣测的那样:八十回后,贾府发生重大变故——“事败、抄没”。
贾宝玉遭祸离家【会议录名称】红楼梦人物论——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会议名称】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会议时间】1985 【分类号】I207.411【主办单位】贵州省红楼梦研究学会2.万方数据资源系统(4)【篇名】谈宝黛爱情悲剧的成因【期刊论文】【作者】高卫红【出处】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2006,19(3)【摘要】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悲剧.对于宝黛的艺术形象及爱情悲剧的成因的争论,自<红楼梦>诞生以来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本文试图从<红楼梦>开篇的神话传说来探究他们爱情悲剧的社会成因.(5)【篇名】论封建婚姻观——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的社会原因【期刊论文】【作者】唐晓琴【出处】文教资料,DA 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2010,(12)【摘要】<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一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红楼梦>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其悲剧性.在所表现的各种各样的悲剧中,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宝黛的爱情悲剧.宝黛的爱情悲剧是由封建的婚姻观所造成的,封建婚姻观否定了黛玉,同时也就从本质上否定了宝玉.从而否定了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本文将从封建婚姻观的角度出发,对宝黛的爱情悲剧进行一些探索,在封建传统婚姻观念下,宝黛之间超越现实世俗的爱情必然为社会现实所不容,必然遭到封建家长的残酷扼杀,必然会有悲剧的结局.3.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6)篇名: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谈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期刊论文】作者:曾丽华机构地区:广东省东莞市东城高级中学,广东东莞523000出处:《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第10期105-105页,109页,共2页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 摘要:宝黛的爱情悲剧被称为中国古典四大爱情悲剧之一,也是《红楼梦》前八十四回宝玉人生最绚丽多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