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宝黛爱情悲剧
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研究

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研究一部《红楼梦》演绎出一幕幕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
共同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奠定了宝黛之间纯真的爱情基础,而封建礼教和宿命论以及宝黛两人性格的独特性和缺陷性则注定了他们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因此,分析研究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爱情悲剧的社会及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对当今人们爱情观、人生观都很有价值。
宝黛的爱情悲剧一方面反映了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与衰朽的封建主义的矛盾,它反映了那个时代最主要的社会问题,是对封建主义的血泪控诉,也是对新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反映和追求。
宝黛的爱情悲剧另一方面也是让世人警醒的众生浮沉之梦。
一、宝黛爱情最终成为悲剧的原因所在第一:宝黛二人的性格特点注定二人间的爱情终究会成为悲剧。
贾宝玉,别号怡红公子、绛洞花王、富贵闲人。
由神瑛侍者脱胎而成,对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因此有还泪一说,出生时口含一块玉,是贾府的宝贝,他曾说“女儿都是水做的骨肉”,从小在女儿堆里长大,喜欢亲近女孩儿,与林黛玉的爱情是世间少有的纯纯之爱。
他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
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
也不安于封建统治者规定的本份,既“偏僻”,又“乖张”,所以,在常人眼中,贾宝玉既“无能”,又“不肖”,而且天下第一。
其实,这正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宝玉是有真才华的,不管是在第17回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他所题的“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还是在第78回人“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他所做的那篇空灵飘逸的《芙蓉女儿诔》均展现出他不同于当时“须眉浊物”的满腹才华。
只是他的才华被人为地束缚了。
这也是他的苦恼,他的生活是富贵而且闲散的,但是他并不是以此而满足了的,在他内心深处是期盼着有一天能摆脱掉这些束缚,真正做出一番事业来的。
在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中有一句“目下不过这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为何?”这“将来”二字就隐隐地透露出了一些信息,宝玉并非只知日日嬉戏,在他的心里却也是有着“将来有一天能做出一番作为”的想法的。
读红楼梦看宝黛爱情悲剧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这是《红楼梦》为宝、黛、二人的爱情所写的最后结局。然而造成这一悲剧的还是封建社会性。在那种社会下他们都无法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无力替自己作主。宝黛的毁灭是叛逆者的悲剧,同时他们又都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
三、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悲剧
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是建立在蔑视功名富贵,不谈“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这样的思想基础上的。这样的思想对封建社会来说是大逆不道的。因此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是叛逆者之间的爱情。
二、命运的悲剧 (不合“礼”的“木石前盟”——注定的悲剧)
作者生活在封建的清朝,经历过大富大贵和穷困潦倒的生活,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悲剧在那个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但是他也不能够用先进的思想去解释那个充满悲剧的社会,只好把它归结为命运的安排。这种宿命的色彩在介绍宝黛的来历时表现得尤为浓重。
首先书中第一回介绍宝黛的木石前盟时,作者就安排了一个充满悲剧意味的神话。“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离于离恨天外……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神瑛侍者……下凡,在警幻仙子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浅析宝黛爱情悲剧

木石前盟 只一个情字
神瑛侍者投生为贾宝玉。据《 玉 篇》 解释,“瑛”是“似玉美 石”, 因此,“神瑛”就是已通灵 性,具有知觉、意识、思想和情 感的假玉真石,是自经锻炼之后 灵性已通”的青埂峰顽石之人格 化身。
青埂峰顽石经茫茫大士大施幻术, 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它因 不甘寂寞而投入人世,成为贾宝 玉脖子上的“通灵宝玉”。
一抔净土掩风流
林黛玉坚持的自己的 爱情。
对风刀霜剑的抗争 对贾母的抗争、没亲
人,身子干净 对王夫人的抗争。
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源
天理/纲常/利益/礼教 合谋扼杀了宝黛爱情。
贾元春(皇权) 老祖宗(家长) 王夫人 薛姨妈 薛宝钗
宝黛爱情悲剧的理想主义
叛逆精神 知己之爱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
后四十回宝黛爱情描写的得失
败笔 从知己之爱的倒退 高鄂等人对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看
法。111 八十二回梦中宝玉说妹妹大喜。
八十六回两人,黛玉说:若无知 音宁肯独清风明月。八十九回, 宝玉不明黛玉的琴声内涵,承认 可惜我不是知音。 黛玉对宝玉不放心,从傻大姐处 听到便认为“是个无情无义的人。 续书是怀着误解、怨恨而死的。 调包计
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 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 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 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 底意难平。”
永恒的木石前盟
冷月葬诗魂 向死而生 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根
本原因就是封建家长制 和封建礼教
艺术是生命最高的 形而上学
爱人间不再怀疑 三十六回 宝玉睡午觉 四十九回 薛宝琴出现
宝黛爱情面对风刀霜剑
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抛金兰 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一 天一两上等燕窝
《红楼梦》的爱情悲剧:宝黛爱情与现实的碰撞

《红楼梦》的爱情悲剧:宝黛爱情与现实的碰撞《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曹雪芹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刻画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封建家族。
在这部巨著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成为贯穿全书的主线之一,他们之间的爱情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封建社会背景下个性与制度碰撞的集中体现。
本文将从宝黛爱情的表现、封建礼教的压制、家庭关系的影响以及爱情悲剧的原因等方面进行探讨,揭示《红楼梦》中宝黛爱情的悲剧性及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一、宝黛爱情的表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自黛玉初入贾府便开始萌芽。
他们的爱情纯真而热烈,表现出对个性和自由的追求。
首先,宝黛爱情的纯真性。
贾宝玉和林黛玉从小青梅竹马,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物质或权力的羁绊。
他们的爱情是心灵的共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黛玉的诗才和宝玉的浪漫气质,使他们在精神上有着高度的契合。
例如,在第23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两人共读《西厢记》,彼此心有灵犀。
这种爱情超越了世俗的利益,是纯洁而高尚的。
其次,宝黛爱情的热烈性。
贾宝玉和林黛玉对彼此的感情非常执着,不愿意向任何外力妥协。
黛玉多次因宝玉与其他女子的交往而流泪伤心,宝玉也多次在黛玉面前表示他对她的真心。
例如,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宝玉为了黛玉的伤心而痛哭,这种感情是真挚而热烈的,表现了他们对爱情的坚持和追求。
二、封建礼教的压制尽管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纯真而热烈,但他们的爱情却受到封建礼教的严厉压制。
封建社会有着严格的礼教规范和家族利益,这些都成为他们爱情的巨大障碍。
首先,封建婚姻制度的压制。
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强调“门当户对”和家族利益,个人的爱情往往被忽视甚至牺牲。
贾府作为一个封建大家族,更是严格遵守这一原则。
贾母和贾政等长辈在考虑宝玉的婚事时,更倾向于选择家世显赫的薛宝钗,而非体弱多病且无靠的林黛玉。
这种婚姻观念的影响,使得宝黛爱情从一开始就面临巨大的阻力。
红楼梦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红楼梦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一个民族的骄傲",其中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他们的爱情故事虽然浪漫而动人,然而最终却以悲剧收场。
本文将围绕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展开,探讨这段爱情悲剧的原因与影响。
一、缘分的邂逅和初见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相遇并非偶然。
贾府与林家自古有着姻亲关系,两个家族的相互联系让贾宝玉与林黛玉有了初次见面的机会。
他们在北静王府中重逢,他们互相吸引,并逐渐以友谊的方式相处,直到他们的感情发展成为爱情。
二、宿命的纠葛与矛盾的爱情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矛盾的情感纠葛。
贾宝玉作为贾府的贵公子,他身处一个贵族家庭的环境中,他的婚姻是由他人安排和控制的。
因此,他被迫与贾家的千金们成婚,无法与林黛玉走到一起。
林黛玉则是一个受尽折磨的女子。
她作为林家的女儿,被当做贾府的贵族女儿养育长大。
然而,她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和关爱。
她在贾府中的地位与身份让她感到沮丧和无助,这使得她对贾宝玉滋生了一种与生俱来的仇恨。
三、悲剧的结局与意义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最终以悲剧收场。
当贾宝玉最终与王熙凤结婚并进入贾府后,林黛玉的嫉妒心和激烈的情绪让她变得脆弱而痛苦。
她的身心疾病加剧,在最后悲伤的情绪中,她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段爱情悲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受到的束缚和无奈。
贾宝玉与林黛玉无法实现彼此的爱情,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身处一个世俗的环境中。
他们内心深处的自由和真挚的感情无法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同。
这引起了人们对爱情和自由的反思。
总结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给人们以深远的思考。
尽管他们之间充满了矛盾和痛苦,然而他们的感情依然是纯粹而动人的。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物的爱情故事,更是对封建社会的思考和挑战。
它让人们思考自由与束缚、爱情与社会规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启发人们对社会和个人价值观的反思。
红楼梦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大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浅析《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浅析《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浅析《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论文提纲论点: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性格上来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叛逆性格;从宝、黛、钗三者来看,宝钗在各方面都比宝黛占有明显的优势;但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源还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制度。
一、宝黛爱情悲剧的性格因素(一)贾宝玉的性格分析1、贾宝玉的叛逆性格2、贾宝玉追求个性解放3、贾宝玉追求婚姻自由(二)林黛玉性格分析1、林黛玉的叛逆性格2、林黛玉的孤苦心境二、宝黛爱情的社会因素三、总结浅析《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摘要: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红楼梦》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的高峰,在中国小学史上有“压卷”地位。
它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而复杂的,而艺术成就又是多方面的。
作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作为中心内容。
贾宝玉和林黛玉由相识、相知到发展成爱情,二人心相通,志相同,但他们美好的爱情理想却不能实现,被封建势力的代表—其家长无情地摧毁了。
最终以黛玉病死,宝玉出家的悲剧告终。
宝黛爱情悲剧有其自身性格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而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所追求的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与当时的封建制度和礼教的要求相背离,是整个社会造就了宝黛爱情的悲剧。
关键词:红楼梦宝黛爱情爱情悲剧《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其作者“曹雪芹以其卓绝的才华,把中国古典现实主义的创作艺术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峰。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朽的瑰宝。
”①而宝黛爱情悲剧是《红楼梦》的主要线索。
小说中的宝黛爱情,可谓千古绝唱,感人肺腑,可为什么宝玉和黛玉那么心心相印的美好爱情却不能被容忍,而最终以黛玉病死、宝玉出家的悲剧告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性格上来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叛逆性格;从权势上看,宝、黛、钗三者,宝钗于各方面都占有明显的优势;但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源还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一、宝黛爱情悲剧的性格因素(一)贾宝玉的性格分析1.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作为封建贵族家庭里的一位贵公子,他的家庭对他抱以极大的希望,为他安排了一条读书中举、显亲扬名的道路,盼望他成为继承其阶级事业的忠臣孝子,而他却十分厌恶,全然否定这些:“不爱读圣贤书,把劝他读书的人骂成‘国贼’、‘蠢’,以至焚书,不愿走封建阶级安排的读书做官的道路。
宝黛钗的悲剧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悲剧和婚姻悲剧《红楼梦》描写贾宝玉的爱情和婚姻悲剧,即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悲剧。
在此概括为:木石前盟,有缘无分;金玉良缘,有分无缘。
一、木石前盟的悲剧1、木石前盟宝黛前世各为一石一草,定有“木石前盟”,所以两人初见有似曾相识之感。
木石前盟的唯一优势,就是宝黛之间有真挚热烈的爱情。
即宝黛之间内在的期许和承诺,心灵上的认同和精神上的同归。
贾宝玉自幼在“内帏斯混”,“顽劣异常,不喜读书”,且又较少地受到封建思想的约束,从而使他的思想和性格得到自然的发展。
他痛恨世俗的罪恶,鄙弃贪婪和腐败,厌恶庸俗和淫糜。
林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任气使性,咄咄逼人。
幼年因缺失正统教育,性格独立、自由和率真。
但她执着、痴情和性灵,追求“超人间的爱”,追求激情、非现实和浪漫的爱情。
他们二人都不喜谈论“经济学问”、“仕途经济”等封建的东西,他们的爱情不以封建的伦理、道德为标准,对“男女之大防”、“金玉姻缘”、“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等封建的伦理道德规范不屑一顾,大胆地追求自由恋爱。
他们都具有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一面,这一共同的思想性格给他们的爱情发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2、悲剧成因(1)从传统的文化心理结构和道德观念来看,宝黛不合“礼”法的叛逆爱情必然得不到传统舆论和传统势力的承认。
宝黛追求个性解放,恋爱、婚姻自由,而这些在当时传统礼教看来是“大逆不道”的,因此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允许他们之间爱情的存在的。
(2)从贾府的家世利益看,背离家长意志的爱情必然得不到贾府统治者的支持。
林家虽亦书香族,却支庶不盛,子孙有限,家业已然凋零。
木石前盟不可能为贾家带来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利益。
贾宝玉是贾家子孙中唯一有希望可以中兴家业的继承人,家长们要把他引上正路,就不能不摧毁他和林黛玉的叛逆爱情,而聘娶维护封建主义的薛宝钗。
(3)宝、黛本身思想性格中的弱点。
宝玉的软弱与多情。
宝玉是个博爱的情痴,对大观园中的美丽少女倾注满腔的柔情与体贴。
宝黛钗的爱情悲剧

既有木石前盟,何言金玉良缘——浅析《红楼梦》宝黛钗的爱情悲剧生活就是一场游戏,有人欢喜有人悲。
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本身就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生活的大悲剧,生活在贾府的人都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只是悲剧的内涵各有不同。
宝、黛、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则是《红楼梦》全书最大的悲剧。
我总在想如果红楼中没有薛宝钗这个人物,那么宝玉和黛玉还是个悲剧吗?曾看过一句话:“鸳鸯是双戏的好,多出一只就不能成对;爱情是两个人的好,多出一个就不再完美。
”好多事情多出一份,就多出一个孤单,多出一片泪水。
那么宝姐姐算是多出的那个吗?在表面上也许同情林妹妹的人都痛恨宝姐姐的存在,是她来到贾府后,才有的金玉良缘之说,才让楚楚动人的林妹妹变得尖酸刻薄,说话如针扎的尖利,才让宝玉和黛玉不能成就木石之约。
事实上,这与他们三人性格差异有很大关系,并不是薛宝钗一人造成的,在这个爱情悲剧中,她也是个悲情的人物。
薛宝钗可以说是封建社会淑女的典范,生于有百万之富,“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一直与势利又世故的母亲共同生活的她从小就对仕途官场了解颇深,对人对事都自有一套逢源做法,在贾府里大家都喜欢她。
但是在我看来,一个人如果完美到极点,那么这个人真的很恐怖。
是个人,怎么可能没有缺点?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诠释,就是城府极深,太会隐藏。
她会迎合贾家的顶尖上的人物,贾母的一切喜好而博得贾母的欢心。
如第二十三回讲到贾母出资为宝钗过生日时,“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她“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
”对王夫人则是关心备至,让这个婆婆日渐对准儿媳爱护有加。
如“宝钗因见天气凉爽,夜复渐长,遂至母亲房中商议打点针线来。
日至王夫人处省候两次,不免又承色陪坐闲语半时。
”如此一个贤良淑德才华横溢的大家闺秀可能是封建家长眼中的好女儿,古代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但是薛宝钗悲剧的遇见了有叛逆思想的宝玉。
两个人在精神上就不能产生共鸣,一个追求名利仕途,一个视其为粪土,可想而知精神上的鸿沟怎么可能让宝钗与宝玉“心有灵犀一点通”?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对宝玉的情感也许是爱情,也许更多的是爱宝玉的家族,爱宝玉在贾府里的地位,这些宝钗自己都不是很清楚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讲时不要点击图片!)
浅析宝黛爱情悲剧
打开《红楼梦》,(切换第二张)曹雪芹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开篇明诣,点出作者希望通过此书道尽人间沧桑,希望世人醒悟的愿望。
正如王国维所说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其在论述宝、黛的爱情时强调:造成宝黛的爱情悲剧的"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
常人之情,常人之理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然而,就在常人之情,常人之理中,造成宝黛爱情的悲剧根源又是什么呢?
《红楼梦》是一个作者没有完成的著作。
从前八十回的描写来看,宝黛的爱情线索是既连续发展又若有所断的。
宝玉是小说中的中心人物,他与黛玉的感情发展也似一条耀眼红线令人眩目。
宝黛爱情在《红楼梦》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悲剧结局。
宝黛的爱情之悲也就在于他们的爱情之深。
他们的爱情是从黛玉初进荣国府,(第三张)从黛玉第一眼看到宝玉开始的。
黛玉眼中的宝玉,宝玉眼中的黛玉,都是那么的美丽、清俊、高雅、脱俗,也许前世的灌溉之恩就注定了他们今生的一见钟情。
而后,黛玉的孤高,宝玉的温柔,和他们共同的执着思想——愤世嫉俗,使他们彼此成为知己。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日久生情,虽然双方有意,而且都那么执着,但黛玉的小性和宝玉的多情使他们感情的发展始终是一波三折。
麒麟公案、金玉姻缘,每一点点小的事件都会使大观园内鸡飞蛋打,使他们情感的小舟几欲浪涨船翻。
然而,他们感情却就是在这样的曲折的道路上一路坚强的走了过来。
在贾府中,贾家的男性腐朽不堪,当家的早已是女性。
贾母处在贾家的最高权力地位上,是贾家的精神领袖。
在她的面前,贾政连教训儿子的权力也被剥夺了。
在《红楼梦》后四十回里,贾母被描写成一手造就宝黛悲剧的真凶。
由此,有人认为贾母是霸权主义推行者,是坚决反对宝黛爱情的人,是为了所谓的封建正统,为了她至高无上的尊严,为了她的一厢情愿,毅然舍弃了她心肝肉似的宝玉的幸福,舍弃了她疼爱的外孙女的性命,她一反往日那慈祥的面孔,决绝地作出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
但我以为,造就宝黛爱情悲剧的,并不在于贾母。
贾母是时时刻刻操心着宝玉的婚事的,时时刻刻袒护着两玉儿的。
在第五十回见宝玉和薛宝琴在雪中同立、红梅掩映,贾母问起她的生辰八字,欲与宝玉求配,这就奇怪了,眼前有热辣辣等着的人偏不考虑,而对初来乍到的却兴趣盎然。
实际上,贾母是明问宝琴,暗拒宝钗。
如果说,在前八十回里,贾母一直都是看好宝钗,希望着宝钗将来能够许配给宝玉,我想这是有力的辨证。
所以紫鹃说贾母是黛玉唯一可以信赖的人,这应该是有充分根据的,贾母始终是二玉的保护者。
贾母平日里疼黛玉还来不及,将来更不会加害黛玉。
在《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描写中,二玉不理世情,生存能力极差,贾母岂会不知?她只想着自己在一日,保护他们一日,不让宝玉挨他父亲的打,不让宝玉去社会上去接触世情险恶,覆雨翻云;不让黛玉受贾府那些薄情的的长辈,势利眼的下人欺负。
她每天都为他们操心。
她在贾府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她在一日,二玉衣食无忧,没人敢侵犯他们;她一旦闭眼了呢?在贾府这样的温柔富贵乡里,贾母也是怕的。
因为,她太知道,富贵后面的假象了。
老太太常抱怨着说:“几时我闭了眼,断了这口气,也就罢了。
便又不咽这口气!”没有夸奖,没有客套,只有责备和泪水。
这是真情流露啊!
在关于黛钗的择取上,元春自始至终是不喜欢黛玉的而偏好宝钗,这分明可以从她在赏赐时对钗黛有薄厚之别中看出。
而王夫人,袭人等一干人,更是站在宝钗这一边。
王熙凤虽然曾把宝黛的爱情打趣,但还是不能说明王熙凤是袒护着黛玉的。
在前八十回中,王熙凤从来都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她多次在贾母前赞美黛玉只不过是为了迎合贾母,讨好贾母而已。
所以宝黛在贾府中除了贾母便是孤立的,无助的。
我想,贾母临终时,也绝放不下宝玉和黛玉的。
她托付又托付,叮咛又叮咛,终于还是默默地带着满满的遗憾离开了人世间。
这样的一个饱经世故,懂得真性情而又多么可贵的老人,她绝对不会用那样的恶俗的掉包计来拆散宝黛。
说到她平日里对于宝玉的婚事耽搁,或许贾母真的认为时机未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