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黛爱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红楼梦》是我国十八世纪中期的一部古典小说,可谓文坛奇葩。它自成书两百年以来,吸引了无数的“红迷”雅俗共赏,其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凄美哀绝的爱情故事更是倾注了曹雪芹毕生的才情,也使整部《红楼梦》的悲剧艺术和社会意义更具魅力。当我们被他们的爱情故事牵动心弦,看着他们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到成为知音、相互爱慕直至爱情破灭、黛玉憾死,在抱憾叹息的同时,掩卷深思,究竟是什么导演了这场悲剧,那段“木石前盟”到底哪里这样令人刻骨铭心,亘古流传?

剖析其时代本质,不难得出,这场悲剧其实有其时代的必然性:一.没落的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导致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几千年的封建礼教是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和思想自然发展的严重桎梏,封建的爱情婚姻制度,对宝黛爱情悲剧的形成至关重要。通观《红楼梦》全书,不难看出,宝黛之爱情是以共同的反封建主义叛逆精神为基础的,而这一点正预示了他们的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首先,宝黛爱情不以封建的“夫贵妻荣”为爱情基础。他们二人都不喜谈论“经济学问”、“仕途经济”、“官宰”等封建的东西,他们以有共同的思想而引为知己,他们爱情的基础就是他们共同的反封建主义叛逆精神。他们根本不以“夫贵妻荣”为规范,反而想要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其次,宝黛爱情不以封建的伦理、道德为标准,对“男女之大防”、“金玉姻缘”、“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等封建的伦理道德

规范不屑一顾,大胆地追求他们甜蜜的自由恋爱生活。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他们追求的不是封建的荣誉,而是纯洁的、真挚的爱情,是恋爱的自由和婚姻的自主。

从上述可知,他们的爱情背负着沉重的时代和历史的负担,在那样的环境下根本没有婚恋自由。历史发展条件的限制,尚不具备足以摆脱封建势力的民主性个性,特别是对婚姻自主的束缚压迫和野蛮扼杀,而宝黛的爱情也就成了这一时代局限下的牺牲品。以他们当时的处境和能力,加上自身的寂寞、孤独、软弱远不能同封建礼教抗衡。要求婚姻自主而没有支持它的社会制度,他们的婚恋在当时传统礼教看来是“大逆不道“的,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允许他们之间爱情的存在的。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影响儿女婚姻幸福的是那个泯灭人性的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法,那才是导致宝黛爱情悲剧的罪魁祸首。

二.家庭背景导致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就贾府上层人员的角度来看,贾府的上层人员中,最顶层是贾母,其下是邢王两位夫人。

(一)贾母

处于最顶层的贾母,她的意见是最重要的。中国封建宗法社会最讲究的是“多子多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个家族是否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便是人丁是否兴旺。黛玉如此衰弱且无可救治的病体,为避免贾宝玉婚姻的不幸,危及子孙的繁衍与健康,贾母断不会让贾宝玉与林黛玉结合的。而宝钗身体很好,又比黛玉更懂得怎样讨贾母的欢心,深得贾母喜爱。由于要组建家庭,又是如此的大家族,

尤其是老人家,求的是和美安定,儿孙绕膝,必然不希望每日吵闹。另外,宝玉是衔玉而生,而宝钗又带金锁,金锁上的字仿佛又与玉上的字句成对,在贾母眼中自是天意。所以,即使贾母极疼爱黛玉,但就孙子的婚事而言,也需思虑再三,贾母“爱宝钗之婉嫕,而惩黛玉之孤僻,难舍金玉之邪说,而思压宝玉之病”,故在贾母心中,宝钗才是孙媳妇的最佳人选。

(二)二位夫人

邢夫人一向不理会家事,只听着贾母的意思而已。荣国府的一家之主其实是由二老爷贾政,尽管荣国府是由凤姐管家,但至少名誉上的主管是王夫人。作为宝玉的母亲,当然要为自己的儿子慎重选择配偶了。首先,宝钗是王夫人的外甥女,是近亲,而黛玉是贾政的外甥女,细算来与王夫人并无任何的直接亲缘关系,毫无疑问,王夫人自然愿意“自家人”嫁入荣国府,继续掌握荣国府的内政大权。这一点,宝钗更有优势。其次,王夫人的长子贾珠不幸早亡,王夫人便将希望都倾注在宝玉身上。偏巧,宝玉自幼只好诗文,厌恶考取功名的事。王夫人自不会像贾政一样打骂教训,只能劝导而已。可黛玉又是个不支持宝玉去考取什么功名爵位的,对宝玉不仅不不加以劝导,反而令其放纵,而宝钗则不同,会时时在旁劝导宝玉应该努力读书,去考取功名,加官进爵,光耀门楣之类的话,虽然宝玉反感,但就王夫人而言,却十分动听,这样一个才貌双全又识大体的儿媳妇,王夫人自然乐意。

由此看来,贾母也好,王夫人也罢,无论是哪一个作主,在选

“宝二奶奶”时,考虑得更多的是自身家族的切身利益,而不是考虑宝玉和谁相爱,所以黛玉都会被淘汰出局,不可能作为“宝二奶奶”而和宝二爷有情人终成眷属。就算没有宝钗、没有“金玉良缘”之说,也还是会有别人取代宝钗作为宝二奶奶而存在,但这个人却不会是黛玉。

《红楼梦》在展开爱情悲剧的同时,揭露了贾,薛、王,史等封建大家族的腐朽和罪恶,这在封建社会的末期有其典型意义,它们是整个即将没落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写照。不仅深刻地暴露了当时官场,吏治的黑暗腐败,而且表明了四大家族在那个封建社会里有着何等强大的政治势力。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关系下,在贾府上下看来,贾宝玉如和宝钗结合,他将赢得世俗艳羡和锦绣前程。贾宝玉如和黛玉结合,他将一无所有。在这种情况下,世俗只能允许贾宝玉和宝钗结合,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只能以悲剧告终。所以说,宝二奶奶的人选不是黛玉,这不是那个人决定的,而是他们所在的那个社会决定的——爱情根本不是作为婚配的条件才是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

三、性格的独特性、缺陷性导致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黛玉的性格,是这场悲剧的很关键的因素。

首先,黛玉敏感、多疑、善妒,语言尖刻,让她丧失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一个大家族的管家婆、权威人物,宝二奶奶必须具有一种凝聚力、号召力,才能统管全家族成员。为了维护自己的爱情和自尊,黛玉常常表现得敏感和多疑,她不愿意圆滑世故的叛逆女

子,她的机智和口才不逊于王熙凤,但王熙凤的口才赢得了贾母的赏识,而黛玉只得到宝玉的赞赏,对于其他听者,只有语言尖刻的印象,落得一个“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厉害”的名声。这种评价对将来想要当宝二奶奶的黛玉的确不是好事,在这一点上,取得成功的薛宝钗就比她聪明多了,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赢得一个大好人的美名。失去了这样的“群众”基础,黛钗较量的天平只能更加倾斜于宝钗。

其次,黛玉清高、孤僻、叛逆的性格未能获得王夫人的赏识,反而招致极大不满,在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也是宝黛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王夫人最关心的莫过于宝玉的学业,希望他“改邪归正”,能够光宗耀祖,而黛玉对宝玉思想上的影响和支持则会使王夫人这一希望落空,所以,黛玉的表现极不符合王夫人的择媳标准。而她的竞争对手薛宝钗就精明世故多了,她具备传统封建美德,更有可能把宝玉诱导感化到继承贾府先祖勋业的道路上去。所以,王夫人当然喜欢和愿意宝钗做她的儿媳妇,不仅仅是因为宝钗可以增加她在贾家的实力,宝钗还有比黛玉更讨“婆婆”欢心的性格。

再次,黛玉孤高自许、小性儿的叛逆性格让贾府最高掌权者老祖宗也渐渐不悦。随着年龄的增长,黛玉性格上的不足也逐渐显露,老祖宗对她的疼爱也淡的多了。黛玉向来言语尖刻,敏感多疑,在老祖宗面前也少收敛,时常锋芒毕露,不懂为人处世的诀窍,把自己的感情完全暴露在了众人面前,用封建家长传统的标尺衡量,黛玉的言行是太出格了。对此,作为最高掌权者的老太太会自然不会选择黛玉。在贾府失去赖以生存下去的唯一依靠,而宝黛的爱情也注定成为悲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