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常见化验结果识别
新生儿足底血报告解读

新生儿足底血报告解读
在新生儿出生后,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其中包括足底血检测。
足底血检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检查,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宝宝的健康状况。
下面我们来解读一下新生儿足底血报告。
1.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蛋白质,它负责携氧并将其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
正常的血红蛋白水平对于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低血红蛋白可能会导致贫血,而高血红蛋白则可能是一种疾病的迹象。
2.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身体的免疫细胞,它们负责抵抗感染和疾病。
白细胞计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宝宝的免疫系统是否正常。
高白细胞计数可能是感染或炎症的迹象,而低白细胞计数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免疫功能。
3.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负责止血和凝血的细胞,它们对于宝宝的出生后的健康非常重要。
高血小板计数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而低血小板计数则可能会导致出血倾向。
4. C反应蛋白(CRP),C反应蛋白是一种炎症标志物,它可以帮
助医生了解宝宝是否有炎症或感染。
高水平的C反应蛋白可能是感染或炎症的迹象。
5. 血糖(Glu),血糖水平对于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低血糖可能会导致低血糖症,而高血糖则可能是糖尿病的迹象。
总的来说,新生儿足底血报告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宝宝的健康状况,并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如果您对宝宝的足底血报告有任何疑问,建议您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解读和诊断。
同时,及时的预防和治疗对于宝宝的健康至关重要。
宝宝血检报告单怎么看

宝宝血检报告单怎么看怎样读懂宝宝的血液检查报告宝宝的健康状况是每一个父母都需要关注的问题,而作为了解宝宝身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宝宝血液检查报告单也是需要逐项分析的。
然而,对于很多父母来说,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如何读懂宝宝的血液检查报告单还是一件让人感到头疼的事情。
那么,下面这篇文章将为您详细讲解,如何正确读取并理解宝宝的血液检查报告单。
1. 生化指标生化指标是反映宝宝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驱动因素,主要包括血糖、胆固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酸等指标。
其中,血糖、胆固醇等指标的升高通常意味着引起某种慢性疾病的风险,而蛋白质指标的高低则是反映宝宝身体营养状况和免疫力强弱的关键所在。
2. 血常规指标血常规指标是反映宝宝血液系统状况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
其中,白细胞和血小板指标的异常常受感染和炎症等因素影响,而红细胞指标的异常则是伤害宝宝健康的征兆,一旦出现异常就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
3. 免疫指标免疫指标是反映宝宝身体免疫力的指标,主要包括IgG、IgA、IgM等指标。
其中,IgG是宝宝抵抗病菌和细菌感染的重要抗体,而IgA和IgM指标则是反映宝宝身体免疫力是否正常的关键。
在读取宝宝的血液检查报告单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与基准值比对在分析宝宝的血液检查报告单时,一定要注意将每一项指标与基准值进行比对,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基准值是指成年人或正常的新生儿健康指标值,对照宝宝的血液检查结果,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何种指标存在异常情况。
2. 区分中英文在看宝宝的血液检查报告单时,有些时候会出现中英文指标混合的情况,这时就需要仔细区分中英文,以免产生误解。
通常来说,中文代表的是基础指标、英文则是常规指标。
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对宝宝血液检查报告单进行分析时,需要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性的考量。
而不同指标的评估标准也是不一样的,需要针对具体的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结论。
婴儿血常规报告单解读

婴儿血常规报告单解读婴儿血常规检查是新生儿健康检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检查婴儿的血液成分和数量,可以了解婴儿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疾病风险。
本文将详细解读婴儿血常规报告单,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婴儿的健康状况。
1.检查项目婴儿血常规检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项目:1.1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可以保护人体免受病毒和细菌的侵袭。
白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通常用10^9/L表示。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为9-30×10^9/L。
1.2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是人体血液中的主要成分,可以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红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通常用10^12/L表示。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6×10^12/L。
1.3 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可以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血红蛋白浓度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通常用g/L表示。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的血红蛋白浓度范围为130-200g/L。
1.4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是人体血液中的重要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凝固。
血小板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通常用10^9/L表示。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的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00-300×10^9/L。
2.报告单解读2.1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婴儿正在患病或正在接受治疗。
常见的疾病包括感染、炎症、过敏等。
如果白细胞计数过低,则可能表示婴儿的免疫系统存在问题,容易感染。
2.2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婴儿贫血。
贫血可能是由于营养不良、缺铁、缺维生素B12等原因引起的。
如果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过高,则可能意味着婴儿正在患病或正在接受治疗。
2.3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婴儿存在出血倾向。
出血倾向可能是由于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的。
小朋友血液化验单

二、小朋友血液化验单1、血常规小宝宝最常见的病可能就算是感冒了,一旦不及时治疗,就会发起烧来,这时候带宝宝到医院去,大夫就会让先验一下血。
为什么要验血呢?因为人在生病时,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会发生变化。
比如贫血时,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就会产生变化;身体发生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就会增加。
主要看哪些指标血常规的化验单上往往会有一长串的化验项目,但有一些是比较专业的项目,对于它们,我们不必去深究。
看血常规的化验单,我们需要重点看三个方面:A、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血常规的化验单的第一项都是红细胞计数的检查,我们知道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给全身的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完成这一主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这就是血红蛋白(Hb)。
一般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是相对固定的。
但在发生贫血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比值就会发生变化,如发生低色素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就会十分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比例就会升高。
所以在看化验单时,一定要首先注意这两项的数值。
B、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WBC)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
由于各种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在不同的病理情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发生变化。
一般而言,我们只要掌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N)和淋巴细胞(L)的分类就可以了,因为在平常的生活中,医生是根据白细胞的数量来判断身体是否有感染发生,然后再根据白细胞分类来判断是什么类型的感染,应该使用什么类型的药物。
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是细菌性的感染,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
C、血小板计数(PLT)我们都知道,血小板的主要功能的凝血,如果没有它,我们就可能因一个小伤口而出现生命危险了。
小儿生化报告单解读

小儿生化报告单解读
小儿生化报告单是通过对儿童的血液样本进行化学分析和生化指标检测,以评估儿童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的一种方法。
根据不同的实验室,可能会有不同的检测项目和参考范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化指标及其可能的解读:
1.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种蛋白质,负责
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
正常范围根据年龄和性别而有所不同。
偏低的血红蛋白水平可能表明贫血。
2. 血细胞比容(Hct):血细胞比容是血液中红细胞的比例,
通常表示为百分比。
正常范围也根据年龄和性别而有所不同。
如果Hct的值过低,可能表明贫血的风险。
3.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是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用于评估儿童的免疫功能和感染的风险。
正常范围也会根据年龄而有所不同。
高于正常范围的白细胞计数可能表示有感染或炎症存在。
4.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用于评估儿童的凝血功能和出血的风险。
正常范围也随年龄而异。
过低的血小板计数可能表明出血的风险。
除了以上几个常见的指标外,报告单中可能还包括其他生化指标,如血糖、肝功能指标(如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氮等)等。
对于这些指标的解读和评估应结合医生的指导和临床背景来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报告单的解读应该由专业的医生来负责。
不同实验室的检验方法和参考范围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解读结果时应该参考实验室提供的参考范围,同时结合临床状况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如果对报告单中的指标有任何疑问,请及时与主治医生进行沟通和咨询。
教您看懂宝宝的血常规报告单

教您看懂宝宝的血常规报告单宝宝就诊时,医生为何如此重视血常规呢?血常规的数据能够直观地反映宝宝有没有感染,而且还能简单的区分宝宝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是给宝宝诊断和用药的重要依据。
目前在医院门急诊化验室,对14岁以下的儿童患者,为其采集末梢血进行血常规化验,末梢血最常见采集部位为无名指指尖,采血量为100微升左右。
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后,就会拿到报告单。
看血常规报告时可分为三部分,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1、红细胞系统:红细胞是血液中含量最多的血细胞,主要负责体内氧气的运输,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因而使血液呈红色。
血常规中红细胞相关参数主要是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浓度(HGB)。
当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参考范围时,就提示贫血了。
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是协助分析贫血原因及类型。
如MCV<80fL,MCH<26pg多考虑缺铁性贫血;MCV>100fL,MCH>34pg多考虑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巨幼性贫血。
2、白细胞系统:01淋巴细胞:应对病毒的强大防线淋巴细胞是身体内一道强大的病毒防线。
病毒进入体内后,会侵入在人体细胞中,进行不断地自我繁殖,直至把宿主细胞破坏。
而淋巴细胞能直接把被感染的细胞杀死,再把病毒清理。
02中性粒细胞:和细菌战斗的英雄中性粒细胞是对付细菌感染的。
人体一旦发生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就会前来和细菌战斗。
(1)如果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孩子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更大;(2)如果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增多,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但是在一些特殊状态下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发生创伤及病毒感染初期也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升高;某些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等)、严重感染脓毒症时,也可出现中性粒细胞降低;这时我们需要借助炎性指标CRP予以鉴别诊断。
作为炎性指标,其变化更灵敏,升高幅度更大。
新生儿生化报告单的解读

新生儿生化报告单的解读
新生儿生化报告单是一份针对新生儿进行的生化检查结果的报告。
以下是常见的新生儿生化报告单的解读:
1. 血红蛋白(Hb):用于评估新生儿的贫血状况,正常值范
围通常为14-24g/dL。
2. 胆红素(Bilirubin):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胆红
素测量可用于评估黄疸的程度。
正常值范围通常为0-12 mg/dL,高于这个范围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3. 血糖(Glucose):用于评估新生儿的血糖水平。
正常值范
围通常为50-90 mg/dL。
4. 电解质(Electrolytes):包括钠(Na)、钾(K)、钙(Ca)、氯(Cl)等。
这些电解质的平衡对新生儿的正常运
作非常重要。
正常值范围会因儿童年龄而有所不同。
5. 肝功能指标(Liver Function Tests):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
红素(Total Bilirubin)等指标,用于评估新生儿的肝脏功能。
6. 肾功能指标(Kidney Function Tests):包括尿素氮(BUN)和肌酐(Creatinine)等指标,用于评估新生儿的肾脏功能。
7. 蛋白质(Proteins):包括总蛋白(Total Protein)和白蛋白(Albumin)等指标,用于评估新生儿的营养状况和肾脏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的生化指标正常范围可能与成人不一样,并且参考值可能因实验室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因此,解读生化报告单时应该联系医生进行更准确的评估和诊断。
新生儿溶血六项解读

新生儿溶血六项解读新生儿溶血是指母子血型不合,母亲体内产生针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从而引起胎儿溶血性贫血。
为了确诊新生儿溶血,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测,其中六项检测是最为常见的。
本文将对这六项检测进行详细解读。
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是用来检测新生儿红细胞上是否存在IgG 抗体。
如果试验结果为阳性,则说明新生儿红细胞已被母亲的免疫抗体攻击,是诊断新生儿溶血的重要依据。
二、游离抗体检测游离抗体检测是用来检测新生儿血清中是否存在IgG抗体。
如果血清中存在游离的IgG抗体,则说明胎儿可能已经产生了免疫反应,这也为诊断新生儿溶血提供了依据。
三、抗体释放试验抗体释放试验是用来检测母体血清中是否存在能够攻击胎儿红细胞的抗体。
如果试验结果为阳性,则说明母体已经产生了针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可能导致胎儿溶血性贫血。
四、红细胞血型抗原抗体检测红细胞血型抗原抗体检测是用来检测母体血清中是否存在针对胎儿红细胞抗原的抗体。
如果试验结果为阳性,则说明母体已经产生了针对胎儿红细胞抗原的免疫抗体,可能导致胎儿溶血性贫血。
五、血清学诊断方法血清学诊断方法是用来确诊新生儿溶血的方法之一。
通过检测母体血清中抗体的类型和效价,可以判断胎儿是否会发生溶血性贫血,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六、其他相关检测除了以上五项检测外,还有一些其他相关检测可以帮助诊断新生儿溶血,如血红蛋白电泳、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等。
这些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胎儿是否患有溶血性贫血,以及贫血的程度和类型。
总之,新生儿溶血的六项检测是确诊该疾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这些检测,医生可以了解胎儿是否发生溶血性贫血、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病因,从而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微量胆红素测定(5)
项目
微胆
年龄
~36周(~2500g) ~24小时 ~48小时
参考值
≥17~120umol/L ≥86~188umol/L ≥120~205umol/L ≥205~291umol/L ≥205~239umol/L ≥204~308umol/L
临床意义
光疗 换血加光疗 光疗 换血加光疗 光疗 换血加光疗
临床意义
增高:肾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休克、组织挤压伤、低醛固酮症、重度溶 血、口服或注射含钾液过多等。 减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严重呕吐、 腹泻、服用利尿剂和胰岛素、代谢性碱中 毒、低钾饮食等。
血清钠
135~145mmol/L >150为增高 <130为降低
增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严重脱水、 过多输入含钠盐液体、脑外伤等。
临床意义
>72小时
早产儿 ~28周 (<1000g)
新生儿胆红素测定(3)
项目
微胆
年龄
~24小时 ~48小时
参考值
≥17~86umol/L
临床意义
光疗 换血加光疗 光疗 换血加光疗
≥86~120umol/L ≥86~120umol/L ≥120~154umol/L
~72小时
~31周(~1500g) ~24小时
60~80g/L
肝功(3)
项目
血清白蛋白(Alb)
年龄
参考值
35~55g/L
临床意义
增高:①常见于严重脱水、血浆 浓缩;②静脉输注白蛋白过多。 降低:①肝硬化合并其他肝功能 严重损害、营养不良、慢性消耗 性疾病、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等。
血清球蛋白(Glb)
20~30g/L
增高:慢性肝脏疾病、慢性感染 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 疾病等。 降低: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免疫 缺陷、长期用免疫抑制剂等。
白细胞分类:
中性粒细 胞比例 0.31~0.40 若有增减,能配合生理或病理性原 因作为诊断参考。
血常规(2)
项目
淋巴细胞 比例
年龄
参考值
0.46~0.60
临床意义
1)增多:某些病毒感染、细菌感染 (如结核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2)减少:可能是较长时间接触放射 线或应用激素后。 增多: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结 核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单 核细胞白血病、疟疾及黑热病等。 增多可能为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 及皮肤病;减少可能为某些传染性 早期。 含有组胺等毒性颗粒,极少变动, 增多原因可能与过敏有关。
参考值
≥154umol/L ≥188~257umol/L ≥17~103umol/L ≥86~171umol/L
临床意义
光疗 换血加光疗 光疗 换血加光疗
~48小时 ~72小时
≥103~171umol/L ≥171~256umol/L ≥171~205umol/L ≥257~291umol/L
光疗 换血加光疗 光疗 换血加光疗
血小板
100~300×109/L
凝血四项
项目
凝血酶原时间(PT)
年龄
参考值
12~14秒
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作为凝血功能异常的筛查 试验,用于出血性疾病诊断、抗凝 治疗监测、术前检查等。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 间(APTT) 凝血酶时间(TT)
24~36秒
15~20秒
纤维蛋白原(Fbg)
2~4g/L
肝功(1)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
大便胆红素
阴性
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
大便细菌培 养加药敏
阴性(无致病 菌)
阳性,见于细菌性痢疾、肠结核、急慢性 肠炎等,并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单核细胞 比例 嗜酸性粒 细胞比例 嗜碱性粒 细胞比例
2-7天 其后
0.12 0.01~0.08 0.005~0.05
0~0.01
血常规(3)
项目
网织红细 胞比例
年龄
参考值
0.03~0.06
临床意义
是新生儿贫血的重要鉴别诊断线索。 如贫血由于出血或溶血,网织红细 胞增加;如先天性再生不良性贫血, 则网织红细胞减少。 1)增高:进食、剧烈运动等生理性 的;急性溶血、急性大出血后、慢 性粒细胞白血病等病理性的。 2)减少:造血功能障碍;血小板破 坏或消耗过多。
大便形态
糊状、有时有 奶瓣
稀便或水样便或蛋花样便伴腥臭味,见于 急性胃肠炎;水样便、色淡、稀薄或呈米 汤样,腥臭不明显,见于轮状病毒性肠炎; 海水样便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肠炎。 红细胞出现或增多,见于痢疾、肠炎;白 细胞增多见于肠炎、细菌性痢疾。
大便细胞
红细胞:0/HP
大便常规(2)
项目
大便潜血
正常参考值
≥120umol/L ≥154~171umol/L
≥17~103umol/L ≥86~154umol/L
光疗 换血加光疗
光疗 换血加光疗
~48小时
≥103~154umol/L ≥137~222umol/L
光疗 换血加光疗
新生儿胆红素测定(4)
项目
微胆
年龄
~72小时 ~34周(~2000g) ~24小时
血清总胆红素(TB)足月儿 早产儿
血清直接胆红素 (DB)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 移酶(ALT)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 基转移酶(AST) 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
0~7.0umol/L
0~48U/L
0~48U/L 35~250U/L
肝功(2)
项目
血清谷氨酰基转移 酶(GGT) 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 血清总蛋白(TP)
年龄
参考值
4~58U/L
临床意义
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
80~285U/L
常用于心肌梗死、肝病和某些恶 性肿瘤的辅助诊断。组织损伤和 白血病时活性增高。 增高:主要是血清中水分减少, 总蛋白浓度相对增高,如重度脱 水、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降低:多原因引起的水钠潴留、 肝功能障碍、蛋白质丢失。
血气分析(3)
项目
缓冲碱 (BB)
年龄
参考值
40~55mmol/L
临床意义
代谢性酸中毒:BB↓;代谢性碱中毒: BB↑.
剩余碱 (BE) 二氧化碳 总量 (TCO2)
(-10) ~(-2) mmol/L
临床意义与SB一样,但较SB更全面。
24~32mmol/L
临床意义与SB相同。
新生儿胆红素测定(1)
血清肌酐 (Bcr)
26.5~88 umol/L
判断肾功能的指标。但当肾小球 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1/3时,血 肌酐才明显增高。肾本身损害时, 肌酐影响不大。
比值改变有助于判断肾前性或肾 后性氮质血症。
BUN/ Bcr
20:1
电解质(1)
项目
血清钾
年龄
参考值
4~6mmol/L >6为增高 <4为降低
超敏C反应蛋白
项目
超敏C反 应蛋白 (CRP)
年龄
<3mg/L
参考值
临床意义
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 增高: ①提示侵袭性细菌感 染; ②提示炎症或组织受 损、心肌梗塞、手术 创伤、放射性损伤;
③用于鉴别细菌或病 毒感染;
④用于疾病的诊断和 疗效监控。
大便常规(1)
项目
大便颜色
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绿色、黄绿色、 柏油色: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等; 金黄色 果酱色:见于肠梗阻等; 陶土色:各种原因所致的阻塞性黄疸等; 粘液性或脓血性大便:见于痢疾、溃疡性 结肠炎、大肠炎、小肠炎等。
实际碳酸氢 根(HCO3AB) 标准碳酸氢 根(SB)
21~27mmol/L
23~26mmol/L
AB=SB 两者皆正常,提示酸碱内环境稳定正常; AB=SB 两者皆低于正常,提示代谢性酸中毒未代偿; AB=SB 两者皆高于正常,提示代谢性碱中毒未代偿; AB>SB提示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 AB<SB 提示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
血清白蛋白/血清 球蛋白(A/G)
1.5:1~2.5:1
是评价肝功能及肝脏疾病预后不 良的主要指标。
肾功
项目
血清尿素氮 (BUN)
年龄
参考值
1~3.6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反应肾功能的指标。见于 各种肾脏疾病;各种感染、创伤、 甲亢等;也可见于脱水、心力衰 竭、休克等; 减少:较少见,见于严重肝脏疾 病。
血清镁
0.48~1.05mmol/L
增高: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肾衰竭、 糖尿病昏迷等。 减低; 见于呕吐、腹泻、甲亢、长期使用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等。 增高: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 过多、多发性骨髓瘤 减低: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佝偻病、 尿毒症等。
血清总钙
1.75~3mmol/L
血气分析(1)
项目 年龄 参考值
68~137umol/L 171~239umol/L
临床意义
1)判定有无黄疸; 2)根据血清胆红素分类判定黄疸 类型; 3)根据胆红素高低选择治疗方法 如光疗或者换血。 用于黄疸的鉴别诊断;是判断肝 细胞受损的较敏感的指标。 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 增高常见于心肌梗死和肝脏疾病。 升高主要见于诊断肝内胆道梗阻 或炎症疾病。
项目
血红蛋白 (Hb)
年龄
足月儿 早产儿
参考值
170~200g/L 145~150g/L
临床意义
主要功能为运输O2、CO2、是重要的缓冲 物质。
血清酸碱 度(PH)
出生时 生后24 小时
7.26
7.35~7.44
<7.35 失代偿酸中毒(酸血症);>7.45 失代偿碱中毒(碱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