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琉球国的面积多大
琉球2

琉球2琉球老地图一、琉球是什么?看历史一目了然琉球群岛是中国东海区域太平洋的一系列岛屿,在台湾与日本之间一线或者一链展开。
需要说明的是,钓鱼群岛(钓鱼台列屿)不属于琉球群岛范围之内。
直至目前,琉球群岛一直处于日本的托管之下,但其主权不属于日本。
《波茨坦公告》第8条的补充规定中,日本应将金、马、彭、台、琉球诸岛归还中国。
所以,琉球群岛法理上是属于中国的,琉球群岛的主权也属于中国。
我们需要关注一种历史,那就是琉球群岛以前有琉球国。
古代琉球国的疆域北起奄美大岛,东到喜界岛,南止波照间岛,西界与那国岛。
当前全世界各地,均有大量支持“琉球国复国的运动”或“琉球回归中国的运动”琉球作为中国的附属国长达500余年,附属国即西方“tributary”的概念,不同于近代西方“colony”殖民地,但类似于中古欧洲农业文明和“奥匈帝国”时期的“进贡国”或中世纪罗马教皇统治下的“stateswithinstates”的概念(国中之国),在西方原则上是视之为一个国家。
从1372年(明洪武五年)开始确立这种藩属关系,当时的明王朝封琉球王为郡王级王爵(同期朝鲜、日本为亲王级),这样一直持续两百多年,到清初1646年,琉球王主动遣使臣到中国请求册封,受到了顺治皇帝的接见,当时的清朝皇帝封琉球王为尚质王,定二年进贡一次,并于康熙22年赐匾“中山世土”,现悬挂在首里王宫正殿上(为复制品,真品毁于战火),国人去琉球旅游时候必可见到。
1663年(康熙二年)和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清帝两次赐印给琉球国王,乾隆所赐之印写有“琉球国王之印”字样。
中国消失的邻国之琉球国

中国消失的邻国之琉球国琉球王国是曾存在于琉球群岛的封建政权名,最初是指在琉球群岛建立的山南、中山、山北三个国家。
1429年,三国统一为琉球王国。
琉球王国位于中国台湾岛和日本九州岛之间,蜿蜒1000公里,总面积3600平方公里。
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
1372年,琉球诸国成为中国明王朝的藩属国。
1429年,统一后的琉球王国仍一直与中国保持着宗藩关系。
明亡后,琉球继续向清政府朝贡。
1663年,琉球正式被清王朝册封,从此琉球使用清朝年号,向清朝纳贡,历代琉球王都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从未间断。
1609年,日本萨摩藩率兵侵占琉球,逼迫琉球向日本进贡。
琉球王国形成“两属”状态,后逐渐被萨摩藩实际控制,成为萨摩藩的附庸。
1872年,日本政府借明治天皇亲政之机,削琉球国号设为“琉球藩”。
1875年7月,日本强令琉球王国停止对清政府的朝贡,并改用日本年号。
1879年日本宣布琉球废藩置县,完成所谓的“琉球处分”,将琉球强行并入日本,设“冲绳”县,琉球王国覆亡。
1372年(明洪武五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遣行人杨载向琉球三国发布诏谕,此为明代第一次遣使琉球。
同年十二月,琉球中山国国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随杨载入朝,贡献方物。
1373年(洪武六年),山北王怕尼芝和山南王承察度也相继向明朝进贡。
至此,北山、中山、南山三国开始向明政府朝贡,使用明朝年号,成为明王朝的藩属国。
1383年(洪武十六年),琉球国中山王与山南王一同进贡,朱元璋“诏赐二王镀金银印”。
此间,山南王与中山王联合与山北王争斗,相互攻伐,太祖命内史监丞梁民赐敕,令三方“罢兵息民”,三王从命共同遣使入朝献贡。
1385年(洪武十八年),明朝又相继赐印给山南王和山北王。
1390年,宫古岛酋长与那霸势头丰见亲入贡中山。
不久,八重山酋长也前来朝贡中山王察度。
为获得打造大型船只的技术,以避免使者船只受到海浪危害。
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琉球接受了朱元璋派遣的福建三十六姓善于造船航海的技术者。
每日一国:琉球国

每日一国:琉球国琉球国(琉球语:琉球國/ルーチューククRūchū kuku?)[1]是琉球历史上第一尚氏王朝和第二尚氏王朝两个朝代的统称和共有的国号,也包括早期三山时代的山南、中山、山北三个王国(作为它们共同的对外自称)。
古琉球国的地理位置在台湾和日本九州之间,曾经向中国的明、清两代朝贡。
遭受萨摩藩的入侵后也向日本的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
古琉球国多次遭受诸岛外部势力的入侵,特别是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日本庆长十四年)萨摩藩的入侵以后,萨摩藩控制并干涉了琉球国的内政。
琉球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
1871年,日本在全国实施废藩置县,琉球国被当作令制国编入鹿儿岛县。
1872年,琉球国被改设为琉球藩。
1879年3月11日,日本兼并琉球,废除琉球藩,编入鹿儿岛县,同年,以琉球之地设置冲绳县。
辖域古琉球国位于散布在台湾东北和九州西南之间的琉球群岛上,总面积大约为3600平方公里(相当台东县面积),西侧是东中国海,东侧是太平洋。
最大的岛屿是冲绳本岛,面积约1207.08平方公里。
其次是奄美大岛,面积约712.38平方公里。
1609年日本萨摩藩入侵之后,琉球国被迫给萨摩藩割让了北方的奄美群岛。
古琉球国的都城为首里城,在今冲绳县那霸市的东郊。
历代琉球国王及王族居住和处理政务的首里城和其他琉球文化遗迹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更多资料:琉球历史#琉球王国时代第一尚氏王朝1350年浦添按司察度取代英祖第六代世子,被推举为中山王。
1406年,察度王世子武宁被佐敷按司巴志推翻,巴志自立为中山王。
1416年,巴志征服北山。
1429年,巴志又征服南山,形成统一的琉球王国,以首里城为王城。
永乐年间,中国赐琉球王姓为尚氏,史称“第一尚氏王朝”。
根据琉球与明王朝的藩属关系,琉球每一代国王都需要接受来自明王朝的册封。
第七代国王尚德王相继征服了奇界(喜界岛)、马齿山(庆良间群岛)、古米(久米岛)等岛的按司势力。
琉球群岛主权本属于中国!--大量证据、理由充分

琉球群岛主权本属于中国!大量证据、理由充分说琉球主权属于中国理由是十分充分的。
在二战快要结束、日寇行将滚出中国的1943年11月,美英苏中四国首脑齐聚开罗开会,专门就日本侵占的琉球群岛归属问题进行了讨论。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琉球自明朝初年的1372年就正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从那时琉球国王受明太祖册封,至清代的1872年琉球被日本强占这之间的整整500年,琉球历代国王都受中国皇帝册封,琉球国自称为“臣邦”,认定中国是其宗主国,实际上琉球国王就相当于地方藩王,中国皇帝与琉球国王的关系就是君臣关系,也就是说其领地的主权都属于中国。
即使到了清朝末年软弱腐败时与日本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让日本强占琉球群岛,清政府也始终没有承认日本享有对琉球的主权。
对于这段历史,在开罗会议上的诸国领导人也都清楚。
为此,在此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曾两次私下找蒋介石交换意见,说琉球群岛是过去日本用非法手段强占的,是不是借战后日本归还中国的领土,将琉球群岛主权一并还给中国。
哪想到这位蒋先生不知道是哪根筋扭了,第一次支支吾吾,第二次也不说主权归谁,却说琉球群岛最好交中美两国共同托管——实际上后来就由美国单方“托管”。
经过中美交涉,罗斯福同意“琉球由国际托管,由中美共同管理”。
1945年日本投降,无条件接收《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和约》,根据此约“日本只能保有其本土四岛”,其它武力吞并的领土必须放弃,不过《波茨坦公告》第8条有一个补充规定:日本应将金、马、彭、台、琉球诸岛(包括钓鱼岛)归还中国。
所以,琉球群岛法理上其主权属于中国。
而麻烦就出在琉球由美国单方托管之后。
由于中国大陆被共产党统一后,中美后来的关系发生逆转,美日成为同盟,美国原先要将琉球归还中国的想法完全变了向,1972年——也就是日本1872年非法强占琉球后正好100年,美国为了自身利益,既不与中共通气,也不告知台湾,通过与日本的一个协议就与日本搞了一个私下交易,将琉球群岛的“施政权”正式“归还”日本。
琉球王国的前世今生

琉球王国的前世今生众所周知,在东亚的古代历史上,由于中国的强大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东南亚区域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朝贡体系,许多中国周边的小国年年进贡,岁岁来朝,使得中国的皇帝颇有一番天朝上国的威风与豪迈,而这也是我们这些华夏子孙一直以来都乐于称道的历史骄傲。
最忠诚的小弟但是实际上这些附属国年年进贡岁岁来朝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负担,因为中华政权一直以来都抱有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怀柔远人,厚往薄来,所以赏赐给朝贡国的礼物往往是他们进贡礼物价值的数倍乃至十数倍之多。
所以在当时很多的国家甚至把来中国进贡看作了一种生财之道,每次出使中国的使团足足有数千人之众,这样一来就给中原王朝的财政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与负担。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原王朝都对周围的国家的进贡时间做出了规定,有的三年一贡,有的五年一贡,有的则是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五年之久。
但是在周边的这些国家中,得到天朝特许能够每年都来进贡的只有三个国家:朝鲜、安南、琉球。
长期以来我们都形成了一种错觉,那就是所有的番邦中与中国最为亲近的是朝鲜,其实则不然,最与中国亲近的番邦恰恰是最名不见经传的小国琉球,也就是今天日本的冲绳群岛。
那么琉球是一个怎样的国家?他与中国又有着怎样的渊源呢?来自东海的小不点中国历史上在记载琉球时有两种记载方法,一个是琉球,另一个就是琉球。
前一个流求指的是大琉球,也就是现在的台湾;而后者指的才是今天日本的冲绳群岛,当时那里有一个独立的王国,也就被称作琉球王国。
冲绳虽然是列岛,但是所有的岛屿加在一起也只有几千平方千米,只占今天日本国土面积的0.6%,比台湾小得多,所以冲绳列岛又被称作小琉球。
后来为了方便区分,才将两个琉球用不同的字来表示。
琉球王国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时间大概是在中国的元末明初之间,至于在那之前的冲绳列岛是什么情况,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虽然早在隋朝就已经有过关于琉球的记录,但是那时的琉球与琉球王国之间显然没有直接的联系。
琉球是如何丢失的

琉球是如何丢失的刘钊2012-09-14 北京日报在古代汉语中,“石之有光者”谓之“琉”,“美玉”谓之“球”。
琉球群岛,正是一串撒落在太平洋上的美玉。
琉球位于中国台湾岛和日本九州岛之间,依东北、西南走向依次由奄美诸岛、冲绳诸岛和先岛诸岛组成,蜿蜒1000公里,总面积4600平方公里。
从名字也能看出它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372年(明洪武五年),琉球中山王察度遣使来华,琉球正式成为中国的藩属国。
此后500多年,中国与琉球始终保持着宗藩关系。
随着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大门,老大帝国自身难保,与周边小国之间的固有秩序也土崩瓦解。
师法西方列强而迅速崛起的日本一步一步挑战着清王朝的权威,吞并琉球只是它计划中称霸全亚洲的第一步。
琉球呼救1875年(清光绪元年),同治帝驾崩,光绪帝即位。
在帝国时代,没有什么比新君登基更重要的事了。
然而令清政府纳闷的是,作为藩属国的琉球对于如此重大的国家典仪竟毫无表示。
自1372年(明洪武五年)琉球中山王察度遣使来华,正式成为中国的藩属国以来,中国与琉球已保持了500多年的宗藩关系。
起初,琉球每岁一贡,贡船两只。
后来,明政府觉得接待起来太麻烦,便让他们隔年一贡。
明亡清兴,琉球又跟清王朝接续了这种宗藩关系。
在与藩属国的关系上,中国一直奉行“厚往薄来”的原则。
因此,琉球每每朝贡后,都能带着数倍于贡品的礼物满载而归。
在这种朝贡体制中,琉球是实际的受益方。
其中最突出的例子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闽人三十六姓”进入琉球。
他们不但给琉球带去了生产技术,还带去了中华文明。
后来“闽人三十六姓”的后裔,很多都成为琉球国的股肱之臣。
由于受益良多,500年来琉球对中国的朝贡从不怠慢。
就连负责接待琉球使节的闽浙总督何璟都称,琉球“岁修职贡,较诸国最为恭顺”。
然而,就是这个最恭顺的属国在新君登基的大日子里,竟没有露面。
此时,他们正面临着来自日本的灭顶之灾。
日本与琉球的纠葛,说来话长。
1609年,日本萨摩藩主岛津氏出兵琉球,毫无武力防御能力的琉球束手就擒。
冲绳战役

当美军确定不进攻台湾后,冲绳岛就成为美军进攻日本本土最理想的跳板,早在1944年10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就向太平洋战区下达了攻占冲绳岛的指令,遵照这一指令,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尼米兹就立即开始组织有关人员筹划这一作战,参加此次作战计划制定工作的有第五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太平洋战区两栖部队司令特纳海军中将、陆军第十集团军司令巴克纳中将、布兰迪海军少将、赖夫斯奈德海军少将和霍尔海军少将等,1945年1月3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了冲绳岛作战计划,2月9日又批准了具体的登陆计划。
3月19日,美军航母编队出动了近千架舰载机对吴港、大阪和神户的飞机制造厂和九州、四国等地的机场进行轰炸,日军第五航空舰队也出动飞机反击。“黄蜂”号航母中弹数枚,燃起大火,损管人员拼死搏斗,才将大火扑灭,舰员死101人,伤269人。但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七时许,“富兰克林”号航母正在组织舰载机起飞,一架日军的“彗星”轰炸机借助云层掩护,突然俯冲而下,在30米高度投下两枚250公斤炸弹,一枚在机库甲板爆炸,另一枚落在舰尾,穿透两层甲板在军官舱附近爆炸,在机库爆炸的炸弹危害特别严重,因为航母正在组织舰载机起飞,机库里全是加满油,挂满炸弹的飞机,炸弹爆炸后立即引起了可怕的连锁爆炸,火势迅速蔓延,爆炸此起彼伏,大火引起的浓烟直冲云天,航母上几十架飞机都被炸毁,舰员伤亡已经多达数百人,爆炸和大火持续不断,并逐渐波及到机舱,“富兰克林”号上层建筑面目全非满是弹洞,甲板上遍布飞机残骸,大火蔓延到了后甲板的弹药堆,引起了更大的爆炸,烟柱高达600米。“富兰克林”号所在的第二大队司令戴维森海军少将见航母伤势严重,通知舰长盖尔斯上校可以下令弃舰,但盖尔斯认为只要提供必要的海空支援和掩护,“富兰克林”号还能挽救。戴维森同意了他的计划,立即调动第二大队的其他军舰前来救援,“圣非”号轻巡洋舰用钢缆拖住“富兰克林”号以阻止其倾覆沉没,同时接下部分受伤舰员,舰长盖尔斯首先下令向弹药舱注水,以避免更大的爆炸,但注水后航母开始右倾。九时三十分,“富兰克林”号锅炉停止了工作,右倾加剧,甲板几乎碰到了海面,“圣非”号眼看无力控制其倾斜,担心被航母巨大的舰体拖翻,只得砍断钢缆。“匹兹堡”号重巡洋舰接着赶来,布置钢缆阻止“富兰克林”号倾斜,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制止了航母的倾斜,“圣非”号再度靠近航母,将钢缆以前主炮作支点,系上航母,协同“匹兹堡”号一起矫正航母的倾斜。
百年前琉球王国覆亡中国历史教科书避谈的一段

百年前琉球王国覆亡中国历史教科书避谈的一段历史上的琉球国,位于中国大陆东方(台湾岛的东北方)、日本九州岛西南方的大海中,为一群岛。
同古代日本一样,关于其国的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中国古史。
《隋书》中即有《琉求传》。
据1650年成书的该国用汉语自撰的第一部国史《中山世鉴》称:“盖我朝开辟,天神阿摩美久筑之。
”“当初,未〔有〕琉球之名。
数万年后,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访求异俗,始至此国地界。
万涛间远而望之,蟠旋蜿延,若虬浮水中,故因以名琉虬也。
”这就是说,中国隋朝时(581~617),该国始被称为琉虬。
查中国典籍,虬是龙的一种。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曰:“有角曰龙,无角曰虬。
”而唐·李善《文选注》引《说文》则曰:“虯,龙无角者。
”以琉球群岛散布在大洋中的状态而言,谓之琉虬,实在非常形象。
然而可能因为古代中国都将龙作为华夏帝王的象征,史官写史多有忌讳,所以《隋书》就将它改为同音的“琉求”了吧。
此后,《元史》又写作“瑠求”,有的书中又称“留仇”,总之都是谐音。
到明代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杨载携带诏书出使琉球,诏书中称其为琉球。
从此乃成为正式名称。
可见,连琉球国的国名也是中国取的。
据《殊域周咨录》载,该诏书说:“朕为臣民推戴,即位皇帝,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
是用遣使外夷,播告朕意,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入贡。
惟尔琉球,在中国东南,远据海外,未及报知。
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
”这份诏书除了以华夏自居中央,使用了中国历代皇帝习用的“蛮夷”之类词以外,毫无威胁恐吓的意思,是一种和平外交。
因此,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首先领诏,并立刻派遣王弟泰期,与杨载一同来中国,奉表称臣。
“由是,琉球始通中国,以开人文维新之基。
”(见1725年琉球国用汉语自撰的第二部正史《中山世谱》)继中山王后,琉球山南王承察度和山北王怕尼芝,也相继于翌年向中国皇帝称臣入贡。
当时琉球“三山分立”,相互征战。
明太祖知悉后,又去诏云:“使者自海中归,言琉球三王互争,废弃农业,伤残人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琉球国的面积多大
悬赏分:0 |提问时间:2006-7-20 17:57 |提问者:Loochoo|问题为何被关闭
甲2300平方公里
乙3500平方公里
丙4600平方公里
丁5300平方公里
其他回答共5条
甲
回答者:杨麒|五级| 2006-7-20 17:57
/photos/tour/picture38459.html
乙.
回答者:orgsky|十一级| 2006-7-20 18:03
丙4600
琉球群岛位于台湾岛和九州岛之间,包括先岛诸岛、冲绳诸岛、奄美诸岛、土噶喇列岛、大隅诸岛等岛屿,面积约4600平方公里。
南宋时期琉球群岛上出现了中山、山南、山北3个小王国,公元明朝建立后开始向中国进贡。
回答者:郁闷的华|四级| 2006-7-21 10:49
当然是乙下面这个是我写的啊
琉球由琉球本岛及三十六离岛组成。
总面积约3500平方公里。
明洪武五年(1372年),琉球中山、山南、山北相继附属中国。
宣德四年(1429年),中山统一三山,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日本南部的萨摩藩侵略琉球,并背着德川幕府私自吞并琉球北部八岛,清光绪五年三月初八日(1879年3月30日),琉球灭亡,剩下国土被日本置为冲绳县。
1945年,日本战败,联合国“委命”美国托管琉球,1953年和1972年,美国私自将琉球的“行政权”“归还”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