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线路的平面及纵断面

地铁线路应尽可能采用较平缓的坡度,最大坡度的 确定必须考虑各类车辆在最大坡道上停车时的启动与防 溜,同时考虑必要的安全系数。最大坡度也是地铁主要 技术标准之一。《地铁设计规范》中规定“正线的最大 坡度宜采用30‰,困难地段可采用35‰,联络线、出入 线的最大坡度宜采用40‰。”
地铁隧道线路应考虑排水需要,正线最小坡度不宜小于3‰,困路由于停车及站台面平 缓要求宜设置在3‰的坡道上,困难条件下可设置在2‰或不大于5‰的坡道上, 但是要确保排水坡度不小于3‰,以利于排水畅通。隧道内的折返线与存车线, 应布置在面向车挡的下坡道上,其坡度宜为2‰。
线路的平面及纵断面
一、平面及其组成要素
1.圆曲 线
线路在转弯处所设的曲线为圆曲线。国家标准《地 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13)中规定“线路平面圆 曲线最小曲线半径应符合规定”,如表3-1所示。
线路
车型
正线
出入线、联络线 车场线
A 型车
一般地段
困难地段
350
300
250
150
150
—
B 型车
地面及高架桥上的车站站台线路不受排水影响宜设在平坡上,车场线可设 在不大于1.5‰的坡道上。
2.竖曲线
为了保证列车运行的平顺与安全,当相邻两坡段的坡度 代数差大于2‰时,应以竖曲线相连接,并要求线路纵向坡 段长度不宜小于远期列车计算长度,同时应满足相邻竖曲线 间的夹直线长度的要求,其夹直线长度不宜小于50 m。竖曲 线的主要作用:缓和纵向变坡处行车动量变化而产生的冲击 作用,确保道路纵向行车视距;将竖曲线与平曲线恰当地组 合,有利于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车的视线诱导和舒适感。
竖曲线就是纵断面上的圆曲线,竖曲线的曲线半径采用情况,如表3-2所示。
第四章 线路平纵断面设计

第四章 铁路线路平面及纵断面设计第一节 设计的基本要求如图4—1所示,路基横断面上距外轨半个轨距的铅垂线AB 与路肩水平线CD 的交点O 在纵向上的连线,称为线路中心线。
线路的空间是由它的平面和纵断面决定的。
线路平面是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表示线路平面位置;线路纵断面是沿线路中心线所作的铅垂剖面展直后线路中心线的立面图,表示线路起伏情况,其高程为路肩高程。
各设计阶段编制的线路平面图和纵断面图是线路设计的基本文件。
各设计阶段的定线要求不同,平面图和纵断面图的详细程度也各有区别,绘制时应遵循铁路行业制定的线路标准图式。
图4—2为新建铁路简明的线路平面图和纵断面图,可应用于线路方案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阶段中的概略定线。
简明平面图中,等高线表示地形和地貌特征,村镇、道路等表示地物特征。
图中粗线表示线路平面、标出里程、曲线要素(转角α、曲线半径R )、车站、桥隧特征等资料。
简明断面图的上半部为线路纵断面示意图;下半部为线路基础数据,自下而上顺序标出:线路平面、里程、设计坡度、路肩设计高程、工程地质概况等栏目。
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必须满足以下三方面的基本要求: 1.必须保证行车安全和平顺主要指:不脱钩、不断钩、不脱轨、不途停、不运缓与旅客乘车舒适等,这些要求反映在《铁路线路设计规范》(简称《线规》)规定的技术标准中,设计要遵守《线规》规定。
2.应力争节约资金即既要力争减少工程数量、降低工程造价;又要考虑为施工、运营、维修提供有利条件,节约运营支出。
从降低工程造价考虑,线路最好顺地面爬行,但因起伏弯曲太大,给运营造成困难,导致运营支出增大;从节约运营支出考虑,线路最好又平又直,但势必增大工程数量,提高工程造价。
因此,设计时必须根据设计线的特点,分析设计路段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工程和运营的要求、通过方案比较,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
3.既要满足各类建筑物的技术要求,还要保证它们协调配合、总体布置合理铁路上要修建车站、桥涵、隧道、路基、道口和支挡、防护等大量建筑物,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不但关系到这些建筑物的类型选择和工程数量,并且影响其安全稳定和运营条件。
线路平面和纵断面

第一章 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运行列车和机车车辆的线路称为铁路线路,简称线路。
线路是机车车辆和列车运行的基础,它是由路基、桥隧建筑物、轨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工程结构。
为使列车按规定的最高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铁路线路必须经常保持完好状态。
铁路线路的平面与纵断面不但确定了其在空间的位置,同时也为路基、桥涵、隧道及站场等其他设备的设置提供依据,对铁路通过能力及输送能力都有直接影响。
从运营的观点来看,最理想的线路是既平又直,但是天然地面情况复杂多变,有山、水、沙漠、森林、矿区、城镇等障碍物和建筑物,如果把铁路修得过于平直,就会造成工程数量和工程费用的增加,并且将会延长工期。
所以,铁路线路平面与纵断面必须按线路等级和《铁路线路设计规范》规定的技术标准,结合具体情况设置。
第一节 线路平面铁路线路在空间的位置用它的中心线表示。
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叫做铁路线路的平面。
线路平面能够表明线路的直、曲变化状态。
在线路平面设计时,为缩短线路长度和改善运营条件,应尽可能设计较长的直线段,但当线路遇到地形、地物等障碍时,为减少工程造价和运营支出,还应适当设置曲线。
为使列车由曲线到直线或由直线到曲线运行平稳,还应设置缓和曲线。
所以线路平面由直线、圆曲线以及连接直线与圆曲线的缓和曲线组成。
一、圆曲线铁道线路在转向处所设的曲线为圆曲线,如图1-1所示,其基本要素有:曲线半径R ,曲线转角α,曲线长度L ,切线长度T 。
在线路设计时,一般是先设计出α和R ,再按下式算出T 及L :tan2T R α=⨯ (m ) (1-1)π180L R α=⋅⋅(m ) (1-2)图1-1 圆曲线要素图曲线转角 的大小由线路走向、绕过障碍物的需要等确定。
圆曲线半径的大小,反映了曲线弯曲度的大小。
圆曲线半径愈小,弯曲度愈大,行车速度愈低,工程费用愈低。
反之,圆曲线半径愈大,弯曲度愈小,行车速度愈高,工程费用愈高。
因此,正确地选用曲线半径就显得十分重要。
城市轨道交通第四章 线路与车站的规划与设计

15
4.3 车站规划与设计
2.车站的组成
大型轨道交通系统的车站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1)车站大厅及广场,是乘客、游客和商人聚集的地方;
2)售票大厅,为乘客出售列车客票;
3)站台,直接供乘客乘降车使用;
4)旅客不能到达的地方,如车站办公室、仓库、维修设施及铁路股道等。
对城市轨道交通来说,车站一般由车站主体、出入口及通道、通风道及 风亭(地下)和其它附属建筑物组成。
3)城市道路网及建设状况
4)线路敷设方式及技术条件
5)与城市发展的尽远期结合
6)其他因素
2
4.1 线路规划
2、分析方法 一般在1/5000~1/10000地形图上进行,特殊地段采用1/2000
地形图,提出2~3个方案作为比选和论证的基础。 1)客流吸引条件; 2)线路条件; 3)施工条件; 4)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5)费用和工期
2、主要技术标准
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2008年颁布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中,将城轨交通系统按线路工程标准分为五种类型,主要技术指标包括: 最小曲线半径、最大坡度、竖曲线半径、钢轨和道岔,具体参数详见下表。
8
基本类型
A
B
C/D
L
单轨
正线
300~350
250~300
50~100
150
100
3)按车站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明挖站、暗挖站等; 4)按车站站台形式分为岛式车站、侧式车站、一岛一侧、一岛两侧等车 站形式。
5)按车站服务的对象及功能可以分为城市标志(landmark)站(作为城市的象
征或著名建筑物)、与干线或机场等交通连接的换乘枢纽站(完成与机场或其他
交通方式的接续运输过程)、市郊地区车站、农村地区车站等。
输电线路纵断面图及平面图

一、纵断面图及平面图纵断面图是沿线路中心线的剖面图,表示沿中心线的地形、被跨越物的位置和高程。
而平面图则表示沿线路中心线左右各20-50m宽地带的地形平面图。
平面图和断面图都展成直线画在一张图上,简称平断面图。
当线路遇到有转角时,在平面图上标出转角方向,并注明转角的度数。
地形复杂时,例如当线路中心与边线高差较大,边线对地限距有可能不满足要求时,还需画出局部横断面图。
纵断面图比例一般水平方向为1:5000、垂直方向为1:500;对于地形复杂的地区或要求精度比较高时,水平方向为1:2000,垂直方向为1:200。
在平断面图的下方,应填上桩号、标高和桩距。
并应留有填写杆塔形式、杆塔编号和档距等的空栏,备定位时使用。
图4-2示出了某条线路的一段平断面图。
图4-2 线路平断面图二、定位模板曲线模板曲线就是最大弧垂气象条件下按一定比例尺绘制的导线的悬垂曲线。
它是在最大弧垂的时候,导线悬挂在空中的相似形状,绘制模板曲线是用于进行杆塔定位的。
已知导线悬挂曲线的平抛方程为;根据悬链线方程的展开式,取前两项为或用导线的悬链线方程,即令:(4-3)显然,在一定气象条件下,K是个常数。
则导线悬垂曲线的前述三种方程分别变为:(4-4)或(4-5)或(4-6)在绘制定位模板曲线时,上列各式中g—最大垂直弧垂时的比载(N/m·mm2);σ0—最大垂直弧垂时的导线水平应力(MPa)式(4-4)~式(4-6)所表示的曲线叫最大垂直弧垂曲线,也叫模板曲线,把它按一定比例尺刻在透明的赛璐珞板(1-2mm厚)上,就是弧垂模板,称为通用弧垂模板(也叫热线板)。
应当注意,模板曲线的比例尺应和所用平断面图的比例尺相同。
模板曲线通常绘制成和纵轴对称形式,横方向的总长度约为代表档距的2-3倍,一般平原地区可取±400m.。
模板上应标明K值和比例尺。
模板的形状示于图4-3。
图4-3 模板曲线由式(4-4)~式(4-6)可知,当系数K或比值为一定值时,导线悬垂的形状(弯曲度)也就确定了。
铁路线路及站场(全书)

营业线上的桥梁经长期使用后其荷载能力会降低,为保 证行车安全应定期进行检定,荷载能力不能满足需要时,应对 其进行加固或更新。当采用多机重联的列车或重载列车通过桥 梁时,应将桥梁的荷载能力与通过的机车车辆重量进行比较。 若桥梁的荷载能力高于机车车辆重量及冲击力,表明该桥梁可 以保证该机车车辆按规定速度安全通过。反之,为保证行车安 全,应限定桥梁的运用条件,如限制列车过桥速度、限制机车 重联台数或限制机车类型等。
图1-20 拱桥
钢架桥——梁与墩台连成一个整体的桥梁,如图1-2l所示。
图1-21 钢架桥
斜拉桥——由梁、斜拉索、塔架组成,如图1-22所示。
图1-22 斜拉桥
悬索桥——用缆索作为主要承重结构,桥面用吊索或吊 杆挂在缆索上,如图1-23所示。
图1-23 悬索桥
4.按桥梁跨越的障碍分 跨河桥——跨越江河、湖泊。 跨线桥——又称立交桥,铁路与铁路、铁路与公路相互交叉 时所建的桥梁,如图1-24所示。
图1-9 直线地段一般黏性土路堑
路堑路基的顶面形状与路堤路基顶面形状相同。 侧沟位于路基顶面两侧,用以排泄路堑边坡和路基顶面上 流下来的地面水,其横断面呈梯形,沟深一般不小于O.6 m, 沟底宽度不小于o.4 m,两侧边坡为1:1~1:1.5,沟底纵 向坡度不小于2%。
边坡即侧沟底至路堑开挖侧面的斜坡,其坡度一般为1:1 ~1:1.5。
天沟位于路堑顶弃土堆的外侧,用以截排路堑上方流向路 堑的地面水。
三、路基排水及防护加固
1.路基排水 为防止地面水和地下水对路基的冲刷、浸蚀,要修建排泄 或拦截建筑物,使地面水和地下水水位降低或能顺畅流走。 排除路基地面水的设备有侧沟、天沟、截水沟和矩形水槽 等。各种水沟应位于距路基本体不太远的范围内,以节省用地, 但应不影响路基边坡的稳定。 排除或降低路基地下水的设备有明沟、槽沟、渗沟和渗管 等。明沟横断面通常采用梯形,如图1-10所示。
地铁3

(3)隧道内车站坡度应尽量平缓,车站站台段线路坡度宜采用3‰,在困难条
件下可设在2‰或不大于5‰的坡道上。但站台段线路应只设在一个坡道上,这 样设计、施工均较简单,也有利于排水。
(4)根据溜车条件,车场线设在不大于1.5‰的坡道上。 (5)为便于道岔的养护和维修,道岔应铺设在较缓的坡道上,规定设在不
4)线路纵断面设计
①线路的坡度 地铁线路因排水的需要和各站台线路的标高不同,线路是有坡度的,坡 度的大小用千分率f表示。各段线路上的坡度主要应该满足下列要求:
(1)正线的最大坡度宜采用正线的最大坡度宜采用30‰,困难地段可采用
35‰,辅助线的最大坡度宜采用40‰。
(2)一般情况下线路的坡度与隧道排水沟的坡度是一致的,为了满足排水
出入口:出入口宽度平均为2.5~3.5m。
地铁出入口平面布置形式
⑥地铁车站站厅
站厅是地 铁车站用于 售票、检票、
布置部分设
备房间的场 所。
站厅功能:通过出入口进入把乘客迅速、安全、方便地引导到站台乘车,
峰区段内增开区间列车,利于客流的疏散;
终点站:地铁线路两端的车站,除了供乘客上下或换乘外,通常还供列车停留、折返、
临修及检修使用;
联络站:除供旅客上、下车用之用外,联系两种或两种以上交通工具的车站;
枢纽站:除供旅客上、下车用之用外,一条线路的中间站,另一条线路的起点站; 城市中心站:为满足城区乘客通勤、上学、购物等活动而设置的车站,一般700~1500m
岛、侧混合式站台
岛、侧混合式站台是将岛式站台及侧式站台同设在一个车站内。岛、侧 混合式站台可同时在路线两侧站台上、下车。
站台
站台
站台
铁路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

铁路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3.1 平面3.1.1 线路平面的圆曲线半径应结合工程条件、路段设计速度以及减少维修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选用。
曲线半径宜采用以下序列值:12000m、10000m、8000m、7000m、6000m、5000m、4500m、4000m,3500m、3000m、2800m、2500m、2000m、1800m、1600m、1400m、1200m、1000m、800m、700m、600m、550m、500m。
不同设计路段的曲线半径应优先选用表3.1.1规定范围内的序列值;困难条件下,可采用规定范围内10m的整倍数。
表3.1.1 线路平面曲线半径优先取值范围3.1.2 线路平面的最小曲线半径应根据路段设计速度、工程条件以及运输性质和运输需求比选确定,但不得小于表3.1.2规定的数值。
表3.1.2 最小曲线半径注:特殊困难条件下,在列车进、出站等必须减、加速地段有充分技术经济依据时,可采用与行车速度相匹配的曲线半径。
改建既有线或增建第二线时,最小曲线半径应结合既有线特征和工程条件比选确定。
困难条件下,按上述标准改建将引起巨大工程的小半径曲线可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改建方案。
3.1.3 双线铁路两线线间距不变的并行地段的平面曲线,宜设计为同心圆。
双线同心圆和改建既有线的曲线半径可为零数。
3.1.4 新建铁路不应设计复曲线。
改建既有线在困难条件下,为减少改建工程,可保留复曲线;增建与之并行的第二线,如有充分技术经济依据,也可采用复曲线。
3.1.5 直线与圆曲线间应采用三次抛物线型缓和曲线连接。
缓和曲线的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缓和曲线长度应根据曲线半径、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和工程条件确定,应优先采用表3.1.5-1规定的数值。
但最小缓和曲线长度不得小于表3.1.5-2规定的数值表3.1.5-1 缓和曲线长度(m)表3.1.5-2 最小缓和曲线长度(m)注:当采用表列数值间的曲线半径时,其相应的缓和曲线长度可采用线性内插值,并进整至10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
3. 《线规》拟定的最小曲线半径 线路平面的最小曲线半径根据路段设计速度、工 程条件以及运输性质和运输需求比选确定,不得小 于下表规定的数值。
客运专线最小曲线半径 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 350无 350有 300无 300有 (km/h) 砟 砟 砟 砟 250 200
(6)下一曲线计算同前,只是要计算出曲线起点至前一曲线 终点的距离,得到曲线起点的里程,以后方法同前。
13
三、直线
要求:较长的直线段,较小的曲线偏角,缩短线 路长度,改善运营条件,降低运营支出。 在地形困难、曲线毗连地段,两相邻曲线 夹直线: 间的直线段,即前一曲线终点(HZ1)与后一 曲线起点(ZH2)间的直线,称为夹直线。
时,转向架弹簧在缓直点和直缓点产生的振动不叠加, 使旅客感觉舒适 。
15
表4—1 夹直线及圆曲线最小长度(m)
铁路类型 设计速度(km/h) 350 280 210 客运专线 300 250 240 180 200 150 200 160 120 180 130 90 160 130 80 客货共线铁路 140 120 100 110 70 80 50 60 40 80 50 30
NGV 2 VJF (km/h) NG
新线设计与施工时,均方根速度有:
VJF V max (km/h)
23
式中 Vmax——通过曲线的最大行车速度(km/h); β——速度系数,根据我国统计资料,一般地段 采用0.80,单线上、下行速度悬殊地段可采用0.65。
2 VJF 实设超高为:h 11.8 R
图4-8 外轨最大超高计算图
令
S1 n 2e
当n=1时,即e=S1/2 ,R1 指向内轨断面中心线,属
于临界状态;当n<1时,即e>S1/2 ,车辆丧失稳定而顿覆;属于临
界状态;当n>1时,即e<S1/2 ,车辆处于稳定状态,n值愈大,稳 定性愈好。 4.未被平衡超高允许值 当通过列车速度V不等于VJF时,就会产生未被平衡的离心力, 相应产生未被平衡的超高:
允许的限度。
VR
h hqy 11.8
R (km/h)
代入相应极限值,则得曲线限速的计算公式为:
VR 4.3 R (km/h)
30
2.曲线半径对工程的影响 (1)增加线路长度
(2)降低粘着系数
(3)轨道需要加强 (4)增加接触导线的支柱数量
小半径曲线增加线路长度示意图
31
粘降后的机车牵引力
(mm)
我国《线规》和《维规》规定:最大超高为 150mm;在单线铁路上,上、下行列车速度相差悬殊 的地段,最大超高为125mm,高速客运专线实设超高 允许值170~180mm。
24
• 3.最大超高允许值 • 低速列车行驶于超高很大的曲线轨道时,存在倾 覆的危险性。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必须限制外轨超高 的最大值。 • 设曲线外轨最大超高度为hmax ,与之相适应的行车 速度为V,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为J,车辆的重力为G, 与J的合力为R,它通过轨道中心点O,如图3-9所示。 当某一车辆以V1<V 的速度通过该曲线时,相应的离 心力为J1, 与G的合力为R1 ,其与轨面连线的交点为 ,O1偏离轨道中心距离为e,随着e值的增大,车辆在 曲线运行的稳定性降低,其稳定程度可采用稳定系数 n来表示。
28
5.曲线超高的允许设置范围
应不大于最大超高且不小于最小起高,即:
hmin h hmax
使客车不产生过超高和货车不产生欠超高,即: 2 2 VH VK 11.8 h 11.8 R R 使客车产生的欠超高和货车产生的过超高不超过其 相应的允许值,即: 2 2 VK VH 11.8 hqy h 11.8 hgy R R 表4—2 超高参数(mm)
10
纸上定线时,在相邻两直线之间需用一定半径的圆曲
线连接,并使圆弧与两侧直线相切。曲线半径的选配,可
使用与地形图比例尺相同的曲线板,由大到小选用合理的 半径。一般先绘出两相邻的直线段,然后选配中间的曲线 半径,量出偏角,再计算曲线要素和起讫点里程。
11
曲线各起讫点(主点)里程可按下列方法推算:
(1)由各交点坐标计算交点间间距;
V Rmin 11.8 h hq
2 max
37
(2)高速列车不限速条件下的最小曲线半径
2 2 VG VD Rmin 11.8 hq hg
2、最小曲线半径选定的影响因素
(1)设计线的运输性质 客运专线:旅客舒适度 货运专线:轮轨磨耗均匀 (4)经济因素 客货共线:两者兼顾 (2)运行安全 受力合理,抗倾覆安全系数高 (3)地形条件
22
C S mv 2 S V 2 1500 V2 h 11.8 (mm) 2 G R mg 3.6 9.81R R
对于任一半径的曲线,其外轨超高值的大小与列
车运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但实际线路上运行的列
车种类不同,各种列车的运行速度也不相同。 在既有线上,考虑各类列车的数目、重量和速度 可用均方根速度表示:
最大超高 hmax 150 最小超高 hmin 5 允许欠超高 hqy1(一般) hqy2(困难) 70 90 允许过超高 hgy1(一般) hgy2(困难) 30 50
29
(二)曲线半径对工程和运营的影响
1.曲线限速的计算
旅客列车在曲线上运行时,要产生离心加速度,而
曲线外轨超高产生的向心加速度要抵消一部分离心加 速度。末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值,不能超过旅客舒适
(2)计算各曲线要素,由切线长T 在图中标出各曲线主点位 置,在顺线路下行方向曲线内侧画一垂直线路的线段。 (3)根据交点间距和T,得到曲线起点至线路起点距离,从 而计算出曲线起点里程,字头向左朝向起点方向标出里程;
12
(4)根据曲线长度L和曲线起点里程,由公式HZ=ZH+L计算 出曲线终点里程,同时标出里程; (5)其他主点(HY、YH)里程,由公式HY=ZH+l0、YH=HZ– l0 ,计算后用尺量得;
21
曲线超高的设置方法主要有外轨提高法和线路中心
高度不变法两种。
2.曲线超高值的计算
曲线超高的大小由列车通
过时离心力的大小确定。 如图所示:
离心力C = m v2 / R
由两相似三角形有:
C h CS h G S G
将v用V 代替:V=3.6v,S为两股钢轨中心距, S=1500mm,g=9.81m/s2,代入上式得:
Rmin
2 11.8Vmax hmax hQY
(m)
35
式中:Vmax —— 旅客列车最高行车速度(km/h);分别 取160,140,120,100,80km/h; hmax——最大超高,取150mm; hqy——允许欠超高,一般取70mm;困难取 90mm。 (2)旅客舒适度与内外轨均磨条件要求 在客货共线运行铁路上,满足舒适与均磨的曲线半 径应符合不等式:
夹直线长度不够时,应修改线路平面。如减小R或
选用较短的l0;或改移夹直线的位置;当同向曲线间夹 直线长度不够时,可采用一个较长的单曲线代替。
17
3.夹直线长度不足时的平面改建方法
R1 JD2 JD1 LJ R2
R1' JD2 JD1 L J' R 2'
减小曲线半径或缩短缓和曲线长度
18
R1 JD2 JD1 LJ R2
工程条件
一般 困难
16
2.夹直线长度的保证 纸上定线时,通常仅绘出圆曲线而不绘出缓和曲线。 因此,为了保证有足够长度的夹直线,相邻两圆曲线端 点( YZ1与ZY2)间夹直线长度LJ应满足下列条件:
l 01 l 02 LJ LJ min 2 2
式中 LJmin——夹直线最小长度(m),按表4—1取值; l01、l02——相邻两圆曲线所选配的缓和曲线长度(m)。
2 2 0 R R L 2l0 l0 180 180 E ( R P) sec
m
2
R
式中:
2 4 2 l0 l0 l0 内移距: P 3 24R 2688R 24R
3 l0 l0 l0 切垂距: m 2 2 240R 2
轨 撑
轨撑
32
减 小 支 柱 间 距
加宽外侧道床
轨距杆
33
3.曲线半径对运营的影响
(1)增加轮轨磨耗
(2)维修工作量加大
(3)行车费用增加
曲线限速对行车费用影响示意图
34
(三)最小曲线半径的选定
1.最小曲线半径的计算式
客货列车共线运行铁路的最小曲线半径的计算,
主要满足旅客舒适度和轮轨磨耗均匀两个条件。其数 值应采用其中的较大者,并取为50m的整倍数。 (1)旅客列车最高行车速度要求的最小曲线半径 以最高速度通过时,最大欠超高不超过允许值。
R1 JD2'
JD1'
L J'
R2
扭转公切线位置
19
R1
R2
JD1
LJ
JD2
R
JD1 JD2
同向曲线二合一
20
四、圆曲线
(一)曲线超高 1.曲线超高的作用及设置方法 曲线超高是曲线外轨顶面与内轨 顶面的水平高度之差。
列车在曲线上行驶时,由于离心
力的作用,将列车推向外股钢轨。为 抵消离心力将曲线外轨适当抬高,使 列车自身重力产生的水平分力抵消离 力 心,使内外两股钢轨受力均匀和垂直磨耗均等,满足旅客 舒适感,提高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Vmax Vh2 11.8 hqy hgy
Rmin
Vh ——货物列车设计速度(km/h);分别取90,80, 70,60,50km/h; hgy——允许过超高,一般取30mm;困难取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