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题1(含答案)

合集下载

浙江省杭州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基础知识测试卷

浙江省杭州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基础知识测试卷

浙江省杭州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基础知识测试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现象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玉米开花时连日阴雨会造成果穗顶部缺粒B.缺氮时植株矮小C.热带雨林植被茂密,湿润多雨D.大雁南飞2.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A.阳光→草→牛→虎B.草→鼠→蛇→鹰→细菌C.鹰→蛇→青蛙→昆虫D.草→兔→鹰3.自然界的每一种生物,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周围环境及其他生物的影响,下列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一山不容二虎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4.如图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图及有毒物质相对含量的柱状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图二中的四种生物构成图一中的一条食物链,甲代表的生物是麻雀B.图一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生态系统C.图一中的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蝗虫D.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是不断循环的5.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扫地机器人B.钟乳石C.大榕树D.烤鸭6.在问天实验舱内,水稻种子萌发时,根会向含有水的土壤生长。

这体现了( )A.生物能进行呼吸B.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C.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7.小红和同学调查了学校周围环境中的生物,将樱花、腊梅、玉兰、山茶归为一类,画眉、蚯蚓,蜻蜓和哈巴狗归为另一类,他们依据的归类方法是()A.按照形态结构归类B.按照生活环境归类C.按照用途归类D.按照个人喜好归类8.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龙里大草原的所有植物B.龙里大草原的所有动物C.龙里大草原D.龙里大草原里的全部生物9.“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生物依赖环境D.环境影响生物10.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生物的是( )A.鱼戏莲叶间B.牧童骑黄牛C.床前明月光D.离离原上草11.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植物到了秋天出现落叶现象B.机器人完成复杂的程序运算C.草履虫受到刺激会产生反应D.流感病毒快速复制繁殖后代12.下列各项代表食物链的是()A.水稻→稻蝗→青蛙B.米虾→小鱼→大鱼C.狼→兔→草D.阳光→羊草→绵羊13.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B.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册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单元卷

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册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单元卷

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与环境单元卷一、单选题1.近期,有市民在西溪湿地看到了朱鹮,如图所示。

如果你看到了,千万别靠近,它们正在求偶、繁育宝宝。

西溪湿地内的所有朱鹮属于一个()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2.目前,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由“有条件生育二孩"调整为“全面二孩" ,这一调整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人口()A.数量太少B.性别比例失调C.死亡率太高D.年龄结构不合理3.云南西双版纳有一种植物叫“风雨花”,每当暴风雨来临时,高气温、低气压会刺激它的开花激素猛增,从而开出许多花朵。

这种现象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环境适应生物B.环境影响生物C.生物适应环境D.生物影响环境4.2022年5月1日起,我国多个海域全面进人休渔期,期间禁止一切捕捞活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海洋鱼类与非生物部分组成了海洋生态系统B.过度捕捞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C.设置休渔期是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有效措施D.禁止捕捞可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生物数量不变5.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相互联系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C.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D.人类可以模拟地球生物圈的条件,建造可供人类长久居住的生物圈Ⅱ号6.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海洋中全部的鱼B.一片草地里的跳蝻和蝗虫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D.一个池塘里的藻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7.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其中甲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8.2021年10月11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太会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明召开。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动物园中培育大熊猫属于就地保护C.生物自然衰老和死亡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D.建立濒危物种的基因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9.如图为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①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③可将②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盐,供①利用C.①→②→③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D.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②积累的毒素最多10.如图为水稻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示水意图。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单元测试--浙江省温州市英才学校2021—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单元测试--浙江省温州市英才学校2021—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共 32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2分)1.如图所示是一只枯叶蝶,其形态体色与枯叶十分相近,因此天敌很难发现它的踪迹。

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被称为()A.伪装B.拟态C.保护色D.警戒色2.分布在黑龙江流域的雷鸟冬天换上以白色为主的羽毛,以逃避敌害。

有一年,冬季天气特别暖和,迟迟不下雪,,结果雷鸟减少了许多,与此相关的生物学现象为()①警戒色②拟态③保护色④适应⑤适应的相对性A.①④B.①⑤C.③⑤D.②③3.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A.水葫芦繁殖破坏生态B.铁线蕨用孢子繁殖C.鲫鱼用鳃呼吸D.蝗虫具有外骨骼4.2020年2月东部非洲国家遭受了严重的蝗灾,世界粮食产量面临严峻考验。

肯尼亚发生了70年来最严重的沙漠蝗虫入侵。

肯尼亚境内所有的沙漠蝗虫构成了一个()A.物种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5.温州泰顺乌岩岭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珍稀濒危鸟类黄腹角雉,还有一级保护动物云豹等共8种。

保护区内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南方红豆杉、莼菜等4种。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云豹的胚胎发育方式是胎生B.黄腹角雉和红豆杉的细胞都有细胞壁C.自然保护区内所有的生物是一个种群D.整个自然保护区就是一个群落6.下列有关森林中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森林植物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森林中的动物一般随植物呈垂直分布C.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组成了森林群落D.森林中的乔木适应环境能力最强,苔藓和地衣适应环境能力最差7.杭州西湖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活在西湖中的所有草鱼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B.西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水域生态系统C.西湖中物质与能量的来源主要靠外界输入,因而它没有生产者D.西湖面积广阔,若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西湖,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会受到影响8.小明发现学校农场里有青菜、菜青虫、食虫鸟、细菌等生物。

浙教版九年级(下)中考题单元试卷:第2章_生物与环境(29)

浙教版九年级(下)中考题单元试卷:第2章_生物与环境(29)

浙教版九年级(下)中考题单元试卷:第2章生物与环境(29)一、选择题(共20小题)1. 下列四幅图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A.①B.②C.③D.④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B.微生物的数量众多,都对人类有害,不需要人类关爱C.微生物通过产生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D.除病毒外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3. 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B.真菌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C.霉菌、蘑菇等真菌属于原核生物D.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4. 小球藻、噬菌体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核D.遗传物质5.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理解新世界上的一切的。

”如表列出了四种生物所具有的细胞结构(“√”表示有,“×”表示无),其中不正确的是()A.埃博拉病毒B.酵母菌C.变形虫D.衣藻6. 下列结构图中,表示病毒的一项是()A..B.C..D..7. 下列概念图错误的是()A. B.C. D.8. 下列单细胞生物中,属于动物的是()A. B. C. D.9. 下列为三种微生物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③可用来制糕点和酒B.①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C.②具有成形的细胞核D.②③在生态系统中主要作为分解者10. 下列对微生物的认识正确的是()A.今年在部分地区流行的H7N9流感的病原体﹣﹣病毒是一种噬菌体B.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C.病毒与细菌相比,在结构上最主要的不同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酵母菌是多细胞的真菌,制作馒头或面包离不开它11. 下面是三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类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B.丙生物营腐生生活C.乙和丙生物都能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D.三种生物的繁殖方式完全一样12. 下表是对四种生物结构特征的对比(表中“√”表示有,“×”表示无),其中对哪种生物特征的描述是完全正确的()A.噬菌体B.噬菌体C.酵母菌D.草履虫13. 下列有关微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菌是单细胞生物,都是营腐生生活B.酵母菌具有真正的细胞核,能进行出芽生殖C.霉菌是多细胞真菌,有的能从其培养液中提取抗生素D.病毒对人类也存在有利的一面,如利用噬菌体可控制某些细菌对人类的感染14. 依据图①~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②分别是植物、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B.②可能是人体成熟的红细胞C.①D.图④所示生物没有细胞结构,但有自己的遗传物质15. 小东在调查池塘中的生物时,图中用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的是()A. B.C. D.16. 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圈中有不少细菌是有益的,有些细菌给人类带来危害B.病毒不属于分解者,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不起作用C.酿酒、造醋等酿造工业离不开酵母菌和曲霉D.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17. 下列各选项,符合图中1、2、3之间顺序关系的是()A.细菌、乳酸菌、真菌B.生态系统、人、消费者C.涡虫、扁形动物、无脊椎动物D.染色体、DNA、基因18. 比较HIV病毒、大肠杆菌、酵母菌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三者体积大小是: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B.三者中只有病毒没有细胞壁C.三者中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D.三者中细菌和酵母菌都有细胞核19. 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眼虫和酵母菌,比较分析错误的是()A.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B.有的细胞中有明显的液泡C.都不是原核生物D.都能独立完成生殖20. 下列生物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⑥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⑥二、填空题(共2小题)下图所示的四种单细胞生物在结构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它们都能在各自的环境中独立生存。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单元测试二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单元测试卷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单元测试二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单元测试卷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单元测试二第2章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发出“剿灭劣V类水”的动员令,推动“五水共治”向小沟、小渠、小溪、小池塘等小微水体延伸。

这些小微水体属于()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非生物成分3﹒科研人员在云南省高黎贡山确认了一新物种,命名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这是目前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

生活在该山区的所有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构成一个()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这称B.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最多C.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彼此独立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5﹒下列关于生物圈、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叙述正确的是()A.天目山的所有植物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B.杭州西湖是一个生态系统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D.“虾米→小鱼→大鱼”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6﹒如图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据此食物链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③→②→①C.⑤→①→②→③D.④→③→②→①7﹒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北极熊皮下厚厚的脂肪可以适应极地寒冷的环境B.光照会影响植物的分布,如小麦喜欢生活在光照充足处,而人参喜欢生活在阴暗处C.“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生物间最常见的捕食关系8﹒在一个由草、兔、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假如把狐全部杀灭,图中可以正确表示兔数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 B C D9﹒衢州市有许多风景名胜,下述自然景象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江山江郎山上的赤丹岩B.开化古田山所有生物C.衢州烂柯山中所有松树D.龙游石窟中所有微生物10﹒如图为小科同学制作的生态瓶,它是不是生态系统呢?下列从生态系统组成角度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A.生物种类少,不是生态系统B.生物数量少,不是生态系统C.包含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是生态系统D.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是生态系统11﹒“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下列能体现出与此现象相同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是()A.蚯蚓能疏松土嚷,提高土壤肥力B.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C.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D.秋冬季节,杨树落叶12﹒香港首次在汀角红树林发现树栖蟹,取名“汀角攀树蟹”(如图),为全球新品种。

2019届初三科学中考复习(浙教版)生物与环境专项训练含答案

2019届初三科学中考复习(浙教版)生物与环境专项训练含答案

2019届初三科学中考复习(浙教版)生物与环境专项训练1. 每当冬季来临时,蛇类、蜥蜴等动物要进行冬眠,这种现象说明()A. 生物能影响环境 B .生物能适应环境C.环境能影响环境 D .环境能适应生物2.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处都是不毛之地,而云南的西双版纳却植物繁茂,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 阳光 B .空气C .温度D .水分3. 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种群的是()A. —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B .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牧草C.梧桐山上的全部蛇 D .同一饲养场上的全部肉用黄牛4. 下列自然景象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北干山上的所有动物 B .北干山上的所有树C.北干山上的所有生物 D .北干山上的所有微生物5. “叶落归根”,落叶最终将在下列哪项的作用下回归土壤()A.生产者 B .消费者C .分解者 D .水分6. 此图为农田生态系统中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稻蝗----- '蛙水稻、f、田鼠------- "蛇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 .蛇的数量迅速增加C.水稻虫害严重 D .田鼠的数量迅速增加7. 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①一块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的幼虫、蛹和成虫②千岛湖的全部生物③天目山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④西溪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① D .①②④8.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地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是()A.工业废气不经处理就排放 B .参与环保宣传,植树造林C.随意焚烧固体垃圾 D .果园中大量喷洒农药9.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能适应环境,但不会影响和改变环境B. 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C.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D. 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只包括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10. 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小桉树、大桉树组成一个()A.种群B.群落C .生态系统D .生物圈11. 金华是国家级旅游城市,有许多著名景点,以下关于景区内生物的描述属于种群的是()A.双龙景区内所有的植物 B .浦江仙华山上所有的鸟类C.诸葛八卦村内所有的人 D .武义牛头山所有的生物12. 浅海中海藻、节肢动物、鱼类、微生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A.群落B.种群C .生态系统D .生物圈13. 下列四种群落类型中,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A.热带雨林 B .草原C .荒漠D .苔原14.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B. 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共同组成草原生态系统C. 麦田中的小麦和杂草之间是竞争关系D.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15.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B.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和非生物的两个重要环节,是不可缺少的C. 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D. 非生物部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16. 在一定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因为森林生态系统()A.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B .能吸水、蓄水和散失水分C.有微生物不断分解有机物 D .能维持生物圈碳一氧平衡的()①生态平衡稳定性强②生态系统组成单一③生态系统结构复杂④生态平衡稳定性差⑤动植物种类繁多⑥生态系统结构简单17. 农田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是比较脆弱的,其原因是农田生态系统A.①②③ B .②④⑥ C .⑤ D .①⑤⑥18. 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结构、生理、分布等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新浙教版九年科学下册第2章第1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习题)

新浙教版九年科学下册第2章第1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习题)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习题一、选择题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影响桃花开放的环境因素是()A.空气B.温度C.水分D.阳光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说明了生物与环境怎样的关系?()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依赖环境3.在沙地上载种植物,能防风固沙.这说明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哪一关系()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依赖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关系不大4.生物的生存也能影响环境.这体现在()A.杨树的根非常发达,能够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B.仙人掌肥厚的茎可以贮存大量的水C.蚯蚓的取食活动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D.鼠妇遇刺激缩成球状以逃避敌害5.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B.大树底下好乘凉C.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到地面D.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6.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这一事实说明()A.生物能够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或者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够对环境造成影响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7.下列哪一种现象不能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家鸽用翼飞行B.蝉的保护色C.鱼用鳃呼吸D.猫捉老鼠8.到了寒冷的冬天,杨树纷纷落叶,而柏树却郁郁葱葱,这说明()A.它们适应寒冷环境的方式不同B.杨树不能适应寒冷的环境C.柏树更能适应寒冷的环境D.柏树影响了杨树的叶吸收阳光9.动物适应环境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以下不是动物适应森林生活方式的是()A.肉食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B.大多数动物用穴居的方式来防御和逃避敌害C.鸟类把自己的巢筑在树杈上或树洞里D.有些动物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避敌害10.北极熊的毛色是白的,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依赖环境11.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中,最为确切的是()A.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温度较低有直接关系B.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仅指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改变环境12.棉铃虫结茧化蛹来保护自身,金小蜂借此机会成功地将自己的卵产于棉铃虫蛹的体内使之死亡.上述事实与下列现象体现了同一原理()A.变色龙的体色随不同的环境而改变B.雷鸟在降雪前就换上了白羽毛C.振动树枝,竹节虫跌落不动D.冯兰花瓣吸引雄黄蜂帮其传粉13.海洋中的生物大部分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主要是因为150米以下的水域缺少()A.氧气B.阳光C.营养物质D.生存空间二、填空题14.请将左右两列中相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在一起A.老虎吃野猪1.合作关系B.许多蜜蜂在酿蜜2.竞争关系C.田里的水稻与杂草3.捕食关系15.对一只蚂蚁来说,同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________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_________关系;其他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_________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_________关系;雨水是影响它生活的_________因素,除雨水外,这类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等.16.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如果你生活在乡村,催你晨起的公鸡,夕照中牧归的牛羊,守护你平安之夜的爱犬,都曾经是你童年的朋友.放眼远眺,杨柳青青,麦浪滚滚,桃花含笑,杏花飘香,是你熟悉的景色.春水澄碧,游鱼嬉戏;梁上双燕,春来秋去,曾引发你无限的暇想.蛙鸣声声,流萤点点,伴你进入仲夏夜之梦.请分析说明:(1)文中“鱼”适应的生活环境是________.离开这个环境将很难生存,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______.(2)影响鱼生存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因素.三、探究题17.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

2021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生物模块(二):生物与环境【word,含答案】

2021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生物模块(二):生物与环境【word,含答案】

一、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环境影响生物环境影响生物的因素分为___生物因素___和___非生物因素_。

(1)非生物因素:阳光、热能、水分、空气、无机盐等,当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2)生物因素①定义: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②关系:___捕食__关系、竞争关系等。

生物与环境2021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生物模块(二)2.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1)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互助、竞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寄生、共生等。

(2)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并受到环境的影响。

二、种群与群落1.种群的概念(1)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

(2)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2.生物群落(1)生物群落: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

(2)群落的物种组成: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生存。

我们把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的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把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群落的结构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三、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态系统⎩⎪⎨⎪⎧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物群落⎩⎪⎨⎪⎧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各种动物分解者:微生物 3.生态系统的类型在自然条件下,某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尤其是温度和降水量,决定了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类型。

总体上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两大类。

(1)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2)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等。

4.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如图为某树林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植物→虫→鸟→细菌B.若图中加入阳光、空气等非生物部分,就构成了一个群落C.虫的体色与栖息环境相近,这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图中的细菌、真菌能把无机物分解为有机物2.分布在黑龙江流域的雷鸟冬天换上以白色为主的羽毛,以逃避敌害。

有一年,冬季天气特别暖和,迟迟不下雪,结果雷鸟减少了许多,与这有关的生物学现象为()①警戒色②拟态③保护色④适应⑤适应的相对性⑥竞争A.①④B.③⑥C.③⑤D.②③3.骆驼适应沙漠环境的特点是()①四肢底部有厚皮②驼峰内贮有脂肪③有三个胃④身体表面长毛⑤身体高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⑤D.③④⑤4.如图所示,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A.雨后彩虹B.嫦娥飞天C.流星划破夜空D.大雁南飞5.下面可以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C.一片麦地D.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6.自然界中的生物都表现出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冬天,槐树的叶片都已落下,而松树却郁郁葱葱,从两者对寒冷环境的反应情况而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槐树比松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B.松树比槐树更能适应寒冷的环境C.两者都适应寒冷的环境D.两者都不适应寒冷的环境7.图示为杭州滨江长达7.4公里的沿江樱花大道,樱花盛开时,美不胜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樱花树属于被子植物B.一朵樱花属于一个营养器官C.大道上所有樱花树构成一个生物群落D.樱花可用嫁接或扦插进行繁殖,这属于有性生殖8.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从草开始的B.鹰和蛇的生物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C.该生态系统中,对鼠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因素是兔D.若大量捕杀狐,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增多9.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

这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C.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D.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10.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此食物网中()A.共有四条食物链B.草的数量最多,位于第一营养级C.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中包含四个营养级D.使用农药DDT后,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是狐11.生物体内残留有毒物质的情况如下表:生物体A B C D有毒物质浓度0.06878 1.23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A.B→A→C→D B.A→C→D→B C.A→D→B→C D.C→A→B→D 1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C.系统内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13.兔子吃草,红狐吃兔,狼吃红狐构成的食物链中,红狐所处的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别依次是()A.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B.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C.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D.三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14.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A.阳光→草→兔→狐B.草→兔→狐狸→细菌C.植物→鹿→羚羊→狮子D.植物→鼠→蛇→山鹰15.食物链的正确表示方法是()A.草←兔←狐B.兔→狐C.草→兔→狐D.兔←狐16.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树木C.同一地带全部的麻雀D.同一地带全部的蛇17.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狐、蛇、鹰等多种生物。

图1是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2中的甲、乙、丙各表示植物、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三类生物中的一类。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1方框中的生物可能是老虎B.图2中乙对应的生物类别是植物C.若人类大量捕杀鹰,短时间内蛇会减少D.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1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下列叙述中,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是() A.推广生物防治方法,减少环境污染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C.开发森林资源,多使用一次性木筷D.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19.荣获“浙江省最美生态景观”荣誉称号的开化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内,瀑飞潭碧,林茂树古,下列选项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A.该森林公园内全部鸟B.该森林公园内全部鲤鱼C.该松林公园内全部蝌蚪D.该森林公园内全部树木20.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同时环境又能影响生物的生活。

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C.峨眉山上的所有生物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了影响生物的生物因素21.农谚说“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燕子低飞要下雨”.这些现象体现了()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22.泰安郊区近年来在蔬菜种植方面,出现了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的热潮,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大棚种植技术主要解决了作物生长的什么限制因素(A.光照B.空气C.水D.温度23.路桥中央山公园是一个绿色健康的游憩生态之园,整个中央山公园可以称之为A.生物群落B.生物种群C.生态系统D.生物圈24.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有5条食物链B.食物链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动物有2种C.生态系统受到污染,那么鹰体内毒素最多D.蛇和鹰之间只有捕食关系25.任何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环境与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界中每种生物都必须适应环境,否则就会被淘汰.分析以下生物的特性,可能会被环境淘汰的是()A.根系发达的旱生植物B.能用巧妙的方法把自己隐藏在环境中的变色龙C.竹叶虫的形状像竹叶或树枝D.生活在干燥环境中的蚯蚓26.气温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动物的行为与气温有关,下列描述中和动物与气温变化无关的是()A.随着气温的升高,狗的呼吸频率要明显加快B.冬天蛇要冬眠,一直到春天才出来活动C.人体最舒适的气温为22度,有许多人喜欢在夜间工作D.海参在夏天高温的时候,也会选择夏眠27.下列现象属于保护色的是()A.南美洲鲈鱼形如败叶B.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熊毛色纯白C.生活在热带的树蛙有很醒目的暗棕色,带蓝色斑点D.竹节虫多分布热带、亚热带地区,极似树木的细枝28.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是由共同祖先繁衍而来的,现在两者差异很大(如图所示),它们对各自生活环境的适应情况是()A.非洲鸵鸟能适应环境,美洲鸵鸟不能适应环境B.美洲鸵鸟能适应环境,非洲鸵鸟不能适应环境C.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都能适应环境D.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都不能适应环境29.大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人类的粮食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

袁隆平院士培育杂交水稻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中的()A.遗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生物栖息地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30.如果有两个小群体的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相近,它们必须具备下列哪一特征才能归为一个物种()A.它们的食量要相同B.它们必须分布在同一地理区域内C.它们的毛色一定相同D.能相互交配繁殖并产生能育后代31.小宁同学发现,附近超市里,一年四季均可买到任何季节生长的“时令”鲜蔬,这就是反季节蔬菜。

这个现象说明了()A.蔬菜的适应能力很强B.不同气候类型的地区形成不同生活和生产方式C.人类活动可以改善局部气候条件D.人类活动对气候的不利影响32.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

投放塑料瓶、铝制易拉罐的垃圾箱应贴以下哪个标识()A.可回收物B.有害垃圾C.易腐垃圾D.其他垃圾33.读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关于地形对区域生产生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修建大坝,对乙村不利影响大于甲村B.丙丁等地种植果树比种植水稻合适C.村落沿河流分布,航运条件好D.两条引水路线中④比③更合理34.每年的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19年的主题是“我们的生物多样性,我们的粮食,我们的健康”。

生物多样性不包括()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基因的多样性C.营养物质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35.母马和公驴能交配产生幼骡,并发育成成年骡,但骡不能繁殖后代。

说明() A.马和驴是同一物种B.马和驴是两个物种C.骡也是一个物种D.无法判断36.科研人员在云南省高黎贡山确认了一新物种,命名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这是目前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

生活在该山区的所有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构成一个A.生物圈B.生态系统C.群落D.种群37.如果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强,那么()①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②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③营养结构越复杂;④营养结构越简单;⑤生态平衡越容易被破坏;⑥生态平衡越不易被破坏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38.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没有加罩的草地反而生产良好,造成这种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是()A.昆虫过多B.鸟类减少C.光线不足D.食物链被破坏39.达尔文环球航行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时,发现这里仙人掌非常丰富,地雀的喙也与其他岛屿地雀的喙不同,大多为尖而长(如图)。

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繁殖能力强B.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凶猛C.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高等D.喙尖而长的地雀更适应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生存40.在一个由草、兔、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假如把狐全部杀灭,图中可以正确表示兔数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B.C.D.4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B.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C.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组成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42.沙漠地区的植物通常有很发达的根系和较小的叶片,与此相关的主要生理因素是()A.水B.阳光C.土壤D.温度43.棉红铃虫成蛹前结茧保护自己,以抵御不良环境,这是一种保护性适应。

但当环境条件变化时,如金小蜂前来产卵,结果就成了“作茧自缚”,原来的适应变得极不适应了。

棉红铃虫的“作茧自缚”和下列何种现象体现同一原理()A.非洲肺鱼在干旱季节夏眠B.响尾蛇遇到敌害时尾部发出响声C.雷鸟在降雪前换上了白色的羽毛D.震动枝条,竹节虫跌落僵直不动44.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许多生物都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以适应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