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题目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11《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11《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环滁.(chú) 岩穴.(xué) 琅琊..(lángyá)B. 林霏.(fēi) 晦.明(mèi) 山肴.(yáo)C. 野蔌.(sù) 弈.者胜(yì) 阴翳.(yì)D. 翼.然(yì) 酒洌.(liè) 饮少辄.醉(zhé)【答案】B【解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B“晦”应读“huì”。

2.下列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 翼然临.于泉上(居高面下,由上看下)B.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C. 野芳.发而幽香(花)D. 佳木秀.而繁阴(秀美)【答案】D【解析】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D项的解释有误,“秀”的意思是“枝叶长得茂盛”。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醉能/同其乐。

B.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C.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D.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答案】A【解析】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A项的停顿有误,应为:醉/能同其乐。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B. 作亭者.谁/水落而石出者.C. 山之.僧曰智仙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D. 而.年又最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答案】A【解析】A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A项,“于”均为介词,“在”。

B项,第一个“者”为“……的人”;第二个“者”表判断,不译。

《醉翁亭记》练习题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答案欧阳学文创编全国历年中考文言文汇编:《醉翁亭记》欧阳学文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名之者谁()(3)行者休于树()(4)觥筹交错()2.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用原文语句回答。

(4分)(1)叙述“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2)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1.(4分,每小题1分)(1)像鸟张开了翅膀一样(2)取名(命名)(3)在(4)酒杯2.(4分,每小题2分)(1)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2)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3.(4分,每小题2分)(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欧阳学文创编欧阳学文创编(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1.(3分,每点1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其乐也(乐人之乐、与民同乐)8.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4分)①杂然而前陈者()②弈者胜()③游人去而禽鸟乐()④不知太守之乐其乐()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10.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2分)①至于负者歌于途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11.原文填空。

(2分)①第①段中描写山间秋冬景色的句子是:,。

②本文的主旨句是:。

12.第②段描写了哪几幅画面?请简要概括。

(4分)8.(4分)①摆开(摆放)②下棋③离开④以……为乐9.(4分)①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2分,译出大意给1分,“芳”:(香)花,“秀”:茂盛、繁茂译对1分)②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2分,译出大意给1分,“乐”:乐趣,“丝竹”:音乐译对1分)欧阳学文创编欧阳学文创编10.(2分)①至于/负者歌于途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11.(2分)①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1分)②醉能同其乐(1分)12.(4分)滁人游(1分)、太守宴(1分)、众宾欢(1分)、太守醉(1分)。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醉翁亭记》(解析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醉翁亭记》(解析版)

专题13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醉翁亭记》(解析版)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⑵[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⑶[蔚然],茂盛的样子。

⑷[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⑸[回]曲折、回环。

⑹[有亭翼然临于泉上]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⑺[临]居高面下。

⑻[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⑼[意]意趣,情趣。

⑽[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心间,寄托在酒上。

⑾[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开。

⑿[霏]弥漫的云气。

⒀[云归而岩穴暝]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⒁[岩穴]山洞,这里指山谷。

⒂[暝]昏暗。

⒃[晦明变化]意思是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⒄[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⒅[芳]花。

⒆[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⒇[秀]茂盛。

(21)[风霜高洁]指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22)[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23)[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24)[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25)[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26)[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27)[洌]清。

(28)[山肴野蔌]野味野菜。

(29)[蔌]菜蔬。

(30_[陈]陈列,摆开。

(3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32)[酣]尽兴地喝酒。

(33)[丝]弦乐器。

(34)[竹]管乐器。

(35)[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把箭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按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36)[弈]下棋。

(37)[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38)[觥]酒杯。

(39)[筹]酒筹。

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

(40)[苍颜]苍老的容颜。

(41)[颓然乎其间]醉倒在众人中间。

(42)[颓然]倒下的样子。

《醉翁亭记》试卷及答案

《醉翁亭记》试卷及答案

《醉翁亭记》试卷及答案一、解释下列字词(每题2分,共10分)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而深秀的意思是?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的意思是?3. 饮少辄醉,辄醉的意思是?4.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的意思是?5. 佳木秀而繁阴,繁阴的意思是?二、句子翻译(每题3分,共15分)1.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请将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请将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请将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请将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请将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______也。

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也。

3.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______。

4. 山水之乐,______之酒也。

5. 佳木秀而______,风霜高洁。

四、内容理解概括(每题5分,共25分)1. 请简要概括作者在《醉翁亭记》中表达的政治理想。

2. 请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描绘四季景色来表现醉翁亭的美景的。

3. 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对“醉”与“醒”的独特见解。

4. 请从文中找出至少三处描写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5. 请概括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所表现出的情感。

五、句子赏析(每题5分,共25分)1. 请赏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这句话。

2. 请赏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

3. 请赏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这句话。

4. 请赏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这句话。

5. 请赏析“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这句话。

六、人物环境情感分析(每题5分,共15分)1. 请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所表现出的情感。

2. 请分析文中对滁州自然环境的描写,以及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

3. 请分析文中对醉翁亭周围环境的描写,如何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醉翁亭记》同步试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醉翁亭记》同步试卷

《醉翁亭记》同步试卷一、单选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环滁(chú)岩穴(xué)琅琊(lángyá)B. 林霏(fēi)晦明(mèi)山肴(yáo)C. 野蔌(sù)弈者胜(yì)阴翳(yì)D. 翼然(yì)酒洌(liè)饮少辄醉(zhé)2.对下列文言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判断句)B.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倒装句)C.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判断句)D. 至于负者歌于途(倒装句)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C.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D.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课文第二段,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落”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化之美。

B. 课文包含了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其中太守之乐的境界最高。

C.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消沉的表现。

D. 课文第二、三、四段每段开头都有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B.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

“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C.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表现出山林的热闹。

D. 本文语言极具特色,格调清丽,遣词凝练,音节铿锵,臻于炉火纯青之境,既有图画美,又有音乐美。

6.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专题31 醉翁亭记(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31 醉翁亭记(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31 醉翁亭记(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予家城市,人事丛委①,应酬为劳。

老母在堂,于礼不能远离,日惟避喧南园内。

园去.城二余里,无杂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计其植日,才四十年,而已成林。

松柏之间,有一草庐,岁久敝.漏,不蔽风雨,且卑隘②如坐阱中。

不得已改作焉。

撤草而覆之以瓦,左右置牖③,前后为门,疏朗空洞,落日后犹能辨蝇头字。

中设一扁,名以“后知轩”。

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岁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为轩,孰谓斯名不情称哉?(摘选自李开先《后知轩记》)【注释】①丛委:繁杂,堆积。

②卑隘:矮小狭窄。

③牖(yǒu):窗户。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下面是甲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解说其合理性。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4.甲乙两文所写的亭和轩分别用“醉翁”和“后知”来命名,原因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答案】1.季,季节② 破,破旧,破烂 2.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3.这样标点层次分明。

前两句先整体描写西南诸峰之美,后两句再聚焦其中的琅琊山。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一、试题1. 简述《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

2. 描述文中翁主人的性格特点。

3. 分析文中“酷热”和“湖光山色”两个景象在情感和意义上的差异。

4. 解释文中“十翁九醉”这一表达的意义。

5. 从醉翁亭的建筑特点及历史背景来探讨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意义。

6. 分析醉翁亭中的“酒”,对于翁主人的意义以及整个文章的主题有何影响。

7. 就翁主人最后“愿临终不临霜”一句进行解读。

8. 指出文章的描写手法以及运用的修辞手段,并分析其效果。

二、答案1. 《醉翁亭记》主要描写了作者到苏州时游览醉翁亭的经历。

在游览过程中,作者赞美了苏州的美景,并以醉翁亭为依托,反思了人生的屈辱与短暂。

文章通过对景物描写及主人公翁主人的刻画,表达了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思考。

2. 翁主人被描绘为一个性情豪放、潇洒洒脱的人物。

他对酒充满了激情,醉生梦死中表达着他对人生的态度。

他嘲笑世俗的名利,倡导自由不羁的生活方式。

他以自嘲的方式,将自己与其他浮躁的人们进行对比,凸显出自己的独特性格和追求。

3. “酷热”和“湖光山色”是文章中两个不同的景象描述。

其中“酷热”代表了世俗的名利和压力,它是对人生的拘束和煎熬的象征。

而“湖光山色”则代表了自然的美好和宁静,它是对人生悠闲与追求自由的表达。

通过这两个景象的对比,文章中展示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

4. “十翁九醉”这一表达意味着翁主人在世俗中游走,但他并不为世俗所累,更愿沉醉于自己创造的自由世界中。

这句话反映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也暗示了人们应该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真谛。

5. 醉翁亭是苏州的一座名胜古迹,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特色。

文章中通过对醉翁亭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追求自由和不被束缚的思考。

醉翁亭蕴含了诗人对于自由境地的理念,同时也是诗人感慨人生短暂和不受拘束的一个象征。

6. 在文章中,“酒”是一个重要的象征物。

对于翁主人来说,酒代表了他对于自由和追求的热爱。

他常常沉醉在酒的世界里,以此来逃避压力和烦恼。

第12课《醉翁亭记》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12课《醉翁亭记》分层作业解析版

《醉翁亭记》分层作业▲读音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林壑.(hè)蔚.然(wèi)晦.明(huì)B.潺潺.(chán)宴酣.(hān)觥.筹(gōng)C.伛偻.(lǔ)提携.(xié)野蔌.(shù)D.颓.然(tuí)辄.醉(zhé)环滁.(chú)【答案】C【解析】C.伛偻(lǚ),野蔌(sù);故选C。

▲词语达标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有误的一项是()A.林壑尤.美(格外)B.名.之者谁(取名,命名)C.道.其风俗之美(道路)D.掇幽芳而荫.乔木(遮阴、纳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词义辨析。

C.句意为: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

道:叙述。

故选C。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日出而林霏开| 而山不加增B.醉能同其乐|其真无马邪C.山间之四时也|戴朱缨宝饰之帽D.杂然而前陈者|然后能改【答案】C【解析】A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承接”;第二个“而”是“连词,表转折”。

B项,第一个“其”是“代词,他们的意思”;第二个“其”意思是“难道,表示反问语气”。

C项,两“之”的意思都是“的”。

D项,第一个“然”的意思是“……的样子”;第二个“然”的意思是“这样”。

故选C。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国怀乡C.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山水之乐.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答案】B【解析】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B项中的两个“去”都是动词,译为“离开”。

A项中第一个“秀”是形容词,译为“秀丽”;第二个“秀”的意思是“枝叶长得茂盛”。

C 项,“乐”,第一个是形容词,译为“欢乐”;第二个是名词,译为“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中考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本文作者是(北宋(宋))(朝代)的文学家(欧阳修)(人名)。

2.给下列字注音。

伛偻(yǔ lǚ)觥(gōng)
3.解释加点的词语。

(1)林壑尤美:( 山谷 )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茂盛的样子 )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一样)(4)名之者谁:( 命名)
(5)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 (6)云归而岩穴暝:( 昏暗)
(7)野芳发而幽香:(开放) (8)佳木秀而繁阴:( 茂盛)
(9)四时之景不同:(季节) (10)负者歌于途:( 背)
(11)伛偻提携:( 腰背弯曲,这里借指老人) (12)临溪而渔:(靠近)
(13)临溪而渔:(捕鱼) (14)山肴野蔌:(菜蔬)
(15)杂然前陈者:( 摆开) (16)觥筹交错:(酒杯)
(17)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快乐)
4.翻译下列语句。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远望去那长满茂盛树木的山峰和显得幽深秀丽的山谷,就是琅琊山。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似的,高踞在泉水上边,这就是醉翁亭。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放,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6)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

(7)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人们)来到溪边捕鱼,溪水很深而鱼儿很肥
(8)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快乐,却不能知道太守是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

(9)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乐事的人,是太守。

5.下面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B)。

A.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B.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
C.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
D.颓然乎其间者在乎山水之间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B )
A.名之者谁有仙则名
B.其西南诸峰诸郡县苦秦吏者
C.醉翁之意不在酒宾客意少舒
D.故自号日醉翁也公问其故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
A.临溪而渔身临其境B.山间之朝暮暮色苍茫
C.杂然而前陈推陈出新D.觥筹交错一筹莫展
8.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
A.第1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B.第2 段描写了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和太守的山水之乐。

C.第3 段写“滁人游”“太守姿”“众宾欢”“太守醉”,是为了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D.“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极度消沉的表现。

9.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第①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B.第②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

C.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选文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10.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写欧阳修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11.第二段描写傍晚之景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描写秋天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

概括第二段的内容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四季不同景色以及出游的乐趣。

12.文章第三段写到了“滁人游”等四种情况。

请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其它三种情况,且与“滁人游”结构形式相同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分)
①滁人游②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
13.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14.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

15.《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岳》文着眼于“忧”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醉和乐统一起来,抒发自己情怀。

16.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2分)
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

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

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

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

基本意思对即可。

17.请你写出两个同时含有“山”和“水”的成语。

(2分)
答案示例:山清水秀山穷水尽千山万水山重水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