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_III 类仪表着陆系统场地设置与保护指导材料

合集下载

二类仪表着陆标准

二类仪表着陆标准

二类仪表着陆标准
二类仪表着陆标准是指在能见度低于800米或跑道视程低于550米的情况下,飞机使用仪表着陆系统进行精密进近和着陆的标准。

具体来说,二类仪表着陆标准包括:
飞机必须使用Ⅱ类(CATⅡ)仪表着陆系统进行精密进近和着陆。

决断高低于60米(200英尺),但不低于30米(100英尺)。

跑道视程不小于350米。

如果机场具备相应的条件,可以在二类仪表着陆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三类(CATⅢ)仪表着陆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二类仪表着陆标准相对于一类仪表着陆标准而言,对机场设备、飞机性能和机组训练等方面的要求更高,因此只有符合条件的机场和飞机才能实施二类仪表着陆。

此外,不同的机型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具有不同的二类仪表着陆标准,具体请参考飞机制造商提供的飞机飞行手册。

2017年一建民航机场工程章节知识点:1d433011仪表着陆系统设置及其对场地、环境的要求

2017年一建民航机场工程章节知识点:1d433011仪表着陆系统设置及其对场地、环境的要求

2017年一建民航机场工程章节知识点:1d433011仪表着陆系统设置及其对
场地、环境的要求
1d433000民航机场空管工程环境场地要求
1d433010民航机场无线电导航系统设置及其对场地、环境的要求
1d433011仪表着陆系统设置及其对场地、环境的要求
一、航向信标台设置
航向信标是仪表着陆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频段为108.10~111.95mhz,与机载导航接收机配合工作,为进近着陆的航空器提供相对于航向道的方位引导信息。

航向信标台场地附近的地形地物,对其发射的电波信号的反射和再辐射所产生的多路径干扰,可使其辐射场型发生畸变,导致航向道弯曲、摆动和抖动,直接影响航空器着陆的安全。

1.设置
航向信标天线阵通常设置在跑道中线延长线上,距跑道末端的距离为180~600m,通常为280m。

确定距跑道末端距离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机场净空规定;
(2)航向道扇区宽度的要求;
(3)天线阵附近的反射或再辐射体的情况;
(4)航空器起飞时发动机的喷流;
(5)设施升级的可能性;
(6)机场总体规划;
(7)建台费用。

航向信标天线阵距跑道人口的最小距离为2200m。

航向信标天线辐射单元至仪表着陆系统基准数据点之间应通视。

当需要架高天线时,天线辐射单元距地面的高度通常不超过10m。

ⅱ/ⅲ类仪表着陆系统航向信标应设置远场监视器,包括航道和宽度的监视功能。

远场监视天线纵向距离应在跑道入口和中指点信标间确定,通常在反方向的航向天线后方,远场。

057号令中国民用航空仪表着陆系统Ⅱ类运行规定

057号令中国民用航空仪表着陆系统Ⅱ类运行规定

中国民用航空仪表着陆系统Ⅱ类运行规定(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令第57号)【颁布日期】1996-10-16【实施日期】1996-10-16【失效日期】【颁布单位】民航总局【文 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民用航空仪表着陆系统Ⅱ类运行安全和有秩序地实施,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民用机场实施的仪表着陆系统Ⅱ类运行(以下简称Ⅱ类运行)。

第三条凡从事民用航空活动的单位均应依据本规定制订Ⅱ类运行实施细则和工作程序。

第四条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为:(一)精密进近:使用仪表着陆系统(ILS)、微波着陆系统(MLS)或精密进近雷达(PAR)提供方位和下滑引导的仪表进近。

(二)非精密进近:使用全向信标台(VOR)、导航台(NDB)或航向台(LLZ,或ILS下滑台不工作)等地面导航设施,只提供方位引导,不具备下滑引导的仪表进近。

(三)机场运行最低标准:机场适用于起飞或着陆的限制,对于起飞,用能见度(VIS)或跑道视程(RVR)表示,如果需要应包括云高;对于精密进近着陆,用能见度(VIS)或/和跑道视程(RVR)和决断高(DH)表示;对于非精密进近着陆,用能见度(VIS)、最低下降高(MDH)和云高表示。

(四)超障高(OCH):以跑道入口的标高平面为测算高的基准,按照适当的超障准则确定的最低高。

(五)决断高(DH):在精密进近中,以跑道入口的标高平面为基准规定的高,航空器下降至这个高,如果不能取得继续进近所需的目视参考,必须开始复飞。

(六)能见度(VIS):白天能看到和辨别出明显的不发光物体或晚上能看到明显的发光物体的距离。

(七)跑道视程(RVR):航空器在跑道中线上,驾驶员能看到跑道道面标志或跑道边灯或中线灯的最大距离。

(八)精密进近和着陆运行类别Ⅰ类(CATI)运行:决断高不低于60米(200英尺),能见度不小于800米或跑道视程不小于550米的精密进近和着陆。

Ⅱ类(CATⅡ)运行:决断高低于60米(200英尺),但不低于30米(100英尺),跑道视程不小于350米的精密进近和着陆。

场低能见度运行程序宣贯材料

场低能见度运行程序宣贯材料
01
02
达到准备阶段的天气条件时,由气象台预报室报塔台管制室,塔台管制室与进近管制室确认是否具备空域条件,条件满足时,及时发布进入低能见度运行准备阶段指令。
保障单位收到指令后及时回复,按各自预案进行Ⅱ类/特殊批准HUDⅡ类运行准备。
收到塔台实施Ⅱ类/特殊批准HUDⅡ类运行准备指令,AOC报告总值班后,使用800兆(指挥调度波道)向各保障单位下达Ⅱ类/特殊批准HUDⅡ类运行准备指令,同时向江苏监管局报告。
2、07号跑道仪表着陆系统临界区和敏感区的保护要求
根据《II/III类仪表着陆系统场地设置与保护指导材料》,机场为07号II类精密进近运行设置的保护区。
3、地面保障设施的要求
实施低能见度运行时,飞行区设施、仪表着陆系统(ILS)、塔台管制设备、气象设施、目视助航设施和应急电源等必须符合标准Ⅱ类/特殊批准HUD Ⅱ类运行要求
不允许
不允许
接地区RVR
不允许
中间点RVR
不允许
停止端RVR
无影响
导航和气象设施故障或降级对着陆最低标准的要求
航行情报服务 在低能见度运行期间,如机场地面保障设施的性能下降至要求的水平以下,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报告塔台和公司运行指挥中心,按程序填写《航行情报资料通知单》,由江苏空管分局对外发布相应的航行通告。
01
04
02
03
达到实施阶段的天气条件时,塔台管制室及时发布进入低能见度运行实施指令。
塔台下达低能见度运行实施指令,AOC 报告总值班后,向各保障单位下达低能见度运行实施指令,与塔台保持通讯指挥联系,同时向江苏监管局报告。
保障单位收到指令后及时回复,按各自预案实施Ⅱ类/特殊批准HUDⅡ类运行。
在实施Ⅱ类/特殊批准HUDⅡ类运行中,AOC接到各Ⅱ类/特殊批准HUDⅡ类运行保障单位上报的影响Ⅱ类/特殊批准HUDⅡ类运行实施的突发情况时(例如跑滑灯光设备故障、车辆误入敏感区内等), AOC须在接报后立即通知塔台。

II、III类ILS系统场地设置与保护指导材料

II、III类ILS系统场地设置与保护指导材料

信息通告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编号: IB-TM-2013-003下发日期: 2013年3月13日II/III类仪表着陆系统场地设置与保护指导材料目 录1 前言 (1)1.1目的与依据 (1)1.2适用范围 (1)2 总则 (1)2.1定义 (1)2.2总则 (3)3 航向信标台 (4)3.1航向信标 (4)3.2航向信标台的设置 (4)3.3场地及其环境要求 (5)4 下滑信标台 (9)4.1下滑信标 (9)4.2下滑信标台的设置 (9)4.3场地及其环境要求 (10)5 指点信标台 (12)5.1指点信标 (12)5.2指点信标台的设置 (12)5.3场地及其环境要求 (13)1 前言1.1 目的与依据为指导II/III类运行的仪表着陆系统场地保护区设置与保护工作,根据《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要求》(GB 6364)与《航空无线电导航台和空中交通管制雷达站设置场地规范》(MH/T 4003),参考国际民航组织《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十航空电信》、美国联邦航空局《仪表着陆系统选址规范》(FAA ORDER 6750.16D)与国际民航组织欧洲和北大西洋办事处《仪表着陆系统航向信标临界区与敏感区管理指导材料》,编制本指导材料。

1.2 适用范围本指导材料适用于实施或者计划实施仪表着陆系统II/III类运行的机场对航向信标、下滑信标与指点信标的场地保护区域划设。

2 总则2.1 定义2.1.1 仪表着陆系统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 (ILS)为飞机提供航向道、下滑道和距跑道着陆端的距离信息,用于复杂气象条件下,按仪表指示引导飞机进场着陆。

包括航向信标设备,下滑信标设备、指点信标设备和测距仪以及连带的监视系统、遥控和状态显示系统。

2.1.2 决断高度 decision height按仪表着陆系统进场着陆时,决定复飞或继续进场的最低限定高度。

2.1.3 仪表着陆系统的I类运行标准operational standards or ILS CA T I使用仪表着陆设备,决断高度不低于60米,能见度不小于800米或跑道视程不小于500米的精密进近和着陆。

中国民用航空仪表着陆系统 二类

中国民用航空仪表着陆系统 二类

中国民用航空仪表着陆系统Ⅱ类运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民用航空仪表着陆系统Ⅱ类运行安全和有秩序地实施,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民用机场实施的仪表着陆系统Ⅱ类运行(以下简称Ⅱ类运行)。

第三条凡从事民用航空活动的单位均应依据本规定制订Ⅱ类运行实施细则和工作程序。

第四条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为:(一)精密进近:使用仪表着陆系统(ILS)、微波着陆系统(MLS)或精密进近雷达(PAR)提供方位和下滑引导的仪表进近。

(二)非精密进近:使用全向信标台(VOR)、导航台(NDB)或航向台(LLZ,或ILS下滑台不工作)等地面导航设施,只提供方位引导,不具备下滑引导的仪表进近。

(三)机场运行最低标准:机场适用于起飞或着陆的限制,对于起飞,用能见度(VIS)或跑道视程(RVR)表示,如果需要应包括云高;对于精密进近着陆,用能见度(VIS)或/和跑道视程(RVR)和决断高(DH)表示;对于非精密进近着陆,用能见度(VIS)、最低下降高(MDH)和云高表示。

(四)超障高(OCH):以跑道入口的标高平面为测算高的基准,按照适当的超障准则确定的最低高。

(五)决断高(DH):在精密进近中,以跑道入口的标高平面为基准规定的高,航空器下降至这个高,如果不能取得继续进近所需的目视参考,必须开始复飞。

(六)能见度(VIS):白天能看到和辨别出明显的不发光物体或晚上能看到明显的发光物体的距离。

(七)跑道视程(RVR):航空器在跑道中线上,驾驶员能看到跑道道面标志或跑道边灯或中线灯的最大距离。

(八)精密进近和着陆运行类别Ⅰ类(CATI)运行:决断高不低于60米(200英尺),能见度不小于800米或跑道视程不小于550米的精密进近和着陆。

Ⅱ类(CATⅡ)运行:决断高低于60米(200英尺),但不低于30米(100英尺),跑道视程不小于350米的精密进近和着陆。

ⅢA类(CATⅢA)运行:决断高低于30米(100英尺),或无决断高,跑道视程不小于200米的精密进近和着陆。

ILS仪表着陆系统

ILS仪表着陆系统
在飞机飞越各指点信标台上空时,对应 的指点信标指示灯亮,且可听道各指点 信标台所发射的不同的音频编码键控调 制。
END
航向偏离指示原理
地面航向台沿跑道中心线两侧发射两束水平交叉的辐射波瓣, 跑道左边的甚高频载波辐射波瓣被90Hz低频信号调幅,跑道 右边的甚高频载波辐射波瓣被150Hz低频信号调幅。 当飞机在航向道上时,90Hz调制信号等于150Hz调制信号。 若飞机偏离到航向道的左边,90Hz调制信号大于150Hz调制信 号 反之,150Hz调制信号大于90Hz调制信号
3.3.5 下滑指示的基本原理
下滑接收机的通过对90Hz和150Hz调制音频下 滑的比较,引导飞机对准下滑道。
如所接收的90Hz信号等于150Hz信号,下滑偏 离指针指在中心零位(C飞机)。
若飞机在下滑道的上面,90 Hz音频大于150Hz 音频,偏离指针向下指(A飞机),表示下滑 道在飞机的下面。
反之,飞机在下滑道下面时, 150Hz音频大于 90Hz音频,指针向上指( B飞机),表场和偏离指示
3.3.6 指点信标系统
指点信标台发射频率均为75MHz。而调制 频率和台识别码各不相同,以便使飞行 员识别飞机在哪个信标台上空。
航道指点信标台安装在沿着着陆方向的 跑道中心线延长线上。
仪表着陆系统的功用
一、功用 二、着陆标准等级
一、功用
在恶劣气象条件和能见度不良条件下 给驾驶员提供引导信息,保证飞机安全 进近和着陆。
二、着陆标准等级
Ⅰ类设施的运用性能:在跑道视距不小于800m的条件下, 以高的进场成功概率,能将飞机引导至60m的决断高度。 Ⅱ类设施的运用性能:在跑道视距不小于400m的条件下, 以高的进场成功概率,能将飞机引导至30m的决断高度。 Ⅲ类设施的运用性能:没有决断高度限制,在跑道视距 不小于200m的条件下,着陆的最后阶段凭外界目视参考, 引导飞机至跑道表面。因此目叫“看着着陆”(see to land)。 Ⅲ类设施运用性能:没有决断高度限制和不依赖外界目 视参考,一直运用到跑道表面,接着在跑道视距50m的 条件下,凭外界目视参考滑行,因此目叫“看着滑行” (see toxi)。 Ⅲc类设施的运用性能:无决断高度限制,不依靠外界 目视参考,能沿着跑道表面着陆和滑行。

仪表着陆系统的二类运行

仪表着陆系统的二类运行

AIR CHINA LIMITED 修改号:017. 仪表着陆系统II类运行7.1 总则由于运行中的复杂性、以及使用的设备、程序和标准方面的广泛差别,公司在评估和计划II类运行时,必须考虑下述各个方面的能力:(1) 机载设备;(2) 使用的机场;(3) 机场运行设备类型;(4) 运行最低天气标准;(5) 公司使用其它飞机和设备的经历;(6) 在其它终端区运行中,公司使用同一种飞机和设备的经历。

机组安全起飞或仪表进近和着陆必须具备足够的外部目视参考条件。

在没有足够的目视参考条件下,禁止机长低于规定的最低高度操纵飞机进行着陆。

允许最低的高度不得低于运行规范中批准的最低高度。

飞行签派必须掌握有关气象条件、跑道道面情况以及必需的设施和服务状况的准确情报,并将影响Ⅱ类运行的信息适时通报机组。

在终端区实施II类运行所需的咨询和情报类型包括下述: (1) 气象条件报告;AIR CHINA LIMITED 修改号:01(2) 导航设备的工作状况;(3) 跑道道面情况;(4) 影响运行的航行通告。

(5) 机载设备情况。

II类运行的进近和着陆,只有在保持可接受的复飞能力或存在完成机动的安全极大可能性时有效,并符合局方的规章,以及得到局方的批准。

机组通过Ⅱ类运行的地面理论和模拟机训练,报公司飞行技术管理部。

公司、所属公司飞行技术管理部报所在地区局方批准后,机组资格方可生效。

初始批准Ⅱ类运行时,公司至少在最初6个月内,最低天气标准限制在决断高度45米和跑道视程500米。

无论天气是否低于I类运行标准,应尽可能使用II类运行机载设备、按II 类运行程序练习进近和着陆,以积累II类运行经验,保持系统的持续性能和可靠性。

公司获准Ⅱ类运行后的第一年,每月由工程部门和飞行部门,向所属分公司运行质量管理部提供以下情况,分公司运行质量管理部报公司运行标准部,由公司运行标准部向局方提交;获准运行一年后,每年9月1日前,分公司运行质量管理部向公司运行标准部提供以下情况,9月15日前,公司运行标准部向局方提交:(1) 按机型记录使用Ⅱ类运行系统机载设备实践和模拟AIR CHINA LIMITED 修改号:01的Ⅱ类运行进近成功的总次数;(2) 按机场和飞机记录的不成功的进近总次数及原因,所报内容按机载设备故障、地面设备故障、空中交通管制指令放弃进近等分类;(3) Ⅱ类运行的机载设备的总拆换次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通告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编号: IB-TM-2013-003下发日期: 2013年3月13日II/III类仪表着陆系统场地设置与保护指导材料目 录1 前言 (1)1.1目的与依据 (1)1.2适用范围 (1)2 总则 (1)2.1定义 (1)2.2总则 (3)3 航向信标台 (4)3.1航向信标 (4)3.2航向信标台的设置 (4)3.3场地及其环境要求 (5)4 下滑信标台 (9)4.1下滑信标 (9)4.2下滑信标台的设置 (9)4.3场地及其环境要求 (10)5 指点信标台 (12)5.1指点信标 (12)5.2指点信标台的设置 (12)5.3场地及其环境要求 (13)1 前言1.1 目的与依据为指导II/III类运行的仪表着陆系统场地保护区设置与保护工作,根据《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要求》(GB 6364)与《航空无线电导航台和空中交通管制雷达站设置场地规范》(MH/T 4003),参考国际民航组织《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十航空电信》、美国联邦航空局《仪表着陆系统选址规范》(FAA ORDER 6750.16D)与国际民航组织欧洲和北大西洋办事处《仪表着陆系统航向信标临界区与敏感区管理指导材料》,编制本指导材料。

1.2 适用范围本指导材料适用于实施或者计划实施仪表着陆系统II/III类运行的机场对航向信标、下滑信标与指点信标的场地保护区域划设。

2 总则2.1 定义2.1.1 仪表着陆系统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 (ILS)为飞机提供航向道、下滑道和距跑道着陆端的距离信息,用于复杂气象条件下,按仪表指示引导飞机进场着陆。

包括航向信标设备,下滑信标设备、指点信标设备和测距仪以及连带的监视系统、遥控和状态显示系统。

2.1.2 决断高度 decision height按仪表着陆系统进场着陆时,决定复飞或继续进场的最低限定高度。

2.1.3 仪表着陆系统的I类运行标准operational standards or ILS CA T I使用仪表着陆设备,决断高度不低于60米,能见度不小于800米或跑道视程不小于500米的精密进近和着陆。

2.1.4 仪表着陆系统的Ⅱ类运行标准operational standards or ILS CA T Ⅱ使用仪表着陆设备,决断高度低于60米,但不低于30米,跑道视程不小于350米的精密进近和着陆。

2.1.5 仪表着陆系统的Ⅲ类运行标准operational standards or ILS CA T Ⅲ仪表着陆系统的Ⅲ类运行分为A、B、C三类。

ⅢA类运行:使用仪表着陆设备,决断高度低于30米,或无决断高度,跑道视程不小于200米的精密进近和着陆。

Ⅲ类运行:使用仪表着陆设备,决断高度低于15米,或无决断高B度,跑道视程小于200米,但不小于50米的精密进近和着陆。

Ⅲ类运行:使用仪表着陆设备,无决断高度和无跑道视程的精密C进近和着陆。

2.1.6 仪表着陆系统的基准数据点ILS reference datum在跑道中心线与跑道着陆端入口上方规定高度上的相交点,下滑道的直线延伸部分通过该点。

2.1.7 场地保护区site protection area为保证给飞行的航空器提供稳定可靠的导航信息,在航空无线电导航台附近划定的必须加以保护的特定地面区域。

2.1.8 跑道入口 runway threshold可用以着陆的那部分跑道的开始。

2.1.9 跑道末端stop end of the runway对应于跑道入口的跑道反向末端2.1.10 下滑角glide path angle表示仪表着陆系统平均下滑道的直线与跑道入口处水平面之间的角度。

2.1.11 临界区在航向信标和下滑信标附近一个规定的区域,在ILS运行过程中车辆、航空器不得进入该区域,以防止其对ILS空间信号造成不能接受的干扰。

2.1.12 敏感区是临界区延伸的一个区域,在ILS运行过程中车辆、航空器的停放和活动都必须受到管制,以防止可能对ILS空间信号的干扰。

2.1.13 障碍物位于无线电信号辐射区域内的树木、山丘、堤坝、建筑物、高压输电线、公路、铁路、金属栅栏、铁塔以及其它可能对无线电信号引起反射和干扰的物体。

2.2 总则2.2.1 实施仪表着陆系统II/III类运行的机场应当设置仪表着陆系统保护区,确保导航信号不受干扰。

ⅡⅢ类运行的仪表着陆系统保护区分为临界区与敏感区。

2.2.2 用于/ⅡⅢ类运行的仪表着陆系统保护区场地及环境要求应当符合2.2.3 用于/《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电磁环境要求》(GB 6364)、《航空无线电导航台和空中交通管制雷达站设置场地规范》(MH/T 4003)以及本指导材料的有关要求。

2.2.4 与下滑信标合装的测距仪,其场地保护区按下滑信标台要求执行。

3 航向信标台3.1 航向信标3.1.1 航向信标是仪表着陆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在108.1MHz~111.95MHz频段,与机载导航接收机配合工作,为进场着陆的飞机提供相对于航向道的方位引导信息。

3.1.2 航向信标台场地附近的地形地物,对其发射的电波信号的反射和再辐射所产生的多路径干扰,可使其辐射场型发生畸变,导致航向道弯曲、扇摆和抖动,直接影响飞机着陆的安全。

3.2 航向信标台的设置3.2.1 航向信标天线阵通常设置在跑道中线延长线上,距跑道末端的距离为180米~600米,确定距跑道末端距离时应考虑下列因素:a) 机场净空规定;b) 航向道扇区宽度的要求;c) 天线阵附近的反射或再辐射体的情况;d) 飞机起飞时发动机的喷流;e) 设施升级的可能性;f) 机场扩建计划;g)建台费用。

3.2.2 航向信标天线阵距跑道入口的最小距离为2200米。

3.2.3 航向信标天线的辐射单元至仪表着陆系统基准数据点之间应无视线遮挡,天线辐射单元最低高度应满足航向信标的覆盖要求。

当需要架高天线时,天线辐射单元距地面的高度通常不超过10米。

ⅡⅢ类运行的仪表着陆系统航向信标应采用双频设备。

发射3.2.4 用于/天线建议采用最大振子数的宽孔径窄波束天线。

ⅡⅢ类运行的仪表着陆系统航向信标应配置远场监视器,远3.2.5 用于/场监视器天线通常设置在跑道入口和中指点信标之间。

3.2.6 用于/ⅡⅢ类运行的仪表着陆系统航向信标天线不应偏离跑道中线延长线设置。

3.3 场地及其环境要求3.3.1仪表着陆系统航向信标临界区航向信标台的场地保护区是由圆和长方形合成的区域,圆的中心即航向信标天线中心,其半径为75米,长方形的长度为从航向信标天线开始沿跑道中线延长线向跑道方向延伸至300米或跑道末端(以大者为准),宽度为120米,如图1所示。

如果航向信标天线辐射特性为单方向,且辐射场型前后场强比26dB以上,则保护区不包括图中的斜线区。

图1航向信标台临界区ⅡⅢ类运行的仪表着陆系统航向信标台临界区应满足如下要用于/求。

(1)航向信标台机房应设置在航向信标天线排列方向的±30°范围内,根据当地的地形、道路和电源情况,设置在航向信标天线的任意一侧,距航向信标天线中心60米~90米。

(2)在航向信标台场地临界区内不应有障碍物存在。

进入航向信标台的电力线缆和通信线缆应从临界区外埋入地下。

(3)临界区内不应停放车辆或航空器,不应有任何的地面交通活动。

(4)临界区内地表应平坦。

跑道端和天线阵之间的纵向坡度为0.5%~1%;横向坡度为±1%,并应平缓地过渡。

(5)临界区内的杂草高度不能超过0.5米。

(6)临界区边界应当采用低于0.5米的木质或塑料等非金属轻质材料进行隔离,并提供醒目的指示。

3.3.2 仪表着陆系统航向信标敏感区敏感区的范围与航向信标天线孔径、天线类型、余隙形式、工作类别、跑道长度、飞机类型和地面固定弯曲有关。

通常应选取航向信标所服务跑道的最大适航机型进行确定。

图2航向信标台敏感区表1:II类仪表着陆系统航向信标敏感区范围飞机垂直尾翼高度单元 Xs=米Yc=100米Zs1=35米Zs2=45米表2:III类仪表着陆系统航向信标敏感区范围ⅡⅢ类运行的仪表着陆系统航向信标台敏感区应满足如下要用于/求。

(1)实施II/III类运行时,未经许可的航空器和车辆不应进入敏感区。

敏感区应当设置灯光或标志标识。

(2)实施II/III类运行的跑道等待位置应位于敏感区外。

4 下滑信标台4.1 下滑信标下滑信标工作在328.6MHz~335.4MHz频段,与机载接收机配合工作,为进近着陆的航空器提供下滑道引导信息。

下滑信标受场地及其附近的地形地物的影响,可使其辐射场型发生畸变,引起下滑角变化,造成下滑道弯曲、扇摆和抖动,直接影响飞机着陆的安全。

4.2 下滑信标台的设置4.2.1 下滑信标台根据场地地形及其环境条件可设置在跑道的任一侧,通常不设置在跑道与滑行道之间,距跑道中线最佳距离为120米。

需要调整时,可按MH/T 4003计算,范围应在75米~200米之间。

4.2.2 用于Ⅱ/Ⅲ类运行的仪表着陆系统,下滑信标天线距跑道中线的距离不应小于120米。

ⅡⅢ类运行的仪表着陆系统,下滑信标应选用双频M型天线。

4.2.3 用于/ⅡⅢ类运行的仪表着陆系统,下滑信标应配置近场监视器。

4.2.4 用于/4.2.5 下滑信标台距跑道入口的纵向距离由下列因素决定:a) 下滑角;b) 基准数据点高度,应为15m+3m;c) 沿跑道纵向的地面坡度和下滑反射面的纵向坡度;通常,下滑信标台距跑道入口的纵向距离为200米~400米,下滑信标台距跑道入口的后撤距离的具体数值,按附录A可参照MH/T 4003计算确定。

4.3 场地及其环境要求4.3.1 下滑信标台的场地保护区,如图3所示。

图3 下滑信标台场地保护区其中:D――下滑信标天线至跑道着陆端的距离,米;U――60米;V――下滑信标天线至跑道中线的距离,米;W――30米;X――120米;Y――II/III类不应小于360米;L――II/III类不应小于900米。

ⅡⅢ类运行的仪表着陆系统下滑信标台临界区为A区,应满4.3.2 用于/足如下要求。

(1)不应有道路、机场专用环场路等障碍物存在。

(2)不应种植农作物,杂草的高度不超过0.3米。

(3)纵向坡度与跑道坡度相同,横向坡度不大于±1%,并平整到±4厘米的高差范围内。

(4)不应停放车辆、机械和航空器,不应有地面交通活动。

通过A 区的电力线缆和通信线缆应埋入地下。

(5)为保证保护区内有良好的排水性能,可沿下滑信标台一侧的跑道旁和A区与C区交界的C区一侧构建适当宽度的排水沟,但应设置盖板,并满足下滑场地坡度及高差要求。

ⅡⅢ类运行的仪表着陆系统下滑信标台敏感区为B区和C区,4.3.3 用于/应满足如下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