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德行》《 郭巨,隆虑人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精选-《世说新语》两则阅读练习及答案-文档

《世说新语》两则阅读练习及答案(三)《世说新语》二则(15分)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7、解词(4分)
① 骤()②差()③舍()④顾()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4分)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9、“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0、友人心理变化的两个字是:,,变化原因是:
(3分)
21、《陈太丘与友期》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2分) 答;
答案:
17、18、略 19、(1)营造一种融洽、欢快、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2)交代了咏雪的背景。
20、怒、惨,小孩子都懂得讲诚信、讲礼貌,我还不如孩子。
21、围绕信、礼的重要来说即可。
世说新语课外阅读(答案)

《世说新语》课外阅读参考答案一、小者最胜1.(1)一起(2)谁(3)好(4)到……去,拜访2.贤明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
3.示例1:同意,谢公通过二人的言谈看出他们不同的品性,证明沉默是金的道理。
示例2:不同意,谢公仅凭一次见面就下定论,未免有些草率。
(言之有理即可)4.寒温而已5. 寡言沉稳(答出寡言、说话少、沉稳,均得分)、处变不惊。
(或镇定自若、遇事不慌乱等,意到即可,均得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参考译文:王徽之兄弟三人一起去拜访谢公(谢安),子猷(王徽之)、子重(王操之)两人说了很多俗事,子敬(王献之)只是略作寒暄而已。
三兄弟走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公:" 刚才的三位贤士,哪个最好?" 谢公说:“小的最出色。
”客人问:“怎么知道的呢?”谢公说:“贤明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
根据这个推知的。
”二、孙子荆以有才1、⑴佩服⑵当时⑶没有谁⑷让2、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3、⑴、孙子荆抬起头说:“让你们这类人活着,却让这个人死了!”⑵、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了。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4、子猷的悼念方式是弹琴,孙子荆的悼念方式是学驴叫。
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刻的手足之情,子敬“素好琴”,子猷奔丧时抚琴即像抚人,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哀思;王武子生前喜欢听孙子荆学驴叫,孙子荆以驴鸣代替悲歌,表达丧友之痛。
参考译文孙子荆(孙楚西晋诗人)仗着自己有才华,很少有他看得起的人,唯独敬重王武子(王济)。
王武子去世后,名士们都来吊唁。
孙子荆后到,面对尸体痛哭,客人们也受感染跟着流泪。
孙子荆哭罢,对着灵床说:“你一直喜欢我学驴叫,今天我学给你听。
”他叫的声音和真的一样,客人们都笑了。
孙子荆抬起头来说道:“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却让这样的人死了!”三、钟毓兄弟小时1.(1)因∥共偷食药酒(2)毓∥拜而后饮得分技巧解析:句首关联词,主谓间要停顿。
2.(1)乘机。
(2)他们。
(3)用来。
名著阅读《世说新语》专题训练(含答案)

名著阅读《世说新语》专题训练1.《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朝时期的(人名),其体裁是小说。
2.《世说新语》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篇。
3.“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⑤师:学习。
(1)“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2)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4)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挪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
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⑤破即吐之。
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
王正色面壁不敢动。
半日,谢去。
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云:“已去。
”然后复坐。
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
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
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
”蓝田云:“汝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部编版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讲义第01讲:《世说新语》进阶训练(学生版+解析)

第01讲:《世说新语》进阶训练一、填空题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柳絮.()差可拟.()尊君在不.()雪骤.()期.行()在不.()相委.而去()友人惭.()2.将以下成语按照谦辞和敬辞归类。
成语:贻笑大方、大材小用、虚怀若谷、才疏学浅、洗耳恭听、虚左以待、不足挂齿、聊表寸心谦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示例,先解释加点的词语,然后根据词语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示例:友人便怒.意思:发怒,生气;成语:怒不可遏(1)俄而雪骤.意思: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____(2)过中不至.意思: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____(3)则是无信.意思: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____4.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___”等要素。
5.《世说新语》是古代_______集,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南朝宋____家,彭城人。
世说新语德行阅读答案

世说新语德行阅读答案【篇一:德行乃第一——《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二:《世说新语》“德行”门分析】xt>魏晋是我国小说的萌芽和成长期,《世说新语》是这一时期佚人小说的集大成之作,该书由刘宋临川王刘义庆及其门客集体编撰而成,内容辑录由汉末至两晋时期的上层名士的高谈异行,反映了汉晋时期的人的生活面貌。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门,以多个不同视角,生动而有趣的透视出士人的精神面貌,世事的推迁变化,人物的交游鉴赏,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历史上思想大变革,社会大动荡的特殊时代的人物和历史的千姿百态的画卷。
下面分析该书首门“德行”门篇如下。
一.释“德行”为何为首门汉代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统治阶级的御用思想,期流靡所及,易风化俗,中国的社会亦渐成为儒家的社会。
孔子提倡仁、礼。
所谓“仁者,爱人也,亲亲为大”,而礼则是达到仁的工具和手段。
儒家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尊卑长幼的等级秩序,倡导合乎礼仪规范的伦理型社会。
延至魏晋,重视个人品德修养仍是流行的社会风尚,《世说新语》作为一部记录士人的言谈轶事的小说,自然会反映这一社会的个人评价观念。
汉代征人选官用察举征辟之法,根据其人的学识品行和在乡里的影响来甄别人物才性,选材任贤,提拔道德方正行为高洁之人委以官职。
所以当时的名士和一般老百姓皆大多重视自己的言语、行为的社会效果,以求获得好的社会声誉,作为自己进身入仕之阶。
从上面两个因素里可以看出,作为一部文学名著,《世说新语》特选德行为首门,正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需求和政治需求。
二.自然和名教自然和名教是魏晋玄学的中心问题。
自然者,既为大自然,也为人之自然之本性。
名教者,以名分为教,即以官长君臣之义为教,核心是“三纲五常”。
汤用彤先生根据魏晋名士对上述问题的不用回答,将他们分为“温和派”和“激烈派”。
“温和派”并不特别看重名教,但也不主张废除名教,如何晏、王弼等;“激烈派”则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认为名教是虚伪的政治工具,是扼杀人性的毒药。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精选19篇)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世说新语》阅读答案(精选19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
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说新语》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世说新语》阅读答案篇1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的题。
【甲】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乙】戴安道就范宣学①,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
惟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
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②,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注】①戴安道就范宣学:戴安道和范宣均为我国晋代名人。
②咨嗟:赞叹。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贤于材人远矣贤:________________②不宜劳思于此劳思: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①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②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译文:3、【甲】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最终“泯然众人矣”的实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则直接写出了戴安道和范宣师生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参考答案:1、①胜过、超过②劳神,费心思2、①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②范宣看后赞叹不已,认为大有益处,这才开始重视绘画。
3、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虚心学习,相互切磋。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篇2【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专项练习卷(一)陈遗至孝。
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后值②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③出征。
时遗已聚敛④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
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⑤而死者。
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铛:锅。
②值:正好遇到,恰逢。
③即日:当天,当日。
④敛:积攒。
⑤馁:饥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陈遗至孝至:极,十分 (2)遗作郡主簿作:做,担任(3)辄贮收焦饭辄:就 (4)遁入山泽入:进入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锅巴)储存起来,回到家里后就给母亲。
(2)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做人要有孝心;要尊重老人的喜好;好人有好报。
附参考译文:陈遗十分孝顺。
他母亲喜欢吃锅底的焦饭(锅巴)。
陈遗担任主簿时,总是带一个口袋,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储存起来,回到家里后就给母亲。
后来遇上孙恩侵入吴郡,当天郡守袁山松就出兵征讨。
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底的焦饭,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
(袁山松)和孙恩开战,(被孙恩)打败了,军队溃散,逃入山林沼泽,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当粮食的,有的人因为饥饿而死了。
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二)金山寺(并序)梅尧臣昔尝闻谢紫微①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摹画,不能尽其美。
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部编教材推荐名著《世说新语》导读与精要练习

部编教材推荐名著《世说新语》导读与精要练习作者简介刘义庆(403-约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豫州刺史、荆州刺史等官职。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典叙》、《世说》10卷、《集林》200卷、《幽明录》20卷、《宣验记》13卷、《小说》10卷, 有《宋临川王刘义庆集》8卷。
刘义庆“秉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
他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刘义庆组织他们编成《世说新语》一书。
他们根据前人的著作,广泛收集材料,再由刘义庆加以润色整饰,编纂成书。
因此,《世说新语》虽是一部采辑旧书之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
作品概述《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编撰的一部笔记体小说,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3卷。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
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
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
《世说新语》上卷“德行”“言语”“政事”“文学”4门正是孔门四科,说明此书的思想倾向有崇儒的一面。
但综观全书多有谈玄论佛的内容,其思想倾向并不那么单纯。
《世说新语》作为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从《世说新语》及相关材料中魏晋士人的言行故事可以看到,魏晋时期谈玄成为风尚,而玄学正是以道家老庄思想为根底的,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1一14题。
(16分)
(甲)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
王鸡骨支床①,和哭泣备礼。
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②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
”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臣以和峤生孝③,王戎死孝④。
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
——《世说新语·德行》(乙)郭巨,隆虑人也,一云河内温人。
兄弟三人,早丧父。
礼毕,二弟求分。
以钱二千万,二弟各取千万。
巨独与母居客舍,夫妇佣赁⑤,以给公养。
居有顷,妻产男。
巨念与儿妨事亲,一也;老人得食,喜分儿孙,减馔⑥,二也;乃于野凿地,欲埋儿。
得石盖,下有黄金一釜,中有丹⑦书,曰:“孝子郭巨,黄金一斧,以用赐汝。
”于是名震天下。
——干宝《搜神记》【注】①鸡骨支床:形容非常消瘦。
②数(shuò):多次、屡次。
③生孝:指恪守丧礼礼制,只能尽哀之形的做法。
④死孝:指居丧尽哀之实,几近于死的孝行。
⑤佣赁(lìn ):以劳力换钱,即打工。
⑥馔(zhuàn ):食物。
⑦丹:红色的。
1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4分)
(1)卿数省王、和不
()(2)神气不损()
(3)巨念与儿妨事亲
()(4)中有丹书()
12.下列各句中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学而时习之(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却”)
B、臣以和峤生孝(以为、认为)
C、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却”)
D、可以为师矣(介词,“凭借”)
13.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巨独与母居客舍,夫妇佣赁,以给公养。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从【甲】、【乙】两文看,王戎和郭巨都孝顺,但在具
体表现上有所不同。
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评析。
(3分)
答案:
11(4分)(1)探访、拜访、看望(2)损伤、减损(3)同“侍”,侍奉(4)信、书信
12、A(3分)
13、(1)郭巨独自和母亲住旅馆,夫妇俩靠一起打工换钱,以此供养母亲。
(2分)
(2)、(3)请参照教参
14.王戎的孝,在内心,为母丧伤心过度是真挚的孝情的表现。
郭巨在行动,不要家产要母亲,为母亲肯吃苦,为母亲不要孩子,是常人做不到的。
(需要言之成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