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50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情景暨途径研究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图2050-简本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图 2050
8 996
4 498
考虑接入和输电成本时,2020 年(左)和 2030 年(右)各风电基地的风电供应曲线。
0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2 490
17 992
13 494
8 996
4 498
0
0.3
0.4
0.5
0.6
段,到 2040 年基本达到饱和水平,风电 144 万人。
实现全面均衡发展。
07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图 2050
基本情景 积极情景
表格 3 风电带来的社会环境效益
装机容量(亿千瓦) 发电量(万亿千瓦时) 二氧化碳减排(亿吨) 二氧化硫减排(万吨)
就业人数(万人) 装机容量(亿千瓦) 发电量(万亿千瓦时) 二氧化碳减排(万吨) 二氧化硫减排(万吨) 就业人数(万人)
2050 30000 9000 6000 6000 12000 10000 7000 15000 5000 100000
积极情景
四、环境效益
在基本情景基础上,2020 年前,针
按 照 上 述 2020、2030 和 2050 年
对内蒙古等地区靠近负荷中心和较多输 的风电发展目标和布局,在基本情景下,
0.7
0.8
0.9
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
1.2
22 490 17 992 13 494 8 996 4 498
0 0.25 0.30 0.35 0.40 0.45 0.50 0.55 0.60 0.65 0.70 0.75 0.80 0.85 0.90 0.95 1.00 1.05 1.10
从现在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逐步成为主导能源

特 稿·SPECIAL REPORT 24记者:请结合现实情况,用CREO2017研究结论,分析一下从现在到2035年、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如何逐步变成主导能源?王仲颖:2016年,可再生能源占总终端能源消费的6%。
据中电联数据,今年1~9月,全国基建新增发电能力中水电、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分别比上年同期多投产35万、197万、146万、1977万千瓦。
截止今年9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8655万千瓦,占全国规模以上电厂总发电装机容量的35.2%。
从全球看,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未来几十年依照中国宏大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和能源体系去碳化需求,可再生能源份额将大幅增长。
2016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为2.7亿吨标准煤。
“低于2℃”情景下,2050年该值增加8倍,达到21.86亿吨标准煤,既定政策下则增至16.63亿吨标准煤。
“低于2℃”情景的主要趋势是首先发展风能,2035年前的中阶段发展太阳能。
2050年前的长期阶段,将扩大太阳能发展规模,迅速提升生物质能利用率。
由于水资源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有限,因此两种情况下均遵循相同的增量增长。
“低于2℃”情景下,2050年可再生能源涵盖大部分能源需求。
2030年之前的能源转型初期,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将快速增加。
两种情景均预测中国能源需求于2030年左右达到顶峰。
2050年,“低于2℃”情景的终端能源需求为33.21亿吨标准煤;既定政策情景为35.3亿吨标准煤。
提升能效措施是两种情景能源需求趋势类似的主要原因。
记者:根据CREO2017,到2050年前后,我国能源需求侧将发生怎样的改变?王仲颖:到那时,我国能源需求侧将产生重大改变。
目前工业领域占据终端能源利用的指导地位,但到2050年,尽管能源需求总量将与现在保持同一水平,但能源需求结构将发生巨变——工业领域的能源消费量大幅下降,交通和建筑能源消费将上涨。
终端部门电气化程度提高主要源自可再生能源的贡献。
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战略使命与实现路径

智库见解 Vision
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战略使命与实现路径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主任 何勇健
一、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壮大是低碳转型的关 键因素
国《 能 源 生 产 和 消 费 革 命 战 略
我(2016~2030)》明确提出,到2030年,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60亿吨标准煤以 内,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 达到20% 左右 ;到2050年,能源消费总量基本稳定, 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半。为实现以上能源革命的 战略目标,未来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非化石能源 是决定力量。
从区域布局上看,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最早 始于“三北”区域。近几年,受“三北”区域消纳影响, 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孔雀东南飞”,增长 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但是,中东部受严苛的土 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限制,风电、光伏的经济 环保可开发容量仅在10亿千瓦左右,存在天花板上 限,难以保障长远能源需求。因此,未来我国可再 生能源发展的重心必将从中东部区域重新“北上” 和“西进”,向“三北”等资源富集区域回归。这是 由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和消费特征决定的必然趋势, 也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
( 二 ) 发挥氢能清洁高效储能优势,构建电—氢 能源系统解决可再生能源远期发展战略问题
未来更长远时期,当全国非水可再生能源装机 达到15亿~20亿千瓦以上时,传统的电力系统调节 和优化手段将遭遇天花板,在极端情况下,即使全 国煤电机组全部用于为可再生能源发电调峰,也难 以满足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要求,也即意味着传 统调峰方式失效。在此情景下,必须寻求可再生能 源新的发展路径和调峰储能方式,以打破对传统电 力系统的依赖。随着科技进步和成本大幅下降,以 氢能及其他储能方式为介质和纽带,可将可再生能 源与能源消费终端有效连接起来,保障可再生能源 实现平稳可持续大规模开发利用,让清洁能源覆盖 社会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
2050中国能源-中国式能源革命-美丽中国

2050年 3.6 9 5.8 460 1200 550 2200 2400
12000 6100 3300 4500 400
结合工业特点推进电力、RE供热和燃料替代 Promote Electrification,RE heating, Fuel in Industry
目录
• 研究思路与主要结论 • 能源利用的创新模式 • 智能协调发展的电力系统 • 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终端能源消费分析框架 Final Energy Consumption
Analytical Framework
方法学
交通Transport
发电(和区域tion(Heatin输送g)
能源效率提升 • 化石燃料主宰交通和工业
部门
理想情景
• 能源服务需求增长(与参 考情景一致)
• 各部门能源效率提升(与 参考情景一致)
• 建筑部门:电力和可再生 能源供热
• 交通部门:电力和生物燃 料
• 工业部门:电力、可再生 能源供热、原料
工业部门 Industry
工业转型升级关键期, 高耗能行业近期达到峰值 Industry Upgrading, Energy Intensive Industry Peak
2030 生物质 太阳能
2040
2050
地热 其他可再生能源
交通部门 Transport
交通能耗计算过程 Methodology
N+1年销量变化
车型a,基 年量
(统计)
车型a退役曲线 ×
N+1年能效变化
车型a能 耗、排放
里程曲线
车型a排放曲线
1、车辆数:年销量变化+退役速度 2、单车参数:单车能效+年行驶里程+单车排放 3. 加和车辆技术,加和车型(8大类、15小类技术;3+2类车型)
2050年中国碳排放量的情景预测_碳排放与社会发展_

。 Kaya
。碳强度数据引自美国能
恒等式将碳排放分解为不同因子的乘积, 即 C = P E C = Pgec , (G P )( G )( E )
包 括 世 界 各 国 1980 —2006 源部能源信 息 署 ( EIA ) , 年 GDP 碳 强 度 数 据 ( 根 据 基 于 市 场 汇 率 的 GDP 计
2050年中国碳排放量的情景预测碳排放与社会发展其他研究对中国未来碳排放预测与本研究预测结果的比较tableemissionprojectionsotherstudies分类预测来源预测时间段碳排放年增长率2030年前20302050apercoutlook20021719992020发改委能源所劳伦斯国家伯克利实验室20031019982020ieaworldenergyoutlook20041820022030eiainternationalenergyoutlook20051920012025sheehan等20061320022030blanford等2008vanvuuren等200320a1bc情景高速经济增长高能源消耗20002030b2c情景低速经济增长低能源消耗2000203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421情景a现有政策20002020情景b积极政策20002020情景c强化积极政策20002020本研究最大可能预测20002030最佳可能范围上限20002030最佳可能范围下限20002030最小可能预测20002030vanvuuren200320a1bc高速经济增长高能源消耗20302050b2c低速经济增长低能源消耗20302050本研究最大可能预测20302050最佳可能范围上限20302050最佳可能范围下限20302050最小可能预测20302050的非常接近下限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1的情景b积极政策比较接近
中国2050年低碳发展之路_能源需求暨碳排放情景分析_戴彦德

2010年第26期(总第2298期)中国2050年低碳发展之路 ———能源需求暨碳排放情景分析*本课题组 前 言气候变暖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重大挑战;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则是减缓气候变暖、应对气候变化的最主要措施,也同样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同时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正沿着“经济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稳步前进,采取不同的发展道路不仅关乎本国的可持续发展,也将直接影响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态势。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同时,能否探寻一条低碳能源发展道路,从而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的可能性。
回顾过去、总结经验是我们展望未来的基础,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刚刚跨过中下收入水平国家门槛,人均生活水平还很低,经济发展质量差,距离现代化还有很大差距,发展仍将是第一要务。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无论是参照美国模式,还是欧洲或日本模式,未来中国的物质财富积累和能源消耗都要在现有基础上成倍增长。
即使充分考虑能效水平的快速提高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未来中国温室气体排放仍有可能持续增长。
另一方面,随着各界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与气候变化之间相互关系认识的深入,要求国际社会采取对策、努力限制或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在经济全球化和环境问题全球化的双重背景下,气候变化问题正从环境问题演变成一个涉及全球环境、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国际贸易问题的复杂议题,并对未来世界的政治、外交、投资、金融、贸易、能源市场配置、能源技术开发、能源结构转型等产生影响,可以预见,中国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和挑战。
事实上,寻找一条低碳发展道路,特别是探寻一条低碳能源发展之路,对中国既是严峻挑战,也是重要机遇。
美丽中国2050年的能源经济生态系统

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在2050能源系统转型,构建一个绿色低碳能源与现代化经济协同、融合发展以支撑生态文明社会的可持续长期稳定发展框架。
生态文明社会绿色低碳能源系统现代化经济体系非化石能源:化石能源: 37.8亿吨标准煤2.37亿吨标准煤美丽中国2050年的能源经济生态系统2050年中国人口预测与2016年基本持平,大致在13.8亿人左右,但2050年人均GDP 将是2016年的3.8倍届时的能源消费模式和生态系统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未来能源图景《中国可再生能源展望2017》中设置了两类情景:既定政策情景和低于 2℃情景。
既定政策情景审视了现有转型政策和国家战略对中国能源系统发展的影响,低于2℃情景则进一步探究如为履行《巴黎协定》中的减排义务,中国未来的能源转型需要采取的行动。
情景分析的结果表明,到2050年,建立一个清洁、安全、经济、而且能耗更低的能源系统是可行的。
空气质量将大幅改善,达到世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成本将降低。
53974 元/人8136 美元/人204348元/人30765 美元/人20501: 经济转型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工业领域的能源消费将大幅下降;同时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运输需求的增长,建筑和交通领域的能源消费量将上涨。
在低于2℃情景中,由于更多的电动汽车的引入,交通部门的能源利用效率更高。
但综合看来,2016年和2050年的终端能源总需求基本持平。
2: 电气化在未来,化石能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领域的化石能源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将被电力所取代。
电气化将成为提高2050年终端能源消费部门能源利用效率中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
3: 可再生能源成为供能主力除了提高终端用能部门的能效外,电力供应也将更加清洁高效。
几乎零能损的风电和光电将替代传统煤电,成为未来支柱性电源。
既定政策情景中,2050年可再生能源将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将达到36%,低于2℃情景中,这一比例上升到54%。
scenario2050 中国2050能源和排放情景研究

Technology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mpact Technology policy
IPAC/Tech(Power/Transport) IPAC/SE, IPAC/EAlarm IPAC/AIM-Local IPAC-AIM/tech
Region analysis Medium/short analysis Energy demand and supply Technology policy
屋顶植被 高效照明
【如 LED照明】
太阳热利用
普及率: 20-60%
(目前 6%)
减少50%照明需求, 普及率 100%
能源检测系统
(家用电器)
高效绝热
减少 60% 采暖需求, 普及率70%
超高效空调
COP =8, 普及率 100%
燃料电池 热泵采暖
COP=5 普及率 30-70% 普及率 0-20%
IPAC/Gains-Asia
AIM-air
IPAC-health
Medium/short term analysis Technology assessment Detailed technology flow
Climate Model
ERI, China
2050低碳情景模型分析框架 Methodology framework Global Model IPAC-Emission
2010
2020 年份
2030
2040
2050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天然气开采业 石油
主要高耗能行业发展 Products output in major sectors, BaU
Unit Steel Million Cement Million Million Glass cases Copper Million Ammonia Million Ethylene Million Soda Ash Million Casutic Million Paper Million Fertilizer Million Aluminum Million Paper Million Calcium carbide Million ton ton 2005 355 1060 399 ton ton ton ton ton ton ton ton ton ton 2.6 8.51 5.1 14.67 12.64 62.05 52.2 7.56 46.3 8.5 2020 750 1850 830 8 17.5 9 25 26 120 79 37 71 14 2030 810 1850 1000 8 18.5 9 27 28 140 79.5 39 72 14 2040 650 1500 900 8 17 9 26 28 140 75 39 71 12 2050 480 1200 800 8 14 8 24.5 27 , 普及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