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屈海燕)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2024版(PPT幻灯片版)中药鉴定培训课件

21
矿物类中药的鉴定
• 矿物种类识别:准确识别矿物的种类是鉴定的关键步骤之一。 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的晶体形态、颜色光泽以及硬度比重等物理 性质进行初步判断。同时结合化学性质如溶解性等进行综合分 析确定矿物种类。对于难以识别的矿物可以借助X射线衍射分 析(XRD)、红外光谱(IR)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辅助鉴定。
利用免疫学技术研究中药 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药效学鉴定法
通过观察中药对生物体的 药理效应来判断其真伪和 优劣。
分子生物学鉴定法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中 药进行基因水平上的鉴定 和研究。
2024/1/27
11
2024/1/27
03
常见中药的鉴定
12
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定
形状
观察根或根茎的形状、大小、粗 细等特征。
中的稳定性。
24
鉴定过程中的误差控制
01
02
03
仪器校准
定期对鉴定所使用的仪器 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 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2024/1/27
操作规范
严格遵守鉴定操作规程, 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
数据处理
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鉴 定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减小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的影响。
25
观察断面颜色、质地、纹理等。
2024/1/27
14
皮类中药的鉴定
形状
观察皮的形状、大小、厚薄等。
表面特征
注意颜色、皱纹、皮孔等。 2024/1/27
内表面特征
观察颜色、纹理等。
质地
检查质地坚韧或松软,纤维性或 粉性等。
15
叶类中药的鉴定
形状
表面特征
质地
气味
观察叶的形状、大小、 长宽比等。
矿物类中药的鉴定
• 矿物种类识别:准确识别矿物的种类是鉴定的关键步骤之一。 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的晶体形态、颜色光泽以及硬度比重等物理 性质进行初步判断。同时结合化学性质如溶解性等进行综合分 析确定矿物种类。对于难以识别的矿物可以借助X射线衍射分 析(XRD)、红外光谱(IR)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辅助鉴定。
利用免疫学技术研究中药 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药效学鉴定法
通过观察中药对生物体的 药理效应来判断其真伪和 优劣。
分子生物学鉴定法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中 药进行基因水平上的鉴定 和研究。
2024/1/27
11
2024/1/27
03
常见中药的鉴定
12
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定
形状
观察根或根茎的形状、大小、粗 细等特征。
中的稳定性。
24
鉴定过程中的误差控制
01
02
03
仪器校准
定期对鉴定所使用的仪器 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 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2024/1/27
操作规范
严格遵守鉴定操作规程, 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
数据处理
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鉴 定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减小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的影响。
25
观察断面颜色、质地、纹理等。
2024/1/27
14
皮类中药的鉴定
形状
观察皮的形状、大小、厚薄等。
表面特征
注意颜色、皱纹、皮孔等。 2024/1/27
内表面特征
观察颜色、纹理等。
质地
检查质地坚韧或松软,纤维性或 粉性等。
15
叶类中药的鉴定
形状
表面特征
质地
气味
观察叶的形状、大小、 长宽比等。
中药的鉴定ppt课件

(3)注意取样的代表性:
固体:包件不同地方取样(三点取样法、五 点取样法)。 液体:混匀或顶、中、底取样(不易混匀 者)。
贵重药材:逐件抽样。
(4)取样量:(三份检验的量:供实验分析、 复查、留样保存用)。
要足够鉴定应用的需要,还要供复核及留样
保存使用。保存期至少1年。
第二节 中药的杂质检查
中药的鉴定
中药的鉴定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依据和取样
1、中药鉴定的依据:三级标准
中国药典: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国家药品的法律。 部颁药品标准: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地方药品标准:
各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来的药品标 准。
2、中药鉴定的取样:
7、气、味: 气味:有的药材有特殊的香气或臭气,也是鉴 别该药材的主要依据。
味道:与药材本身所含的成分有关,也是衡量
药材品质的标准之一。
味道一旦改变,要考虑其品种和质量问题。
有强烈刺激性和剧毒的药材,口尝时要特别小
心。
8、水试:
某些药材在水中或遇水能产生一些特殊现 象:
日光下
秦皮水浸液───→碧蓝色荧光。
但可溶解淀粉粒、蛋白质、 叶绿体、树脂、 挥发油等,并能使已收缩的细胞膨胀。
5%KOH:
乙醚乙醇液:作脱脂剂
氯化碱液:为漂白剂。
显微化学反应: 石细胞、 纤维和导管等具木质化细胞壁的 加间苯三酚及浓盐酸试液,显红色;
纤维素细胞壁加氯化锌碘试液,显蓝色或紫 色;(如薄壁细胞、纤维)
《中药鉴定技术》PPT课件

中药DNA条形码技术
DNA条形码鉴定
DNA条形码技术通过提取中药材的遗传信息,进行物种鉴定,
1
确保药材的真伪。该技术的应用大大减少了中药材掺假现象, 提升了中药行业的整体信誉。
分子标记辅助鉴定
2
分子标记技术辅助中药鉴定,通过特定DNA序列的检测, 为中药材的真伪鉴定提供了精准的分子依据,提高了鉴定的
- 检查正文内容的准确性,确保析的专业要求。
- 保持语言风格适合PPT展示,专业而精炼。
完成以上步骤后,针对“中药指纹图谱分析”的PPT部分内
容已经编排完成。
六 中药鉴定的现代技术应用
现代光谱技术应用
近红外光谱分析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对中药材的化学 成分进行快速无损检测,其结果反映了中 药材的内在质量。此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 应用提高了鉴定效率,保证了中药材的质 量安全。
正确的标本制备和染色是显微鉴定的前提,关乎鉴定结果 的准确性。
显微鉴定的操作步骤
切片技术的应用
切片技术能够获得适合显微观察的中药材组织结构。
1
显微下的特征分析
2
通过显微观察,分析和记录中药材的细胞特征,为鉴定提供 依据。
显微鉴定的常见问题
样本污染的识别
样本污染会影响鉴定结果,应当学会识别并避免污染。
科学性和准确性。
生物信息学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建立
建立专门的中药生物信息数据库,收录中药材的基因组 、蛋白质组等信息,为中药鉴定提供了大量的参考数据 ,使得鉴定工作更加准确和高效。
生物信息分析技术
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工具,可以对中药材的基因、蛋白 等生物大分子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揭示其物种特性和 内在质量,为中药鉴定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中药鉴别 PPT课件

• 哈蟆油:用温水浸泡体积可膨胀10~15倍。 • 熊胆:粉末少许投入水中,即在水面旋转并呈黄
线下沉,短时间内不扩散。 • 红花:染水成金黄色。 • 西红花:可见橙黄色物质成直线下降,并逐渐扩
散,染水成黄色。
性状鉴定
• 9、 火试:产生所味、颜色、烟雾、闪光和 响声等现象。
• 麝香:少许撒于炽热坩埚中灼烧,初则迸 裂,随即熔化膨胀起泡似珠,香气四溢, 灰化后呈白色或灰白色残渣,无毛、肉焦 臭;无火星或火焰出现。
• (道地药材:由于产地和加工的原因所致某一地 区的中药的质量明显优于其它地区的同种药材, 就称该药材为道地药材)
• 劣: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药材 • 一、中药材的鉴定﹡ • 二、中成药的鉴定﹡
第三节 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 中药用药的基本原则:安全有效、质量可 控
• 制定质量标准的原则:安全有效、技术先 进、经济合理
口一条龙,中药产业化初具规模。在欧洲市场上90% 以上的浓缩人参汁或整参来自韩国 • 3、 西欧: • 随着“人类要回归大自然”思潮的影响, • 以及预防为主的医疗模式的转变, • 西欧也开始用大量以自然植物为原料生产药品。 • 意大利23%、法国24%、德国38% • 前苏联42%每年植物药品比重也日趋上升。
版)国家药品的法典 • 2、《部颁药品标准》 • 3、《地方药品标准》对其它地区无约束力,
仅可作参照执行的标准 • 4 、《企业的内控标准》
二.取样
• 取样:代表性
• (一)检查包件:有异常情况的单独检验.
• (二)从同批包件中抽取检验用样品的原
则:
⑷
• 1.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
• 2. 100~1000件,按5%取样.
性状鉴定
线下沉,短时间内不扩散。 • 红花:染水成金黄色。 • 西红花:可见橙黄色物质成直线下降,并逐渐扩
散,染水成黄色。
性状鉴定
• 9、 火试:产生所味、颜色、烟雾、闪光和 响声等现象。
• 麝香:少许撒于炽热坩埚中灼烧,初则迸 裂,随即熔化膨胀起泡似珠,香气四溢, 灰化后呈白色或灰白色残渣,无毛、肉焦 臭;无火星或火焰出现。
• (道地药材:由于产地和加工的原因所致某一地 区的中药的质量明显优于其它地区的同种药材, 就称该药材为道地药材)
• 劣: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药材 • 一、中药材的鉴定﹡ • 二、中成药的鉴定﹡
第三节 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 中药用药的基本原则:安全有效、质量可 控
• 制定质量标准的原则:安全有效、技术先 进、经济合理
口一条龙,中药产业化初具规模。在欧洲市场上90% 以上的浓缩人参汁或整参来自韩国 • 3、 西欧: • 随着“人类要回归大自然”思潮的影响, • 以及预防为主的医疗模式的转变, • 西欧也开始用大量以自然植物为原料生产药品。 • 意大利23%、法国24%、德国38% • 前苏联42%每年植物药品比重也日趋上升。
版)国家药品的法典 • 2、《部颁药品标准》 • 3、《地方药品标准》对其它地区无约束力,
仅可作参照执行的标准 • 4 、《企业的内控标准》
二.取样
• 取样:代表性
• (一)检查包件:有异常情况的单独检验.
• (二)从同批包件中抽取检验用样品的原
则:
⑷
• 1.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
• 2. 100~1000件,按5%取样.
性状鉴定
第四讲中药理化鉴定幻灯片

显色
鞣质 + 明胶
沉淀
氨基酸 + 茚三酮
显色
糖类 + 苯酚-硫酸 显色
(3)色谱法
分离、分析鉴双重优势。
常用色谱鉴定方法:
薄层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纸色谱法 凝胶电泳 毛细管电泳等技术
①薄层色谱法
特点:方便、成本小 广泛应用
灵芝胶囊TLC鉴别
方法:对照药材法或对照品法
阳性对照:鉴别药材按制剂工艺处理,再按鉴
Io n 5 3 7 .0 0 (5 3 6 .7 0 to 5 3 7 .7 0 ): D U I1 0 0 N G .D
银杏内酯A
500 400 300 200 100
0
T im e --> A bundance
1 2 .0 0 8 .5 0 9 .0 0 9 .5 0 1 0 .0 0 1 0 .5 0 1 1 .0 0 1 1 .5 0 1 2 .0 0 1 2 .5 0 1 3 .0 0 1 3 .5 0
BSTFA O
A
OF H
A
D DO
O B
O O
H H
FH
Me Me
E
EH
O OS Si
O
i(C(COHH
33)
)3
3
HO O
B
H H
H H
Bu Bu H H
H H
衍生化产物裂解过程
银杏银内杏酯内A酯:B
CH 3
(CH
3
)
2
CH SiO
3
O
(CH 3H) 2SiO
OO
C
H
O
HH
C
H O Si (CH 3 ) 3
中药鉴定学课件

质地:触摸药材的质地,判断其是否干燥、 柔软等
化学成分:通过化学分析,判断药材中含 有哪些有效成分
炮制方法:了解药材的炮制方法,判断其 是否经过正确的炮制过程
产地:了解药材的产地,判断其是否来自 正宗产地
中药材的质量评价
外观鉴别:观察药材的形状、颜色、气味等 理化鉴别:利用化学方法检测药材的成分和含量 生物鉴别:利用生物技术检测药材的活性成分和生物活性 安全性评价:检测药材的毒性、副作用和过敏反应等
中药的理化鉴定
性状鉴定:观察中药的外观、 颜色、气味等
显微鉴定:观察中药的细胞、 组织、粉末等微观结构
理化鉴定:测定中药的化学成 分、含量等
生物鉴定:利用生物技术鉴定 中药的活性成分、毒性等
中药鉴定技术与方法
中药鉴定的常规技术
显微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 中药的组织结构
理化鉴定:利用化学方法测 定中药的化学成分
现代时期:以《 中药鉴定学》为 代表的中药鉴定 学著作
当代时期:以《 中药鉴定学》为 代表的中药鉴定 学著作
中药鉴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生物学:中药鉴定学需要生物学知识来识别和分类中药
化学:中药鉴定学需要化学知识来鉴定中药的成分和性质
药理学:中药鉴定学需要药理学知识来理解中药的药效和作用机制 临床医学:中药鉴定学需要临床医学知识来评估中药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
YOUR LOGO
中药鉴定学PPT 课件
汇报人:
,
汇报时间:20X-XX-XX
添加目录标题
中药鉴定技术与 方法
中药鉴定学概述
中药材的鉴别与 评价
中药鉴定基础知 识
中药制剂的鉴别 与评价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中药鉴定学概述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作用
化学成分:通过化学分析,判断药材中含 有哪些有效成分
炮制方法:了解药材的炮制方法,判断其 是否经过正确的炮制过程
产地:了解药材的产地,判断其是否来自 正宗产地
中药材的质量评价
外观鉴别:观察药材的形状、颜色、气味等 理化鉴别:利用化学方法检测药材的成分和含量 生物鉴别:利用生物技术检测药材的活性成分和生物活性 安全性评价:检测药材的毒性、副作用和过敏反应等
中药的理化鉴定
性状鉴定:观察中药的外观、 颜色、气味等
显微鉴定:观察中药的细胞、 组织、粉末等微观结构
理化鉴定:测定中药的化学成 分、含量等
生物鉴定:利用生物技术鉴定 中药的活性成分、毒性等
中药鉴定技术与方法
中药鉴定的常规技术
显微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 中药的组织结构
理化鉴定:利用化学方法测 定中药的化学成分
现代时期:以《 中药鉴定学》为 代表的中药鉴定 学著作
当代时期:以《 中药鉴定学》为 代表的中药鉴定 学著作
中药鉴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生物学:中药鉴定学需要生物学知识来识别和分类中药
化学:中药鉴定学需要化学知识来鉴定中药的成分和性质
药理学:中药鉴定学需要药理学知识来理解中药的药效和作用机制 临床医学:中药鉴定学需要临床医学知识来评估中药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
YOUR LOGO
中药鉴定学PPT 课件
汇报人:
,
汇报时间:20X-XX-XX
添加目录标题
中药鉴定技术与 方法
中药鉴定学概述
中药材的鉴别与 评价
中药鉴定基础知 识
中药制剂的鉴别 与评价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中药鉴定学概述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作用
中药鉴定(屈海燕)

原药材是指采集后未经加工或初步加工的
药物。
饮片是将完整的原药材切制加工成片、丝、
块、段等形状以及经水、火、辅料或特殊 加工后的中药。
厚 朴
紫 苏
1、调剂是什么意思? 2、中药调剂是什么意思?
• 中药调剂是指中药店和医院的中药配方部 按照中医处方的要求,通过加工、炮制, 将药物调配成供临床服用的药剂。
想一想,中药是怎么起源的?
中药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 往往会误食一些有毒的动物或植物,导致 呕吐、腹泻等,甚至引起死亡,但也偶然 会发现食入一些动物或植物可以减轻或消 除呕吐、腹泻等不适。 这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通过不断记忆、 传承、积累,逐渐产生了医药,故有“医 食同源”“药食同源”之说。
《本草纲目》为明代李时珍所著,全书收 录原有诸多本草所载药物1518 种,新增 药物374 种。
该书17 世纪末即传播海外,先后被译成日文、 拉丁文、德文、法文、英文、俄文等多种文字, 成为国际科技界的重要文献之一。
《 本草纲目拾遗》 由清代赵学敏著。该书 辑录了《 本草纲目》 未收载的药物716 种,丰富了中药学的内容。
人参
党参
山药
菊花
人参、山药、党参、菊花这几味药来源有 什么特点? ( 2 )栽培植物。 我国栽培的药用植物在中药来源中占有 一定的数量。如人参、山药、党参、红花、 地黄、当归、菊花、天麻等,都是大面积 栽培的药物。
(3 )野生动物。 中药取材于野生动物的,有斑蝥、蝉 蜕、羚羊角等。 ( 4 )饲养动物。 中药取材于饲养动物的,有牛黄、鹿 茸、鸡内金、珍珠、白花蛇等。
• 想想,中药的来源是什么? 中药的来源,包括植物、动物、矿物以及 加工品和化学制品。
甘草
麻黄
桔梗
(PPT幻灯片版)中药鉴定培训课件

第三节 中药鉴定的方法
中 药 鉴 定 的 方 法
来源鉴定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理化鉴定
四大鉴定
P150 问答7
11
第三章 中药的鉴定 一、来源鉴定
二、性状鉴定
又称“感官鉴定”,就是用眼看、手摸、鼻闻 、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方法来鉴别药材的 外观形状。
(一)特点 :简单、易行、迅速 (二)性状鉴定的内容 1.形状 2.大小 3.色泽 4.表面 5.质地 6.断面 7.气味 8.水试 9.火试 10.辨声等
三、显微鉴定
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 的组织构造,细胞性状 以及内含物的特征,用 以鉴别药材的真伪和纯 度,甚至品质。 包括
P155
:组织鉴定
粉末鉴定
25
第三章 中药的鉴定
四、理化鉴定 是利用药材中存在某种成分
的性质,通过理化方法或仪器分析来鉴别 药材的真伪和纯度的鉴定方法 。
P155
26
第四 章 各药鉴别特征介绍
(1)味连来源:毛茛科植物黄连的干燥根茎 性状:根茎多 呈倒鸡爪状;表面灰黄色,粗糙,节密生, 其光滑细长园柱形节间,习称“过桥” 。质坚硬,断面木部鲜黄 色,髓有时中空;气微,味极苦。 (2)雅连 来源:毛茛科植物三角叶黄连的干燥根茎 性 状:根茎多单枝;“过桥”较长。余同味连。 (3)云连 来源:毛茛科植物云连的 干燥根茎 性状:根茎多单枝“钩状”或“蝎尾”状;色浅;“过桥”不明显 。余同味连。
4.断面 较平坦,角质样。 5.气味 气微而特异,味甘。
61
第四 章 各药鉴别特征介绍
【显微鉴别】 块茎横切面:
表皮残留,下皮2~3列切向延长的栓化细胞。
皮层细胞,较老块茎的皮层与下皮相接处有厚壁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取材于饲养动物的,有牛黄、鹿 茸、鸡内金、珍珠、白花蛇等。
中药的来源
斑蝥 羚羊角
蝉蜕
中药的来源
鸡内金
珍珠 鹿茸
中药的来源
( 5 )加工品。
加工品主要由植物树脂、液汁和动物体内分泌物经加 工提炼而成,如芦荟、儿茶、蟾酥等。
( 6 )矿物。
中药取材于矿物的,有磁石、石膏、滑石,赭石等。
(7 )化学制品。
紫苏
中药一般知识
1、调剂是什么意思? 2、中药调剂是什么意思?
• 中药调剂是指中药店和医院的中药配方部 按照中医处方的要求,通过加工、炮制, 将药物调配成供临床服用的药剂。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想一想,中药是怎么起源的? Nhomakorabea中药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 往往会误食一些有毒的动物或植物,导致 呕吐、腹泻等,甚至引起死亡,但也偶然 会发现食入一些动物或植物可以减轻或消 除呕吐、腹泻等不适。
该专著共三卷,载药共365 种,详述了药物 的性味、功能和主治,疗效大多确实,并把 药分为三品。
120 种上品,120 种中品,125 种下品。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 炮炙论》 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为 南朝宋时期的药学家雷斅所著。 记载了药物的炮、炙、炒、煅、曝、露等 17 种炮制方法。《 雷公炮炙论》 为近人 张骥辑佚本。
学
中药一般知识
习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目
标
中药的来源
中药一般知识
1、什么是中药,请举例? 2、什么是中药材,请举例?
•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传统天然 药物。为中华民族之瑰宝。
• 中药材是指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供药用 的植物、动物、矿物等及其制成后的各种 药物。
白芷
白果
中药一般知识
厚朴
中药一般知识
这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通过不断记忆、 传承、积累,逐渐产生了医药,故有“医 食同源”“药食同源”之说。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1、听过“本草”吗? 2、举例说明你知道的本草书籍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 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 专著 成书年代在东汉以前(公元25 年),现 传的各种版本《神农本草经》 是经明清以 来学者考订、辑佚整理而成。
主要由矿物药和其他药物配合炼制而成,如红升、轻粉等。
中药的来源
儿茶
芦荟
中药的来源
石膏
滑石
小结
中药一般知识
中药 原药材 中药材 饮片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 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
《炮炙论》
《本草纲目》
《 本草经集注》 《本草纲目拾遗》 《千金翼方》
中药的来源
植物 动物 矿物
化学制品 加工品
该书17 世纪末即传播海外,先后被译成日文、 拉丁文、德文、法文、英文、俄文等多种文字, 成为国际科技界的重要文献之一。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 本草纲目拾遗》 由清代赵学敏著。该书 辑录了《 本草纲目》 未收载的药物716 种,丰富了中药学的内容。
中药的来源
• 想想,中药的来源是什么?
中药的来源,包括植物、动物、矿物以及 加工品和化学制品。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 本草经集注》由南朝齐梁时期的陶弘景 在整理《 神农本草经》 的基础上增收民间 名医所用新药而成书。 首创以玉石、草木、果菜、虫兽等自然属 性分类的方法。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千金翼方》由唐代孙思邈所著 收载药物800余种,详述了药物的性味、 主治,其中有一些是唐代以前没有收录的新 药和外来药物。
中药的来源
甘草
麻黄
中药的来源
桔梗
中药的来源
柴胡
中药的来源
甘草、麻黄、桔梗、柴胡这几味药来源有 什么特点?
(1)野生植物。 常用中药大部分采自野生药用植物, 如甘草、麻黄、桔梗、柴胡等,它们 都是生长于沙漠、山野之中,经人工 采集加工而成为药物的。
中药的来源
人参
中药的来源
党参
中药的来源
山药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是唐代官修的药物 文献,由李勋、苏敬等编撰 。 是我国第一部药典,亦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全书载药844 种,收集了全国郡县所产的药物标 本,描绘成图,为最早的药物图谱。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本草纲目》为明代李时珍所著,全书收 录原有诸多本草所载药物1518 种,新增 药物374 种。
中药的来源
菊花
中药的来源
人参、山药、党参、菊花这几味药来源有 什么特点?
( 2 )栽培植物。 我国栽培的药用植物在中药来源中占有
一定的数量。如人参、山药、党参、红花、 地黄、当归、菊花、天麻等,都是大面积 栽培的药物。
中药的来源
(3 )野生动物。 中药取材于野生动物的,有斑蝥、蝉
蜕、羚羊角等。 ( 4 )饲养动物。
中药的来源
斑蝥 羚羊角
蝉蜕
中药的来源
鸡内金
珍珠 鹿茸
中药的来源
( 5 )加工品。
加工品主要由植物树脂、液汁和动物体内分泌物经加 工提炼而成,如芦荟、儿茶、蟾酥等。
( 6 )矿物。
中药取材于矿物的,有磁石、石膏、滑石,赭石等。
(7 )化学制品。
紫苏
中药一般知识
1、调剂是什么意思? 2、中药调剂是什么意思?
• 中药调剂是指中药店和医院的中药配方部 按照中医处方的要求,通过加工、炮制, 将药物调配成供临床服用的药剂。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想一想,中药是怎么起源的? Nhomakorabea中药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 往往会误食一些有毒的动物或植物,导致 呕吐、腹泻等,甚至引起死亡,但也偶然 会发现食入一些动物或植物可以减轻或消 除呕吐、腹泻等不适。
该专著共三卷,载药共365 种,详述了药物 的性味、功能和主治,疗效大多确实,并把 药分为三品。
120 种上品,120 种中品,125 种下品。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 炮炙论》 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为 南朝宋时期的药学家雷斅所著。 记载了药物的炮、炙、炒、煅、曝、露等 17 种炮制方法。《 雷公炮炙论》 为近人 张骥辑佚本。
学
中药一般知识
习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目
标
中药的来源
中药一般知识
1、什么是中药,请举例? 2、什么是中药材,请举例?
•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传统天然 药物。为中华民族之瑰宝。
• 中药材是指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供药用 的植物、动物、矿物等及其制成后的各种 药物。
白芷
白果
中药一般知识
厚朴
中药一般知识
这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通过不断记忆、 传承、积累,逐渐产生了医药,故有“医 食同源”“药食同源”之说。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1、听过“本草”吗? 2、举例说明你知道的本草书籍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 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 专著 成书年代在东汉以前(公元25 年),现 传的各种版本《神农本草经》 是经明清以 来学者考订、辑佚整理而成。
主要由矿物药和其他药物配合炼制而成,如红升、轻粉等。
中药的来源
儿茶
芦荟
中药的来源
石膏
滑石
小结
中药一般知识
中药 原药材 中药材 饮片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 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
《炮炙论》
《本草纲目》
《 本草经集注》 《本草纲目拾遗》 《千金翼方》
中药的来源
植物 动物 矿物
化学制品 加工品
该书17 世纪末即传播海外,先后被译成日文、 拉丁文、德文、法文、英文、俄文等多种文字, 成为国际科技界的重要文献之一。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 本草纲目拾遗》 由清代赵学敏著。该书 辑录了《 本草纲目》 未收载的药物716 种,丰富了中药学的内容。
中药的来源
• 想想,中药的来源是什么?
中药的来源,包括植物、动物、矿物以及 加工品和化学制品。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 本草经集注》由南朝齐梁时期的陶弘景 在整理《 神农本草经》 的基础上增收民间 名医所用新药而成书。 首创以玉石、草木、果菜、虫兽等自然属 性分类的方法。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千金翼方》由唐代孙思邈所著 收载药物800余种,详述了药物的性味、 主治,其中有一些是唐代以前没有收录的新 药和外来药物。
中药的来源
甘草
麻黄
中药的来源
桔梗
中药的来源
柴胡
中药的来源
甘草、麻黄、桔梗、柴胡这几味药来源有 什么特点?
(1)野生植物。 常用中药大部分采自野生药用植物, 如甘草、麻黄、桔梗、柴胡等,它们 都是生长于沙漠、山野之中,经人工 采集加工而成为药物的。
中药的来源
人参
中药的来源
党参
中药的来源
山药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是唐代官修的药物 文献,由李勋、苏敬等编撰 。 是我国第一部药典,亦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全书载药844 种,收集了全国郡县所产的药物标 本,描绘成图,为最早的药物图谱。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本草纲目》为明代李时珍所著,全书收 录原有诸多本草所载药物1518 种,新增 药物374 种。
中药的来源
菊花
中药的来源
人参、山药、党参、菊花这几味药来源有 什么特点?
( 2 )栽培植物。 我国栽培的药用植物在中药来源中占有
一定的数量。如人参、山药、党参、红花、 地黄、当归、菊花、天麻等,都是大面积 栽培的药物。
中药的来源
(3 )野生动物。 中药取材于野生动物的,有斑蝥、蝉
蜕、羚羊角等。 ( 4 )饲养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