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功能结构体系研究与设计_牛焕娜

合集下载

多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研究综述

多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研究综述

多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研究热点。

微电网作为一种将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负荷和监控保护装置等集合在一起的小型发配电系统,具有高效、灵活、可靠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关注。

多微电网则是由多个微电网组成,通过能量管理系统实现各微电网之间的协调优化运行,以提高整个系统的经济性和稳定性。

本文旨在对多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研究进行综述,首先介绍多微电网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及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价值。

综述多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能量调度与控制策略、优化算法、通信技术以及保护策略等。

分析多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总结多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研究成果,展望其在未来能源领域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期望能够为多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多微电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能源结构的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二、多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多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预测技术、优化调度技术、协调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

这些技术共同协作,实现了多微电网的高效、稳定、安全和环保运行。

预测技术:预测技术是多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基石,主要包括负荷预测、光伏出力预测、风电出力预测等。

通过对这些关键参数的预测,系统可以提前做好能量调度和储备,保证微电网的稳定运行。

负荷预测主要依赖于历史数据、天气信息、节假日等因素,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进行预测。

光伏和风电出力预测则需要考虑天气、地理位置、设备状态等多种因素,采用数值天气预报、物理模型等方法进行预测。

优化调度技术:优化调度技术是多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能量优化、经济优化、环保优化等。

通过对各种资源的优化调度,可以实现多微电网的经济运行、节能减排和环保效益。

能量优化主要依赖于预测数据和实时数据,通过优化算法进行能量分配和调度。

电力系统中的微网与能量管理系统研究

电力系统中的微网与能量管理系统研究

电力系统中的微网与能量管理系统研究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对可再生能源的依赖性增强,微网和能量管理系统成为电力系统中的研究热点。

微网是一种由可再生能源和传统电力系统组成的小型电力网络,能够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

能量管理系统是用来控制和管理微网的电力系统,以确保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稳定供应。

本文将探讨电力系统中的微网与能量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和重要性。

微网是由分布式发电设备(DER)和负荷设备组成的小型电力系统,可以独立运行或与传统电力系统连接。

微网通常由可再生能源设备(如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和先进储能技术(如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组成,能够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尤其是在传统电力系统失效或断电时。

微网还具有能源互联网的潜力,可以将多个微网连接为一个大型的电力系统,实现电力的双向流动和共享。

能量管理系统是用来控制和管理微网的电力系统,以确保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稳定供应。

能量管理系统可以监测和分析微网中的能源消耗和产生情况,根据需求和可用能源的情况来优化运行。

能量管理系统还可以控制充电和放电过程,最大限度地延长储能设备的寿命,并确保高效的能量利用。

此外,能量管理系统还可以根据电力需求的变化和电力市场价格来实时调整微网的运行策略,实现节能减排和经济性运行。

微网与能量管理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微网和能量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传统电力系统依赖于中央化的发电和配电结构,一旦发生故障或灾害,整个系统可能会瘫痪。

而微网通过分布式发电和储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在故障或断电时保持供电,提高电力的可靠性。

微网还可以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其次,微网和能量管理系统可以促进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和数字化。

传统电力系统的运行模式较为固定,缺乏灵活性和响应能力。

而微网通过采用智能控制和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对能源流动和能量消耗的实时监测和调整,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供需匹配度。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

WORD文档,可下载修改1 微电网的典型结构能量管理系统微型燃气轮机光伏电池蓄电池组大电网功率&电压控制器隔离开关断路器PCC 敏感负荷一般负荷微型燃气轮机馈线A 馈线B馈线C S 1S 2S 5S 7S 3S 4S 6S 8S 9S 10S 11电网监控器电力传输线信息流线图1 微电网结构图图1为微电网的结构图[1][2],它通过隔离变压器、静态开关和大电网相连接。

微电网中绝大部分的微电源都采用电力电子变换器和负载相连接,使其控制灵活。

微电网内部有三条馈线,其中馈线A 和B 上连接有敏感负荷和一般负荷,根据用电负荷的不同需求情况,微电源安装在馈线上的不同位置,而没有集中安装在公共馈线处,这种接入形式可以减少线路损耗和提供馈线末端电压支撑。

馈线C 上接入一般负荷,没有安装专门的微电源,而直接由电网供电。

每个微电源出口处都配有断路器,同时具备功率和电压控制器,在能量管理系统的控制下,调整各自功率输出以调节馈线潮流。

当监测到大电网出现电压扰动等电能质量问题或供电中断时,隔离开关S 1动作,微电网转入孤岛运行模式,以保证微电网内重要敏感负荷的不间断供电,同时各微电源在能量管理系统的的控制下,调整功率输出,保证微电网正常运行。

对于馈线A、B、C上的一般负荷,系统则会根据微电网功率平衡的需求,将其切除。

2 负荷分类、要求及接入设备功能2.1 负荷分类与要求根据负荷对电力需求的特性可将负荷分为基本两大类[3]:敏感负荷:对这一级负荷断电,将造成人身事故、设备损坏,将生产废品,使生产秩序长期不能恢复,人民生活发生紊乱等。

这是这是敏感负荷中的重要负荷。

由于供电中断会造成大量减产、人民生活会受到较大影响的用户负荷,这是敏感负荷中的比较重要的负荷。

一般负荷(非敏感负荷):敏感负荷以外的属于一般负荷。

可视为一个可控的负荷参与微电网的能量调度,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孤网模式时)可中断其供电,以此确保敏感负荷的正常供电。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一、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概述微电网是一种小型的、可控的电力供应网络,它能够于传统的大型电网运行,也可以与大型电网并联运行。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MEMS)是微电网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协调和优化微电网内各种分布式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储能设备等)的运行,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系统的稳定运行。

1.1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核心特性MEMS的核心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效能源管理:MEMS能够实时监测和分析微电网内各种能源的状态,实现能源的最优分配和使用。

- 系统稳定性:MEMS能够预测和响应微电网的负荷变化,通过调整能源输出,保持系统的稳定运行。

- 环境适应性:MEMS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如天气变化、能源供应波动等,保证微电网的持续运行。

- 经济性:MEMS能够优化能源的使用,降低能源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2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应用场景MEMS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偏远地区供电:为偏远地区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解决电力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

- 城市小区:在城市小区内构建微电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大型电网的依赖。

- 工业区:在工业区内构建微电网,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降低能源成本。

- 紧急备用电源:在紧急情况下,如自然灾害导致的大规模停电,微电网可以作为紧急备用电源,保障关键设施的运行。

二、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构建构建一个高效、稳定的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需要考虑多个关键技术,包括能源预测、能源优化调度、智能控制等。

2.1 能源预测技术能源预测是MEMS的基础,它涉及到对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预测。

准确的能源预测能够为能源调度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 短期预测:主要针对未来几小时到几天的能源产量进行预测,通常采用统计学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

- 长期预测:主要针对未来几周到几个月的能源产量进行预测,通常采用气候模型和季节性分析方法。

2.2 能源优化调度技术能源优化调度是MEMS的核心,它涉及到如何在满足负荷需求的前提下,实现能源的最优分配和使用。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能源供应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微电网成为了一种新型的能源供应模式,它可以将分布式能源资源与传统能源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更为可靠、高效、绿色的能源供应方案。

然而,为了实现微电网的最优功率管理、最优化的能源控制和更完善的智能化控制,微电网需要一种能量管理系统。

本文将从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概念、发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概念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是指通过集成控制软硬件系统和先进的能源管理技术,对微电网的发电、负荷、储能等资源进行有效的分配和优化管理的系统。

它可以整合不同类型和容量的能源资源和存储设备,实现电力、热力、气力和水力之间的平衡和优化,为微电网系统提供可靠的能源供给,同时减少能源浪费,促进能源的高效利用。

二、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发展随着微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早期的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通常采用基于规则的控制策略,通过代码编写实现对微电网的监控和控制。

这种方法可行,但是功能较为单一,且缺乏较高的智能化控制能力,不足以满足现代微电网技术的需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等的快速发展,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逐渐趋于完善。

现代的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通常采用智能化控制策略、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对微电网的最优化管理。

比如说,基于深度学习的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可以通过模拟、学习微电网系统的运行规律,自主地智能控制微电网的发电、负荷、储能等资源分配,实现最优化的能源管理。

三、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应用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先进性和高效性,使得它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下面列举了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最主要应用领域:1、地区电网针对地区电网的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电网各个节点的监测和控制,优化每个节点的能量供应和消耗,从而满足电量平衡和电能质量的要求。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人们对绿色能源的追求和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微电网技术也逐渐成为了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热门话题,其能够实现绿电的就地利用、节约传输成本、提高可靠性等优点备受称赞。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也是微电网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将着重探讨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微电网的概念与特点微电网是指由多种不同类型的能源发电系统组成的小型电网系统,以满足特定用途的能源需求,并且具有自主控制性能。

微电网主要由分布式能源资源、储能设备、电力电子设备、电网互联系统和能量管理系统等组成。

微电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自主控制性能强:微电网内部有独立的控制策略和算法,能够对自身能源进行优化调度,并对外部负荷进行自主控制。

2. 多样化的能源来源:微电网通常由多种能源调度和互补,包括太阳能、风能、燃气等,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应用范围广泛:微电网可以应用于城市、乡村、岛屿、军营、企业、机场等不同场景,为各种用电需求提供定制能源解决方案。

二、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作用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作为微电网技术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作用十分重要。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微电网内的各种能源、储能设备、负荷之间的协调和优化调度,使其能够更加高效、稳定地运行。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能源调度:对微电网内部的能源进行优化和调度,以实现最优的能源匹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储能管理:管理储能设备的状态和运行模式,以实现储能设备对微电网的有效支持。

3. 负荷控制:实现对微电网内负荷的精细控制,确保微电网内部的能量平衡。

4. 故障处理:通过对微电网的监测和诊断,及时发现故障并采取合适的措施加以解决。

5. 数据分析:对微电网内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为微电网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依据。

三、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设计涉及到计算机控制、电力电子和通信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设计研究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是一种对微电网中能源进行整体调度和管理的系统。

它可以实现对微电网内部能源的优化调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成本,并能够实现与外部电网的互联互通。

本文将以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为主题,介绍该系统的概念、功能、设计要点以及现有的研究成果。

微电网是指由多种能源组成的小型能源供应系统,包括太阳能、风能、电池储能、发电机等。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旨在实现对这些能源的集中控制和优化调度,以达到最优的能源利用效果。

该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具备可靠性和稳定性。

微电网是分布式能源系统,对电能的供应要求高度可靠,因此系统设计必须具备故障处理和自愈能力。

例如,当微电网某个能源单元故障时,系统应能自动切换到备用单元,以保证能源的持续供应。

其次,系统应考虑能源的优化调度和协调。

微电网中有多种能源来源,它们的产能和能耗不同,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能源调配。

设计一个高效的调度算法是非常重要的,它应能根据不同电能需求的权重和能源的可用性,合理分配能源,以实现能源的平衡和优化利用。

第三,系统设计要考虑对外电网的互联互通。

微电网作为一个独立的能源供应系统,应能够与外部电网有机地连接和互动。

这意味着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需要与外部电网进行实时通信,并根据电网负荷以及电价等信息调整能源的产生和消耗,以实现与外部电网的无缝衔接。

此外,系统设计还需要考虑不同能源之间的协同调度。

微电网中包含多种能源类型,如太阳能、风能和电池储能等。

这些能源之间应实现协同工作,以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例如,太阳能和风能可以相互补充,通过协同运作可以实现能源的平衡。

现有的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设计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

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优化调度算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

例如,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设计方法可以通过模拟优化来调整能源的分配和供应策略,使系统能够在不同的负荷条件下实现最优的能源利用效果。

基于物联网的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实施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实施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实施研究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微电网作为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一种新兴形式,吸引了广泛关注。

而在微电网的运行过程中,有效的能量管理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进行研究,并探讨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与可行性。

一、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攀升以及对环境影响的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

微电网因其灵活性和可靠性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微电网由分散的可再生能源源头、储能系统和负载组成,可以在与主电网连接或独立运行的状态下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

在微电网的运行过程中,能量管理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实时监测、分析和优化能源的使用,以满足不同负载的需求和优化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二、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设计首先需要明确系统架构。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包括四个主要组件:数据采集设备、数据传输网络、能源管理中心和执行设备。

数据采集设备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实时采集微电网中各个节点(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和负载设备等)的信号和数据,并通过数据传输网络将这些数据发送到能源管理中心。

能源管理中心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制定相应的调度策略,并将优化策略下发到执行设备上,实现对微电网中各个节点的实时监控和能量调度。

2. 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采集设备在微电网中广泛分布,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实时采集、监测和传输各个节点的电力数据。

传统的数据采集方式面临着设备安装复杂、数据传输延迟高等问题,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采集设备可以实现远程获取数据、自动安装和智能监控等功能。

同时,数据的传输需要考虑到微电网内数据的实时性以及传输的安全性。

3. 能源管理中心能源管理中心是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核心。

在能源管理中心内,运用数据分析和建模技术,实时监测和预测微电网中各个节点的能量状态和负载需求,为微电网提供最优的能量调度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引言 微电网为分布式发电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
有效的技术手段 。 [1],[2] 微电网系统是由分布式电 源、储能单元、负荷以及监控、保护装置组成的集 合,具有局部能量平衡、灵活的并网或孤网运行方 式、可调度性能强等优点,并且能充分满足用户对 电能质量、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已经成为 智能电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微电网安全经济 的运行方式与高质量的供电服务, 离不开完善的 能量管理系统。目前,国外的相关科研组织对此已
物理元件层是微网的最底层, 包括风力发电 单元、 光伏发电单元、 其它类型分布式发电单元 (如柴油发电机、燃料电池、微型燃气轮机等)、储 能单元、智能用户管理单元、负荷测控 单 元 、PCC 保护测控单元等。 物理元件层负责向能量管理中 心提供微电网内各元件当前的运行状态数据,同 时接收能量管理中心主站下发的决策信息指令,
收稿日期: 2012-11-02。 基金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2AA050217)。 作者简介: 牛焕娜(1976-),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微电网技术研究。 E-mail:32450661@
·47·
可再生能源
2013,31(6)
态以及单元级发电/储能的控制,对微电网系统级 能量管理系统的研究还处于理论起步阶段。 文献 [8] 重点研究了微网网络结构和分布式电源单元 级 接 口 ; 文 献 [9],[10] 对 微 网 中 分 布 式 电 源 与 储 能 的模型与出力预测、 逆变器控制仿真等方面进行 了 分 析 和 研 究 ;文 献[11],[12]介 绍 了 所 建 设 的 微 网试验综合平台, 并重点研究了微网并网控制和 综合调度方法。
风力 发电机
光端机 其它发电单元
测控终端
并网 逆变器
其它类型 发电机
光端机
储能单元 测控终端
光端机
智能用户 测控管理终端
储能双向 逆变器
蓄电池等 储能系统
户用 负荷
双向 逆变器
户用光伏 发电
户用风力 发电机
蓄电池
图 1 微电网智能控制系统物理架构示意图 Fig.1 Physical structure diagram of microgrid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48·
对发电、储能、负荷等进行调度控制。另外,物理元 件层也可以根据本地信息做出局部决策, 实现电 压、频率的单元级就地调节,称为就地分散控制。 能量管理中心主站层是决策层, 根据元件层上传 的微电网运行信息, 通过安全稳定分析和能量优 化调度分析,做出系统级决策,并将其控制策略下 发到相应的物理元件执行。
·49·
可再生能源
2013,31(6)
用模块分析结果数据等。 3 微电网调度与控制 3.1 实时安全稳定控制
微电网在并网以及孤网运行模式下的控制, 不仅包括物理元件层的毫秒级就地式分散控制, 还包括从系统整体上协调网内潮流、电压、频率的 秒级即时控制,以保证微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微 电网内分布式电源多通过电力电子接口(逆变器) 的快速调节并网,系统惯性小或无惯性,承受负载 功率波动能力差;另外,微网内各类型分布式电源 容量及内特性的差异,造成并网后电压/频率波动 以及电源/储能间的环流功率,在微电网孤岛运行 模式下,这种波动更加明显。 因此,需要在分析网 内潮流的基础上, 依靠有效的系统级协调控制手 段施治。
故障自愈控制与能量优化调度 3 大功能模块。 实 时安全稳定控制与故障自愈控制目标是维持微电 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秒级实时分析决策模块,通 过实时数据库快速从 SCADA 获取全网实时运行 数据,并通过 SCADA 模块下发决策控制指令;能 量优化调度模块目标是维持微电网经济运行,除 了通过实时数据库获取全网当前运行数据外,还 需要对通过历史数据库获取的微电网历史运行数 据、用户互动信息和气象等数据进行预测、分析, 完成多时间尺度的最优发电计划的制定, 并通过 数据库、网络通信或 SCADA 系统下发调度计划。
牛焕娜,等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功能结构体系研究与设计
微电网系统的通信体系是数据传输的通道, 为保证运行数据及决策指令上传下达的高速性 及可靠性,通信主干网较适宜采用双环自愈光纤 网,各单元控制终端通过光端机节点经光纤串联 组成环路连接至能量管理中心。 2 软件体系结构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 M-EMS 软件功能体系 结构设计思想: 以 SCADA 功能模块为系统与物
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欧洲分别针对集中控制式 和 分 散 控 制 式 微 网 系 统 框 架 展 开 研 究 , 文 献 [3] 提 出了一种智能能量管理系统以优化微网的成本和 效率为目标, 每个微网为一个独立的代理并拥有 互 动 和 决 策 机 制 ; 文 献 [4] 研 究 了 基 于 多 代 理 系 统 技术的微网能量管理框架, 该框架集成了多个功 能,能够适应微网的复杂和规模,采用多代理强化 学习算法实现微网的孤岛运行; 日本已开发了能 量管理软件在投入所建的示范工程中应用[5]~[7]。 而 国内关于微电网的研究, 主要偏向于网络结构形
(1.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2.Guangxi grid corporation, Nanning 530023, China)
Abstract: An improved functional architecture system of smart microgri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First, according to the layered and distributed idea, the system is divided into physical components layer and the central station layer; and then a M-EMS functional architecture system is proposed, function and interaction of the component modules are introduced. It lays a foundation to realize development and engineering of prototype system. Key words: microgri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M-EMS); physical structure; software functional architecture; scheduling and control of microgrid; power use management
用电管理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在满足用户对电 能质量、 供电可靠性要求基础上, 实现电网电力 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实时互动,建立新型的供用 电关系。 用电管理包括电能质量监测、集中抄表、 用户互动 3 大功能模块。 电能质量监测模块的主 要任务是完成电能质量数据的测量、记录和分析,
并且能够实现对不同干扰源的定位分析。 集中抄 表模块的主要任务是为电力营销业务和调度业务 提供基础数据,并实现用电分析功能。用户互动模 块的目标是实现有序用电和经济用电, 分别对发 电用户和普通用户提供电价信息、 用电和供电信 息双向互动支持, 并实现智能发电用户与微电网 能量优化调度的互动。
综上所述, 微电网研究领域目前还未见对微 电网系统级能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与设计文献。 本 文针对含分布式发电、储能、智能用户、负荷的微 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展开研究, 借鉴传统电力系统
分层分布控制的思想设计其控制框架结构; 充分 继承传统电力系统 EMS 功能结构体系,并结合微 电网自身特点, 提出一种较为完善的智能微电网 功能体系结构,并着重介绍实时安全稳定控制、能 量优化调度、故障自愈、电能质量监测、集中抄表、 用户互动等关键功能模块应涵盖的内容。 1 系统物理架构
Research and design of functional architecture system in microgri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NIU Huan-na1, HUANG Xiu-qiong2, YANG Ren-gang1, TANG Yun-feng1, FENG Xiao-ming1, YANG Ming-hao1
微电网调度与控制分为实时安全稳定控制、
微电网调度与控制
实时安全稳定
故障自愈
控制


P/U/f 协 调 控 制


在线潮流计算
故障识别/ 自愈恢复控制 /黑启动控制
在线状态估计
网络拓扑分析
能量优化调度
多时间尺度 发/储/用电 最优计划
多时间尺度 发/用电预测
用户互动
普通 用户 有序 用电 方案
智能 用户 发/ 用电 优化 计划
第 31 卷 第 6 期 2013 年 6 月
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Vol.31 No.6 Jun. 2013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功能 结构体系研究与设计
牛焕娜 1, 黄秀琼 2, 杨仁刚 1, 唐云峰 1, 冯小明 1, 杨明皓 1 (1.中国农业大学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 2.广西电网公司, 广西 南宁 530023)
为实现微电网系统级能量管理, 借鉴传统电 力系统分层分布控制的思想, 设计微电网能量管 理中心作为主站层、 各测控终端单元作为物理元 件层的两层控制结构, 微电网智能控制系统物理 架构如图 1 所示。
防火墙
运行管理 工作站
实时监控 工作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