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燃煤锅炉SCR烟气脱硝喷氨优化控制分析

合集下载

燃煤电站脱硝喷氨优化研究

燃煤电站脱硝喷氨优化研究

dj a u s me t n t o f a a a  ̄n ia p i e p i d s t a n e; c ③F i n e u s 廿 n e m o f d e p t h ; ④A m m o ia n s p r a y o p t i m i z a i t o n u n d e r d i f e r e n t e f i c i e n c y
K e y Wo r d s p o w e r p l a n t o p i t m i a z t i o n s e l e c i t v e c a t a l y t i c r e d u c t i o n( S C R ) a m mo ia n s p r a y
a n d b u r d e n .F i n a l l y i t i s p o i n t e d o u t t h a t o v e r mmn o ia n s p r a y s h o u l d b e p r e v e n t e d a n d s t o p p e d a f t r e o p i t mi z a i t o n a n d t h e n 】 a m岫 e f i c i e n c y o fd e—N O x c a l l b e d e t e r mi n e d b yt hema x i mu m d ̄ c i e n c yt e s t .


探讨 了在 S C R脱硝系统 经济运行 中氨氮摩尔 比分布均匀 的重 要性 , 阐述 了通过热态下测量 S C R
反应器进 出 口 N O和 N H 3 浓度分布 , 进行 喷氨优化调整 的 4个 步骤 : ①试 调喷 氨阀 ; ② 喷氨支 管间粗调 ; ③深 度方向细调; ④不同效率和负荷下的喷氨优化。最后指 出, 喷氨优化调平后应注意防止过量喷氨 , 脱硝系统所

燃煤电厂SCR烟气脱硝系统优化流场分析

燃煤电厂SCR烟气脱硝系统优化流场分析
设SR C 系统进 口处烟气 速度分布均匀 ;3 催化剂层压降 ) 采用 多孔介质进行模拟 ;4) 采用无化学反应的组分运输 模型来模拟反应器 内的混合 。 1 . 数 学模型 . 22 冷态试验模型
21 试验模型 .
本试验 台的模 型按实际S R C 反应器 l 2 E :  ̄例缩小 ,试 1 喷氨设备 等构成 ,试验系统图如 图3 所示 。试验模 型主体
采用透 明有机玻璃制作 ,以便于观察流场 。导流板采用
基于前 面的假设 与简化 ,S R C 系统 烟气流场 的控制 验系统 由S R C 反应装置模型 、引风机 、管道及 阀门、模拟 方程通用形式可表示为 :
at
2 ( : ga4 + p ) ( rd) “ v F )+
灰。
关键 词 :C 系统; SR 数值模 拟; 冷态试验; 流场
中图分 类号 :7 1 X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6 5 7 2 1 )0- 0 9 0 10 - 3 7(0 60 5- 4 1
煤燃烧过程 中产生的N O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之一 。针对燃煤烟气N O 的治理 ,迄今 已开发 出多种N O
应 系统 中,烟气 的流动特性 是影响催 化剂 的有效利 用和 拟计算 ,在模型 中加装 导流装置 ,使系统流场得到初步
脱 硝率 的重要 因素 之一『 4 、 。实际S R 程应用 中 ,一 优 化 。其 中 ,优 化流 场 的部 件包 括 :1 I 水平 扩 口 CI )A G
般采用 计算流体动力学 ( o u t nl li D nm c , C mp t i aFu y a is ao d 处 安装一 组导 流板 ;2)反应器进 口水平 烟道变截 面处
钢板制作 ,采用等压模拟催化剂床层 的阻力 。

SCR烟气脱硝系统的运行方式及控制

SCR烟气脱硝系统的运行方式及控制

SCR烟气脱硝系统的运行方式及控制摘要: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环保问题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我国对于环保问题十分重视,先后出台了多项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对环境污染问题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氮氧化物气体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采用常规的处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废气排放相关要求,需要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艺,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污染源控制。

SCR烟气脱硝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锅炉脱硝改造技术,在燃煤电站氮氧化物处理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就针对SCR烟气脱硝系统的运行方式及控制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SCR烟气脱硝技术;运行方式;故障控制前言当前状况下,对于氮氧化物排放量的控制主要是采用锅炉分级燃烧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这种处理方式燃烧效率相对较低、热耗大,其在经济性上也难以发挥较大的优势,随着燃煤消耗的日益增多,这一处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氮氧化物排放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研究的日益深入,SCR烟气脱硝技术逐渐被应用于煤电厂的氮氧化物控制当中,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这一技术一方面可以对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另一方面也能发挥出更好的经济效益。

1.SCR烟气脱硝系统1.1工艺流程首先由蒸发器对氨区液氨储罐内的液氨进行一定程度的蒸发,使其发生变化成为氨气;其次对生成的氨气进行减压操作,直至减压到0.3MPa左右将其送入到脱硫反应器之中;然后系统会发出稀释风对氨气进行有效的稀释处理,当氨气被稀释至原体积分数大约百分之五左右时,氨气/空气喷射系统会将之喷射至脱硝反应器入口烟道。

在喷射作用下,烟气与氨气会发生一定程度混合,直至混合均匀;最后,加入催化剂,在催化的作用下,烟气中包含的氮氧化物会发生化学反应还原成为氮气。

1.2氨气/空气喷射系统本文介绍的氨气/空气喷射系统为格栅式结构,每台脱硝反应器沿着宽度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喷氨管路,每组喷氨管路之间保持着相同的间距。

同时,在此基础之上还设置了支管,支管按照不同的高度进行设置,并分别深入到烟道内的不同深度处,然后在管路之上对喷嘴进行设置。

例析SCR脱硝系统AIG喷氨优化调整

例析SCR脱硝系统AIG喷氨优化调整

例析SCR脱硝系统AIG喷氨优化调整1河源电厂SCR脱硝系统介绍河源电厂一期工程2×6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分别于2008年12月和2009年8月投产,同期配置低氮燃烧器、除尘效率为99.67%的双室四电场静电除尘器和脱硫效率为95%的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各种废水处理装置等环保设施,并于2012、2013年完成两台机组取消脱硫旁路和增设SCR脱硝装置的技术改造。

SCR脱硝系统采用高尘布置,工作温度300℃~420℃,工艺系统按入口NOx 浓度450mg/Nm3、处理100%烟气量、脱硝效率不低于80%、最终NOx排放浓度为90mg/Nm3、氨逃逸浓度不大于3μL/L、及SO2/SO3转化率小于1.0%进行设计。

每台锅炉设两个SCR反应器,不设省煤器调温旁路和反应器旁路。

采用蜂窝式催化剂,按“2+1”模式布置,备用层在最下层。

采用液氨制备脱硝还原剂,两台锅炉脱硝装置共用一个还原剂公用系统。

SCR脱硝系统采用集中控制方式,脱硝反应器区的控制纳入各机组DCS系统,操作员站利用现有机组操作员站,设在机组运行控制室内。

脱硝还原剂储存、制备与供应系统等公用部分的控制作为远程站纳入机组公用DCS系统,氨区就地设置专用的操作员站,就地操作员站具有集控室操作员站的全部功能,且1、2号机组可对还原剂区公用部分进行监视。

SCR脱硝系统采用CFD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试验进行优化设计,将省煤器出口、反应器进口烟道、喷氨格栅、导流叶片、静态混合、整流装置、反应器及空预器入口烟道等作为一个整体,保证脱硝系统各截面的烟气流场分布均匀性。

在消除局部大量积灰的同时,使烟气系统阻力最小,顶层催化剂入口烟气分布满足:速度最大偏差:平均值的±15%温度最大偏差:平均值的±10℃氨氮摩尔比的最大偏差:平均值的±5%烟气入射催化剂角度(与垂直方向的夹角):±10°2氨喷射系统AIG介绍氨喷射系统AIG是SCR脱硝系统的核心部件,其作用是将喷入烟道内的氨-空气混合气与烟气(NOx)均匀混合,满足催化剂入口设计条件,最终达到脱硝性能要求。

脱硝系统喷氨优化调节技术

脱硝系统喷氨优化调节技术

脱硝系统喷氨优化调节技术随着火电厂最新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的颁布及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的实施,燃煤电厂必须更加严格地控制烟气中NOx的排放量。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因脱硝效率高且运行稳定可靠,而被广泛应用于燃煤电厂。

脱硝效率和氨气逃逸率是衡量SCR脱硝系统运行是否良好的重要依据。

标签:脱硝系统;喷氨优化1 前言SCR脱硝系统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实现还原剂(氨)对烟气NOx的脱除反应,副产物为N2和H2O. SCR脱硝系统中的喷氨格栅可促使氨气和烟气在进入SCR反应器前充分混合。

喷氨不均会降低脱硝性能,喷氨过量时氨逃逸量会增大,形成的硫酸氢氨等物质易造成空气预热器堵塞和冷段腐蚀,喷氨不足时会降低脱硝效率。

2 喷氨格栅对脱硝运行的影响喷氨格栅技术作为目前SCR脱硝喷氨应用最多的技术,其喷氨效果决定了催化剂层氨氮分布情况,直接影响脱硝系统的反应效果。

通常所说的喷氨不均,准确地说,指的是喷氨格栅供氨后烟气中的氨氮摩尔比分配不均,即脱硝系统各反应区域的氨量未按预期的氨氮摩尔比进行分配,而不是喷氨量的分配不均。

只有在烟气流场及NOx浓度场绝对均匀的情况下,才要求喷氨量的均匀分配。

在实际工况下,由于催化剂层各个位置流速不同、NO2浓度不同、催化剂实际性能不同,导致实际需要脱除的NOx量以及处理能力不同,进而实际氨需用量也不尽一致。

脱硝运行中,实际喷氨量与氨需用量的不匹配,是导致局部喷氨过量、氨逃逸高、NOx浓度场不均等问题的主要原因。

喷氨过量造成脱硝效率过高,使得出口NOx浓度出现极低值,同时未能参与反应的氨形成大量氨逃逸,进而引发空预器腐蚀堵塞问题;喷氨不足则导致脱硝效率低,出口NOx浓度偏高,易导致排放浓度超标。

由于脱硝系统对NOx浓度、氨逃逸浓度的监测绝大部分采用单点测量方式,因此在喷氨不均的情况下,极易出现监测数据与实际反应状况不一致的现象,主要体现为脱硝出口与总排口NOx浓度差异大、喷氨量与脱硝效率不匹配、氨逃逸数据低而空预器堵塞严重等情况,严重影响运行人员对脱硝运行状态的判断及调整。

SCR脱硝系统喷氨精细调节技术应用及控制策略研究

SCR脱硝系统喷氨精细调节技术应用及控制策略研究

SCR脱硝系统喷氨精细调节技术应用及控制策略研究摘要:SCR脱硝系统是对烟气中NOx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与氨脱除反应。

副产物为N2和H2O,SCR脱硝系统中的喷氨在进入SCR反应器之前将氨和烟气完全混合。

喷氨会不均匀地降低脱硝特性,如果注入过喷氨,逃逸量就会增加。

硫酸氢氨等物质的出现堵塞了预热器,导致冷段腐蚀。

喷氨不足降低了脱硝效率,随着燃煤电厂空气污染标准的更新,以及现代节能行动计划的实施,必须更严格地控制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

催化还原恢复脱硝技术(SCR)通常用于燃煤电厂,因为它高效、可靠且功能强大。

脱硝效率和氨气逃逸的下降是CRR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脱硝系统;喷氨优化SCR脱硝系统的发展今天更加成熟,在许多情况下,系统的烟气的脱硝率甚至超过90%。

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能源消耗。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国际煤炭类等材料的消费量较高。

煤炭是一种化石燃料,在燃烧时会引起复杂的化学反应,并能提供制造企业所需的能量。

氮氧、硫、颗粒以及粉尘的排放污染了大气。

为控制污染物,生产单位已开始实施和使用SCR脱硝系统,但它是一个多参数控制系统。

对于操作系统,不仅要考虑喷氨量对系统的影响,还要考虑操作系统的稳定性,操作过程中某个系统参数的异常变化可能会影响脱硝。

一、喷氨格栅对脱硝运行的影响喷氨格栅技术决定了SCR脱硝喷氨,直接影响脱硝系统反应。

一般来说,喷氨格栅在将氨后烟气输送络后,但在氨氮摩尔比分布不均后,被认为是不均喷氨。

仅当烟场和NOX浓度场相同时,喷氨量需要均匀分布。

实际情况下,由于催化剂速度、NO2密度不同、催化剂的实际性能不同以及所需氨实际数量不同,要去除脱除的NOx量和处理能力也不同,实际喷氨量与氨不符合,导致喷氨局部过量,氨逃逸高,不均NOx浓度场等。

过高喷氨导致脱硝效率更高、NOX浓度极低的出口,可能导致高氨大量逃逸,造成腐蚀和堵塞问题;喷氨不足导致氮脱硝效率低下、高NOx浓度、超标排放浓度。

SCR烟气脱硝喷氨自动控制分析及优化

SCR烟气脱硝喷氨自动控制分析及优化

SCR烟气脱硝喷氨自动控制分析及优化摘要: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日趋严格及执法力度的加大,电厂先后进行了燃烧器低碳改造和脱硝装置加装。

其中,大型电站主要主要烟气脱硝技术为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通过化学反应降低NOx排放。

本文主要分析了SCR烟气脱硝喷氨自动控制分析及优化策略。

有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关键字:SCR;烟气脱硝;自动控制;优化NOx被证明是引起酸雨、诱发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及光化学反应主要物质之一。

根据《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降低燃煤电站污染物NOx排放浓度限值,提供清洁能源,建设绿色环保电厂已势在必行。

我国目前新建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大多采用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方法,SCR法一般是将氨类等还原剂喷入烟气中,利用催化剂将烟气中的NOx转化为N2和H2O。

为了确保烟气脱硝效率,增强脱硝系统的可靠性、连续性以及经济性,需要配置可靠性较高的自动调节系统。

笔者结合实际经验,探讨了SCR烟气脱硝喷氨自动控制及优化方法。

1 SCR工作原理及流程SCR工艺是在催化剂作用下以液氨为介质,通过化学反应使NOx转化为N2和H2O。

SCR系统一般由液氨存储系统、氨/空气喷射系统及催化反应器系统组。

首先,将液氨槽车内液氨卸入液氨储槽,然后进入氨气蒸发器将液氨加热蒸发成氨气,再经过气液分离器后氨气调压至所需压力进入氨气缓冲罐,送出气化站供后续使用。

氨气进入SCR区后一般分为两路,反应器内烟气浓度等经DCS计算后通过调节阀调节气氨的流量后进入氨/空气混合器使空气和氨气以文丘里管喷射的方式在混合器内进行混合后送至分配总管,由总管通过每个支管的流量调节进入喷氨格栅,继而进入SCR反应器中与NOx进行催化反应。

2 SCR脱硝控制系统特性分析控制系统对象的动态特性取决于结构特性,SCR脱硝控制系统具有其特殊性,从脱硝系统的工艺流程可看到,氨喷射格栅至SCR反应器上游的位置是氨气与烟气的混合区域,虽然已经喷氨,但由于最终过程是一个化学反应,进入反应器催化剂层前,化学反应没有产生,所以调节不会影响到控制对象。

脱硝喷氨自动控制策略分析及优化

脱硝喷氨自动控制策略分析及优化

脱硝喷氨自动控制策略分析及优化摘要:根据我国环保政策的要求,目前烟气脱硝项目已基本覆盖所有燃煤火电机组。

SCR烟气脱硝技术是应用较为广泛的,该方式下喷氨量的控制是影响脱硝效率的关键。

本文针对600MW超临界机组在脱硝系统投运时喷氨自动不能正常投入,无法精确控制脱硝出口NOx排放浓度的问题,分析了喷氨自动控制的影响因素,介绍了控制系统逻辑的优化方案,优化后脱硝喷氨自动调节可以长时间正常投入,出口NOx排放浓度满足了环保达标排放要求。

关键词:脱硝,喷氨自动,SCR,优化1.引言某电厂2×600MW超临界燃煤机组,为满足大气污染物环保排放要求,先后对2台机组实施了脱硝改造,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法进行脱硝,控制系统采用国电智深的EDPF-NT DCS控制,接入主机的工程系统进行操作和控制。

2台机组脱硝系统在投入运行的过程中,由于脱硝喷氨自动控制逻辑设计的不完善,加之喷氨调节门的性能不足,导致喷氨自动无法正常投入,完全依靠运行人员手动控制,无法精确控制脱硝出口NOx排放浓度,也增大了运行人员的工作强度。

下面对脱硝喷氨自动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详细介绍了优化方案。

2.初始喷氨自动控制策略某电厂原脱硝喷氨自动控制策略是经典的前馈加串级回路控制,如图1所示。

与单回路比例-积分-微分(PID)相比,串级回路控制相对复杂,由两个控制器串联工作,以主控制器为主导,保证变量稳定为目的,两个控制器协调一致,互相配合。

若干扰来自副环,副控制器首先进行粗调,主控制器再进一步进行细调。

因此控制质量优于简单控制系统。

主调控制回路:主调节回路有两部分组成,一个控制的是脱硝效率,另一个控制的是出口NOx含量。

在操作画面上提供了方式选择供运行人员设置。

但两者逻辑原理是一样的,都是用锅炉的总风量的分段函数作为前馈,对主PID模块计算出的值进行修正后得出氨气需求量,形成供氨流量的设定值。

副调控制回路:根据总风量修正计算得到所需要的氨气流量,其作为副调的给定值与氨气流量测量值的偏差经过副调调节后输出控制指令,控制喷氨流量调节阀开度,改变喷氨量大小,最终将出口NOx质量浓度控制在设定值范围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站燃煤锅炉 SCR烟气脱硝喷氨优化控制分析摘要:污染是一个全球问题,它会导致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和形成酸雨。

我们国家对的排放做出了严格的限制。

另一方面脱硝所用液氨的价格较贵,给对电厂的经济运行带来了挑战。

锅炉脱硝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整个发电厂的环保和经济运行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发电厂脱硝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优化调整措施,希望在满足严苛环保要求下保持脱硝系统的经济运行。

关键词:脱硝系统;超净排放;精准喷氨引言为达到国家环保超净排放标准的严格要求(30万千瓦及以上公用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的环保指标,即在基准氧含量6%条件下,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50毫克/立方米),华能井冈山电厂一期两台30万千瓦燃煤机组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工艺烟气脱硝系统,锅炉配置2台SCR反应器,采用纯度为99.6%的液氨做为脱硝系统的反应剂。

SCR反应器布置在省煤器与空预器之间的高含尘区域。

脱硝系统在机组并网运行期间保持连续运行,运行人员既要确保脱硝系统出口浓度在标准要求之内,又要满足脱硝系统节约经济运行的要求。

所以要对机组脱硝喷氨进行优化控制,实现精准喷氨,既满足于严苛的环保要求,又能节约液氨消耗的成本,助力我厂实现绿色节能型电厂的建设。

一SCR脱硝系统简介我厂一期锅炉烟气脱硝装置布置在炉外,呈露天布置,采用高粉尘布置的SCR工艺,即将SCR反应器布置在省煤器之后、空预器和电除尘之前。

脱硝系统布置有三台稀释风机,一台运行,两台备用。

氨气与空气混合后被喷入反应器中,与反应器中的氮氧化物发生反应。

烟气中所含的全部飞灰和均通过催化剂反应器,的去除率可达到80%~85%。

每台锅炉配置两台SCR反应器,采用蜂窝式催化剂,按“2+1”模式布置三层催化剂。

SCR的化学反应机理比较复杂,催化剂选择性主要是指在有的条件下被氧化,而不是被氧化,SCR反应是选择性反应生成,而非其他的含氮氧化物。

烟气脱硝系统运行应通过精准喷氨的控制同时达到超净排放和安全经济的目标。

二实现路径分析1存在问题分析与调整方法问题一:影响脱硝系统入口浓度的变化因素,如何抑制的生成,减低其浓度,减少喷氨量。

根据的生成起源与生成途径,的生成可以分为三类。

①热力型,在高温下,离解生成氧原子,空气中的被氧原子氧化形成。

热力型的生成特点是燃烧区域温度越高,氧气浓度越大,则生成的就越多。

在实际燃烧室中,必然存在温度的分布不均匀,导致局部高温区的存在,在这些区域内会生成较多的。

②瞬时型,瞬时型的生成与烃类基团密切相关,在富燃料和空气不足时,烃类基团较多,因而产生的瞬时型自然也较多。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内燃机的燃烧过程中,而在锅炉运行中,为了充分燃烧而加入过剩空气,这种情况发生较少。

③燃料型,燃煤中的含氮氧化物在燃烧过程中氧化而生成的氮氧化物。

燃料在进入炉膛后,燃料中的氮有机化合物先在高温下受热分解,形成、HCN 等中间产物,和HCN能够被含氧原子的化学组分R(OH、O、)氧化生成NO和O。

过剩空气系数(即燃烧区域含氧量)对燃料氮最终生成的有重要影响。

在富燃料条件下,处于缺乏状态,此时燃料中的氮形成大量的、HCN等中间产物,与碳、氢等元素竞争不足的,由于其竞争力不足,而使其转向与已生成的NO发生反应,使NO被还原成,从而减少了的形成。

在贫燃料的情况下则相反。

解决方案:通过分析影响脱硝系统入口浓度的变化因素,采取措施抑制的生成,减低其浓度,减少喷氨量。

我厂通过三种方式的综合运用的调整来抑制的生成,降低脱硝系统入口的浓度。

①采用低氮燃烧器,煤粉气流通过燃烧器内部的弯道所产生的离心力,使得煤粉实现浓淡分离,从而降低了燃烧中心的氧气浓度,使煤粉在缺氧条件下燃烧,抑制了的生成,的生成量大幅度降低。

一次风携带煤粉的浓淡分离,在靠近水冷壁附近形成氧化性气氛,可以防止或减轻水冷壁的高温腐蚀和结焦。

②增加SOFA风,我厂通过在距离燃烧器上方一定位置开设了四层燃尽风喷口,使燃料的的燃烧过程沿炉膛轴向分级分阶段进行。

根据负荷和风量的需求打开适当的层数的SOFA风,使得主燃烧区域的氧气含量降低,让燃料在贫氧状态下燃烧,此时主燃烧区域内的α<1,降低了燃烧区域内的燃烧速度和温度水平,这不但延迟了燃烧过程,使燃料中的N在还原性气氛中转化成的量减少,而且将已生成的部分还原,使得脱硝系统入口的含量大大减少,也就打打减少了相应的喷氨量。

在机组运行过程当中,打开一层到两层SOFA风后,脱硝入口的浓度能够降低50-100ppm。

③制粉系统采用炉烟风制粉,我厂燃烧煤种主要是烟煤,四套制粉系统至少有三套制粉是磨制烟煤。

采用炉烟制粉,一方面是考虑磨煤的烟煤挥发分含量高,制粉系统容易自燃和爆炸,使用炉烟降低制粉系统中的氧气含量,避开煤粉爆炸的氧气浓度范围。

另一方面因为炉烟中的氧气含量较低,使得一次风里面的氧气含量也比较低,这就降低了主燃烧区域的的生成。

在制粉系统都使用炉烟制粉的情况下,脱硝系统入口的含量可以控制在230-380ppm的范围内,如果CD制粉系统有一套采用纯热风和冷风制粉,那么脱硝系统入口的浓度将达到500ppm以上,将使得喷氨量大大增加。

通过这三种控制方式已经能够大大降低脱硝系统入口的浓度,使得喷氨的量大大减少,也减轻了脱硝系统的负担,在满足脱硝系统节约经济运行的同时也提高了脱硝系统的可靠性,节约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问题二:脱硝系统氨逃逸率高,脱硝效率不高,如何提高脱硝喷氨的利用率,减少氨逃逸。

氨逃逸增加也带来一些后续问题。

①过量喷氨,造成脱硝系统耗氨量增大,氨逃逸增大。

由于脱硝系统中各项数据的采集存在滞后,喷氨格栅中的流场和浓度场分布不均匀,氨氮摩尔比调整不合理等因素使得喷氨不精确,喷氨过量,造成氨逃逸增大。

氨逃逸增大造成了很多的问题,最直接就是造成了液氨的浪费,直接增加了环保脱硝液氨的消耗量,增加了环保的成本。

而且当我厂燃用高硫烟煤时,燃烧产物中的一部分将被氧化成,和剩余的氨反应生成腐蚀性很强而且粘附性较强的硫酸氢氨,硫酸氢氨会使催化剂堵塞,造成脱硝系统效率下降和和阻力增加。

而且硫酸氢氨的露点温度较高,经过空预器时易粘附至空预器的换热瓦片上,造成空预器的堵塞和腐蚀,增加了引风机的电耗,使得高负荷下引风机喘振的风险增大,提高了排烟温度,降低锅炉的热效率。

而且部分硫酸氢氨流入到电除尘器中也会使电除尘器极板、极线裹灰,影响除尘效率。

氨逃逸增大后也会使得煤灰中的氨盐含量偏高,降低煤灰的品质,影响煤灰的综合利用。

②催化剂的工作效率受到影响。

我厂的烟气脱硝装置采用高粉尘布置的SCR工艺,由于催化剂是在“不干净”的烟气中工作,其寿命会受到影响。

因为飞灰中的K、Na、Ca、Si、As会使催化剂污染或者中毒,由于粉尘浓度较高,对催化剂的冲刷和磨损作用较大,影响催化剂的寿命。

烟气的温度也必须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烟气温度过高也会使催化剂烧结或者使其在结晶而失效。

而且燃烧高硫烟煤后烟气中含有大量的,催化剂可以使部分氧化成,同时可与泄露的氨生成腐蚀性很强的硫酸盐(硫酸氢氨)物质,影响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解决方案:我厂为了提高脱硝的氨气利用率,减少氨逃逸进行了脱硝系统改造,通过优化喷氨格栅的分布,改善流场及浓度分布不均匀,数据采集的优化,采用合理的氨氮摩尔比,提高inft的自动投入率,定期吹灰等方法来提高氨的利用率,减少硫酸氢氨的生成。

①喷氨格栅改造,优化流场。

在省煤器出口水平烟道变径内设置 1 组大尺寸静态混合器,该静态混合器为三角翼形式,布置为单侧导向,起到变径导流和烟气混合的作用;修改上升烟道底部的 1 组导流板,使烟气经过导流板导流后烟气流动角度得到矫正,另外弧板由原来的90°直角形式改为60°,可降低烟气灰分下落的阻力,可防止水平段烟道积灰;SCR 上气室增设 5 组导流板,起到均流的作用,消除整流格栅安装间隙形成的局部高速区;增设 2 组出口导流板,用于减少出口烟气偏流对仪表测量结果和后续换热器磨损等不良影响。

为实现精准喷氨控制,原有的10套圆盘式涡流混合器拆除,重新安装新型喷氨格栅;单侧烟道喷氨格栅分7个区,每个分区调门后包含4个格栅模块,每个模块设1个DN50手动门控制,由3根支管、30支末端喷管组成,单侧烟道共计840支喷管,配套先进控制逻辑算法,通过调整分区调门与格栅手动门,实现机组动态工况下的脱硝精准喷氨。

②优化数据采集,对原有CEMS进行更换:本次改造将#2机组拆除原SCR入口、出口CEMS仪表,更换为NCL1801原位式NOx多点分析仪,测量脱硝出入口NOx和O2浓度,脱硝系统单侧烟道入口安装2个测点,出口安装4个测点,各测点相互独立,同步测量实时输出数据;原双侧共10支DN125喷氨管道全部拆除,改造为14支DN100喷氨管道,安装手动一次门、文丘里流量计、气动调节蝶阀及格栅模块控制手动门。

DCS扩展:所有新增测点信号接至本次技改新增DCS扩展柜,通过光缆接至主机DCS,实现远程监视与控制。

③加强吹灰,脱硝系统吹灰左右两侧各增设一组三只长杆式吹灰器,加上原来的两组,一共有左右侧各三组一共十八支长杆式脱硝吹灰器,并且形成定期吹灰制度,确保SCR反应装置催化剂的洁净和高效。

三、效果分析通过上述分析和改造以后,机组脱硝系统工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脱硝入口浓度大幅度下降,且脱硝自动投入正常,氨气利用率大大提高,氨逃逸降低到较低水平,基本不需要再担心硫酸氢氨的问题了,自动投入率很高,设定参数后不再需要人工监视,通过近两年运行数据统计分析,空预器易堵问题得到极大改善。

#2机组脱硝系统相比分析和改造之前,脱硝入口的浓度下降约有150ppm左右,按照理想氨氮比为1.2左右来计算,脱硝系统满负荷处理烟气量为98万标立方,江西省统调火电机组年均利用小时数5200小时,液氨价格3400元/吨来计算,一期一台300MW机组一年就可以节约液氨成本一百八十多万元,经济成本节约显著,效果很好,实现了精准喷氨的较为理想的效果。

四、结语本文通过对本厂一期脱硝系统来源和脱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我厂2018年进行的脱硝系统提效改造,找到了降低液氨消耗,精准喷氨供氨的路径方法。

从近两年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一期机组脱硝系统的经济稳定运行还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并提出合理方案解决脱硝系统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希望对于火电燃煤锅炉今后的环保脱硝方面得经济可靠运行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1]华能井冈山电厂2×300MW机组锅炉运行规程 Q/HN-1-5310.09.002-2020.[2]洁净煤发电技术及工程应用.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华能井冈山电厂二期低负荷三磨安全运行技术措施2019-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