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防范与应急知识(新版)
地震防范与应急知识(最新版)

地震防范与应急知识(最新版)By learning safety knowledge, we can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safety knowledge in daily life. Safe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life and life.( 安全常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地震防范与应急知识(最新版)地震是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的自然力量。
全世界每年有100多万次的地震发生。
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所造成的惨重灾情,堪称地球上最大的浩劫,而且地震还会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
因此,人们只有掌握丰富的自救知识并知道如何运用,才能在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到来时成功逃生。
联合国减灾科技委员会的报告中这样描述中国:“这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大陆地震的频度和强度居世界之首,占全球地震总量的1/10以上;台风登陆的频率平均每年高达7次;从有人类记录以来,旱涝灾害、山地灾害、海岸带灾害每年都在中国发生。
”仅以中国发生的地震灾害为例,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地震就高达8000多次,其中1000多次为6级以上地震。
自20世纪初至今,中国占全球因地震死亡人数比例高达50%以上。
地震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属于天灾,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我们可以采取防御措施。
当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急救知识,在地震到来时就可以自我救助、自我保护,与地震危害相比,无知才是最大的灾难。
一、地震逃生自救的9种方法1.选择夹角避震地震发生时,立即选择炕沿下、床前、桌下蹲身抱头,这些地方可形成遮蔽塌落物体的生存空间,以躲避房盖、墙砖等物体的打击。
要注意切勿钻到床底下,床和桌子要坚固,衣柜不能是板式的,也不要太高,太高可能倾倒。
地震预警常识及应急措施

地震预警常识及应急措施当地发生地震时,情况总是会非常突然。
对于生活在震源区的人们,经历地震后最需要做的就是要立即采取一些应急措施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预防地震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学习地震预警常识,并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应急准备。
1. 什么是地震预警?地震预警是一种提前几秒钟甚至几分钟向公众发出警告信息的系统,旨在帮助人们避免受到地震的严重影响。
地震预警系统是通过检测地震波震源区发出的初波和终波之间的时间差,并计算出地震的震级和震中位置的。
针对地震预警系统所预测到的地震,公众可以通过收听广播、社交媒体等多渠道了解到这类警报信息。
2. 为什么需要地震预警?地震是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不确定,给人们带来的威胁也是难以避免的。
但是,地震预警系统能够预测到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让人们在提前几秒钟或几分钟的时间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这种预警系统可以在重大地震发生时,改善救援队伍和民众的应急行动能力,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3. 如何应对地震?在遇到地震时,很多人在情急之下会想要从窗户或者门口逃离出去,这是非常危险的。
下面是几点建议,帮你尽最大可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1)保持冷静:地震时不要惊慌失措,坚定自己的信念,让家人和自己保持冷静。
(2)保护头部:可以用毛巾、纱巾等布料包住头部,减少被物品击中的几率。
(3)在安全处躲避:找到一个充分牢固的遮盖物下或抱紧桌腿旁躲避、等待,然后冷静等待紧急救援,不要尝试逃生。
(4)排查安全隐患:经常检查房屋设施和周围环境的安全隐患,例如排水沟、墙上的开口和长钉等,及时加固,固定或拆卸。
(5)备好急救箱和食物:为应急情况准备好急救箱和水、面包、饼干等食物,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不测事件。
总之,地震预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能为公众所带来的好的效果是显著的。
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将有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应该长期学习地震预警相关知识,为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2022最新预防地震安全常识_防地震安全小知识

2022最新预防地震安全常识_防地震安全小知识地震是人类现在无法逆转的,我们只有做好地震安全常识,这样在地震来临时提高自己的生存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最新预防地震安全常识_防地震安全小知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最新预防地震安全常识大地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震时又能利用预警现象,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
(1)预警现象:预警现象主要包括地面的颤动、建筑物的晃动、强烈而怪异的地声、明亮而恐怖的地光等。
预警时间:可以逃生的时间。
从感觉到地动到房屋倒塌,有大约十几秒的时间,只要你事先有准备,就可能利用这宝贵的十几秒钟逃离险境,转危为安。
(2)避震空间:废墟中可以藏身的空间。
不要以为房屋倒塌就是死路一条,室内有家俱、物品等的支撑,废墟中总会留下一定的`生存空间。
我国大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这是因为震时预警现象很短,由于剧烈地动,人们行动往往无法自主;但若住在平房,发现预警现象较早,则应力争跑出室外到开阔、安全的地方避震。
所谓就近避震,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
地震的时候应该采取“伏而待定”的姿势,即蹲下、坐下或趴下,尽量蜷曲身体,使身体重心降低,同时,双手要牢牢抓住身边的牢固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暴露在物体外而受伤。
在躲避地震的过程中应该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沙发垫等顶在头上;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侵入;保护口、鼻:有可能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尘、毒气吸入。
地震中可能遭遇的处境:1、在住宅(楼房和平房)要远离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躲藏。
躲藏的具体位置可选择桌子或床下,也可选择坚固的家具旁或紧挨墙根的地方。
住楼房的千万不要跳楼。
生活知识_地震应急逃生知识及安全措施

地震应急逃生知识及安全措施地震应急逃生知识:我国地震救援现状1.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
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
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
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在地震时的应急防震工作室内应急防震行动防地震伤害主要是防震坏建筑物及震落物品的砸伤。
如果有临震预报,就可按政府通告行动,离开建筑物。
但在多数情况下,地震是突然发生的。
在12秒钟之内通过自己的应急行动,要得到最好的防护效果。
其办法是:一旦发生地震,如在家里,应立即关闭煤气和电闸,将炉火扑灭。
若住在平房,且离门很近,则应冲出门外。
如住在楼房,可以躲到结实的床、桌下,或躲进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或厨房,或设支撑三角形空间 (可参考第三课中的室内防护动作)。
要注意保护头部,以防异物砸伤;要用口罩捂住嘴和鼻子,身体取低位。
注意千万不要跳楼、跳宙,以免摔伤或被玻璃扎伤;不要上阳台,不要去乘电梯,不要下楼梯,不要到处跑,不要随人流拥挤,这些地方容易崩塌垮掉、发生挤压踩伤。
特别是对于有感地震,尤其要防止盲目行动,听从指挥,否则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图13。
2024年最新完整版《地震常识及应对措施》培训PPT课件(含完整内容)

03
在周围安静能听到上面有人说话时,应敲击出声,向外面传递信息。
4 地震被埋应对措施
救人原则: 先救人多的地方、医务人员、容易救的人、伤势轻的人和强壮的人。
寻找被困人员
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 呻吟和敲击器物的声音。
挖掘被埋压者时
不可以用利器刨挖,以免伤人。 尽快使受伤者的头部暴露,清除 口鼻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通畅,
地震时在停车场
千万不要留在车内,以免垮下来的天花板压 扁汽车,造成伤害;
要赶快 离开车子
应该以卧姿躲在 车旁,掉落的天 花板压在车上, 不致直接撞击人 身,可能形成一 块『生存空间』, 增加存活机会。
3 应急防护与逃生知识
家住平房避震
01 有条件时尽快跑到室外避震; 02 如果屋外场地开阔,可尽快跑到室外避震; 03 室内避险躲在较安全的地点; 04 低矮、牢固的家具边; 05 牢固的桌子或床下。
地震常识及 应对措施
4
地震被埋应对措施
4 地震被埋应对措施
被埋压时:
尽量将手脚挣脱开来,清除
压在身上的各种物品。
01
更重要的是要有信心, 要乐观,等待时机。
用周围可搬动的物品支撑身 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 02 扩大安全空间,保障有足够 的空气。
无力脱险时,尽量节省力气, 04 要静卧,保持体力,寻找食
家庭避震
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
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内墙墙根、墙角;
室内易于 形成三角空间
的地方是
厨房、厕所、储藏 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3 应急防护与逃生知识
户外场所避震
地震抗灾小知识

地震抗灾小知识
一、迅速寻找避难所
在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寻找坚固的物体或避难所,如墙角、桌子下、床下等处,避免被掉落的物品砸伤。
如果无法找到避难所,应尽量保持身体低矮姿势,双手护好头部,寻找安全空间躲避。
二、保持冷静与警觉
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和警觉非常重要。
不要惊慌失措,尽量避免混乱和拥挤,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同时,要密切关注周围环境的变化,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危险。
三、采取防护措施
在地震发生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例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减少灰尘和有害气体的吸入;用衣物或毛巾遮住眼睛,以防止因物品掉落造成伤害;如果可能的话,应尽快穿上鞋袜等防护物品,以减少脚部受伤的可能性。
四、遵循疏散指示
在地震发生后,应遵循疏散指示,尽快离开建筑物或危险区域。
在疏散过程中,要保持有序和稳定,避免因恐慌和混乱造成伤害。
同时,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发现和避开潜在的危险。
五、寻找安全区域
在疏散后,应尽快寻找安全区域,远离建筑物和危险物品。
在选择安全区域时,应考虑到地形、地质、气象等因素,避免因次生灾害造成伤害。
同时,要保持警觉和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危险。
总结:以上是地震抗灾小知识的主要内容,包括迅速寻找避难所、保持冷静与警觉、采取防护措施、遵循疏散指示和寻找安全区域。
在地震发生时,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灾害,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地震应急救援常识及安全常识

地震应急救援常识及安全常识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
因此,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地震应急救援常识及安全常识,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一、地震应急救援常识1.1 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在地震发生之前,我们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比如地震的成因、地震的危害等等。
只有这样,当地震发生时,我们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1.2 制定应急预案在地震发生之前,我们应该制定好应急预案,包括逃生路线、避难所的位置等等。
这样,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就能够迅速地采取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1.3 注意地震预警信息在地震发生之前,我们应该关注地震预警信息。
如果有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我们应该尽快采取措施,避免受到地震的影响。
二、地震安全常识2.1 避免在高楼大厦内逗留在地震发生时,高楼大厦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场所之一。
因此,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在高楼大厦内逗留。
如果必须留在高楼大厦内,应该尽快找到安全的地方躲避。
2.2 避免在桥梁、隧道等结构物附近逗留在地震发生时,桥梁、隧道等结构物也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场所之一。
因此,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在桥梁、隧道等结构物附近逗留。
如果必须经过这些地方,应该尽量保持冷静,避免恐慌。
2.3 避免靠近海岸线和河岸边在地震发生时,海岸线和河岸边也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场所之一。
因此,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靠近海岸线和河岸边。
如果必须经过这些地方,应该尽量保持冷静,避免恐慌。
三、总结地震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自然灾害,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地震应急救援常识及安全常识,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震安全常识十条

地震自救常识十条避震原则是保持镇静,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
以下是地震自救的十大常识:一、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地震时,不要惊慌失措,保持冷静是自救的第一步。
二、迅速撤离(底层住宅,外有空旷处)地震发生后,应尽快撤离建筑物。
如果在室内,应迅速离开房间,前往开阔地带。
三、将门打开,确保出口,寻找掩护(高层住宅等无法第一时间逃脱)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
室内要躲在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边上,如牢固的桌下、低矮牢固的家具边;也可快速跑到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
远离可能坠落的物体,不要站在窗边或阳台;晃动停止并确认户外安全后,方可离开房间;不要乘坐电梯,不要因寻找衣服、财物耽误逃生时间,更不要跳楼逃生。
室外应远离建筑区、大树、街灯和电线电缆;不在易燃易爆、化学有毒的工厂或设施附近;若在车内,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到开阔地靠边停车,不要把车停在立交桥、高楼等建筑物下或大树旁、电线电缆下。
在学校时,正在教室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绝不能乱跑或跳楼逃生,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带避震。
四、寻找生存空间如果被困在废墟中,需要寻找生存空间,以增加自己的存活机会。
可以利用砖木等支撑可能会塌落的重物,扩大生存空间。
同时,还要小心凿通气孔,以避免窒息。
五、切勿乘坐电梯地震发生时,切勿使用电梯。
电梯可能会停电、失控,甚至发生坠落事故。
应使用楼梯逃生。
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高层大厦以及近来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
地震发生时,会自动的动作,停在最近的楼层。
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处联系、求助。
六、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常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地震防范与应急知识(新版)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accidents.地震防范与应急知识(新版)地震是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的自然力量。
全世界每年有100多万次的地震发生。
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所造成的惨重灾情,堪称地球上最大的浩劫,而且地震还会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
因此,人们只有掌握丰富的自救知识并知道如何运用,才能在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到来时成功逃生。
联合国减灾科技委员会的报告中这样描述中国:“这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大陆地震的频度和强度居世界之首,占全球地震总量的1/10以上;台风登陆的频率平均每年高达7次;从有人类记录以来,旱涝灾害、山地灾害、海岸带灾害每年都在中国发生。
”仅以中国发生的地震灾害为例,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地震就高达8000多次,其中1000多次为6级以上地震。
自20世纪初至今,中国占全球因地震死亡人数比例高达50%以上。
地震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属于天灾,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我们可以采取防御措施。
当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急救知识,在地震到来时就可以自我救助、自我保护,与地震危害相比,无知才是最大的灾难。
一、地震逃生自救的9种方法1.选择夹角避震地震发生时,立即选择炕沿下、床前、桌下蹲身抱头,这些地方可形成遮蔽塌落物体的生存空间,以躲避房盖、墙砖等物体的打击。
要注意切勿钻到床底下,床和桌子要坚固,衣柜不能是板式的,也不要太高,太高可能倾倒。
2.选择厨房、厕所避震如果住的是水泥现浇板或水泥预制板屋顶的房子,地震发生时,应立即进入厨房、厕所等处。
这些地方开间小,有上下水管道连接,既能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又能找到维持生存的水和食物,能减少伤亡,其弊端是回旋余地小、人体缺少遮挡物。
3.首先保护自己要尽可能多地保存有生力量。
地震发生在一瞬间,不容多考虑,应当机立断,先保护好自己,有机会再保护别人。
要记住只有保全了自己,才有可能去抢救他人。
还要注意自己脱险后,先救人,原则是先救易救的、再救困难的,以争取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救更多的人。
4.护住头、口、鼻如果自己已经被埋在了废墟下面,千万不要惊慌,保持冷静,先用手保护好头部、鼻子、和嘴,以免受伤和让灰土进入呼吸道。
在手能动的情况下,先用手扒掉挤压身体的土石砖块,增大活动空间;如果四肢或上肢被压住不能动弹,就要注意保存体力。
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千万不能绝望,要坚定自己能活下去的决心,以顽强的意志等待救援。
面对危险,哭是没有用的,唯有自救互救才有活下来的可能。
5.不要大声呼喊需要注意的是,地震时被砸在里面后,要立足于自救,千万不要大声呼喊,尽量减少体力消耗,你坚持的时间越长,获救的可能性越大。
须知被压在里面的人听外面的声音清楚,里面发出的声音外面却不易听见。
要积蓄体力,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大声呼救。
6.积蓄水源节省使用水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地震后受困在封闭空间时,要尽一切办法找水。
没有水要找容器保存自己的尿液饮用,没有尿要找湿土吮吸。
作长时间打算,液体只能润唇、小饮而绝不可大喝。
如果困在里面时间过长,就要找一切可吃的东西充饥。
7.巩固生存空间被埋在废墟里,首要的是保护好自己,尽快用砖块将头上身上的天花板顶住,防止在余震中把自己砸伤;要想方设法用棍子捅出一个出气孔,防止窒息。
8.创造逃生条件地震受困后,只要能动,就要想方设法钻出去,寻找可以挖掘的工具,如刀子、铁棍、铁片等挖掘废墟。
要凭眼睛和耳朵、感觉找准逃生方向,哪里可以看到光线就说明距离短、哪里可以听到声音就说明距离近、哪个方向感觉风大就说明距离近等等。
9.坚持就能胜利需要强调的是,被埋在废墟里的人,只要坚持,生存概率是很高的。
1976年唐山大地震市区约有86%的人被埋压,在极震区约有90%以上的人被埋压,以数字计算,在近70万市民中,约有63万人被埋压,但其中因埋压死亡的人数为近10万人,约占被埋压人数的16%。
二、在户外怎样避震(1)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双手交叉放在头上,最好用合适的物件罩在头上,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
(2)要避开高大的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等,特别是要躲开有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
同时也要注意避开危旧房屋、狭窄的街道等危险之地。
(3)避开高耸或悬挂的危险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
(4)地震时正在郊外的人员,应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地,以防滑坡、地裂、涨水等突发事件。
骑车的下车,开车的停下,人员靠边行走。
(5)地震时,在车上的人会被路边坠落的物体砸伤。
其实,他们只要简单地离开车辆,靠近车辆坐下,或躺在车边就可以了。
因为,通常被压垮的车辆旁边都有一个相应的空间可供躲避。
同理,在停车场时你也不应留在车内,以免垮下来的天花板压扁汽车,造成伤害。
(6)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
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7)避开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等。
(8)避开立交桥这类的结构复杂的构筑物,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面和下方。
三、在家中怎样避震(1)一旦感觉到地震,应抓紧时间紧急避险。
大地震从开始到震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切勿耽误时间。
(2)在地震中,木质建筑物最牢固。
木头具有弹性,并且可以与地震的力量一起移动。
如果木质建筑物倒塌,会留出很大的生存空间,而且木质材料密度最小,重量最小,对人伤害较轻。
砖块材料则会破碎成一块块更小的砖。
砖块会造成人员受伤,但是,被砖块压伤的人远比被水泥压伤的人数要少得多。
因此,当所在的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较差时,可考虑从室内跑出去,住平房时应尽快跑到室外的空旷地带。
(3)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
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4)地震发生时不要慌,特别要牢记的是不要滞留在床上,特别是若晚上发生地震,而你正在床上时,正确做法是立即躲到床下,床的周围便是一个安全的空间。
如果你正在看电视,不能迅速地从门或窗口逃离,那就在靠近沙发或椅子的旁边躺下,然后蜷缩起来。
不可跑向阳台,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不可跳楼,不可使用电梯,若地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时要抱头蹲下。
(5)避震位置至关重要。
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寻找安全空间躲避,最好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当建筑物倒塌落在物体或家具上时,这些物体会使靠近它们的地方留下一个空间。
这个空间就是“救命三角”。
物体越大越坚固,它被挤压的余地就越小。
而物体被挤压的余地越小,这个空间就越大,于是利用这个空间的人免于受伤的可能性就越大。
这种三角空间,包括炕沿下、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家具下、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这些地方是人们可能幸存的相对安全的地点。
(6)躲避时应尽量靠近水源处,尽量靠近建筑的外围。
越靠近建筑物的中心,逃生路径被阻挡的可能性就越大;靠近建筑的外围,即使出不来也容易获得营救,但不可躲在窗户、门框下面。
地震后大楼倒塌时,很多人被发现在门口被砸死,因为站在门框下,当门框向前或向后倒下时,会被头顶上掉落的屋顶砸伤;当门框向侧面倒下时,会被压在当中。
(7)当躲在如厨房、卫生间这样的小开间时,尽量远离炉具、煤气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
若厨房、卫生间处在建筑物的角落,且隔断墙为薄板墙时,就不能选择它为最佳避震场所。
(8)不要钻进柜子或箱子里,一旦钻进去,便立刻丧失机动性,视野受阻、身体受限,不仅错过逃生机会,还不利于营救。
(9)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不可躺卧。
因为躺卧时人体的平面面积加大,被击中的概率要比站立位大5倍,而且很难机动变位。
(10)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地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
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想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
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
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
(11)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及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吸入灰土和毒气。
(12)一旦被困,要设法与外界联系,除用手机联系外,可敲击管道和暖气片,也可打开手电筒。
四、在学校怎样避震(1)在比较安全的教室里,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闭眼,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寻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可躲避在坚固的课桌下、讲台旁,不要拥挤,以免造成踩踏伤亡事件,更不能跳楼。
(2)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
(3)在室外的操场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同时要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千万不要回到教室中去。
五、在野外和海边怎样避震(1)在野外要避开山脚、陡崖和陡峭的山坡,以防山崩、滑坡、泥石流等。
(2)在海边要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地方转移,以避免地震可能引发的海啸袭击。
六、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1)如果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时,要沉着冷静,特别是当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更不得乱挤乱拥,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保护好头部,等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2)不要慌乱地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以免被挤到墙或栅栏处。
(3)地震时,如果你正在商场、地铁、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用口罩捂住嘴和鼻子,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也可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再有秩序地撤离。
(4)在行驶的汽车内要抓牢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七、地震在中国的多发区域地震带一般被认为是未来可能发生强震的地带。
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海岭地震带,其中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3/4。
地震带内的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显著活动和相对平静交替存在,一定时期后又重复出现。
各地震带的重复期从几十年到几百年,甚至达千年以上。
各地震带的大地震发生方式有单发式和连发式之分,前者以一次8级以上地震和若干中小地震来释放地震带内积累的能量;后者在一定时期内以多次7~7.5级地震释放其绝大部分积累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