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应急安全知识培训共39页

合集下载

地震安全及急救知识培训

地震安全及急救知识培训

• 震级 • 震源深度 • 震中距 • 地质结构 • 建筑物
11
我国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1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2次。4月24日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发生6.3级地震,是上半年我国大陆地区震级最高的 地震。6月17日四川长宁发生6.0级地震,此后又相继发生3次5级以上余震, 是上半年我国大陆地区灾情最重的地震。据统计,地震灾害共造成全国41.7 万人次受灾,15人死亡,9.1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3000余间房屋倒塌,大量 房屋不同程度损坏。
03 地震自救及互救
➢ 地震自救
➢ 地震互救 ➢ 检伤分类
地震自救 及互救
➢ 心肺复苏
➢ 止血包扎
➢ 固定搬运
➢ 救助被埋者
地震自救 地震互救
躲避技巧 检伤分类 心肺复苏 止血包扎 固定搬运 救助被埋者
3.1 地震自救
地震自救
伏地
遮挡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 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6
一、洪涝灾害“南多北少” 二、地震活动较为活跃 三、个别省份旱灾相对较重 四、风雹灾害侵袭北方局地 五、雪灾和低温冷冻灾害年初集中发生
7
02 地震基础知识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 中造成的震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 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倒下的墙和梁
活命三角区
物体越结实 形成三角形 空间就越大
大床 桌子 沙发 汽车
倒下的墙和梁 活命三角区
假如地震发生,你应该这样做: 1、迅速寻找一个大而坚实的物体 2、移动并靠近它的一侧 3、尽量卷缩自己身体靠下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培训教材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培训教材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遇见地震如何逃生1.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

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

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2.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

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

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

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3.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

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4.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

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5.发生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

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

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6.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

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7.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

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

8.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

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

9.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

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10.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

掀起的海浪,会急剧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舟就十分危险。

此时,最好是迅速离开沙滩,远离浪高的海面,才算是安全的。

11.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这是由于惊恐的人们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缘故。

这时需要的是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不要乱跑乱窜。

有关地震应急安全知识

有关地震应急安全知识

有关地震应急安全知识地震是一种地壳运动造成的地球表面破裂和震动的现象。

地震具有突然性和破坏性,对人类和物质造成巨大的危害。

因此,了解地震应急安全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下面将详细介绍地震发生时的应急安全知识。

一、地震前的防范措施1.家庭防震准备:在家中安装天然气阀门和地震报警器,并确保电源线、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等没有漏气、漏水现象。

2.家庭物品的摆放:将易破碎、易倒的物品放在固定牢固的位置,以防止地震发生时物品掉落造成伤害。

3.家庭疏散路线:了解家庭疏散路线,确保能快速安全地离开住宅,避免被火灾、倒塌物等危险物威胁。

1.安全自救:发生地震时,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如果身处室内,要立即找到结实的桌子或者隐藏在门框下,保护头部;如果身处室外,尽量远离高楼、电线杆、大树等易倒塌的地方,寻找开阔的空地避免被砸伤。

同时,应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

2.疏散逃生:在地震发生后,如果建筑物严重受损,存在危险,应尽量迅速地疏散到开阔的安全地带,避免被倒塌物砸伤。

在疏散过程中,不要乱跑乱闯,以免被其它人踩伤或者被倒塌物掩埋。

3.使用避难工具:在疏散逃生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避难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如带上安全帽、厚实的衣物,以减少头部和身体受伤的概率。

此外,也可以利用逃生绳索、安全绳等工具,从高处下降到地面,避免被孤立在高层建筑中。

4.防范火灾:地震发生后,易燃物品很容易引起火灾,加剧灾情。

因此,在疏散逃生的过程中,要注意火源的存在。

遇到火灾时,迅速扑灭火源或尽量远离火源,防止被火灾伤害。

5.防范次生灾害:地震发生后,可能会引发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因此,在防震救灾过程中,要注意次生灾害的防范。

可以选择相对安全的地带暂时居住,避免次生灾害的危害。

三、地震后的安全知识1.不随便靠近楼房:在地震后,建筑物通常会遭受严重破坏,可能存在倒塌的危险。

因此,不要盲目靠近受损严重的建筑物,以免被倒塌物压伤。

地震防护知识培训

地震防护知识培训

地震防护知识培训地震基础知识地震是指地球内部的岩石断裂所引起的振动。

地震是自然灾害中风险最高、危害最大的一种。

当前地震形势全球年均发生地震次数约320,000次,我国每年也会发生多次地震。

近些年来,我国地震活动频繁,特别是在我国西南和华北地区,地震频率大增。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地震的防灾减灾工作。

地震烈度及危害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带来的震动在地表上产生的强度大小。

震动大小决定了地震产生的危害程度。

地震烈度为7度及以上的地震被称为大地震,其危害极其严重。

地震危害可表现为以下几种:•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建筑倒塌:建筑物受到地震的震动作用,出现裂缝、倒塌等;•动力灾害:地震会产生水位波动、洪水、坍塌等,造成水力和动力灾害;•社会灾害:地震可造成交通、电力、通讯等正常生活秩序的破坏,造成社会灾害。

地震防护知识消除地震隐患在建筑方面,应该遵循抗震设计的标准,合理选材、抢修残旧建筑、加固改造已有建筑等。

此外,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地震影响因素,推广低影响建筑技术、积极观察地质灾害情况等。

日常防护措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地震的危害。

•家居固定:把大抵赖以生存的家具、家电固定好,免遭地震危害,•定时清理:定期对家里日常生活用品进行检查、清理,避免百万蟑螂屋等危害;•应急方案:制定完善的应急方案,事先了解地震应急知识,便于抗震救灾;地震应急措施地震来临的时候,我们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证自身安全。

•迅速撤离:地震发生时,应该迅速离开危险区域,避免在高楼物品跑动,以免发生伤亡;•就近避难:选择适当的开放空间、远离高楼道路口等处进行暂时避难;•系好安全带:在车辆内时,系好安全带并关好车窗门,随即靠到车底等不易伤害处;•注意求救:如果受伤或周围有伤者,需要及时报警并寻求救助。

结语以上是关于地震防护知识培训的内容。

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学习掌握该知识,提高自身防护能力。

也希望各地政府部门能够加大在防灾减灾方面的投入,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防震安全培训

防震安全培训

目录CONTENTS•地震基本知识与危害•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与政策•地震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家庭防震知识与技能培训•学校防震知识与技能培训•企业单位防震知识与技能培训01地球表面的震动。

地震定义及火山活动等引起。

成因分类危害影响02国家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了防震减灾的基本方针、原则、制度和措施,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关法规和规章包括《地震监测管理条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等,对防震减灾工作进行了具体规范。

地方政府防震减灾政策措施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地方政府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防震减灾政策和措施。

建立应急预案体系地方政府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地方政府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提高地震监测和预警能力,为地震应急救援提供科学依据。

企业单位防震减灾责任与义务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管理制度开展地震应急演练配合政府开展地震应急救援03地震预警系统建设与运行情况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地震预警系统运行应急响应机制建立与完善情况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实施情况应急预案制定详细阐述了应急预案的制定过程,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评估、措施制定等,以及在应对地震事件中的实际应用。

演练实施情况介绍了应急演练的实施过程,包括演练计划、组织实施、效果评估等,以及在应对地震事件中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同时,也指出了应急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

04提前制定家庭防震计划,明确家庭成员在地震发生时的职责和行动方案。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准备应急包安装防护设备准备一个包含基本生活用品和医疗用品的应急包,如水、食物、药品等。

在家庭中安装防震设备,如抗震支架、减震器等,以减少地震对家庭物品的损害。

030201家庭防震准备工作建议保持冷静寻找安全区域的风险。

保护头部家庭避震方法与技巧分享确定疏散路线确保家庭出口畅通无阻,没有杂物阻挡。

防震安全知识培训

防震安全知识培训

防震安全知识培训•地震基本概念与危害•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家庭防震措施与应急避险技能培训•学校防震安全知识普及与演练活动组织•企业防震安全知识普及与演练活动组织•社区防震安全知识普及与演练活动组织01地震基本概念与危害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引起的自然现象,是全球性的地质灾害。

地震定义地震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如地壳板块之间的相互碰撞、挤压等引起的。

成因地震定义及成因体波是指地震波在地壳内部传播的波,包括纵波(P波)和横波(S波)。

体波面波地震波传播速度面波是指地震波在地壳表面传播的波,包括Love波和Rayleigh波。

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通常为几公里每秒,但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会有所不同。

030201地震波传播方式建筑物倒塌地面裂缝山体滑坡水库溃坝地震危害形式01020304地震时,建筑物可能会因为地壳运动而发生倒塌或损坏,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时,地壳运动可能会导致地面出现裂缝或塌陷,对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造成破坏。

地震时,山体可能会因为地壳运动而发生滑坡或泥石流,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时,水库可能会因为地壳运动而发生溃坝或泄漏,对下游地区造成灾害。

02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1 2 3规定了防震减灾工作的基本原则、方针政策和重要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明确了地震应急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职责和响应程序。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包括地震监测、预警、应急救援等方面的法规和规章。

相关法规和规章国家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体系概述地方防震减灾政策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防震减灾政策,如地震应急预案、地震监测预报方案等。

政策执行情况评估对各地防震减灾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地方政策解读及执行情况评估企业应承担起防震减灾的社会责任,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提高员工的防震减灾意识。

企业社会责任与参与途径企业社会责任03家庭防震措施与应急避险技能培训对房屋的建造类型、结构、地基等进行评估,了解房屋的抗震能力。

教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地震

教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地震

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灾害的威胁日益严峻,地震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提高教职工的地震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保障师生生命安全,我校特举办本次教职工安全教育培训,重点讲解地震应急知识。

一、地震基础知识1. 地震的定义地震是指地球内部岩石在构造运动过程中,因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而突然破裂,释放出能量,造成地壳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2. 地震的分类(1)按震源深度分类: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2)按震级分类:微震、小震、中震、大震、巨震。

3. 地震成因地震主要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包括板块运动、地壳变形、岩浆活动等。

二、地震预警与应急响应1. 地震预警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前,通过地震监测手段,提前发出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应急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地震应急响应(1)地震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师生撤离到安全地带。

(2)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

(3)维护校园秩序,防止恐慌情绪蔓延。

(4)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灾情,争取救援。

三、地震应急自救互救知识1. 地震发生时的自救互救(1)保持冷静,迅速判断逃生路线。

(2)尽量躲避高大建筑物、危险品等。

(3)不要乘坐电梯,使用楼梯逃生。

(4)若被困在废墟中,尽量保持呼吸畅通,寻找水源和食物。

2. 地震发生后的自救互救(1)关注被困人员,尽力提供救援。

(2)保持通讯畅通,及时向外界求助。

(3)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4)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互鼓励,共同度过难关。

四、地震应急演练1. 演练目的通过地震应急演练,提高教职工的地震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组织师生撤离,减少人员伤亡。

2. 演练内容(1)地震发生时的逃生路线。

(2)地震发生后的自救互救方法。

(3)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3. 演练步骤(1)召开动员大会,明确演练目的和内容。

(2)制定详细的演练方案,明确各岗位职责。

地震安全教育培训资料

地震安全教育培训资料

地震安全教育培训资料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了提高大家在地震发生时的自救能力和自救意识,我们开展了地震安全教育培训。

以下是一些地震安全教育培训资料,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地震的定义和危害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它可以造成地表震动、地裂和地面沉降。

地震还可能导致房屋倒塌、道路损毁、水电通讯中断等一系列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

2.地震前的预防措施在地震来临前,人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预防措施来减少灾害。

比如在建筑物内部设置抗震支撑结构、定期进行地震演练、建立地震应急预案等。

3.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方法当地震发生时,人们应该迅速采取自救措施。

首先要保持镇定,找到一个安全的避难处躲避。

如果无法逃离,要及时找到一个坚固的避难物品保护自己,避免被坍塌物压迫。

4.地震后的救援和恢复地震发生后,救援和恢复工作至关重要。

人们应该尽量避免进入倒塌的建筑物,待救援人员到来之前,自行采取自救措施。

同时,要积极配合救援人员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和阻碍。

在地震安全教育培训中,我们希望大家能够牢记这些知识,做好自救准备,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并落实这些知识,提高地震自救的能力。

祝大家平安!很高兴看到大家对地震安全教育培训资料感兴趣,以下继续为大家细化一些相关内容。

5. 地震前的应急预案在地震发生前,我们需要建立地震应急预案以及演练,预案应包含应急电话、家庭成员联系方式、逃生通道等信息。

此外,还需要充分了解社区避难点的位置,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躲避。

6. 家居的地震安全设施在家中要确保家具固定稳固,避免重物堆放在高处。

此外,安装避震支撑系统、紧急灭火器材以及应急药品箱,有助于提高地震发生时的自救率。

7. 公共场所的应急逃生预案在公共场所,为了提高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意识,我们需要了解并参与演练相应的逃生预案,此外,定期检查和修复建筑和逃生设备,对于大幅度减少地震造成的伤亡和损失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