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镜PPT课件
合集下载
胃肠镜操作ppt课件

.
十二指肠球部
.
十二指肠上角、上曲
.
十二指肠降部
.
十二指肠乳头
.
十二指肠乳头2
.
消化性溃疡
.
良性溃疡
☼大小:<2cm ☼形状:圆形、椭圆 形或线状;(较规则) ☼表面与底:表面覆 盖白苔或黄白苔,底部 平坦; ☼周边粘膜:周围粘 膜充血、水肿,可稍 隆起; 可有粘膜皱襞 向溃疡集中像。
防襻 当镜身在乙状结肠及横结肠成襻时,需 手法防襻。乙状结肠:压脐左下方触及 腹后壁。横结肠:顶住横结肠下垂角。 小技巧,必要时,助手按压腹部。
.
正
常
结
肠
直肠
粘
乙状结肠
膜
图
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横结肠
结肠肝曲
.
.
.
.
结肠袋较升结肠稍深,肠腔宽大,成倒三角形。
.
.
.
.
正常回盲瓣
.
正常回盲瓣
回盲部炎症
.
总结
三个阶段:
1.完成内镜检查----熟悉 纤维内镜工作原理、性能、给水给气、旋钮
角度、光源等。熟悉操作技术技巧。 2. 快捷、安全、痛苦小的完成检查---勤
完成一定的例数,你也会有感觉! 3. 终极目标:“五到”
既心到、眼到、手到、镜到!做到人镜合一, 指哪打哪!
.
谢 谢! .
.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
在分块黏膜 切除术后内 镜下见一大 的缺损,大 小约 50x50mm
.
内镜下用钛夹在黏膜缺损的近侧缘与远侧 缘固定圈套环
.
结肠镜检查并发症
肠穿孔 临床表现:剧烈腹痛、腹胀,弥漫性腹 膜炎体征,腹平片有膈下游离气体。 原因:盲目滑镜和暴力插镜;注气过多; 活检过深;内镜下息肉摘除。
十二指肠球部
.
十二指肠上角、上曲
.
十二指肠降部
.
十二指肠乳头
.
十二指肠乳头2
.
消化性溃疡
.
良性溃疡
☼大小:<2cm ☼形状:圆形、椭圆 形或线状;(较规则) ☼表面与底:表面覆 盖白苔或黄白苔,底部 平坦; ☼周边粘膜:周围粘 膜充血、水肿,可稍 隆起; 可有粘膜皱襞 向溃疡集中像。
防襻 当镜身在乙状结肠及横结肠成襻时,需 手法防襻。乙状结肠:压脐左下方触及 腹后壁。横结肠:顶住横结肠下垂角。 小技巧,必要时,助手按压腹部。
.
正
常
结
肠
直肠
粘
乙状结肠
膜
图
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横结肠
结肠肝曲
.
.
.
.
结肠袋较升结肠稍深,肠腔宽大,成倒三角形。
.
.
.
.
正常回盲瓣
.
正常回盲瓣
回盲部炎症
.
总结
三个阶段:
1.完成内镜检查----熟悉 纤维内镜工作原理、性能、给水给气、旋钮
角度、光源等。熟悉操作技术技巧。 2. 快捷、安全、痛苦小的完成检查---勤
完成一定的例数,你也会有感觉! 3. 终极目标:“五到”
既心到、眼到、手到、镜到!做到人镜合一, 指哪打哪!
.
谢 谢! .
.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
在分块黏膜 切除术后内 镜下见一大 的缺损,大 小约 50x50mm
.
内镜下用钛夹在黏膜缺损的近侧缘与远侧 缘固定圈套环
.
结肠镜检查并发症
肠穿孔 临床表现:剧烈腹痛、腹胀,弥漫性腹 膜炎体征,腹平片有膈下游离气体。 原因:盲目滑镜和暴力插镜;注气过多; 活检过深;内镜下息肉摘除。
胃肠镜ppt课件图片

胃肠镜ppt课件图片
• 胃肠镜简介 • 胃肠镜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 • 胃肠镜检查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 胃肠镜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评估 • 胃肠镜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 结论与参考文献
01
胃肠镜简介
胃肠镜的定义
胃肠镜是一种光学仪器,通过口或肛门插入,可以直观地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 等部位的病变,是消化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06
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论
胃肠镜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消化道 疾病检查方法,能够发现并确诊 多种消化道疾病,如胃炎、溃疡
、肿瘤等。
胃肠镜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 疾病的严重程度,制定更加准确
的治疗方案。
胃肠镜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已 经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和认可。
参考文献
•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
THANK YOU
肠镜
肠镜是一种细长、可弯曲的纤维内窥镜,可以经肛门进入肠道,对肠道进行观 察和诊断。肠镜还可以通过活检通道进行组织活检和细胞学检查。
胃肠镜的工作原理
光学成像
胃肠镜通过光学成像技术,将目标组织放大,并将其图像传 输到显示屏或存储设备中。医生可以通过观察这些图像来进 行诊断和治疗。
活检通道
胃肠镜通常具有活检通道,可以用于进行组织活检和细胞学 检查。活检通道可以插入活检钳、电灼器等工具,以帮助医 生进行组织取样和病变切除。
胃肠镜的未来展望
早期癌症筛查
随着癌症发病率的增加,早期筛查成为预防和治疗的关键,胃肠 镜检查将成为早期癌症筛查的重要手段。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 果和患者满意度。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提高胃肠镜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漏诊 和误诊的风险。
• 胃肠镜简介 • 胃肠镜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 • 胃肠镜检查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 胃肠镜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评估 • 胃肠镜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 结论与参考文献
01
胃肠镜简介
胃肠镜的定义
胃肠镜是一种光学仪器,通过口或肛门插入,可以直观地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 等部位的病变,是消化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06
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论
胃肠镜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消化道 疾病检查方法,能够发现并确诊 多种消化道疾病,如胃炎、溃疡
、肿瘤等。
胃肠镜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 疾病的严重程度,制定更加准确
的治疗方案。
胃肠镜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已 经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和认可。
参考文献
•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
THANK YOU
肠镜
肠镜是一种细长、可弯曲的纤维内窥镜,可以经肛门进入肠道,对肠道进行观 察和诊断。肠镜还可以通过活检通道进行组织活检和细胞学检查。
胃肠镜的工作原理
光学成像
胃肠镜通过光学成像技术,将目标组织放大,并将其图像传 输到显示屏或存储设备中。医生可以通过观察这些图像来进 行诊断和治疗。
活检通道
胃肠镜通常具有活检通道,可以用于进行组织活检和细胞学 检查。活检通道可以插入活检钳、电灼器等工具,以帮助医 生进行组织取样和病变切除。
胃肠镜的未来展望
早期癌症筛查
随着癌症发病率的增加,早期筛查成为预防和治疗的关键,胃肠 镜检查将成为早期癌症筛查的重要手段。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 果和患者满意度。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提高胃肠镜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漏诊 和误诊的风险。
肠镜检查护理PPT课件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肠镜检查护理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概述
肠镜是经由肛门插人电子肠镜,根据镜中拍 摄到的图像来诊断和治疗大肠病变的一种手段。
目录
1 适应症 2 禁忌症 3 评估 4 操作前护理 5 操作中护理 5 操作后护理
一 适应症
1.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便血。 2.原因不明的慢性腹泻、黏液便脓血便。 3.顽固性便秘、排便不畅感排便习惯改变和不明原因的大便形状改变。 4.疑为大肠病变引起的腹痛和腹部包块。 5.钡灌肠检查怀疑有异常需要进一步确诊。 6.对已确诊的大肠病变和结肠手术后要随诊观察。 7.在术中行结肠镜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的范围和部位,从而有助于决定手术的 方式。 8.结肠镜下的治疗,如息肉摘除,止血,早期肿瘤的治疗,结肠扭转和肠套叠的复 位等。
二 禁忌症
1.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 2.严重的高血压,脑供血不足,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明显的心律失常者。 3.腹膜炎和中毒性急性消化道炎症,如中毒性痢疾、重型溃疡性结肠炎,尤其是严 重的低蛋白血症者,易引起肠穿孔。 4.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肠道积血过多,妨碍观察者。 5.近期内胃肠道或盆腔做手术及放射治疗者。 6.由于手术及炎症,致使腹腔内粘连或形成硬性扭曲时,不勉强检查。 7.肠道有狭窄时,对狭窄以上的肠管不勉强进镜。肛门狭窄及肛门急性炎症时不宜 检查。 8.精神病患者或者不愿进行检查者。 9.女性妊娠或者在月经期。
三 评估
1.评估患者是否适合应用肠镜,是否有腹泻腹痛、消化道出血 等。 2.评估环境是否安全安静,可采取适当遮蔽。
四 操作前护理
1.环境准备关闭门窗 ,调室温,必要时屏风遮挡,请无关人员回避。 2.物品准备
(1)药物:肠道准备药物。 (2)物品:肠镜系统、润滑剂、蒸馏水 (3)备好特护记录单。 (4)备好其他抢救物品:急救车、呼吸机等。 3.指导患者肠道准备。 4.核对医嘱,携用物至患者床旁。辨识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技术执行的目的及 过程,并取得同意。
肠镜检查护理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概述
肠镜是经由肛门插人电子肠镜,根据镜中拍 摄到的图像来诊断和治疗大肠病变的一种手段。
目录
1 适应症 2 禁忌症 3 评估 4 操作前护理 5 操作中护理 5 操作后护理
一 适应症
1.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便血。 2.原因不明的慢性腹泻、黏液便脓血便。 3.顽固性便秘、排便不畅感排便习惯改变和不明原因的大便形状改变。 4.疑为大肠病变引起的腹痛和腹部包块。 5.钡灌肠检查怀疑有异常需要进一步确诊。 6.对已确诊的大肠病变和结肠手术后要随诊观察。 7.在术中行结肠镜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的范围和部位,从而有助于决定手术的 方式。 8.结肠镜下的治疗,如息肉摘除,止血,早期肿瘤的治疗,结肠扭转和肠套叠的复 位等。
二 禁忌症
1.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 2.严重的高血压,脑供血不足,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明显的心律失常者。 3.腹膜炎和中毒性急性消化道炎症,如中毒性痢疾、重型溃疡性结肠炎,尤其是严 重的低蛋白血症者,易引起肠穿孔。 4.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肠道积血过多,妨碍观察者。 5.近期内胃肠道或盆腔做手术及放射治疗者。 6.由于手术及炎症,致使腹腔内粘连或形成硬性扭曲时,不勉强检查。 7.肠道有狭窄时,对狭窄以上的肠管不勉强进镜。肛门狭窄及肛门急性炎症时不宜 检查。 8.精神病患者或者不愿进行检查者。 9.女性妊娠或者在月经期。
三 评估
1.评估患者是否适合应用肠镜,是否有腹泻腹痛、消化道出血 等。 2.评估环境是否安全安静,可采取适当遮蔽。
四 操作前护理
1.环境准备关闭门窗 ,调室温,必要时屏风遮挡,请无关人员回避。 2.物品准备
(1)药物:肠道准备药物。 (2)物品:肠镜系统、润滑剂、蒸馏水 (3)备好特护记录单。 (4)备好其他抢救物品:急救车、呼吸机等。 3.指导患者肠道准备。 4.核对医嘱,携用物至患者床旁。辨识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技术执行的目的及 过程,并取得同意。
《肠镜检查知识》课件

性。
肠镜与药物治疗结合
03
在肠镜检查过程中直接给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
肠镜检查在预防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肠镜检查用于筛查和预防肠道肿瘤
通过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早期发现并治疗肠道肿瘤,降低肠道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肠镜检查用于评估肠道健康状况
通过肠镜检查了解肠道炎症、溃疡等病变情况,指导患者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预防肠道 疾病的发生。
观察肠道
在肠镜插入后,医生将通过屏幕观察肠道内部的 情况。他们可能会发现息肉、炎症、溃疡或其他 异常情况。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医生可能会进行 组织活检或切除息肉等操作。
插入肠镜
医生会将一根细长的管子插入患者的肛门,并将 其引导到肠道内。这根管子称为肠镜,其末端装 有摄像头和高亮度的照明设备,以便医生能够观 察肠道内部。
肠镜检查的重要性
肠镜检查是诊断肠道疾病的金标准, 尤其对于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具有重 要意义。
通过肠镜检查,医生可以发现并确诊 肠道炎症、息肉、肿瘤等疾病,为患 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肠镜检查的适用人群
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 ,特别是高危人群( 如家族史、慢性肠道 疾病等)。
需要定期复查或监测 肠道疾病进展的患者 。
肠道清洁
医生通常会开出肠道清洁剂,要求患 者在检查前几小时服用。这些药物有 助于清除肠道内的废物和残渣,以便 更清楚地观察肠道内部。
穿着要求
患者通常需要穿着方便暴露腹部和大 腿的衣物,以便医生进行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的过程
麻醉
大多数情况下,肠镜检查是在麻醉下进行的,以 便患者不会感到疼痛或不适。麻醉师将通过静脉 注射给予患者麻醉药物,使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保 持镇静和放松。
检查后短时间内避免剧烈运动 和重体力劳动,以免引起身体 不适。
小肠镜ppt医学课件

镜身前端气囊注气,送入外套管约 50 cm
外套管的气囊注气,抽镜身前端气囊气体、进镜 镜身前端的气囊注气,将外套管气囊内气体抽出并 沿镜身送入外套管(注气压力约为 6.0 kPa,抽气 的压力约为 6.5kPa)。
双(单)气囊小肠镜
新型双气囊内镜的操作方法
口腔进镜的深度以回肠中(下)段为界 肛门进镜的深度以空回肠交界区(空肠中下段) 为界 内镜抵达相应部位后,向黏膜内注射美蓝或印 度墨汁 作为标记,作为从另一侧进 镜检查时的汇合点。
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 DEB)
整个内镜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系统由 主机部分、内镜、外 套管和气泵四部分组 成。
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 DEB)
内镜和外套管前端各 安装一个可充气、放 气的气囊, 两个气囊 分别连接于可根据气 囊压力自动调整充气 量的专用气泵。
进镜方式根据病变部位而定, 一 般认为经口进镜操作较易, 经直肠 进镜患者的耐受性较好。
色素内镜-美兰染色
1.吸收染色剂,正常的小 肠和结肠细胞可被染 色 2.用于肠化生的识别 3.用于对溃疡性结肠炎 的内镜监测
适应症
1 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 2 怀疑Crohn’s 病 3 小肠造影有异常 4 慢性腹痛、腹泻, 怀疑有小肠疾病 5 多发性家族性腺息肉病 6 疑有小肠癌、粘膜下肿物 7 术前诊断
禁忌症
禁忌证相同于内镜检查, 肠道狭窄、腹膜炎和 肠粘连的患者不适合小肠镜检查。
护理-检查前
心理准备 患者多数病程长,病情复杂 小肠镜检查过程较 长,患者较痛苦,患者在术前表现紧张的情绪。 我们耐心讲解小肠镜的大致操作程序及在疾病 诊断中的优点和不足,令患者对该项检查有正 确的认识,使其保持平稳的心态,以利于操作的 顺利完成。
外套管的气囊注气,抽镜身前端气囊气体、进镜 镜身前端的气囊注气,将外套管气囊内气体抽出并 沿镜身送入外套管(注气压力约为 6.0 kPa,抽气 的压力约为 6.5kPa)。
双(单)气囊小肠镜
新型双气囊内镜的操作方法
口腔进镜的深度以回肠中(下)段为界 肛门进镜的深度以空回肠交界区(空肠中下段) 为界 内镜抵达相应部位后,向黏膜内注射美蓝或印 度墨汁 作为标记,作为从另一侧进 镜检查时的汇合点。
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 DEB)
整个内镜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系统由 主机部分、内镜、外 套管和气泵四部分组 成。
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 DEB)
内镜和外套管前端各 安装一个可充气、放 气的气囊, 两个气囊 分别连接于可根据气 囊压力自动调整充气 量的专用气泵。
进镜方式根据病变部位而定, 一 般认为经口进镜操作较易, 经直肠 进镜患者的耐受性较好。
色素内镜-美兰染色
1.吸收染色剂,正常的小 肠和结肠细胞可被染 色 2.用于肠化生的识别 3.用于对溃疡性结肠炎 的内镜监测
适应症
1 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 2 怀疑Crohn’s 病 3 小肠造影有异常 4 慢性腹痛、腹泻, 怀疑有小肠疾病 5 多发性家族性腺息肉病 6 疑有小肠癌、粘膜下肿物 7 术前诊断
禁忌症
禁忌证相同于内镜检查, 肠道狭窄、腹膜炎和 肠粘连的患者不适合小肠镜检查。
护理-检查前
心理准备 患者多数病程长,病情复杂 小肠镜检查过程较 长,患者较痛苦,患者在术前表现紧张的情绪。 我们耐心讲解小肠镜的大致操作程序及在疾病 诊断中的优点和不足,令患者对该项检查有正 确的认识,使其保持平稳的心态,以利于操作的 顺利完成。
胃肠镜检查ppt课件

通过胃肠镜检查可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并可进行止血治疗。
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上消化道…
通过胃肠镜检查可观察病变情况,协助诊断并指导治疗。
食管癌、胃癌等上消化道肿瘤
胃肠镜检查可发现早期肿瘤,并可进行病理活检,协助诊断及制定治 疗方案。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肠镜检查可协助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可进行根除治疗。
06
胃肠镜检查的未来展望与挑战应 对策略制定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策略制定
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胃肠镜检查将向更加精准、舒适、安全的方向发展。未来,胃肠镜检查将更加普及, 成为常规体检项目之一。
挑战应对策略制定
针对未来发展趋势,需要制定相应的挑战应对策略。首先,需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胃肠镜检查的精准度和安全 性。其次,需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意识。最后,需要加强设备更新和维护,确保设 备的正常运行和患者的安全。
安全性评估
评估胃肠镜检查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 情况,如出血、穿孔等,以及患者对 检查的耐受程度。
发展趋势预测与挑战应对策略制定
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胃肠镜检查将更加普及、便捷和 安全。未来可能会发展为无创、无痛、智能化的检查方式。
挑战应对策略制定
针对目前胃肠镜检查存在的挑战,如患者耐受性、检查时间 、并发症等,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如改进检查技术、 提高医生技能、加强患者管理等。
患者需提前进行肠道准备,检查前进 行麻醉,然后医生将胃肠镜插入患者 口中,通过食道、胃、肠等部位,到 达回盲部或肛门,进行检查。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恶心、呕吐
部分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可能出 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可通过
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上消化道…
通过胃肠镜检查可观察病变情况,协助诊断并指导治疗。
食管癌、胃癌等上消化道肿瘤
胃肠镜检查可发现早期肿瘤,并可进行病理活检,协助诊断及制定治 疗方案。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肠镜检查可协助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可进行根除治疗。
06
胃肠镜检查的未来展望与挑战应 对策略制定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策略制定
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胃肠镜检查将向更加精准、舒适、安全的方向发展。未来,胃肠镜检查将更加普及, 成为常规体检项目之一。
挑战应对策略制定
针对未来发展趋势,需要制定相应的挑战应对策略。首先,需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胃肠镜检查的精准度和安全 性。其次,需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意识。最后,需要加强设备更新和维护,确保设 备的正常运行和患者的安全。
安全性评估
评估胃肠镜检查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 情况,如出血、穿孔等,以及患者对 检查的耐受程度。
发展趋势预测与挑战应对策略制定
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胃肠镜检查将更加普及、便捷和 安全。未来可能会发展为无创、无痛、智能化的检查方式。
挑战应对策略制定
针对目前胃肠镜检查存在的挑战,如患者耐受性、检查时间 、并发症等,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如改进检查技术、 提高医生技能、加强患者管理等。
患者需提前进行肠道准备,检查前进 行麻醉,然后医生将胃肠镜插入患者 口中,通过食道、胃、肠等部位,到 达回盲部或肛门,进行检查。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恶心、呕吐
部分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可能出 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可通过
胶囊内镜和小肠镜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胶囊内镜和小肠镜的 临床应用
1
▪ 小肠疾病占消化道疾病的1%-4%;
▪ 临床症状不典型,与上消化道及结肠病变症状 重叠,
▪ 小肠冗长,临床检查困难,病变复杂
2
传统的小肠检查技术
一般检查手段:
生化、肿瘤、免疫、CT、MR、GI等
特殊检查手段:
小肠钡灌 DSA血管造影 核素扫描
3
发明者
• Gavrial Iddan
10
并发症
胶囊滞留
▪ 与患者自身情况有关 ▪ 正常人0%,OGIB(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1.5%,CD5% ▪ 真正需手术者不到1%
进入气管,罕见
11
▪ 问题
胶囊滞留可能导致原本只需药物治疗的患者(如克罗病, NSAIDs)需要外科介入
▪ 机会
滞留可能会得以发现原本未知的疾病(如小肠肿瘤,小肠克罗 恩病等)
16
OGIB常见原因
部位
上消化道 中消化道
年龄≤40岁 年龄>40岁
下消化道 少见病因
病因
Cameron糜烂,血管扩张性病变,静脉曲张, Dieulafoy病变,胃窦血管扩张症,门脉高压性胃病
肿瘤,美克尔(Meckel)憩室,Dieulafoy病变,克罗恩病 ,乳糜泻 血管扩张症,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性肠病,乳糜 泻 血管扩张性病变,新生物
手术治疗可以同时取出滞留的胶囊 由于PillCam胶囊的高密闭性和安全性,部分病例可通过较长时
间的药物治疗,而让因疾病而引起狭窄的肠腔扩张,最终排出 胶囊
▪ PillCam
文献报道最长安全滞留体内3年。
12
肠道准备
检查前1天流质,避免服用牛奶及有色饮料及菜汁 。检查前 一日晚8:00晚饭后和爽2包加入2升水口服,2小时内服完 (不清洁者凌晨5:00追加1包),检查当日禁饮食。
1
▪ 小肠疾病占消化道疾病的1%-4%;
▪ 临床症状不典型,与上消化道及结肠病变症状 重叠,
▪ 小肠冗长,临床检查困难,病变复杂
2
传统的小肠检查技术
一般检查手段:
生化、肿瘤、免疫、CT、MR、GI等
特殊检查手段:
小肠钡灌 DSA血管造影 核素扫描
3
发明者
• Gavrial Iddan
10
并发症
胶囊滞留
▪ 与患者自身情况有关 ▪ 正常人0%,OGIB(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1.5%,CD5% ▪ 真正需手术者不到1%
进入气管,罕见
11
▪ 问题
胶囊滞留可能导致原本只需药物治疗的患者(如克罗病, NSAIDs)需要外科介入
▪ 机会
滞留可能会得以发现原本未知的疾病(如小肠肿瘤,小肠克罗 恩病等)
16
OGIB常见原因
部位
上消化道 中消化道
年龄≤40岁 年龄>40岁
下消化道 少见病因
病因
Cameron糜烂,血管扩张性病变,静脉曲张, Dieulafoy病变,胃窦血管扩张症,门脉高压性胃病
肿瘤,美克尔(Meckel)憩室,Dieulafoy病变,克罗恩病 ,乳糜泻 血管扩张症,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性肠病,乳糜 泻 血管扩张性病变,新生物
手术治疗可以同时取出滞留的胶囊 由于PillCam胶囊的高密闭性和安全性,部分病例可通过较长时
间的药物治疗,而让因疾病而引起狭窄的肠腔扩张,最终排出 胶囊
▪ PillCam
文献报道最长安全滞留体内3年。
12
肠道准备
检查前1天流质,避免服用牛奶及有色饮料及菜汁 。检查前 一日晚8:00晚饭后和爽2包加入2升水口服,2小时内服完 (不清洁者凌晨5:00追加1包),检查当日禁饮食。
胶囊内镜在小肠疾PPT课件

的检出率较其他传统的方法有所提高。胶囊内镜局限性:内镜移动的 不可控制性、肠道积液对观察的影响、图象分辨率不如电子内镜、无 活检功能以及可能产生胶囊肠道梗阻或滞留等。
胶囊内镜 vs. 小肠镜(操作方面)
胶囊内镜
小肠镜
操作简单
操作复杂,耗时
1人(医师1)
被动行进,受肠道准备 影响大 单次检查全小肠检查率 高 不能活检和治疗
具体方法
吞服胶囊、佩戴记录盒 观察并记录胶囊内镜通过食管、胃、十二
指肠、空肠、回肠直至到达回盲部的时间。 检查的成功率以及其检出的疾病,患者对 胶囊内镜检查的顺应性及不良反应,并与 胃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胶囊内镜通过消化道时间 本次所研究的122例患者有120 例顺利完成了胶囊内镜检查。
胶囊内镜的问世, 填补了小肠可视性检查手段的空白, 开创了消化系无 线内镜诊断的新纪元, 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
操作原理
“胶囊内镜”全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又称 “医用无线内镜”。不需任何麻醉,患者只要服下一粒小 小的“胶囊”,重量仅3.7g,就能代替内镜进行检查,并 可检查胃部、大肠、小肠,清晰地拍到5-6万张人体胃肠 道的照片。
胶囊内镜摄片时间为7~13 h,其中通过食管、胃、十二指 肠降段、到达回盲部时间分别为0.1~5min、20~90 min、 2~11 min、3~6h。
胶囊内镜的检出结果 122例患者中成功通过率为97.5%, 检出率为66.39%,明确疾病性质为81例,1例小肠出血未 明确病因。检出的病变包括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糜烂 性胃炎、小肠息肉、小肠溃疡、小肠血管病变、炎症性肠 病、小肠淋巴瘤等。122例患者顺应性良好,仅1例出现胶 囊滞留,1例因小肠病变导致胶囊嵌顿,1例因患者吞咽困 难操作失败。
胶囊内镜 vs. 小肠镜(操作方面)
胶囊内镜
小肠镜
操作简单
操作复杂,耗时
1人(医师1)
被动行进,受肠道准备 影响大 单次检查全小肠检查率 高 不能活检和治疗
具体方法
吞服胶囊、佩戴记录盒 观察并记录胶囊内镜通过食管、胃、十二
指肠、空肠、回肠直至到达回盲部的时间。 检查的成功率以及其检出的疾病,患者对 胶囊内镜检查的顺应性及不良反应,并与 胃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胶囊内镜通过消化道时间 本次所研究的122例患者有120 例顺利完成了胶囊内镜检查。
胶囊内镜的问世, 填补了小肠可视性检查手段的空白, 开创了消化系无 线内镜诊断的新纪元, 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
操作原理
“胶囊内镜”全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又称 “医用无线内镜”。不需任何麻醉,患者只要服下一粒小 小的“胶囊”,重量仅3.7g,就能代替内镜进行检查,并 可检查胃部、大肠、小肠,清晰地拍到5-6万张人体胃肠 道的照片。
胶囊内镜摄片时间为7~13 h,其中通过食管、胃、十二指 肠降段、到达回盲部时间分别为0.1~5min、20~90 min、 2~11 min、3~6h。
胶囊内镜的检出结果 122例患者中成功通过率为97.5%, 检出率为66.39%,明确疾病性质为81例,1例小肠出血未 明确病因。检出的病变包括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糜烂 性胃炎、小肠息肉、小肠溃疡、小肠血管病变、炎症性肠 病、小肠淋巴瘤等。122例患者顺应性良好,仅1例出现胶 囊滞留,1例因小肠病变导致胶囊嵌顿,1例因患者吞咽困 难操作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护理-检查前
术前检查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常规、出凝血 时间,排除严重心肺疾病,有无麻醉禁忌如哮 喘等,患者、家属签署手术同意书。
经口进镜者术前禁食 8 h, 经肛进镜者进行 全肠道清洁(同肠镜前的肠道准备)。
取下身上的金属饰物、腰带、活动性假牙、眼 镜。
建立静脉通道。
.
护理-检查后
卧床休息,监测生命体征1~ 2h
.
禁忌症
禁忌证相同于内镜检查, 肠道狭窄、腹膜炎和 肠粘连的患者不适合小肠镜检查。
.
护理-检查前
心理准备 患者多数病程长,病情复杂 小肠镜检查过程较 长,患者较痛苦,患者在术前表现紧张的情绪。
我们耐心讲解小肠镜的大致操作程序及在疾病 诊断中的优点和不足,令患者对该项检查有正 确的认识,使其保持平稳的心态,以利于操作的 顺利完成。
.
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 DEB)
内镜和外套管前端各 安装一个可充气、放 气的气囊, 两个气囊 分别连接于可根据气 囊压力自动调整充气 量的专用气泵。
.
传统小肠镜原理
用一条半硬性的外套管来保持肠管 的直线性。
能拉直的肠管至多是到曲氏韧带周 围为止。超过此范围后继续拉直小 肠管,不但病人痛苦,还易引发粘 膜撕裂,肠壁穿孔,出血等严重并 发症。
术后1~ 2h腹胀缓解后如无病情禁忌按医嘱进 食。
.
前景
止血治疗: 息肉切除: 肠腔狭窄治疗:肠道狭窄扩张、肠内支架 异物钳除 DBE 联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早期肿瘤切除术
.
局限
但是从目前的累积经验分析, 双气囊小肠镜检 查亦有一定的盲区, 如对肠黏膜折叠后方、肠 瓣后方的观察较为困难甚至可能遗漏病灶。因 此, 结合临床配合应用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小肠 镜, 必要时辅以血管造影检查, 是提高小肠疾病 诊断水平的有效方法
DBE优点:
✓ 对全段小肠进行直视观察 ✓ 对病变组织活检进行病理诊断 ✓ 内镜下完成诸如止血、息肉切除等
治疗
在临床中对小肠疾病诊断有着其 它检查不可比拟的优势,目前 成为了诊断小肠疾病重要的手 段。
.
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 DEB)
整个内镜操作系统由 主机部分、内镜、外 套管和气泵四部分组 成。
.
新型双气囊小肠镜原理
用软性外管来防止肠管的伸 直。
本系统利用两个气囊交替固 定小肠管。
.
新型双气囊内镜的操作方法
镜身前端气囊注气,送入外套管约 50 cm 外套管的气囊注气,抽镜身前端气囊气体、进镜 镜身前端的气囊注气,将外套管气囊内气体抽出并
沿镜身送入外套管(注气压力约为 6.0 kP源自,抽气 的压力约为 6.5kPa)。
.
色素内镜-美兰染色
1.吸收染色剂,正常的小 肠和结肠细胞可被染 色
2.用于肠化生的识别 3.用于对溃疡性结肠炎
的内镜监测
.
适应症
1 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 2 怀疑Crohn’s 病 3 小肠造影有异常 4 慢性腹痛、腹泻, 怀疑有小肠疾病 5 多发性家族性腺息肉病 6 疑有小肠癌、粘膜下肿物 7 术前诊断
小肠离口腔和肛门很远,游离于腹膜 内,并被肠系膜束缚形成多个复合肠 襻,它的弯曲和游离的特点,一般的 小肠镜不能插入全小肠。
是因为内镜推进到小肠后,会随着肠 管的弯曲而打弯、结绊。推进力被复 杂的弯曲所吸收,因而无法传递到内 镜的头端部。
.
背景
长期以来,对于小肠疾病的内镜检查, 传统方法包括 推进式小肠镜( Push Type) 探头式小肠镜(Sonde Type) 索带式小肠镜(Ropeway) 术中小肠镜
但结果都不尽人意。
.
背景
2001年胶囊内镜问世并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 这是一种很有魅力的无痛苦的小肠检查法。但是,它
不能定位,不能遥控,不能向腔内充气,不能活检, 不能治疗,加上图象模糊,临床价值不能充分发挥, 而且检查时间太长,检查成本太高。
.
解决方案
2003年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 DEB)正式被 应用于临床。
经口检查者术后1-2d内,可能有短暂的咽 喉部疼痛、异物感,患者有咳出分泌物的反射。 告知患者不能勉强咳出分泌物,以免引起黏膜 破损。
若从下消化道进镜者应注意做好肛周护理。
.
护理-检查后
观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穿孔、腹部不 适等。
术后轻度腹胀较为常见,嘱患者利用打嗝及肛 门排气尽量将气体排出体外。可嘱患者下床活 动或者按摩下腹部,以消除腹胀。
.
谢谢倾听!
.
小肠镜
---从诊断到治疗
消化内科:何怡帛
.
攻克消化道最后的盲区 小肠疾病诊断、治疗的强有 力的武器
.
背景
小肠:消化系统最 长的器官
从幽门以下开始--回盲瓣结束, 占消 化道全长的3/ 4 左 右。
分:十二指肠、空 肠、回肠
.
背景
由于其特定的解剖结构及蠕动多、位置不固定等特点,长期以来小肠疾病的 诊治一直是消化系统的难点和盲区。
.
双(单)气囊小肠镜
.
.
新型双气囊内镜的操作方法
口腔进镜的深度以回肠中(下)段为界 肛门进镜的深度以空回肠交界区(空肠中下段)
为界 内镜抵达相应部位后,向黏膜内注射美蓝或印
度墨汁 作为标记,作为从另一侧进
镜检查时的汇合点。
进镜方式根据病变部位而定, 一 般认为经口进镜操作较易, 经直肠 进镜患者的耐受性较好。
护理-检查前
术前检查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常规、出凝血 时间,排除严重心肺疾病,有无麻醉禁忌如哮 喘等,患者、家属签署手术同意书。
经口进镜者术前禁食 8 h, 经肛进镜者进行 全肠道清洁(同肠镜前的肠道准备)。
取下身上的金属饰物、腰带、活动性假牙、眼 镜。
建立静脉通道。
.
护理-检查后
卧床休息,监测生命体征1~ 2h
.
禁忌症
禁忌证相同于内镜检查, 肠道狭窄、腹膜炎和 肠粘连的患者不适合小肠镜检查。
.
护理-检查前
心理准备 患者多数病程长,病情复杂 小肠镜检查过程较 长,患者较痛苦,患者在术前表现紧张的情绪。
我们耐心讲解小肠镜的大致操作程序及在疾病 诊断中的优点和不足,令患者对该项检查有正 确的认识,使其保持平稳的心态,以利于操作的 顺利完成。
.
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 DEB)
内镜和外套管前端各 安装一个可充气、放 气的气囊, 两个气囊 分别连接于可根据气 囊压力自动调整充气 量的专用气泵。
.
传统小肠镜原理
用一条半硬性的外套管来保持肠管 的直线性。
能拉直的肠管至多是到曲氏韧带周 围为止。超过此范围后继续拉直小 肠管,不但病人痛苦,还易引发粘 膜撕裂,肠壁穿孔,出血等严重并 发症。
术后1~ 2h腹胀缓解后如无病情禁忌按医嘱进 食。
.
前景
止血治疗: 息肉切除: 肠腔狭窄治疗:肠道狭窄扩张、肠内支架 异物钳除 DBE 联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早期肿瘤切除术
.
局限
但是从目前的累积经验分析, 双气囊小肠镜检 查亦有一定的盲区, 如对肠黏膜折叠后方、肠 瓣后方的观察较为困难甚至可能遗漏病灶。因 此, 结合临床配合应用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小肠 镜, 必要时辅以血管造影检查, 是提高小肠疾病 诊断水平的有效方法
DBE优点:
✓ 对全段小肠进行直视观察 ✓ 对病变组织活检进行病理诊断 ✓ 内镜下完成诸如止血、息肉切除等
治疗
在临床中对小肠疾病诊断有着其 它检查不可比拟的优势,目前 成为了诊断小肠疾病重要的手 段。
.
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 DEB)
整个内镜操作系统由 主机部分、内镜、外 套管和气泵四部分组 成。
.
新型双气囊小肠镜原理
用软性外管来防止肠管的伸 直。
本系统利用两个气囊交替固 定小肠管。
.
新型双气囊内镜的操作方法
镜身前端气囊注气,送入外套管约 50 cm 外套管的气囊注气,抽镜身前端气囊气体、进镜 镜身前端的气囊注气,将外套管气囊内气体抽出并
沿镜身送入外套管(注气压力约为 6.0 kP源自,抽气 的压力约为 6.5kPa)。
.
色素内镜-美兰染色
1.吸收染色剂,正常的小 肠和结肠细胞可被染 色
2.用于肠化生的识别 3.用于对溃疡性结肠炎
的内镜监测
.
适应症
1 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 2 怀疑Crohn’s 病 3 小肠造影有异常 4 慢性腹痛、腹泻, 怀疑有小肠疾病 5 多发性家族性腺息肉病 6 疑有小肠癌、粘膜下肿物 7 术前诊断
小肠离口腔和肛门很远,游离于腹膜 内,并被肠系膜束缚形成多个复合肠 襻,它的弯曲和游离的特点,一般的 小肠镜不能插入全小肠。
是因为内镜推进到小肠后,会随着肠 管的弯曲而打弯、结绊。推进力被复 杂的弯曲所吸收,因而无法传递到内 镜的头端部。
.
背景
长期以来,对于小肠疾病的内镜检查, 传统方法包括 推进式小肠镜( Push Type) 探头式小肠镜(Sonde Type) 索带式小肠镜(Ropeway) 术中小肠镜
但结果都不尽人意。
.
背景
2001年胶囊内镜问世并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 这是一种很有魅力的无痛苦的小肠检查法。但是,它
不能定位,不能遥控,不能向腔内充气,不能活检, 不能治疗,加上图象模糊,临床价值不能充分发挥, 而且检查时间太长,检查成本太高。
.
解决方案
2003年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 DEB)正式被 应用于临床。
经口检查者术后1-2d内,可能有短暂的咽 喉部疼痛、异物感,患者有咳出分泌物的反射。 告知患者不能勉强咳出分泌物,以免引起黏膜 破损。
若从下消化道进镜者应注意做好肛周护理。
.
护理-检查后
观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穿孔、腹部不 适等。
术后轻度腹胀较为常见,嘱患者利用打嗝及肛 门排气尽量将气体排出体外。可嘱患者下床活 动或者按摩下腹部,以消除腹胀。
.
谢谢倾听!
.
小肠镜
---从诊断到治疗
消化内科:何怡帛
.
攻克消化道最后的盲区 小肠疾病诊断、治疗的强有 力的武器
.
背景
小肠:消化系统最 长的器官
从幽门以下开始--回盲瓣结束, 占消 化道全长的3/ 4 左 右。
分:十二指肠、空 肠、回肠
.
背景
由于其特定的解剖结构及蠕动多、位置不固定等特点,长期以来小肠疾病的 诊治一直是消化系统的难点和盲区。
.
双(单)气囊小肠镜
.
.
新型双气囊内镜的操作方法
口腔进镜的深度以回肠中(下)段为界 肛门进镜的深度以空回肠交界区(空肠中下段)
为界 内镜抵达相应部位后,向黏膜内注射美蓝或印
度墨汁 作为标记,作为从另一侧进
镜检查时的汇合点。
进镜方式根据病变部位而定, 一 般认为经口进镜操作较易, 经直肠 进镜患者的耐受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