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心理物理学A

合集下载

心理物理学

心理物理学

心理物理学折叠编辑本段简介[英文]psychophysics[名词解释]心理物理学--心理物理学是研究心物关系并使之数量化的一个心理学分支。

费希纳的定义是:一门研究心身或心物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精密科学。

对物理刺激和它引起的感觉进行数量化研究的心理学领域。

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强的刺激才能引起感觉,即绝对感觉阈限的测量;物理刺激有多大变化才能被觉察到,即差别感觉阈限的测量;感觉怎样随物理刺激的大小而变化,即阈上感觉的测量,或者说心理量表的制作。

1860年G.T.费希纳出版《心理物理学纲要》,开创了心理物理学的研究。

一般把以费希纳为代表的研究称为古典心理物理学,而把以S.S.斯蒂文斯为代表的研究称为新心理物理学。

折叠编辑本段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古斯塔夫·费希纳心理学家(1801-1887)本是德国莱比锡大学一位年轻有为的物理学家,但由于身患疾病,长期卧床思考,研究兴趣便转向了宗教和灵学。

他用一种富于诗意和神秘的眼光考察世界,认为凡物有组织即有生命,有生命即有灵魂。

至此,费希纳就由一位自然科学家转变成一位地道的哲学上的唯心主义泛灵论者。

他认为心与物是同一不可分的,不过心是主要的,物只是心的外观。

他感到要使他所宣扬的泛灵论哲学观点有科学的根据,必须求得心与物关系的法则,要达到这个目的,则需要对它们作精确的数学测量。

人们感觉虽有量的差异,又怎么能像物理学那样对它进行精确的测量呢?此时韦伯已完成了对韦伯定律的表述。

这使费希纳想到可以用测量刺激量的变化来确定感觉量的大小。

同时他也发现了刺激量按几何级数增加而感觉量则按算术级数增加。

于是他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推导,把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概括为S=KlgR,其中S是感觉强度,R是刺激强度,K是常数。

因为这个定律是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推演出来的,所以亦称韦伯-费希纳定律。

费希纳在1860年出版了他著名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对心物关系作了详细的说明。

心理物理学

心理物理学
环境心理学与城市规划
将心理物理学应用于环境心理学和城市规划领域,有助于 创造更宜居、人性化的城法,可以为临床心理学的诊断和治疗提 供科学依据,同时也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视觉现象与心理物理学的关系体现在视觉感 知的定量描述、视觉错觉的解释以及视觉认 知模型的建立等方面。
视觉心理物理学的实验方法
心理物理学实验方法包括最小可觉差 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等,用 于测量视觉现象的阈值和差别阈限。
视觉心理物理学实验通常采用计算机 辅助测试,以提高实验的精度和效率 。
实验设计需要考虑被试的个体差异、 实验条件的控制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等 因素。
平均差误法
让被试调整一个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 ,根据多次试验的结果计算平均差误,从而确定 差别阈限。
03
视觉心理物理学
视觉现象与心理物理学的关系
视觉现象是心理物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涉及光、颜色、形状、运动等方面。
心理物理学通过实验手段探究视觉现象的感 知和认知过程,揭示人类视觉系统的工作原 理。
05
触觉心理物理学
触觉现象与心理物理学的关系
触觉现象是心理物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涉及人类感知和认知过程中 的触觉信息处理。
心理物理学通过研究触觉刺激的物理特性和人类感知反应之间的关系,揭 示触觉感知的机制和规律。
触觉心理物理学不仅关注基本的触觉感知过程,还探讨触觉与其他感觉通 道的交互作用以及触觉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中的作用。
02
心理物理学的基本理论
感觉阈限理论
绝对阈限
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是感觉的下限。
差别阈限
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 小变化量,也称为最小可觉差。

专业代码类

专业代码类

海洋地质 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地球化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构造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植物学 动物学 生理学 水生生物学 微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 遗传学 发育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物理学 生态学 系统理论 系统分析与集成
A0708
A080101 A080102
A0824
船舶与海 洋工程
A082402 A082403 A082501
A0825
航空宇航 科学与技 术
A082502 A082503 A082504 A082601
A0826
兵器科学 与技术
A082602 A082603 A082604 A082701
A0827
核科学与 技术
A082702 A082703 A082704 A082801 A082802
A0503
A06
历史学 A060201 A0602 中国史 A060202 A060203 A0603 世界史 A060301 A070101
A0701
数学
4
A070102 A0701 数学 A070103 A070104 A070105 A070201 A070202 A070203 A070204 A0702 物理学 A070205 A070206 A070207 A070208 A070301 A070302 A0703 化学 A070303 A070304 A070305 A070401 A0704 天文学 A070402 A070501 A0705 地理学 A070502 A070503 A070601 A0706 大气科学 A070602 A070701 A07 理学 A0707 海洋科学 A070703 A0707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代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代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代码数理科学部A01数学A0101数论A010101解析数论A010102代数数论A010103数论应用A010603空间理论A0107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A010701泛函微分方程A010702定性理论与稳定性理论A010703分支理论与混沌A010704微分动力系统与哈密顿系统A010705拓扑动力系统与遍历论A0108偏微分方程A010801几何、物理和力学中的偏微分方程A010802非线性椭圆和非线性抛物方程A010803混合型、退化型偏微分方程A010804非线性发展方程和无穷维动力系统A0109数学物理A010901规范场论与超弦理论A010902可积系统及其应用A0110概率论与随机分析A011001马氏过程与遍历论A011002随机分析与随机过程A011003随机微分方程A011004极限理论A0111数理统计A011603代数组合与组合矩阵论A0117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A011701偏微分方程数值计算A011702流体力学中的数值计算A011703一般反问题的计算方法A011704常微分方程数值计算A011705数值代数A011706数值逼近与计算几何A011707谱方法及高精度数值方法A011708有限元和边界元方法A011709多重网格技术及区域分解A011710自适应方法A011711并行算法A02力学A0201力学中的基本问题和方法A020101理性力学与力学中的数学方法A020102物理力学A020103力学中的反问题A0202动力学与控制A020201分析力学A020202动力系统的分岔与混沌A020203运动稳定性及其控制A0204流体力学A020401湍流与流动稳定性A020402水动力学A020403空气动力学A020404非平衡流与稀薄气体流动A020405多相流与渗流A020406非牛顿流与流变学A020407流动噪声与气动声学A020408流动控制和优化A020409环境流体力学A020410工业流体力学A020411微重力流体力学A020412交通流与颗粒流A020413电磁与多场耦合流体力学A020414实验流体力学A020415计算流体力学A0205生物力学A020501组织与器官系统力学A020502细胞、亚细胞、生物大分子力学A020503仿生、生物材料与运动生物力学A0206爆炸与冲击动力学A020601爆炸力学A030404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及太阳系中行星、卫星和其他小天体A030405太阳爆发活动对日地空间天气的影响A0305天体中基本物理过程的理论和实验A030501天文中基本物理过程和天体辐射过程的理论和实验A030502实验室天体物理A0306天体测量和天文地球动力学A030601天文参考系及星表A030602相对论天体测量A030603天文地球动力学及天体测量学的应用A030604?时间与频率A0307天体力学和人造卫星动力学A030701人造天体、太阳系小天体、行星系统和恒星系统动力学A030702N体问题、非线性和相对论天体力学A0308天文技术和方法A030801光学、紫外和红外天文技术与方法A030802射电、毫米波和亚毫米波天文技术及电学性质A040205介观系统和人工微结构的电子结构、光学和电学性质A040206超导电性A040207磁有序系统A040208低维、介观和人工微结构的磁性A040209介电、压电、热电和铁电性质A040210凝聚态物质的光学和波谱学、物质与粒子的相互作用和辐射A040211极端条件下的凝聚态物理A040212量子计算中的凝聚态物理问题A040213软物质、有机和生物材料的电子结构和物理A040214生命现象中的凝聚态物理问题A040215凝聚态物理中的新效应及其他问题A0403原子和分子物理A040301原子和分子结构理论A040302原子、分子、光子相互作用与光谱A040303原子分子碰撞过程及相互作用A040304大分子、团簇与特殊原子分子性质A040305极端条件下的原子分子物理A040306外场中的原子分子性质及其操控A040505生理、心理声学和生物声学A040506语言声学、乐声及声学信号处理A040507声学换能器、声学测量方法和声学材料A040508信息科学中的声学问题A040509 A040510建筑声学与电声学与声学有关的其他物理问题和交叉学科A05物理学IIA0501基础物理学A050101?物理学中的数学问题与计算方法A050102?经典物理及其唯象学研究A050103??量子物理及其应用A050104??量子信息学A050105?统计物理学与复杂系统A050106相对论、引力与宇宙学A0502粒子物理学和场论A050201场和粒子的一般理论及方法A050202量子色动力学、强相互作用和强子物理A050203电-弱相互作用及其唯象学A0505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实验方法与技术A050501束流物理与加速器技术A050502荷电粒子源、靶站和预加速装置A050503束流传输和测量技术A050504反应堆物理与技术A050505散裂中子源相关技术A050506探测技术和谱仪A050507辐射剂量学和辐射防护A050508实验数据获取与处理A050509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新应用A0506等离子体物理A050601等离子体中的基本过程与特性A050602等离子体产生、加热与约束A050603等离子体中的波与不稳定性A050604等离子体中的非线性现象A050605等离子体与物质相互作用A050606等离子体诊断A050607强粒子束与辐射源A050608磁约束等离子体A050609惯性约束等离子体A050610低温等离子体及其应用A050611空间和天体等离子体及特殊等离子B010401金属蛋白(酶)化学B010402生物微量元素化学B010403细胞生物无机化学B010404生物矿化及生物界面化学B0105固体无机化学B010501缺陷化学B010502固相反应化学B010503固体表面与界面化学B010504固体结构化学B0106物理无机化学B010601无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B010602理论无机化学B010603无机光化学B010604分子磁体B010605无机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B0107无机材料化学B010701无机固体功能材料化学B010702仿生材料化学B0108分离化学B010801萃取化学B010802分离技术与方法B010803无机膜化学与分离B020301有机磷化学B020302有机硅化学B020303有机硼化学B020304有机氟化学B0204天然有机化学B020401甾体及萜类化学B020402中草药与植物化学B020403海洋天然产物化学B020404天然产物合成化学B020405微生物与真菌化学B0205物理有机化学B020501活泼中间体化学B020502有机光化学B020503立体化学基础B020504有机分子结构与反应活性B020505理论与计算有机化学B020506有机超分子与聚集体化学B020507生物物理有机化学B0206药物化学B020601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B020602药物构效关系B0207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有B030102表面结构B030103溶液结构B030104动态结构B030105光谱与波谱学B030106纳米及介观结构B030107方法与理论B0302理论和计算化学B030201量子化学B030202化学统计力学B030203化学动力学理论B030204计算模拟方法与应用B0303催化化学B030301多相催化B030302均相催化B030303仿生催化B030304光催化B030305催化表征方法与技术B0304化学动力学B030401宏观动力学B030402分子动态学B030403超快动力学B030404激发态化学B0305胶体与界面化学B030803量热学B030804复杂流体B030805非平衡态热力学与耗散结构B030806统计热力学B0309生物物理化学B030901结构生物物理化学B030902生物光电化学与热力学B030903生命过程动力学B030904生物物理化学方法与技术B0310化学信息学B031001分子信息学B031002化学反应和化学过程的信息学B031003化学数据库B031004分子信息处理中的算法B04高分子科学B0401高分子合成化学B040101高分子设计与合成B040102配位聚合与离子型聚合B040103高分子光化学与辐射化学B040104生物参与的聚合与降解反应B040105缩聚反应B040602高分子聚集态结构B040603高分子转变与相变B040604高分子形变与取向B040605高分子纳米微结构及尺寸效应B040606高分子表面与界面B040607高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B040608高分子测试及表征方法B040609高分子流变学B040610聚电解质与高分子凝胶B040611高分子塑性与黏弹性B040612高分子统计理论B040613高分子理论计算与模拟B0407??应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B040701高分子加工原理与新方法B040702高性能聚合物B040703高分子多相与多组分复合体系B040704聚合反应动力学及聚合反应过程控制B040705杂化高分子B050307???光声光谱B050308????共振光谱B0504?????波谱分析与成像分析B0505???????质谱分析B0506????分析仪器与试剂B050601??联用技术B050602?分析仪器关键部件、配件研制B050603分析仪器微型化B050604??极端条件下分析技术B0507????热分析与能谱分析B0508????放射分析B0509????生化分析及生物传感B050901???单分子、单细胞分析B050902???纳米生物化学分析方法B050903???药物与临床分析B050904细胞与病毒分析B050905?免疫分析化学B050906??生物分析芯片B0510?????活体与复杂样品分析B0511?????样品前处理方法与技术B060304吸附与离子交换B060305机械分离过程B060306膜分离B060307非常规分离技术B0604化学反应工程B060401化学反应动力学B060402反应器原理及传递特性B060403反应器的模型化和优化B060404流态化技术和多相流反应工程B060405固定床反应工程B060406聚合反应工程B060407电化学反应工程B060408生化反应工程B060409催化剂工程B0605化工系统工程B060501化学过程的控制与模拟B060502化工系统的优化B0606无机化工B060601基础无机化工B060602工业电化学B060603精细无机化工念B0612资源化工B061201资源有效利用与循环利用B061202材料制备的化工基础B07环境化学B0701环境分析化学B070101????无机污染物分离分析B070102有机污染物分离分析B070103污染物代谢产物分析B070104污染物形态分离分析B0702环境污染化学B070201大气污染化学B070202水污染化学B070203土壤污染化学B070204固体废弃物污染化学B070205放射污染化学B070206纳米材料污染化学B070207复合污染化学B0703污染控制化学B070301大气污染控制化学B070302水污染控制化学B070303土壤污染控制化学生命科学部C01微生物学C0101微生物资源与分类学C010101细菌资源、分类与系统发育C010102放线菌资源、分类与系统发育C010103真菌资源、分类与系统发育C010104病毒资源与分类C0102微生物生理与生物化学C010201微生物生理与代谢C010202微生物生物化学C0103微生物遗传育种学C010301微生物功能基因C010302微生物遗传育种C0104微生物学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C0105环境微生物学C010501陆生环境微生物学C010502水生环境微生物学C010503其他环境微生物学C020203植物地理学C0203?植物进化生物学C020301植物系统发育C020302古植物学与孢粉学C020303植物进化与发育C0204?植物生理与生化C020401光合作用C020402生物固氮C020403呼吸作用C020404矿质元素与代谢C020405有机物质合成与运输C020406水分生理C020407抗性生理C020408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C020409植物次生代谢与调控C020410种子生理C0205?植物生殖生物学C020501植物配子体发生与受精C020502植物胚胎发生C0206?植物资源学C0306生态系统生态学C030601农田生态学C030602森林生态学C030603草地与荒漠生态C030604水域生态学C0307景观与区域生态学C030701景观生态学C030702区域生态学C0308全球变化生态学C030801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C030802海洋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C0309微生物生态学C0310污染生态学C031001污染生态学C031002毒理生态学C0311土壤生态学C031101土壤生态系统水分、养分循环C031102土壤生物与土壤生态系统C0312保护生物学与恢复生态学C031201生物多样性C040402造纸与制浆C0405森林生物学C040501树木生长发育C040502树木抗逆生理学C040503树木繁殖生物学C0406森林土壤学C0407森林培育学C040701森林植被恢复与保持C040702人工林培育C040703种苗学C040704复合农林业C0408森林经理学C040801森林可持续发展C040802森林分类经营C0409森林健康C040901森林病理C040902森林害虫C040903森林防火C0410林木遗传育种学C041001林木种质资源C041002林木遗传改良C050201蛋白质与多肽生物化学C050202核酸生物化学C050203酶学C050204糖生物学C050205无机生物化学C0503蛋白质组学C0504膜生物化学与膜生物物理学C050401生物膜结构与功能C050402跨膜信号转导C050403物质跨膜转运C050404其他膜生物化学与膜生物物理学C0505系统生物学C0506环境生物物理C050601电磁辐射生物物理C050602声生物物理C050603光生物物理C050604电离辐射生物物理与放射生物学C050605自由基生物学C0507空间生物学C0508生物物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方法C060504染色体异常与疾病C060505肿瘤遗传C060506遗传病模型C0606基因组学C060601基因组结构与分析C060602比较基因组与进化C060603基因组信息学C0607基因表达调控与表观遗传学C060701组蛋白修饰及意义C060702DNA修饰及意义C060703染色体重塑及意义C060704非编码RNA调控与功能C060705转录与调控C0608生物信息学C060801生物数据分析C060802生物信息算法及工具C060803生物信息挖掘C060804生物系统网络模型C0609遗传学研究新方法C0610发育生物学C071102人体胚胎学C08免疫学C0801免疫生物学C080101分子免疫C080102细胞免疫C080103免疫应答C080104免疫耐受C080105免疫调节C0802免疫遗传学C0803免疫病理学C0804神经内分泌免疫学C0805生殖免疫学C0806黏膜免疫学C0807临床免疫学C080701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C080702超敏反应与超敏反应性疾病C080703免疫缺陷与免疫缺陷C0816免疫学新技术新方法C09神经科学与心理学C0901心理学C090101认知心理学C090102生理心理学C090103医学心理学C090104精神卫生学C090105工程心理学C090106发展心理学C090107教育心理学C090108社会心理学C090109应用心理学C0902神经生物学C090201分子神经生物学C090202细胞神经生物学C090203发育神经生物学C090204系统神经生物学C090205认知神经生物学C090206计算神经生物学C090207感觉系统神经生物学C0903神经和精神系统疾病C1007医学影像学C100701影像诊断学C100702生物医学超声C100703核医学C100704医学影像物理与工程C1008放射医学C100801放射治疗学C100802放射病理学C100803放射生物学C100804放射防护学C1009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C11农学C1101农学基础C110101农业数学与农业物理C110102农业气象学C110103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学C110104农业信息学C110105农业系统工程与调控C1104植物保护学C110401植物病虫害测报学C110402植物病理学的理论与方法C110403植物真菌病害与防治C110404植物细菌病害与防治C110405植物病毒病害与防治C110406植物其他病害与防治C110407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C110408杂草防治C110409鼠害防治C110410农业有害生物检疫学C110411化学保护C110412植物病害生物防治C110413植物害虫生物防治C1105园艺学C110501果树学C110502蔬菜学C110503瓜果学C110504观赏园艺学C120203动物病理学C120204兽医免疫学C120205兽医寄生虫学C120206兽医传染病学C120207中兽医学C120208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C120209临床兽医学C1203水产学C120301水产生物生理学C120302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C120303水产资源与保护学C120304水产生物营养学C120305水产养殖学C120306水产生物病害与控制C120307水产品加工与保鲜C120308水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C1204动物食品科学C120401动物产品的贮藏、保鲜C120402动物产品的品质与营养C120403动物产品的安全C140101循环生理学C140102血液及淋巴生理学C140103呼吸生理学C140104消化生理学C140105泌尿生理学C140106内分泌及代谢生理学C140107生殖生理学C1402人体病理学C140201心血管系统病理学C140202血液及淋巴系统病理学C140203呼吸系统病理学C140204消化系统病理学C140205泌尿系统病理学C140206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病理学C140207生殖系统病理学C140208肿瘤病理学C140209实验病理学C1403病理生理学C140301疾病与离子通道C140302疾病与受体C150102职业卫生学C1502?营养与食品卫生学C150201营养学C150202食品卫生学C1503妇幼与儿童少年卫生学C150301妇幼卫生学C150302儿童少年卫生学C1504卫生毒理学C1505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C150501传染病流行病学C150502非传染病流行病学C150503流行病学方法学及卫生统计学C1506地方病学C1507传染病学C150701传染病媒介生物C150702寄生虫性传染病C150703病毒性传染病C150704细菌性传染病C150705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C1508?皮肤性病学C1605心胸外科学C160501??胸部外伤C160502成人心脏外科学C160503先天性心脏病学C160504胸部其他组织器官疾病C160505心肺移植和辅助循环学C1606泌尿外科学C160601结石C160602尿动力学C160603男科学C160604泌尿系统脏器移植C160605前列腺疾病C160606泌尿系统畸形、损伤、炎症等C1607骨外科学C160701脊柱外科C160702关节外科C160703手外科与外周神经修复C160704骨质疏松C160705骨创伤C160706骨与关节感染C170602眼底疾病C170603视神经及视路相关疾病C170604眼科其他疾病C1707耳鼻喉科学C170701鼻和前颅底疾病C170702咽喉及颈部疾病C170703耳和侧颅底疾病C1708口腔医学C170801口腔内科学C170802口腔颌面外科学C170803口腔修复学C170804口腔正畸学C1709法医学C1710肿瘤学C171001肿瘤研究体系与方法C171002肿瘤病因C171003肿瘤诊断C171004肿瘤预防C171005肿瘤化学药物治疗C171006肿瘤物理治疗C180205生物药物C180206药物分析学C180207海洋药物学C180208药物材料学C180209特种药物学C19中医学与中药学C1901中医基础理论C190101脏腑气血津液体质C190102病因病机C190103证候基础研究C190104治则与治法C190105中医方剂学C190106中医诊断学C190107经络学与腧穴学C1902中医临床基础C190201中医内科学C190202中医外科学C190203中医骨伤科学C190204中医妇科学C190205中医儿科学C190706抗病毒药理C190707消化与呼吸药理C190708泌尿与生殖药理C190709中药药代动力学C190710中药毒理学C1908中药药性与炮制学C190801中药炮制学C190802中药药性理论研究C1909中药制剂学C1910民族医药学C191001民族医学C191002民族药学C1911中医药学研究的新方法、新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代码地球科学部D01地理学D0101自然地理学D0106遥感机理与方法D0107地理信息系统D010701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D010702遥感信息分析与应用D010703空间定位数据分析与应用D0108测量与地图学D0109污染物行为过程及其环境效应D010901污染物迁移、转化、归趋动力学D010902污染物生物有效性与生态毒理D010903污染物区域空间过程与生态风险D0110区域环境质量与安全D011001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估D011002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公共安全D011003重大工程活动的影响D011004生态恢复及其环境效应D0111自然资源管理D011101可再生资源演化D011102自然资源评价D011103自然资源利用与规划D0112区域可持续发展D011201资源与可持续发展D0214工程地质学D0215数学地质学与遥感地质学D0216火山学D0217生物地质学D0218环境地质学和灾害地质学D03地球化学D0301同位素地球化学D0302微量元素地球化学D0303岩石地球化学D0304矿床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D0305同位素和化学年代学D0306实验地球化学和计算地球化学D0307宇宙化学与比较行星学D0308生物地球化学D0309环境地球化学D04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D0401大地测量学D040101物理大地测量学D040102动力大地测量学D040103卫星大地测量学(含导航学)D0504中层与行星大气物理学D0505天气学D0506大气动力学D0507气候学与气候系统D0508数值预报与数值模拟D0509应用气象学D0510大气化学D0511云雾物理化学与人工影响天气D0512大气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D0513气象观测原理、方法及数据分析D06海洋科学D0601物理海洋学D0602海洋物理学D0603海洋地质学D0604海洋化学D0605河口海岸学D0606工程海洋学D0607海洋监测、调查技术D0608海洋环境科学D0609生物海洋学与海洋生物资源E010502?金属智能材料E010503?新型金属功能材料E0106金属材料的合金相、相变及合金设计E010601金属材料的合金相图E010602金属材料的合金相变E010603金属材料的合金设计E0107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E010701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缺陷及其表征方法E010702金属材料的界面问题E0108金属材料的力学行为E010801?金属材料的形变与损伤E010802?金属材料的疲劳与断裂E010803金属材料的强化与韧化E0109金属材料的凝固与结晶学E010901?金属的非平衡凝固与结晶E010902?金属的凝固行为与结晶理论E0110金属材料表面科学与工程E011001?金属材料表面的组织、结构与性能E011002?金属材料表面改性及涂层E0206碳素材料与超硬材料E020601高性能碳素材料E020602金刚石及其他超硬材料E020603新型碳功能材料E0207无机非金属类光电信息与功能材料E020701微电子与光电子材料E020702发光及显示材料E020703特种无机涂层与薄膜E0208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E020801复合材料的制备E020802强化与增韧理论E020803界面物理与界面化学E0209半导体材料E0210无机非金属类电介质与电解质材料E0211无机非金属类高温超导与磁性材料E021101高温超导材料E021102磁性材料及巨磁阻材料E0212古陶瓷与传统陶瓷E0213其他无机非金属材料E021301生态环境材料E0309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E030901光电磁信息功能材料E030902分离与吸附材料E030903感光材料E030904自组装有机材料与图形化E030905有机无机复合功能材料E030906纳米效应与纳米技术E0310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E031001组织工程材料E031002载体与缓释材料E031003植入材料E0311智能材料E0312仿生材料E0313高分子材料与环境E031301天然高分子材料E031302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E031303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利用与资源化E031304高分子材料的稳定与老化E0314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E041101工艺矿物学与粉碎工程学E041102?矿物加工工程E041103?物理方法分离E041104?化学方法分离E041105?矿物材料与应用E0412?冶金物理化学与冶金原理E041201火法冶金E041202湿法冶金E041203电(化学)冶金与电池电化学E041204冶金熔体(溶液)E041205冶金物理化学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E0413冶金化工与冶金反应工程学E0414钢铁冶金E0415?有色金属冶金E041501轻金属E041502重金属E041503稀有金属E041504贵金属等分离提取E0416材料冶金过程工程E042206?冶金燃烧与节能工程E042207冶金史及古代矿物科学E05机械工程E0501机构学与机器人E050101机构学与机器组成原理E050102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E050103机器人机械学E0502传动机械学E050201机械传动E050202流体传动E050203复合传动E0503机械动力学E050301振动/噪声测试、分析与控制E050302机械系统动态监测、诊断与维护E050303机械结构与系统动力学E0504机械结构强度学E050401机械结构损伤、疲劳与断裂E050402机械结构强度理论与可靠性设计E050403机械结构安全评定E0505机械摩擦学与表面技术装备E050902非传统加工工艺与装备E050903超精密加工工艺与装备E050904高能束加工工艺与装备E0510制造系统与自动化E051001数控技术与装备E051002数字化制造与智能制造E051003可重构制造系统E051004可持续设计与制造E051005制造系统调度、规划与管理E0511机械测试理论与技术E051101机械计量标准、理论与方法E051102机械测试理论、方法与技术E051103机械传感器技术与测试仪器E051104机械制造过程监测与控制E0512微/纳机械系统E051201微/纳机械驱动器与执行器件E051202微/纳机械传感与控制E051203微/纳制造过程检测与控制E060403?煤与其他固体燃料的燃烧E060404?气体、液体燃料燃烧E060405?动力装置中的燃烧E060406?特殊环境与条件下燃烧E060407?燃烧污染物生成和防治E060408?火灾E0605?多相流热物理学E060501?离散相动力学E060502?多相流流动E060503?多相流传热传质E060504?气固两相流E0606??热物性与热物理测试技术E060601流体热物性E060602?固体材料热物性E060603?单相与多相流动测试技术E060604?传热传质测试技术E060605燃烧测试技术E0607?可再生与替代能源利用中的工程热物理问题E060701?太阳能利用中的工程热物理问题E060702?生物质能利用中的工程热物理问E070402?电力系统控制E070403?电力系统保护E0705?高电压与绝缘E070501?高电压与大电流E070502?电气设备绝缘E070503?过电压及其防护E0706?电力电子学E070601?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应用E070602?电力电子系统及其控制E0707?脉冲功率技术E0708?气体放电与放电等离子体技术E0709?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E0710?超导电工学E0711?生物电磁技术E0712?电能储存与节电技术E08建筑环境与结构工程学科E0801建筑学E080101建筑设计与理论E080102建筑历史与理论E0802城乡规划E080509结构健康监测E080510既有结构性能评价与修复E080511混凝土结构材料E080512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E0806?岩土与基础工程E080601地基与基础工程E080602岩土工程减灾E080603环境岩土工程E0807交通工程E080701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E080702交通环境工程E080703道路工程E080704铁道工程E0808?防灾工程E080801地震工程E080802风工程E080803结构振动控制E080804工程防火E080805城市与生命线工程防灾E09?水利科学与海洋工程E0901?水文、水资源E090503?地表与河道水力学E090504?水信息学与数字流域E0906水力机械及其系统E090601水力机械的流动理论E090602?空蚀和磨损及多相流E090603?电站和泵站系统E090604?监测和诊断及控制E0907?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E090701岩土体本构关系与数值模拟E090702岩土体试验、现场观测与分析E090703?软基与岩土体加固和处理E090704岩土体渗流及环境效应E090705岩土体应力变形及灾害E0908水工结构和材料及施工E090801?水工结构动静力分析与控制E090802?水工结构实验、观测与分析E090803? E090804水工和海工材料水工施工及管理E0909?海岸工程术F010105信息系统建模与仿真F010106认知无线电F0102通信理论与系统F010201网络通信理论与技术F010202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F010203空天通信理论与技术F010204多媒体通信理论与技术F010205光、量子通信理论与系统F010206计算机通信理论与系统F0103信号理论与信号处理F010301多维信号处理F010302声信号分析与处理与技术F010503电路网络理论F010504高性能电路F010505非线性电路系统理论与应用F010506功能集成电路与系统F010507功率电子技术与系统F010508射频技术与系统F010509电路与系统可靠性。

第04章心理物理学方法

第04章心理物理学方法
• 他指出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成正比,并且差别阈限和 标准刺激的比例是一个常数,通常用 △I/I = k 表示。 在这里,△I代表差别阈限,I代表标准刺激强度,k是 小于1的常数。K也称作韦伯比例或韦伯分数。
• 不同感觉道的韦伯分数是不同的。后来,Fechner把这 个 关于差别阈限的规律称为韦伯定律(Weber Law)。
• 由于习惯误差在递增法序列中,即使刺激强度早已 超出阈限,被试仍报告感觉不到,这就会使测得阈 值偏高 。
• 相反,在递减法序列中,即使刺激强度早已小于阈 限,被试仍报告有感觉,这就会使测得的阈值偏低。
• 与习惯误差相反的是另一种误差叫期望 误差(error of anticipation)。它表现 为被试在长的序列中给予相反判断的倾
• 操作定义的提出受到心理学家的欢迎。在心理 学上,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它们的程序下定义 就叫操作定义。
• 具体说,操作定义就是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 时间、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作出具体的界 定。
4、差别阈限
• 1846年E. H. Weber发表了他关于重量差别阈限的研究, 系统地阐明了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之间的关系。
• 不同点:由于测定差别阈限时有了标准刺激的存在 ,那么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每次呈现的相对关系( 时间先后关系或空间位置关系)也可能构成干扰因 素。为了控制标准刺激出现位置和时机的影响,通 常采用的办法是多层次ABBA 控制法。
2.恒定刺激法
➢什么是恒定刺激法?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绝对阈限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
• 因而,我们把阈限定义为:有50%的实验次数 能引起积极反应的刺激之值;同理,把差别阈 限定义为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 那个刺激强度之差。
• 此定义要比普通心理学的定义具体,也便于操 作,故称为阈限的操作定义。

第四部分,心理物理学法

第四部分,心理物理学法
� 其次,内部判断与作用于感受器的物理量之间并不 是完全一对一的。因此,我们必须把物理刺激及其 引起的感觉区分开。
6
(一)感觉阈限
�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 刺激强度被叫做绝对阈 限。
� 按照这种说法,低于绝 对阈限的刺激强度我们 总是感觉不到的,而高 于绝对阈限的刺激强度 我们总是能感觉到的。
� 实际情况是这样吗?? (分组讨论讨论)
度; � 一般应选10到20个强度水平。
19
� 为了使测定的阈限准确,并使每一刺激系列 的阈限能相对稳定,选取10-20个刺激强度 水平,一般递增和递减刺激系列要分别测定 50次左右(共100 次左右)、刺激应由实验 者操纵。
1/10
皮肤压觉/5g/mm2
1/7
咸味道/3mol/L(3克分子/公升)源自1/511� 韦伯定律
为了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增量与原刺激之间存在着某种比 例关系
K = ∆I / I
其中,I为标准刺激强度或原刺激量 Δ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J .N.D. K为韦伯常数 韦伯分数K越小,感觉越敏锐;韦伯分数越大,感觉越不敏锐
贡献 第一,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辨别能力的指标。 第二,可对不同感觉道的感受性进行比较。
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12
� 人的感受性的这种随机性变化,在每一种 感觉道中都能发现。这种随机变化往往与 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 (1)如何测量阈限有关; � (2)被试对任务的注意程度及其态度有 关; � (3)被试的感受性暂时出现不稳定的摇 摆有关。不过,这种随机变化的感觉, 其次数分配基本上呈常态分布。
� 自变量:刺激信号质和量的属性 � 控制变量:观察者的意愿
16
1、最小变化法(1)
� 最小变化法的刺激由递减和递增的两个系列 组成,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 感觉。刺激的增减应尽可能地小,目的是系 统地探求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 折点,即在多强刺激时,由有感觉变为无感 觉,或由无感觉变为有感觉。每个系列的转 折点就是该系列的绝对阈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A数理科学部A01 数学A02 力学A03 天文学A04 物理学ⅠA05 物理学ⅡB化学科学部B01 无机化学B02 有机化学B03 物理化学B04 高分子化学B05 分析化学B06 化学工程及工业化学B07 环境化学C生命科学部C01 基础生物学C0101 微生物学C0102 植物学C0103 动物学C0104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C0105 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C0106 神经生物学C0107 生理学C0108 心理学C0109 细胞生物学及发育生物学C0110 遗传学C0111 生态学C02 农业科学C0201 农业基础科学C0202 农学C0203 畜牧、兽医学C0204 蚕桑、养蜂学C0205 水产学C0206 林学C03 医学与药学C0301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C0302 基础医学C0303 临床医学C0304 药物学C0305 中医中药学D地球科学部D01 地理学、土壤学和遥感D02 地质学D03 地球化学D04 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D05 大气科学D06 海洋科学E工程与材料科学部E01 金属材料学科E02 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E03 有机高分子材料学科E04 冶金与矿业学科E05 机械工程学科E06 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E07 电工学科E08 建筑环境与结构工程学科E09 水利学科E10 农业工程*E11 林业工程*E12 食品工程*E13 纺织科学技术*F信息科学部F01 电子学与信息系统F02 计算机科学F03 自动化科学F04 半导体科学F05 光学和光电子学G管理科学部G01 管理科学G02 工商管理G03 宏观管理与政策第 1 页共39 页学科分类与代码目录A数理科学部A01 数学A0101 基础数学A010101 数论A01010101 解析数论A01010102 代数数论A01010103 丢番图分析A01010104 超越数论A01010105 模型式与模函数论A01010106 数论的应用A010102 代数学A01010201 群论A01010202 群表示论A01010203 李群A01010204 李代数A01010205 代数群A01010206 典型群A01010207 同调代数A01010208 代数K理论A01010209 KacMoody代数A01010210 环论A01010211 代数(可除代数)A01010212 体A01010213 编码理论与方法A01010214 序结构研究A010103 几何学A01010301 整体微分几何A01010302 代数几何A01010303 流形上的分析A01010304 黎曼流形与洛仑兹流形A01010305 齐性空间与对称空间A01010306 调和映照及其在理论物理中的应用A01010307 子流形理论A01010308 杨--米尔斯场与纤维丛理论A01010309 辛流形A010104 拓扑学A01010401 微分拓扑A01010402 代数拓扑A01010403 低维流形A01010404 同伦论A01010405 奇点与突变理论A01010406 点集拓扑A010105 函数论A01010501 多复变函数论A01010502 复流形A01010503 复动力系统A01010504 单复变函数论A01010505 Rn中的调和分析的实方法A01010506 非紧半单李群的调和分析A01010507 函数逼近论A010106 泛函分析A01010601 非线性泛函分析A01010602 算子理论A01010603 算子代数A01010604 泛函方程A01010605 空间理论A01010606 广义函数第 2 页共39 页A01010701 泛函微分方程A01010702 特征与谱理论及其反问题A01010703 定性理论A01010704 稳定性理论、分支理论A01010705 混沌理论A01010706 奇摄动理论A01010707 复域中的微分方程A01010708 动力系统A010108 偏微分方程A01010801 连续介质物理与力学、及反应扩散等应用领域中的偏微分方程A01010802 几何与数学物理中的偏微分方程A01010803 微局部分析与一般偏微分算子理论A01010804 非线性椭圆(和抛物)方程研究中的新方法和新概念及调和分析复分A01010805 混合型及其它带奇性的方程A01010806 非线性波、非线性发展方程和无穷维动力系统A010109 数学物理A01010901 规范场论A01010902 引力场论的经典理论与量子理论A01010903 孤立子理论A01010904 统计力学A01010905 连续介质力学等方面的数学问题A010110 概率论A01011001 马氏过程A01011002 随机过程A01011003 随机分析A01011004 随机场A01011005 鞅论A01011006 极限理论A01011007 概率论在调和分析、几何及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应用A01011008 在物理、生物、化学管理中的概率论问题A01011009 平稳过程A010111 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A01011101 递归论A01011102 模型论A01011103 证明论A01011104 公理集合证A01011105 数理逻辑在人工智能及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A0102 应用数学A010201 数理统计A01020101 抽样调查与抽样方法A01020102 试验设计A01020103 时间序列分析及其算法研究A01020104 多元分析及其算法研究A01020105 数据分析及其图形处理A01020106 非参数统计方法A01020107 应用统计中的基础性工作A01020108 统计线性模型第 3 页共39 页A01020109 参数估计方法A01020110 随机过程的统计理论及方法A01020111 蒙特卡洛方法(统计模拟方法)A010202运筹学A01020201 线性与非线性规划A01020202 整数规划A01020203 动态规划A01020204 组合最优化A01020205 随机服务系统A01020206 对策论A01020207 不动点算法A01020208 随机最优化A01020209 多目标规划A01020210 不可微最优化A01020211 可靠性理论A010203 控制论A01020301 有限维非线性系统A01020302 分布参数系统的控制理论A01020303 随机系统的控制理论A01020304 最优控制理论与算法A01020305 参数辨识与适应控制A01020306 线性系统理论的代数与几何方法A01020307 控制的计算方法A01020308 微分对策理论A01020309 稳健控制A010204 若干交叉学科A01020401 信息论及应用A01020402 经济数学A01020403 生物数学A01020404 不确定性的数学理论A01020405 分形论及应用A010205 计算机的数学基础A01020501 可解性与可计算性A01020502 机器证明A01020503 计算复杂性A01020504 VLSI的数学基础A01020505 计算机网络与并行计算A010206 组合数学A01020601 组合计数A01020602 组合设计A01020603 图论A01020604 线性计算几何A01020605 组合概率方法A0103 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A010301 偏微分方程数值计算A01030101 初边值问题数值解法及应用A01030102 非线性微分方程及其数值解法A01030103 边值问题数值解法及其应用A01030104 有限元、边界元数值方法A01030105 变分不等式的数值方法A01030106 辛几何差分方法A01030107 数理方程反问题的数值解法第 4 页共39 页A010302 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及其应用A01030201 二点边值问题A01030202 STIFF问题研究A01030203 奇异性问题A01030204 代数微分方程A010303 数值代数A01030301 大型稀疏矩阵求解A01030302 代数特征值问题及其反问题A01030303 非线性代数方程A01030304 一般线性代数方程组求解A01030305 快速算法A010304 函数逼近A01030401 多元样条A01030402 多元逼近A01030403 曲面拟合A01030404 有理逼近A01030405 散乱数据插值A010305 计算几何A01030501 曲面造型A01030502 曲面光滑拼接A01030503 曲面设计A01030504 体素拼接A01030505 几何问题的计算机实现A010306 新型算法A01030601 并行算法A01030602 多重网格技术A01030603 自适应方法A01030604 区间分析法及其应用A02 力学A0201 一般力学A020101 分析力学A020102 动力系统的分岔、混沌A020103 运动稳定性与控制A020104 非线性振动与控制A020105 多体动力学A020106 转子动力学A020107 弹道力学和飞行力学A020108 理性力学A020109 力学中的反问题A020110 力学发展史学A0202 固体力学A020201 弹性力学与塑性力学A020202 疲劳与断裂力学A020203 损伤、破坏机理和微结构演化A020204 本构关系A020205 复合材料力学A020206 新型材料的力学问题A020207 极端条件下的材料和结构A020208 微机电系统中的固体力学问题A020209 岩体力学和土力学A020210 冲击动力学A020211 结构力学A020212 结构振动与噪声A020213 结构优化和可靠性分析A020214 制造工艺力学A020215 实验固体力学A020216 计算固体力学A020217 流固耦合作用A0203 流体力学第 5 页共39 页A020301 流动的稳定性A020302 湍流A020303 水动力学A020304 空气动力学A020305 分层流A020306 非平衡流A020307 渗流A020308 多相流A020309 非牛顿流A020310 内流A020311 化工流体力学A020312 工业空气动力学A020313 微重力流体力学A020314 微机电系统中的流体力学问题A020315 流动噪声与控制A020316 稀薄气体力学A020317 实验流体力学A020318 计算流体力学A0204 交叉与边缘领域的力学A020401 物理力学A020402 爆炸力学A020403 环境流体力学A020404 生物力学A020405 电磁流体力学和等离子体动力学A03 天文学A0301 宇宙学A0302 星系和类星体A0303 恒星物理与星际物质A0304 太阳和太阳系A0305 射电天文A0306 空间天文A0307 理论天体物理A0308 天体测量和天文地球动力学A0309 天体力学和人造卫星动力学A0310 时间、频率A0311 天文仪器A0312 天文学史A0313 其它A04 物理学ⅠA0401 凝聚态物性I:结构、力学和热学性质A040101 液体和固体结构;晶体、非晶、准晶的物质结构A040102 凝聚态物质的力学和声学性质A040103 晶格动力学和晶体统计学A040104 状态方程、相平衡和相变A040105 凝聚态物质的热学性质A040106 凝聚态物质的输运性质A040107 量子流体和固体;液态氦和固态氦A040108 表面和界面;薄膜和晶须;人工微结构(结构和非电子性质)A0402 凝聚态物性Ⅱ:电子结构、电学、磁学和光学性质A040201 电子态A040202 凝聚态物质中的电子输运A040203 表面、界面、薄膜和低维系统的电子结构及电学性A040204 超导电性第 6 页共39 页A040205 磁学性质A040206 凝聚态物质的磁共振和弛豫;穆斯堡尔效应A040207 介电性质A040208 光学性质、凝聚态物质的波谱学、物质与粒子的相互作用和辐射A040209 液体和固体的电子发射和离子发射;碰撞现象A040210 与凝聚态物理有关的交叉学科A0403 原子和分子物理A040301 原子和分子理论A040302 原子光谱及原子与光子相互作用A040303 分子光谱及分子与光子相互作用A040304 原子和分子碰撞过程及相互作用A040305 研究原子和分子性质的实验设备和技术A040306 特殊原子和分子的研究A040307 与原子、分子有关的其它物理问题和交叉学科A0404 光学A040401 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A040402 光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A040403 像的形成和分析A040404 全息照相A040405 量子光学A040406 微波激射A040407 激光发射过程A040408 激光系统和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A040409 非线性光学A040410 光学材料中物理问题及固体发光A040411 光源和光学标准A040412 光学透镜和反射镜系统A040413 光学器件的原理A040414 与光学有关的其它物理问题和交叉学科A0405 声学A040501 普通线性声学A040502 非线性声学和强声学A040503 航空声学和大气声学A040504 水声A040505 超声、量子声学和声的物理效应A040506 次声A040507 噪声、噪声效应及其控制A040508 建筑声学A040509 声的信号处理A040510 声全息照相A040511 语言声学A040512 乐声A040513 声的测量及专用仪器A040514 声的转换原理A040515 与声学有关的其它物理问题和交叉学科A05 物理学Ⅱ第7 页共39 页A0501 基础物理学A050101 物理教育学及物理学史A050102 物理学中的数学问题A050103 经典物理学和量子理论A050104 相对论与引力A050105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含混沌) A050106 测量科学、一般实验技术和测试系统A0502 粒子物理学和场论A050201 粒子基本特性及粒子物理一般问题A050202 场论中的基本问题和新方法A050203 对称性及对称破缺A050204 量子色动力学、强相互作用和强子物理A050205 电-弱相互作用及其唯象学A050206 非标准模型及其唯象学A050207 新粒子A050208 粒子的延展体理论A050209 宇宙射线和超高能现象A050210 粒子物理与宇宙学A0503 核物理A050301 原子核特性A050302 原子核结构模型的理论研究A050303 原子核统计理论研究A050304 原子核高激发态、高自旋态和超形变A050305 带奇异数系统、奇异核和超核A050306 核内非核子自由度A050307 核力与少体系统A050308 强子、轻子与核相互作用A050309 核物质理论及核多体方法A050310 核衰变、核裂变、核聚变A050311 低能核反应与散射A050312 重离子核物理A050313 中高能核物理A050314 核天体物理A050315 核数据分析和计算机模拟A0504 核技术及其应用A050401 离子束与物质相作用和辐照损伤A050402 核分析技术(RBS、PIXE、NRA)A050403 穆斯堡尔谱学及其应用A050404 正电子湮灭技术及其应用A050405 中子衍射及其应用A050406 扰动角关联及其应用A050407 核磁共振及其应用A050408 中子活化和同位素示踪技术A050409 离子束材料改性A050410 核技术在地学中的应用A050411 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A050412 核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A050413 核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A050414 核科学和其它学科的交叉A0505 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实验设备第8 页共39 页A050501 加速器原理和关键技术A050502 离子源和电子枪A050503 预加速装置和加速器部件A050504 束流输运和性能测量A050505 真空和超高真空技术A050506 反应堆A050507 辐射探测方法A050508 探测技术和谱仪A050509 辐射剂量及其防护A050510 核电子学A0506 等离子体物理A050601 等离子体中的基本过程与特性A050602 等离子体的加热、约束和辐射A050603 等离子体动力学与电磁流体力学A050604 等离子体中的混沌、孤立波、湍流等非线性现象A050605 等离子体的模拟、数值方法和软件A050607 等离子体诊断技术A050608 等离子体与固体相互作用A050609 激光束、粒子束、微波与等离子体A050610 低气压低温等离子体的应用A050611 热平衡低温等离子体的应用A050612 非中性等离子体A050613 强耦合等离子体A050614 空间等离子体B化学科学部B01 无机化学B0101 无机合成和制备化学B010101 合成技术B010102 合成化学B010103 特殊聚集态制备B0102 丰产元素化学B010201 稀土化学B010202 钨化学B010203 钼化学B010204 锡化学B010205 锑化学B010206 钛化学B010207 钒化学B010208 稀有碱金属化学B010209 稀散元素化学B0103 配位化学B010301 固体配位化学B010302 溶液配位化学B010303 金属有机化学B010304 原子簇化学B010305 功能配合物化学B0104 生物无机化学B010401 金属酶化学及其化学模拟B010402金属蛋白化学及其化学模拟B010403 生物体内微量元素的状态及功能、受体底物相互作用B010404 金属离子与生物膜的作用及其机理B010405 金属离子与核酸化学B0105 固体无机化学第9 页共39 页B010501 缺陷化学B010502 固体反应B010503 固体表面化学B010504 无机固体材料化学B0106 分离化学B010601 萃取化学B010602 无机色层B010603 无机膜分离B0107 物理无机化学B010701 无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B010702 理论无机化学B010703无机反应机制及反应动力学B010704 熔盐化学及相平衡B0108 同位素化学B010801 同位素分离B010802 同位素分析B010803 同位素应用B0109 放射化学B010901 核燃料化学B010902 超铀元素化学B010903 裂片元素化学B010904 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的制备和应用B010905 放射分析化学B010906 放射性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B0110 核化学B011001 低能核化学B011002 高能核化学B011003 裂变化学B011004 重离子核化学B011005 核天体化学B02 有机化学B0201 有机合成B020101 有机合成反应B020102 新化合物和复杂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B020103 高选择性有机合成试剂B020104 不对称合成B0202 金属有机及元素有机化学B020201 有机磷化学B020202 有机硅化学B020203 有机硼化学B020204 有机氟化学B020205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应用B0203 天然有机化学B020301 甾体及萜类化学B020302 糖类黄酮类化学B020303 中草药有效成份B020304 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天然产物的研究B0204 物理有机化学B020401 活泼中间体化学B020402 化学动态学B020403 有机光化学B020404 立体化学B020405 有机分子结构与活性关系B020406 具有光、电、磁特性的化合物研究B020407 计算有机化学B0205 药物化学B020501 新药物分子设计和合成B020502 药物构效关系B0206 生物有机化学第10 页共39 页B020601 多肽化学B020602 核酸化学B020603 仿生及模拟酶B020604 天然酶的化学修饰及应用B020605 生物合成及生物转化B0207 有机分析B020701 新化合物和复杂化合物的结构研究B020702 有机分析、分离新方法新技术研究B020703 有机化合物结构波谱学B0208 应用有机化学B020801 除草剂B020802 植物生长促进剂B020803 害虫引诱剂、昆虫信息素B020804 高效、低毒、低抗性农药B020805 食品化学B020806 香料化学B020807 染料化学B03 物理化学B0301 结构化学B030101 体相静态结构B030102 表面结构B030103 溶液结构B030104 动态结构B030105 谱学B030106 结构化学方法和理论B0302 量子化学B030201 基础量子化学B030202 应用量子化学B0303 催化B030301 多相催化B030302 均相催化B030303 人工酶催化B030304 光催化B0304 化学动力学B030401 宏观反应动力学B030402 分子动态学B030403 反应途径和过渡态B030404 快速反应动力学B030405 结晶过程动力学B0305 胶体与界面化学B030501 表面活性剂B030502 分散体系B030503 流变性能B030504 界面吸附现象B030505 超细粉和颗粒B0306 电化学B030601 电极过程及其动力学B030602 腐蚀电化学B030603 熔盐电化学B030604 光电化学B030605 半导体电化学B030606 生物电化学B030607 表面电化学B030608 电化学技术B030609 电催化B0307 光化学B030701 激光闪光光解B030702 激发态化学B030703 电子转移光化学、光敏化B030704 光合作用B030705 大气光化学B0308 热化学B030801 热力学参数第11 页共39 页B030802 相平衡B030803 电解质溶液化学B030804 非电解质溶液化学B030805 生物热化学B030806 量热学B0309 高能化学B030901 辐射化学B030902 等离子体化学B030903 激光化学B0310 计算化学B031001 化学信息的运筹B031002 计算模拟B031003 计算控制B031004 计算方法的最优化B04 高分子化学B0401 高分子合成B040101 催化剂、聚合反应及聚合方法B040102 高分子设计和合成B040103新单体及单体的新合成方法B040104 聚合反应动力学B040105 高分子光化学、辐射化学、等离子体化学B040106 微生物参与的聚合反应、酶催化聚合反应B0402 高分子反应B040201 高分子老化、降解、交联B040202 高分子接枝、嵌段改性B040203 高分子功能化改性B040204 粒子注入、辐射、激光等方法对高分子的改性B0403 功能高分子B040301 吸附、分离、离子交换、螯合功能的高分子B040302 用于有机合成、医疗、分析等领域的高分子试剂B040303 医用高分子、高分子药物B040304 液晶态高分子B040305 有机固体电子材料、磁性高分子B040306 储能、换能、敏感材料及高分子催化剂B040307 高分子功能膜B040308 微电子材料、分子组装材料及器件B0404 天然高分子B0405 高分子物理及高分子物理化学B040501 高分子溶液性质和溶液热力学B040502 高分子链结构B040503 高分子流变学B040504 高聚物聚集态结构B040505 高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B040506 高聚物测试及表征方法B040507 高分子材料的传质理论、强度理论、破坏机理B040508 高分子多相体系B0406 高分子理论化学B040601 高分子聚合、交联、聚集态统计理论第12 页共39 页B040602 数学、计算机方法在高分子凝聚态、分子动态学方面的应用B0407 聚合物工程及材料B040701 聚合工程反应动力学及聚合反应控制B040702 聚合物成型理论及成型方法B040703 塑料、纤维、橡胶及成型研究B040704 涂料、粘合剂及高分子助剂B040705 可生物降解薄膜B040706 高分子润滑材料B040707 其它领域中应用的高分子材料B040708 高分子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B05 分析化学B0501 色谱分析B050101 气相色谱B050102 液相色谱B050103 薄层色谱B050104 离子色谱B050105 超临界液体色谱B050106 毛细管电泳B0502 电化学分析B050201 伏安法B050202 极谱法B050203 化学修饰电极B050204 库伦分析B050205 光谱电化学分析B050206 电化学传感器B0503 光谱分析B050301 原子发射光谱(包括ICP)B050302 原子吸收光谱B050303 原子荧光光谱B050304 X射线荧光光谱B050305 分子发射光谱(包括荧光光谱、磷光光谱和化学发光)B050306 紫外和可见光谱B050307 光声光谱B050308 红外光谱B050309 拉曼光谱B0504 波谱分析B050401 顺磁B050402 核磁B0505 质谱分析B050501 有机质谱B050502 无机质谱B0506 化学分析B050601 萃取剂、显色剂、特殊功能试剂B050602 色谱柱固定相、分离膜B0507 热分析B0508 放射分析B050801 活化分析B050802 质子荧光B0509 生化分析及生物传感B0510 联用技术B0511 采样、分离和富集方法B0512 化学计量学B051201 分析方法与计算机技术B051202 分析讯号与数据解析B0513 表面、微区、形态分析B051301 表面分析B051302 微区分析B051303 形态分析B06 化学工程及工业化学B0601 化工热力学和基础数据B060101 状态方程与溶液理论第13 页共39 页B060102 相平衡B060103 热化学B060104 化学平衡B060105 热力学理论模型和分子系统的计算机模拟B060106 热力学数据和数据库B0602 传递过程B060201 化工流体力学和传递性质B060202 传热过程及设备B060203 传质过程B060204 流变学B060205 颗粒学及浆料化学B0603 分离过程及设备B060301 蒸馏B060302 蒸发与结晶B060303 干燥B060304 吸收B060305 萃取B060306 吸附与离子交换B060307 机械分离过程B060308 膜分离B060309 其它分离技术B0604 化学反应工程B060401 化学(催化)反应动力学B060402 反应器原理及传递特性B060403 反应器的模型化和优化B060404 流态化技术和多相流反应工程B060405 固定床反应工程B060406 聚合反应工程B060407 电化学反应工程B060408 生化反应工程B060409 催化剂工程B0605 化工系统工程B060501 化学过程的控制与模拟B060502 化工系统的优化B060503 化工过程动态学B0606 无机化工B060601 常规无机化工B060602 工业电化学(电解、电镀、化学腐蚀与防腐)B060603 精细无机(无机颜料、吸附剂及表面活性剂等)B060604 核化工与放射化工B0607 有机化工B060701 工业有机化工B060702 精细有机化工(染料、涂料、感光剂、粘合剂与日用化工等)B0608 生物化工与食品化工B060801 生化反应动力学及反应器B060802 发酵物的提取和纯化B060803 生化过程的化工模拟及人工器官B060804 酶化工B060805 天然产物和农副产品的化学改性及深度加工B060806 生物医药工程B0609 能源化工B060901 煤化工B060902 石油化工B060903 燃料电池B060904 其它能源化工B0610 化工冶金第14 页共39 页B061001 矿产资源的利用研究B061002 化学选矿与浸出B061003 湿法冶金物理化学B061004 等离子体冶金B061005 化学涂层B0611 环境化工B061101 环境治理中的物理化学原理B061102 三废治理技术中的化工基础B061103 环境友好的化工过程B061104 可持续发展环境化工的新概念B0612 制药工程B061201 医药工程B061202 农药工程B061203 兽药工程B07 环境化学B0701 环境分析化学B070101 环境中微量生命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技术B070102 环境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分离、分析技术B0702 环境污染化学B070201 大气污染化学B070202 水污染化学B070203 土壤污染化学B070204 固体废弃物及放射性核素污染化学B0703 污染控制化学B070301 化学控制、防治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基础性研究B070302 无害化工艺(原料、能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B0704 污染生态化学B0705 理论环境化学B0706 全球性环境化学问题C生命科学部C01 基础生物学C0101 微生物学C010101 微生物分类学C01010101 细菌分类C01010102 放线菌分类C01010103 真菌分类C010102 微生物生理及生物化学C010103 微生物遗传育种C010104 微生物方法学C010105 微生物资源与生态C010106 应用微生物学基础C01010601 工业微生物C01010602 农业、土壤微生物C010107 病毒学C01010701 动物病毒C01010702 植物病毒C01010703 微生物病毒C010108 医学与兽医微生物学C01010801 病毒C01010802 立克次氏体(含衣原体)C01010803 病原细菌(含支原体与螺旋体)C01010804 病原真菌C0102 植物学C010201 植物结构学C01020101 植物形态解剖学C01020102 植物形态发生C01020103 植物胚胎学C010202 植物系统学与分类学C01020201 植物系统发育与演化第15 页共39 页C01020202 种子植物分类C01020203 孢子植物分类C01020204 植物区系与地理学C010203 植物生理学C01020301 光合作用及固氮C01020302 呼吸作用、采后生理及次生物质代谢C01020303 矿质营养及有机物质运输C01020304 水分生理及抗性生理C01020305 植物激素、生长发育及生殖生理C010204 植物资源学C01020401 植物资源评价C01020402 植物引种驯化C01020403 植物种质保存C01020404 资源植物化学C0103 动物学C010301 动物形态学C010302 动物胚胎学C010303 动物分类学C010304 动物生理学C010305 动物行为学C010306 动物进化和动物遗传学C010307 动物地理学C010309 动物资源与保护生物学C010310 实验动物学C0104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C010401 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合成机理及调节过程C01040101 蛋白质与肽C01040102 核酸C01040103 酶C01040104 多糖及糖复合物C01040105 激素C01040106 天然产物化学C010402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C010403 无机生物化学C0105 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C010501 理论生物物理C01050101 量子生物学C01050102 生物信息论和生物控制论C01050103 生物功能的计算机模拟、生物数学C01050104 生命现象的生物物理理论阐述C010502 环境生物物理C01050201 电离辐射生物物理C01050202 光生物物理C01050203 电磁辐射生物物理C01050204 声生物物理C01050205 其它环境因素对生物的作用C01050206 自由基生物学C010503 生物组织的物理特性C01050301 生物光学C01050302 生物电磁学C01050303 生物声学C01050304 生物力学和生物流变学C01050305 生物组织的其它物理特性C010504 分子生物物理第16 页共39 页C01050401 生物分子结构的运动性C01050402 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C01050403 生物分子中的能量传递与电子传递C010505 膜与细胞生物物理C010506 感官与神经生物物理C010507 生物物理技术C010508 生物物理学研究中的新概念和新方法C010509 人工器官C010510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C010511 生物医学测量技术C010512 生物系统的建模与应用C010513 生物医学超声C010514 生物医学传感技术C010515 生物材料C010516 生物医学图象C010517 其它生物医学工程学研究C0106 神经生物学C010601 分子神经生物学C010602 细胞神经生物学C010603 系统神经生物学C010604 高级神经生物学C010605 比较神经生物学C010606 发育神经生物学C010607 感觉系统神经生物学C0107 生理学C010701 循环生理学C010702 血液生理学C010703 呼吸生理学C010704 消化生理学C010705 泌尿生理学C010706 内分泌生理学C010707 特殊环境生理学C010708 生殖生理学C010709 年龄生理学C0108 心理学C010801 心理学的基本过程研究C010802 认知心理学C010803 生物心理学C010804 医学心理学(含精神卫生学)C010805 工程心理学C01080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C010807 运动心理学C0109 细胞生物学及发育生物学C010901 细胞结构与功能C010902 细胞增长、分裂与分化C010903 模型动植物及实验体系的建立C010904 细胞工程(生物技术和细胞培养)C010905 细胞代谢C010907 细胞信息C010908 胚的成因、形态及其形成C010909 细胞间的作用、演变和再生C0110 遗传学C011001 植物遗传学C011002 动物遗传学C011003 微生物遗传学C011004 人类遗传学C011005 医学遗传学及遗传病第17 页共39 页C011006 细胞遗传学C011007 分子遗传学C011008 基因工程C0111 生态学C011101 生态学一般理论和方法C011102 个体生态学及生理生态学C011103 种群生态学C011104 群落与系统生态学C011105 行为生态学与进化生态学C011106 景观生态学与地理生态学C011107 毒理生态学C011108 保育生态学及恢复生态学C011109 生态管理与农业生态学C011110 其它生态学及环境问题C02 农业科学C0201 农业基础科学C020101 农业数学C020102 农业物理学C020103 农业气象学C020104 农业化学C020105 肥料学C020106 农业系统管理工程C0202 农学C020201 作物栽培学C020202 作物营养学C020203 作物生理学C020204 作物品种资源学C020205 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01 稻类遗传育种学C02020502 麦类遗传育种学C02020503 其它禾谷类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04 油料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05 薯类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06 棉麻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07 饲料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08 糖料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09 热带、亚热带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10 其它经济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11 作物遗传育种新方法C02020512 作物种子学C020206 植物保护学C02020601 病虫测报学C02020602 作物真菌病害C02020603 作物细菌病害C02020604 作物病毒病害C02020605 作物其它病害C02020606 作物虫害C02020607 杂草、鼠害防治C02020608 化学保护(抗药性)C02020609 作物病虫害检疫学C020207 植病生防C020208 害虫生防C020209 抗病、抗虫作物选育C020210 园艺学C02021001 蔬菜学C02021002 瓜果学C02021003 果树学C02021004 食用真菌学第18 页共39 页。

第04章 心理物理学方法(3)

第04章 心理物理学方法(3)

被试
材料
A 2 1
B 1 2
C 4 4
D 3 3
甲 乙

平均
2
1.67
1
1.33
3
3.67
4
3.33
等级排列法举例
• 某广告公司要对10张广告的优劣作评比, 请来了17名评判者(即被试者)。评判 的方法是让被试者将10张广告排成美到 丑的一个顺序。通过众多被试者的比较, 就可求出全体被试者对同一广告评判的 等级的平均值,这个值就是广告的平均 等级。各广告按平均等级排出的顺序就 是一个顺序量表。
感觉等距法 差别阈限法 分段法 数量估计法
三种量表的比较
(一)顺序量表
• 顺序量表是一种较粗略的量表,它既无相等单位又 无绝对零点,只是把事物按某种标准排出一个次序。 • 例如赛跑时不用秒表测速,按先到终点的算第一名, 第二个到的算第二名等等。这样,我们可以按快慢 排出一个顺序,这个顺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表示 跑的速度量。因为它没有相等单位,所以就是知道 了第二名比第一名慢5秒,也不能以此推算出第三名 比第二名慢几秒;又因为它没有绝对零点,所以不 能推知第二名的速度是第三名的几倍。 • 所以,顺序量表只是在一个分类基础上对事物进行 分类,每一类别只具有序列性,并不表示数与数之 间的差别是相等的。
• 因此,心理量需要用心理量表来测量。
(一)心理量表的类型:
psychological scale
1、名称量表(nominal scale)
2、顺序量表(ordinal scale)
3、等距量表(equal interval scale) 4、比例量表(ratio scale)
等级排列法 对偶比较法
数量估量法的数据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9、10、11、12(mm)5个恒定刺激; 随机呈现这些刺激,每个刺激呈现200次,要 求被试判断感觉到的是“一点”还是“两 点”; 统计出被试判断各个刺激为“两点”的次数。
30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
实验心理学讲义
计算方法一
直线内插法( 直线内插法(linear interpolation): )
15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 实验心理学讲义
测定RL——误差 误差 测定
期望误差
被试因过早期望将要来临的刺激而导致错误 的判断。 递减系列:提前报告“无”,阈限比实际的 高 递增系列:提前报告“有”,阈限比实际的 低 报告无感觉
实际无感觉 实际有感觉 报告有感觉
16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
实验心理学讲义
测定RL——误差 误差 测定
测定DL 测定
刺激:比较刺激系列(↑或↓系列)、标准刺激(St) 刺激 程序:每次呈现两个刺激,要求被试报告比较刺激与 程序 标准刺激的关系(+,=,-)。“?”记为“=”。与 测定绝对阈限不同的是:每个系列要记录到被试的三 类报告,而且要等到被试反应稳定时再终止并进行下 一个系列。
20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
28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
实验心理学讲义
测定RL 测定
刺激:5-7个恒定刺激 刺激 程序: 程序
预实验选定5-7个刺激; 随机呈现这些刺激,每个刺激要呈现50-200 次,且次数相等; 统计出各个刺激所引起的各种反应(有、无, 或大、小)的次数。
29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
实验心理学讲义
测定RL 测定
以两点阈测定为例: 以两点阈测定为例
*引自 引自Schiffman(1996),这些阈限值仅作示意用。1ft. = 30.48cm ),这些阈限值仅作示意用 引自 ( ),这些阈限值仅作示意用。 8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 实验心理学讲义
(一)感觉阈限(4) 感觉阈限( )
差别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是刚好能引起 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强度差异量。简写DL 差别阈限值也称最小可觉差 (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j.n.d)。 操作定义:有50%的次数能觉察出差别,50%的 次数不能觉察出差别的刺激强度的差别。
递增:最后一次从“-”到“非-”的转折点为Ll;第一次 递增 从“非+”到“+”的转折点为Lu。
24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
实验心理学讲义
测定DL——误差 误差 测定
期望误差与习惯误差 练习效应与疲劳效应 时间误差与空间误差( 与比较刺激的时间及空间 时间误差与空间误差(St与比较刺激的时间及空间 顺序):多层次ABBA法 ):多层次 顺序):多层次 法
优点:简单易算 缺点:不够精确,因为只有两个数据参与计算。
32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
实验心理学讲义
计算方法二
平均Z分数法: 平均 分数法: 分数法
先查P-Z转换表,将P值(百分数)转换为Z分数;
求出9和11mm的平均Z分数; 1.51SD+0.45SD=2 SD=1.02 RL=9+1.51*1.02=10.54(mm)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 强度被叫做绝对阈限 (absolute threshold)。简 写RL。 按照这种说法,低于绝对阈 限的刺激强度我们总是感觉 不到的,而高于绝对阈限的 刺激强度我们总是能感觉到 的。
6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
实验心理学讲义
(一)感觉阈限(2) 感觉阈限( )
有50%的次数 能引起感觉, 50%的次数不 能引起感觉的 那一种刺激强 度。
(操作定义)
7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
实验心理学讲义
(一)感觉阈限(3) 感觉阈限( )
表1 某些近似的觉察阈限 感觉种类
视 觉 听 觉 味 觉 嗅 觉 触 觉
觉察阈限值
清晰无雾的夜晚30英里处看到的一只烛光 安静条件下20ft.处表的滴答声 一茶匙糖溶于8L水中 一滴香水扩散到三室一套的整个房间 一只蜜蜂的翅膀从1cm高处落到你的背L:以重量DL为例 测定 :以重量 为例
第四章 心理物理法 PSYCHOPHYSICAL METHOD
感觉阈限的测量 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测量的方法 心理量表 顺序量表 等距量表 比例量表 信号检测论 由来 基本原理 d’与ROC曲线 应用
1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 实验心理学讲义
心理物理学 Psychophysics
定义:就是研究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 关系的科学。 物理量是指对身体各感官的刺激;心理 量是指各种感觉或主观印象。
亮度(luminance) —— 明度(brightness) 强度 —— 响度(loudness) 重量(weight) —— 重量感觉(heaviness)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 实验心理学讲义
2
心理物理学
心理物理学的先驱是G. T. Fechner(1801-1887)。 Fechner通过对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之间的数量关系的 长期研究,发展出了测量感觉的基本方法。 一百多年来,心理物理学方法不断发展,但它的中心问 题仍然是物理量和心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问题。 心理物理学方法所处理的问题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感觉阈限的测量; 阈上感觉的测量,也就是心理量表的制作。 自从本世纪50年代,W. P. Tanner, Jr.和J. A. Swets把 信号检测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y,SDT)引入心理 学领域以来,又为心理物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有 力工具。
10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
实验心理学讲义
(一)感觉阈限(6) 感觉阈限( )
表2 最优条件下各种感觉道的韦伯比例
感 觉 道 韦伯比例
音高/2000Hz 重压觉/400g 视明度/100光子 举重/300g 响度/100dB,1000Hz 橡胶气味/200嗅单位 皮肤压觉/5g/mm2 咸味道/3mol/L(3克分子/公升)
习惯误差
被试因习惯于由原先刺激所引起的感觉状态, 对新的刺激做出错误判断。 递减系列:坚持报告“有”,阈限比实际的 低 递增系列:坚持报告“无”,阈限比实际的 高 报告有感觉
实际无感觉 报告无感觉 实际有感觉
17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
实验心理学讲义
测定RL——误差 误差 测定
期望误差与习惯误差(常误 ) 期望误差与习惯误差(常误CE) 求出所有递减系列的阈限平均值X↓ 求出所有递增系列的阈限平均值X↑ 比较两个平均值的差异 递增>递减:习惯误差 无差异:无期望误差或习惯误差 递增<递减:期望误差
9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
实验心理学讲义
(一)感觉阈限(5) 感觉阈限( )
1846年E. H. Weber发表了他关于重量差别 阈限的研究,系统地阐明了差别阈限和标准 刺激之间的关系。 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成正比,并且差别阈限 和标准刺激的比例是一个常数:△I/I = k 表 △ 示。在这里,△I代表差别阈限,I代表标准刺 激强度,k是小于1的常数。k也称作韦伯比例 或韦伯分数。 不同感觉道的韦伯分数是不同的。后来, Fechner把这个关于差别阈限的规律称为韦 伯定律(Weber Law)。
27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
实验心理学讲义
2、恒定刺激法 、 method of constant stimulus
只使用最大强度和最小强度之间的5-7个刺激, 且这些刺激在实验过程中维持不变,故名恒定刺 激法。 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的概率达到95%左右, 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感觉的概率只在5%左右。 各个刺激之间的距离相等,所有刺激随机呈现, 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相等。
3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
实验心理学讲义
一、感觉阈限的测量
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史专家Edwin G. Boring(1950)认 为对内部感受(internal impression)(the ‘psycho’ of psychophysics)与外部世界(the ‘physics’ of the psychophysics)之间关系的测量方法的引入,是科学 心理学开始的一个标志。 这主要是因为科学家使用心理物理学的方法提出了第一 个心理现象的精确定律(mathematical laws),尽管这 个定律不一定那么完美。 首先,测量感觉是非常困难的,我们不能象测量石头 的重量或光的强度那样来测量感觉。 其次,内部判断与作用于感受器的物理量之间并不是 完全一对一的。因此,我们必须把物理刺激及其引起 的感觉区分开。
25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
实验心理学讲义
阶梯法 Staircase method
26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
实验心理学讲义
阶梯法
特点、与最小变化法的区别
刺激的增减并非事先确定的,而是根据被试 的反应确定; 刺激强度的增加和减小是连续进行的,实验 次数在30次左右,或被试的反应曲线达到高 原期; 刺激强度的变化幅度保持恒定,幅度的确定 既不能太大(每变化一个幅度,被试反应就 变化以此,阈限不准确),也不能太小(会 使实验次数增加)
4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
实验心理学讲义
一、感觉阈限的测量
区分物理刺激与心理量: 区分物理刺激与心理量:
想象你在10月跳进新安江游泳…… 电影开始后进电影厅,几分钟后能看清座位 号码…… 一斤棉花 —— 一斤铅?
720g枕头 = 30—225g铅
5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 实验心理学讲义
(一)感觉阈限(1) 感觉阈限( )
实验心理学讲义
测定DL 测定
DL上限 上限 DL下限 下限 主观相等点 常误 差别阈限
21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 实验心理学讲义
测定DL-坎版 坎版 测定
22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
实验心理学讲义
测定DL-孟版 孟版 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