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声现象》练习题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测试题(含答案)打印版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测试题(含答案)打印版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测试题(含答案)打印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声现象的是()A. 钟声悠扬B. 火车隆隆C. 风声呼啸D. 月光皎洁2. 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无关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无关3. 下列关于声音的三个特征,说法正确的是()A. 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低B.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无关C. 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小D. 音调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音调越高4. 下列关于回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现象B. 回声的产生与声音的传播速度有关C. 回声的产生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D. 回声的产生与障碍物的形状无关5. 下列关于声音的传播,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B. 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C. 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D.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6. 下列关于声音的频率,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B. 声音的频率越低,音调越高C. 声音的频率与音色有关D. 声音的频率与响度有关7. 下列关于声音的音色,说法正确的是()A.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B. 音色与发声体的形状有关C. 音色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D. 音色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8. 下列关于声音的响度,说法正确的是()A.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B.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C. 响度与声音的传播距离有关D. 响度与声音的传播介质有关9. 下列关于声音的传播,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B. 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C. 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D.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10. 下列关于声音的音调,说法正确的是()A. 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B. 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C. 音调与声音的传播距离有关D. 音调与声音的传播介质有关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下哪种介质不能传播声音?A. 空气B. 真空C. 水D. 固体答案:B2. 声音的三要素是什么?A. 音调、响度、音色B. 音调、响度、音量C. 音调、音量、音色D. 响度、音量、音色答案:A3. 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影响声音的音调?A. 振动频率B. 振动幅度C. 介质密度D. 介质温度答案:B4.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A. 20Hz~20000HzB. 20Hz~2000HzC. 200Hz~20000HzD. 2000Hz~20000Hz答案:A5.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在固体中传播最快B. 在液体中传播最快C. 在气体中传播最快D. 在真空中传播最快答案:A6. 以下哪种现象不是利用了声音的反射?A. 回声B. 声呐C. 超声波测距D. 声音的传播答案:D7. 声音的响度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 声源振动的幅度B. 距离声源的距离C. 声源振动的频率D. 介质的性质答案:C8. 声音的音色是由什么决定的?A. 声源振动的幅度B. 声源振动的频率C. 声源振动的方式D. 声源振动的强度答案:C9. 以下哪种现象不是利用了声音的传播?A. 电话通话B. 广播C. 无线电波D. 音乐答案:C10.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A. 介质的种类B. 介质的温度C. 介质的压力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

答案:振动2.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______米/秒。

答案:3403. 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答案:振动频率4.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______有关。

答案:幅度5. 声音的音色与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答案:结构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条件?答案: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初中

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初中

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初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下哪种介质不能传播声音?A. 空气B. 水C. 真空D. 固体2. 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A. 20Hz-20kHzB. 20Hz-200kHzC. 20kHz-200kHzD. 20kHz-2000kHz3. 下列哪种情况不是声音的反射现象?A. 回声B. 回音壁C. 声音的直线传播D. 声音的折射4. 声音的三要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速度5.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B.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C. 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最快D.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声音的________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声波的________有关。

7. 声音的________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它与声波的________有关。

8. 声音的________是指不同声源发出的声音所具有的独特特征。

9.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_m/s。

10. 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____Hz到________Hz。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声音是如何在空气中传播的。

12. 请解释为什么我们能够通过电话听到远距离的声音。

四、实验题(每题10分,共20分)13.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声音的反射现象。

14. 描述一个实验来测量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5.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声音在空气中传播1000m所需的时间。

16. 如果一个声音的频率为440Hz,求该声音的周期。

答案:一、选择题1. C2. A3. C4. D5. B二、填空题6. 音调;频率7. 响度;振幅8. 音色9. 34010. 20;20,000三、简答题11.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是通过空气分子的振动实现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有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声音也可以在真空传播C.只要振动就一定能产生声波D.若有声波,一定有振动2.关于音乐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男低音的声音洪亮”是指音调低响度大B.宾朋们听到的气势雄浑、大气磅礴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音乐声时而如雨滴敲打瓦砾般轻快,时而又缓慢悠长,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发生变化D.领唱演员通过麦克风唱歌,是为了增加声音的响度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人C.只能从噪声的传播途径控制噪声D.“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4.王琴早上醒来,听到同学李娟在楼下喊她一起上学.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王琴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李娟的叫喊声很大,说明她的音调高C.王琴从叫喊声中听出是李娟,她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王琴的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小声音的响度5.“声波炮”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 以上的高频声波,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警察使用它可以震慑暴徒,维护秩序。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频声波是具有很大能量的次声波B.dB 是声音强度的单位C.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频率D.使用“声波炮”时,炮手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6.就环境保护而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一定是难听的声音B.悦耳的歌声不可能是噪声C.噪声强度的计量可用“分贝”作为单位D.睡眠时噪声不应超过30分贝7.重敲鼓面发生的声音与轻敲鼓面相比A.音调变低B.频率变大C.响度变大D.声速变小8.下列实例中,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蝙蝠的“回声”定位B.大象的“声音”交流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碎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感到声音特别洪亮9.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次声波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C.人的耳朵能听到超声波D.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并能像光一样在真空中进行传播B.用手指在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按压,可以弹奏出音调不同的声音C.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合理利用噪声可以控制植物提前或推迟发芽,以此来除掉杂草11.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A.控制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B.居民敞开门窗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晚九点以后停止跳广场舞12.深夜,非法改装的汽车、摩托车的排气管发出的轰鸣声引发“炸街式”的扰民,南通交警部门责令车主拆除改装部件恢复原状。

(完整版)声现象单元测试习题(答案)

(完整版)声现象单元测试习题(答案)

1声现象》专题训练一、填空题1.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节日里的锣、鼓声 “震耳欲聋 ”,说明锣鼓声的 大。

( 2)歌唱家的歌声 “悦耳动听 ”,说明歌唱家的歌声的 好。

( 3)小女孩的讲话 “脆如银铃 ”,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 高。

2.东林书院名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表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 “二泉映月 ”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 不同来加以辨别。

3.声音在介质中以 ___ 的形成向远处传播。

声音传播过程中能引起别的物体发生 ______ ,超声波还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 ___________ 。

4.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 ,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 1531 m/s ),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 5.在百米赛跑中,甲、乙两个记时员,分别从看到发令枪冒烟和听到枪声开始记时同一运动员的成绩, 则 记录的成绩较准确;若甲记录的成绩为 11. 3s ,则乙记录的成绩约为s 。

6.某汽车以 10m /s 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陡峭的高山,司机按了一下嗽叭,经 4s 钟听到回声。

听到 回声时,车与前面高山的距离是m 。

7.频率为Hz 以下的声音为次声波;频率为 Hz 以上的声音为超声波。

8.噪声强度如果在dB 以上,会影响人的正常学习和休息,如果在 dB 以上,长时间会造成对人的听力的伤害。

9.2005 年春节晚会上,聋哑人表演的 “千手观音 ”震撼了所有观众。

她们是怎样训练的呢?听不见声音,她们将身体紧贴在音箱上,感受音乐的节奏,因为声音是由 产生的。

10.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

这些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______ ___ 而产生的。

物体的 停止,发声也停止。

悦耳动听的笛声是靠管子里的空气 产生的 调比蚊子 ,而响度比蚊子11. 在图所示的实验中,李明发现硬纸片在木梳上划得快时音调高,划得慢时音调低。

(完整版)《声现象》练习题.doc

(完整版)《声现象》练习题.doc

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 .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一样快2 .(2016海南)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打击乐器,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 时,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A.音调B .响度C .音色D .声速3 .(2016河源)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品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4 .下面形容声音的“高”,指音调的是( )A.引吭高歌B. 高声喧哗C.这首歌声音太高,唱不上去D. 听不见,声音高些5 . (2015?益阳)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 的是()iM D.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 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 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 同6.(2016东营)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B.用泡沫盒 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C.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 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信息D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 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7 . (2016陕西)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一一喷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 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

关于喷呐,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A.用不同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 的音调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 音的响度C.啖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啖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8 .(2016呼和浩特)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不能听到真空罩 C.发声的音叉将乒 中闹钟的闹铃声,说 乓球弹开,说明发声 明声波的传播需要的物体在振动 介质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1500 m/feB.噪声扰民主要是因为其音调太高C.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D.超声波在空气中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9. ( 2016达州)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1L (2016淮安)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是()A.考场周围禁鸣喇叭B.道路两旁栽行道树C.机场员工佩戴耳罩 D .建筑工地限时工作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L (2016西宁)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发声;小明不断用 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物理声现象练习题20篇含解析

物理声现象练习题20篇含解析

物理声现象练习题20篇含解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0.1m/s”,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远处等他,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道:“我来也。

”此时发生的情况是()A. 和正常时一样B.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也来我”C. 小李什么也听不到D.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我来也”【答案】B【解析】【解答】由于声速小于小华追小李的速度,在小华追小李的过程中,他会听到自己的声音,但先听到的是后发出的声音,后听到的是先发出的声音,因此他听到的声音是“也来我”;小华追上小李后,小李停止前进,声音传到小李位置处,小李可以听到小华的声音,是“也来我”,故B符合,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人步行的速度约是1.1m/s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0.1m/s,运动相同的的路程,人步行需要的时间小于声音的传播时间,进行分析即可。

2.下面四句话中正确的是()A.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 医生使用的听诊器减小了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音调更高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 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A【解析】【解答】解:A、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超声波是高频率高能量,所以可以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故A正确;B、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声更大,故B错误;C、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C错误;D、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3)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4)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3.如图所示,拨打悬挂在广口瓶内的手机,听到手机来电铃声,同时看到手机指示灯亮,然后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下列相关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 铃声逐渐减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B. 铃声中有古筝在演奏,是根据“音色”辨别的C. 根据声音逐渐减小,可以推断真空不能传声D. 根据指示灯一直闪亮,可以推断真空能够传播电磁波【答案】A【解析】【解答】解:A、铃声逐渐减小,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B、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C、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说明空气介质在减少时,声音变小到消失,充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D、我们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属于光信号),这说明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故选:A.【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声波B. 声音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40m/s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答案】D【解析】【解答】解:A、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电磁波,故A错误;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更快,故B错误;C、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只有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且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故选D.【分析】(1)导航利用的是电磁波;(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5.关于同学们听到的考试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哨声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B. 哨声是一种波C. 哨声不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D. 哨声不能传递能量【答案】B【解析】【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哨声是一种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故B正确;C、声音碰到障碍物时就会发生反射,所以哨声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故C错误;D、哨声即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B.【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3)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4)声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B.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C. “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做功的本领D. “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不要太高【答案】C【解析】【解答】解:A、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B、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B错误.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能量,即具有做功的本领,故C正确.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响度不要太大,故D错误.故选C.【分析】(1)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7.考试时,少数同学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转圈,笔经常会掉在桌上发出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发出声音时,只有桌子在振动B. 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C. 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说明笔与手指间没有摩擦力D. 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才会持续转圈,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答案】B【解析】【解答】解:A、发出声音时,笔和桌子都在振动,故A错误;B、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合力为0,故B正确;C、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是因为笔具有惯性,故C错误;D、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受到了力的作用,笔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力是改变为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故选:B.【分析】(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了合力为0;(3)任何物体都有惯性;(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8.关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说法正确的是()A. “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 “不敢高声语”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C. “恐惊天上人”表明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D. 说话的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B、“不敢高声语”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人说话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D.【分析】(1)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人耳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声源处.(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9.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嫦娥”登月工程.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磁场,低重力,假如你将来登上了月球做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实验现象仍会发生的是()A. (a)图:羽毛和石块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石块先落地B. (b)图:用纸片覆盖盛满水的杯口然后倒置,纸片不会掉落C. (c)图:给一直导线通电,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D. (d)图:敲击右边音叉,靠在左边音叉上的小球被弹开【答案】C【解析】【解答】解:A、月球上没有空气,羽毛和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知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和位移,故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同时落地,故A正确;B、在地球上能完成“覆杯实验”是因为大气压强能支撑杯中水柱,月球上没有大气压强,纸片会掉落下落,故B错误;C、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一现象不受气压和重力影响,在月球上可以完成,故C正确;D、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因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面音叉旁的小球不会弹起,故D错误.故选C.【分析】(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都为g,同时下落,在落地前有相同的速度;(2)地球上,大气压可以支持10.3m高的水柱;(3)奥斯特实验: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4)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10.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B. 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C.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答案】C【解析】【解答】解:A、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故A错误.B、物体不振动,是无法发出声音的,故B错误.C、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故选C.【分析】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的传播过程.11.小徐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以上三项都是【答案】C【解析】【解答】解: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可以减少汽车行驶时噪声带来的影响B. 太阳能汽车的开发与推广,可逐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C. 人走向由平面镜制成的衣帽镜时,他在镜中的像变大D. 用遥控器遥控电视频道时,通常利用了红外传感器【答案】 C【解析】【解答】A、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减少汽车行驶时噪声带来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B、太阳能汽车的开发与推广,减少了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可逐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B不符合题意;C、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人走向衣帽镜时,他在镜中的像不变,C符合题意为答案。

完整版)初二物理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初二物理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初二物理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第四章:声现象一、理解与应用1.电影《地道战》中的日军指挥官让人在地下埋几口水缸,并时不时把头探进缸里。

以下有几种解释,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B)A。

甲说:“从水缸中能看见地道里游击队员的像,判断有无游击队员。

”B。

乙说:“从水缸中能听见地面下传来的声音,判断有无游击队员挖地道。

”C。

丙说:“防止自己的讲话被游击队员偷听。

”D。

XXX:“是为了藏匿物品。

”2.你观察过下列现象吗?安静的傍晚,狗或猫竖起耳朵警觉地听。

这是(D)A。

狗或猫在听无线电波B。

狗或猫在听火星发出的声音C。

狗或猫在偷听远处人们手机的对话D。

狗或猫听到人耳所不能察觉的某些频率的声音3.小明晚上在睡觉时,将机械式手表放在枕头下,如图测4-1所示,他的耳朵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声。

这现象说明(D)A。

只有固体才能传声B。

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比空气中快C。

固体能将声音放大D。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音调比在空气中高4.关于声现象,以下知识结构错误的是(删除)5.如图测4-2,XXX同学面对悬崖大叫一声,经过1s听到回声,XXX与悬崖间的距离大约是(B)A。

340 mB。

170 mC。

34 mD。

17 m6.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D)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7.我国已进行了“XXX”号载入航天飞船的试验。

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着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通信设备进行交流。

其原因是(B)A。

用通信设备为了方便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

太空中噪声太大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
C.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一样快
2. (2016海南)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打击乐器,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
3. (2016河源)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 .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C .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品
D .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4.下面形容声音的“高”,指音调的是( )
A.引吭高歌
B. 高声喧哗
C.这首歌声音太高,唱不上去
D. 听不见,声音高些
5. (2015•益阳)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
的是( )
6. (2016东营)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
B .用泡沫盒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
C .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信息
D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7.(2016陕西)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

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用不同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 .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 .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 .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8. (2016呼和浩特)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1500 m/s
A .发声扬声器旁的
烛焰晃动,说明声波
能传递能量 C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
介质 D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B.噪声扰民主要是因为其音调太高
C.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D.超声波在空气中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
9.(2016达州)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
10.(2016益阳)如图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
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
C.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
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11.(2016淮安)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 考场周围禁鸣喇叭
B.道路两旁栽行道树
C.机场员工佩戴耳罩
D.建筑工地限时工作
12.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A.装饰、美观 B.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
C.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 D. 提高声音的音调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2016西宁)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_____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2.(2016河南)手机是现代最常用的通信工具,人们在不同场合需要选择不同的音量,改变的是手机声音的。

接听电话时能辨别不同的人,是因为不同人说话时的不同。

3.(2016淄博)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3 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 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

4.在地球上做这样的实验:一人在一根较长的空心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钢管的另一端耳朵贴近管口会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听到的响声是经传来的,若在月球上做同样的实验,另一端的人会听到次声音。

5.人们挑选西瓜时常用手拍打西瓜,凭经验就能听出西瓜是否成熟,这是因为成熟程度不同的西瓜在被拍打时发出声音的和都不同。

三、探究与实验题(每空2分,共26分)
1.(6分)如图3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
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将会发现
(3)此实验说明了
2.(12分)甲乙两图是探究声音特性的两个实验,图甲是用弹
性塑料片分别以快、慢的速度来拨动书页;图乙是改变不同力
度来敲击音叉,并观察小球弹起的高度.
图甲探究的实验是:声音的 与 的关系.
该实验所得的结论是: ;
图乙探究的实验是:声音的 与 的关系. 该实验所得的结论是: .
丙 丁
3.(8分)如图丙是探究声现象常用的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泡沫塑料球被音叉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2)泡沫塑料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
(3)加大敲音叉的力度,根据发生的现象,你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
(4)如图丁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四、计算题(13分)
列车驶入隧道前应鸣笛,司机在离隧道口262.5m 处鸣笛,鸣笛后经过1.5S 听到由隧道口的峭壁反射回来的声音,求列车行驶的速度?
乙甲
答案:
二、填空题
1.【答案】振动音调空气(介质)
2. 【答案】响度音色
3.【答案】音调能量2250 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
4.钢管一
5.音调音色
三.探究与实验题
1.铃声逐渐变小,
铃声逐渐变大
真空不能传声,空气可以传声
2.音调频率
其他条件一定,物体振动频率越大,产生的声音音调越高
响度振幅
其他条件一定,物体振动振幅越大,产生的声音响度越大
3.:(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把振动放大;(3)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4)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四、计算题10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