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云南的自然环境》
五年级《云南的自然环境》教案资料

五年级《云南的自然环境》教案资料第一篇:五年级《云南的自然环境》教案资料右所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册《云南的自然环境》备课教案一、从海底升起的高原教学目标:1、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云岭大地在远古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观察某地的动植物化石,根据他们推断这一地区在远古时期的环境。
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云岭大地是从海底升起的高原。
教学过程:一、想一想。
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一成语吗?你能想象今天的云岭大地在远古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二、讲授新课1、默读课文,说一说本文讲述了哪些地方?2、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发现地——帽天山(1)帽天山位于什么地方?为什么叫帽天山?(2)教师:1984年7月以来,我国科学家先后在这里发掘了许多多细胞海生生物化石,人们把它们称做“澄江古生物化石群”。
(3)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形成于什么时候?(4)澄江古生物群门类非常丰富,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哪些?(5)根据它们的化石可推断,澄江一带在远古时期曾是什么样子的?根据它们的化石可推断,澄江一带在远古时期曾是浅海地区,海水富含矿物质,且这里气候温暖,非常适合各类海洋生物生存、繁衍。
2、昆明市晋宁县梅树村化石(1)小壳化石发现于什么地方?(2)小壳化石形成于什么时候?(3)科学家根据小壳化石并结合其他资料推断,5、4亿年前,云南中、东部地区是什么样子?科学家根据小壳化石并结合其他资料推断,5、4亿年前,云南中、东部地区是一个三面环岛的海盆,海水最深不超过20米,海底的火山活动十分频繁,海水中含有大量由火山灰带来的营养物质——磷、钙等。
梅树村周围海水清澈,波光粼粼,水底漫游着许许多多个体不大、身体表面长有钙质骨刺或骨片的生物。
这些小生灵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在理想的栖息地中生活、繁衍。
它们死亡后留下尸体、骨骼碎片,最后演化成为化石。
3、裸蕨植物群化石(1)裸蕨植物群化石发现于什么地方?(2)裸蕨植物群化石距今多少年就已形成?(3)根据这些化石所在的地层,科学家推断,约四亿年前,曲靖市是什么样子?根据这些化石所在的地层,科学家推断,约四亿年前,曲靖市附近气候炎热,海生蕨类、藻类植物繁盛。
云南地方教材五年级上册

云南地方教材五年级下册
《云南的自然环境》教学计划
中和小学
2013年3月
云南地方教材五年级下册
《云南的自然环境》教学计划
一、教材编排分析
为了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课改方案,开展好地方课程教材的开发与适应工作,云南省小学生了解云南、认识云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而编写了“云南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
该教材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及要求为指导,认真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通过选取各方面最具典型的素材,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彰显云南“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药材之乡”的特点,突出云南拥有的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宜人的气候,诗画般的自然风光和独具魅力的民族历史与文化,以及古滇国的青铜技术和云南具有较高水平的生物技术,注重基础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全面提高云南省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目标
1、在本学期教学中,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以学生合作为主。
2、教师引导为主,独立学习为主。
三、本学期采取的措施
在本学期教学中,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
尽量让学生每节课学有所获,达到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课时安排及教学进度安排
本册教材共分六个单元:从海底升起的高原1课时;山川交织的红土地4课时;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1课时;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通道1课时;生态环境形势严峻2课时;保护自然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1课时。
昆明市地理环境

昆明市地理环境
昆明市位于中国云南省中部,是云南省的省会城市。
昆明市地理环境优越,被誉
为“春城”,气候宜人,四季如春。
昆明市地处滇池盆地,周边山脉环绕,地势平坦。
下面将从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和植被等方面介绍昆明市的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昆明市地势平坦,属云南高原的一部分。
市区地势较为平坦,西北部有西山,东
南部有呈贡山。
昆明市内多为丘陵和平原地貌,地势起伏较小,适宜农业发展。
西部
地势相对较高,气候较凉爽,适合果树种植。
气候特点
昆明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
昆明市夏季雨水充沛,
气温适中,冬季干燥凉爽。
昆明市春天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盛开,景色宜人,吸引大量
游客前来赏花游玩。
水系
昆明市有众多河流穿城而过,其中以滇池最为著名。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昆明市的母亲湖。
昆明市的水系丰富,河流众多,为当地的灌溉、供水提供了便
利条件。
植被
昆明市植被丰富多样,森林覆盖率较高。
市区内分布着多个公园和植物园,如西
山森林公园、翠湖公园等,绿化率较高。
昆明市的植被种类繁多,有许多珍稀植物和
花卉,是一个适合居住和旅游的城市。
总体而言,昆明市地理环境优越,气候宜人,水资源丰富,植被茂盛。
这些特点
使得昆明成为一座宜居城市,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云南地理自然地域分异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八章自然地域分异、自然灾害与环境一、自然地域分异热量、气温、水分条件的成因,是构成云南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地域分异的区域独特性的最主要的背景;另外云南处于几个主要自然地理区域热带与亚热带;亚欧大陆、南亚次大陆与中南半岛;东亚季风与南亚热带季风之间的结合位置,使云南内部差异加大,过渡性明显;云南自然地域分异极其复杂,带中有区、地域不连贯、空间范围小、狭长等,划分中难以取舍等;云南省自然地域分异方案——综合自然区划分区系统:1.热带北缘地带云南南部热带北缘季雨林、半常绿季雨林砖红壤地带1.1滇西、滇西南山间盆地地区1.1.1西双版纳低中山盆谷区1.1.2德宏、孟定中山宽谷区1.2滇东南中山河谷地区1.2.1河口中山低谷区2.亚热带南部地带云南高原亚热带南部季风林常绿阔叶林砖红壤性红壤地带2.1滇西南中山山原地区2.1.1思茅中山山原盆谷区2.1.2临沧中山山原区2.1.3梁河、龙陵中山山原区2.2滇东南岩溶高原山原地区2.2.1蒙自、元江高原盆地峡谷区2.2.2文山岩溶山原区3.亚热带北部地带云南高原亚热带北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红壤地带3.1滇东高原地区3.1.1昆明、玉溪湖盆高原区3.1.2楚雄红岩高原区3.1.3曲靖岩溶高原区3.1.4昭通、宣威山地高原区3.1.5丘北、广南岩溶山原区3.1.6大理、丽江盆地中高山区3.1.7金沙江河谷区3.2滇西横断山脉地区3.2.1保山、凤庆中山盆地宽谷区3.2.2腾冲中山盆谷区3.2.3云龙、兰坪高中山山原区3.2.4怒江高山峡谷区4.亚热带东北部地带云南东北部山原湿性常绿阔叶林红、黄壤地带4.1滇东北中山山原河谷地区4.1.1滇东北边沿中山河谷区4.1.2镇雄高原中山区5.寒温高原地带青藏高原东南缘针叶林暗棕壤地带5.1滇西北高山高原区5.2中甸、德钦高山高原区二、自然灾害1、灾害特征云南的地质、地形、气候等是成灾的背景环境;受南下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全省总体上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极易形成单点暴雨、风雹等强对流天气,进而导致严重的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风雹等自然灾害;同时,云南地处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带东侧,新构造与现代构造运动强烈,导致地震灾害频繁发生;这种极其复杂的地形、气候特征和特殊的地质构造,使云南成为一个典型的多灾省份;纵观云南50年的自然灾害史,云南的自然灾害呈现出 5个明显特征即:灾害种类多、空间分布广、发生频率高、危害强度大和抗灾救灾工作难度大;一是灾害种类多;除台风和海啸外,其余各类灾种都曾在云南出现;干旱、洪涝、风雹、雪灾、低温冷冻、地震、泥石流骨坡、病虫害等灾害都频繁发生;在各灾种中,尤以干旱、地震、泥石流滑坡对云南危害最大;二是灾害分布广;根据前面的地震分布图可知;云南全省均处于6度以上的地震烈度设防区,其中,7—9烈度设防区面积占84%,全省基本找不到不发生5级地震的安全地带;由于地质构造松疏,加之山高谷深,泥石流滑坡灾害分布广泛,原有 129座县城中,有 41座受到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危害,1986年以来已有 7 座因此而撤销县制或易地搬迁;三是灾害发生频率高;据省地震局提供的数据,仅1970—2003年的30多年间,全省共发生里氏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25次、7级以上大地震8次,地震灾害发生频率之高为我国大陆所罕见;云南国土面积占全国的 4%,而地震释放的能量则占全国的30%;由于无雨就旱、有雨则涝,干旱、洪涝、泥石流滑坡、病虫害、低温冷冻、风雹等灾害几乎年年都有发生;四是灾害强度大;云南自然灾害中重特大灾害居多,每年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据多年统计,地震造成的损失和死亡人数云南占全国的一半,泥石流滑坡造成的损失云南也居全国首位;五是抗灾救灾难度大;受制于交通和地形,一旦成灾,道路即毁,可通达性差等;2、云南省主要自然灾害旱灾:云南发生频度最高、影响面最广、成灾面积最大的自然灾害;洪涝灾害:低温冻害:冰雹:2015年8月12日昭通市昭阳区守望乡、布嘎乡发生特大冰雹灾害,已造成6000多户2万多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3000多亩;2016年2月10日18点05分,强降雨加冰雹的极端天气突袭昆明阿子营,导致烤烟受灾5202亩,蔬菜受灾1483亩,玉米受灾3025亩,直接经济损失1960万元;2016年4月22日下午,沧源县境内出现持续雷阵雨天气现象,并伴有冰雹,冰雹如鸡蛋般大小,多数民房琉璃瓦粉碎性坠落,家具、电器损坏严重,造成该县5700余人受灾,农作物和房屋不同程度受损,经济损失970余万元;地震:由于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运动的影响,地震灾害频发,居全国各省市区之首;泥石流:云南省是全国受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云南省山地较多,地形陡峻,降水集中,在植被破坏严重的地区,泥石流频繁发生;昆明市东川区也是全国闻名的“泥石流博物馆”,早期这里因为大规模不科学地开采铜矿,再加上气候、地形等原因影响,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泥石流频发地段,泥石流现象比较典型;滑坡:农业生物灾害:森林火灾:作业:发生在近三四年的各种自然灾害,分析其空间、时间特点三、环境与生态问题云南省经济较为落后,自然环境条件复杂,生态环境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森林质量有待提高云南省是全国三大林区之一,境内的森林是长江、珠江、澜沧江、红河等重要河流的主要水源涵养林,对防治山地灾害、调节和稳定河流的水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从50年代后期起,云南成了国家和地方主要的木材输出省,仅仅20多年的时间,森林覆盖率从50%以上下降到24.9%,活立木蓄积从14亿立方米以上减少到9.1亿立方米;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带来了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生态环境问题;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省委省政府启动一系列措施,使森林资源数量上升,森林覆盖率又提高到49.91%,但由于造林树种林种较为单一,森林资源总体质量有待提高;云南的规划是在55%以上;2、生物多样性减少云南省自然环境条件复杂,陆地生态系统包括了除热带荒漠和红树林以外的所有类型;多年来,由于森林的大面积破坏和草场的过度放牧,陆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收到了较大的威胁,其中最为显着的是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面积50年代初期有105.5万公顷,80年代初期下降到55.1万公顷,平均以每年1.5万公顷的速度递减;热带雨林面积的不断缩小,使得热带雨林功能降低和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森林的砍伐和大量人为活动造成的生境破坏,使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总量下降;犀鸟、长臂猿、懒猴等已经很少见;滇西北一带的红豆杉,由于其药用价值,已经成了“濒危”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兰花,由于过度开采,资源量急剧下降;据统计,云南的399种鱼类中,大概有1/3的种类日趋减少或濒临绝迹;约有88种脊椎动物濒危,占全省脊椎动物总数的10.8%,高于国家7.7%的比例;生存受到威胁的高等植物至少有500种;3、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全省湖泊以有机污染为主,部分湖泊富营养化突出;湖泊的富营养化,导致高等水生生物种类组成日趋单一化,浮游生物种类的数量逐年增加,使水生生态系统失衡、水生生物多样性破坏,水华暴发频繁,特有土着鱼种及敏感植物种群逐年减少,有的甚至灭绝;4、自然灾害频繁云南省复杂的地质条件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全省有较大规模的活动断裂38条,其中深大断裂有红河、小江和澜沧江、怒江等断裂带;深大断裂强烈活动形成宽大的岩石破碎带,为滑坡泥石流的形成造就了丰富的物质来源;雨季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4.2%;大量集中的降水,加之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在土壤表面有效覆盖少的情况下,极易造成山体土壤被冲刷,为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水动力条件; 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云南自然灾害的多样性,有洪水漫溢造成淹没两岸河谷阶地的洪水灾害;有因暴雨引起的山洪及触发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有因河道防洪标准低,洪水泛滥或堤防溃决造成的严重危害;有的坝区因引洪能力不足,造成的洪涝灾害;也有因洪水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灾害等;5、农村面源污染加剧云南省地处边疆省区,农业生产技术和土地生产力低下,农药、化肥和农用地膜等农用化学品使用量大;农药、化肥和农用地膜的使用在促进农业增产,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不仅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农田生态失衡,农业有害生物猖獗危害,使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不断下降,而且妨碍了蔬菜“绿色”品牌创立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来自农村的面源污染使全省六大将河水系、湖泊、水库以及部分地区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村面源污染负荷逐年增加,成为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6、人为破坏严重云南省矿产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开采生态恢复管理滞后,造成了矿区植被破坏和土壤、水源、空气污染;弃渣等堆放占地及水土流失造成了地质灾害的隐患和斜坡稳定性下降,使本来就很严重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一步加剧;由于治理恢复的速率远远落后于矿区破坏动物速率,矿区生态环境、地质环境整体呈恶化趋势;近年来,公路、水电建设项目较多,发展较快,一些项目的生态保护措施未得到有效落实,监督管理不到位,致使大量植被被毁,水土流失加剧,加大了对建设区生态环境的破坏;7、土地退化加速云南省是多山省区,土壤较为贫瘠,是全国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云南省已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水土流失面积达14.13万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6.9%;全省年土壤侵蚀总量5.1亿吨,平均侵蚀亩数1340吨/平方公里.年,年均侵蚀深1毫米;云南省又是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区,水土保持对维系云南省、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建设极为重要;随着人口增加,对土地的需求量不断增长;由于山高坡陡,农业生产技术落后,造成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贫困山区陷入开垦——水土流失——土地贫瘠化——再开垦的恶性循环;石漠化是土地退化的问题之一;云南省34.91%的国土是对石漠化敏感的区域,在这些区域中,除滇西北地区外,石漠化敏感地区同时又是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特别是在镇雄、彝良、西畴、富宁、广南、砚山6县,人多地少,土地垦殖强度大,多度的土地垦殖和土地利用不当极易带来严重的石漠化;目前,这些地区的石漠化已严重地威胁着区域的生态安全及人民的生产生活;全省天然草原面积2.29亿亩可利用面积1.78亿亩,建植人工草地777万亩,退耕还草425万亩,就整体来讲,草原石漠化、退化现象日趋严重,草原生态恶化的现状和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2020年春季学期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五年级下册《云南的自然环境》教案教学设计

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五年级下册云南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学校: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2020年3月1日五年级下册《云南的自然环境》教学计划五年级下册《云南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从海底升起的高原【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云岭大地在远古时候是什么样子的?2.观察某地的动植物化石,根据他们推断这一地区在远古时期的环境。
【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云岭大地是从海底升起的高原。
【教学过程】一、想一想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一成语吗?你能想象今天的云岭大地在远古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二、讲授新课1.默读课文,说一说本文讲述了哪些地方?2.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发现地——帽天山(1)帽天山位于什么地方?为什么叫帽天山?(2)教师:1984年7月以来,我国科学家先后在这里发掘了许多多细胞海生生物化石,人们把它们称做“澄江古生物化石群”。
(3)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形成于什么时候?(4)澄江古生物群门类非常丰富,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哪些?(5)根据它们的化石可推断,澄江一带在远古时期曾是什么样子的?根据它们的化石可推断,澄江一带在远古时期曾是浅海地区,海水富含矿物质,且这里气候温暖,非常适合各类海洋生物生存、繁衍。
2.昆明市晋宁县梅树村化石(1)小壳化石发现于什么地方?(2)小壳化石形成于什么时候?(3)科学家根据小壳化石并结合其他资料推断,5、4亿年前,云南中、东部地区是什么样子?科学家根据小壳化石并结合其他资料推断,5、4亿年前,云南中、东部地区是一个三面环岛的海盆,海水最深不超过20米,海底的火山活动十分频繁,海水中含有大量由火山灰带来的营养物质——磷、钙等。
梅树村周围海水清澈,波光粼粼,水底漫游着许许多多个体不大、身体表面长有钙质骨刺或骨片的生物。
这些小生灵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在理想的栖息地中生活、繁衍。
它们死亡后留下尸体、骨骼碎片,最后演化成为化石。
3.裸蕨植物群化石(1)裸蕨植物群化石发现于什么地方?(2)裸蕨植物群化石距今多少年就已形成?(3)根据这些化石所在的地层,科学家推断,约四亿年前,曲靖市是什么样子?根据这些化石所在的地层,科学家推断,约四亿年前,曲靖市附近气候炎热,海生蕨类、藻类植物繁盛。
云南昆明景色介绍

云南昆明景色介绍
昆明,别称春城,位于中国云南省中部偏东,是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昆明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西南地区最大的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已建成国际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立体交通网络。
昆明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昆明市辖4个区(市)县,代管
3个县级市(五华区、盘龙区),总面积15400平方公里。
昆明
四季如春,是中国三大避暑胜地之一。
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为16℃-18℃。
年均日照数为2564小时-2653小时,
年降雨量为800-1200毫米。
昆明的气候属于北亚热带高原山地
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特点。
由于地势高峻,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秋两季天气温和宜人。
—— 1 —1 —。
云南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850字

云南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850字云南省气候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等7个温度带气候类型。
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
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被誉为植物王国。
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等植物类型都有分布,古老的、衍生的、外来的植物种类和类群很多。
在全国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占60%以上,列入国家一、二、三级重点保护和发展的树种有150多种。
在云南,夏季,最热天平均温度在19~22℃左右;冬季,最冷月平均温度在6~8℃以上。
年温差一般为10~15℃,但阴雨天气温较低。
一天的温度变化是早凉,午热,尤其是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12~20℃。
云南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
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100mm,南部部分地区可达1600mm以上。
但由于冬夏两季受不同大气环流的控制和影响,降水量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是极不均匀的。
冬季位于“昆明准静止锋”的西侧,受单一暖气团控制,降水稀少。
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潮湿闷热,降水充沛。
降水量最多是6~8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
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节为旱季,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0~20%。
云南无霜期长。
南部边境全年无霜;偏南的文山、蒙自、思茅,以及临沧、德宏等地无霜期为300~330天;中部昆明、玉溪、楚雄等地约250天;较寒冷的昭通和迪庆达210~220天。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分布在滇中、滇南、滇西和滇西北,分属昆明市、玉溪市、大理州、丽江市和红河州;其中滇池、程海和泸沽湖属长江水系,抚仙湖、杞麓湖、异龙湖、星云湖和阳宗海属珠江水系,洱海属澜沧江水系。
云南全省分三个梯层,滇西北徳钦、香格里拉县一带为第一梯层,滇中高原为第二梯层,南部、东南和西南部为第三梯层,平均每公里递降6米。
盆地和高原台地,西南地区俗称“坝子”。
云南也是一个很大的地质博物馆。
云南的人们都很热情好客,有一定的旅游吸引力,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有属于他们独特的云南文化,有一定历史时期的积累,那里还有文化古迹和科学活动场所。
云南省区域环境特征

云南省区域环境特征§1.1自然环境特征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北纬21。
8'32''~29('15'8",东经97。
31'39''~106',11,47"之间。
其西部、西南部与缅甸为邻;南部与老挝、越南交界;西北、北部和东部则分别与西藏、四川、贵州、广西等四省(区)接壤。
全省土地面积38.4万平方公里,2000年全省人口4280万人。
云南省位于中国大陆西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南缘与西南部云贵高原的结合部位,是一个低纬度、高海拔、以山地高原为主的边疆内陆省份,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
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影响,云南省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是:①地貌、陆地水、气候、生物区系等都具有明显的过渡色彩;②纬度和海拔高度同向叠加,由于非地带因素作用,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堪称全国自然环境的缩影;③高差悬殊、地形复杂,自然生态环境的垂直变化异常明显;④自然带幅窄,自然生态系统容量小,自我调节能力弱,易受外界干扰,自然灾害频繁。
1.1.1地形地貌云南省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南与东南呈阶梯状下降。
省内地形起伏,高差悬殊。
最高点为滇西北与西藏交界处的太子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为滇东南河口县南溪河与元江交汇处,海拔仅76.4米。
两地直线距离仅约842公里,高差达6663.6米。
云南省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新生代初(约7000万年前),云南省为一准平原,后地壳上升成为高原。
西部受河流切割成为陡峭山地,但保存有平坦高原面遗迹;东部经差异性抬升,形成北高南低的多山高原。
全省山地和高原约占总土地面积的94%,坝子(山间盆地),包括湖泊在内,仅占6%。
据统计,全省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有1442个,总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
云南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除具有褶皱、断层地貌、火山地貌、风化重力地貌、河流地貌、喀斯特(岩溶)地貌、冰川地貌外,还有各种特殊地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云南的自然环境》一、从海底升起的高原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云岭大地在远古时候是什么样子的2、观察某地的动植物化石,根据他们推断这一地区在远古时期的环境。
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云岭大地是从海底升起的高原。
教学过程:一、想一想。
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一成语吗你能想象今天的云岭大地在远古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二、讲授新课1、默读课文,说一说本文讲述了哪些地方2、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发现地——帽天山(1)帽天山位于什么地方为什么叫帽天山(2)教师:1984年7月以来,我国科学家先后在这里发掘了许多多细胞海生生物化石,人们把它们称做“澄江古生物化石群”。
(3)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形成于什么时候(4)澄江古生物群门类非常丰富,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哪些(5)根据它们的化石可推断,澄江一带在远古时期曾是什么样子的根据它们的化石可推断,澄江一带在远古时期曾是浅海地区,海水富含矿物质,且这里气候温暖,非常适合各类海洋生物生存、繁衍。
2、昆明市晋宁县梅树村化石(1)小壳化石发现于什么地方(2)小壳化石形成于什么时候(3)科学家根据小壳化石并结合其他资料推断,5、4亿年前,云南中、东部地区是什么样子科学家根据小壳化石并结合其他资料推断,5、4亿年前,云南中、东部地区是一个三面环岛的海盆,海水最深不超过20米,海底的火山活动十分频繁,海水中含有大量由火山灰带来的营养物质——磷、钙等。
梅树村周围海水清澈,波光粼粼,水底漫游着许许多多个体不大、身体表面长有钙质骨刺或骨片的生物。
这些小生灵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在理想的栖息地中生活、繁衍。
它们死亡后留下尸体、骨骼碎片,最后演化成为化石。
3、裸蕨植物群化石(1)裸蕨植物群化石发现于什么地方(2)裸蕨植物群化石距今多少年就已形成(3)根据这些化石所在的地层,科学家推断,约四亿年前,曲靖市是什么样子根据这些化石所在的地层,科学家推断,约四亿年前,曲靖市附近气候炎热,海生蕨类、藻类植物繁盛。
后来,由于地壳运动,这里的海底逐渐上升成为陆地,海水大面积退却,原来的滨海、浅海中各种海生蕨类、藻类植物慢慢露出水面,其中的一部分适应了变化的环境,逐渐进化到能在陆地上生活,成为陆生植物。
三、小结从云南省的这些化石可以推断出今天的云岭大地是从海底升起的高原。
四、动手做观察某地的动植物化石,根据它们推断这一地区在远古时期的环境。
课后反思:二、山川交织的红土地1、纵横起伏的山地、高原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云南的地形特点。
2、知道云南省的地势特点。
重难点:知道云南省的地势特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的云岭大地,处处“开门见山”。
什么是云南省地形的主体二、讲授新课1、默读课文,说一说云南的地形特点是什么今天的云岭大地,处处“开门见山”。
山地和高原是云南省地形的主体,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4%,在群山间,镶嵌着许多山间盆地,加上众多的河流,构成了云南险峻多姿的地貌。
2、说一说云南的地势特点是什么云南省的地势特点是西北部高,南部、东南部低。
全省最高峰是什么地方位于什么地方海拔多少滇西北有全省最高峰——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
卡格博峰位于德钦县境内,海拔6740米,山顶终年积雪。
3、全省最低点位于什么地方海拔多少而全省的最低点位于河口瑶族自治区境内的元江与南溪河交汇处,海拔只有米。
4、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是多少两地高度相差多少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仅有840千米,而两地高度相差竟达米,即平均每千米高度相差7米多。
这在其他地区是少见的。
5、滇西北地形特点是什么全省的高大山脉主要集中在滇西北。
滇西北的山脉大都呈南北走向,紧密排列,高山间夹着许多大江大河,形成山川并列、高山峡谷相间的地貌。
这里的澜沧江峡谷、金沙江峡谷、怒江峡谷尤其气势磅礴、雄峻肃立。
6、滇西南地形特点是什么在滇西南地区,山脉呈扫帚状分散开来,地面平坦,河流蜿蜒曲折,水流缓慢。
在西双版纳地区,形成了一幅宁静秀美的傣家风光画。
7、云岭东部和哀牢山以东地形特点是什么云岭东部和哀牢山以东是一片广袤的高原,人们习惯上称为滇东高原或云南高原。
滇东高原属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云贵高原为我国四大高原之一。
在地形上,滇东高原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的丘陵。
在滇东高原,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地层,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
闻名中外的石林、阿庐古洞是典型的喀斯特景观。
8、云南的土壤类型多种多样,其中以什么为主云南的土壤类型多种多样,其中以红壤系列为主,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6、4%,故云南又有“红土高原”、“红土地”之称。
三、动手做课外仔细阅读云南地形图,了解云南的地形特点。
课后反思:2、星罗棋布的坝子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云南的五种地形。
2、按海拔高度分,全省的坝子分为哪三类3、全省的主要坝子有什么特点重难点:全省的主要坝子有什么特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知道云南人说的坝子是什么地形吗二、讲授新课1、在云岭大地上,分布有哪五种地形在云岭大地上,分布有山地、高原、丘陵、盆地(云南俗称坝子)、平原五种地形。
2、云南的坝子有什么特点云南的坝子,大多四周被山地、丘陵所包围,坝内地形平坦,土层深厚,江河穿流其间。
全省的城市、村落大部分分布在坝子内。
坝子也是云南的主要农业耕作区。
4、按海拔高度分,全省的坝子分为哪三类按海拔高度分,全省的坝子分为高坝、中坝、低坝三类4、全省的主要坝子有什么特点昆明坝,又称滇池坝,是云南最大的坝子。
它以滇池为中心,包括昆明市四城区及呈贡、晋宁、富民、安宁等县(市)的大部分。
坝内的昆明市是云南省的省会。
大理坝的气候温和多雨,具有四季如春的特点,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有点苍山、洱海、蝴蝶泉、三塔等风景名胜。
大理市位于坝内。
蒙自坝是滇南最大的坝子,这里气温高,降水少,是云南省有名的旱坝子之一。
这里已成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
保山坝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资源丰富,是滇西的粮仓和重要的工农业基地。
从上海至瑞丽的320国道穿过坝区。
昭鲁坝为滇东北最大的坝子,是云南省重要的粮食和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也是滇东北的门户与交通要道。
坝内沉积有大面积的褐煤层,为全省重要的煤炭基地。
三、动手做画(或拍摄)一幅你居住过的或最喜欢的坝子风光画(或照片)。
课后反思:3、蜿蜒如带的河流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有哪六条主要河流。
2、知道六条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和最终流向。
重难点:知道六条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和最终流向。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知道在云南境内,分布着多少条大大小小的河流二、讲授新课1、在云南境内,分布着多少条大大小小的河流在云南境内,分布着600条大大小小的河流,它们有的源远流长,流经许多省乃至许多国家,如怒江、澜沧江等;有的流程则较短,仅在省内便汇入干流,如大盈江、罗梭江等。
2、你知道云南有哪六条主要河流吗在云南众多的河流中,有六条比较长,分别是金沙江、南盘江、元江、澜沧江、怒江、独龙江。
3、你知道六条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和最终流向吗它们经过长途跋涉后,分别注入太平洋的东海、南海以及印度洋的安达曼海。
独龙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元江和南盘江发源于云南省境内。
独龙江、怒江、澜沧江、元江最后都流入其他国家,成为国际性河流。
4、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南盘江和元江这两条河流。
南盘江发源于云南东部的曲靖市,是珠江的正源,它流经贵州、广西、广东等省区,从高原流向平原、丘陵地区,水能资源丰富。
滇东高原的一些河谷下切强烈,地形相对高差较大,有的超过500米,造成河流的干流、支流间形成落差大的瀑布。
元江出国境后在越南的一段叫红河。
澜沧江出国境后改称湄公河,它是亚洲唯一的流经六国的国际河流,成为东南亚重要的水上通道。
三、动手做在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调查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你家乡河流的发源地和最终流向。
课后反思:4、瑰丽晶莹的湖泊教学目标:1、知道全省的湖泊按地理位置可分为哪些2、云南的大中型湖泊主要是怎样形成的3、云南省面积超过30平方千米的湖泊有哪些重难点:云南省面积超过30平方千米的湖泊有哪些教学过程:一、想一想你知道云南有哪些湖泊二、讲授新课1、你知道云南有多少个湖泊云南为中国五大湖区之一。
100多个面积大小不等的湖泊,如串串珍珠镶嵌在全省的崇山峻岭之中,给锦绣云南增添了无限的秀美。
2、你知道全省的湖泊按地理位置可分为哪些全省的湖泊按地理位置可分为滇东湖群、滇中湖群、滇西湖群。
3、说一说云南的大中型湖泊主要是怎样形成的云南的大中型湖泊主要由断陷盆地构成,一般具有形状狭长、岸陡、底部较平等特点,水深多在20米以下。
全省小型湖泊的形成比较复杂,有溶蚀湖、冰渍湖、冰蚀湖、火山湖等类型。
其中,溶蚀湖多分布在滇东喀斯特地区,大部分以湖泊群出现,湖水面积和蓄水量因降雨的多少而有所增减。
而冰渍湖、冰蚀湖多分布在滇西北地区。
4、云南省面积超过30平方千米的湖泊有哪些云南省面积超过30平方千米的湖泊有九个,分别是:滇池、洱海、抚仙湖、程海、泸沽湖、杞麓湖、星云湖、阳宗海和异龙湖。
5、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湖泊的主要特点。
滇池为全省第一大湖泊,也是我国三大重点保护湖泊之一。
抚仙湖是我国内陆水深居第二的淡水湖泊,最深处达151米,其位于玉溪市境内。
全省海拔最高的湖泊是位于德钦县的那措海。
就湖水的透明度来说,泸沽湖在云南省位居前列,透明度可达12米左右。
清澈见底的湖水,沿岸优美的自然风光,加上当地特有的民族风情,使得这里成为全省重要的旅游景区之一。
三、动手做收集云南天然湖泊的图片,并与同学一起分享你的收获和快乐。
课后反思: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的气候特点表现为什么2、了解近几年来发生的自然灾害情况。
重难点:了解云南的气候特点表现为什么教学过程:一、想一想你知道“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遇雨成冬”、“一雨成秋”这些话的意思吗二、讲授新课1、你知道云南的气候特点表现为什么云南的气候特点表现为:一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二是干湿季分明;三是类型多样,水平分布复杂。
就地区来说,滇西北高海拔地区长冬无夏,春秋较短。
滇中的广大地区四季如春,“遇雨成冬”。
在滇南、滇西南的河谷地带,长夏无冬,春秋较短。
滇中的广大地区四季如春,“遇雨成冬”。
在滇南、滇西南的河谷地带,长夏无冬,“一雨成秋”,这里日照充足,无霜期长,能种双季稻甚至三季稻,形成“东边栽秧,西边割稻”的现象。
3、为什么说“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云南立体气候的生动写照。
在云南省的高山峡谷地区,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递降约0、6℃左右。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云南立体气候的生动写照。
4、为什么昆明又叫“春城”云南全省平均气温最高在7月,在19~22℃之间;最低在1月,为6~8℃.年温差一般只有10~12℃,小于同纬度其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