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环境中作业允许值及中毒症状

合集下载

人 员 在 CO 环 境 中 工 作 中 毒 症 状

人 员 在 CO 环 境 中 工 作 中 毒 症 状

新疆五江兴华实业有限公司安全技术培训资料新疆五江 2015.5 人 员 在 CO 环 境 中 工 作 中 毒 症 状、环 境 要 求 及 抢 救 措 施一、人在不同CO 浓度时的中毒症状表 不同一氧化碳浓度时的允许工作时间表在下述限制工作时间作业时,两次作业时间必须间隔2小时以上。

允许正常工作的CO 浓度<30mg /m ³(即24ppm )在以ppm 为测量单位时,则应为:在<24ppm 时,可进行正常工作。

三、煤气中毒时的急救原则 :出现煤气中毒时,应根据中毒的程度不同,分别加以急救。

1、当值班操作人员或维修人员发现有头晕的情况,应立即到空气新鲜处,呼吸新鲜空气,并打开室内的窗户和通风设备,以加强空气的对流,使室内的一氧化碳浓度下降。

2、当出现恶心,气喘等症状时,应至空气新鲜处静卧休息,放松衣着,注意保暖。

并可直接送邻近医务室或医院急救。

3、当出现昏迷休克时,应立即移至空气新鲜处,作人工呼吸,并应通知煤气防护站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急赴现场急救。

4、当中毒者已停止呼吸,应在现场做人工呼吸,并使用苏生器急救或人工呼吸急救,同时应通知煤气防护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速到现场抢救。

5、在出现昏迷休克及停止呼吸,抢救者在未恢复知觉前不能送往较远距离的医院急救,若送往就近医院抢救时,途中应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

四、人工呼吸法有下列几种:除用苏生器进行人工呼吸外,常用的人工呼吸法还有如下几种:即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双臂施运法、俯卧压背法(后背加压法)、仰卧压胸法(前胸加压法)等多种,苏生器急救在以后叙述。

1、进行人工呼吸前的准备工作:(1)凡属于煤气中毒的急救,可应用人工呼吸,此人工呼吸法同时可用于电击者的急救。

刺激性气体(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氯气、硫化氢)中毒者,不能施行人工呼吸,因人工呼吸会造成肺水肿。

(2)应将中毒者(指已停止呼吸者)抬到空气流动的场所,并注意保暖。

一氧化碳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氧化碳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
环境危害:
对环境可能有害
成分/
组成信息
物质:

混合物:
/
危险化学品序号:
2563
组分:
一辆化碳
浓度:
/
CASNo.:
630-08-0
急救措施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令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7
R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
Ko就医
皮肤接触:
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热气云流向
环境保护措施:
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有限空间扩散
微核试验:小鼠吸入15(X)ppm(l0min)o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小鼠吸入25(X)ppm(IOmin)
生效毒性
大鼠、豚鼠、小鼠孕后不同时间吸入最低中毒剂量(TCLo)不同浓度,致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畸形。大鼠孕后l~22d吸入150PPm(24h)、ICBmg/n?以及小鼠孕后l~21d吸入103ng∕m3,致心血管系统发育畸形。豚鼠孕后23~61d吸入200PPm(IOh),致肝胆管系统发育畸形。大鼠孕后0~20d吸入75ppm(24h),致免疫系统和网状内皮组织系统发育畸形。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o):150ppm(24h)(孕l~22d),引起心血管(循环)系统异常。小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o):125ppm(24h)(孕7~18d),致胚胎毒性
预防措施: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避免吸入气体。仅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操作。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在阅读并了解所有安全预防措施之前,切勿操作。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操作后彻底清洗。操作现场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一氧化碳安全数据表(MSDS)

一氧化碳安全数据表(MSDS)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自吸过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睛。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验。

避免高浓度吸入。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三、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一氧化碳中毒临床治疗指南【新版】

一氧化碳中毒临床治疗指南【新版】

一氧化碳中毒临床治疗指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ACOP)是常见的中毒之一,也是急性中毒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一、概述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气体,由含碳物质在不完全燃烧时产生,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环境中最常见的窒息性气体。

二、接触途径和毒性1.接触途径:通过呼吸道吸入进入机体引起中毒。

(l)居家生活环节:主要危险因素是:未正确使用取暖炉具,未正确安装和使用烟囱,居室通风不良等;违规安装和使用燃气热水器,且事故现场通风严重不足或热水器质量不合格:自杀患者也占一定比例。

(2)生产环节:当空气中CO浓度>115mg/m3就会发生ACOP;燃煤锅炉排风系统故障,生产和转运煤气的设备发生泄漏或设备维修过程中未按操作规程作业,同时作业场所空气流通不佳均可造成ACOP事故。

(3)煤矿瓦斯爆炸:煤矿瓦斯爆炸可产生高温火焰、很强的冲击波和大量有害气体,co是主要的有害气体。

如果有煤尘参与爆炸,co浓度更高,是造成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

当环境中co浓度超过0.05%就会造成人员中毒。

(4)公共场所:(5)交通运输业:各种车辆、轮船、飞机的内燃机所排放的废气含CO 4% -7%。

车辆密集地方co浓度增高。

(6)农牧业生产环节:冬季种植蔬菜的密闭塑料大棚、饲养场的孵化车间用煤炉取暖又无排烟设施,易发生ACOP。

2.毒性:co被人体吸收的量依赖于每分钟通气量、co暴露时间、co浓度及环境含氧量。

3.血液HbCO浓度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患者血HbCO浓度与其临床表现往往不一致。

HbCO浓度受脱离环境时间、途中是否接受氧疗等影响。

三、临床表现1.中毒程度的协同因素:中毒程度受以下因素影响:①CO浓度越大,c0暴露时间越长,中毒越重。

②伴有其他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氯甲烷等)会增强毒性。

③处于高温环境、贫血、心肌缺血、脑供血不足、发热、糖尿病及各种原因所致低氧血症者病情严重。

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

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

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GBZ23-2002【颁布日期】:2002-04-08【实施日期】:2002-06-01前言本标准的第6.1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标准GB8781-1988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一氧化碳为分布广泛的窒息性气体,接触一氧化碳的作业存在于70余种工业中。

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可引起急性中毒,其发病人数与死亡人数居我国急性职业性化学物中毒的前列。

为保护劳动者健康,有效地防治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鞍山钢铁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GBZ23-2002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吸入较高浓度一氧化碳(co)后引起的急性脑缺氧性疾病;少数患者可有迟发的神经精神症状。

部分患者亦可有其他脏器的缺氧性改变。

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煤气、煤炭、交通等生产活动中因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引起的急性中毒者。

生活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亦可参用本标准。

长期接触低浓度一氧化碳能否造成"慢性一氧化碳中毒"至今尚有争论,不属于本标准的应用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76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3 诊断原则根据吸入较高浓度一氧化碳的接触史和急性发生的中枢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结合血中碳氧血红蛋白(HbCO)及时测定的结果,现场卫生学调查及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测定资料,并排除其他病因后,可诊断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1通过)

一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1通过)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修订日期:2016年11月15日 SDS编号:LGHH-008产品名称:一氧化碳版本:LG-MSDS-2016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一氧化碳化学品英文名称:Carbon monoxide企业名称:邯郸市xxx工有限公司地址:河北省xx合义路2号邮编: 057450 传真:0310-xx77885联系电话:00310-xx350129电子邮件地址:******************企业应急咨询电话:0310-xx77750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气等,及用作精炼金属的还原剂。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易燃易爆。

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燃烧爆炸。

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说明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五部分),该产品属于易燃气体,类别1;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生殖毒性,类别1A;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 可能损害生育力或胎儿; 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致器官损害; 吸入会中毒。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作业。

使用防爆电气、通风、照明等设备。

保持容器密闭。

采取防静电措施,容器或设备接地连接。

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穿防静电工作服作业。

作业场所禁止吸烟,不宜进食和饮水。

避免高浓度吸入。

事故响应: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食入:无意义;皮肤接触:无意义;眼睛接触:无意义;发生火灾时,切断气源。

煤气防护知识

煤气防护知识

二、煤气事故的控制要素了解煤气事故的控制要素,只有将煤气控制在可接受的安全范围内,才能用好煤气这个二次能源,遏制煤气事故的发生。

1、煤气中毒事故(1)CO的毒性煤气中毒有时也被称为一氧化碳中毒。

由于CO具有多种引起缺氧的作用,其与血红蛋白(Hb)生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的能力要比O2与血红蛋白(Hb)生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能力大200~300倍,阻断了血液输氧,是煤气中毒的罪魁祸首。

2)CO 响应浓度煤气中毒程度取决于CO进入人体后血液中产生的HbCO含量。

人体内正常水平的HbCO含量为0.5%左右,安全阈值约为10%。

当HbCO含量达到25%~30%时,显示中毒症状,几小时后陷入昏迷。

当HbCO含量达到70%时,即刻死亡。

我国作业场所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24PPM)2、煤气的爆炸事故煤气浓度进入爆炸范围,就有爆炸的可能。

通常认为,煤气的爆炸下限越低,爆炸的可能性越大。

各类煤气的爆炸范围取决于各组分的爆炸极限与浓度。

(1)煤气的爆炸范围3、煤气着火事故(1) 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可用一个燃烧三角形来表示,三要素缺一燃烧不会发生;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温度)(2) 煤气的着火温度:焦炉煤气:550-650℃:密度为0.45-0.50 Kg/Nm3高炉煤气:~750℃左右:密度为1.29-1.30Kg/Nm3转炉煤气:~530℃:密度为1.396kg/Nm3 。

混合煤气:650~750℃密度依高焦煤气之比发生炉煤气:~650℃:密度为1.16Kg/Nm3事实上,着火温度是压力、速度、容器尺寸、混合比的函数Ti= f(p,d,v, )(3) 几种常见点火源的温度三、煤气事故的预防技术措施:封——严密性,钢管材质、焊缝质量;耐压设计(材料、结构)隔——设可靠隔断装置、逆止装置、紧急切断装置;堵——设汽封、氮封,保持压力;防爆电气泄——设防爆阀、爆破膜、防爆水封、安全阀、泄爆M2/M3不小于1/10,门窗外开;放——设事故放散、调压放散装置、通风排气装置控——含氧量、CO、压力、温度、流量、柜位、液位检测监控;1、系统的密封严密(1)严密性试验对新建、扩建、改建或大修后的煤气设备或管道在投产前必须进行气密性试验,合格后方可投产。

氮氧化物、一氧化碳、铜烟、工频电场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氮氧化物、一氧化碳、铜烟、工频电场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二氧化氮Nitrogen dioxide健康危害理化特性健康危害:氮氧化物主要损害呼吸道。

吸入气体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咳等。

常经数小时至十几小时或更长时间潜伏期后发生迟发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胸闷、呼吸窘迫、咳嗽、咯泡沫痰、紫绀等。

慢性作用:主要表现为神经衷弱综合征及慢性呼吸道炎症。

个别病例出现肺纤维化。

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黄褐色液体或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当心有毒气体应急处理急救措施: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注意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急救电话:120消防电话:119《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 GBZ/T160.29-2004职业接触限值:PC-TW A= 5mg/m3PC-STEL=10mg/m3测量结果: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日期:年月日工作场所存在一氧化碳,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健康危害理化特性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

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

无色无臭气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当心中毒应急处理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器内作业一氧化碳含量及允许工作时间
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一氧化碳达到多少ppm值会对人身危害
CO空气中的含量吸入时间和CO中毒症状
50ppm 成人置身其中所允许的最大含量
200ppm (2至3)h后,有轻微头痛,头晕,恶心400ppm 2h内前额痛,3h后将有生命危险
800ppm 45min内头痛,恶心;(2至3)h内死亡1600ppm 20min内头痛,恶心;1小时内死亡CO难溶于水,易溶于氨水。

CO在空气中混合爆炸极限为℅~74℅。

CO是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也可以作为燃料使用。

如果考虑体力消耗,正常人接触1小时为35ppm。

所以36ppm对人体显然是有害的,并且不能超过1小时,36ppm浓度的CO若超过1小时,会有明显中毒反应。

2017年2月1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