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护理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与护理一氧化碳中毒,就是我们常常听说的“煤气中毒”,是由于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后,导致血液供给全身的氧气量不足,引起与窒息相同的症状,从而危及生命的严重病症。
那么,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如何急救与护理呢?一、急救与护理措施(一)如何自救1、可以匍匐或爬行靠近门窗并打开通风,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和呼吸新鲜空气是关键的步骤。
2、如果已经没有爬向门口的力气,可以大声呼救或报警,由于室内氧气充分,遇电火花明火极易发生爆炸,所以尽量不要使用手机电话。
3、在自己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快速切断煤气源。
4.、及时就医,做系统检查与治疗。
(二)如何互救:1、120急救:如果发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环境中,并拨打急救电话120。
对于意识清醒的患且症状不重的轻度中毒患者,在及时呼吸新鲜空气后,症状有所缓解的情况下,可就近送医就诊。
如果患者呼吸、心跳停止,若没有旁人在场协助,施救者在做心肺复苏术的同时,可利用手机免提功能,拨打急救电话120。
就诊医院请选择具备高压氧治疗条件的医院。
2、使患者侧卧:将患者带离中毒环境后,除了让患者立即呼吸新鲜空气外,还应立即将其安置成侧卧位,并松开患者衣领,并注意清除鼻、口中呕吐物、分泌物,使病人自主呼吸。
确保其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以右侧卧位为例:抬起患者右胳膊,放在头的一侧,将其左手放在右肩上,左腿屈曲,施救者双手分别放在患者左肩及左膝,翻转其至右侧卧位。
翻转后,注意保暖,并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呼吸及脉搏等情况。
患者不能仰卧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因呕吐等原因引起窒息,所以要采取侧卧位,并清理干净口腔内分泌物及呕吐物。
3、放置冰袋: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袋,对昏迷以及抽搐的患者进行头部冰敷,以减轻脑水肿,冰敷时禁止让冰袋直接接触皮肤。
如有条件可给予高浓度吸氧,有助于一氧化碳的排出并清除组织中残留的一氧化碳。
4、心肺复苏:对呼吸浅表者或呼吸停止者,要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一氧化碳中毒处置流程

一氧化碳中毒处置流程
以下是关于一氧化碳中毒的处置流程:
一氧化碳中毒是指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或浓度虽低但吸入时间较长造成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多因猝受秽浊毒气所致。
本病发病急,病势险恶,若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
其具体的处置流程如下:
1、第一时间关闭明火
闻到有煤气味后,不开灯,不接触门铃,不点明火,防止发生爆炸。
救护人员要确保安全(用湿毛巾捂口鼻),关煤气等。
2、脱离中毒环境
打开封闭房间的门窗,让患者立即呼吸新鲜空气。
3、合适的卧位
(1)立即将其安置成侧卧位,并松开患者衣领,确保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呼吸及脉搏等情况,若患者呼吸、心跳停止,且无旁人协助,施救者在做心肺复苏的同时,还需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将中毒者送往有高压氧舱的医院抢救;
(2)对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人肺内导致窒息。
4、氧疗
氧疗是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最有效的方法,给氧能加速血液COHb解离和一氧化碳排出。
轻度中毒者可给予鼻导管吸入高浓度氧气;若是中重度中毒,需采取高压氧治疗。
第1页共1页。
深度解析:一氧化碳中毒护理流程

诊断与监测
心电图监测:监测患者的心脏 活动,排除心脏问题导致的症 状。
治疗与护理
治疗与护理
氧气疗法:持续给予纯氧治疗,以加速 一氧化碳的排出,恢复正常血氧水平。
导尿与补液:为患者插入导尿管,监测 尿量和尿液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补液 治疗。
治疗与护理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症状和需 要,可能会使用抗惊厥药物、 抗恶心药物等,以缓解症状和 提供舒适。
深度解析:一 氧化碳中毒护
理流程
目录 引言 急救措施 诊断与监测 治疗与护理 后续护理
引言
急救措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急救措施
确保安全环境:将患者从一氧 化碳泄漏源处转移至安全地点 ,远离有害气体。
呼叫急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通知医务人员一氧化碳中毒 的情况。
急救措施
保持通风:打开窗户和门,增加空气流 通,帮助排除一氧化碳。
拆除阻挡物:如果可能,解开患者的紧 身衣物,确保呼吸畅通。
急救措施
输氧治疗:为患者提供100%的 纯氧输氧,以替代血液中的一 氧化碳。
诊断与监测
诊断与监测
临床症状评估: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痛 、恶心、呕吐、乏力等一氧化碳中毒的 常见症状。
血气分析:通过血液样本检测一氧化碳 的浓度和血氧饱和度,以确定中毒的程 度。
注意休息:患者可能会感到疲 倦和虚弱,提供充足的休息和 舒适的环境。
后续护理
后续护理
家庭安全教育:向患者和家人提供一氧 化碳中毒的预防知识,包括正确使用燃 气设备、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等。
随访与复查:安排患者进行定期复查, 确保康复状况良好,并及时发现并处理 任何潜在的后遗症或并发症。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一氧化碳中毒护理

一氧化碳中毒护理
1.迅速撤离中毒环境将病人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
平卧
位,松开衣服,注意保暖。
2.2.立即用氧。
轻度或中度中毒者用面罩或鼻导管给氧,氧流量
4~6L/min。
重度中毒病人可采用高压氧治疗。
3.3.呼吸循环衰竭时,应用呼吸兴奋剂及强心剂。
呼吸心跳停止时,
立即行人工呼吸、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等,积极进行抢救。
4.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对昏迷病人及呕吐者,使其头偏向一侧,及
时吸出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
5.烦躁不安或惊厥时,加用床挡,以防坠床。
按医嘱给予镇静剂。
6.输液量不宜过多,速度不宜过快,防止发生肺水肿和脑水肿。
7.脑水肿者给予脱水剂和利尿剂,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脉
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8.注意观察有无酸中毒及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记录24h出入水
量。
9.昏迷时执行昏迷护理常规。
10.休克时执行休克护理常规。
11.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
12.病情稳定后,进行健康教育。
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一氧化碳中毒是指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
中毒机制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
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
【护理常规】1.立即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松解衣服,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咽部分泌物;呼吸抑制或呼吸停止者,立即行气管插管,人工加压呼吸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2.纠正缺氧,轻、中度中毒患者可用面罩或鼻导管高流量吸氧,8~10L/min;严重中毒患者给予高压氧治疗,可加速碳氧血红蛋白解离,促进一氧化碳排出。
3.建立静脉输液通道,遵医嘱给药,如高渗糖、甘露醇、地塞米松、味塞米等,防治脑水肿,改善脑组织代谢,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
4.做好口腔、皮肤等基础护理。
5.昏迷的患者按昏迷护理常规处理。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急性期嘱患者安静卧床休息,减少探视,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恢复期适当活动。
2.饮食指导可进食者以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为主,避免生冷、多纤维素、味道浓烈的刺激性食物。
3.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按时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换药。
宣教一氧化碳中毒原因、治疗方法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4.心理指导指导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并告知患者疾病的预后,增强患者战胜疾病得信心,鼓励患者走出意外中毒的阴影。
5.康复指导指导其家属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
如有智力丧失或低下时,应嘱其家属悉心照料,加强对患者进行语言训练和肢体功能锻炼。
6.复诊须知出院后若再有头晕、乏力等不适,及时就诊。
7.安全指导做好定时对煤气管道的安全检查,洗澡或使用炉火取暖时,注意保持室内通风良好,进行一氧化碳中毒自我预防和自救知识指导。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健康教育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
1.专科护理
(1)发现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应立即将病人撤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流通处。
(2)尽早吸氧,给予高浓度的氧气吸入,8~10L/分,有条件的尽早进高压氧舱治疗,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的应立即给予气管插
管接呼吸机给氧。
(3)密切观察病情,作好对症处理。
2.饮食清醒病人进普食,昏迷病人急性期禁食,必要时鼻饲流食或全胃肠外营养支持。
3.休息与睡眠急性期卧床休息1~2d,以减轻脑组织氧消耗,症状减轻后可适当活动。
保持病室环境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
4,药物对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主要治疗是氧疗及防止并发症,严重中毒病人在24—48 h脑水肿发展到高峰,多采用甘露醇脱水及激素治疗。
5.心理护理一氧化碳中毒多突发,病人及家属惊慌失措,同时害怕遗留后遗症,医护人员应沉着冷静地抢救病人,轻度中毒
病人可不留后遗症,对神志清醒的病人应做好心理疏导,增强抗病
信心,作好功能锻炼。
对蓄意自杀的病人,也应作好心理支持,同
情和理解病人,防范再次自杀。
6.卫生宣教进入高浓度一氧化碳工作场所,应戴一氧化碳防毒面具。
家庭炉灶、煤气安装符合要求。
室内通风,火炉装烟囱,保持通畅。
7.出院指导加强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必要时行康复治疗。
一氧化碳中毒护理问题及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护理问题及措施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一氧化碳(CO)进入人体后与血红蛋白结合,阻碍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氧气无法正常供给身体组织,造成一系列严重的中毒症状。
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主要包括早期急救、病情观察与评估、治疗干预以及预防措施等。
首先,在早期急救中,需要迅速将患者迁离一氧化碳污染环境,将其置于空气新鲜处,在保护患者的同时确保护理人员的安全。
随后,应立即进行复苏措施,如行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等,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患者。
然后,进行病情观察与评估,包括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状况、意识状态的监测,以及血气分析等检查。
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是否异常,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及其他与一氧化碳中毒相关的表现。
治疗干预方面,首先是氧气治疗,旨在替代血红蛋白上的CO,使其被氧气取代。
可以通过低流量鼻导管、面罩、氧气帐篷等方式给予高浓度氧气,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
另外,对严重中毒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高压氧舱治疗,以加快CO的排出。
此外,还需要给患者补充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酸碱平衡调节。
对于有严重意识障碍的患者,应提供适当的护理措施,如保护好呼吸道、维护体位、防止压疮等。
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护理人员需时刻保持警醒,以防止患者瞬间发生严重的呼吸道闭塞、心脏骤停等情况。
而对于有并发症的患者,如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应予以相应的治疗与护理干预。
最后,要加强对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工作。
对于易产生CO的场所,如煤气集中供应点、车库、工厂等,应进行定期排查和检测,确保安全。
同时,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室内污染。
总之,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需要进行早期急救、病情观察与评估、治疗干预以及预防措施等措施。
通过及时的氧气治疗、水电解质调节、心肺复苏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同时,加强预防工作,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对于减少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

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病史:一氧化碳接触史、中毒时所处的环境、停留时间及突发昏迷情况等。
2、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
3、社会心理评估:评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反应。
二、护理措施
(一)急救护理
1、迅速将患者移至通风处,松领口,注意保暖。
2、立即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加压给氧,保持呼吸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呕吐物。
3、开放静脉通道,根据病情给予脱水、降压、激素、呼吸兴奋药等药物。
4、防止脑水肿:严重中毒时,应在积极纠正缺氧的同时给予脱水疗法。
5、患者重度缺氧、烦躁不安或惊厥时,遵医嘱给予苯巴比妥或氯丙嗪等镇静药物。
(二)一般护理
1、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神志、呼吸、脉搏、瞳孔变化及皮肤湿度及颜色、四肢肌张力。
2、药物护理: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3、基础护理:留置尿管的患者做好尿管和会阴部护理;做好皮
肤护理;做好安全防护,防止自伤或坠伤。
4、心理护理: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护理,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并做好健康指导。
三、健康指导要点
1、正确使用各种燃气设备,注意烟气通道的畅通。
2、出院时留有后遗症的患者,应鼓励其继续治疗,并教会家属功能锻炼的方法。
四、注意事项
1、用脱水剂后应记录患者的出入量,注意加强营养,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2、使用镇静药物时,注意防止自伤和坠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氧化碳中毒护理
一、定义
在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都可产生一氧化碳(CO)。
如忽视煤气管道的密闭和环境的通风等预防措施,吸入过量的一氧化碳后可发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二、症状、体征
急性中毒的症状与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HbCO)浓度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与患者中毒前的健康状况以及中毒时体力活动有关。
(1)轻度中毒。
轻度中毒时病人仅有头痛、头晕、心悸、眼花、恶心、呕吐等症状。
如能迅速脱离现场,吸入新鲜空气,症状可较快消失。
血液HbCO浓度为10%~20%。
(2)中度中毒。
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尚有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出汗多,心率快,躁动不安,渐渐进入昏迷状态。
血液HbCO浓度为30%~40%。
(3)重度中毒。
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反射消失,尿便失禁,四肢厥冷,面色呈樱桃红色,周身大汗,体温增高,呼吸增快,脉快而弱,血压下降,四肢软瘫或有阵法性强直抽搐,瞳孔缩小或散大,尚可出现呼吸抑制,有严重的中枢神经后遗症。
血液HbCO浓度可高于50%。
(4)中毒后迟发脑病表现。
①精神意识障碍。
出现幻视、幻听、忧郁、烦躁等精神异常,少数可发展为痴呆。
②锥体外系神经障碍。
出现震颤性麻痹综合征,部分病人逐渐发生表情淡漠,肌张力增
加,肢体震颤及运动迟缓。
③锥体外系神经损害及大脑皮质局灶性功能障碍。
可发生肢体瘫痪、尿便失禁、失语、失明。
三、护理要点
(1)立即迁移中毒者于新鲜空气处。
冬、春季注意保暖。
(2)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3)纠正缺氧,吸入高浓度氧。
有条件的应立即行高压氧治疗,应早期治疗,
最好在中毒4小时进舱,效率高达95%~100%。
呼吸抑制时可使用呼吸兴奋剂或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4)改善脑组织代谢,应用脱水药和利尿剂,防治脑水肿。
(5)危重患者可考虑血浆置换。
(6)对症处理。
低血压休克者给予扩容抗休克;抽搐者给予安定、苯巴比妥药物治疗;肺部感染者给予抗生素。
(7)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尿量等的变化。
四、健康指导
(1)预防本病首先是在工作或生活中应树立安全意识。
煤炉要有烟囱,卫生间应经常开窗通风。
抢救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时,由于一氧化碳比空气比重小,救护者应俯伏入室,立即开门窗,将患者迅速移至空气新鲜、通气良好的地方,松开患者的衣扣使呼吸道通畅。
对原因不明的昏迷应注意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性。
老年人和婴幼儿取暖及洗澡时预防此类中毒尤为重要。
重度昏迷患者诊治时需注意鉴别诊断。
(2)厂矿要认真执行安全操作流程,煤气管道要经常维修,应有专人负责矿井一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和报警,进入高浓度一氧化碳的环境,要戴好一氧化碳防毒面具,系好安全带。
我国规定工厂车间空气一氧化碳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护理
急性CO中毒首要症状是昏迷的患者常常伴有严重的多脏器的损伤及复杂的并发症,从而危及生命。
及时实施有效的急救护理是CO中毒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既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又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CO是一种毒性较强的窒息性气体毒物。
经呼吸道进入肺泡被吸收入血后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由于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的亲和力大30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度比氧全血红蛋白慢,两者相差3600倍。
当人体吸入CO后,血浆中的CO便迅速把氧合血红蛋白中的氧排挤出去,造成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且CO的浓度过高时还可以与红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从而直接抑制组织细胞的内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常最先受累。
CO中毒时,体内血管吻合枝少而代谢旺盛的器官如脑和心最易遭受损害。
脑内小血管迅速麻痹、扩张。
脑内三磷酸腺苷(ATP)在无氧情况下迅速耗尽,钠泵运转不灵,钠离子蓄积于细胞内而诱发脑细胞内水肿。
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肿胀而造成脑血管循环障碍。
缺氧时,脑内酸性代谢产物蓄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而产生脑细胞间质水肿。
脑血循环障碍可造成血栓形成、缺血性坏死以及广泛的脱髓鞘病变。
一、急救配合
1、现场急救
立即将病人移离中毒现场,置于新鲜空气处,如为密闭居室应立即开窗通风,松开病人衣领、裤带。
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
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迅速纠正缺氧
这是抢救CO中毒患者的关键。
迅速给氧是纠正缺氧最有效的方法。
轻度中毒者给予鼻导管或面罩低流量吸氧,中重度中毒者给予高流量吸氧,氧流量为8~10 L/min(时间不超过24 h,以免发生氧中毒)。
3、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是抢救CO中毒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案,可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发生。
高压氧治疗能迅速改善机体缺氧状态;还能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并能预防和治疗CO中毒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后遗症。
4、防治脑水肿
早期使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或20%甘露醇静滴,同时可输入新鲜的光量子血,此有助于改善组织的缺氧。
可应用三磷酸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C,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等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
5、对症治疗
有呼吸衰竭时可用呼吸兴奋药,高热者采用物理降温,头部戴冰帽,体表放置冰袋,使体温保持在32℃左右,如降温过程中出现寒战或降温疗效不佳时,可用冬眠药物。
频繁抽搐者首选地西泮静注。
6、其它治疗
如新药纳络酮及醒脑静的应用,预防和及时控制感染等。
二、护理措施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CO中毒时引起肺超微结构缺氧、水肿,引起气血交换障碍,可致呼吸衰竭,有明显的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呼吸性酸中毒等危及生命。
CO中毒可引起中枢性呼吸衰竭,应注意患者呼吸频率、节律的改变,较早期可表现为潮式呼吸,中期表现呼吸深快而均匀,常伴有鼾音及吸气凹陷,以后频率减慢,类似正常呼吸形态;晚期则表现呼吸幅度及间隔均不规则,呼吸频率常每分钟少于 12次,并可有间歇呼吸,叹气样、抽泣样呼吸及下颌运动;严重时,呼吸可突然停止。
注意瞳孔的变化,警惕脑水肿及脑疝的发生。
2、保持呼吸道通畅 CO中毒中度以上的患者会出现剧烈头痛、头晕及频繁呕吐等,在护理重度中毒昏迷的病人时,要注意保持其呼吸道畅通,解开衣领,颈部放置枕头,使头尽量后仰;如频繁呕吐及呼吸道分泌物甚多时,应及时吸去分泌物,使患者头部侧卧,以免发生窒息。
若因舌根后坠而使呼吸道梗阻,速将舌头拉出,使呼吸通畅。
3、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心衰、肺水肿的发生有效快速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在输注利尿脱水剂时,应在治疗范围内适当调节滴速,因为CO 中毒后,心肌受到损害,处于缺血状态,如果此时滴速过快,短时内输入大量液体,心脏负荷更为加重,易发生心衰。
护理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率增加、尿量减少等症状,这些都是早期心衰的表现。
同时注意患者有无咳嗽、紫绀、呼吸困难、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
泡沫痰等肺水肿表现。
4、急性尿潴留的护理
CO中毒后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正常生理机能障碍,可能发生尿潴留。
发生尿潴留时,患者常常伴有躁动,叩诊膀胱呈浊音,此时须行导尿术,尽快缓解尿潴留。
导尿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插管动作应轻缓,防止损伤尿道黏膜。
因为CO中毒后尿道黏膜处于缺血状态,摩擦后易发生出血。
若膀胱高度膨胀,病情较重等一次放尿不应超过1000 毫升,避免膀胱突然减压,而引起膀胱黏膜急剧充血,发生血尿。
进高压氧舱治疗时,一定要开放导尿管。
5、观察有无颅压增高,预防脑水肿
护理中应定时测量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血压进行性升高,呼吸先快后慢而深,脉搏先快后慢则提示颅内压升高。
患者头部抬高 15~30厘米,以减轻颅压。
头部用冰槽进行冷疗,预防脑水肿,同时也降低脑组织的代谢,减少其耗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减慢或控制脑损伤的发展。
6、密切做好病情观察,及早发现其它并发症早期发现并发症,使患者得到早期救治,提高治疗效果。
如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防止酮症酸中毒的发生;重度中毒患者观察出凝血时间,警惕 DIC 的发生,并且注意尿量变化,警惕急性肾衰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