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讲堂】朱良春治疗痛风常用处方三个医案

合集下载

〖名医秘方〗朱良春治痛风效方

〖名医秘方〗朱良春治痛风效方

〖名医秘方〗朱良春治痛风效方
【名医秘方】朱良春治痛风效方【配方】:土茯苓60克,萆薢20克,泽兰、泽泻各20克,生苡仁40克,虎杖20克,地鳖虫10克,威灵仙30克,葎
草20克,广地龙15克,三妙丸10克。

【用法】:包入煎,七帖,每日一帖煎服。

【疗效】:药后肿痛即行缓解,然后连续间日服一帖,以巩固
之。

三周后复查,血尿正常,观察半年,未曾复发。

【名医简介】:朱良春,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193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他使上海淋巴癌患者拳头大的肿瘤逐渐消失
,使几近残疾的骨病患者重获新生;他动员浪迹江湖的蛇花子将祖传治蛇毒绝技献给国家,挖掘不识字的民间散医成专家;他90岁高龄还四处看病
讲学,使中医薪火相传。

他常说,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朱良春先生土茯苓经验运用,痛风专药

朱良春先生土茯苓经验运用,痛风专药

朱良春先生土茯苓经验运用,痛风专药
展开全文
朱良春先生土茯苓经验运用,痛风专药
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是饮誉海内外的中医大家,朱老早年师从于上海名医章次公先生,并始终力践章次公先生之“发皇古义融汇新知”的主张和求实精神,一生致力于我国中医药事业,迄今悬壶济世七十余载。

他胸襟博大,才智过人,学识渊博,奉行仁德为医,活人众多,其精湛医术、高尚医德为人所称道,章次公教授在中医领域所取得的学术成就令世人瞩目。

朱良春大师学验俱丰,在学术上建树颇多,临床中始终关注疑难危急重症,对脏器功能衰竭、外感温热病、急性心脑血管疾病、风湿性疾病等诸多疑难危重急症救治经验丰富,独具特色。

朱老善用虫类药物治疗疑难危急重症,收效显著,其临床经验流传海内外,深获好评,被誉为现代中医虫类药物应用第一人。

朱良春临床运用大剂量土茯苓治疗痛风获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朱老常说:“此乃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中医认为系湿浊瘀阻、停着经遂而至骨节肿痛、时流脂膏之证,应予搜剔湿热蕴毒,故取土茯苓健胃、祛风湿之功。

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祛则筋骨利。

”从中医角度来看,痛风痛风以湿毒为主因,但往往兼夹风痰、死血为患。

治此病,恒以土茯苓为主药,参用虫蚁搜剔、化痰消瘀之品,屡受佳效。

土茯苓,/生薏苡仁、威灵仙、葎草、虎杖,/萆薢,/秦艽、泽兰、泽泻icon、桃仁、地龙、赤芍,/土鳖虫,/三妙丸(包煎)。

(6:3:2:1.5:1.2:1)
方解:本方具有活血祛瘀,祛风止痛之功。

主治痛风症破溃症患者。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多例,一般服药十剂见效,两个月内根治。

疗效特别显著。

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朱良春:治痛风重泄化浊瘀

朱良春:治痛风重泄化浊瘀

朱良春:治痛风重泄化浊瘀朱良春:治痛风重泄化浊瘀偏于一隅而名闻天下者,朱良春也。

朱老用虫药如神,善治肿瘤、骨病顽疾。

益肾蠲痹丸是最能体现先生多年经验的代表方剂。

先生学验俱丰,认为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先生虽离我们远去,但他的学术思想将继续传承,启迪后学。

痛风病名之商榷痛风之名,始于李东垣、朱丹溪,但中医之痛风是广义的历节病,而西医学之痛风,则系指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性关节炎”及其继发症,所以病名虽同,概念则异。

从临床观察,有其特征,如多以中老年,形体丰腴,或有饮酒史,喜进膏粱肥甘之人为多;关节疼痛以夜半为甚,且有结节,或溃流脂液。

从病因来看,受寒受湿虽是诱因之一,但不是主因,湿浊瘀滞内阻,才是其主要病机,且此湿浊之邪,不受之于外,而生之于内。

因为患者多为形体丰腴之痰湿之体,并有嗜酒、喜啖之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升清降浊无权,因之痰湿滞阻于血脉之中,难以泄化,与血相结而为浊瘀,滞留于经脉,则骨节肿痛,结节畸形,甚则溃破,渗溢脂膏。

或郁闭化热,聚而成毒,损及脾肾,初则腰痛、尿血,久则壅塞三焦,而呈“关格”危候,即“痛风性肾炎”而致肾功能衰竭之症。

凡此悉皆浊瘀内阻使然,实非风邪作祟,故我称之为“浊瘀痹”,似较契合病机。

主要治则为泄化浊瘀由于痛风之发生,是浊瘀为患,故应坚守“泄化浊瘀”这一法则,审证加减,浊瘀即可逐渐泄化,而血尿酸亦将随之下降,从而使分清泌浊之功能恢复,而趋健复。

这也说明:痛风虽然也属于痹证范围,具有关节疼痛、肿胀等痹证的共同表现,但浊瘀滞留经脉,乃其特点,若不注意及此,以通套治痹方药笼统施治,则难以取效。

辨证辨病与灵活用药我治痛风常用的处方用药:土茯苓、萆解、薏苡仁、威灵仙、泽兰、泽泻、秦艽是泄浊解毒之良药,伍以赤芍、地鳖虫、桃仁、地龙等活血化瘀之品,则可促进湿浊泄化,溶解瘀结,推陈致新,增强疗效,能明显改善症状,降低血尿酸浓度。

曾取以上药物制成“痛风冲剂”,经六年来系统观察,大多数病例在服药2~3天后,症状有显著改善,继续服用,可以获愈。

朱良春论治痛风(浊瘀痹)经验

朱良春论治痛风(浊瘀痹)经验

朱良春论治痛风(浊瘀痹)经验孟河医派作为著名中医医派之一,直至清代,孟河地区云集了许多德高望重的医界人物。

近代孟河医派著名医家如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等纷纷走出故土,有多名名医东行上海,开业授徒,新中国成立前后,许多著名中医专家皆传承于孟河医派,孟河医道之盛,医家辈出。

2009年6月19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京联合举办首届“国医大师”表彰暨座谈会,在30位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名医名家中,国医大师朱良春、裘沛然、颜德馨、颜正华、王玉川、陆广莘等均出自孟河医派,孟河医派对祖国医学的传承发展作出历史性的贡献。

首届国医大师朱良春师从章次公先生,章次公为“孟河医派”丁甘仁先生的门下。

朱良春继承恩师的经验,医德高尚,潜心医道。

朱良春通过大量临床观察,1989年首次提出痛风“症似风而本非风”“乃浊毒瘀滞使然”的病因病机理论,倡导从“浊瘀内阻”角度认识痛风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防治规律,创立了“泄浊化瘀调益脾肾”的治疗大法,首创“浊瘀痹”病名。

其后对痛风辨证分期、中药治疗方案、药效学等方面进行不断研究完善,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风湿病重点专科、痛风协作组全体成员在朱良春的指导下制定的“痛风性关节炎中医分期、分型治疗方案”已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第一批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痛风病的诊疗方案。

2017年3月1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发布关于印发中风病(脑梗死)等92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7版)的通知,将“浊瘀痹”作为痛风的中医病名列入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之中。

常见多发缠绵难愈现代医学认为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合成增多和/或排除减少,并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慢性疾病。

主要以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肾实质性病变和尿酸石形成为特征。

痛风己成为全世界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逐年呈年轻化趋势,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被列为难治性疾病之一。

朱良春痛风方

朱良春痛风方

土茯苓60g,全当归、萆解、汉防己、桃仁泥、炙僵蚕各10g,玉米须20g,甘草5g。

熟地、黄芪、山药、茯苓各30g,赤芍、泽泻、车前子各15g,丹皮10g,山萸肉、黄柏各20g,金钱草60g,牛膝、知母各12g。

水煎服百合薏米粥治疗痛风痛风病人的饮食治疗非常重要。

在进行饮食治疗过程中,除了遵循低嘌呤膳食的原则之外,在食物的选择上还应注意选择具有特殊疗效功能的食物。

百合薏米粥可以提供患者必须的热能需求,而且对痛风有直接治疗作用,并能改善其关节炎的症状,是痛风病人的理想主食。

笔者在临床治疗当中发现:在低嘌呤饮食的原则下,以百合薏米粥为主食对痛风患者十分有效。

材料与方法:乾百合、薏米、梗米各六十克将上述三味洗净后放锅中煮粥,每日分中、晚两次服完,为痛风病人主食(其它应按痛风病人营养治疗原则进行,在此不予赘述)。

连服,症状改善后仍须坚持,每周至少一至二次,以防痛风复发。

结果分析:所接受食疗病人血尿酸量减少,关节炎症状减轻,均未出现复发。

讨论分析:百合:味甘,微寒,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百合除了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外,还含有秋水仙碱,而秋水仙碱制剂是临床治疗痛风的特效药,它可通过抑制C5a和白细胞三烯B4抑制多种核白细胞的趋化作用,从而改善关节炎症状。

百合所含的秋水仙碱对痛风病人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但其含秋水仙碱量甚微,长期服用才能发挥其治疗功效,而且较制剂更安全,无毒副作用。

薏米:又名薏苡仁,味甘,淡,微寒,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热等功效。

《世医得效方》说「薏苡粥治久风湿痹,补正气,除胸中邪气、和胃肠、消水肿、久服轻身益气」;《本草经》说它「主筋急拘挛、不可曲伸、风湿痹」。

薏米在食疗中运用较为广泛,常用来作利尿方、清热方、祛风方的主味。

用它来治疗痛风,既可以发挥其利尿作用,以排出更多的尿酸,又可以利用其祛风除痹的功效,以改善痛风病人的关节炎的症状。

患者可自我配制以下几种常用的药膳:(1)麻子煮粥:适用于老年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朱良春教授临床经验药对分享

朱良春教授临床经验药对分享

朱良春教授临床经验药对分享朱良春教授朱良春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内科学家,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对内科杂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先后研制了'益肾蠲痹丸'、'复肝丸'、'痛风冲剂'等中药新药,获部、省级科技奖。

他90高龄还四处看病讲学,使中医薪火相传。

他常说,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偏于一隅而名闻天下者,朱良春也。

'朱良春现象'是中医界称道的话题。

他老师章次公送他一方印章'神仙手眼,菩萨心肠',是朱良春一生的真实写照。

92岁的朱良春有着骄人的精力和体力,气度儒雅,虽然一脸平和与安然,但其纵贯古今之学识、浩荡之胸怀、仁善之心肠,总让人生出无限敬意。

朱良春虽久居南通,却成为一代名医,不以位高职显,而是真正以德服人,以术服人。

今天分享9个朱老的经验药对:01、枝黄花苍耳子枝黄花:气清香,性平,味微苦、平。

归肺、肝经。

疏风清热,抗菌消炎。

用于风热感冒头痛,清热解毒,消肿除痛。

苍耳子:味苦;甘;辛;性温;小毒。

入肺、肝经。

治风寒头痛,鼻渊,齿痛,风寒湿痹,四肢挛痛,疥癞,瘙痒。

【用量】一枝黄花18g,苍耳子12g。

【功效】疏散风热,清解表毒。

【主治】时邪外感发热。

【按语】一枝黄花疏风达表、清热解毒,苍耳子行走上下肌肤,有疏散宣通之功,二药合用,既可疏散风热,又可清解表毒,治疗时邪外感之发热,无论风寒、风热所致,均可用之。

风寒者加荆芥、防风、苏叶各8g,生姜2片;风热者加牛蒡子、僵蚕、前胡、桑叶各9g,轻证往往—二剂即解。

02、丁香郁金丁香:辛,温。

归脾、胃、肺、肾经。

温中降逆,补肾助阳。

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郁金:味苦,气寒,纯阴。

无毒。

入心、肺、肝三经。

血家要药。

又能开郁通滞气,故治郁需之,然而,终不可轻用也。

【用量】丁香4g,郁金20g。

【功效】行气通络,开窍醒脑。

【国医讲堂】朱良春-治疗痛风通用处方及三个医案

【国医讲堂】朱良春-治疗痛风通用处方及三个医案

【国医讲堂】朱良春:治疗痛风常用处方及三个医案朱良春首届国医大师1917年生于江苏镇江丹徒,后迁居南通市,2015年12月13日去世。

首届国医大师,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导师,南通市中医院首任院长,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朱良春18岁拜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学习中医,后跟随沪上名医章次公先生临诊,被弘一法师称为“善疗众病”的“大医王”。

擅用虫类药治疗风湿骨病和肿瘤等疑难病症,有“虫类药学家”、“五毒医生”之称。

他撰写的《虫类药的应用》,是中医药院校师生、临床医师学习、研究、应用虫类药的范本,也是继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后,系统、详细论述虫类药,并作实物对照的第一人。

【摘要】我治痛风常用的处方用药:土茯苓、萆解、苡仁、威灵仙、泽兰、泽泻、秦艽是泄浊解毒之良药,伍以赤芍、地鳖虫、桃仁、地龙等活血化瘀之品,则可促进湿浊泄化,溶解瘀结,推陈致新,增强疗效,能明显改善症状,降低血尿酸浓度。

1痛风患者多为形体丰腴之痰湿之体,并有嗜酒、喜啖之好痛风之名,始于李东垣、朱丹溪,但中医之痛风是广义的历节病,而西医学之痛风,则系指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性关节炎”及其继发症,所以病名虽同,概念则异。

从临床观察,有其特征,如多以中老年,形体丰腴,或有饮酒史,喜进膏粱肥甘之人为多;关节疼痛以夜半为甚,且有结节,或溃流脂液。

从病因来看,受寒受湿虽是诱因之一,但不是主因,湿浊瘀滞内阻,才是其主要病机,且此湿浊之邪,不受之于外,而生之于内。

因为患者多为形体丰腴之痰湿之体,并有嗜酒、喜啖之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升清降浊无权,因之痰湿滞阻于血脉之中,难以泄化,与血相结而为浊瘀,滞留于经脉,则骨节肿痛,结节畸形,甚则溃破,渗溢脂膏。

或郁闭化热,聚而成毒,损及脾肾,初则腰痛、尿血,久则壅塞三焦,而呈“关格”危候,即“痛风性肾炎”而致肾功能衰竭之症。

凡此悉皆浊瘀内阻使然,实非风邪作祟,故我称之为“浊瘀痹”,似较契合病机。

国医大师朱良春经验方朱良春验方

国医大师朱良春经验方朱良春验方

国医大师朱良春经验方朱良春验方1、乌发丸:生首乌150克黑芝麻l5克霜桑叶30克桑椹30克旱莲草30克女贞子15克生地30克金银花30克菟丝子30克杜仲30克金樱子15克豨莶草30克侧柏叶30克黄精30克怀牛膝15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西洋参30克代赭石30克做蜜丸每丸9克重每日三次每次1丸三个月一疗程。

【验证病案】:2007年8月,山西省太原薛女,35岁,来西安专程治疗脱发。

在某脱发治疗研究所治疗几月无效,并被告之,毛囊已破坏无法再生。

后经西安亲戚介绍来我处治疗,刻诊,全头毛发脱落已尽,仅脖子一周有稀疏几根余发,戴一假发,心情焦急,望大夫给予精心治疗以后将重谢云云。

把脉弦细数,舌尖边红苔白腻。

余告之,短期恐难长发需常期服药,患者说只要能治好,服多长时间都可以。

我看其信心较大,许其给予治疗。

将乌发丸改汤服用三个月,再诊,全头已长出黄色绒毛发,其间因头皮痒甚略为调整了几味药,大体未变。

随后改汤为丸又服用四个多月,头发已长全而且乌黑茂密,后专程赴西安感谢。

此例是我治脱发最严重一例,而且时间长达七个月之久,耗时可谓长也,如不是患者能坚持又怎能大功告成。

吾自临证以来用此丸治疗脱发(包括斑秃白发)无数,一般三个月,几乎未有不效者。

后学者不可小视此方。

2、主治阴囊潮湿:生牡蛎30克枯矾60克黄丹30克研粉外用。

将阴囊温水洗净,擦干用粉,擦揉2-3遍。

【验证病案】:2008年3月8日西电公司一退休高工白某找到我拿出一张药方,说吃了十几付了,治疗阴囊潮湿效果一点不明显,没啥作用,阴囊还是水渍渍,很是懊恼不爽,并说此是省上某名老中医的方子,问我有什么办法。

我看了方子说这是二妙散加减,方子用得不错。

但是临床效果并不理想,我有一方保你药到病除,隨后写下上方并帮其加工好,交待清楚便用方法。

该工看如此简单之方而且价格不到2元,很不在意。

曰:这能治病?我说试试看嘛!又不费事,常言:单方气死名医。

一句戏言,三天后该工找到我,一进门就冲我一说你真神了!你那药真管用,两次后阴囊潮湿就干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医讲堂】朱良春:治疗痛风常用处方及三个医案朱良春首届国医大师1917年生于江苏镇江丹徒,后迁居南通市,2015年12月13日去世。

首届国医大师,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导师,南通市中医院首任院长,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朱良春18岁拜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学习中医,后跟随沪上名医章次公先生临诊,被弘一法师称为“善疗众病”的“大医王”。

擅用虫类药治疗风湿骨病和肿瘤等疑难病症,有“虫类药学家”、“五毒医生”之称。

他撰写的《虫类药的应用》,是中医药院校师生、临床医师学习、研究、应用虫类药的范本,也是继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后,系统、详细论述虫类药,并作实物对照的第一人。

【摘要】我治痛风常用的处方用药:土茯苓、萆解、苡仁、威灵仙、泽兰、泽泻、秦艽是泄浊解毒之良药,伍以赤芍、地鳖虫、桃仁、地龙等活血化瘀之品,则可促进湿浊泄化,溶解瘀结,推陈致新,增强疗效,能明显改善症状,降低血尿酸浓度。

1痛风患者多为形体丰腴之痰湿之体,并有嗜酒、喜啖之好痛风之名,始于李东垣、朱丹溪,但中医之痛风是广义的历节病,而西医学之痛风,则系指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性关节炎”及其继发症,所以病名虽同,概念则异。

从临床观察,有其特征,如多以中老年,形体丰腴,或有饮酒史,喜进膏粱肥甘之人为多;关节疼痛以夜半为甚,且有结节,或溃流脂液。

从病因来看,受寒受湿虽是诱因之一,但不是主因,湿浊瘀滞内阻,才是其主要病机,且此湿浊之邪,不受之于外,而生之于内。

因为患者多为形体丰腴之痰湿之体,并有嗜酒、喜啖之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升清降浊无权,因之痰湿滞阻于血脉之中,难以泄化,与血相结而为浊瘀,滞留于经脉,则骨节肿痛,结节畸形,甚则溃破,渗溢脂膏。

或郁闭化热,聚而成毒,损及脾肾,初则腰痛、尿血,久则壅塞三焦,而呈“关格”危候,即“痛风性肾炎”而致肾功能衰竭之症。

凡此悉皆浊瘀内阻使然,实非风邪作祟,故我称之为“浊瘀痹”,似较契合病机。

2应坚守“泄化浊瘀”这一法则由于痛风之发生,是浊瘀为患,故应坚守“泄化浊瘀”这一法则,审证加减,浊瘀即可逐渐泄化,而血尿酸亦将随之下降,从而使分清泌浊之功能恢复,而趋健复。

这也说明:痛风虽然也属于痹证范围,具有关节疼痛、肿胀等痹证的共同表现,但浊瘀滞留经脉,乃其特点,若不注意及此,以通套治痹方药笼统施治,则难以取效。

3我治痛风常用的处方用药我治痛风常用的处方用药:土茯苓、萆解、苡仁、威灵仙、泽兰、泽泻、秦艽是泄浊解毒之良药,伍以赤芍、地鳖虫、桃仁、地龙等活血化瘀之品,则可促进湿浊泄化,溶解瘀结,推陈致新,增强疗效,能明显改善症状,降低血尿酸浓度。

曾取以上药物制成“痛风冲剂”,经六年来系统观察,大多数病例在服药2~3天后,症状有显著改善,继续服用,可以获愈。

经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实验证明,用痛风冲剂对因微结晶尿钠所致大鼠实验性痛风观察,给药组2小时后大鼠的足跖肿胀的消退,显然比模型组要快,与秋水仙碱组比较,在消肿方面,痛风冲剂并不逊于秋水仙碱组。

毒性试验证明:痛风冲剂对人体是安全可靠的。

目前正在作2期临床观察,以便申报新药。

至于蕴遏化热者,可加清泄利络之葎草、虎杖、三妙丸等;痛甚者伍以全蝎、蜈蚣、延胡索、五灵脂以开瘀定痛;漫肿较甚者,加僵蚕、白芥子、陈胆星等化痰药,可加速消肿缓痛;如关节僵肿,结节坚硬者,加炮甲、蜣螂、蜂房等可破结开瘀,既可软坚消肿,亦利于降低血尿酸指标。

如在急性发作期,宜加重土茯苓、萆解之用量,并依据证候之偏热、偏寒之不同,而配用生地、寒水石、知母、水牛角等以清热通络;或加制川乌、草乌、川桂枝、细辛、仙灵脾、鹿角霜等以温经散寒,可收消肿定痛、控制发作之效。

体虚者,又应选用熟地黄、补骨脂、骨碎补、生黄芪等以补肾壮骨。

至于腰痛血尿时,可加通淋化石之品,如金钱草、海金砂、芒硝、小蓟、茅根等。

4医案三例例1:夏某,男,55岁,干部,1988年3月14日就诊。

主诉:手指、足趾小关节经常肿痛,以夜间为剧,已经5年,右手食指中节僵肿破溃,亦已两年余。

病史:5年前因经常出差,频频饮酒,屡进膏粱厚味,兼之旅途劳顿,感受风寒,时感手指、足趾肿痛,因工作较忙,未曾介意。

以后每于饮酒或劳累、受寒之后,即疼痛增剧,右手食指中节及左足拇趾内侧肿痛尤甚,以夜间为剧,即去医院就诊,作风湿性关节炎处理,曾服炎痛喜康、布洛芬等药,疼痛有所缓解,时轻时剧,终未根治。

两年前右手食指中节僵肿处破溃,流出白色脂膏,查血尿酸高达918μmol/L,确诊为“痛风”,即服用别嘌呤醇、丙璜酸等药,症情有所好转,但因胃痛不适而停服,因之肿痛又增剧,乃断续服用,病情缠绵,迄今未愈。

检查:形体丰腴,右手食指中节肿痛破溃,左足大趾内侧亦肿痛较甚,入暮为剧,血尿酸714μmol/L,口苦,苔黄腻,质衬紫,脉弦数。

右耳翼摸到2枚痛风石结节,左侧亦有1枚。

诊断:浊瘀痹(痛风)。

治疗:泄化浊瘀,蠲痹通络。

处方:土茯苓60g,生苡仁、威灵仙、葎草、虎杖各30g,萆解20g,秦艽、泽兰、泽泻、桃仁、地龙、赤芍各15g,地鳖虫12g,三妙丸10g(包煎)。

10剂。

3月25日二诊:药后浊瘀泄化,疼痛显减,破溃处之分泌物有所减少,足趾之肿痛亦缓,苔薄,质衬紫稍化,脉细弦。

此佳象也,药既奏效,毋庸更张,继进之。

上方去三妙丸,加炙僵蚕12g,炙蜂房10g。

15剂。

4月10日三诊:破溃处分泌已少,僵肿渐消,有敛愈之征;苔薄,衬紫已化,脉小弦。

血尿酸已接近正常,前法续进,并复入补肾之品以善其后。

上方土茯苓减为30g,去赤芍、葎草,加熟地黄15g,补骨脂、骨碎补各10g。

15剂。

10月5日随访:手足指、趾之肿痛,迄未再作。

例2:郭某,男,57岁,农民。

2000年1月7日初诊:确诊痛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均已多年。

双手十指变形,左手小指有痛风结石,全身关节酸痛,近日足趾突发红肿热痛,故来就诊。

纳可,便调,舌红绛、苔黄浊,脉弦,此浊瘀阻络,有化热伤阴之征,治宜泄化浊瘀,养阴清热,通络定痛。

处方:(1)青风藤、土茯苓、泽兰、泽泻、豨莶草、炒元胡各30g,生地20g,没药、赤白芍各15g,炙蜂房、炙地鳖虫各10g。

14剂。

(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2月8日二诊:既往曾用激素未相告,用中药后擅自将强的松每日4片突然停服,故痛反剧,肿不消,口干、痰多,二便正常,苔中白腻,舌红,脉弦。

前法损益。

处方:(1)穿山龙50g,土茯苓、豨莶草、青风藤、泽兰、泽泻、金荞麦、炒元胡各30g,徐长卿、没药、地龙、赤芍、炙僵蚕各15g,皂刺、地鳖虫、当归各10g,甘草6g。

14剂。

(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3月14日三诊:药后肿痛缓解,舌红,苔白腻,脉弦滑。

激素已撤除,原法出入。

处方:(1)穿山龙50g,鸡血藤、土茯苓、威灵仙、金荞麦各30g,徐长卿15g,制川乌、乌梢蛇、炙蜂房、地鳖虫、广地龙、炙僵蚕、全当归各10g,凤凰衣8g。

30剂。

(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随访已趋缓解,嘱忌食含嘌呤类食物如各种豆类、海鱼、动物内脏、菠菜等及酒,多饮水,仍每日服益肾蠲痹丸2包,以期巩固。

【按】长期使用激素者,在改服中药的过程中均需递减,不可骤停。

方中用穿山龙,且所用剂量甚大,据笔者使用体会,似有替代激素的作用,而无激素的副作用;金荞麦则为良好的祛痰化瘀、清热消炎药。

例3:张××,男,70岁。

1999年11月10日初诊:双手指关节肿痛月余,伴晨僵1小时,左手中指关节严重红肿热痛,犹如胡萝卜,活动受限,二便调,纳可。

查:UA 666mmol/L,ENA总抗体阳性,WBC 3.67×10 /L,ESR56mm/h,Cr 15.6mg/L,舌红,苔薄白中裂,脉细小弦。

此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痛风,不易速解。

治宜蠲痹通络,佐以泄化浊瘀。

处方:(1)穿山龙、鸡血藤、威灵仙、生黄芪、青风藤、泽兰、泽泻、土茯苓各30g,生地黄20g,乌梢蛇、炙蜂房、地鳖虫、广地龙、炙僵蚕、全当归各10g,凤凰衣、甘草各6g。

7剂。

(2)益肾蠲痹丸4g×21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3)痛风冲剂9包×3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11月20日二诊:药后关节肿痛减轻,口干,二便正常,但遇寒痛剧,舌脉同前。

复检:血尿酸540mmol/L,原法续进。

处方:(1)穿山龙、豨莶草、鸡血藤、土茯苓、威灵仙各30g,制川乌、乌梢蛇、炙蜂房、地鳖虫、广地龙、炙僵蚕、全当归各10g。

7剂。

(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11月27日三诊:近有低热T37.8℃左右,便溏,神疲,心悸,夜寐不安,ESR 28mm/h,脉细涩。

此症顽固,常有反复,原法续进。

处方:(1)穿山龙、鸡血藤、威灵仙、鹿衔草、葎草、土茯苓、怀山药各30g,白薇、地骨皮各20g,乌梢蛇、炙蜂房、地鳖虫、广地龙、炙僵蚕、全当归各10g,甘草6g。

14剂。

(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12月11日四诊:低热渐除,神疲,纳可,寐不实,舌苔白腻,脉细小数,原法续进。

处方:(1)上方加炒苡仁、夜交藤各30g。

14剂。

(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12月25日五诊:肿痛已消除,惟神疲、低热未已,需耐心服药,方能痊愈。

处方:(1)上方30剂。

(2)痛风冲剂9包×10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90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随访已愈。

【按】此案亦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痛风,二者都是顽缠难愈的疾病,发生在一人身上,就更显得难以措手,前人著作中也鲜有可资借鉴的成例。

笔者初诊用乌蛇、蜂房、地鳖虫、地龙、僵蚕等蠲痹通络为主,佐以泽兰、泽泻、威灵仙、土茯苓、穿山龙泄浊化瘀。

二诊因受寒而痛,加川乌;三诊因发热加律草、白薇、地骨皮;四诊因寐不实而加夜交藤,都是因证而施,而蠲痹通络,泄化浊瘀的主导方针不动,且汤丸并进,意在加强作用,并鼓励患者耐心服药,结果在五诊时即收肿疼尽消之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