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讲堂】朱良春-治疗痛风通用处方及三个医案
〖名医秘方〗朱良春治痛风效方

〖名医秘方〗朱良春治痛风效方
【名医秘方】朱良春治痛风效方【配方】:土茯苓60克,萆薢20克,泽兰、泽泻各20克,生苡仁40克,虎杖20克,地鳖虫10克,威灵仙30克,葎
草20克,广地龙15克,三妙丸10克。
【用法】:包入煎,七帖,每日一帖煎服。
【疗效】:药后肿痛即行缓解,然后连续间日服一帖,以巩固
之。
三周后复查,血尿正常,观察半年,未曾复发。
【名医简介】:朱良春,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193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他使上海淋巴癌患者拳头大的肿瘤逐渐消失
,使几近残疾的骨病患者重获新生;他动员浪迹江湖的蛇花子将祖传治蛇毒绝技献给国家,挖掘不识字的民间散医成专家;他90岁高龄还四处看病
讲学,使中医薪火相传。
他常说,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国医讲堂】朱良春:治疗痛风常用处方及三个医案

方中用穿山龙,且所用剂量甚大,据笔者使用体会,似有替代激素的作用,而无激素的副作用;金荞麦则为良好的祛痰化瘀、清热消炎药。
例3:张××,男,70岁。
1999年11月10日初诊:
双手指关节肿痛月余,伴晨僵1小时,左手中指关节严重红肿热痛,犹如胡萝卜,活动受限,二便调,纳可。查:
UA 666mmol/L,ENA总抗体阳性,WBC 3.67×10 /L,ESR 56mm/h,Cr 15.6mg/L,舌红,苔薄白中裂,脉细小弦。此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痛风,不易速解。治宜蠲痹通络,佐以泄化浊瘀。处方:
处方:
(1)青风藤、土茯苓、泽兰、泽泻、豨莶草、炒元胡各30g,生地20g,没药、赤白芍各15g,炙蜂房、炙地鳖虫各10g。
14剂。
(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2月8日二诊:
既往曾用激素未相告,用中药后擅自将强的松每日4片突然停服,故痛反剧,肿不消,口干、痰多,二便正常,苔中白腻,舌红,脉弦。前法损益。处方:
药后关节肿痛减轻,口干,二便正常,但遇寒痛剧,舌脉同前。复检:
朱良春先生土茯苓经验运用,痛风专药

朱良春先生土茯苓经验运用,痛风专药
展开全文
朱良春先生土茯苓经验运用,痛风专药
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是饮誉海内外的中医大家,朱老早年师从于上海名医章次公先生,并始终力践章次公先生之“发皇古义融汇新知”的主张和求实精神,一生致力于我国中医药事业,迄今悬壶济世七十余载。
他胸襟博大,才智过人,学识渊博,奉行仁德为医,活人众多,其精湛医术、高尚医德为人所称道,章次公教授在中医领域所取得的学术成就令世人瞩目。
朱良春大师学验俱丰,在学术上建树颇多,临床中始终关注疑难危急重症,对脏器功能衰竭、外感温热病、急性心脑血管疾病、风湿性疾病等诸多疑难危重急症救治经验丰富,独具特色。
朱老善用虫类药物治疗疑难危急重症,收效显著,其临床经验流传海内外,深获好评,被誉为现代中医虫类药物应用第一人。
朱良春临床运用大剂量土茯苓治疗痛风获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朱老常说:“此乃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中医认为系湿浊瘀阻、停着经遂而至骨节肿痛、时流脂膏之证,应予搜剔湿热蕴毒,故取土茯苓健胃、祛风湿之功。
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祛则筋骨利。
”从中医角度来看,痛风痛风以湿毒为主因,但往往兼夹风痰、死血为患。
治此病,恒以土茯苓为主药,参用虫蚁搜剔、化痰消瘀之品,屡受佳效。
土茯苓,/生薏苡仁、威灵仙、葎草、虎杖,/萆薢,/秦艽、泽兰、泽泻icon、桃仁、地龙、赤芍,/土鳖虫,/三妙丸(包煎)。
(6:3:2:1.5:1.2:1)
方解:本方具有活血祛瘀,祛风止痛之功。
主治痛风症破溃症患者。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多例,一般服药十剂见效,两个月内根治。
疗效特别显著。
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朱良春痛风医案

朱良春痛风医案
周某,男,28岁。
1979年8月9日初诊:患者在10年前右足趾不慎扭伤后,两趾关节对称性肿痛。
是年7月下旬发现左拇指、食指多个结节,且液化溃出白色凝块及淡黄色液体(后查血尿酸952umol/L),病理活检确诊为痛风石。
X片双足趾关节第5跖骨外缘有半圆形掌齿小透亮区。
诊断为痛风。
现症:两上肢、指关节、髂、膝、踝关节疼痛,每气交之变增剧。
平素怯冷,面觥无华,形瘦神疲。
曾服西药别嘌呤醇片,因胃肠道反应停药。
苔薄舌淡,脉象细数。
体温
37.5℃,血沉32mm/h蛋白(+)。
属湿浊留滞经脉,痹闭不利。
治宜化湿浊,通经络,蠲痹着。
药用:土茯苓60g,全当归10g,萆蘚10g,汉防已10g,桃仁泥10g,炙僵蚕10g,玉米须20g,5g。
水煎服,每天1剂
二(10月25日):患者服药60剂后,复查血尿酸714umo/L,血沉12mm/h,尿检正常。
患者手足之结节、肿痛渐趋消退。
药既获效,嘱继服。
三诊(11月25日):又服药30剂,惟感关节微痛,肿胀、结节已经消除,复查血尿酸357μmo/L。
嘱其再服10~20剂,以善其后。
〔按语〕朱氏认为,痛风疾患乃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中医乃为湿浊瘀阻,停着经隧,而致骨节肿痛、时流脂膏之证应予搜剔湿热蕴毒,故取土茯苓健脾胃、祛风湿之功。
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
朱氏治疗此证,恒以土茯苓60到120克为主。
【国医大师朱良春的几则验方】

【国医大师朱良春的几则验方】1、乌发丸:生首乌150克黑芝麻l5克霜桑叶30克桑椹30克旱莲草30克女贞子15克生地30克金银花30克菟丝子30克杜仲30克金樱子15克豨莶草30克侧柏叶30克黄精30克怀牛膝15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西洋参30克代赭石30克做蜜丸每丸9克重每日三次每次1丸三个月一疗程。
【验证病案】:2007年8月,山西省太原薛女,35岁,来西安专程治疗脱发。
在某脱发治疗研究所治疗几月无效,并被告之,毛囊已破坏无法再生。
后经西安亲戚介绍来我处治疗,刻诊,全头毛发脱落已尽,仅脖子一周有稀疏几根余发,戴一假发,心情焦急,望大夫给予精心治疗以后将重谢云云。
把脉弦细数,舌尖边红苔白腻。
余告之,短期恐难长发需常期服药,患者说只要能治好,服多长时间都可以。
我看其信心较大,许其给予治疗。
将乌发丸改汤服用三个月,再诊,全头已长出黄色绒毛发,其间因头皮痒甚略为调整了几味药,大体未变。
随后改汤为丸又服用四个多月,头发已长全而且乌黑茂密,后专程赴西安感谢。
此例是我治脱发最严重一例,而且时间长达七个月之久,耗时可谓长也,如不是患者能坚持又怎能大功告成。
吾自临证以来用此丸治疗脱发(包括斑秃白发)无数,一般三个月,几乎未有不效者。
后学者不可小视此方。
2、治疗癫痫的“涤痰定痫丸”(炙全蝎、炙蜈蚣、炙僵蚕、广地龙各60g,陈京胆、川石斛、天麻、青礞石、天竺黄各45g,白芥子、化橘红、石菖蒲各30g,研极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次3~5g,日服2次)。
3、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健脑散”(红人参、炙马钱子、川芎各15g,地鳖虫、当归、枸杞子各20g,地龙、制乳香、制没药、炙全蝎各12g,紫河车、鸡内金各24g,血竭、甘草各9g,研极细末,每次4.5g,日服2次,连服2~3个月)。
4、治疗高脂血症及单纯性肥胖的“降脂减肥汤”(制苍术10g,黄芪、草决明、丹参、冬瓜仁各15g,泽泻、冬瓜皮、生山楂各20g,淫羊藿18g,生薏仁30g,干荷叶、枳壳各6g,半夏5g,水煎或改丸剂服)。
朱良春大师治痛风

朱良春大师治痛风按:进入秋季,天气开始转凉,人们有意无意间都会通过补充高热量的食物来补充能量,但是摄入大量的肉类和酒类之后,容易导致体内嘌呤摄入量一下子增高,引起痛风的急性发作。
如果你还不知道痛风离你有多远?拿好纸笔,做完这个10题小测试就知道了。
当然如果您已经不幸成为痛风患者,可以略过测试,直接往下看该怎么办。
01 你的家人中有痛风/高尿酸的吗?A.有( 1)B.没有(0)02 你的性别与年龄是? A.男性>49岁( 2) B.男性 40-49岁( 2)C.男性<40岁( 1)D.女性<40岁(-1)E.女性≥40岁(0)03 你爱吃动物内脏类食物吗? A.经常吃( 1)B.偶尔吃(0)C.基本不吃(-1)04 你爱吃贝壳类海鲜吗? A.经常吃( 1)B.偶尔吃(0)C.基本不吃(-1)05 你爱吃蔬菜吗?(可多选) A.基本不吃蔬菜( 1)B.偶尔吃(0)C.每天都吃(-1)06 你经常吃这些食物吗? A.酸奶、牛奶(-1)B.橙汁等富含维生素水果(-1)C.不爱喝酸奶、牛奶(0)D.不爱喝果汁(0)07 这些饮料你爱喝吗? A.常喝咖啡(1)B.常喝浓茶(1)C.常喝含糖饮料(1)D.上述都不喝,爱喝水/鲜果汁(-1)08 你有饮酒的嗜好吗? A.有,几乎天天都喝(1)B.偶尔喝一下(0)C.极少或基本不喝(-1)09 你每天喝几杯水? A.8杯以上(-1) B.4~7杯(0) C.4杯以下( 1)10 按照下图你的体重指数位于? A.红色区( 2) B.黄色区( 1) C.绿色区( 0) D.蓝色区(-1)把得分加起来,对照下面的文字得分解读:你是痛风高危人群么?【6~13分:高危人群】您的高尿酸血症发生风险高,痛风也许已经潜伏在您的身边。
在日常生活中,请尽量避免饮酒及海鲜饮食等发作诱因的发生,做到“管住嘴、迈开腿、多喝水”。
若您已有痛风发作的相关症状,请及时去风湿免疫科就诊!【-2~5分:中危人群】您的高尿酸血症发生风险较高,但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可以帮助您降低患病的风险,小编相信健康离你并不遥远!【-10~-2分:低危人群】恭喜您,由于您的健康生活习惯,痛风想要骚扰您可并不容易。
朱良春:治痛风重泄化浊瘀

朱良春:治痛风重泄化浊瘀朱良春:治痛风重泄化浊瘀偏于一隅而名闻天下者,朱良春也。
朱老用虫药如神,善治肿瘤、骨病顽疾。
益肾蠲痹丸是最能体现先生多年经验的代表方剂。
先生学验俱丰,认为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先生虽离我们远去,但他的学术思想将继续传承,启迪后学。
痛风病名之商榷痛风之名,始于李东垣、朱丹溪,但中医之痛风是广义的历节病,而西医学之痛风,则系指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性关节炎”及其继发症,所以病名虽同,概念则异。
从临床观察,有其特征,如多以中老年,形体丰腴,或有饮酒史,喜进膏粱肥甘之人为多;关节疼痛以夜半为甚,且有结节,或溃流脂液。
从病因来看,受寒受湿虽是诱因之一,但不是主因,湿浊瘀滞内阻,才是其主要病机,且此湿浊之邪,不受之于外,而生之于内。
因为患者多为形体丰腴之痰湿之体,并有嗜酒、喜啖之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升清降浊无权,因之痰湿滞阻于血脉之中,难以泄化,与血相结而为浊瘀,滞留于经脉,则骨节肿痛,结节畸形,甚则溃破,渗溢脂膏。
或郁闭化热,聚而成毒,损及脾肾,初则腰痛、尿血,久则壅塞三焦,而呈“关格”危候,即“痛风性肾炎”而致肾功能衰竭之症。
凡此悉皆浊瘀内阻使然,实非风邪作祟,故我称之为“浊瘀痹”,似较契合病机。
主要治则为泄化浊瘀由于痛风之发生,是浊瘀为患,故应坚守“泄化浊瘀”这一法则,审证加减,浊瘀即可逐渐泄化,而血尿酸亦将随之下降,从而使分清泌浊之功能恢复,而趋健复。
这也说明:痛风虽然也属于痹证范围,具有关节疼痛、肿胀等痹证的共同表现,但浊瘀滞留经脉,乃其特点,若不注意及此,以通套治痹方药笼统施治,则难以取效。
辨证辨病与灵活用药我治痛风常用的处方用药:土茯苓、萆解、薏苡仁、威灵仙、泽兰、泽泻、秦艽是泄浊解毒之良药,伍以赤芍、地鳖虫、桃仁、地龙等活血化瘀之品,则可促进湿浊泄化,溶解瘀结,推陈致新,增强疗效,能明显改善症状,降低血尿酸浓度。
曾取以上药物制成“痛风冲剂”,经六年来系统观察,大多数病例在服药2~3天后,症状有显著改善,继续服用,可以获愈。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痛风,只需抓住这4点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痛风,只需抓住这4点痛风的发病机理痛风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一般呈间歇性发作,急性发作时多出现关节剧烈红肿热痛,夜间加剧,70%以上的患者首发关节为足跖趾关节,其次累及踝、膝、指、腕、肘等关节,且有结节形成,甚或溃流脂液。
患者常因疼痛难忍来就医,急性缓解后,即转为慢性期,虽关节红肿消失,但仍疼痛或剧痛。
尿酸是人体内代谢产物,其生成过多是导致痛风病的主要原因,过多的尿酸属中医学痰浊范畴,而痰浊的形成与肝脾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
朱良春教授认为:痰湿阻滞于血脉之中,难以泄化,与血相结而为浊瘀,滞留于经脉,则骨节肿痛、结节畸形,甚则溃破,渗溢腊膏。
肝具有调节精神、情志活动,疏通气血,宣清导浊的作用。
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代谢,又有赖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气机郁结会导致血液及津液的输布代谢障碍,从而产生痰浊、瘀血,致痛风。
从中医脾胃经脉的分布来看,脾胃与经脉、关节联系紧密,湿热之邪沿着经脉下行,流注于关节,不能及时处理,即可致痛风发生。
《素问》曰:“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景岳全书·卷三十一》曰:“有湿从内生者,以水不化气,阴不从阳而然也。
由于脾胃之亏败,其为证也,在肌表则为发热,微恶寒,为自汗;在经络则为痹,为重,为筋骨疼痛,为腰痛不能转侧,为四肢痿软酸痛。
”也就是说脾胃极易导致湿气的产生,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正常,机体消化吸收功能方才健全,才能为生化精气、血、津液提供养料,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及筋肉皮毛组织得到充分濡养,从而进行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动;脾失健运,湿浊就会阻滞四肢关节和经络而产生肿满疼痛。
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增加,长期的肥甘之品使肠胃负担加重,日久损伤脾胃功能。
以上这些都可能导致痰浊内生,尿酸升高,进而导致痛风。
分型论治痛风痛风病因病机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各不相同,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各医家多将本病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缓解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医讲堂】朱良春:治疗痛风常用处方及三个医案朱良春首届国医大师1917年生于江苏镇江丹徒,后迁居南通市,2015年12月13日去世。
首届国医大师,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导师,南通市中医院首任院长,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朱良春18岁拜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学习中医,后跟随沪上名医章次公先生临诊,被弘一法师称为“善疗众病”的“大医王”。
擅用虫类药治疗风湿骨病和肿瘤等疑难病症,有“虫类药学家”、“五毒医生”之称。
他撰写的《虫类药的应用》,是中医药院校师生、临床医师学习、研究、应用虫类药的范本,也是继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后,系统、详细论述虫类药,并作实物对照的第一人。
【摘要】我治痛风常用的处方用药:土茯苓、萆解、苡仁、威灵仙、泽兰、泽泻、秦艽是泄浊解毒之良药,伍以赤芍、地鳖虫、桃仁、地龙等活血化瘀之品,则可促进湿浊泄化,溶解瘀结,推陈致新,增强疗效,能明显改善症状,降低血尿酸浓度。
1痛风患者多为形体丰腴之痰湿之体,并有嗜酒、喜啖之好痛风之名,始于李东垣、朱丹溪,但中医之痛风是广义的历节病,而西医学之痛风,则系指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性关节炎”及其继发症,所以病名虽同,概念则异。
从临床观察,有其特征,如多以中老年,形体丰腴,或有饮酒史,喜进膏粱肥甘之人为多;关节疼痛以夜半为甚,且有结节,或溃流脂液。
从病因来看,受寒受湿虽是诱因之一,但不是主因,湿浊瘀滞内阻,才是其主要病机,且此湿浊之邪,不受之于外,而生之于内。
因为患者多为形体丰腴之痰湿之体,并有嗜酒、喜啖之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升清降浊无权,因之痰湿滞阻于血脉之中,难以泄化,与血相结而为浊瘀,滞留于经脉,则骨节肿痛,结节畸形,甚则溃破,渗溢脂膏。
或郁闭化热,聚而成毒,损及脾肾,初则腰痛、尿血,久则壅塞三焦,而呈“关格”危候,即“痛风性肾炎”而致肾功能衰竭之症。
凡此悉皆浊瘀内阻使然,实非风邪作祟,故我称之为“浊瘀痹”,似较契合病机。
2应坚守“泄化浊瘀”这一法则由于痛风之发生,是浊瘀为患,故应坚守“泄化浊瘀”这一法则,审证加减,浊瘀即可逐渐泄化,而血尿酸亦将随之下降,从而使分清泌浊之功能恢复,而趋健复。
这也说明:痛风虽然也属于痹证范围,具有关节疼痛、肿胀等痹证的共同表现,但浊瘀滞留经脉,乃其特点,若不注意及此,以通套治痹方药笼统施治,则难以取效。
3我治痛风常用的处方用药我治痛风常用的处方用药:土茯苓、萆解、苡仁、威灵仙、泽兰、泽泻、秦艽是泄浊解毒之良药,伍以赤芍、地鳖虫、桃仁、地龙等活血化瘀之品,则可促进湿浊泄化,溶解瘀结,推陈致新,增强疗效,能明显改善症状,降低血尿酸浓度。
曾取以上药物制成“痛风冲剂”,经六年来系统观察,大多数病例在服药2~3天后,症状有显著改善,继续服用,可以获愈。
经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实验证明,用痛风冲剂对因微结晶尿钠所致大鼠实验性痛风观察,给药组2小时后大鼠的足跖肿胀的消退,显然比模型组要快,与秋水仙碱组比较,在消肿方面,痛风冲剂并不逊于秋水仙碱组。
毒性试验证明:痛风冲剂对人体是安全可靠的。
目前正在作2期临床观察,以便申报新药。
至于蕴遏化热者,可加清泄利络之葎草、虎杖、三妙丸等;痛甚者伍以全蝎、蜈蚣、延胡索、五灵脂以开瘀定痛;漫肿较甚者,加僵蚕、白芥子、陈胆星等化痰药,可加速消肿缓痛;如关节僵肿,结节坚硬者,加炮甲、蜣螂、蜂房等可破结开瘀,既可软坚消肿,亦利于降低血尿酸指标。
如在急性发作期,宜加重土茯苓、萆解之用量,并依据证候之偏热、偏寒之不同,而配用生地、寒水石、知母、水牛角等以清热通络;或加制川乌、草乌、川桂枝、细辛、仙灵脾、鹿角霜等以温经散寒,可收消肿定痛、控制发作之效。
体虚者,又应选用熟地黄、补骨脂、骨碎补、生黄芪等以补肾壮骨。
至于腰痛血尿时,可加通淋化石之品,如金钱草、海金砂、芒硝、小蓟、茅根等。
4医案三例例1:夏某,男,55岁,干部,1988年3月14日就诊。
主诉:手指、足趾小关节经常肿痛,以夜间为剧,已经5年,右手食指中节僵肿破溃,亦已两年余。
病史:5年前因经常出差,频频饮酒,屡进膏粱厚味,兼之旅途劳顿,感受风寒,时感手指、足趾肿痛,因工作较忙,未曾介意。
以后每于饮酒或劳累、受寒之后,即疼痛增剧,右手食指中节及左足拇趾内侧肿痛尤甚,以夜间为剧,即去医院就诊,作风湿性关节炎处理,曾服炎痛喜康、布洛芬等药,疼痛有所缓解,时轻时剧,终未根治。
两年前右手食指中节僵肿处破溃,流出白色脂膏,查血尿酸高达918μmol/L,确诊为“痛风”,即服用别嘌呤醇、丙璜酸等药,症情有所好转,但因胃痛不适而停服,因之肿痛又增剧,乃断续服用,病情缠绵,迄今未愈。
检查:形体丰腴,右手食指中节肿痛破溃,左足大趾内侧亦肿痛较甚,入暮为剧,血尿酸714μmol/L,口苦,苔黄腻,质衬紫,脉弦数。
右耳翼摸到2枚痛风石结节,左侧亦有1枚。
诊断:浊瘀痹(痛风)。
治疗:泄化浊瘀,蠲痹通络。
处方:土茯苓60g,生苡仁、威灵仙、葎草、虎杖各30g,萆解20g,秦艽、泽兰、泽泻、桃仁、地龙、赤芍各15g,地鳖虫12g,三妙丸10g(包煎)。
10剂。
3月25日二诊:药后浊瘀泄化,疼痛显减,破溃处之分泌物有所减少,足趾之肿痛亦缓,苔薄,质衬紫稍化,脉细弦。
此佳象也,药既奏效,毋庸更张,继进之。
上方去三妙丸,加炙僵蚕12g,炙蜂房10g。
15剂。
4月10日三诊:破溃处分泌已少,僵肿渐消,有敛愈之征;苔薄,衬紫已化,脉小弦。
血尿酸已接近正常,前法续进,并复入补肾之品以善其后。
上方土茯苓减为30g,去赤芍、葎草,加熟地黄15g,补骨脂、骨碎补各10g。
15剂。
10月5日随访:手足指、趾之肿痛,迄未再作。
例2:郭某,男,57岁,农民。
2000年1月7日初诊:确诊痛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均已多年。
双手十指变形,左手小指有痛风结石,全身关节酸痛,近日足趾突发红肿热痛,故来就诊。
纳可,便调,舌红绛、苔黄浊,脉弦,此浊瘀阻络,有化热伤阴之征,治宜泄化浊瘀,养阴清热,通络定痛。
处方:(1)青风藤、土茯苓、泽兰、泽泻、豨莶草、炒元胡各30g,生地20g,没药、赤白芍各15g,炙蜂房、炙地鳖虫各10g。
14剂。
(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2月8日二诊:既往曾用激素未相告,用中药后擅自将强的松每日4片突然停服,故痛反剧,肿不消,口干、痰多,二便正常,苔中白腻,舌红,脉弦。
前法损益。
处方:(1)穿山龙50g,土茯苓、豨莶草、青风藤、泽兰、泽泻、金荞麦、炒元胡各30g,徐长卿、没药、地龙、赤芍、炙僵蚕各15g,皂刺、地鳖虫、当归各10g,甘草6g。
14剂。
(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3月14日三诊:药后肿痛缓解,舌红,苔白腻,脉弦滑。
激素已撤除,原法出入。
处方:(1)穿山龙50g,鸡血藤、土茯苓、威灵仙、金荞麦各30g,徐长卿15g,制川乌、乌梢蛇、炙蜂房、地鳖虫、广地龙、炙僵蚕、全当归各10g,凤凰衣8g。
30剂。
(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随访已趋缓解,嘱忌食含嘌呤类食物如各种豆类、海鱼、动物内脏、菠菜等及酒,多饮水,仍每日服益肾蠲痹丸2包,以期巩固。
【按】长期使用激素者,在改服中药的过程中均需递减,不可骤停。
方中用穿山龙,且所用剂量甚大,据笔者使用体会,似有替代激素的作用,而无激素的副作用;金荞麦则为良好的祛痰化瘀、清热消炎药。
例3:张××,男,70岁。
1999年11月10日初诊:双手指关节肿痛月余,伴晨僵1小时,左手中指关节严重红肿热痛,犹如胡萝卜,活动受限,二便调,纳可。
查:UA 666mmol/L,ENA总抗体阳性,WBC 3.67×10 /L,ESR56mm/h,Cr 15.6mg/L,舌红,苔薄白中裂,脉细小弦。
此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痛风,不易速解。
治宜蠲痹通络,佐以泄化浊瘀。
处方:(1)穿山龙、鸡血藤、威灵仙、生黄芪、青风藤、泽兰、泽泻、土茯苓各30g,生地黄20g,乌梢蛇、炙蜂房、地鳖虫、广地龙、炙僵蚕、全当归各10g,凤凰衣、甘草各6g。
7剂。
(2)益肾蠲痹丸4g×21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3)痛风冲剂9包×3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11月20日二诊:药后关节肿痛减轻,口干,二便正常,但遇寒痛剧,舌脉同前。
复检:血尿酸540mmol/L,原法续进。
处方:(1)穿山龙、豨莶草、鸡血藤、土茯苓、威灵仙各30g,制川乌、乌梢蛇、炙蜂房、地鳖虫、广地龙、炙僵蚕、全当归各10g。
7剂。
(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11月27日三诊:近有低热T37.8℃左右,便溏,神疲,心悸,夜寐不安,ESR 28mm/h,脉细涩。
此症顽固,常有反复,原法续进。
处方:(1)穿山龙、鸡血藤、威灵仙、鹿衔草、葎草、土茯苓、怀山药各30g,白薇、地骨皮各20g,乌梢蛇、炙蜂房、地鳖虫、广地龙、炙僵蚕、全当归各10g,甘草6g。
14剂。
(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12月11日四诊:低热渐除,神疲,纳可,寐不实,舌苔白腻,脉细小数,原法续进。
处方:(1)上方加炒苡仁、夜交藤各30g。
14剂。
(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12月25日五诊:肿痛已消除,惟神疲、低热未已,需耐心服药,方能痊愈。
处方:(1)上方30剂。
(2)痛风冲剂9包×10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90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随访已愈。
【按】此案亦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痛风,二者都是顽缠难愈的疾病,发生在一人身上,就更显得难以措手,前人著作中也鲜有可资借鉴的成例。
笔者初诊用乌蛇、蜂房、地鳖虫、地龙、僵蚕等蠲痹通络为主,佐以泽兰、泽泻、威灵仙、土茯苓、穿山龙泄浊化瘀。
二诊因受寒而痛,加川乌;三诊因发热加律草、白薇、地骨皮;四诊因寐不实而加夜交藤,都是因证而施,而蠲痹通络,泄化浊瘀的主导方针不动,且汤丸并进,意在加强作用,并鼓励患者耐心服药,结果在五诊时即收肿疼尽消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