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伤寒论》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详解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伤寒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 肾脏功能障碍b) 肝脏功能障碍c) 脾脏功能障碍d) 肺脏功能障碍答案:c) 脾脏功能障碍2. 伤寒是由以下哪种病原体引起的?a) 病毒b) 细菌c) 寄生虫d) 真菌答案:b) 细菌3. 伤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空气飞沫传播b) 接触传播c) 食物污染传播d) 垃圾污染传播答案:c) 食物污染传播4. 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哪些症状?a) 高热b) 腹泻c) 咳嗽d) 头痛答案:a) 高热、b) 腹泻、d) 头痛二、简答题1. 伤寒的诊断主要依据哪些方面?答:伤寒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典型的症状包括高热、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等,体征方面可能出现黏膜瘀点、腹部压痛等。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液常规、白细胞计数、肝功能检查等,并可以通过培养分离病原菌来确诊。
2. 请简要概述一下伤寒的治疗原则。
答:伤寒的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抗菌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常用的抗生素包括氯霉素、头孢菌素等;其次,对症治疗是必要的,例如控制发热、补充营养、补液等;此外,必要时可以进行辅助治疗,如使用解热药物、止泻药物等。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三、论述题伤寒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负担。
因此,对于伤寒的认识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了解伤寒的病理变化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伤寒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脾脏功能障碍,这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
掌握这一点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在临床上更准确地判断和处理疾病。
其次,对于伤寒的传播途径进行有效的防控也是必要的。
伤寒主要通过食物污染传播,因此加强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避免食用污染的食物,对于减少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及时发现和隔离病患也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措施。
最后,在治疗伤寒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抗菌治疗、对症治疗和辅助治疗等。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孙思邈C. 李时珍D. 扁鹊答案:A2. “伤寒”一词在《伤寒论》中指的是什么?A. 外感风寒B. 内伤情绪C. 食物中毒D. 虫兽所伤答案:A3. 《伤寒论》中提到的“太阳病”主要是指:A. 头痛发热B. 胸闷咳嗽C. 腹痛泄泻D. 四肢无力答案:A4. “阳明病”在《伤寒论》中通常表现为:A. 高热不退B. 口干舌燥C. 胸闷气短D. 腹泻不止答案:B5. 《伤寒论》中提到的“少阳病”主要症状不包括以下哪项?A. 寒热往来B. 胸胁苦满C. 口苦咽干D. 四肢厥冷答案:D二、填空题1.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其主要论述了________病的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
答案:伤寒2.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强调了根据病人的具体________来进行治疗。
答案:症状3. “白虎加人参汤”是《伤寒论》中治疗________病的有效方剂。
答案:阳明4. 《伤寒论》中提到的“桂枝汤”主要用于治疗________病。
答案:太阳5.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了“六经辨证”的理论,其中“少阴病”主要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心神不安,四肢厥冷三、简答题1. 请简述《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理论。
答:《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是指根据疾病侵犯人体的不同经络,将伤寒病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这一理论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基础,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阐述《伤寒论》中“桂枝汤”的组成及其主治。
答:“桂枝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之一,主要由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和甘草组成。
该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太阳病,即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等症状。
桂枝汤通过调和营卫、解表散寒的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3. 描述《伤寒论》中“阳明病”的典型症状及治疗原则。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伤寒论》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由谁所著?A. 李时中B. 张仲景C. 华佗D. 孙思邈答案:B. 张仲景2.伤寒病的发病特点是什么?A. 以高热为主要表现B. 以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C. 以呕吐腹泻为主要表现D. 以皮疹为主要表现答案:B. 以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3.下列哪种证候属于阳明病?A. 汗出恶风证B. 十四种急病证C. 寒害经络证D. 大热证答案:D. 大热证4.下列哪种病证属于太阳病?A. 汗出恶风证B. 大热证C. 寒害经络证D. 精神恍惚证答案:A. 汗出恶风证5.伤寒感染后,一般经过几个阶段?A. 2个阶段B. 3个阶段C. 4个阶段D. 5个阶段答案:C. 4个阶段二、简答题1.请简述伤寒的发病机理。
答: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感染后,伤寒杆菌经口腔进入人体,首先进入肠道,通过肠道黏膜侵入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进而侵入全身各组织器官,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
伤寒的发病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上升期、高峰期和恢复期。
2.什么是三阴和三阳?答:三阴指的是太阳、少阳、厥阴三个经络;三阳指的是阳明、太阳、阳跷三个经络。
根据阴阳学说,人体经络系统包括阴经和阳经,三阴和三阳则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阴与三阳相互对应、相互影响,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3.伤寒论中提到了许多药物方剂,请列举出其中的三味药物和一剂方剂。
答:三味药物:黄芩、知母、黄连。
一剂方剂:黄连阿胶汤。
4.伤寒论中的"中风"与现代医学中的哪个疾病相对应?答:伤寒论中的"中风"与现代医学中的"中风"相对应。
"中风"是指中医学中的一种病证,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偏瘫、言语不清、眩晕等,与中风相关的疾病有脑中风(中风病)、心脑血管病等。
三、论述题请以你所学习的知识,结合伤寒论,谈谈你对传统中医治疗伤寒病的看法和认识。
中医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中医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李时中C. 王叔和D. 孙思邈答案:A2. 伤寒论中提到的“三阳合病”是指哪三种病症?A. 太阳、阳明、少阳B. 太阳、阳明、厥阴C. 太阳、少阳、厥阴D. 阳明、少阳、厥阴答案:A3.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中的“六经”指的是什么?A. 六种不同的疾病B. 六种不同的治疗原则C. 六种不同的经络D. 六种不同的病症类型答案:D4. 以下哪项不是伤寒论中提到的“温病”的治疗原则?A. 清热解毒B. 养阴润燥C. 温阳散寒D. 活血化瘀答案:C5. 伤寒论中提到的“汗法”主要适用于哪种病症?A. 寒邪在表B. 寒邪在里C. 热邪在表D. 热邪在里答案:A二、多选题6. 伤寒论中“三阳合病”的治疗原则包括哪些?A. 先治太阳B. 先治阳明C. 先治少阳D. 根据病情轻重决定治疗顺序答案:A, D7.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包括哪些?A. 辨证施治B. 同病异治C. 异病同治D. 先治其标答案:A, B, C8. 伤寒论中提到的“温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哪些?A. 清热解毒B. 养阴润燥C. 温阳散寒D. 活血化瘀答案:A, B9. 伤寒论中“汗法”的适应症包括哪些?A. 寒邪在表B. 寒邪在里C. 热邪在表D. 热邪在里答案:A10. 伤寒论中提到的“温病”的临床表现可能包括哪些?A. 发热B. 口渴C. 汗出D. 脉浮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11. 伤寒论是中医治疗外感疾病的第一部专著。
()答案:√12. 伤寒论中的“三阳合病”指的是三种阳经同时受邪。
()答案:×(应为三种阳病同时出现)13. 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是按照经络来分病的。
()答案:×(应为按照病症类型)14. 伤寒论中提到的“汗法”是治疗寒邪在表的主要方法。
()答案:√15. 伤寒论中提到的“温病”的治疗原则是温阳散寒。
()答案:×(应为清热解毒、养阴润燥等)四、简答题16. 简述伤寒论中“三阳合病”的治疗原则。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华佗C. 李时珍D. 孙思邈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伤寒的主要症状?A. 发热B. 恶寒C. 咳嗽D. 头痛答案:C3. 伤寒论中的“太阳病”主要指的是什么?A. 外感风寒B. 内脏疾病C. 暑湿感冒D. 湿热病答案:A4. 伤寒论中提到的“白虎汤”主要用于治疗哪种症状?A. 气虚体弱B. 阴虚发热C. 阳虚寒冷D. 痰湿内阻答案:B5. 伤寒论中提到的“桂枝汤”主治的是什么?A. 风寒感冒B. 风热感冒C. 暑湿感冒D. 湿热感冒答案:A二、填空题1.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其主要内容是研究________的治疗方法。
答案:伤寒2.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了“辨证施治”的原则,强调治疗应根据不同的________来制定。
答案:病证3.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将伤寒分为________、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个阶段。
答案:太阳4. “伤寒三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为________病。
”答案:少阳5. “伤寒,身热不甚,脉数,无汗,自衄者,此为________病。
”答案:阳明三、简答题1. 请简述《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法。
答:《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法是张仲景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创立的一种针对伤寒病的辨证方法。
六经指的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每个阶段对应不同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强调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差异,来确定治疗方案,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原则之一。
2. 阐述《伤寒论》中“桂枝汤”的组成及其主治症状。
答:《伤寒论》中的“桂枝汤”是一种经典的方剂,主要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和大枣五味药物组成。
这个方剂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特别是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寒、无汗、脉浮紧等症状的太阳病初期。
桂枝汤具有发汗解表、调和营卫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感冒症状。
3. 描述《伤寒论》中“白虎汤”的适应症和治疗原理。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汇总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汇总一、单项选择题1. 《伤寒论》的作者是:A. 张仲景B. 华佗C. 孙思邈D. 李时中答案:A2. 《伤寒论》主要论述的是:A. 温病B. 伤寒C. 疟疾D. 痢疾答案:B3. 下列哪项不属于《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内容?A. 太阳经B. 少阳经C. 阳明经D. 厥阴经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伤寒论》中提到的“三阳合病”包括以下哪些症状?A. 发热B. 汗出C. 头痛D. 脉浮答案:A, B, C2. 根据《伤寒论》的论述,以下哪些是治疗伤寒的常用方法?A. 汗法B. 下法C. 和法D. 清法答案:A, B, C三、判断题1.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主要论述了伤寒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答案:√2. 《伤寒论》中提到的“六经辨证”包括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经。
()答案:×3. 根据《伤寒论》的观点,治疗伤寒病时,应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答案:√四、简答题1. 请简述《伤寒论》中“三阳合病”的治疗原则。
答案:《伤寒论》中“三阳合病”的治疗原则是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患者的体质,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如汗法、下法等,以达到调和阴阳、恢复机体平衡的目的。
2. 请简述《伤寒论》中对伤寒病的预防措施。
答案:《伤寒论》中对伤寒病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病源,增强体质,以及在流行季节采取适当的预防药物等。
五、论述题1. 论述《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及其临床应用。
答案:《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是张仲景根据伤寒病的发病特点和病程变化,将伤寒病分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原则。
在临床上,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判断其处于哪个阶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治疗伤寒病的目的。
六、案例分析题1. 某患者出现发热、头痛、身痛、无汗等症状,根据《伤寒论》的理论,请分析其可能的病状,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伤寒论考试题目及答案

伤寒论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孙思邈C. 李时珍D. 华佗答案:A2. 《伤寒论》主要论述了哪种疾病的治疗?A. 伤寒B. 温病C. 痢疾D. 疟疾答案:A3. 《伤寒论》中提到的“伤寒”是指什么?A. 外伤引起的感染B. 外感风寒引起的疾病C. 外感风热引起的疾病D. 外感湿邪引起的疾病答案:B4.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六经”指的是哪六经?A.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B. 肺、心、脾、肝、肾、胃C.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D. 心包、三焦、脾、肺、肾、肝答案:A5. 《伤寒论》中“太阳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A. 发热、汗出、恶风B. 发热、无汗、恶寒C. 发热、汗出、恶寒D. 发热、无汗、恶风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 《伤寒论》中提到的“阳明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大便秘结B. 腹胀满C. 口干舌燥D. 脉洪大答案:ABCD7. 《伤寒论》中“少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手足厥冷B. 脉微细C. 但欲寐D. 恶寒答案:ABC8. 《伤寒论》中“太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腹痛B. 呕吐C. 下利D. 脉沉迟答案:ABCD9. 《伤寒论》中“厥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厥冷B. 脉细欲绝C. 手足厥逆D. 烦躁答案:ABCD10. 《伤寒论》中提到的“汗法”适用于哪些情况?A. 太阳病表实证B. 阳明病里实证C. 少阳病半表半里证D. 太阴病里虚寒证答案:A三、判断题11.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论述了伤寒病的辨证论治。
(对)12. 《伤寒论》中的“伤寒”指的是所有外感疾病。
(错)13. 《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
(对)14. 《伤寒论》中提到的“汗法”只适用于太阳病。
(错)15. 《伤寒论》中提到的“下法”适用于阳明病里实证。
(对)四、简答题16. 简述《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内容。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和答案解析

伤寒论习题完整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一)A1型题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A.春秋时代B.西汉末年C.战国时代D.晋代E.东汉末年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A.王叔和B.成无己C.机D.林亿E.华佗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A.思邈B.王叔和C.成无己D.林亿E.柯韵伯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 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A.循经传B.表里传C.直中D.并病E.合病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A.直中B.并病C.表里传D.两感E.越经传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A.113首B.112首C.111首D.397首E.245首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容的论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A.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B.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D.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E.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二)X型题1.“伤寒学”的研究容包括:A.《伤寒论》的版本及流传情况B.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C.《经》的成书年代D.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E.《伤寒论》的学术发展史2.构成“伤寒学”的要素包括:A.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与研究容B.长期的学术发展史与不同的学术流派C.大量的研究文献与一定数量与水平的研究队伍D.资金与硬件条件的支持E.在中医学的学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3.《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A.《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汤液经》E.《甲乙经》4.《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面: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E.制定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试题库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一卷)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太阳与阳明合病,自下利者,选用( )⑴桂枝加葛根汤⑵黄芩汤⑶葛根汤⑷桂枝人参汤2.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A、白通汤 B、四逆汤 C、通脉四逆汤 D、四逆散3.桂枝新加汤证的身痛,其病机是:A、阴阳两虚 B、营血不足 C、风湿束表 D、寒邪外束4.桂枝人参汤方的组成是( )⑴桂枝汤方加人参⑵桂枝汤合理中汤⑶理中汤加桂枝⑷理中汤加人参5.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⑴大柴胡汤⑵小柴胡汤⑶小承气汤⑷柴胡加芒硝汤6.生姜泻心汤证的主症为⑴噫气不除,心下痞⑵干噫食臭,心下痞硬⑶肠鸣下利,心下痞硬⑷呕吐而利,心下痞硬7.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者,宜选用(⑴四逆汤⑵白通汤⑶通脉四逆汤⑷白通加猪胆汁汤8.桂枝去芍药汤证的脉象是:A、脉浮 B、脉数 C、脉促 D、脉滑9.茯苓四逆汤的适应症是A、昼夜俱烦躁 B、昼日烦躁,夜而安静 C、头眩,身瞤动 D、身不痛,但重10.头汗出的病机是:A、郁热上蒸B、虚阳上奔C、营卫失调D、阴阳两虚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背恶寒可见于⑴小青龙汤证⑵白虎汤证⑶附子汤⑷白虎加人参汤证⑸真武汤2.用蜜的方剂有:A、乌梅丸 B、麻子仁丸 C、抵当丸 D、猪肤汤 E、大陷胸丸3.大陷胸汤主治脉症为⑴项亦强,如柔痉状⑵心下痛,按之石硬⑶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⑷脉沉紧⑸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4.心下痞,可见于⑴大黄黄连泻心汤证⑵旋复代赭汤证⑶五苓散证⑷甘草泻心汤证⑸生姜泻心汤证5.乌梅丸可治疗⑴厥阴寒证⑵厥阴热证⑶久利⑷蛔厥⑸厥阴上热下寒证四、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脐下悸,欲作奔豚”者,治以2.“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者,大青龙汤主之。
”3.“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不恶寒,反恶热也。
”4.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不下止,,表里不解者,主之。
5.“厥阴之为病,,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6.小柴胡汤的运用原则是“”。
7.“自利不渴者,属,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
8.坏病是指。
其治则是“”。
9.“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主之。
”10.“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主之。
”11.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主之。
12.发热恶寒,头项强痛,无汗,脉浮紧,用方。
13.“干呕,吐涎沫,头痛者,主之。
”14.“凡厥者,便为厥,厥者,是也。
”15.“阳明病,若能食,名;不能食,名。
“16.大黄黄连泻心汤的煎服法是。
17.白通加猪胆汁汤中猪胆汁、人尿的作用是。
18.栀子豉汤证的病机是。
19.论中以清酒加水煮取药物的是和两方。
20.大柴胡汤证的病机是。
21.桃核承气汤中大黄的作用是:。
22.黄连汤中桂枝的作用是。
五、判断改错题:(每题1分,共10分,判断错、改错均不得分)1.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汤主之。
( )2.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
( )3.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 )4.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太阳。
( )5.少阴热化证的病机是肾阳虚衰,心火独亢。
( )6.干姜附子汤的服法是顿服。
( )7.茯苓四逆汤是四逆汤加茯苓( )8.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四逆汤主之( )9.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小承气汤。
( )10.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烦,不得卧,猪苓汤主之()六、简答题:(共25分)1.桃花汤与白头翁汤均可治疗下利便脓血,其症候特点、病因病机有何不同?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皆可治喘,其病机特点有何不同?3.结合原文简述厥证的病理及特征。
4.简要回答下述症状出现的机理。
(每小题2分,共10分)①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宜大承气汤。
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③阳明病,若中寒者……手足濈然汗出……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④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虽暴烦下利日数十行,必自止……⑤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七、分析病案,(要求对主症进行分析,写出病机,治则,方药。
10分)张某,60岁,近几天头痛,发热,全身紧感时恶寒,咳,喘,咳吐白稀泡沫痰,量多,胃脘部痞满,有时恶心欲呕,口渴不欲饮,舌苔白腻,脉浮紧数。
八、论述题(10分)“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279条)“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280条)①何谓“大实痛”?“腹满时痛”、“大实痛”的机理。
②传统观点认为太阴里实证是实在阳明气分,李克绍老师提出本证为实在太阴脾络,病在血分。
结合所给原文从本证的病因病机、药物分析、使用注意等几个方面论述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一卷)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1、但欲寐:精神萎靡,呈似睡非睡状态。
2、头项强痛:强,强硬、不柔和之意,此作不柔和解。
头项强痛,即头痛项强。
3、合病:两经或三经症状同时出现者。
4、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口中粘腻不清爽。
5、日晡所:即15至21时,阳明病欲解之时。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3)2、(2)3、(3)4、(3)5、(2)6、(2)7、(2)8、(3)9、(1)10、(3)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1、(3、4)2、(1、2、4、5)3、(2、3、4)4、(1、2、3、4、5)5、(3、4、5)四、填空题(每空0.5分)1、茯苓桂枝甘草汤2 烦躁3 身热、汗自出4心下痞硬、桂枝人参汤5 消渴、下之利不止6 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7 太阴、四逆辈8 因误治使病情恶化,难以用六经正名者。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9 茵陈蒿汤10、附子汤11、桂枝汤12、麻黄汤13、吴茱萸汤14、四逆汤、桂枝汤15、中风、中寒16、麻沸汤渍之(或开水浸泡)17、解除格拒、滋阴养液18、无形邪热扰于胸膈,心神被扰19、炙甘草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20、少阳邪结偏里、热结气滞21、活血逐瘀22 宣能上下阳气五、判断改错题(每题1分,判断错,改错均不得分)×桂枝汤――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太阳――少阳×肾阳虚衰――肾阴虚√×加茯苓――加茯苓、人参×四逆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猪苓汤――黄连阿胶汤六、(1-3题各5分,第4题每小题2分,总共25分)1、桃花汤证下利便脓血病因病机为肾阳虚衰,寒邪客于大肠络脉,而出现腹痛绵绵,下利脓血,白多赤少甚至完全白色胶粘冻状物,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沉。
白头翁汤证下利便脓血是肝热下迫大肠,下利赤多白少,血色鲜红,里急后重,腹痛较甚,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2、寒邪束表,热不得泄,损伤血络而致衄血,因汗血同源,根据衄后不同表现,有衄后病愈,衄后仍需解表及服药后仍致衄等不同情况。
3、“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厥证是以手足逆冷为主要特征的,其形成机理是由于表里之阳气不相接续,根据脉证不同表现,可有虚实寒热不同病机。
4、1热结旁流 2 胃有寒浊 3 阳虚不能蒸津作汗 4 脾阳恢复、驱湿有权 5 脾虚,中焦化源不足,心失所养七、病案分析:头痛发热,恶寒身紧:为寒邪束表、表气不利、营卫郁滞。
咳嗽、咳吐白稀痰,量多:表明病涉肺脏,宣肃不利,聚湿成痰而致。
胃脘痞满、恶心、口渴不欲饮:为心下有水饮之征。
苔白腻、脉浮紧数:为表寒兼内饮之象。
病机:寒邪束表,水饮内停、干胃涉肺。
治则:发汗解表、宣化水饮方药:小青龙汤麻黄桂枝细辛半夏芍药五味子干姜炙甘草八。
大实痛:腹痛而拒按。
误下致表邪内陷,气血凝滞于脾络,轻者,脾络郁滞不重,时通时阻,故腹满时痛;重者,脾络郁滞较重,闭阻不通,腹部持续作痛,且同而拒按,即“大实痛”。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二卷)单项选择题:1、《伤寒论》首创哪种辨证方法()⑴卫气营血辨证⑵六经辨证⑶脏腑辨证⑷三焦辨证2、茯苓四逆汤的药物组成()⑴茯苓加四逆汤⑵茯苓人参加四逆汤⑶茯苓、白术加四逆汤⑷茯苓、人参、大枣加四逆汤3、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主以()⑴栀子甘草豉汤⑵栀子厚朴汤⑶栀子生姜豉汤⑷黄连阿胶汤4、下列临床表现中,不属于十枣汤证的是()⑴漐漐汗出,发作有时⑵发热恶寒⑶头痛⑷干呕短气5、下列脉证中,何项不属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⑴头项强痛⑵发热无汗⑶小便不利⑷大便溏薄6、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主以()⑴小承气汤⑵调胃承气汤⑶大承气汤⑷大陷胸汤7、大柴胡汤主治“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其下利的病机是()⑴泻热迫肠⑵阳陷于下⑶燥实结肠⑷虚寒下利8、之意破阴回阳,佐以咸寒苦降的方子是()⑴通脉四逆汤⑵白通加猪胆汁汤⑶白通汤⑷桂枝人参汤9、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主以()⑴通脉四逆汤⑵理中丸⑶白通汤⑷桂枝人参汤10、不属于厥阴病热厥证的临床表现是()⑴热少微厥,指头寒⑵脉伏不见⑶热少微厥,烦躁⑷厥而呕,胸胁烦闷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几个方证,大黄不后入()⑴大黄黄连泻心汤⑵大承气汤⑶附子泻心汤⑷调胃承气汤⑸桂枝加大黄汤2、下利可见于()⑴葛根汤⑵桂枝人参汤⑶抵当汤⑷小青龙汤⑸理中丸3、下列各正,先表后里治法的是()⑴热痞兼表证⑵蓄血重症表证仍在者⑶蓄血轻症表邪不解者⑷太阴病脉浮者⑸协热脾虚下利者4、大黄、栀实共用的方剂是()⑴桃核承气汤⑵大承气汤⑶小承气汤⑷调胃承气汤⑸麻子仁丸5、小柴胡汤的适应证有()⑴阳明少阳合病,以少阳证为主者⑵三阳证见,以少阳证为主者⑶少阳病误下,柴胡证不罢者⑷阳明兼少阳病,阳明里实未成者⑸少阳病邪结偏里,心下痞硬者四、填空题:1、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或渴,(),或噎.,(),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2、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表未解也,(),葛根芩连汤主之。
3、阳明病外证,()。
4、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主之。
5、厥阴病提纲:()。
6、《伤寒论》在中医学术发展中的主要贡献()。
7、桂枝加附子汤证的病机是()。
8、结胸证与气痞证在临床表现中的主要区别()。
9、大柴胡汤的药物组成是小柴胡汤去(),加()。
10、服白通汤反干呕、烦的机理()。
五、1白虎加人参汤证与附子汤证都可出现背恶寒,两者在病机上有何区别?2、坏病的治疗原则及小柴胡汤的使用原则是什么?简述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