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技术》课程实验指导书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八、空分交换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空分交换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法。
2.通过对MT8816芯片的实验,熟悉空分交换网络的工作过程。
二实验仪器1.程控交换机实验箱一台2.电话单机两台三实验原理1. 空分/时分交换原理介绍空分交换矩阵实际上就是一系列电子开关照行和列的方式,排列在交叉接点上构成一个快关阵列,通过打通不同的的电路。
空分交换就是通过打通交换矩阵上输入线与输出线不同交叉点来实现的。
2. 交换芯片MT8816功能介绍(1)MT8816基本特性由图8-3可见,该芯片是8x16模拟开关阵列,它内含7-128线地址译码器,控制锁存器和8x16交叉点开关阵列,其电路的基本特性为:1.1 提供8x16模拟开关阵列功能1.2 导通电阻(VDD=12V)45欧姆1.3 导通电阻偏差(VDD=12V)5欧姆1.4 模拟信号最大幅度12Vpp1.5 开关宽带45MHz1.6 非线性失真0.01%1.7 电源 4.5-13.2V1.8 工艺CMOS1.9封装双列直插式(2)MT8816的管脚说明下面将对该管脚功能作一简要说明35、37、39、1、21、19、17、15脚COL0-COL7:列输入/输出,开关阵列8路列输入或输出。
33-28、8-13、27、26、6、7脚ROW0-ROW15:行输入/输入,开关阵列16路行输入或输出。
24、25、2脚ACOL0-ACOL2:列地址码输入,开关阵列进行列寻地址。
5、22、23、4脚AROW0-AROW3:行地址码输入,对开关阵列进行行寻址。
18脚ST:选通脉冲输入,高电平有效,使地址码与数据得以控制相应开关的通、断。
在ST上升沿前,地址必须进入稳定状态,在ST下降沿处,数据也应该是稳定的。
38脚DI:通断控制输入。
若DI为高电平,将所选择的开关导通;若DI 为低电平,将所选的开关断开。
3脚RESET:复位信号输入,若为高电平,不管CS处于什么电平,均全部开关置于截止状态。
路由协议与交换技术实验指导书

路由协议与交换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路由协议与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现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路由协议和交换技术的理解,并提高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
实验环境•模拟器软件:GNS3、Packet Tracer等•操作系统:Windows、Linux或者macOS•实验设备:至少两台路由器、至少两台交换机、一台主机等实验内容1.路由协议实验–实验1:使用静态路由配置实验1.搭建实验网络拓扑2.在各个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3.验证静态路由配置是否生效–实验2:使用RIP协议实验1.搭建实验网络拓扑2.在各个路由器上配置RIP协议3.验证RIP协议配置是否生效–实验3:使用OSPF协议实验1.搭建实验网络拓扑2.在各个路由器上配置OSPF协议3.验证OSPF协议配置是否生效2.交换技术实验–实验4:VLAN实验1.搭建实验网络拓扑2.配置VLAN及端口划分3.验证VLAN配置是否生效–实验5:交换机间链路聚合实验1.搭建实验网络拓扑2.配置交换机间链路聚合3.验证链路聚合是否配置成功–实验6:交换机堆叠实验1.搭建实验网络拓扑2.配置交换机堆叠3.验证交换机堆叠配置是否成功3.综合实验–实验7:路由协议与交换技术实战1.搭建实验网络拓扑2.配置路由协议和交换技术3.解决实际网络问题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使用静态路由配置实验1.搭建实验网络拓扑–参照实验指导书提供的网络拓扑图,使用模拟器软件搭建实验环境。
2.在各个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通过命令行或图形界面工具,配置路由器的静态路由表。
3.验证静态路由配置是否生效–使用ping测试命令,验证路由器之间的连通性,确认静态路由配置生效。
实验步骤2:使用RIP协议实验1.搭建实验网络拓扑–参照实验指导书提供的网络拓扑图,使用模拟器软件搭建实验环境。
2.在各个路由器上配置RIP协议–通过命令行或图形界面工具,配置路由器的RIP协议。
3.验证RIP协议配置是否生效–使用ping测试命令,验证路由器之间的连通性,确认RIP协议配置生效。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指导书

电信交换技术实验指导书编写李传森南京工程学院目录H20-20 数字程控交换机技术性能及使用方法实验一H20-20数字程控交换机维护操作实验二H20-20数字程控交换机功能设置实验三H20-20数字程控交换机路由方式设置实验四常用软交换设备及接口认识实验五软交换设备基本配置实验六简单V oIP 通讯系统的配置和使用H20-20 数字程控交换机技术性能及使用方法一、概述美国Harris20-20系列是具有综合组网功能的程控交换机,该机可以对话音和数据进行综合处理。
该机主处理机采用Intel80286 16位微处理机,时钟精度高、处理能力强、内存容量大,内存容量可达8兆字节。
该机还设有2OMB或4OMB的硬磁盘驱动器和一个640kB软盘驱动器作后援,再启动时间短(约4分钟)。
该机采用多路总线集中控制方式,公共控制可采用冗余配置方式工作,两套公共设备之间由一个128kB或256kB的双端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单元进行数据交换,以保证当主用公共设备出现故障时,系统能自动切换到备用公共设备上,而不致丢失实时数据,因此,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Harris20-20 数字交换机是一种话音、数据和图像综合交换和传输系统,既可作用户交换机与模拟网和数字网连接,又可作为组网交换机,组成专用网作分局、支局、端局、汇接局及长途局使用,还可以用于末来的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
系统配置如图1所示。
光纤打印机图1 H20-20 系统配置图二、系统结构Harris20-20系统的控制方式采用多处理机集中控制,并且具有冗余控制功能。
它的交换网络采用无阻塞的T型接线器的时分交换网络。
系统采用多总线的模块化软、硬件结构设计,电话接口单元与控制系统和交换网络之间均采用标准的内部PCM基群总线连接。
系统的各种电路单元的接口板可根据需要进行配置。
1、硬件结构Harris20-20 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结构由公共设备、电话接口设备、外围设备和辅助设备四部分组成。
现代交换原理实验指导书V1.0

现代交换原理仿真实验 实验指导书(V1.0版)卞佳丽 著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7年6月目录第一章仿真实验概述 (1)1.1 仿真实验设置的必要性 (1)1.2 仿真实验教学体系 (2)第二章系统安装及使用说明 (4)2.1 系统安装 (4)2.2 使用说明 (5)第三章基础型实验 (8)3.1 时间表调度实验 (9)3.2 摘挂机检测实验 (14)3.3 脉冲计数实验 (16)3.4 位间隔识别实验 (19)3.5 软件送音实验 (22)3.6 驱动交换网络实验 (23)第四章提高型实验 (25)4.1 分组交换实验 (25)4.2 ATM交换实验 (33)4.3 MPLS交换实验 (37)第一章实验概述“现代交换原理仿真实验系统”是为北京邮电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现代交换原理》而设计的配套实验系统。
该实验教学环节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现代通信网中各种交换方式的交换原理和相关技术,进一步吸收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各种交换方式特点和交换关键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
它是“现代交换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1.1 仿真实验设置的必要性交换设备是构成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交换技术是通信网的核心技术。
交换类课程是通信与信息类专业具有特色的、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越来越紧密的结合,该类课程也成为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
多年来国内外各院校交换类课程的实验课只停留在对典型机型的交换机体系结构的了解和对交换机操作维护终端进行数据设定、呼叫监视等操作维护类实验,如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拥有国外著名交换机设备制造厂商的大型局用交换设备——AXE-10局用数字交换系统,学生可在实验室进行交换机认知实验,了解大型局用交换机的体系结构,通过操作维护终端进行数据维护、计费管理等操作。
h3路由交换技术第三卷实验指导书

《h3路由交换技术第三卷实验指导书》是一本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掌握h3路由交换技术的实验指导书。
本文将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讨h3路由交换技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重要技术。
一、h3路由交换技术概述h3路由交换技术是一种基于数据包交换的网络技术,它通过在网络中建立虚拟路径,实现数据包的快速传输和路由选择。
h3路由交换技术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在不同网络环境中快速部署和调整,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设备和系统中。
二、h3路由交换技术的原理与实验1. 虚拟路径技术h3路由交换技术的核心是虚拟路径技术,它通过建立虚拟路径来实现数据包的传输。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设置虚拟路径,模拟实际网络环境,从而深入理解虚拟路径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数据包交换与路由选择h3路由交换技术能够实现数据包的快速交换和路由选择,这得益于其高效的路由算法和数据包交换机制。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搭建实验环境,利用h3路由交换技术进行数据包交换和路由选择,从而深入理解其原理和实际应用。
三、h3路由交换技术的应用与发展h3路由交换技术在当今网络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实验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h3路由交换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并掌握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文的全面评估和深入探讨,相信读者对h3路由交换技术已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们也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进一步加深对h3路由交换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为网络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我个人对h3路由交换技术的理解和观点,我认为这一技术在未来的网络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h3路由交换技术将成为网络架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网络的稳定、高效运行提供强大的支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对h3路由交换技术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深入的探讨,希望读者通过本文的阅读和实验操作,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重要的网络技术。
数字程控交换技术实验指导书14327解读

图Ⅰ交换系统组成与结构方框图程控交换状态设置电路的组成及工作过程记发器和信令处理器(U101)用来输出扫描信号到薄膜开关输入电路中去,以接收用户的输入命令,同时将当前工作状态以汉字或字符方式输出到液晶屏电路中。
记发器和信令处理器(U101)通过USB接口与PC机进行通信,用于控制下载学生的开发程序。
图1-1是记发器和信令处理器的方框图。
图1-1 记发器和信令处理器的方框图记发器和信令处理器(U101)同时也完成交换命令的转接任务,一方面将主、被叫号码等接续信息,在液晶屏上显示出来;另一方面将主被叫号码译成接续命令送往交换控制器U103。
本实验系统有多种交换方式:人工话务交换、空分交换、数字时分交换和与电信网络通信的市话接口等。
数字时分交换又有三种不同的实现手段:1.时分交换专用芯片实现-时分MT8980;2.数字可编程逻辑技术实现-时分CPLD;3.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实现-时分DSP。
不同的交换方式和实现手段是通过液晶控制选择切换的。
它们的方框图如图1-2所示。
图1-2 实验系统交换方式方框图在实验箱加电后,液晶屏上显示“欢迎使用程控交换实验……”。
键盘输入电路采用6个按键的薄电话A电话B电话CD或市话膜开关,具体介绍如下。
RESET(复位)将中央处理器进行复位操作。
按键时,液晶背景灯及交换方式指示灯等闪动一下。
START(开始)进入实验中信息交换方式的选择界面。
按下时,即进入了主菜单。
UP(上移)对菜单中的项目进行选择。
按下时,可移动液晶的指示小箭头。
DOWN(下移)作用同上UP键,但移动方向相反。
RETURN(返回)返回上一级菜单。
ENTER(确认)对选中的项目进行确认,进入相应的选择。
交换方式设置的具体操作如下:按一下薄膜开关上“开始”键,进入主菜单状态,显示:图1-3 液晶主菜单项目显示内容按“上”键或“下”键,移动指示箭头,如箭头指向“2.空分MT8816”。
按“确认”键,进入对应的下一级菜单。
路由交换无线实验指导书_0928资料

目录交换技术模块实验一交换机基本配置 (4)实验二交换机全局配置 (7)实验三交换机端口基本配置 (9)实验四查看交换机系统和配置信息 (11)实验五交换机端口隔离 (13)实验六跨交换机实现VLAN (17)实验七端口聚合提供冗余备份链路 (21)实验八快速生成树配置 (25)路由技术模块实验一路由器的命令行界面配置 (35)实验二路由器的全局配置 (38)实验三路由器端口的基本配置 (40)实验四查看路由器的系统和配置信息 (44)实验五静态路由 (47)实验六 RIP 路由协议 (53)实验七 OSPF单区域路由 (59)实验八 IP标准访问列表进行网络流量控制 (66)交换技术模块实验一交换机基本配置【实验名称】交换机基本配置【实验目的】掌握交换机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的区别,理解交换机各种不同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技术。
【背景描述】小王是某公司新进的网管,负责网络中心的设备管理工作。
来公司报道后,公司要求小王熟悉公司内部安装的网络产品。
公司采用的是全系列锐捷网络产品,首先要求小王登录配置交换机,了解、掌握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
【技术原理】交换机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为两种: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
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口管理交换机属于带外管理,不占用交换机的网络接口,其特点是需要使用配置线缆,近距离配置。
第一次配置交换机时必须利用Console端口进行配置。
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配置模式、端口模式等几种。
➢用户模式进入交换机后得到的第一个操作模式,该模式下可以简单查看交换机的软、硬件版本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测试。
用户模式提示符为switch>➢特权模式由用户模式进入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交换机的配置文件进行管理,查看交换机的配置信息,进行网络的测试和调试等。
特权模式提示符为switch# ➢全局配置模式属于特权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配置交换机的全局性参数(如主机名、登录信息等)。
路由协议与交换技术实验指导书

路由协议与交换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目的:学习和了解路由协议和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并掌握路由协议和交换技术的配置和实现方法;掌握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和优化方法。
实验设备:Cisco路由器;Cisco交换机;PC机。
实验内容:实验一:基本路由协议配置配置IP地址和路由协议;配置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配置动态路由协议;配置路由过滤和路由汇总。
实验二:高级路由协议配置配置路由重分发和路由重分布;配置路由红istribution;配置路由过滤和路由汇总;配置路由策略。
实验三:交换技术配置配置交换机基本设置;配置交换机端口和VLAN;配置交换机STP;配置交换机EtherChannel。
实验四:网络拓扑结构设计设计网络拓扑结构;优化网络拓扑结构;配置网络拓扑结构。
实验要求:学生应该熟悉路由协议和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生应该能够独立完成路由协议和交换技术的配置和实现;学生应该熟悉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和优化方法;学生应该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网络拓扑结构的配置。
实验一:基本路由协议配置1.配置IP地址和路由协议在路由器上配置IP地址和路由协议,使用以下命令:Router(config)# interface interface-idRouter(config-if)# ip address ip-address subnet-mask Router(config-if)# no shutdownRouter(config)# router protocolRouter(config-router)# network network-address wildcard-mask area area-id其中,interface-id是接口名称,ip-address是IP地址,subnet-mask是子网掩码,protocol是路由协议名称,network-address是网络地址,wildcard-mask是通配符掩码,area-id是区域I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换技术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王楠编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目录实验一:程控交换原理实验系统及控制单元实验 3 实验二用户线接口电路及二\四线变换实验 5 实验三多种信号音及铃流信号发生器实验7 实验四交换网络原理(含人工模拟话务台)系统实验9 实验五中继接口通信实验11 实验六程控交换原理系统综合实验12课程编号:1214071 课程类别:必修适用层次:本科适用专业:通信工程课程总学时:48 适用学期:第6学期实验学时:16 开设实验项目数:8 撰写人:王楠审核人:周昕教学院长:范立南实验一:程控交换原理实验系统及控制单元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热悉该程控交换原理实验系统的电路组成与主要部件的作用。
二、实验类型验证三、实验原理及说明(—)电路组成图1-1是该实验系统的原理框图图1-2是该实验系统的方框图,其电路的组成及主要作用如下:1、用户模块电路主要完成BORSCHT七种功能,它由下列电路组成:A、用户线接口电路B、二\四线变换器C、PCM编译码电路2、交换网络系统主要完成人工与自动交换两大功能,它由下列电路组成:A、自动交换网络系统B、人工话务员交换电路3、多种信号音电路主要完成各种信号音的产生与发送,它由下列电路组成:A、450Hz拨号音电路B、忙音发生电路C、回铃音发生电路D、23Hz振铃信号电路4、CPU中央集中控制处理器电路主要完成对系统电路的各种控制,信号检测,号码识别,键盘输入信息,输出显示信息等各种功能。
5、系统工作电源主要完成系统所需要的各种电源,本实验系统中有:+5V,-5V,+12v,-12v,-48Ⅴ等5组电源,由下列电路组成:A、外置工作电源:+5V,+12Ⅴ,-12v,-48VB、稳压电源:-2v,-5Ⅴ四、实验仪器五、实验内容和步骤1、接通外置工作电源,连接外置工作电源的直流输出线至实验箱右上方的插座中。
2、先打开“交流开夫”,指示发光二极管亮后,再按下“直流输出开关”,此时实验箱上的四组电源已供电,各自发光二极管亮。
3、对CPU键盘电路中的“复位”键进行一次上电复位,此时,CPU已对系统进行初始化处理,即可进行实验。
4、正常呼叫全过程的观察与记录。
A、主叫摘机,听到拨号音。
B、主叫拨首位号,拨号音断,主叫继续拨完被叫号码。
C、被叫振铃,主叫听到回铃音。
D、被叫摘机,回铃音断,双方通话。
E、挂机,任一方先挂机,另一方听到忙音后再挂机。
5、不正常呼叫的自动处理A、主叫摘机后超时不拨号B、拨号位之间间隔超时。
C、振铃后久不摘机六、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测量实验系统电路板中的TP90、TP93、TP95、TP96、TP97各测量点电压值,并记录。
2、从总体上初步熟悉两部电话单机用自动交换方式进行通话,实验分为内呼与外呼两种方式,分别进行。
3、初步建立程控交换原理系统及电话通信的概念。
4、观察并记录一个正常呼叫的全过程。
5、观察并记录一个不正常呼叫的状态。
七、注意事项l、在后续实验过程中,实验步骤的前3项,不再每次提出,请在每次实验时,应注意这一点。
2、对实验系统加电一定要严格遵循先打开系统工作电源的“交流开关”,然后再打开“直流输出开关”,实验结束后,先关“直流输出开关”,最后再关“交流开关”,以避免实验电路的器件损坏。
八、预习与思考题l、画出实验系统电路的方框图,并作简要叙述。
2、对正常呼叫全过程进行记录。
实验二用户线接口电路及二\四线变换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l、全面了解用户线按口电路功能(BORST)的作用及其实现方法。
2、通过对SJ0612C电路的学习与实验,进一步加深对BORST功能的理解。
3、了解二、四线变换电路的工作原理二、实验类型验证型三、实验原理及说明在现代电话通信设备与程控交换机中,由于交换网络不能通过铃流、馈电等电流,因而将过去在公用设备(如绳路)实现的一些用户功能放到“用户电路”来完成。
用户电路也可称为用户线接口电路(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s SLIC)。
任何交换机都具有用户线接口电路。
根据用户电话机的不同类型,用户线接口电路(SLIC)或用户环路接口电路可分为模拟用户接口电路和数字用户接口电路两种。
由于实验系统使用的电话单机为模拟电话单机,应而选用模拟用户线接口电路,而对数字用户线接口电路不作介绍。
模拟用户线接口电路在实现上的最大压力是应能承受馈电、铃流和外界干扰等高压大电流的冲击,过去都是采用晶体管、变压器〈或混合线圈〉、继电器等分立元件构成,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近十年来在固际上陆续开发多种模拟SLIC,它们或是采用半导体集成工艺或是采用薄膜、厚膜混合工艺,并已实用化。
在实际中,基于实现和应用上的考虑,通常将BORSHCT功能中过压保护由外接元器件完成,编解码器部分另集成一体,集成为编解码器(CODEC),其余功能由所谓集成模拟SLIC完成。
在布控交换机中,向用户馈电,向用户振铃等功能都是在绳路中实现的,馈电电压一般是-60v,用户的馈电电流一般是20mA~30mA,铃流是2SHz,90v左右,而在程控交换机中,由于交换网络处理的是数字信息,无法向用户馈电、振铃等,所以向用户馈电、振铃等任务就由用户线接口电路来承担完成,再加上其它一些要求,程控交换机中的用户线接口电路一般要具有B(馈电),R(振铃)、S(监视)、C(编译码)、H(混合)、T(测试)、O(过压保护)七项功能。
模拟用户线接口电路的功能可以归纳为BORSCHT七种功能,具体含义是: (1)馈电(B-Battery feeling)向用户话机送直流电流。
通常要求馈电电压为-48伏或-24伏,环路电流不小于18m A(2)过压保护(O-Over voltage protection)防止过压过流冲击和损坏电路、设备。
(3)振铃控制(R-Ringing Control)向用户话机馈送铃流,通常为25Hz80Vrms正弦波。
(4)监视(S-Supervision)监视用户线的状态,检测话机摘机、挂机与拨号脉冲等信号以送往控制网络和交换网络。
(5)编解码与滤波(C-CODEC/Filter)在数字交换中,它完成模拟话音与数字码间的转换。
通常采用PCM编码器(Coder)与解码器decoder)来完成,统称为CODEC。
相应的防混叠与平滑低通滤波器占有话路(300Hz-3400Hz)带宽,编码速率为64kb/s。
(6)混合(H-Hyhird)完成二线与四线的转换功能,即实现模拟二线双向信号与PCM 发送,接收数字四线单向信号之间的连接。
过去送种功能由混合线圈实现,现在改为集成电路,因此称为“混合电路”。
(7)测试(T-Test)对用户电路进行测试。
模拟用户线接口功能见图2—1。
图2-1 模拟用户线接口功能四、实验仪器序号名称主要用途1 程控交换原理综实验电路模块合实验箱2 示波器观察波形3 电话单机通信l、参考有关程控交换原理教材中的用户线接口电路等章节,对照该实验系统中的电路,了解其电路的组成与工作过程。
2、通过主叫、被叫的摘、挂机操作,了解B、R、S等功能的具体作用。
六、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操作、观察、记录:(1)用户电话单机的直流供电(B)的观测,即甲方电路中的测量点为TP2A、TP2B:A、挂机状态;B、摘机状态(2)摘、挂机状态检测的观测;(3)被叫话机振铃(R)的观测;画出各测量点在各种情况下的波形图。
七、注意事项当实验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时,请按一下“复位”键,以使系统重新启动。
八、预习与思考题画出本次实验电路方枢图,并能说出其工作过程。
实验三多种信号音及铃流信号发生器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l、了解电话通信中常用的几种信号和铃流信号的电路组成与产生方法。
2、熟悉这些音信号在传送制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实现方法。
二、实验类型验证型三、实验原理及说明在用户话机与电信局的交换机之间的线路上,要沿两个方向传递语言信息。
但是,为了接通一个电话,除了上述情况外,还必须沿两个方向传送所有的控制信号。
比如,当用户想要通话时,必须首先向程控机提供一个信号,能让交换机识别并使之准备好有关设备,此外,还要把指明呼叫的目的地的信号(被叫)发往变换机。
当用户想要结束通话时,也必须向电信局交换机提供一个信号,以释放通话期间所使用的设备。
除了用户要向交换机传送信号之外,还需要传送相反方向的信号,如交换机要向用户传送关于交换机设备状况,以及被叫用户状态的信号。
由此可见,一个完整的电话通信系统,除了交换系统和传输系统外,还应有信号系统。
用户向电信局交换机发送的信号有用户状态信号(一般为直流信号)和号码信号(地址信号),它们的详细说明分别见实验二和实验五。
交换机向用户发送的信号有各种可闻信号与振铃信号(铃流)两种方式。
a、各种可闻信号:一般采用频率为450Hz的交流信号,例如:拨号音:(Dial tone)连续发送的信号。
回铃音:(Ringing tone)1秒送,4秒断的5秒断续信号,与振铃一致。
忙音:(busy tone)6.35秒送,0.35秒断的0.7秒断续信号。
通知音:0.2秒送,0.2秒断,0.2秒送,0.6秒断的1.2秒不等间隔断续信号。
催挂音:连续音:连续发送响度较大的信号与拨号音有明显区别。
b、振铃信号(铃流):一般采用频率为25HZ,幅度为75v±15V的交流电压,以1秒送,4秒断的5秒断续方式发送。
下面是本实验系统的传送信号流程,见图4-1所示。
四、实验仪器序号名称主要用途1 程控交换原理综实验电路模块合实验箱2 示波器观察波形3 电话单机通信五、实验内容和步骤l、使实验箱上电且正常工作。
2、用示波器测量TP60、TP81、TP82、TP83等各点波形。
3、在甲方第一话路接上用户单机,按照正常呼呼叫程序方式,再次进行测量各点波形。
六、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用三用表或示波器测量拨号音,忙音、回铃音及铃流信号的各测量点电压或波形,即测量点TP60、TP61、TP82、TP63。
认真画出实验过程各测量点波形,并进行分析。
在实验过程退到的其它情况作出记录,并进行分析。
七、注意事项l、此项实验必须要由两人合作完成。
2、在测量25Hz的铃流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波形时,一定要注意三用表的量程和示波器的电压量程档,以防止损坏仪器和其它电子器件。
八、预习与思考题画出电路组成框图。
实验四交换网络原理(含人工模拟话务台)系统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程控交换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法。
2、通过对MT8816芯片的实验,熟悉空分交换网络的工作过程。
3、通过人工话务员实验,增强对电话通信自动交换的感性认识,体会程控技术的优越。
二、实验类型验证型三、实验原理及说明实际程控交换机中的用户级入网结构方式框图,如图6-1所示,由此可见,它是由两大部分组成,即话路部分和控制都分,话路部分包括交换网络,用户电路出中继电路,入中断电路,收号器,音信号发生器以及话务台或信号设备等;控制部分则是一台电子计算机,它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