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五号简介
关于神舟五号、杨利伟等《梦圆飞天》资料

关于神舟五号、杨利伟等《梦圆飞天》资料神舟五号简介 1999年11月20日~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2001年初至2002年底又相继研制并发射成功了神舟2~4号无人试验飞船,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实施载人航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神舟-5飞船是在无人飞船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运行1天。
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总长8860mm,总重7840kg。
飞船的手动控制功能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为航天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飞船由长征-2f运载火箭发射到近地点200km、远地点350km、倾角42.4°初始轨道,实施变轨后,进入343km的圆轨道。
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神舟五号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71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9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时10分,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搭载物品: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试验项目:神舟5号将尽量减少机舱内的实验项目及仪器,以腾出更多空间来供航天员活动并执行科学观察任务,可以说这一次的任务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
神舟五号简介

神舟五号简介“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道运行了1天。
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负载着“神舟”五号的长征2F火箭发射。
9时10分,船舰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飞船以平均每90分钟绕地球1圈的速度飞行。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总长8860mm,总重7840kg。
飞船的手动控制功能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为航天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飞船由长征-2f运载火箭发射到近地点200km、远地点350km、倾角42.4°初始轨道,实施变轨后,进入343km的圆轨道。
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神舟”五号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71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9次获得成功。
飞行员:杨利伟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分10秒,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搭载物品: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试验项目:神舟5号将尽量减少机舱内的实验项目及仪器,以腾出更多空间来供航天员活动并执行科学观察任务,可以说这一次的任务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
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飞船简介

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飞船简介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资料神舟一号飞船名: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返回时间: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飞船简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
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飞船入轨后,地面的各测控中心和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测量船对飞船进行了跟踪测控,同地,还对飞船内的生命保障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等进行了测试。
神舟二号飞船名: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返回时间: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试验项目:我国第二艘正样无人飞船。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
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据介绍,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其中包括:进行半导体光电子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进行了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开展了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等。
神舟三号飞船名: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返回时间:2002年4月1日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飞船简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无论卫星还是飞船,在发射升空时,人们都无法看到她的庐山真面目。
神舟五号飞船介绍

1、飞船组成:“三舱一段”式——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
2、质量:7.790吨。
3、长度:8.860米。
(说明:若包括运载火箭〈“长征”二号〉,它们的总质量约为479.8吨,长度约为58.3米。
)点火遥控距离:1500米。
4、周期:90分钟。
5、轨道:近地圆轨道。
高度343公里,轨道倾角42.5度。
(说明:入轨初期是椭圆形轨道,近地点高度:200公里左右,远地点高度:340公里。
)6、稳定飞行时间:21小时(绕地球14圈)。
7、定轨手段:船载GPS、激光反射器、无线电应答机。
8、回收入大气层的高度:80公里。
(说明:进入大气层,与大气层产生摩擦,外表变成一团火球,周围产生等离子体,形成电磁屏障。
返回舱距地球约10公里后打开1000多平方米面积的大伞,随后返回舱缓缓下降,抛掉防热底盖。
在接近地面1公里时,点燃反推火箭发动机,以不大于每秒35米的速度,在预定地区着陆。
)过程简介:飞船和运载火箭在技术厂房按垂直组装和垂直测试的一系列程序完成技术准备工作后,整体垂直运输到脐带塔,并进行最后的功能检查。
一切准备就绪后,火箭一级发动机及4个助推器同时点火。
火箭升空,开始程序转弯,火箭继续飞行,抛逃逸塔,助推器分离,火箭一级二级分离,整流罩分离。
二级发动机关机,随后船箭分离,飞船入轨。
入轨后,飞船捕获地球,建立轨道运行姿态,展开太阳电池帆板并对太阳定向。
飞船入轨一段时间后,地面测控系统提供初始轨道数据,并通过测控站和测控船对飞船注目,飞船按预定轨道环绕地球飞行,飞行一周约90分种。
当飞船进入海陆测控区时,飞船上的设备开机工作,发射遥测信息,接收遥控信息。
在海陆测控区外,短波通信机工作。
飞船在环绕地球飞行规定的圈数和完成科学试验任务后返回,在返回前由地面站和测量船发出调姿指令。
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建立返回制动姿态。
飞船制动进入返回轨道,返回舱降低至140公里的高度时,推进舱与返回舱分离,在降至100公里时,返回舱进入再入姿态调整,约80公里时,返回舱再入稠密大气层,进入黑障区后,通信中断,约40公里高度时,出黑障区,通信恢复。
22、太空一日(杨利伟)

2004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 注视地球的眼睛。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 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 作为中华飞天的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 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 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 ——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 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 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本文的描述除了科学、严谨之外,也蕴含着 丰富的情感。请举例说明。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 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 欢呼起来。
Hale Waihona Puke 语言、动作描写,让人感受到指挥大厅中 紧张的气氛,以及所有人为杨利伟挺过了 艰难的共振过程而安然无恙时激动、兴奋 之情,也表现了杨利伟太空飞行的惊险。
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意外
心理或举动
1、共振,五脏六腑要碎了 顽强忍受 以为要牺牲了 2、产生“本末倒置”的错 靠意志克服 觉,倒着飞很难受,容易 最终得以适应 诱发空间运动病。 很紧张,边听边看 3、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冷静观察 4、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紧张、担心, 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生词检测:
chì 炽热 chóu 稠密 kuò kàn áo jǐn 轮廓 俯瞰 遨游 严谨 zhuó fǔ jūn 烧灼 五脏六腑 千钧一发
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
2、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历程。 3、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 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时有怎 样的反应?
作者简介:
神舟五号资料

神舟五号资料引言:神舟五号(Shenzhou-5)是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名称,也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该任务的成功发射和载人返回,将中国推向了航天强国的行列。
本文将以神舟五号为主题,探讨该航天任务的背景、发射过程、实验任务以及取得的成就。
一、神舟五号的背景神舟五号任务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在其发射之前,中国曾成功发射过四个无人飞行器(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神舟三号和神舟四号),为载人航天飞行做好了充分准备。
此外,神舟五号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推动科技进步: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意味着中国航天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展示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实力和潜力。
这对中国科技的发展和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外交意义: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不仅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也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成功体现。
它进一步展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领导地位和影响力。
3. 民族自豪感:神舟五号是中国首次成功的载人航天任务,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这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成就。
它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国家凝聚力。
二、神舟五号的发射过程1. 选址与准备:发射场地是中国位于内蒙古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在发射前,科研人员进行了多次地面测试和模拟实验,以确保任务的成功。
2. 载具与航天器:神舟五号的发射采用长征二号F火箭,火箭的各项参数经过了仔细计算和测试,以确保载人航天任务的安全性。
航天器由航天员使用的指令模块、太空舱和推进舱组成。
3. 发射过程:2003年10月15日,载人航天器神舟五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航天飞行器沿着预定轨道升空,进入预定轨道。
4. 载人任务:在太空中,航天员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包括生物科学、物理学、地球科学等等。
航天员还进行了空间行走实验,以测试人类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
三、神舟五号的实验任务1. 生物科学实验:神舟五号的载人任务开展了多项生物科学实验,旨在研究人类在太空环境中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为今后长期驻留太空的航天员提供参考。
关于神舟5号的知识

关于神舟5号的知识
神舟5号是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任务,也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
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神舟5号的发射在2003年10月15日,在
载人的情况下完成了21小时的绕地球运行,成功实现了载人航天的历史性突破。
神舟5号的任务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的:发射、太空运行以及返回。
首先,导弹发射器将神舟5号送上太空轨道,进行绕地球运行。
在实
现太空运行后,舱内的神舟飞船与宇航员将与地面指挥中心进行联系,执行各种太空任务以及科学实验。
在完成所有任务后,神舟5号将逆
向操作,着陆回到地球,宇航员也安全返回。
神舟5号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它的成功不仅标志
着中国已经成为少数拥有自主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之一,也证明了中
国航天科技的实力和水平。
神舟5号的成功推行了中国航天发展步伐,进一步引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方向。
除了神舟5号的成功之外,它还带来了很多的科技应用,如生命保障
系统、动力系统、天圆轨道等等。
在后续发展中,中国航天发展局也
在神舟5号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应用,不断完善载人航天系统,打造出更加完善和高效的航天技术体系。
总之,神舟5号的成功不仅推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更展示了中国在该领域的探索、创新和实力。
它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科技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努力、奋斗和探索,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不断地超越和完善自我。
神舟五号在太空中停留了多久

神舟五号在太空中停留了多久停留了21小时23分,绕地球14圈。
神舟五号,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神舟五号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在轨运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其返回舱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其轨道舱留轨运行半年。
在轨运行:在2003年10月15日9点10分左右,宇宙飞船进入预定轨道。
2003年10月15日10时左右,宇宙飞船首次绕地球轨道运行。
2003年10月15日10点40分左右,宇宙飞船开始绕地球的第二次轨道运行。
2003年10月15日15时54分,航天飞机启动轨道转换程序。
2003年10月15日18时40分左右,宇宙飞船到达了第七圈。
2003年10月15日19点58分,宇宙飞船进入第八圈。
2003年10月15日21点31分,宇宙飞船进入了第九圈。
2003年10月15日23:08,宇宙飞船进入第十轨道。
2003年10月16日4点19分,宇宙飞船进入第十四轨道。
2003年10月16日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成功地向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出返回指令。
2003年10月16日5时36分,轨道舱和返回舱成功分离。
再入舱和推进剂舱的轨道高度不断下降,并返回到预定的着陆点。
该航天器轨道舱将在轨道上停留半年,进行相关的科学实验。
2003年10月16日5时38分,航天器制动火箭点火,航天器返回舱飞行速度减慢,轨道高度进一步降低。
返回舱降落在预定的着陆点。
2003年10月16日5时56分,航天飞机成功地将返回舱与推进剂舱分离,进入返回轨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舟五号简介
“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道运行了1天。
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负载着“神舟”五号的长征2F火箭发射。
9时10分,船舰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飞船以平均每90分钟绕地球1圈的速度飞行。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总长8860mm,总重7840kg。
飞船的手动控制功能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为航天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飞船由长征-2f运载火箭发射到近地点200km、远地点350km、倾角42.4°初始轨道,实施变轨后,进入343km的圆轨道。
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71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9次获得成功。
飞行员:杨利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分10秒,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
搭载物品: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试验项目:神舟5号将尽量减少机舱内的实验项目及仪器,以腾出更多空间来供航天员活动并执行科学观察任务,可以说这一次的任务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
新技术应用: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动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
其中设定了几百种故障模式,一旦发生危险立即自动报警。
即使在飞船升空一段时间之后,也能通过逃逸火箭而脱离险境。
意义: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舱段介绍
轨道舱
尺寸:长2.8米,直径2.2米。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的外形为圆柱形的。
为了使轨道舱在独自飞行的阶段可以获得电力,轨道舱的两侧安装了太阳电池翼,每块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面积为2.0×3.4米,轨道舱自由飞行时,可以由它提供0.5千瓦以上的电力。
轨道舱尾部有4组小的推进发动机,每组4个,为飞船提供辅助推力和轨道舱分离后继续保持轨道运动的能力;轨道舱一侧靠近返回舱部分有一个圆形的舱门,为航天员进出轨道舱提供了通道,不过,该舱门的最大直径仅65厘米,只有身体灵巧、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进出自由。
舱门的上面有轨道舱的观察窗。
轨道舱是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场所。
舱内储备有食物、饮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睡袋等生活装置外,还有空间应用和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
返回舱返回后,轨道舱相当于一颗对地观察卫星或太空实验室,它将继续留在轨道上工作半年左右。
轨道舱留轨利用是中国飞船的一大特色,俄罗斯和美国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后,一般是废弃不用的。
返回舱
尺寸:长2.00米,直径2.40米(不包括防热层)。
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呈钟形,有舱门与轨道舱相通。
放回舱式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内设可供3名航天员斜躺的座椅,共航天员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乘坐。
座椅前下方是仪表板、手控操纵手柄和光学瞄准镜等,显示飞船上个系统机器设备的状况。
航天员通过这些仪表进行监视,并在必要时控制飞船上系统机器设备的工作。
轨道舱和返回舱均是密闭的舱段,内有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确保舱内充满一个大气压力的氧氮混合气体,并将温度和湿度调节到人体合适的范围,确保航天员在整个飞行任务过程中的生命安全。
另外,舱内还安装了供着陆用的主、备两具降落伞。
神舟好飞船的返回舱侧壁上开设了两个圆形窗口,一个用于航天员观测窗外的情景,另一个供航天员操作光学瞄准镜观测地面驾驶飞船。
返回舱的底座是金属架层密封结构,上面安装了返回舱的仪器设备,该底座重量轻便,且十分坚固,在返回舱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被炙热的大气烧毁。
推进舱
尺寸:长3.05米,直径2.50米底部直径2.80米
神舟号的推进舱又称设备舱,它呈圆柱形,内部装载推进系统的发动机和推进剂,为飞船提供调整姿态和轨道以及制动减速所需要的动力,还有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部分设备。
两侧各有一对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太阳翼的面积为2.0×7.5米。
与前面轨道舱的电池翼加起来,产生的电力将三倍于联盟号,平均1.5千瓦以上,差不多相当于富康AX新浪潮汽车的电源所提供功率。
这几块电池翼除了所提供的电力较大之外,它还可以绕连接点转动,这样不管飞船怎样运动,它始终可以保持最佳方向获得最大电力,免去了“翘向太阳”所要进行的大量机动,这样可以在保证太阳电池阵对日定向的同时进行飞船对地的不间断观测。
设备舱的尾部是飞船的推进系统。
主推进系统由4个大型主发动机组成,它们在推进舱的底部正中。
在推进舱侧裙内四周又分别布置了4对纠正姿态用的小推进器,说它们小是和主推进器比,与其他辅助推进器比它们可大很多。
另外推进舱侧裙外还有辅助用的小型推进器。
附加段
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用的。
在载人飞行及交会对接前,他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对于附加段现阶段的设备没有官方介绍,但是一些业内人士进行了大胆的推测,如:其中一个半环型装置,据推测是用来安装方形的仪器装置。
而三个相互垂直并可伸出的0.4米的探针被推测为可能是导航系统的一部分或对接系统的一部分。
因为美国的阿波罗飞船上曾有类似的装置用来进行对接。
神舟飞船轨道舱前端可能装有俄罗斯式的对接系统。
但这些装置可能只是一种试验型,在将来执行与太空站对接的任务时肯定会被新型对接系统所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