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体格检查
上肢及肩部的体格检查

上肢及肩部的体格检查临床上有些内脏疾病,可以通过神经反射表现为体表*些区域疼痛;因此遇到肩部疼痛的病人,首先要排除因内脏疾病而引起的疼痛。
如左肩疼痛要排除心脏疾病;右肩疼痛要排除肝胆疾病。
另外有些肩痛是由于颈椎病而引起的,称之为"颈肩综合征〞。
所以对肩部疼痛进展整体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整理上肢及肩部的体格检查。
肩部望诊肩部的望诊必须两侧比照检查。
检查时,两肩都要裸出,比照两肩是否等高,外观其皮肤颜**况,肩部有无畸形、肿胀、窦道肿块及静脉怒*,比照两侧三角肌的发育及锁骨上、下窝的深浅是否对称,肌肉有否萎缩;然后检查反面,比照两肩胛骨上下是否一致,肩胛骨内缘与脊椎距离是否相等,肩胛冈的上下肌肉有无萎缩。
还要借助肩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来观察其肌肉及关节的形态和功能状况,如果发现两侧不对称,则应进一步检查。
假设肩胛骨高耸,多为先天性肩胛骨高耸症;假设肩胛骨内缘向后突起,尤在用手抵墙时更为明显,则为前锯肌瘫痪,又称翼状肩;对于急性损伤患者,如果在肩后部有明显肿胀,则提示可能有肩关节脱位或肩胛骨骨折。
三角肌膨隆消失成"方肩〞,多提示肩关节脱位。
比照两肩,看锁骨外端是否高突,患肩是否向下、前、内移位,前者说明肩锁关节脱位或锁骨外端骨折,后者则为胸锁关节脱位或锁骨骨折。
触诊肩部触诊,首先要了解肩部的正常解剖构造、活动幅度及其骨性标志,肩峰在肩外侧最高点骨性突出处;其下方的骨性高突处为肱骨大结节;肩峰前方为锁骨外端锁骨外、中l/3交界的下方一横指、肱骨头内上方为喙突。
触诊时,用拇指、按压检查,寻找压痛点,并注意关节构造是否正常,活动时有无异常状态及摩擦音等,并应注意排除骨折。
对肩部压痛点,须和肩关节功能检查结合,来判断病变的部位。
如压痛点在肩峰前下方,一般是肱骨小结节附近的病变;压痛点在肩峰外侧,多见于肱骨大结节附近的病变。
在望诊时如发现两侧上肢不等长,肌肉萎缩,需进展测量。
上肢的长度一般测量从肩峰至肱骨外髁或尺骨茎突的距离,两侧比照;测量上肢周径时一般选择两臂相应的部位,并标明该部位距离肩峰或尺骨鹰嘴突的长度。
肩关节查体

肩袖撕裂
>40y,创伤史或特发
肩关节持续钝痛或上臂外侧疼痛
肩关节功能受限
Drop arm,Jobe,Hornblower,
Dropping/ER Lag sign
Lift-off,Napoleon
冈上肌
小圆肌
冈下肌
肩胛下肌
有两点需要强调:过去认为肱二头肌腱炎是肩关节疼痛的一个非常多见的病因,现在认为单纯的肱二头肌腱炎是非常少见的,常继发于肩袖撞击或撕裂。要知道肩关节松弛(laxity)和肩关节不稳(instability)的区别。肩关节松弛是指施加外力后肱骨头相对于肩胛盂发生移位,盂肱关节旋转时适度松弛是必须的,健康肩关节的松弛度在个体间差别很大,关节囊后松弛度较前松弛度大。肩关节不稳是指施加外力后肱骨头相对于肩胛盂发生过度移位并产生症状。
应该重视体格检查在肩关节疾患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he shoulder conditions
科技进步使得疾病的诊断上升到新的高度,例如CT、MRI和超声技术可以精确的诊断大部分肩关节疾患。即使如此,体格检查即物理诊断在肩关节疾患中的诊断作用仍然非常重要,是医生诊断疾病的第一步,是进行进一步辅助检查的前提。肩关节的查体可以初步明确受累的组织结构,评估其损伤的程度;根据这些检查结果,制定、实施治疗计划;治疗、康复后,进行体格检查,与既往查体资料对比,可以评估疾病康复进展情况。肩关节疾病复杂、种类众多,诊断困难是其一大特点,本文着重介绍体格检查在肩关节疾患鉴别诊断中的具体应用。
- 肩关节内旋受限、外旋活动度增加
- 该试验阳性并复制出肩关节后方疼痛
肩关节损伤查体

Hornblower’s sign
要求病人外展外旋肩 关节,尽量去摸头和 颈部,如果不能做这 动作,为体症阳性, 表示有大片肩袖损伤, 包括岗下肌和小圆肌 损 伤 ( Warner & Gerber,1997)
吹号征 吹号征
肩袖损伤的肌力检查
3、肩胛下肌(肩内旋)内旋肌力:
3、前屈活动度:上肢保持内收位,肘关节伸直, 上肢自前方向上举直至超过头顶,前屈至最上方 时掌心向前。
肩关节活动度检查
4、肩外旋活动度:1)内收位外旋:患者肩内收位, 肘部贴紧身体,屈肘90度,前臂旋转中立位。肩 关节外旋使手向侧方移动。2)外展90°位外旋: 患者肩外展90度位,屈肘90度,前臂旋后掌心向 前。肩关节外旋使手向体后移动。
2)落臂试验(Drop arm test),检查者将患者肩关节外展至 90度以上,嘱患者自行保持肩外展90~100度的位置,患肩无 力坠落者为阳性。该试验对诊断冈上肌损伤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但阳性率不高,多见于冈上肌完全撕裂的病例。
3)0度外展抗阻试验:患者双上肢垂于体侧,外展0-15度时作 外展抗阻。(无需过多抬肩,排查撞击引起的疼痛)
4)吹号征:需外展肩关节以代偿外旋肌力丧失。 提示巨大损失。
外旋抗阻试验
肩 关 节 中 立 位 , 屈肘90°外旋抗 阻力量减弱或疼 痛,表示冈下肌 或小圆肌病变 (Kelly,1996 )
回落试验
Dropping Sign Test
外旋45°抗阻,如不能主动 外旋抗阻或检查者未及明显 外旋力,则开始做回落试验, 松开患者前臂,如冈下肌损
王亦璁等总结了临床特殊体格检查对于肩袖损伤 的诊断,其中肱骨大结节处及肩峰下压痛若合并 落臂征、疼痛弧征阳性、撞击试验、盂肱关节内 摩擦音其中一项或以上的阳性体征的可诊断为肩 袖损伤。
肩关节解剖及体格检查

肩关节的解剖结构和体格检查肩关节一般仅指肩胛骨关节盂与肱骨头组成的盂肱关节。
在日常生活中,肩部的活动并不只限于此关节,实际上是由盂肱关节、胸锁关节、肩锁关节、肩胛骨与胸壁之间的连接(肩胛胸壁机制)、肩峰下机制(第2肩关节)、喙锁关节等6个关节共同运动。
盂肱关节盂肱关节是典型的球窝关节。
近似圆球的肱骨头和浅而小的关节盂,虽然关节盂的周缘有纤维软骨构成的盂唇来加深关节窝,仍仅能容纳关节头的1/4-1/3,所以肩关节是人体运动范围最大而又最灵活的关节,它可做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以及环转等运动。
盂肱关节的活动范围在正常情况下为:内收45°、外展90°、外旋45°、前屈135°、后伸45°、内旋135°,上举超过90°时,需肩胛骨旋转和盂肱关节外旋才能完成。
虽然盂肱关节的这种结构增加了运动幅度,但也降低了关节的稳定性,因此,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及韧带对其稳固性起了重要作用。
盂肱关节主要作用肌肉及神经支配运动类别主要作用肌肉肌肉起点肌肉止点支配神经主要节段前屈三角肌前部纤维锁骨外1/3 肱骨三角肌粗隆腋神经C5-6胸大肌锁骨部锁骨内侧半、第1-6肋软骨肱骨大结节嵴胸前外侧神经C5-6喙肱肌肩胛骨喙突肱骨中部内侧肌皮神经C6-7后伸背阔肌下6胸椎及全部腰椎棘突、髂嵴肱骨小结节嵴胸背神经C7-8三角肌后部纤维肩峰、肩胛冈肱骨三角肌粗隆腋神经C5-6外展三角肌肩峰、肩胛冈、锁骨外1/3 肱骨三角肌粗隆腋神经C5-6冈上肌肩胛骨冈上窝肱骨大结节上分腋神经C5-6内收胸大肌锁骨内侧半、第1-6肋软骨肱骨大结节嵴胸前神经C6-8背阔肌胸背神经C7-8大圆肌肩胛骨下角背面肱骨小结节嵴下肩胛下神经C5-6外旋冈下肌肩胛骨冈下窝肱骨大结节中分肩胛上神经C5-6小圆肌肩胛骨外侧缘背面肱骨大结节下分腋神经C5-6内旋肩胛下肌肩胛下窝肱骨小结节肩胛下神经C5-6盂肱关节囊薄而松弛,其上方有肩峰、喙突及连于其间的喙肩韧带,可以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前、后、上部都有肌肉、肌腱与关节囊纤维层愈合,增强了其牢固性。
肩关节脱位的临床诊查要点

肩关节脱位的临床诊查要点
肩关节脱位是指肩胛骨和上臂骨头之间的关节脱离。
以下是肩关节脱位的临床诊查要点:
1. 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的肩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肩部肿胀和淤血等症状。
2. 肩关节外观:肩关节可能呈现明显的畸形,例如肩头突出或向前下方移位。
3. 患者描述:询问患者关于发生脱位的情况,如是否有外力作用、肩关节是否曾经脱位过等。
4. 体格检查:进行肩关节的外观检查,包括触摸和视觉检查,以确定是否有肩关节脱位的征象。
5. 关节稳定性测试:医生可以通过一系列测试来评估肩关节的稳定性,如应力测试和轴向负重测试。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肩关节脱位。
6. 影像学检查:X射线检查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确定肩关节是否存在脱位,并评估其具体位置和程度。
有时候,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如MRI或CT 扫描。
7. 鉴别诊断:肩关节脱位需要与其他肩部损伤鉴别,如肩袖撕裂、骨折等。
医生可能会考虑其他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结果来进行鉴别诊断。
请记住,这些只是肩关节脱位的临床诊查要点之一,确
切的诊断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肩关节体格检查方法

肩关节体格检查方法肩关节是人体移动和运动的关键点之一,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同时也是最容易受到损伤和疾病的部位之一。
对于肩关节的体格检查是医生诊断肩关节疾病和损伤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肩关节体格检查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1. 病史和症状询问在进行肩关节体格检查之前,医生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
特别是询问患者是否有过肩关节相关病史、是否长期从事肩部运动、是否出现了疼痛、肿胀、僵硬和运动障碍等症状。
2. 观察医生观察患者的肩关节外形,包括肩胛骨的位置,肩关节是否对称、是否有凸起等异常;同时还要观察患者的肩部肌肉是否有萎缩、疼痛或肿胀等异常表现。
3. 活动范围检查医生把患者的上肢从肩关节向前抬起,向后伸展,向内旋转和向外旋转等方向进行活动尝试,了解患者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活动度数,并观察患者是否有疼痛、僵硬和运动障碍等症状。
4. 触诊检查医生用手轻触患者的肩部,探测是否有异常触感,如疼痛、肿胀、结节、压痛点等。
医生还可以用手摸膀胱突等深部区域,了解肩胛骨的位置和关节结构。
5. 特殊测试若医生怀疑患者可能患有肩关节损伤或疾病,则可以进行一些特殊测试,如牵引测试、卡住试验、仰卧测试等,以进一步确认诊断。
二、体格检查步骤1. 先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
2. 观察患者的肩部外形,包括肩关节的对称性、位置和凸起等异常表现。
3. 检查患者的活动范围和活动度数,记录肩关节的活动情况和是否出现运动障碍。
4. 用手轻触患者的肩部,探索肩部是否有异常触感和疼痛点等症状。
5. 针对特定的病情和疾病,进行相应的特殊测试,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6. 结合以上检查结果,给出肩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三、注意事项1. 在检查活动范围时,要向患者解释具体活动方式和技巧,以确保活动时不会增加患者的疼痛或损伤风险。
2. 体格检查时要注意卫生和消毒,避免引发交叉感染;要注意操作和力度,以免造成患者额外的疼痛或损伤。
肩关节撞击综合症诊断标准

肩关节撞击综合症诊断标准肩关节撞击综合症(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SIS)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活动时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该病症的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下面将介绍肩关节撞击综合症的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临床症状。
1. 肩部疼痛,患者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疼痛程度可轻可重,常伴随活动时加重。
2. 功能障碍,肩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常感到肩部僵硬,活动不灵活。
3. 夜间疼痛,患者在夜间休息时常感到肩部疼痛,影响睡眠质量。
二、体格检查。
1. 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活动度受限,特别是外展和内旋活动。
2. 肌力测试,肩部肌肉力量减弱,特别是旋转袖肌群。
3. 特殊试验阳性,Neer试验、Hawkins-Kennedy试验阳性。
三、影像学检查。
1. X线检查,肩关节X线片显示肩关节骨质增生、骨赘形成等。
2.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发现肩袖肌腱的损伤情况。
3. MRI检查,MRI检查可明确肩袖肌腱的部分撕裂、炎症情况。
四、其他辅助检查。
1. 肩关节积液抽取液检查,检查积液液体性质,排除感染因素。
2. 肩关节关节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肩袖肌腱的损伤情况,明确诊断。
五、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结合以下诊断标准进行判断:1. 典型症状,患者具有典型的肩部疼痛、活动障碍等临床表现。
2. 体格检查阳性,肩关节活动度受限,肌力测试阳性,特殊试验阳性。
3. 影像学检查阳性,X线、超声或MRI检查显示相应的肩袖肌腱损伤。
4. 其他辅助检查结果支持,积液抽取液检查、关节腔镜检查结果支持诊断。
六、诊断注意事项。
1. 临床医生应充分了解肩关节撞击综合症的诊断标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2. 诊断时需排除其他引起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疾病,如肩袖肌腱断裂、肩关节脱位等。
肩锁关节分离诊断标准

肩锁关节分离诊断标准肩锁关节分离是指肩锁关节的韧带和肌肉发生撕裂,导致肩锁关节脱位。
这是一种常见的肩部损伤,通常是由于剧烈的外力或运动造成的。
肩锁关节分离的诊断主要通过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确定。
肩锁关节分离的症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疼痛:患者在受伤后会感到剧烈的疼痛,尤其是在肩部和锁骨附近。
疼痛可能会加重或减轻,取决于分离的程度和活动的幅度。
2. 肿胀:受伤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肩部的肿胀和淤血。
这是由于组织损伤导致的局部炎症反应。
3. 肩关节不稳定:肩锁关节分离会导致肩关节的不稳定感,患者可能会感觉到肩膀“松动”或“摇晃”,特别是在运动或举起重物时。
4. 肩膀畸形:在一些严重的情况下,肩锁关节分离可能会导致肩膀的形态改变,例如锁骨突出或下垂。
体格检查是诊断肩锁关节分离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生通常会进行以下检查:1. 视觉检查:医生会观察患者的肩部形态和对称性,寻找任何明显的异常。
2. 触觉检查:医生会轻轻触摸患者的肩部和锁骨区域,以检查是否存在异常感觉或压痛。
3. 功能测试: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动作,例如举起重物、旋转手臂等,以评估肩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影像学检查对于确定肩锁关节分离的程度和类型也非常重要。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1. X线检查:可以显示肩锁关节的位置和形态,以及任何骨折或骨移位。
2. 超声波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肌肉和韧带的损伤情况,并确定分离程度。
3. 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图像,显示软组织结构如韧带和肌腱的损伤情况。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格检查结果,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医生可以确定肩锁关节分离的诊断。
根据分离程度和类型,肩锁关节分离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常见的分级系统包括Rockwood分级系统和Tossy分级系统。
Rockwood分级系统将肩锁关节分离分为6个级别:1. Ⅰ级:韧带拉伤,但没有撕裂或脱位。
2. Ⅱ级:韧带部分撕裂,但没有完全断裂,关节仍然保持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肩部后方压痛 • 斜方肌冈上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在劳损,挫伤, 肌腱炎时压痛。
• 三.肩三角触诊,肩三角为喙突,肩峰,大结节 构成等边三角形,肱骨外科颈骨折,三点关系 不变,肩关节脱位,喙突或肩峰骨折三点关系 破坏。 • 四。肩胛胸壁关节检查 • 患者放松肩部肌肉,检查者一手顶推患者肩胛 骨外侧缘,一手由其内缘在皮外插到肩胛、胸 壁间隙,触及有无突起,压痛,肩胛骨之活动, 如手不能插入且有压痛,活动受限,说明肩胛 骨与胸壁黏连。
(一)斜方肌肌力检查 斜方肌 神经支配副神经上背及 中背的表层肌肉,并根据其肌纤维走向分成上、中、下 三部分。 起点: 枕外隆凸,上颈线,颈韧带,第七节颈椎至第十 二节胸椎的棘突。 止点:上束纤维——锁骨外侧1/3及肩峰突 中下束纤维— —肩胛棘上唇及尖端 功能 上束纤维——上举及外旋肩胛骨,协助头部后仰, 侧屈及旋转 中束纤维——内收(缩回)肩胛骨 下束纤维——下压肩胛骨 1.上部纤维嘱患者抗阻力耸起双肩。 2.中部肌纤维嘱患者抗阻力向后合拢双肩。 3.下部纤维嘱患者抗阻力后举上臂。注意肩胛骨运动。
• (四)冈下肌神经支配肩胛上神经 • 肌力检查:抗阻力外展上臂,冈上窝可触到该 肌收缩。 • 冈下肌infraspinatus,位于冈下窝内,肌的一 部分被三角肌和斜方肌覆盖。起自冈下窝,肌 束向外经肩关节后面,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中部。 作用是使肩关节旋外。
• (五)背阔肌是位于胸背区下部和腰区浅层较宽大的扁 肌。由胸背神经支配。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胸背动脉和节 段性的肋间后动脉和腰动脉的分支,可以肩胛线为 界, 线的外侧由胸背动脉分支供血,线的内侧由节段性动脉 供血。 • 起点:7-12胸肋棘突、胸腰筋膜、髂嵴和下3-4肋 • 止点:肱骨结节间沟 由胸背神经支配 • 作用:伸展、 内收、内旋肱骨,攀爬时拉起肢体肌 力检查: • 1.嘱患者外展上臂90度,然后抗阻力内收,在腋窝可触 及。 • 2.嘱患者咳嗽,肩胛下角可触及。
• (六)三角肌腋神经支配位于肩部,呈三角形。 起自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肌束逐渐 向外下方集中,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肱骨上 端由于三角肌的覆盖,使肩关节呈圆隆形。如 肩关节向下脱位或三角肌瘫痪萎缩,则可形成 “方形肩”体征。三角肌是肌肉注射的部位之 一。 • 肌力检查: • 上臂与躯干成角在15度到90度范围内嘱患者抗 阻力保持肩关节外展,可看见及触到该肌收缩。
•
3.肱骨大结节位于肱骨头前外侧,其顶点是冈上 肌止点,其外下方是冈下肌小圆肌止点,其下方大 结节嵴是胸大肌止点。 • 4.肱骨结节间沟,其内有肱二头肌腱长头及其滑液 鞘通过. • 5.肩峰下,肩胛冈外端为肩峰,肩峰下滑囊发炎时 疼痛明显。
• •
( 二) 肩胛侧方压痛点 冈上冈下肌小圆肌分别起自冈上窝,冈下窝,冈下窝 下部,都止于肱骨大结节,肩胛下肌起自肩胛骨前, 止于肱骨小结节,肌肉劳损痉挛可出现相应部位疼痛。
• (七).肩胛下肌大圆肌肩胛下神经支配 • 肌力检查 • 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者抗阻力内旋上臂,对比双侧肌力 大小。
• (八)小圆肌由腋神经支配起自冈下窝下 部止于肱骨大结节下部 • 肌力检查 • 嘱患者抗阻力内旋,外展上臂可在冈下 窝下部触到该肌收缩。
• 一.肩部外形 • 1.方肩畸形主要见于肩关节脱位及腋 神经麻痹,患者常肘关节屈曲,前 臂旋前健侧手掌扶持患手。
2.肩胛骨外侧段骨折时,因上肢的重力 作用,肩部向下移位,肩部向下移 位,使肩部向前内侧下垂,锁骨因 重叠移位,患侧肩部距颈中线较健 侧缩短,头部低向患侧。
3.翼状肩胛,前锯肌瘫痪及进行性肌萎缩。
• 肩关节活动功能检查:肩关节活动动范围 • 1.前屈后伸 后伸35度,前屈70度到90度,前屈上举150度 到170度。 • 2.外展与内收 外展80度到90度,内收20度到40度,外展上 举180度。 • 3.内旋与外旋 内旋45度到70度,外旋45度到60度。 • 4.水平位屈伸 前屈135度,后伸40度到50度。 • 5前屈上举150度到170度,外旋外展位上举180度。 • 6.外展位旋转 内外旋70度。
• 七肩胛部肌力检查 • 检查肌力,主要是观察病人的肌肉收缩、肢体 运动和抵抗阻力的能力。一般临床分为0~5度。 • 0度:完全瘫痪,肌肉无收缩能力。 • 1度:可见肌肉收缩,但肢体及关节无活动。 • 2度:肢体能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 3度:肢体能抬离床面,关节可以活动,能 对抗地心引力,但不能对抗外加的轻微阻力。 • 4度:能做抵抗阻力的运动,若无粘连,关 节活动功能可以正常。 • 5度:正常的肌力,可克服阻力做各向运动。
• 4.冈上肌撕裂肩型,冈上肌断裂,患侧上肢不能维持 于外展位,当外展时,越用力外展,患侧肩耸越高
• 二.肩部痛点 • (一)肩前及侧方压痛点 • 1.喙突在肩胛下窝,是喙肱肌,胸小肌,肱二 头肌端头腱及喙肱喙肩喙锁韧带起点。 • 2.肱骨小结节位于肱骨头前内侧,是肩胛下肌 喙肱韧带的止点,其下方的小结节嵴是背阔肌 及大圆肌止点。
肩关节查体
肩关节
肩部检查要求患者显露上半身,患者端坐, 双手平放双膝上,检查者从前后,侧方观 察,仔细与对侧比较,如三角肌发育及锁 骨上下窝深浅是否对称,两肩胛骨高低是 否一致,肩胛骨内缘与脊柱距离是否相等, 冈上冈下肌有无萎缩等,疼痛方面注意两 侧压痛点与对侧疼痛的比较及对称两侧肌 力,腱反射变化。
(二).菱形肌神经支配腋神经 • 部位:斜方肌深层。 • 起点:第6、7颈椎和第1~4胸椎棘突。 •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 •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上提、后缩和下回 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脊柱胸段伸。 • 菱形肌肌力检查患者两手叉腰,做肩向后合拢 动作,能触到该肌收缩及肩胛骨内缘上提。
(三)前锯肌肌力检查 • 双手推墙或一部动物体,正常前锯肌功能稳 住肩胛骨,使之贴近胸壁。 • 始身体侧边的前8~9根肋骨之间。附着 沿肋 骨内侧边缘的肩胛骨。 • 神经胸长神经(从颈肱神经丛的C5,6,7)支配 • 动作伸展和稳定肩胛骨。帮助手臂向上及旋 转。对抗肌菱形肌, 小菱形肌, 斜方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