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的意境 词语

合集下载

《山水画的意境》精选练习(解析版)

《山水画的意境》精选练习(解析版)

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山水画的意境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孤帆.(fán) 真挚.(zhì) 朝霞暮霭.(ǎi)B.渲.染(xuàn) 灵魂.(hún) 富丽堂.皇(táng)C.遥.望(yáo) 意境.(jìng) 浮光掠.影(lüě)D.惆.怅(chóu) 造化.(huà) 颐.和园(yì)【答案】B【解析】A项中“帆”应读fān;C项中“掠”应读lüè;D项中“颐”应读yí。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朴素崇高气势朝朝幕幕B.峨眉夔门气慨胸有成竹C.意匠搏斗图解金碧辉皇D.欲望赋予风暴苦心经营【答案】D【解析】A项中“幕幕”应为“暮暮”;B项中“气慨”应为“气概”;C项中“皇”应为“煌”。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B.作家必须先胸有成竹....地知道人物的一切,而后设身处地地写出人物的话语来。

C.下岗后,她开了一个小饭馆,整日兢兢业业,惨淡经营....,收入还算不错。

D.不管你腰缠万贯,或是富丽堂皇....;不论你声名显赫,或是默默无闻,幸福对谁都一样,不可能厚此薄彼,嫌贫爱富。

【答案】D【解析】“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不能形容人。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这些绝壁上的松树就像__________的战士,__________的渔夫,__________的隐者,站立出自己的风骨。

大自然叩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探求忠诚、勇敢、洒脱的真谛。

A.搏击风浪坚守阵地远离世俗B.坚守阵地远离世俗搏击风浪C.坚守阵地搏击风浪远离世俗D.搏击风浪远离世俗坚守阵地【答案】C【解析】“坚守阵地”的意思是“坚决地保卫着阵地,不让敌人占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同步练习(含答案)

14.山水画的意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 意蕴.(yùn)散碎.(suì)譬.如(pì)笼.统(lǒng)B. 狗吠.(fèi)后檐.(yán)凄.凉(qī)直截.(jié)C. 怆.然(qiàng)寂寥.(liá0)珠帘.(lián)昼.夜(zhòu)D. 桑.树(sāng)奏.乐(zòu)琵琶.(pá)幽.美(yōu)2.下列加点的词语不能用括号里的词语替代的一项是(3分)()A. 尽美尽善的条件很多。

但是第一要不违背美术的基本原理,要“和自然逼真”。

这句话讲得通俗..(明白)一点儿,就是说美术作品不能说谎。

B. 先从事实下手研究。

譬如..(比如)有一个荒村或任何物体,摄影家把它照一幅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图。

C.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悠闲自得),令人心旷神怡。

D. 言是散碎..(零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

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 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符合)。

B. 这幅图画简单得很,景物只选四样,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传出北方旷远..(久远)荒凉的印象。

C. 回头来看看海鸥、潜水鸟、企鹅那些东西,它们苟安..(只顾眼前,暂且偷安),怕事,只想躲避暴风雨,无异于不愿看见格外清明的天地。

D. 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固执,不知变通)于文字。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山水画意境”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B. 消费者在购买文具用品时,要尽量选择无异味的橡皮擦、无刺鼻气味的涂改液和学习用品。

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浅 谈 中 国 山 水 画 的 ¨意 境 "



要 : 画 作 品 中的 意 境 , 作 品 的灵 魂 。 中 国 山水 画是 中 国画 的传 统 形 式 , 来讲 究 景 与 情 的 有 机 结 合 。 画 绘 是 历
家借 景 抒 情 , 由景 生 。 中 国 山水 画 的 意 境 需要 画 作 者 凝 情 聚 感 , 墨 外 显 , 实 结合 。意 境 产 生 于 画 家的 创 造 . 成 情 笔 虚 完
境 的 艺 术 瑰 宝 。如 五 代 荆 浩 的 《匡 芦 图 》以 全 景 式 构
图 画 出危 峰 叠 峰 , 瀑 流 泉 , 上 峰 峦 各 异 , 下 峰 飞 其 其

境 界 。清代 山水 画大 师 石 涛 的作 品 《 尽 奇 峰打 草 搜 稿 图 》、 《山 水 清 音 图 》、 淮 扬 洁 秋 图 》、 《 《黄 山 八 胜 册 》 作 品 , 图新 奇 。无 论 是 黄 山 云 烟 , 南 水 墨 , 等 构 江
还是悬 崖 峭 壁 , 树 寒 鸦 , 平 远 、 远 、 远 之 景 , 枯 或 深 高 都 力求 布 局 新 奇 , 境 翻 新 。笔 情 恣 肆 , 漓 洒 脱 , 意 淋 不 拘小处 瑕疵 , 品具 有 一种 豪 放 郁 勃 的气 势 , 奔 作 以
岭 相连 , 中点缀 山 路 、 梁 及 幽 居 屋 舍 。布 局 上高 其 桥
远 平 远 结 合 , 映 林 泉 , 稀 远 近 , 方 山 川 之 壮 阔 掩 依 北
雄 伟 气 象 呼 之 欲 出 。 江 南 山 水 画 派 董 源 的 的 《落 照 图 》, 近 视 无 功 ”, 远 观 村 落 杳 然 深 远 , 是 晚 景 , “ “ 悉 远

山水画的意境课文

山水画的意境课文

山水画的意境课文
1.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3.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7.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8.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9. 青山绿水间,乘风破浪看云天。

10.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碧水悠悠,听泊西子船。

11. 山雨欲来风满楼,美景如画人欲醉。

12. 一道晚阳铺满山巅,波光粼粼映照湖面。

13. 千山竞秀,万水争流,令人心醉神迷。

14. 山水之间,如诗如画,恍若仙境。

15. 翠竹掩映,山花烂漫,宛如人间仙境。

16. 山青水秀,画船轻摇,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

17. 青山如黛,碧水悠长,美景无限。

18. 山高水长,远离尘嚣,恍若世外桃源。

19. 山色空蒙翠欲流,长江清澈一天秋。

——钱选《秋江待渡图》
20.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浅析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浅析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彩 画作 品, 就是运 用 留 白和 飞 白技巧使 画面色彩 表现 丰富而 富 有 情感 的力作。 水彩 画和 中国画都属水 , 水是 充满诗 意 的物 象。水是 无形 之 物, 把水 放在杯 子里是杯形 , 把水 倒在盆 里是 盆子 的形状 , 在
( 作者 单 位 : 北大 学 艺术 学 院 ) 湖
编辑 伍 宝
小溪里 它会 涓流 , 在大江 、 大海里它会奔腾 、 咆哮, 而放 在纸 上它
变 化 和 对 比 , 之 为 所 描 绘 的对 象 “ 神 使 传
写 照 ” 山水 画 的 线 条 提 倡 枯 而 能 润 、 。 刚
处看急流 轰浪, 虽风 雨骤至 , 水怪 悲诧而 不顾。他 是如 此沉浸于 自然之 中, 以他 所 的作 品可 以“ 沉郁变化 , 与造化争神 奇” 。
中 国 的 山水 画逐 渐 趋 向 恬 淡 , 容 纳 百 能
“ 以立 其 形质 , 以分 其 阴阳 , 笔 墨 山水 悉从 笔 墨 而 成 。 山水 画运 笔 有 中锋 、 锋 、 ” 侧 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和境界 , 是一种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韵味
致远” 的艺术人格 。 充 实 多是源 于艺术家们 形形色 色的
人 生 经历 、 种 境界 的 生 活体 验 以及 常 人 各
松、 沉着 、 滋润或清 晰、 淋漓尽致等感 觉。 笔墨作合生动 , 于用 “ 在
水 之妙” 水 色渲 染、 墨 、 白、 白等都 是传统 意境 表达 的语 , 泼 飞 留 言条 件。如水彩 画家黄铁 山的《 山》 远 等作 品的意境美就是这样
产 生的。写 意类水彩 画语 言的其他代表 人物是 王涌 、 柳毅等 画 家。他们充 分依 照水 的优势 , 水彩 画技 法之一 的湿画法技 巧 将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初读课文
1. 在文中找出作者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 明确: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
明确: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 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 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 后两段做简要说明。
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 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
明确: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 材料。然而,它们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他们又 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说,不论是高明的诗还是绘画,最终都会成为客观的景 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3)对于所描写的事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情感,这样才能 认识深刻全面,也才能打动人。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是不行的。 (4)对生活没有深刻感受,不能产生自己的感悟,也没有表现的欲望, 总是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没有个性和独创性。
主旨分析
本文的主旨是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的营造需要画家身临其境,对客观对 象长期观察。列举李太白的例子论证了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 的观点,列举毛主席的《十六字令三首》,进一步说明“写景就是写情。诗画 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山水画的意境》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阅读众多文人雅士的诗赋佳作 时,不难发现写山水之情、归隐之乐的诗词 数不胜数,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 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今天我们 就来探讨一下山水诗与山水画的意境。让我 们跟着李可染一起,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 统审美情趣。

描写国画的唯美文案句子(精选100句)

描写国画的唯美文案句子(精选100句)

描写国画的唯美文案句子(精选100句)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代表,它以笔墨为主要表现手法,追求以线条勾勒形态,以墨色渲染意境的美学效果。

在作品中,国画独特的意境与抒情表达常使人陶醉其中。

下面是70句描写国画唯美的文案句子,让我们一同领略国画的魅力。

1. 将大自然的美景一筆一墨之间,展现在纸上的是国画的唯美之处。

2. 国画以简约的构图和深邃的笔墨,勾勒出恬静深远的意境。

3. 清风拂面,一幅山水画犹如置身于诗词中,令人心旷神怡。

4. 窥探一幅国画,仿佛探索了一位古人的内心世界。

5. 国画中饱含的神韵,是历代艺术家智慧的结晶。

6. 人物丹青,国画散发出千百年的文化沉淀。

7. 清新之境,映在国画纸上,永远留存。

8. 国画作品中展现的精神境界,令人陶醉其中。

9. 墨色流转,山林、花草栩栩如生,国画展现了大自然的独特之美。

10. 惟妙惟肖的国画虽无声无息,却让人物象真实地栩栩如生。

11. 一笔一墨,勾勒出的山水画带来身心的宁静和平和。

12. 国画的墨痕恣意飘逸,衬托出意境的深远意义。

13. 线条的浑然天成,国画勾勒出大自然的灵动之美。

14. 每一幅国画都是匠心独运的艺术杰作,展示了艺术家的天赋与才华。

15. 水墨交融,山水画卷柔和表达着历史与文化的底蕴。

16. 国画中的空灵之美,仿佛穿越时空,让观者心驰神往。

17. 一刷一笔,纸上的色彩如诗如画,展现出国画独有的韵味。

18. 国画中的意象让人踏入了一个故事揉杂古今的画境。

19. 安静的背景中,国画中的人物如行云流水,仿佛在向观者述说一个动人的故事。

20. 手法独特的国画作品,与现实世界相比,更能引发观者的想象力。

21. 昆仑山的巍峨,黄河的奔流,国画勾勒出中国大地的壮丽景色。

22. 国画中的花鸟虫鱼,栩栩如生,仿佛能展现它们的生命力。

23. 一笔一墨,勾勒出大自然的灵动之美。

24. 国画中的墨色渲染,散发出古朴、典雅的气息。

25. 昆曲与国画结合,使得画面更加具有戏剧性和韵味。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知识点讲解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知识点讲解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 岁时学画山水。

43 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 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

72 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晚年用笔趋于老辣。

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

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二、理解词义惆怅:伤感,失意。

真挚:真诚恳切(多指感情)。

身临其境:亲身面临那种境地。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心中已有充分的考虑。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赋予:意指给予,交给,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

朝朝暮暮: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比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

三、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4):作者先点出“意境”这一概念,并做出解答。

第二部分(5—10):作者谈及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认识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画作之中;此外,还指出绘画时要站得高于现实,认识才可能全面深入;最后谈到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有与其相辅相成的意匠。

四、问题归纳1.山水画和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有什么区别?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它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2.展示山水画图片与山水摄影图片。

请学生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说说: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不会。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而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

可见,山水画具有独特的精神实质,这也就意味着它不会被山水摄影所取代。

3.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第一部分大篇幅地分析诗歌的意境?按照作者的观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这两句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与朋友的深厚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山水画的意境
必记词语
意境惆怅真挚渲染身临其境胸有成竹朝朝暮暮浮光掠影
词语解释
意境[ yì jìng ]中国古典文论中的用语。

指文艺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具有情景相生和虚实相成以及激发想象的特点,使人身临其境,得到审美愉悦。

惆怅[ chóu chàng ]伤感;失意。

真挚[ zhēn zhì ]真诚恳切(多指感情)。

渲染[ xuàn rǎn ]1.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2.比喻夸大地形容。

身临其境[ shēn lín qí jìng ]亲自到了那个环境。

临:到、来。

胸有成竹[ xiōng yǒu chéng zhú]宋晁补之《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原意是画竹子以前,心里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

后用以比喻办事以前,已经有全面的设想和安排。

成:现成。

朝朝暮暮[ zhāo zhāo mùmù]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指短暂的时间。

浮光掠影[ fúguāng lüèyǐng ]水面上的反光,一掠而过的影子。

比喻对事物观察不细致,印象不深。

唐褚亮《临高台》诗:“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