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的意境3

合集下载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分析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分析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分析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起源于古代的绘画艺术,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意境。

中国山水画通过对山水的描绘,抒发了画家对自然的独特情感和审美体验,展现出了中国文化中的哲学和审美观念。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丰富而深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哲学和人生智慧。

本文将从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分析入手,探讨中国山水画所表现的意蕴和情感。

中国山水画所表现的意蕴主要包括了对大自然的崇敬和赞美、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反思、以及对理想国家的向往和幻想。

中国山水画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再现,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崇敬和赞美。

中国古代文人雅士认为山水是大自然的精髓,是世间万物的灵魂所在,因此他们尊崇自然,将大自然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

通过中国山水画,我们可以感受到山水画家对自然景色的挚爱和赞美,表现出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中国山水画也表现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反思。

中国山水画常常以孤独的山水景色和孤独的游人为题材,通过对游人在山水间的身影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反思。

山水画家通过对游人的描绘,表现出他们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感悟,反映了中国文人雅士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领悟。

中国山水画也表现了对理想国家的向往和幻想。

中国山水画家常常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表现出对理想国家的向往和幻想。

通过表现出理想国家的山水风景,中国山水画家表达了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期望,反映了中国文人雅士对理想社会的独特追求和想象。

中国山水画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激发了对大自然的崇敬和赞美,通过对人生境遇的表现,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反思,通过对理想国家的描绘,表现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幻想。

中国山水画所表现的哲学观念主要包括了自然与人的和谐、生命与时空的变化、以及心灵与气质的陶冶。

中国山水画常常以自然与人的和谐为主题,通过对山水景色和游人的描绘,表达了山水画家对自然与人的和谐之理念。

山水画家通过对山水景色和游人的描绘,表现了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理念和表达,传达了中国山水画家对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颜景龙《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阅读答案

颜景龙《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阅读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

意境是艺术的灵魂。

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

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

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

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

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

”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茺的世界,而是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

不论是《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

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

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

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那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浅析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浅析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彩 画作 品, 就是运 用 留 白和 飞 白技巧使 画面色彩 表现 丰富而 富 有 情感 的力作。 水彩 画和 中国画都属水 , 水是 充满诗 意 的物 象。水是 无形 之 物, 把水 放在杯 子里是杯形 , 把水 倒在盆 里是 盆子 的形状 , 在
( 作者 单 位 : 北大 学 艺术 学 院 ) 湖
编辑 伍 宝
小溪里 它会 涓流 , 在大江 、 大海里它会奔腾 、 咆哮, 而放 在纸 上它
变 化 和 对 比 , 之 为 所 描 绘 的对 象 “ 神 使 传
写 照 ” 山水 画 的 线 条 提 倡 枯 而 能 润 、 。 刚
处看急流 轰浪, 虽风 雨骤至 , 水怪 悲诧而 不顾。他 是如 此沉浸于 自然之 中, 以他 所 的作 品可 以“ 沉郁变化 , 与造化争神 奇” 。
中 国 的 山水 画逐 渐 趋 向 恬 淡 , 容 纳 百 能
“ 以立 其 形质 , 以分 其 阴阳 , 笔 墨 山水 悉从 笔 墨 而 成 。 山水 画运 笔 有 中锋 、 锋 、 ” 侧 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和境界 , 是一种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韵味
致远” 的艺术人格 。 充 实 多是源 于艺术家们 形形色 色的
人 生 经历 、 种 境界 的 生 活体 验 以及 常 人 各
松、 沉着 、 滋润或清 晰、 淋漓尽致等感 觉。 笔墨作合生动 , 于用 “ 在
水 之妙” 水 色渲 染、 墨 、 白、 白等都 是传统 意境 表达 的语 , 泼 飞 留 言条 件。如水彩 画家黄铁 山的《 山》 远 等作 品的意境美就是这样
产 生的。写 意类水彩 画语 言的其他代表 人物是 王涌 、 柳毅等 画 家。他们充 分依 照水 的优势 , 水彩 画技 法之一 的湿画法技 巧 将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31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31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苏 州 四 柏 树
(4)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 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说说。
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 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 ,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5)依据课文的论述,说说意境和意匠是怎样的关系。
意境的绘画的内涵,意匠则是绘画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 的设计。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 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指对现在做的事情非常有把握。一般是指竞赛类型的事情,是说人非常有把握, 很有可能成功。 例:(1)今天是期末大考,我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 (2)演讲比赛过程中,李明仿佛胜券在握了,他趾高气扬地站在台下等着领奖。
一、初读课文,抓核心要素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关键语句。 (议论句、设问句、一些有标志性词语的句子。)
山水 画的 意境
提出问题(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分析问题
阐释什么是意境 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 获得意境的途径
解决问题(结论):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
再读课文,研读文本
1.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开篇点明作者的美学观点,揭示 中心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2.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
3、在3、4自然段,作者列举了李白和毛主席 的诗,目的是什么?
列举《送孟浩然之广陵 》中的诗句,说明诗歌 的意境是怎样融入到自 然环境中去的。
列举毛主席的《十六 字令三首》,进一步说 明“写景就是写情,诗画 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
4、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结合5——10 段进行概括。
●小组合作,通过分析材料和观点的关系,梳理 要点。

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描绘山水,中国山水画带给观者深邃的意境和内心的宁静。

它以自然为题材,追求画家内心的意境,通过笔墨的虚实、意境的营造,展示出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智慧。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有三个方面,即自然之境、心灵之境和传情之境。

首先,自然之境是中国山水画意境的重要体现。

中国山水画追求“气势恢宏,意境深远”,在画面中展现自然山水的壮丽景观。

通过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各种元素以及画家的创作手法,表现出山高水长、云深雾重的场景。

比如在明代画家杨元素的《万山纵横图》中,画家以壮丽的山河为主题,笔力极其雄浑,给人一种壮丽恢弘的感觉。

又如宋代画家马远的《黄山图》中,对黄山的岩石、树木、云雾等细节描写入微,画面更显得充满神秘感。

这些画作以挺拔的山势、奔腾的江河、苍茫的云雾,让人看到的不仅是画家的技术功底,更是中国自然山水的壮丽景色。

其次,心灵之境是中国山水画意境的精髓所在。

中国山水画以表达画家自身内心世界的意境为核心。

画家通过画笔和色彩的表达,将内心的感受和情感溶于画作之中。

比如明代画家徐渭的《云树纪绿》中,画家以写实手法描绘出一片片的云雾和绿色的山野,从而展示出他内心的宁静和悠闲。

这种通过笔墨表达心灵境界的方式,在中国山水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山水画家注重心灵的表现,他们认为艺术家的境界对作品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传情之境是中国山水画意境的独特之处。

中国山水画通过自然山水的描绘,使观者产生共鸣,从而给人以情感的交流和思考的空间。

中国山水画寓意丰富,常常通过自然景物的美化和细腻的线条描绘,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

如明代画家沈度的《山坡夏花》中,以写实的手法描绘出一片盛开的花海,恍如仙境。

这种细腻和富有情感的描绘,使观者可以感受到画家的用心和情感,从而触动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总的来说,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智慧,它追求自然之境、心灵之境和传情之境,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内心世界的寻求。

山水画的意境第三段仿写作文

山水画的意境第三段仿写作文

山水画的意境第三段仿写作文Lingering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of landscapes, the third paragraph involves the artist's use of brush and ink to create a sense of depth and distant perspective within the natural scenery.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第三段描绘了艺术家使用毛笔和墨汁在自然风光中营造出一种深远透视的感觉。

The skilled artist painstakingly applies layer upon layer of ink to depict the distant mountains and winding rivers, creating an ethereal and misty ambiance that is characteristic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s.技艺娴熟的艺术家耐心地将层层墨汁涂抹在画面上,描绘出远处的山川河流,营造出传统中国山水画特有的空灵和朦胧的氛围。

Through the skilled manipulation of brushstrokes, the artist is able to convey the sense of distance and vastness, as well as the ever-changing essence of nature that is both tranquil and dynamic.通过熟练的笔触操控,艺术家能够传达出远方的广袤与变化无常的自然本质,这既宁静又活力十足。

The use of light and shadow in the painting creates a sense of depth and dimension, allowing the viewer to immerse themselves in the scenic beauty and atmosphere of the artwork.画面中光影的运用营造出一种深邃的纵深感和立体感,让观赏者沉浸在作品的风景美和氛围中。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课件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课件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传统的重要分支之一,常以山水为主题,以线条表现 意境,以水墨表现气韵。这一绘画风格所表达出的深层情感与精神内涵,一 直影响着中国文化。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1
起源
始于唐代,源于古代山水文化和诗文艺
发展
2
术的融合。
五代至宋代山水画逐渐独立,并发展出
以工笔画为主的“南宗”和以写意为主的
“北宗”两支。
3
风格特点
抒发的是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追求的 是抒情、意境和心灵的超越。
山水画的笔墨技巧和表现手法
气韵生动
运笔灵活自如,刚柔并济, 韵味深厚,给人以生机勃勃 的感觉。
形式与意境的统一
将具体描绘与意境表达融为 一体,使画面富于情趣和内 涵。
墨色与构图的巧妙运用
墨色深浅厚薄的运用,勾勒 出山水画的丰富韵味;构图 以“平、远、中、近”的虚实 关系为基础,形成了中国画 的独特美学。
山水画的意境与文化传承
寄情山水的文学渊源
山水之间,融合诗意与画意,让 人沉醉其中,意境浓郁。从而产 生了大量关于“寄情山水”的文学 作品,如唐代诗人王维的“画山水” 诗。
山水画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山水画不仅源于儒家的“厚德载物” 思想,更深入人心地扎根于中国 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中,体现了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参考文献
• 汤洪:《中华山水画史话》,中国艺术家出版社,2003. • 高翔:《中国山水画鉴赏全攻略》,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3. • 李心石:《明清山水画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
明清山水画的艺术地位与 影响
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家卓绝超群, 成就斐然。他们的作品影响了中 国文化与美学的发展,更被世界 认为是中国绘画的顶峰之一。

2.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2.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当然,一般的人要从画中去体验到一种神韵却并不是一件容易 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也还需要具备一定 的山水画方面的基本知识,特别是通过山水画训练出来的一种感觉。 所以,要很好地欣赏山水画,还得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艺术修养。
8、欣赏山水画作品---第一阶段
审美感知,就是要求我们直观地去感知审美对象,即艺 术作品本身,我们可以去感知山水画上画的是什么?画得像 或是不像,色彩是鲜明的或是灰暗的。线条是流畅的或是笨 拙的,表现手法是工笔的或是写意的等等,总之要亲自地平 心静气地进行直观的感受。
ᴥ 中国的毛笔与西方的油画笔有诸多不同,毛笔 是圆锥形的,有笔尖、笔腹、笔根,而油画笔有点类似 扁平的刷子,这就在技术上决定了这两种艺术上所运用 的技法是截然不同的。
4、看不懂笔墨,因为你不懂毛笔
ᴥ 笔墨中蕴含着中国山水画的诸多技法。 ᴥ 笔墨在纸绢上会留下不同的痕迹。 ᴥ 一幅好的作品其实就是将不同的笔墨形态合理、优良 地进行组配,产生有美感的作品。 ᴥ 欣赏中国画的笔墨还需要从审美的视角着眼,审美有 很多方面,概括为物象美、笔墨美、意境美、人格美。
7、该怎样看懂山水画?
就艺术而论,我们衡量一件山水画作品的好坏,或我们欣 赏一件山水画作品,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山水画作 品的主题,或者说山水画作品中所辐射出的某种观念、某种思 想、某种情绪,能否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心弦,能否给人以充 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
应该说,这才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真正目的。像与不像仅仅 只是作品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的本身。因此,像与 不像就不能作为衡量作品的好坏或欣赏作品的标准。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授课教师:胡建东 授课班级:八年级二班
1、山水画这么美,这样可“看”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

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

对于山水画的学习,力求改变过去过于注重技巧、过于强调皴法而无暇顾及在画中表现意境的现象。

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从品位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的表现意境。

【教学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

初步理解对意境的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B.应会:尝试创作一首小诗或散文,概括的表达出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

通过查找、收集有关山水画家及作品的资料,使自己对我国古今著名的山水画家及艺术风格有所了解。

(2)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

【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

(2)难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我们国家的风景画——中国山水画。

那么,看了画之后,谁能告诉我什么是中国山水画呢,它主要画什么景物呢?有什么特点呢?中国山水画主要以描绘自然山川及人文景观为表现对象,但绝不是像西方油画那样对景物的逼真、写实的光、影、形的再现,而是强调艺术家对大自然的想象活动,进行“致情”和“意境”的创造,形成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这种情景交融的画面中,表现出一种十分鲜明的、可给人以启示和想象的自然景观,同时又包含着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

从上面山水画的介绍中,老师讲到了画家进行“意境”的创造,那么什么是意境呢?谁知道,或者解释一下这个词的意思?好,那么画家是怎么来营造的呢?授课:为了便与大家分析,我拿西方的风景画和中国山水画来进行比较。

我们现在看荧幕,我们可以看到西方艺术大师康斯泰勃尔的《干草车》和宋代著名的画家董源的《潇湘图》。

各位同学大家认真的看一看,想一想,它们分别是怎么来营造意境的呢?(从工具材料、构图、色彩等方面展开)学生讲。

《潇湘图》五代画家董源作。

这幅短横卷,是描写江岸洲渚之间的渔人、旅客的各项活动。

前段描绘沙石平坡,有朱衣女子二人往水边行去,滩头有五人鼓奏乐器。

江面上有一船驶来,船上六人,有端坐者、持伞者、横篙者、摇橹者等。

后段写远茂林,渔人张网,远处有小船往来,近处有芦苇沙坡,是典型的江南风光。

此画不画水纹,多留山头空白,以碎点来表现朦胧的远树,云烟吞吐,远山沉浸在一片迷茫之中。

全画以花青运墨,山头用淡墨点子皴,表现出空气湿润,烟云晦明之感。

人物则工细设色,摆脱凡格,虽小而逼真。

纵观全画,一片清旷疏朗之气扑面而来。

全画以平远取势构图,描摹出江南山水的秀润空灵与谈远清深。

根据图中人物的活动,画面可分为左右两部分。

右半部主要描绘游船的活动,水面上,一只小船正缓缓向岸边靠拢,船中一个貌似高官的朱衣人端坐于伞盖之下,身边另有陪侍和舟子数人。

岸上一行五人似在迎接小船,稍远处几个女子正遥遥观望。

左半部所表现的是网捕景象,坡岸上几个渔人正撒网捕鱼,另有几个已下到水里,似在水下安网。

在这两组人物之外,水面上还有几只小艇,错落点缀于清波之间,自在往还。

这种山水意境在此前的画史上是未曾有过的。

董源在学习继承前代山水技法的基础上,大胆地开创了江南山水画派,以超逸的笔墨图写具有江南特色的佳山秀水。

作者以独具特色的披麻皴和雨点皴来绘写坡丘与山石,效果奇佳。

尤其是雨点皴的运用,将江南山水的神韵彻底表现了出来。

疏密浓淡不等的斑驳墨点层层积聚,层层点染,显出江南丘山草树繁茂的态势。

而点染中自然留下的空处又传达出山间雾累烟润的境况。

整个画面视域开阔,构图层次井然,活跃于其间的人物更是将作品意境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综视全图,平淡天真中,笔墨趣味层出不穷。

《干草车》是康斯特勃尔田园风景画的代表作。

画面上绚丽多彩的色彩,真实的描绘和浓郁的抒情色调令人陶醉;云隙中透出的光亮点点斑斑洒在树梢和草地上;近景处的小河上,一辆干草车正涉水而过;农家的房屋沐浴在光与色中,形体写实,造型十分结实。

透明莹润的天空中,云朵像彩色的绒絮在天际滚动;河水倒映着古树和天空。

这是阳光温煦的一天,是康斯特勃尔为自己的故乡吟唱的抒情诗。

上面讲了中西方的两幅图,他们分别表达了自己不同的思想感情。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意境?意境是对客观自然的表现,又有主观世界的表达,创造出一种可给人以联想和思索的空间,这个空间包含画家丰富的思想情感,从而提升人格的修养,这种空间是虚幻的,是大于画面真实的景物的一种想象的心理空间,让观赏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让我们回味无穷。

赏析好,接下来我们来看一首古诗《江雪》,从诗里面大家可以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景呢?或者说什么样的情景给了诗人这么美妙的意境。

把你看过诗后在脑海里想到的画面和我们大家分享一下。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走进黄山,体会画家作画时的情感投入。

(让学生先表述,从画面的内容、笔法、情景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总结:画家观察自然山川,体验生活,运用自己的技法,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创作了表达自己情怀的山水画作品,从而形成了山水画的意境。

听音乐,想象画面。

崇祯七年正是明朝饱受内忧外患困扰的时代。

朱明王朝将尽,天下有识之士无不忧心忡忡,但奸臣当道,有识之士纷纷归隐。

士人的隐逸,根据其价值取向,大致可分为儒之隐和道之隐。

前者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天下有治则进,天下无道则隐。

儒之隐者大都抱有“兼济天下”的抱负。

而道之隐则无任何功利目的,通过遁世来使心灵获得最彻底的明澈和宁静。

对于那些既有从政经历又有隐逸经历的人来说,其隐逸分为仕前隐和仕后隐,即先隐后仕和先仕后隐。

《平沙落雁》所表现的“逸士心胸”中的逸士,虽身处隐逸之地,犹胸怀“鸿鹄之志”,应属于儒之隐和仕前隐。

《平沙落雁》的曲中之音和曲外之意,包涵了对怀才不遇而欲取功名者的励志,和对因言获罪而退隐山林者的慰藉。

分析画面(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读诗句,赏画沁园春•雪 1936年2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分析画面(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关山月整个画面要表现出我们伟大祖国的风貌:近景是江南青绿山川、苍松翠石;远景是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中景是连接南北的原野,而长江和黄河则贯穿整个画面。

周总理看了画稿以后,指示说,画面还要画上红太阳,体现“东方红,太阳升”之意。

周总理说:“画上红太阳,也是象征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

”‘近景青山绿水,代表祖国的南方,远景的冰天雪地是代表祖国的北方,中以长城、黄河贯穿,这是我们祖国的两大动脉,画上两大动脉,使整幅画面连贯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象征我们伟大祖国的团结统一、繁荣昌盛……’《江山如此多娇》一画作于1959年。

这是为特定场合的需要而绘制的巨幅图画。

傅抱石为此画过一些完整的画稿,最后在七米高九米宽的宣纸上完成其全部构思。

虽然由于是合作限制了个人风格的发挥,但这是一幅规模空前的宏制巨作,画面所达到的雄伟壮丽、使人心胸开阔的艺术效果,对画家来说仍是一次可贵的成功的尝试。

画面上,初升的红日灿烂辉煌,雪原莽莽,长城巍巍,黄河涛涛,近处是苍松飞瀑。

不同季节和地域的景物都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真可谓气象万千。

回想当年,画家挥动如椽画笔,在巨大的画面上尽情地把江山图画,那种气概和激情,的确令人难忘。

看画面,品画。

【秋鹜】林风眠在欣赏画之前,我给大家讲一段小故事。

多年前,林风眠住在杭州西湖,有一个时期老是发风疹病,医生和家人要他天天去散步,他就天天午后一个人到苏堤上,来回走一次,当时正是秋季,走来走去,走了三四个月,饱看了西湖的景色,在夕照的湖面上,南北山峰的倒影,因时间的不同,风晴雨雾的变化,它的美丽,对画家来说,是看不完的。

有时在平静的湖面上一群山鸟低低飞过水面的芦苇,这些画面,深入在我的脑海里。

后来他住在上海,偶然想起杜甫的一句诗“渚清沙白鸟飞回”,但这诗的景象是我在内地旅行时看见渚清沙白的景象而联想到这诗的,因此开始开始作这类的画。

画起来有时象在湖上,有时象在平坦的江上,后来发展到各种不同的背景而表达不同的意境……。

他作画时,只想在纸上画出自己想画的东西来。

我很少对着自然进行创作,只有在他的学习中,收集材料中,对自然作如实描写,去研究自然,理解自然。

创作时,我是凭收集的材料,凭记忆和技术经验去作画的,例如西湖的春天,就会想到它的湖光山色,绿柳长堤,而这些是西湖最突出的东西,也是它的特性,有许多想不起来的,也许就是无关重要的东西了,他大概是这样概括自然景象的。

我讲这段话的重要性,不单在说明了《秋鹜》一类作品的创作过程,尤使我们知道了他进行风景创作的特点不是对景写生,而是画家都要对大自然进行深入观察,把握对象的特点,积累经验。

然后根据回忆和形象素材来画。

因此,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不热爱生活,不热爱大自然,就不可能描绘出如此生动的形象。

只有对生活热爱,才能观察仔细,表现的作品才能生动感人。

我们应积极的投身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丰富多彩。

总结:1.孤寂之境2.雄伟壮丽.激情澎湃3.清新、淡雅诗意分析绘画技法,感悟意境1.笔墨技法—灵活多变的墨色2.构图形式—深远,高远,平远。

3.诗画结合—情景交融课堂小结•画家观察自然山川,体验生活,运用自己的技法,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创作了表达自己情怀的山水画作品,从而形成了山水画的意境。

拓展练习•写一首小诗或几行散文,概括地表现一幅你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

结束:同学们,在本堂课中,你们能尽情的展现自我,我十分的高兴,也希望你们在以后的课堂里也能踊跃的发言。

如果这节课能够给你留下一段记忆,或者一个思考,或者一个经验,或者一个微笑的话,那么我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谢谢大家!下课。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