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试题5

合集下载

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试含答案

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试含答案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测试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都不得分)1。

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能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C。

云贵高原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石漠化D.沙漠地区生长着大量的芦苇2。

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A。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C.植被稀少,土壤贫瘠D。

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显著3.“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了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整体性C.综合性D.区域性4.有关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有的地区存在差异性,有的地区不存在差异性B.同一自然带内不存在差异性C。

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D.只存在大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不存在小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5.从北京向西经内蒙古到新疆,沿途所见到的自然植被类型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这种景观的变化是由于()A.水分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B.热量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C.光照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D.气候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6.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D.人工草地7.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无关联B.地质作用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C.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D.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8.自然林无人施肥,仍能生长茂盛,其重要的原因是()A.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充分B.位于沿海地带,降水丰富C.大多位于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大城市周围,二氧化碳含量高,有利于有机物的形成D.林中枯枝落叶被微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归还土壤9.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最不合理的是()A.利用耕地大力发展种植业B.利用丘陵山地营造用材林和经济林C.排干湖泊、沼泽,拓展耕地面积,发展种植业D.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原料和能源10.不够合理的治理土壤退化的措施是()A.东北平原开荒、焚烧秸杆,加速有机质的还田速度B.黄土高原保塬、护坡、固沟,防治水土流失C.黄淮海平原实施排灌,调控土壤盐分D.江南丘陵地区使用石灰等物质,中和土壤酸度11.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属于(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12.下列四副图示中,正确表示坡向对自然带影响的是()读天山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3-14题:13.天山北坡比南坡积雪冰川海拔低的原因是()A.北坡是阳坡B.南坡是阴坡C.北坡是迎风坡D..南坡是迎风坡14.为了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应将牲畜赶到()A.高山草甸B.山地草原C.荒漠草原D.山地草甸草原读下面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读图后回答15—17题:15.图中所示自然带①是()A.热带雨林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苔原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6.从图中可以判断北纬10度的自然带垂直分异中,积雪冰川带位于米以上。

自然地理学试题_15599

自然地理学试题_15599

自然地理学习题绪论和第一章地球一、名词概念解释解释1.黄道:太阳视运动的路线P282.太阳黑子:在太阳光球层发生的太阳运动,是太阳表面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3.回归年:地球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平均时间为365d5h48min46s P274.恒星年:地球连续两次通过太阳和另一恒星连线与地球轨道的交点所需的时间为365d6h9min9.5S P275.光年:光行驶一年的距离6.天文单位:是一个长度单位,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7.经度:两个经线平面在地轴上的夹角P338.次生自然地理环境: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P29.原生自然地理环境: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P210.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P311.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12.日地平均距离:地球轨道间的平均半径13.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间的夹角P2814.太阳日:取太阳为标准,则地球上同一地点连续两次通过地心与日心连线所需的时间P2415.日食:月球运动到太阳与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同一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16.月食: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此时太阳,地球和月球几乎处于同一直线上17.纬度:所有与地轴垂直的面,都和地表相交而成圆P31二、填空题1.当地球公转至春分点或秋分点时,太阳光线直射赤道。

此时,北半球或南半球各纬度地带的昼夜长度相等,南、北极的太阳高角度为0 。

2.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地段相对突出,两极比较扁平的椭球体。

P193.彗星是一种质量很小但具有特殊外表和轨道的天体。

它由慧云、慧发,慧云和彗尾三部分组成。

P154.由于地球的自转偏向力,所有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其运动方向都右偏转,在南半球都左偏转。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部分测试题精品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部分测试题精品

中学地理?自然地理?局部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以下图是全球某日某时刻的昏线(线上的数据为经度),据此答复第1~2题。

1.此时北京时间为( )A. 14:40B. 9:20C. 21:20D. 15:20°N,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天山牧民利用云杉林以下的牧场放牧B.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C. 南极大陆终日斜阳D. 黄淮海平原土壤盐分全年最低读图完成3~4题。

3.假设甲、乙、丙三地有三艘船同时动身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 )A.甲B.乙C.丙D.乙和丙4.有关甲、乙、丙旁边三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甲处比例尺最小,丙处比例尺最大B.甲、乙、丙处比例尺一样C.甲处比例尺大于乙,乙处比例尺大于丙D.乙处比例尺最小以下图代表晨昏线与某地方时经线的交点日移动示意图,答复5~6题:5.假设该点移动速度最快,那么该地方时为( )A.3时 B.6时 C.9时 D.12时6.假设该点地方时为24时,那么在下面日期中,该点移动最快的是( )A.4月1日 B.5月1日 C.6月1日 D.7月1日以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现有两组队员在此活动。

答复7~8题。

7.甲组队员打算在图示地区宿营,为防止突发的山洪,你认为在①②③④四地中,最不相宜宿营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8.假设乙组队员已经宿营在图中最高处,为了可以相互观测到对方,从平安角度考虑,甲组应当把宿营地选择在图示四地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以下图为a、b两地北半球夏至日太阳视运行图,据此答复9~10题。

9.a地的纬度是A.66°34’N B.83°26’N C.70°23’N D.90°N10.假如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夹角稍稍变大,那么A.a、b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将变大B.a、b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将不变C.a、b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将变大D.a、b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将不变地理教学中常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更。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常考点一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常考点一

常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构造运动可以使河流发生迁移和变形。

汾河位于山西省的中南部,下图为“紫金山隆起与汾河改道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汾河在改道前的流向是()A.向东B.向南C.向西D.向北2.紫金山隆起的原因是()A.褶皱上升B.板块挤压C.断块上升D.火山活动3.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看,汾河改道后可能导致()A.河流径流量明显增大B.两岸植被类型大量增加C.河中鱼类种类大量增加D.河流侵蚀作用增强答案 1.B 2.C 3.D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指向标及古河道的位置可知,紫金山北侧有河流流经,说明汾河改道前是由北向南流的,紫金山隆起使汾河被迫改道向西流。

B项正确。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紫金山岩层发生断裂,并且出现明显位移,位于断层构造处,是断层相对上升一侧隆起形成的断块山。

C项正确。

第3题,汾河位于山西省,其主要补给类型为降水补给,径流量不会因河道改向而明显增大,A 错误;植被类型主要受气候影响,河流两岸植被类型不会因河流改道而发生大的变化,B错误;河中鱼类种类也不会因河流改道而大量增加,C错误;汾河改道后,河流弯曲程度改变,且其流经的地势发生了变化,河流侵蚀作用可能增强,D正确。

关键原理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2018·广西部分重点中学联考)矮曲林是指山地森林上限附近由矮化、扭曲及变形的树木组成的林地或丛林,矮曲林树木甚至匍匐地面、然后倾斜向上生长.中国矮曲林总体可分为寒温性矮曲林和常绿苔藓矮曲林两类。

下图示意中国矮曲林分布及分布区气候状况.据此完成1~3题。

1.结合材料可推测,中国矮曲林()A.分布范围北方比南方宽B.分布地区年降水量稀少C.全部由常绿阔叶林长期演化形成D.长白山寒温性矮曲林树种组成比较单一2.矮曲林的形成是由于所在地()A.全年寒冷、干燥B.持续大风,土层瘠薄C.多云雾,冬季气温低D.太阳辐射强,土层肥厚3.矮曲林一般分布在()A.山顶或山脊B.山谷或山顶C.山脊或山麓D.山麓或山谷答案1。

自然地理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 森林生态系统B. 草原生态系统C. 海洋生态系统D. 生物圈2. 以下哪项不是大气环流的主要类型?A. 赤道低压带B. 极地高压带C. 副热带高压带D. 季风环流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铁B. 氧C. 硅D. 铝4. 以下哪个是河流的源头?A. 河口B. 河源C. 支流D. 干流5.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A. 喀斯特地貌C. 风蚀地貌D. 火山地貌6.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36小时7. 以下哪个是火山喷发时释放的气体?A. 二氧化碳B. 甲烷C. 硫化氢D. 氧气8.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属于热带气候?A. 地中海气候B. 热带雨林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D. 极地气候9. 以下哪个是湖泊的类型?A. 淡水湖B. 咸水湖C. 火山湖D. 所有选项都是10.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A. 喀斯特地貌B. 冰川谷D. 火山口答案:1-5 DCBCC6-10 ACBD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地球上的大气层由内到外依次是______、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2. 地壳主要由______和硅酸盐矿物组成。

3. 地球上最大的洋是______洋。

4.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______。

5.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海沟。

6.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和冰川中。

7.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

8.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______沙漠。

9. 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湖。

10. 地球上最大的河流是______河。

答案:1. 对流层2. 硅酸盐3. 太平洋4. 一年5. 马里亚纳6. 河流7. 铝8. 撒哈拉9. 苏必利尔10. 亚马逊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2. 描述一下什么是洋流,并简述其对气候的影响。

东北师范大学现代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现代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测试题试卷一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平亢地2. 水迁移元素3. 自然区4. 地球表层5. 自然地理区划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可分为如下四种:()、()、()和()。

2.地球表层的界限是上至(),下至()。

3.()圈是游离氧的主要“仓库”,而()是生产游离氧的主要“工厂”。

4.()反馈的作用是自我组织,()反馈的作用是自我调节。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是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A.大气 B.岩石地形复合体 C.水分 D.有机界2.地球表层的能量基础是()A.太阳能 B.生物能 C.水能 D.风能3.自然地理综合体的最小单位是()A.自然区 B.限区 C.相 D.地方4.当一个系统对周围环境输出过多的能量和物质,从而使系统因满足不了最低需求而使系统受损,这种损伤功能类型称之为()A.进料过多 B.泄漏 C.进料不足 D.阻塞5.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包括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下列那种不是对地带性单位的划分?()A.自然带 B.自然亚地带 C.自然地区 D.自然地带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水在自然地理系统中有何作用?2. 自然区的基本特征。

3.地球表层整体性的表现形式。

五、论述题(共30分)黑土退化原因分析试卷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 平亢地:排水良好,既没有强烈的侵蚀,也没有明显的堆积,土壤颗粒粗细适中,地下水埋深较深,不影响土壤发育。

该地段的地方气候可代表当地的大气候;有良好的养分平衡量条件。

2. 水迁移元素:以简单的或复杂的离子或分子状态,通过水圈进行迁移的元素。

3. 自然区:是在发生上相同又能表现自然地带特征的区域。

在它的范围内可观察到地质构造、地形形态、地表水和地下水、地方气候、土壤类型、生物群落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组成的综合体有规律地典型地重复出现。

4. 地球表层: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组成的有一定结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

自然地理学试题

自然地理学试题

自然地理学试题(一)(附参考答案要点)一、解释下列名词(25分)1、温室效应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本身温度向外辐射,其中一部分热能向下投向地面,称之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略少于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地面得以保持一定的温暖程度。

这种保温作用,通常称之为“温室效应”。

2、基座阶地多分布于河流中下游,是在谷地展宽并发生堆积,后期下切深度超过冲积层而进入基岩的情况下形成的。

因此阶地上部是由冲积物组成,下部由基岩组成。

3、顶极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地理区域里,植物群落主要受气候、土壤、地形和动物等因素分别控制,相应地可以形成许多顶极群落,如气候顶极等。

发育在显域生境上的,与当地大气候水热条件最相适应的、稳定的植物群落,即是气候顶极。

4、灰钙土它是钙积土的一个土类。

是荒漠草原区的地带性土类。

它是钙积层中具有石灰性反应、有厚淡色表层和变质粘化层、具有薄的腐殖质层的土壤。

5、沙漠化沙(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二、说明下列诸现象产生的原因或机制(30分,每小题10分)1、山地可以出现两个极大降水高度带降水随高度先增加,到最大降水高度后递减。

这一高度视山地的湿度、温度、方位和季节而异。

关于极大降水高度,一般认为对同一个山脉来说只有一个,但也可能出现第二个甚至更多的极大降水高度,其原因有:(1)气流两次爬坡可以形成两个极大降水高度;(2)冰川风与谷风(valley wind)辐合可能造成高山降水极大值带;(3)鲜明的降水季节变化可能造成第二个最大降水高度;测点位置选择不当也可造成两个以至多个最大降水高度。

2、城市有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是城市化气候效应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城市化对气候影响的最典型的表现。

大量的观测对比和分析研究表明,这是城市气候中最普遍存在的气温分布特征。

如果绘制等温线图,则形成等温线呈闭合状态的高温区,人们把这个高温区比喻为立于四周围较低温度的乡村海洋中的孤岛,称为“城市热岛”。

自然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72小时答案:A2. 地壳最厚的地区是:A. 大洋中脊B. 大陆架C. 大陆地壳D. 海沟答案:C3.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A. 亚洲B. 非洲C. 南美洲D. 北美洲答案:A4.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热层D. 外层空间答案:C5.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受海洋影响?A. 热带雨林气候B. 沙漠气候C. 地中海气候D. 极地气候答案:A6.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A. 沙丘B. 峡谷C. 火山D. 冰川答案:B7. 以下哪种岩石是由岩浆冷却形成的?A. 石灰岩B. 花岗岩C. 页岩D. 砂岩答案:B8. 以下哪种现象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A. 地震B. 火山爆发C. 潮汐D. 风化答案:A9. 地球上最大的洋流是:A. 墨西哥湾流B. 黑潮C. 暖流D. 寒流答案:B10. 以下哪种天气现象是由高压系统控制的?A. 雷暴B. 晴朗天气C. 暴雨D. 雾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候?A. 纬度B. 海洋C. 地形D. 人类活动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地壳运动的结果?A. 地震B. 火山爆发C. 风化D. 沉积答案:AB3. 以下哪些是河流地貌?A. 河口B. 河谷C. 河漫滩D. 湖答案:ABC4. 以下哪些是大气层的组成部分?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热层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地球的自然特征?A. 地形B. 气候C. 植被D. 人类社会答案:ABC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自转轴称为______。

答案:地轴2.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______年。

答案:13.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______大陆。

答案:亚欧4.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海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二OO年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然地理学基础试卷课程代码(209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Array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WMO规定,整编气候资料时段长度的最短所限是()A 20年B 30年C 35年D 25年2.地球公转产生了()A 昼夜更替B 地方时C 四季更替D 地转偏向力3.地球气候系统的能源主要是()A 太阳辐射B 宇宙射线C 火山喷发D 地热4.构成岩石或地壳的基本单位是()A 元素B 矿物C 化合物D 单质5.黄土地貌的形成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外动力是()A 流水作用B 重力作用C 潜蚀D 风蚀6.大气圈中最低、最薄、最密的一层是()A 平流层B 对流层C 中间层D 散逸层7.天然河道水流一般呈状态()A 层流B 紊流C 层流和紊流D 环流8.是生命营养物质的来源()A 大气圈B 水圈C 生物圈D 岩石圈9.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是()A 种群B 群落C 伴生种D 优势种10.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能量基础是()A 太阳能B 潮汐能C 地球的内能D 宇宙射线11.生态系统中,上面营养级对下面营养级的能量利用率是()A 10%B 5%C 20%D 25%12.溯源侵蚀在河流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使河道 ( )A 变宽B 变长C 变深D 变宽变长13.阶地级序通常的标记方法是 ( )A 由下向上B 由上向下C 由左向右D 由高向低14.冷空气移动到暖水面上形成的雾是 ( )A 辐射雾B 上坡雾C 蒸汽雾D 平流雾15.土壤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动的介质是()A 土壤空气B 土壤水分C 土壤矿物质D 土壤有机质16.最高级的非地带性区划单位是()A 地区B 带C 景观D 大区17.决定一个区域的农业生产构成方向和农业专门化方向的是该区域的水热条件和()A 土地利用状况B 土地结构C 经济条件D 政治制度18.湿润地区地貌发育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的出现()A 准平原B 荒漠岩漆C高原 D 平原19.陆壳是由组成的()A 硅铝层B 硅铝层和硅镁层C 硅镁层D 花岗岩层20.超基性岩的代表岩石是()A 角闪石B 石英C 橄榄岩D 长石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A 吸收B 散射C 反射D 放射E 辐射2.成冰作用的基本类型是()A 重结晶B 渗浸C 冻结成冰D结晶 E 升华3.确定倾斜岩层产状的要素是()A 走向B 倾向C 顶角D 夹角E 倾角4.空气开始运动后所受到的力主要有()A 水平气压梯度力B 地转偏向力C 惯性离心力D 摩擦力E 垂直气压梯度力5.以下因素中,属于增盐过程的是() A 降水 B 结冰 C 含盐沉积物溶解D 蒸发E 淡水流入三、判断题(认为对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认为错的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1.全球最大的蒸发量在热带副热带洋面上。

()2.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相对干燥。

()3.河网密度越小,地表径流越丰富。

()4.湾流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一支暖流。

()5.低纬地区的风化壳以碱性为主,自低纬向高纬逐渐变为酸性。

()6.沿着背风坡吹下的热干风被称为焚风。

()7.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常发生洪涝灾害。

()8.种群是物种存在、进化和表达种内关系的基本单位。

()9.食物链和食物网可以反映生态系统中物种和物种之间的营养关系。

()10.土壤中O2的含量高于大气,水汽的含量低于大气。

()四、解释概念题(每小题3分,共9分)1. 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2. 气温垂直递减率: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0.65℃/100m ),称气温的垂直递减率3.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就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生物群落)和非生物成分(物理环境)通过物质循环的能量流动相互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构造运动的基本方式及特征。

.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是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3分)。

水平运动常表现为地壳岩层的水平移动,并使地壳岩层在不平方向受不同程度的挤压力或引力,形成巨大而强烈的褶皱和断裂等构造(1分)。

地壳物质沿着地球半径方向进行的缓慢升降运动则为垂直运动,它常表现为大规模的隆起和拗陷,并引起地势高低的变化和海陆变迁(1分)。

2.简述影响气温分异的因素。

.影响气温分异的因素分为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地带性因素是纬度: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倒致地球表面的温度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1分)。

非地带性因素主要有(一)海拔高度:温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会下降0.65℃(1分)。

(二)下垫面的性质:下垫面的性质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不同,因而地球表面的温度也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1分)。

(三)地形地势:地形一方面具有动力作用,另一方面也具体热力作用(1分)。

(四)洋流:暖洋流具有增温作用,冷洋流具有降温作用(1分)。

3.简述土壤胶体的性质。

3.土壤胶体的性质主要表现在:(一)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胶体愈细小,单体数就越多,比表面越林,表面能也就越高,蓄水保墒性能也就越强(2分)。

(二)胶体具有带电性。

大部分的土壤胶体带负电荷,少部分带正电荷或为两性胶体,因而土壤能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离子状态的养分,供植物利用(1分)。

(三)胶体具有分散性和凝聚性。

土壤胶体呈现溶胶和凝胶两种形态存在,二者可以相互转化,由溶胶转为辫、凝胶称凝聚作用,由凝胶分散为溶胶称分散作用(2分)。

4.简述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4.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包括气候因素和地貌因素两个方面。

气候因素主要有气温、降水量及气候类型,由于气温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因而导致雪线的分布高度也会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其次冬季的雪线高度低于夏季;对降水来说,固态降水量越多,则雪线的高度越低;海洋性气候利于冰雪的积累,而大陆性气候不利于冰雪积累(3分)。

地貌因素有坡形、坡度和坡向:同纬度阳坡雪线高度高于阴坡,低平地势利于冰雪积累因而雪线低(2分)。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试述气候因素对于土壤发育的影响。

1.主要表现在:(一)气候因素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而水热状况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及微生和的活动、土壤溶液和土壤空气的迁移转化过程,因此水热状况决定了土壤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过程,影响土壤形成过程的方向的强并,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产生一定性质和类型的土壤,因此气候是影响土壤地理分布的基本因素。

(2分)。

(二)气候影响次生粘土矿物的形成,一般情况下,降水量增加和土温升高,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加强,土壤粘粒含量增多(1分)。

(三)气候影响岩矿物的风化强度,矿物的风化有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其风化速度与温度有关,因而使得热带地区的岩石风化和土壤的形成速度以及风化壳和土壤厚度均比温带和寒带地区大(2分)。

(四)气候对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和分解起重要作用,潮湿积水和长期冰冻的地区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而干旱、高温、好气、微生物活跃地区的有机质矿化速度快,积累少(2分)。

(五)气候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微生物在草甸土中数量最多,森林土中数量较少,同时微生物种群中以细菌数量最多,干旱地区的中性到偏碱性土壤中放线菌数量高,酸性森林土壤中真菌占优势(2分)。

(六)土壤中物质的迁移是随降水和热量的增加而提高的,气候影响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不同气候带发育有不同的土壤类型(1分)。

2.试述流域特征对河流的影响。

流域特征主要包括流域面积(1分)、流域形状(1分)、流域高度(1分)以及流域方向(1分)。

流域面积影响河流水量,除干燥区外,流域面积与河流的水量成正比,一般是流域面积越大,河流的水量也就越大,相反,流域面积越小,河流的水量也就越小(2分);流域形状影响河流水量的变化,圆形流域易集中降水而引起洪灾,狭长形的流域则不利于降水集中,利于洪水的宣泄(1分);流域高度影响降水的形式以及流域内的气温,进而影响流域的水量变化(2分);流域方向影响冰雪消融:流域向南,降雪可能较快消融,形成径流或渗入土壤,流域向北,则冬季降雪往往融化较慢(1分)。

七、分析题(11分)举例分析说明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地貌是地理环境中重要的一个组成要素,它对其它要素与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主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地貌分异,破坏了地表温度状况严格按纬度分布的规律,比如山地的存在,使得阳坡与阴坡温度出现了明显的不同,各高度层带的温度更是迥然相异,东西走向的山地经常成为热量的分界线。

迎风坡和背风坡也具有温度的差异,特定的地貌条件下发生和焚风常使背风坡的温度高于同海拔的迎风坡(2分)。

(二)地貌改变了降水量的分布格局:山地屏障作用及迫使湿润气流上升凝结使降水集中发生于迎风坡,而背风坡往往成为雨影区,山地的降水量在一定范围内随高度的上升而增加,一方面下温度垂直变化一起构成气候的垂直变化,另方面也使山地总体降水量高于附近平原,因而成为湿润的多雨中心和干旱半干旱的湿岛(2分)。

同时地貌对地表热量水分的影响必然波及诸如风化作用、成土作用以及各种生物过程等自然地理过程,最终导致自然景观的重大变化(1分)。

(三)地貌对生物界的影响:海拔和坡向常形成不同植被类型和不同的生态系统,山地地貌的复杂变化最终导致生境复杂化,因而使得全球陆地以山地的生物多样性变得极为丰富,而且各高度层带物种的总和常常数倍于当地平原的物种数(2分)。

(四)地貌对自然界地域分异的影响:对任何尺度的地域而言,地貌变化既干扰和破坏全大陆的地带性分异。

致使绝大数自然带不能实现沿纬线方向的环球分布,又在地带性区域内部表现非地带性分异;比如东西向的山脉常常是自然地带或地区之间的分界线(2分)。

(五)地貌对土地类型分化的影响:土地类型的最低级的自然单元。

在包括三级基本土地单位和若干过渡单位在内的全部土地单位中,地貌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组成要素的致变因素,地貌形成的任何变化都将导致整个土地类型的变化(2分)。

甘肃省二OO 年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然地理学基础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课程代码(209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B 2.C 3.A 4.B 5.A 6.B 7.B 8.D 9.A 10.C 11.A 12.B 13.A 14.C 15.B 16.D 17.B 18.A 19.B 20.C 二、多项选择题(错选、多选不得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