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五台山文殊菩萨之信仰

合集下载

五台山灵验事迹

五台山灵验事迹

五台山灵验事迹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据说有很多灵验的事迹。

以下是一些关于五台山灵验事迹的传说:
1. 五爷庙显灵:据传,在很久以前,五台山是一个海底,后来随着地壳运动,慢慢浮上来。

在五台山,据说五爷最喜欢听戏,每到夏天,就有大班的戏班来唱戏给五爷听。

在五爷庙中,有一个大香炉,香炉的熊熊香火中曾显现出火龙形般的瑞像。

2. 文殊菩萨显灵:文殊菩萨是五台山最重要的菩萨之一,据传他曾化身为乞丐来救一位在三步一拜五台山路上遇到大雪和病苦的虚云老和尚。

在五台山的释迦文佛真身设立的礼拜仪式中,据说一束阳光正好照在了文佛舍利塔上,出现了七彩佛光。

3. 佛母显灵:据传在五台山,有人肆意在庙内大声嬉闹,对着寺内的尼姑评头论足,甚至对着佛像开玩笑,说看到了佛母的心肝五脏。

那个开玩笑说看见佛母心肝五脏的人,胸前被玻璃扎出了血,那个反着转起法轮的人额头被磕破了,对尼姑品头论足的则是嘴破了一个口子,但最奇怪的是,其余的人则丝毫没有受伤。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传说并非科学事实,而是基于人们的信仰和传说。

在五台山旅游时,游客应该尊重当地的宗教文化和传统习俗。

五台山文殊菩萨的故事

五台山文殊菩萨的故事

五台山文殊菩萨的故事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被誉为文殊菩萨的道场。

文殊菩萨是佛教四大菩
萨之一,主要负责智慧和文化的培养。

下面,我将为您讲述五台山文殊菩萨的故事。

据传,很久以前,五台山原是一片荒山野岭。

有一天,文殊菩萨乘坐五色祥云
从天而降,来到五台山。

文殊菩萨的身姿庄严端庄,头上戴着宝冠,手持智慧宝剑,身披罗佛袈裟,身后还有五色法轮。

文殊菩萨的出现使得五台山充满了灵气和光芒。

文殊菩萨游历五台山,拨云见日,感应众生的喜悦和苦难。

他用无尽的智慧帮
助众生解决难题,传播佛法的智慧光芒。

五台山的众多山峰、庙宇、佛塔等都成为了文殊菩萨的道场。

文殊菩萨同时也广泛受到人们的供奉和崇拜。

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和游
客纷纷来到五台山,向文殊菩萨祈福、虔诚礼佛。

五台山的庙宇中供奉着文殊菩萨的像像。

信众们为了感谢文殊菩萨的智慧和恩赐,常常献上鲜花、香烛和供品。

五台山的文殊菩萨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神话传说,更是一种信仰和精神的象征。

文殊菩萨的智慧和智慧之光激励着人们追求智慧、宽容和慈悲。

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成为了众多信徒前来朝拜和学习佛法的圣地。

总而言之,五台山文殊菩萨的故事传承了几千年来的信仰和文化。

文殊菩萨的
智慧和慈悲感化着人们,成为了追求智慧和宽容的榜样。

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吸引了无数信众前来朝拜,祈求文殊菩萨的庇佑和加持。

去五台山文殊寺需注意什么

去五台山文殊寺需注意什么

去五台山文殊寺需注意什么五台山文殊寺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是五台山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也是五台山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

文殊寺依山而建,庄严肃穆,气势雄伟,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寺之一,被誉为“五台之冠”。

前来参观文殊寺的游客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事项:1. 尊重宗教信仰文殊寺是佛教寺庙,是佛祖文殊菩萨的道场,每天有许多信徒前来朝拜祈福。

在寺庙内外,游客应当尊重佛教信仰,保持肃静,不要随意大声喧哗、乱扔垃圾,更不能有损寺庙的风化和形象。

2. 穿着得体在参观文殊寺时,游客要注意穿着整洁得体,不要穿着暴露,也不要穿着过于随便或不合适的服装。

尤其是女性游客,最好不穿短裙、短裤等过于暴露的衣物,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和尴尬。

3. 遵守规定参观文殊寺时,必须遵守寺庙的各项规定和管理条例。

例如,进入寺庙内需购买门票,遵守参观时间,不得在禁火区吸烟等。

对于一些特殊区域和文物,游客更要遵循相关管理规定,不得随意触摸、拍照、涂鸦等。

4. 避开高峰期五台山文殊寺是一个具有深厚宗教底蕴的景区,每年的佛教节日、法会或者是假期期间,文殊寺都会迎来大量的游客和信徒前来朝拜。

这个时候游客数量众多,交通、住宿等方面都会受到较大影响,所以建议游客尽量避开这些高峰期,选择人少的时间前来参观。

5. 注意保护环境文殊寺周围的环境非常美丽,是一个充满灵性和静谧的地方。

作为游客,我们更应该注重环境保护,爱护这片净土。

不乱扔垃圾,保持环境卫生,不伤害植被和野生动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6. 注意安全参观文殊寺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

有些地方地势较高,台阶较陡,游客要小心行走,防止摔倒受伤。

同时,随身携带贵重物品也要注意安全,尽量不要展示太多财物,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总的来说,参观五台山文殊寺需要游客注意尊重宗教信仰、穿着得体、遵守规定、避开高峰期、注意保护环境和注意人身安全等事项。

希望每一位游客都能在文殊寺内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博大和五台山的神秘魅力,同时也能做到爱护寺庙,保护环境,文明旅游。

五台山-悠悠清凉文殊界

五台山-悠悠清凉文殊界

五台山:悠悠清凉文殊界中国佛教及旅游胜地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五台县和繁峙县之间,西南距省会太原市230 公里。

与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或者世界五大佛教名山。

1982 年11 月国务院首批公布五台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2 年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2007 年 5 月国家旅游局审定为“首批国家AAAAA 级旅游景区”。

2009年6 月26 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第33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可以说,旅游业最高的荣誉称谓―或官方或民间―全被它占了。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所谓“五台”。

据说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以及五方佛:东方阿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

东台望海峰,海拔2795 米,东台顶上“蒸云浴日,爽气澄秋,东望明霞,如陂似镜,即大海也。

”故冠此名。

由于海拔高,台顶气温低,盛夏时节,仍须穿棉衣。

西台挂月峰,海拔2773 米,西台峰“顶广平,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

”有诗赞曰:“西岭巍峨接远苍,回瞻乡国白云傍。

孤峰岭翠连三晋,八水分流润四方。

晴日野华铺蜀锦,秋风仙桂落天香。

当年狮子曾遗迹,岩谷常浮五色光。

”中台翠岩峰,海拔2894 米,其台“顶广平,圆周五里,巅峦雄旷,翠霭浮空,因以为名。

”有诗赞曰:“群峰面面拥奇观,朝雨和烟积翠峦。

策杖千山浑不倦,披裘六月尚余寒。

苍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黄沙四望宽。

云雾渐看山半起,却疑身已在云端。

”南台锦绣峰,海拔2485 米,此峰“顶若覆盂,圆周一里,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故以名焉。

”著名诗人元好问赋诗赞曰:“沈沈龙穴贮云烟,百草千花雨露偏。

佛土休将人境比,谁家随步得金莲?”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 米,五台最高,有“华北屋脊”之称,其台“顶平广,圆周四里,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

五台山文殊菩萨显圣的故事

五台山文殊菩萨显圣的故事

五台山文殊菩萨显圣的故事五台山塔院寺方丈院后面有一座文殊发塔,和方丈院仅一墙之隔。

塔的形状和大白塔相似,但没有大白塔那么高,也不像大白塔那样雄伟,它的高度仅两丈余。

这座塔也有一个传说故事。

相传文殊菩萨化成贫妇的头发藏在这座塔下,故此塔叫做文殊发塔。

传说在北魏年间,大孚灵鹫寺(塔院寺的前身)每年三月庙会,设“无遮斋”,不分僧俗,不别贵贱,也不分男女老幼,凡是赴斋者,都给饱餐一顿。

一天,有位衣衫褴褛的女子,怀里抱着一个婴儿,手里拎着一个小孩,另外还牵有一条狗,随着人流走近寺院,她见众香客施舍金银,自己却身无分文,便剪下几绺头发作为施舍之物。

这时,还不到吃斋的时候,贫妇便对主事僧曰:“吾有急务,遽就他行,请先分我食”。

按斋会规定,每人一份,知客师认为婴儿不会吃,只给她两份。

她立即相争:“我们三人为何两份?”知客僧没有言语又给她一份。

贫妇:“我这里还有一条狗呢?”知客僧犹豫一下再勉强给她一份。

可是她又说话了:“我腹内有子,亦当得食”。

她这种贪得无厌的行为,引起知客僧的不满:“在腹内未生,为何要食?汝求僧食无厌!”她被呵斥后即说:“偈曰:苦瓜连根苦,甜瓜彻地甜,是吾超三界(《清凉山志》上是:直界无著处),致使阿师嫌。

”吟罢,跃身腾空,贫妇化为文殊菩萨,婴儿和小孩变成二天童子,狗也变成了绿毛狮子,文殊菩萨在云光缥缈之处,又吟偈子道:“众生学平等,心随乃境波。

百骸俱舍尽,其如僧爱何?”寺院内上千斋客赶紧面朝菩萨礼拜。

知客僧将贫妇舍下的头发当作发舍利建塔埋藏。

这就是流传的赴斋施发的故事。

关于这段传说,《清凉山志》还载:“斋主自恨不识真圣,取刀欲剜其目,众遮乃止。

即贫女所施之发建塔。

”另外还有一段记载:“在在塔东侧,昔文殊化为贫女,遗发藏此,万历年间,方广道人重修见发若金,随人视之不一。

”由此可见,塔下似确有遗物。

事后知客僧,为了弥补心灵上的愧疚,他把所看到的画面刻在一块矩形石板上,菩萨说的那四句话也刻了上去,以示留念。

文殊菩萨简介 文殊菩萨是管什么的

文殊菩萨简介 文殊菩萨是管什么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文殊菩萨简介文殊菩萨是管什么的
导语:文殊菩萨简介对于佛教而言,作为一个外行人,也对文殊菩萨有一定的了解。

当然只是一个大概,就像一到大型考试的时候就去拜拜文殊菩萨,这虽
文殊菩萨简介
对于佛教而言,作为一个外行人,也对文殊菩萨有一定的了解。

当然只是一个大概,就像一到大型考试的时候就去拜拜文殊菩萨,这虽然是一个迷信的说话,可能带来的只是心里的安慰。

但我们仍会对文殊菩萨寄托美好的愿望。

通过仔细翻阅书籍了解了文殊菩萨的简介。

文殊菩萨又名曼殊室利,这个名字有着十分美好的寓意。

文殊菩萨出生在舍卫国,信仰的是佛教。

文殊菩萨的坐骑是一头勇猛的狮子,这个坐骑可以打败恶势力群体。

这些便是文殊菩萨的生平的一些简介。

有关文殊菩萨的身份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文殊菩萨是佛界的师者,是文殊菩萨解救了佛界人士,才重新开始了佛门新气象。

另一种说法就是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徒弟,受到师傅的传授,让文殊菩萨成佛。

不仅如此,文殊菩萨还是智慧佛的象征。

因为有关文殊菩萨的传说是文殊菩萨在刚出生就会说话,而且还是别人不会的本领,因此从小智商就超越他人。

我想文殊菩萨被称为智慧佛一定也和这个有关系。

有关文殊菩萨的简介还有很多。

文殊菩萨作为佛菩萨,有关文殊菩萨的许多日子都变成了佛教中的重大节日。

像文殊菩萨的生日是四月初四,这天佛教信徒都会用各种方式来纪念文殊菩萨的生日。

还有文殊菩萨出家的日子,是阴历十月二十日,这天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

文殊菩萨是管什么的
生活常识分享。

浅谈五台山文殊菩萨之信仰

浅谈五台山文殊菩萨之信仰

浅谈五台山文殊菩萨之信仰摘要:传为文殊菩萨显灵说法道场的五台山,居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人称“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

史料记载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佛教传入五台山,经过一番争斗便在五台山深深扎下了根,并开始成为中国的佛教中心。

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是享誉中外的佛教圣地,吸引了众多的外来僧尼朝礼五台山,祈拜文殊菩萨。

五台山佛教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既加强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又在与国外的交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文殊菩萨信仰是佛教信仰的核心之一,因此,研究北宋时期的五台山文殊菩萨信仰,对我们了解宋代佛教的发展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文殊菩萨,五台山文殊菩萨地位和形象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萨。

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

与般若经典关系甚深,故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菩萨是大智慧的象征,能开发智慧,提高悟性,尤其能帮助小孩学业有成、官人福禄双增、商人增财增福。

依照佛教典籍所载,文殊菩萨是过去世无量诸佛的老师,曾经引导无数的修行者证得佛果。

在《放钵经》中,佛陀也说: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萨的恩德!过去无数诸佛,也都是文殊师利弟子,未来当成佛者,也都是文殊菩萨威神力所致。

就好像世间的小孩有父母一样,文殊菩萨是一切众生在佛道中的父母。

五台山与文殊信仰文殊信仰是一种典型的菩萨信仰,历史上一度得到政权的支持而十分流行,特别是唐代的文殊信仰曾盛极一时,在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以山西五台山为中心,传播遍及西藏、蒙古、关外等地。

此系基于六十华严菩萨住处品所称,文殊菩萨住于东北方清凉山之说而来者。

传说五台山最早是道家的地盘。

《道经》里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

《清凉山志》称文殊菩萨初来震旦(古代印度人称中国为震旦)时,居于石盘洞中。

而石盘洞是在道家的玄真观内,这说明五台山为道家所踞。

五台山取佛教替代道教,最终成为中国的佛教名山,来源于佛祖的明示及佛道两家的争斗。

据《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对金刚密迹主菩萨说:“我灭度后,于此瞻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

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造像特点研究

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造像特点研究

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造像特点研究作者:王丹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06期【摘要】菩萨由印度传入中国之后,其面貌、容姿都发生了很多变化。

文殊菩萨图像信仰的形成和传播,与五台山佛教有着密切关系。

山西五台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为文殊菩萨的道场。

通过对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造像特点的研究,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过程以及其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的社会背景造就了不同风格的文殊菩萨形象。

【关键词】五台山文殊菩萨造像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曼殊师利”,意为“妙德”、“妙首”、“妙吉祥”。

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是大乘佛教中专司智慧的菩萨,与专司理德的普贤菩萨并列在佛的两旁。

文殊菩萨是八大菩萨之一,位居诸菩萨之首。

印度对文殊的信仰,据传自5世纪已经开始。

随着东汉佛教的传入,部分中国的人们开始对文殊菩萨产生信仰。

文殊菩萨信仰的盛行,与其五台山道场的建立有密切的关系。

据《佛说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的记载:“佛告金刚密迹王言:‘我灭度后,于此南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国中有山名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

’”佛教徒认为,五台山的五台犹如五顶,地理位置和形势都与佛经中所说的文殊菩萨住处极其相符,因此五台山被视为佛教的重要圣地。

从北魏到唐开元间,五台山文殊信仰达到极盛,从此五台山开始成为文殊菩萨的最大道场及朝拜文殊的中心。

五台山寺院的建立,从北魏开始至北齐,有二百余座的记载。

经过千余年的演变和中国历史上“三武一宗”的废佛、灭法运动,早期的寺院建筑基本上已经全部破坏。

目前,只有少部分的建筑是唐代建造,如南禅寺和佛光寺大殿的建筑和部分壁画。

现在五台山地区的五峰间有寺院百余座,这些建筑都是宋金以后元、明、清时代建造的。

早在开皇元年(581),五台山的五座台顶上就分别建有东台望海寺,供聪明文殊像;南台普济寺,供智慧文殊像;西台法雷寺,供狮子文殊像;北台灵应寺,供无垢文殊像;中台演教寺,供孺童文殊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五台山文殊菩萨之信仰
摘要:传为文殊菩萨显灵说法道场的五台山,居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人称“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

史料记载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佛教传入五台山,经过一番争斗便在五台山深深扎下了根,并开始成为中国的佛教中心。


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是享誉中外的佛教圣地,吸引了众多的外来僧尼朝礼五台山,
祈拜文殊菩萨。

五台山佛教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既加强了我国各民
族之间的沟通,又在与国外的交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文殊菩萨信仰是佛教信仰的核心之一,因此,研究北宋时期的五台山文殊菩萨信仰,对我们了解宋代佛教的发展史
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文殊菩萨,五台山
文殊菩萨地位和形象
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萨。

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

与般若经典关
系甚深,故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菩萨是大智慧的象征,能开发智慧,提高悟性,尤其能帮助小孩学业有成、官人福禄双增、商人增财增福。

依照佛教典籍所载,
文殊菩萨是过去世无量诸佛的老师,曾经引导无数的修行者证得佛果。

在《放钵经》中,佛陀也说: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萨的恩德!过去无数诸佛,也都是文殊师
利弟子,未来当成佛者,也都是文殊菩萨威神力所致。

就好像世间的小孩有父母一样,文殊菩萨是一切众生在佛道中的父母。

五台山与文殊信仰
文殊信仰是一种典型的菩萨信仰,历史上一度得到政权的支持而十分流行,特别是唐
代的文殊信仰曾盛极一时,在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以山西五台山为中心,传播
遍及西藏、蒙古、关外等地。

此系基于六十华严菩萨住处品所称,文殊菩萨住于东北
方清凉山之说而来者。

传说五台山最早是道家的地盘。

《道经》里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

《清凉山志》称文殊菩萨初来震旦(古代印度人称中国为震旦)时,
居于石盘洞中。

而石盘洞是在道家的玄真观内,这说明五台山为道家所踞。

五台山取
佛教替代道教,最终成为中国的佛教名山,来源于佛祖的明示及佛道两家的争斗。

据《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对金刚密迹主菩萨说:“我灭度后,于此瞻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

其国中有山,号曰‘五顶’。

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此,为诸众生,于中说法。

”这里所说的“五顶山”,就是指现今的五台山。

佛教传入五台山,史载始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被汉明帝请来的两位印度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从洛阳来到五台山(当时叫清凉山)。

由于山里很早就有了阿
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传说中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他二人遂产生
了在此建寺的想法。

但因当时五台山是道家的地盘,道家不会轻易地允许外来教派在
此建寺。

一个要建,一个不让建,这就需要借助于第三者来裁决。

据《国史旧闻》记载:“永平十四年正月十五日,明帝集诸道士于白马寺,使于摩腾、竺法兰二人赛法。

”在明帝的主持下,双方达成了“赛法”协议,即约期焚经,以别真伪(相传焚
经地点在今洛阳焚经台)。

其结果,道教经文(除道德经外)全部焚毁,佛教经文却“烈火不烧”。

可见,外来的和尚不但会念经,而且其经文也能经得起“千锤百炼”。

印度二高僧因此也就获得了在五台山建寺的权利。

接下来就是建寺地点的选择了。

据《清凉山志》记载:“在大塔左侧,有释迦佛所遗足迹,其长一尺六寸,广六寸,千
辅轮相,十指皆现。

”相传他二人不仅发现了此足迹,而且还发现有“舍利”,再加
上此处山势奇伟,气象不凡,与印度的灵鹫山(释迦牟尼修行处)相似,故决定在此
建寺,并取名灵鹫寺。

明帝为表示信佛,追命“大孚灵鹫寺”。

“大孚”即弘信的意思。

“大孚灵鹫寺”就是今显通寺的前身。

从那时起,佛教就在五台山深深扎下了根,并开始成为中国的佛教中心。

至今佛教在五台山的传播都有1600余年以上的历史,出现过北齐、隋唐、明清三大兴盛期。

五台山佛教信仰以文殊信仰为核心,具有帝王崇奉、诸宗并存等特点,不仅是中国佛教的渊薮,也是界佛教的中心,具有深广的影响。

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的说法,起源于《世华严经》等多部佛经,大意为,震旦东北
方有清凉山,文殊师利菩萨率一万菩萨长住其中应化。

因而,五台山被认为是见于佛
典记载的圣山,其地位自然神圣无比。

同时,文殊菩萨在佛教中被称为七佛之师,菩
萨之母,代表智慧,司掌般若,神通辩才无碍,为释迦佛的法王子,在佛教中具有极
其崇高的地位。

从北魏开始,华严传入五台山,一直到今天,五台山研习尊奉华严的
传统一直未变,始终是佛教华严宗(创立于7世纪,又称贤首宗)的重镇。

这是文殊
信仰的经典、宗派和修行实践依据。

到今天,五台山的文殊信仰更为兴盛,早已传遍了全球。

每年都有全国各地的文殊信
仰者来到五台山参拜文殊菩萨,2014年5月1日随母亲来到五台山,正逢文殊菩萨生日,带着足够的诚意,爬了一千零八十个台阶只为内心的信仰。

五台山文殊信仰超越
了僧俗、宗派,超越了民族、国界,超越了地位、身份,体现了文殊信仰智慧深广、
圆融无碍、普利众生、平等无二的内涵,也体现了五台山文殊信仰历史悠久、基础深厚、生命力蓬勃、辐射面广阔等特点。

宗教信仰及宗教文化是人类一种独特的精神资源和文化财富,五台山文殊信仰与现实
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如何了解并开发利用这一资源和财富,是一件非常重
要而有意义的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