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哈定律宇宙膨胀说1929年哈勃(E.P.Hubble)研究星系光谱的红移现象

合集下载

天文学的历史(二)1901-1968

天文学的历史(二)1901-1968

天文学的历史(二)1901-1968公元1900年,光绪26年,美国基勒用92厘米口径的反射望远镜拍摄了上百个星云,发现拍照星云用反射望远镜更优越,他还在照片上发现了十万个以上的星云,旋涡星云是普遍存在的,对制造大型反射望远镜是一个促进;俄国列别捷夫证明了光压的事实;美国的张伯伦提出太阳系起源的星子假说;法国克劳德和德延古发明棱镜等高仪。

公元1901年,光绪27年,英仙座新星成为全天第三亮星,从视差估计距离为100光年,天文学家用它与1885年仙女座大星云中新星作对比研究;荷兰卡普因发现银河系恒星运动的“二流”现象,并提出解释;美国纽康提出计算黄赤交角公式。

公元1902年,光绪28年,法国试播短波无线电时号。

公元1903年,光绪29年,俄国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液体燃料火箭最适合于宇航。

公元1904年,光绪30年,经卡普因的归算处理,吉尔拍摄的南天恒星的好望角星表发表,有星454000颗;美国建成帕洛马天文台。

公元1905年,光绪31年,美国海尔太阳单色光照相仪安装于威尔逊山帕萨迪纳;美国开始无线电授时;爱因斯坦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中提出狭义相对论。

公元1906年,光绪32年,德国沃尔夫发现属于脱罗央群的一颗小行星;美国海福德根据重力确定地球为椭球体;美国洛厄尔根据他的火星观测写成《火星和它的运河》,1908年又写出《火星,生命的居住地》。

公元1907年,光绪33年,丹麦赫兹普龙发现巨星和矮星;美国波特伍德提出测定地球年龄的铀蜕变规律法。

公元1908年,光绪34年,通古斯大陨石落在西伯利亚;美国弗罗斯特发现开阳星是四合星;美国海尔利用谱线的塞曼效应发现了黑子磁场;美国威尔逊山1.53米反射望远镜投入工作,并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太阳塔。

公元1909年,宣统元年,英国达维特发现地磁南极。

公元1910年,宣统二年,德国威尔森、席纳尔和法国诺德曼测定恒星温度,进而计算恒星直径;德国史瓦西提出恒星运动速度的椭球分布。

哈勃定律

哈勃定律

哈勃开展的这项观测研究是非常细致又极为枯燥的,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精力。

与现代设备相比,1920年代观测条件很简陋,2.5米口径望远镜不仅操纵起来颇为费力,而且不时会出现故障。

星系是非常暗的光源,为了拍摄到它们的光谱,在当时往往需要曝光达几十分钟乃至数小时之久,其间还必须保持对目标星系跟踪的准确性。

为获取尽可能清晰的星系光谱,哈勃甚至迫不得已用自己的肩膀顶起巨大的镜筒。

人们调侃地形容说“冻僵了的哈勃”就“像猴子般地”成夜待在望远镜的五楼观测室内,“脸被暗红色的灯光照得像个丑八怪”,由此足见这位天文学大师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顽强拼搏的科学精神。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努力工作,到1929年哈勃获得了40多个星系的光谱,结果发现这些光谱都表现出普遍性的谱线红移。

如果这是缘于星系视向运动而引起的多普勒位移,则说明所有的样本星系都在做远离地球的运动,且速度很大。

这与银河系中恒星的运动情况截然不同:银河系的恒星光谱既有红移,也有蓝移,表明有的恒星在靠近地球,有的在远离地球。

不仅如此,由位移值所反映出的星系运动速度远远大于恒星,前者可高达每秒数百、上千公里,甚至更大,而后者通常仅为每秒几公里或数十公里。

在设法合理地估计了星系的距离之后,哈勃惊讶地发现,样本中距离地球越远的星系,其谱线红移越大,且星系的视向退行速度与星系的距离之间可表述为简单的正比例函数关系:v=H0r,(v表示星系的视向速度,星系的距离为r)这就是著名的哈勃定律,式中的比例系数H0称为哈勃常数。

哈勃于1929年3月发表了他的首次研究结果,尽管取得了46个星系视向速度资料,但其中仅有24个确定了距离,且样本星系的视向速度最高不超过1200公里/秒。

实际上当时哈勃所导出的星系的速度-距离关系并不十分明晰,个别星系对关系式v=H0r的弥散比较大。

后来他与另一位天文学家赫马森(M.L.Humason)合作,又获得了50个星系的光谱观测资料,其中最大的视向速度已接近2万公里/秒。

宇宙膨胀的证据

宇宙膨胀的证据

放射波的星系时,他们看到在可 见光的波长段是相对圆的恒星 体系。而另一方面,遥远的放射 星系好像有被拉长的趋势,而有 时它是不规则的结构。此外,在 大多数遥远的放射星系中,不像 那些附近的星系那样,光的分布 趋于同辐射的发射方式相匹配。 同样,当天文学家研究巨大 的、密集的星系团时,他们发现 了那些附近的和那些遥远的之 间的不同。遥远的星团包含有偏 蓝的星系,以显示恒星正在形成 的证据。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进行 的观察证实至少在这些年轻的 星团中,有一些恒星的形成可能 是它们成员星系之间碰撞的结 果,这是在当前时代非常少见的 一种过程。 因此,如果星系一直都在互 相远离,并早已开始,那么它们 曾经集中在某个密集的物质与 能量的海洋中似乎就是合乎逻 辑的。 确实, 在 03"2 年, 当人们对 遥远的星系还知道不多时,一位 比利时天文学家就提出,宇宙的 膨胀可能追溯到一个极端的密 集状态,他称之为原始的 “ 超原 子” 。他认为, 甚至现在还可能探 测来自这种原始原子的残余辐 射。但是这种辐射特征看起来会 像什么样呢6
冲击与希望 %&’ 研究:
! 孙凤武

成冠伦 !
"##$ 年第 " 期

不久有消息报道, 世界上最大的不明飞行物研究机构—— — 英 国飞碟研究所宣布关闭。关闭的主要原由是, 近年来世界各 地发现不明飞行物的案例日渐稀少, 众多的研究人员无事可 干。该机构不得不宣布解散。这里我们不考虑经济因素, 其实飞碟研 究是有许多事情要做的。对于 %&’ 的研究,更多的是民间组织进行 的, 为数不多的官方研究机构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面对着有数十年出没历史的不明飞行物现象,人们一直想揭开 这个谜底: 人类数十年来看到的不明飞行物究竟是什么( 有一点现在 应该肯定, 众多的不明飞行物现象, 有其各种各样的原因, 并不只是 有一个答案。 因此,%&’ 研究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对形形色色的 %&’ 现象进行 分类, 进行甄别。 观察到的 %&’ 情况不同, 环境不同, 其谜底也不同。 有的可以认为是自然现象;有的可以认为是人造飞行器带来的错觉; 但是,更多的可能还是另一种更为智慧的生物和星球所造成的现象; 当然也可能是一种未知的神秘的自然现象所造成的。不管怎样想像, 你确实不知道主要的谜底是什么。通过研究和甄别, 研究者筛掉现在

宇宙膨胀学说

宇宙膨胀学说

宇宙膨胀学说
宇宙膨胀学说是现代天文学的基础之一,它是描述宇宙演化的重要理论。

它认为,宇宙是从一个非常小、非常热、非常密集的点开始,经过一系列的演化过程,逐渐扩大、冷却、稀疏,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宇宙。

宇宙膨胀学说最早由比利时天文学家乔治·勒梅特尔在1927年提出,他通过观测到星系的红移现象,发现宇宙正在膨胀。

这个理论在1931年被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进一步证实,他通过观测到更多的星系,发现它们的红移速度与它们的距离成正比。

根据宇宙膨胀学说,宇宙的膨胀速度是与距离成正比的,这个比例关系由哈勃定律描述。

哈勃定律表明,一个星系的红移速度与它与我们的距离成正比,即:
v = H0 ×d
其中,v是星系的红移速度,d是星系与我们的距离,H0是哈勃常数,它描述了宇宙的膨胀速度。

宇宙膨胀学说还涉及到宇宙的年龄、密度和形态等问题。

根据宇宙膨胀学说,宇宙的年龄约为138亿年,宇宙的密度与膨胀速度有关,如果宇宙的密度超过一个临界值,宇宙将会在未来某个时刻停止膨胀并开始收缩,形成一个“大坍缩”;
如果宇宙的密度低于这个临界值,宇宙将会一直膨胀下去。

宇宙膨胀学说还涉及到宇宙的形态问题。

根据宇宙膨胀学说,宇宙的形态可以分为三种:平坦型、开放型和闭合型。

平坦型宇宙的密度等于临界密度,宇宙将一直膨胀下去;开放型宇宙的密度小于临界密度,宇宙将一直膨胀下去,但膨胀速度会越来越慢;闭合型宇宙的密度大于临界密度,宇宙将在未来某个时刻停止膨胀并开始收缩。

总之,宇宙膨胀学说是现代天文学的基础之一,它为我们理解宇宙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宇宙加速膨胀是假象

宇宙加速膨胀是假象

宇宙加速膨胀是假象宇宙大爆炸学说与暗能量学说是宇宙加速膨胀假象推出的荒诞论刘叙义2020年11月1929年,E.P.哈勃发现河外星系视向退行速度V与距离d成正比,即:V = H0为71 ± 4 km s Mpc,在2006年又修正为77 km s Mpc。

这个关×d。

数值 H系式也称哈勃定律,是关于宇宙星系运动的权威理论。

这条定律是哈勃和米尔顿·修默生在接近十年的观测之后,于1929年首先公式化,被认为是在扩展空间范例上的第一个观察依据,经常被援引作为支持宇宙大爆炸的一个重要证据。

随着哈勃定律的提出,宇宙膨胀的观念逐渐确立。

物理学家索尔·珀尔马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布莱恩·施密特(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与亚当·里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透过观测遥远超新星而发现了宇宙加速膨胀",共同荣获2006年邵逸夫天文学奖与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哈勃定律揭示宇宙是在不断膨胀的,这种膨胀是一种全空间的均匀膨胀,因此在任何一点的观测者都会看到完全一样的膨胀。

从任何一个星系来看,一切星系都以它为中心向四面散开,越远的星系间彼此散开的速度越大。

哈勃定律百年来成为观测研究宇宙星系运动的主流理论,有公式有方法有大量观测数据的支持,如此权威的天文理论,现在还能质疑它的正确性吗?宇宙星系的星光越远越红的天文观察,比照声音的多普勒效应移植到光线里来,推出光线的多普勒效应,推出遥远星系都是背离我们地球做分离运动,并且距离越远退行速度越快。

把星系光谱的红移原因归入多普勒效应,由此从时间往前推出了宇宙大爆炸学说,从空间往外推出了宇宙外围存在暗能量学说。

宇宙大爆炸理论成为目前解释宇宙起源的主流理论,它描述我们身处的这个宇宙是由一个无限微小奇点爆炸产生,生成宇宙万物亿万星系,宇宙以指数规律加速膨胀,星系之间相互分离,并且分离速度越来越快。

宇宙大爆炸理论表明,宇宙是由无限小的物理奇点爆炸产生,也可以说宇宙是无中生有出现的。

哈勃的红移定律

哈勃的红移定律

哈勃的红移定律
哈勃定律是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Edwin Hubble)于1929年发现的一条描述宇宙膨胀性质的定律。

该定律认为:宇宙中各个星系离我们越远,它们离开我们的速度就越快,速度与距离成正比。

哈勃通过研究天体光谱的红移,揭示了宇宙的膨胀性质。

在观测天体光谱时,科学家们发现许多星系的光谱呈现红移现象,即谱线相对预期位置向红光部分偏移。

根据多普勒效应,光谱红移代表着光源正在远离我们。

哈勃观测了许多星系的红移和距离,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距离我们越远的星系,其红移越大,表明它们离开我们的速度越快。

这一定律为后来的研究证实,并为宇宙膨胀的现代相对论宇宙学理论提供了基石,成为星系退行速度及其和地球的距离之间的相关的基础。

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2020尔雅答案

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2020尔雅答案

-----------------------------------------------------------------------------------------------------------------------------古老的美好神话1【单选题】在宇宙空间弥漫着形形色色的物质,如银河系、太阳系、恒星、行星、气体、尘埃、电磁波等,它们都是( )。

答案:运动的A、静止的B、运动的C、有时静止D、有时运动2【多选题】关于宇和宙的错误解释是()。

ACDA、宇是无边无际的时间,宙是无始无终的空间B、宇是无边无际的空间,宙是无始无终的时间C、宇是无限空间和无限时间的统一D、宙是无限空间和无限时间的统一3【判断题】宇宙是无限空间和无限时间的统一。

答案:对4【判断题】宇宙万物都是由大爆炸产生的,大爆炸是宇宙的起源,但不是时间的起点。

答案:错1.1.2最具影响力的宇宙大爆炸学说1【单选题】1929年发现了普遍的星系红移,推测宇宙在膨胀,这个著名的定律叫做( )。

答案:哈勃定律A、哈勃定律B、相对论C、宇宙大爆炸D、黑洞理论2【多选题】197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 )。

ACA、彭齐亚斯B、伽莫夫C、威尔逊D、哈勃3【多选题】1964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两位工程师意外地发现了()CDA、鸽子的粪便效应B、有问题的仪器C、3.5K的黑体辐射D、宇宙大爆炸的证据4【判断题】两位美国通讯工程师获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因为发现了宇宙大爆炸的证据。

答案:对5【判断题】二十世纪初人类认为宇宙是运动的,不断变化的。

答案:错6【判断题】宇宙背景中残留下的热辐射是宇宙大爆炸曾经发生过的证据。

答案:对1.1.3银河系与太阳王国1【单选题】银河系向外伸出的四条旋臂组成的旋涡结构反映了银河系( )。

答案:存在自转运动A、具有漂亮的外形B、存在自转运动C、是一个巨大气云D、旋臂的物质密度低2【单选题】银河系是星系的典型代表,大约是由()颗恒星和大量星际物质组成的庞大天体系统。

宇宙膨胀与大爆炸理论

宇宙膨胀与大爆炸理论

宇宙膨胀与大爆炸理论宇宙膨胀与大爆炸理论(Big Bang Theory)是现代宇宙学的基石之一,它描述了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该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巨大的爆炸事件,即所谓的“大爆炸”,之后宇宙开始膨胀,并经历了持续的演化。

大爆炸理论的首倡者是比利时天文学家乔治·勒迈特(GeorgesLemaître)和美国天文学家爱德华·哈勃(Edwin Hubble)。

勒迈特在1927年首次提出了宇宙膨胀概念,他认为,宇宙是从一个最初非常小、非常热、非常致密的状态开始膨胀的。

哈勃在之后的观测研究中发现,宇宙中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的银河系,这一发现进一步支持了宇宙膨胀的理论。

根据宇宙膨胀与大爆炸理论,宇宙起源于一个无限热和致密的点,被称为“奇点”。

在大爆炸发生后,宇宙经历了一个极短暂的时期,称为“物质爆发”,之后物质开始冷却,温度下降,宇宙开始膨胀。

在膨胀的过程中,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逐渐稀释,星系、恒星和行星等结构逐渐形成。

宇宙膨胀与大爆炸理论得到了大量观测数据的支持。

其中最重要的证据之一是所谓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中的一种微弱辐射,它来自于宇宙诞生后380,000年左右,当时宇宙已经足够凉爽,光子可以自由传播而不再被周围物质云吸收。

这些光子经过数十亿年的演化,最终被科学家们探测到,并成为研究宇宙早期演化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科学家们能够研究宇宙在大爆炸之后的演化过程。

他们发现,这种辐射呈现出非常均匀的分布,微小的温度扰动展示了宇宙最早的结构种子。

通过对这些扰动的研究,科学家们成功解释了很多宇宙的现象,比如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宇宙元素的丰度等。

然而,尽管大爆炸理论已经成为现代宇宙学的支柱,但仍存在一些未解之谜。

例如,大爆炸前的宇宙是如何形成的?目前还没有完全能够解释这个问题的理论。

此外,宇宙中的暗能量和暗物质等现象也是科学家们关注的重点,这些未知的成分对宇宙膨胀的速度和演化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