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胺类神经递质
单胺类神经递质病因和危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单胺类神经递质病因和危害导语:单胺类神经递质,是对身体危害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如果得了这种疾病,特别对于肾脏的危害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很多人,为了保障自己身体的健单胺类神经递质,是对身体危害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如果得了这种疾病,特别对于肾脏的危害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很多人,为了保障自己身体的健康,就想了解一下它的病因以及危害有哪些?为了你能全面的了解,就来一起看看下面详细解答。
单胺类神经递质主要包含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5- 羟色胺(5-HT)、多巴胺(DA)。
5-羟色胺(5-HT)5-HT作为神经递质主要分布于松果体和下丘脑。
在刺激因素的作用下,则从颗粒内释放、弥散到血液,并被血小板摄取和储存。
5-HT能神经元系统广泛作用于额前皮质、边缘系统、垂体活性以及性行为。
5-HT假说认为抑郁症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中5-HT释放减少,突触间隙含量下降所致。
大量研究进一步证实5-HT在抑郁症的病理生理以及抗抑郁药物机制中的作用。
5-HT对雌激素及孕激素比较敏感,5-HT能神经元系统可能随着卵巢激素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而改变。
分娩前后体内激素的急剧变化,5-HT能神经元是否发生改变而导致抑郁的发生?但目前关于5-HT与PPD的研究较少。
有研究报道PPD患者血浆5-HT 含量低于对照组[5],EPDS得分与5-HT含量呈负相关。
但作者认为可能由于高血浆OFQ水平抑制5-HT的释放、合成所致。
多巴胺(DA)DA是下丘脑和脑垂体腺中的关键性神经递质。
DA能神经系统在快感与行为动机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其含量或者功能异常以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医学知识之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前文已述及突触传递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化学递质来完成的(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的情况也是如此)。
一个化学物质被确认为神经递质,应符合以下条件:①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具有全盛递质的前体物质和合成酶系,能够合成这一递质;②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以防止被胞浆内其它酶系所破坏,当兴奋冲动抵达神经末梢时,小泡内递质能释放入突触间隙;③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殊受体,发挥其生理作用,用电生理微电泳方法将递质离子施加到神经元或效应细胞旁,以模拟递质释放过程能引致相同的生理效应;④存在使这一递质失活的酶或其他环节(摄取回收);⑤用递质拟似剂或受体阻断剂能加强或阻断这一递质的突触传递作用。
在神经系统内存在许多化学物质,但不一定都是神经递质,只有符合或基本上符合以上条件的化学物质才能认为它是神经递质。
关于神经递质,首先是在外周迷走神经对心脏抑制作用的环节上发现的。
(一)外周神经递质1.乙酰胆碱在蛙心灌注实验中观察到,刺激迷走神经时蛙心活动受到抑制,如将灌流液转移到另一蛙心制备中去,也可引致后一个蛙心的抑制。
显然在迷走神经兴奋时,有化学物质释放出来,从而导致心脏活动的抑制。
后来证明这一化学物质是乙酰胆碱,乙酰胆碱是迷走神经释放的递质。
以后在许多其他器官中(例如胃肠、膀胱、颌下腺等),刺激其副交感神经也可在灌注液中找到乙酰胆碱。
由此认为,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都是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
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图10-6)。
后来有图10-6 自主神经系统神经末梢的化学传递人进行了上颈交感神经节的灌流,见到刺激节前纤维可以灌流液中获得乙酰胆碱,所以节前纤维的递质也是乙酰胆碱。
现已明确躯体运动纤维也是胆碱能纤维。
节前纤维和运动神经纤维所释放的乙酰胆碱的作用,与菸碱样作用(N样作用);而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释放的乙酰胆碱的作用,也毒蕈碱的药理作用相同,称为毒蕈碱样作用(M样作用)。
2.去甲肾上腺素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递质比较复杂。
单胺类神经递质生理作用

单胺类神经递质生理作用
单胺类神经递质是指一类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
素和肾上腺素。
它们在神经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首先,多巴胺在大脑中起着调节情绪、动机、奖赏和学习的作用。
它参与了对奖赏刺激的感知和对奖赏行为的调节,也与情绪调
节和认知功能有关。
其次,去甲肾上腺素在神经系统中起着调节注意力、觉醒状态
和应激反应的作用。
它参与了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对压力的应对,
同时也参与了情绪调节和认知功能。
最后,肾上腺素在神经系统中也起着类似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同时在外周神经系统中参与调节心血管功能、代谢和免疫功能。
总的来说,单胺类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涉及到情绪、认知、行为和生理功能的调节。
它们的不平衡可能导
致多种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如抑郁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帕金
森病等。
因此,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生理作用有深入的了解对于神
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单胺类神经递质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机制_杨黎华

药物成瘾是神经元对长期使用成瘾性药物产生的异常 代偿性适应,导致耐受、敏化、依赖、复吸等症状。中脑 - 边 缘奖赏系统是药物成瘾产生的最主要的神经解剖基础。各 种成瘾性药物通过作用于奖赏系统,最终引起神经递质释放 的改变,产生奖赏效应。与药物成瘾性相关的神经递质主要 是单胺类神经递质,包括 5-羟色胺 ( 5-hydroxytryptamine,5HT) 和儿茶酚胺( catecholamine,CA) ,儿茶酚胺包括去甲肾 上腺素( norepinephrine,NE) 、肾上腺素( epinephrine ,E) 和 多巴胺( dopamine,DA) 。因此,单胺类神经递质在药物成瘾 中的作用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阐明单胺类神经递质 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药物成瘾的作用机 制,并且为药物成瘾的戒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近几 年单胺类神经递质在成瘾中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1 DA 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机制
DA 是 NE 的前体物质,是下丘脑和脑垂体腺中的一种 DA Dl、D2 受体完成奖赏效应,使人兴奋或低落。
DA 在阿片类物质成瘾导致的奖赏效应、戒断症状、觅药
收稿日期: 2014 - 11 - 11,修回日期: 2014 - 12 - 1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资助( No U1202227) ; 国
5-HT 最早是从血清中发现的,又名血清素,在突触前终 端由色氨酸羟化酶( tryptophan hydroxylase,TPH) 以色氨酸作 为前体物合成。药物成瘾中,5-HT 作用大多是通过调节 DA 系统实现的。5-HT 受体基因具有多态性,已发现的 14 种 5HT 受体,大部分与药物成瘾相关,其中 5-HT1A、5-HT1B、5HT2A、5-HT3 和 5-HT4 激活,可以促进 DA 释放,5-HT2C 受 体抑制 DA 的释放[13]。
5-HT文档

二、5-羟色胺系统5-HT 是一种单胺类的神经递质,它的前体是色氨酸。
5-HT系统广泛分布于脑内,主要存在于中枢。
5-羟色胺能神经元胞体主要集中于低位脑干的背内侧中缝核内,其纤维投射上行部分的神经元位于中缝核上部(此处5-HT含量最多),纤维投射到纹状体、丘脑、边缘前脑和大脑皮层;而下行部分的神经元位于中缝核下部,纤维下达脊髓后角、侧角和前角。
因此其神经末梢几乎投射到脑内大部分的初级靶目标,包括黑质、下丘脑、丘脑、杏仁核、海马区、尾核、壳核和伏隔核及大脑皮层区域和小脑皮层[11]。
广泛的分布,使其可以同时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多个区域的功能。
5-羟色胺受体(5-HTR)多而复杂,已知有5-HT1~5-HT7等7种受体。
5-HT1受体可分为五种亚型,5-HT2受体中分三种亚型,在5-HT5受体中分两种亚型,目前至少发现了16种5-HT受体亚型。
在诸多的5-羟色胺受体中,5-HT3受体是离子通道型受体,其余大多数是G-蛋白耦联受体,部分5-HT1A受体是突触前受体。
5-羟色胺转运体(5-HTT)基因位于染色体17q11.1~12区域,长约31kb。
5-HTT 从突触间隙中移除5-HT,决定突触后受体介导信号的量和作用持续时间,在5-HT 神经传递的微调中起关键作用。
目前发现了三个主要多态位点分别为:启动子区的功能相关多态性(5-HT TLPR)、内含子2区串联重复多态性(5-HTTVNTR)和3’端非编码区(5-HTT-3’UTRG/T)[12]。
5-HT系统主要调节痛觉、精神情绪、睡眠、垂体内分泌等功能活动。
5-HT不仅可以通过自身发挥作用,也可以依靠其受体、转运体等对其他通路的调节来发挥作用,当机体受到心理、生理等应激时可伴随有脑内5-HT合成及代谢的改变。
因此,5-HT功能异常和很多精神疾病有关联,研究表明,5-HT减少可导致人类行为障碍,比如冲动攻击行为、反社会行为、自杀以及自杀相关行为。
目前已经广泛的认为5-HT与很多种心理或精神障碍有关联,比如抑郁症、焦虑症、双向情感障碍、孤独症、精神分裂[13]。
单胺类神经递质简介

单胺类神经递质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生物原 肾上腺素 胺类 5-羟色胺 • γ-氨基丁酸 • 甘氨酸 氨基酸 • 谷氨酸 类 • 组胺 • 乙酰胆碱 • • • • • • • • 内源性阿片肽 P物质 神经加压素 神经肽y……
肽类
其它
Dale原则
• Dale在1935年提出,神经细胞是一个统一的 代谢体,它在各末梢部所释放出的递质应是同 样的。这一神经化学传递的重要概念后来被人 们理解为每个神经元仅合成及释放一种递质, 并称之为Dale氏原则。一神经元在所有的过 程中都只传递一种神经递质 • one neuron one transmitter
谢谢观赏!
化学突触传递是中枢神经系统中 突触传递最重要的方式
神经递质的特征
• 合成:特异性地在于以该物质为递质的突 触前神经元中合成。 • 贮存:通常是集中贮存在囊泡(vesicle) 内,这样可以防止被胞浆内的其它酶所破 坏。 • 释放:当神经冲动到来时,神经末梢内的 递质就以一定浓度(具有显著生理效应) 的量自突触前膜释放入突触间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单胺类神经递质
• 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也称血清素)
单胺递质假说
单胺递质假说
• 持续的压力或者大脑功能紊乱,使单胺类 神经递质浓度和活性下降,从而导致抑郁 • 现在市场上几乎所有的抗抑郁药物,都是 基于这个机制开发的
TO BE CONTINUED
神经递质的再摄取
神经递质的生命周期
• 神经递质的作用可通过两个途径中止:一 是再回收抑制,即通过突触前载体的作用 将突触间隙中多余的神经递质回收至突触 前神经元并贮存于囊泡;另一途径是酶解, 如以多巴胺(DA)为例,它经由位于线粒 体的单胺氧化酶(MAO)和位于细胞质的 儿茶酚胺邻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 transferase,COMT)的作用被代 谢和失活。
中枢神经递质

第二节中枢神经递质二、神经递质的分类1.胆碱类:乙酰胆碱2.单胺类:儿茶酚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3.吲哚类:5-羟色胺4.氨基酸类: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门冬氨酸抑制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5.神经肽类:下丘脑释放激素类、神经垂体激素类、阿片肽类、垂体肽类、脑肠肽类、其它肽类6.气体类: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三、一些主要中枢神经递质神经通路、受体的特点、以及代谢(一)多巴胺(DA)(二)去甲肾上腺素(NE)(三)5-羟色胺(5-HT)(四)乙酰胆碱(ACh)(五)氨基酸类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1.中枢神经系统中氨基酸神经元占70%~80%,γ-氨基丁酸(GABA)和甘氨酸是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在结构上氨基和羧基分别位于碳链两端,中性氨基酸有具有中枢抑制作用;而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则是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结构上有两个羧基和一个氨基的酸性氨基酸都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在绝大多数脑区都大量存在着抑制性氨基酸和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突触。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在脑组织中的含量通常是单胺类神经递质的1000倍左右,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以每克脑组织毫微克计,而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是以每克组织微克计。
GABA在中枢的含量非常高,其浓度有区域的差异性,其中在黑质含量最高,其次为苍白球、下丘脑、四叠体、纹状体和舌下神经核。
GABA神经元在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分布,其中少部分为基本神经元,从一个脑区发出投射到另一个神经元,大部分为中间神经元,向附近的神经元扩散其抑制作用。
2.GABA受体 GABA受体有两种亚型,GABA-A和GABA-B。
GABA-B 受体与钾离子通道和钙离子通道相偶联,对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有抑制作用,中枢肌肉松弛剂氯苯氨丁酸为GABA-B受体的特异性激动剂。
GABA-A受体与苯二氮卓(BZ)受体的关系极为密切,又含有GABA-A受体两个β亚单位和含有BZ受体的α亚单位和一个氯离子通道共同构成超大分子糖蛋白复合物,GABA,BZ和氯离子与这个复合物相互作用发挥其生理效应。
基于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谱研究姜黄和郁金的寒热药性差异

Fi . HPLC- S SI hr m at g a s o atc l m i e g1 M M c o o r m fc e ho a n
( A)Sa drso SM ( / 5 ,1 7 ;( t ad f I m z12 7 ) B)s nad fSM( z14,13 5 n t drso I m/ 8 a 2 ,14,1 8 6 ,12 ;( ) t ia 6 ,19 9 ) C y cl p dtc dsmpe f I m z12, 7 ) D)t ia dt t a lso SM( / 8 ,13 5 1 8 6 ,12 . e t a lso M( / 5 17 ;( ee S y cl e ce smpe f I m z14 2 ,14, 6 ,19 9 ) p e d
郁金水 提物组 (0g 药/ g 及热 证模 型姜黄 水提物 组 (0g 药/ g ,每组 8只.寒证 和热证模 型是 1 生 k) 1 生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