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导语】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篇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在老有所养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探索破解人口老龄化的新途径,加快我市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最近,我们对集安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结合各地的做法和经验,就进一步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集安市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一)人口老龄化趋势凸显。
截止目前,集安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已达25877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8%;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到3829人,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14.8%;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4425人,占老年人口的17.1%。
集安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且老年人口数量正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预计到XX年,集安市老年人口将达到36000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6%。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青壮年人口流动性增强,老年人口呈现出基数大、发展速度快,老龄化伴随空巢化的特征,因丧偶等原因独居的高龄老人比重也相当高。
据统计,集安市现有空巢老人2460人,城区三无老人109人。
人口老龄化势必引起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使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照料功能不断弱化,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激增。
据调查,集安市城区约85%的老人有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约15%的老人想入住老年公寓,所有老年人都希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在养老观念上,正在由养儿防老向国家养老转变;在养老形式上,正在由家庭化向社会化、普惠化、均等化转变。
(二)养老服务机构得到改善和发展。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展养老服务业,制定出台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使集安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和提高。
养老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养老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我市积极推进养老项目的建设工作。
现将养老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汇报如下:
首先,我市加大了对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资金补助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行业,推动养老机构的多元化发展。
目前,我市已建成一批规模较大、服务质量较高的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了良好的养老环境和优质的养老服务。
其次,我市注重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在城市和乡村,我们建设了一批老年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医疗康复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养老活动和便利的医疗康复服务。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养老服务设施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老年人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此外,我市还积极推进了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通过建立健全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我们让老年人能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养老服务。
我们鼓励和支持社区开展养老托幼一体化服务,为有需要的老年人和儿童提供照料和关爱。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专业能力。
最后,我市还加强了养老服务的信息化建设。
我们建立了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询和服务预约渠道。
通过互联网+养老服务的模式,我们让老年人能够更加便利地享受到各种养老服务,提高了养老服务的便捷性和透明度。
综上所述,我市在养老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养老项目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努力让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关于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6篇)

关于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6篇)(篇一)为积极探索和推进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根据政协年初工作安排,我们就此项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先后到有关村镇,了解敬老院、农村互助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行现状,并到阎良区德瑞养老中心、安康市康复托养中心、汉阴县城关镇、涧池镇等相关机构进行考察。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全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一)老年人状况截至年底,全县总人口342141人,96819户,户均3.5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369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7,超过全国15.5和全省15.48的老龄化水平。
其中,65岁及以上有3410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6,70岁及以上有2400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百岁老人8人,有留守老人8110人,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对象5401人。
总体情况是全县老龄人口规模大、增速快,日趋高龄化的特点。
(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县委、政府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工作方针,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把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作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稳步推进我县“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1、落实政策,有序推进社会养老服务工作。
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工作目标,积极落实惠老优待政策,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养老事业发展的意见》、《紫阳县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敬老院工作的通知》等文件。
县、镇两级设置了养老工作机构,制度、机制健全。
将供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全县“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经费增加到5800元/年/人,分散供养经费增加到5300元/年/人。
在有条件的10个集镇设立“一站式”医疗救助业务,对“五保”老人实行全免费医疗。
结合城乡低保及医疗救助、高龄补贴等制度,对特困老人予以优先救助,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共5篇)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共5篇)(篇一)为加快发展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我市老龄人口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与养老服务业相对滞后的矛盾,助推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程。
根据市政协七届五十四次主席会议工作部署,5月12日至19日,由市政协副主席邓刚率领社法委部分政协委员到**、**、杭州学习考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年5月2 7日至31日,由邓刚带队,市政协社法委组织部分委员及市民政局相关人员共17人,对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和调研。
视察组先后实地视察了解市社会福利院和水城县社会福利中心,老鹰山镇敬老院,红桥新区老年养护楼及养老地产在建项目,凤凰社区、水木清华、**社区、白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8个机构和站点,听取了相关情况介绍,组织委员座谈讨论。
调研组由5人组成,先后前往盘县柏果、鸡场坪、刘官敬老院,六枝特区落别、新窑敬老院,塔山社区幸福院和廻龙溪在建的老年公寓项目等进行实地调研。
调研组分别听取了市民政局和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的工作情况介绍,结合视察、调研情况,组织委员对全市不同类型、不同服务内容、不同服务对象的养老机构和站点进行了认真的座谈讨论。
现将视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目前,全市共有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39.1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3.5%,我市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努力工作,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形成了城市以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为核心,民办养老机构为辐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辅助;农村以敬老院为支撑,幸福院为辅助的养老服务格局。
养老服务正逐步朝着产业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截至**年底,全市养老机构122家(其中城市福利院4家,农村敬老院91家,民办养老机构13家,其他类别14家)。
社区居家养老和日间照料中心60家,农村幸福院176家。
国务院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9.10•【文号】•【施行日期】2024.09.10•【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老年人保障正文国务院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情况的报告——2024年9月10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民政部部长陆治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情况,请审议。
发展养老服务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多次研究部署、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深刻指明了养老服务工作的形势趋势、目标任务、重要意义,为新时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李强总理多次作出部署,要求重点解决好老年人居家养老、就医用药、康养照护等急难愁盼问题。
谌贻琴国务委员多次研究、提出明确要求。
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分关心养老服务工作,通过立法修法、执法检查、重点督办建议、听取审议报告、专题调研等方式,持续给予养老服务工作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
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抓好落实,不断推动我国养老服务从服务特殊困难老年人为主向服务全体老年人转变,从机构养老为主向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转变,从政府供给为主向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供给转变,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一)制度体系更加完备。
全国人大常委会一次修订、三次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养老服务法已列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规划》以及《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第二类“需要抓紧工作、条件成熟时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项目。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状况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解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我们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工作。
本报告将总结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现状,并探讨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参考。
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1.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包括养老院、白天照料中心、护理机构等。
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设施建设,并鼓舞社会力气参与。
然而,养老服务设施的数量和分布仍存在不均衡的问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差距。
2.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育和储备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各级政府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和扶持政策,逐步增加养老服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
然而,目前养老服务人员队伍整体还不够充实,特殊是高水平的养老服务人员相对稀缺。
3.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建设养老服务政策体系的完善和健满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
我国多个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养老服务政策文件,包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医疗保障政策等。
然而,养老服务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政策的落地和执行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4.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对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包括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网、智慧养老系统等。
但依旧存在信息共享不畅、数据安全保障不完善的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1.人力资源不足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人员供给不足,特殊是高水平的养老服务人员更稀缺。
人力资源的紧缺限制了养老服务体系的进一步进步。
2.设施分布不均衡养老服务设施的数量和分布存在明显的城乡和地区差距。
城市地区的服务设施相对较多,而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服务设施相对不足。
3.政策缺失和执行不力养老服务政策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执行的力度和效果还不够抱负。
一些养老服务政策的落地难度较大,导致政策效果不明显。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共5篇)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共5篇)(篇一)为加快发展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我市老龄人口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与养老服务业相对滞后的矛盾,助推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程。
根据市政协七届五十四次主席会议工作部署,5月12日至19日,由市政协副主席邓刚率领社法委部分政协委员到**、**、杭州学习考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年5月27日至31日,由邓刚带队,市政协社法委组织部分委员及市民政局相关人员共17人,对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和调研。
视察组先后实地视察了解市社会福利院和水城县社会福利中心,老鹰山镇敬老院,红桥新区老年养护楼及养老地产在建项目,凤凰社区、水木清华、**社区、白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8个机构和站点,听取了相关情况介绍,组织委员座谈讨论。
调研组由5人组成,先后前往盘县柏果、鸡场坪、刘官敬老院,六枝特区落别、新窑敬老院,塔山社区幸福院和廻龙溪在建的老年公寓项目等进行实地调研。
调研组分别听取了市民政局和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的工作情况介绍,结合视察、调研情况,组织委员对全市不同类型、不同服务内容、不同服务对象的养老机构和站点进行了认真的座谈讨论。
现将视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目前,全市共有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39.1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3.5%,我市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努力工作,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形成了城市以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为核心,民办养老机构为辐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辅助;农村以敬老院为支撑,幸福院为辅助的养老服务格局。
养老服务正逐步朝着产业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截至**年底,全市养老机构122家(其中城市福利院4家,农村敬老院91家,民办养老机构13家,其他类别14家)。
社区居家养老和日间照料中心60家,农村幸福院176家。
关于推进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为推进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根据政协年初工作安排,县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就此项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先后到蓉城、木镇、杨田、乔木等乡镇,了解乡镇敬老院、城西医养康复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行现状,并到XX润泽老年颐养园、星健兰庭养老社区、四季永逸颐养园永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相关机构进行考察。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全县老年人口现状截止2017年底,全县总人口27.3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5.1万人,人口老龄化达到18.7%;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6085人,占总人口2.23%,占老年人口11%;在60周岁以上老人中,残疾或者失能者达2800余人,留守、空巢或者独居老人10000余人。
全县农村五保户老人1771人,城市三无老人702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没有赡养人或赡养人无收入来源),农村低保老人3000余人。
二、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老年人事业,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大养老保障力度,逐步构建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老年福利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1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合作医疗制度,对困难对象和弱势群体实施五保供养、低保救助、医疗救助等,老有所养和病有所医得到基本保障。
2、对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6085人享受,年补贴资金236万元;3、对失能失智的低收入(五保、低保、三无、扶贫对象)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补贴,每月每人补贴200元,年发放资金近200万元。
4、设立老年人爱心基金,用于资助贫困老年人和开展老年人文体活动。
(二)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不断完善。
1、县内现有5家敬老院,容纳床位600余张;2、城西医养康复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逐步完善,服务范围覆盖了全县老年人;3、润泽老年颐养园、星健兰庭养老社区、四季永逸颐养园永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机构设施齐全、服务优质,得到老年人家属的一致好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情况
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情况汇报
现就xxx县完善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截至底,全县总人口数XXX万人,有XX岁以上老年人XXX人,占人口总数的XXX。
其中:60岁~79岁老年人XXX人(城镇XXX人,农村XXX人),80岁~99岁老年人XXX人(城镇XXX人、农村XXX 人),100周岁以上老年人XX人(农村XX人、农场XX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60号)和《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 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XXXX〕XXX号)要求,“十二五”以来,x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改进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认真执行“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研究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了《xxx县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初步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管理多样化的适度普惠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老龄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一)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老年人保障水平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健全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对符合条件的城乡老年人及特困老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初,全县享受城乡“低保”待遇老年人XXX人(其中城镇XXX人,平均保障水平为每人XX元/月;农村XXX人,平均保障水平为每人XXX元/月),近三年城乡低保标准年均增长XX%,有力地提高了老年人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起,累计为80岁以上老年人(XXX万人次)发放高龄补助金XXX万元,发放率达到XXX%。
当前,全县共有五保供养对象XXX户XXX人,月人均供养水平由的XX元提高到了的XX元,年均增长XX﹪。
4所乡镇农村敬老院协议入住老年人XX名,长期居住XX名。
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同时享受五保供养金和城市低保金,供养标准达每人XX元/月;xxx县社会福利院集中供养“三无”人员XX名,供养标准达每人XXX元/月。
(二)加快敬老院设施建设,提升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
“十二五”以来,我县深入贯彻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条例》,坚持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相结合,稳步提高集中供养率。
持续加大投入,坚持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敬老院设施建设,创新服务和管理,乡镇敬老院和“五保”老人管理服务水平、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投资XXX万元,新建、改建xxx镇、xxx镇、xxx镇、布朗山乡、xxx镇XX所公办乡镇农村敬老院和XX所县社会福利院(总占地面积XXX平方米,建筑面积XXX平方米,总床位数XXX张),除xxx
镇农村敬老院外,其余XX所均为公寓式住房,集生活居住、娱乐、休闲保健于一体,为农村五保老人、城镇三无人员和鳏寡孤独老年人提供了强有力的养老保障基础。
当前,除xxx镇农村敬老院外,其余XX所养老服务机构已投入使用。
(三)以基层社区(村)为重点,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当前,我县投入使用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XX所(建筑面积XXX平方米,床位数XXX张,投入建设资金XXX万元)。
我县在建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XX所,计划投资XXX万元,建筑面积XXX 平方米,设计床位XX个,XX个项目预计12月完工,建成后,xxx县各类养老床位将达到XXX个,为满足我县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切实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了保障。
(四)加强老年人活动场所建设,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一是加大老年文体设施投入,强化管理和服务。
我县本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条块结合”的原则,健全完善老年大学和老年体协组织网络,加强对老年文化体育组织的引导、管理和服务,逐步构建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全民组织网络。
全县有老年业余体育团队和体育组织XXX个(每个社区和乡镇均有群众体育锻炼团队),各类老年活动场所(室)XXX 个,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排球、门球、陀螺等比赛活动,极大丰富了老年人娱乐活动。
当前,xxx县老年人活动中心(投资XXX万元,建筑面积约XXX平方米)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进行室内装修。
二是大力推进农村老年人活动场所建设。
以
来,我县不断加大投入,先后投资XXX万元,建成农村老年人活动场所XXX处。
,申请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XXX万元,建成了XXX个农村幸福院,同时为XXX个村(组)配送了乒乓球台、气排球、地掷球、门球等活动器材,确保了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三是以敬老院为载体,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指导各敬老院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五保老人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养老服务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广大老年人的需求相比,与上级部门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乡镇农村敬老院的入住率不高,社会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受传统养老观念影响,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老人自愿入住的少,居民养老方式仍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服务水平较低。
二是机构养老服务覆盖面窄,享受主体仍局限在一些特殊群体范围。
养老服务的提供,主要以政府提供公益性服务为主,供养对象大部分是城市“三无”和农村“五保”老年人,受益面少,养老服务享受面窄。
三是社会力量参与不够,市场运作机制尚未形成。
现在机构养老主要还是以公办运作为主,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主要原因:1.为老年人服务市场还不成熟,缺乏有资质的为老年人服务实业机构和中介组织的龙头引领;2.社会办养老服务业效益周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