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轴对称性(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圆的对称性(2) 2012、10、31 主备人:陈根涛 班级 姓名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圆的对称性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运用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进行有关

的计算和证明.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圆的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和理解研究

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使学生领会数学的严

谨性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参与的主动谨慎精神.

学习重点: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学习难点: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

二、 知识准备

学生自学p 113-p 114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 圆是_________________图形,其对称轴为_________________.圆有 对称轴。

2、 如图,在⊙O 中,CD 是直径,AB 是弦,CD ⊥AB ,垂足为E .

则有AE=_____,

_____= ,

____= .

3、 ⊙O 直径为8,弦AB =4 2 ,则∠AOB =_____。

4、 ⊙O 的直径为10,弦AB 的长为8,M 是弦AB 上的动点,则OM 的长的取值范围是

( ) A .3≤OM ≤5 B .4≤OM ≤5 C .3<OM <5 D .4<OM <5

三、学习内容

问题一、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你能找到多少条对称轴?

(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上述问题的?大家互相讨论一下.)

操作:①在圆形纸片上任画一条直径;

②沿直径将圆形纸片折叠,你发现了什么?

结论:

问题二、按下面的步骤做一做:

1.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一个⊙O ,沿圆周将圆剪下,把这个圆对折,使圆的两半部分重

合.

2.得到一条折痕CD .

3.在⊙O 上任取一点A ,过点A 作CD 折痕的垂线,得到新的折痕,其中,点M 是

两条折痕的交点,即垂足.

4.将纸打开,新的折痕与圆交于另一点B ,如右图.

(一)、在上述的操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弧? 为什么呢?

(AM =BM ,AC =BC ,AD =BD ,因为折痕AM 与BM 互相重合,A 点与B 点重

合.) (二)、你能给出几何证明吗?(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

(三).在上述操作过程中,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A O

B

C D

M A O B C D M

在这里注意:①条件中的 “弦”可以是直径.②结论中的“平分弧”指平分弦所

对的劣弧、优弦.

(四)例题讲解

例 1 (1) 如图,以O 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

交小圆于点C 、D ,AC 与BD 相等吗?为什么?

(2)若AB=12 cm,OP ⊥AB ,你能求出圆环的面积么?

例 2 如图,已知:在⊙O 中,弦AB 的长为8,圆心O 到AB 的距离为3。

⑴求的半径; ⑵若点P 是AB 上的一动点,试求OP 的范围。

例 3 如图,∠C=90°,⊙C 与AB 相交于点D ,AC=5, CB=12,则AD=_____ 。

四、知识梳理

1.利用圆的轴对称性研究了垂径定理.

2.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相结合,构造直角三角形,可解决计算弦长、半径、弦心距等问题

五、达标检测

1、 如图,已知在⊙O 中,弦AB 的长为8cm ,圆心O 到AB 的距离为3cm ,则⊙O

的半径 .

2、 圆内一弦与直径相交成30°,且分直径为1cm 和5cm ,则圆心到这条弦的距离

为_____

3、 过⊙O 内一点P ,最长的弦为10cm ,最短的弦长为8cm ,则OP 的长为 .

4、已知点P 是半径为5的⊙Ο内一定点,且PO=4,则过点P 的所有弦中,弦长为整数值

的弦有 条.

5、一个点到圆的最大距离为11cm ,最小距离为5cm,则圆的半径为( )

(A)16cm 或6cm, (B)3cm 或8cm (C)3cm (D )8cm

6、⊙O 中,弦AB 垂直平分半径OC ,则弦AB 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 。

7、已知⊙O 过正方形ABCD 顶点A 、B ,且与CD 相切,若正方形边长为2 ,则圆的半径

为 ( ) A 、34 B 、45 C 、2

5 D 、1 7、在半径为5的圆中,弦AB ∥CD,AB=6,CD=8,试求AB 和CD 的距离.

8如图,BD 为⊙O 的直径,AB AC =,AD 交BC 于E ,2AE =,4ED =.

(1)求证:ABE ADB △∽△. (2)求AB 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