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加权平均法

合集下载

商品销售成本的结转方法

商品销售成本的结转方法

商品销售成本的结转方法商品流通企业在商品销售后,一方面要核算取得的商品销售收入,另一方面还需要计算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

从理论上讲,商品销售成本应包括已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也就是说,商品销售成本应包括已销售商品的购入价,以及其在流通领域中继续追加的费用,如运费、保管费、包装费等。

但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简化核算手续,一般商业企业的商品销售成本只局限于已销售商品的购入价,而其在流通领域中继续追加的费用,则作为经营费用处理。

按照商品销售成本结转的时间分,有逐日结转和定期结转两种。

逐日结转是逐日计算出商品销售成本后,逐日从“库存商品”账户上转销,故又称随销随转。

这种方法能随时反映库存商品的结存金额,但工作量较大。

定期结转是在期末即月末集中计算出商品销售成本后,从“库存商品”账户上一次转销,故又称月末一次结转。

这种方法,工作量较小,但不能随时反映库存商品的结存金额。

按照商品销售成本计算的程序分,有顺算成本和逆算成本两种。

顺算成本是先计算各种商品的销售成本后,再计算各种商品的结存金额。

这种方法一般采用逐日结转,所以工作量较大。

逆算成本又称倒挤成本,是先计算各种商品的期末结存金额,然后据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这种方法一般采用定期结转,所以工作量较小。

按照商品销售成本的结转方式分,有分散结转和集中结转两种。

分散结转是按每一库存商品明细账户逐户计算出商品销售成本,逐户转销,然后加总后作为类目账结转商品销售成本的依据。

采用这种方法。

账簿记录清楚完整,有利于加强对各种商品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考核,但工作量较大。

集中结转是期末在每一库存商品明细账上只结出期末结存金额,再按类目加总后作为类目账的期末结存金额,然后在类目账上计算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

这种方法可以简化计算和记账手续,但账簿记录不够完整,只能按商品类别来考核分析其经营业绩。

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是一项重要而繁重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期末库存商品的价值及企业的经营成果是否正确。

因此,就有必要根据各企业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正确地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商品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即购进价格。

由于批发商品的进货渠道、进货批量、进货时间和付款条件的不同,同种规格的商品,前后进货的单价也可能不同。

除了能分清批次的商品可以按原进价直接确定商品销售成本外,一般情况下,出售的商品都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定一个适当的进货单价,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和确定库存价值,据以核算商品销售损益,以反映经营成果。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程序,有顺算和倒算两种方法。

顺算法先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再据以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倒算法先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再据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顺算法的计算公式: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X进货单价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数量X进货单价倒算法的计算公式: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X进货单价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金额+本期增加金额-本期非销售减少金额-期末结存金额按照以上计算方法和商品的不同特点,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加权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加权平均单价=(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月初存货成本)/ (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月初存货数量)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X加权平均单价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X加权平均单价注:差价计算模块中就是按这种方法处理月综合差价率=(期初差价+入库差价)/(期初金额+入库金额)差价=出库金额X月综合差价率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商品销售成本比较均衡,计算结果亦较准确,但工作量较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少,前后进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销售成本的佐证材料

销售成本的佐证材料

销售成本的佐证材料
销售成本指的是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为已经销售的产品提供劳务的成本、其他销售的业务成本。

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两部分。

主营业务成本是指销售产品、半成品或者劳务形成的成本。

其他业务支出是销售材料、出租包装物、出租固定资产等形成的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产品销售数量或提供劳务数量×产品单位生产成本或单位劳务成本。

销售成本主要包括哪些
1、支付给销售的佣金,业务部门的办公费、折旧费、水电费、人员工资、福利费、差旅费、交通费、通讯费,以及其他与销售业务直接相关的成本。

2、原材料、人工成本(工资)和固定资产折旧等。

3、用于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

公司生产和销售与主营业务有关的产品或服务所必须投入的直接成本。

4、该账户下应按照主营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销售成本计算公式
加权平均法: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销售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这种方法是以每种商品库存数量和金额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价,再以平
均单价乘以销售数量和期末库存金额的一种方法,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少,前后进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个别计价法:每批商品销售成本=每批商品销售数量×该批商品实际进货单价。

顺算法:销售成本=销售数量×进货单价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此方法先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再据以计算期末结存金额。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2010-08-11 09:14:04)转载▼标签:销售成本商品销售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杂谈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一)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购入的商品进价作为出售或发出商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即先购入先销售。

因此,每次发出的商品都假定是库存最久的存货,期末库存则是最近购入的商品。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先入库必须先发出的商品,如易变质的鲜活商品。

根据A商品明细账资料,7月份的商品销售成本计算如下:月内销售数量为1 300包,按先进先出法计算为:(400×2.00)+(300×2.20)+(200×2.40)+(400×2.60)=2 980(元)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80=560(元)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可以逐笔结转,不需计算商品单价,但工作量较大,如购进批次多,而单价又各异,则计算工作较为复杂,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简单的企业。

(二)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以每种商品库存数量和金额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价,再以平均单价乘以销售数量和期末库存金额的一种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加权平均单价=(期初库存金额+本期购入金额)/(期初库存数量+本期购入数量)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销售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期末库存金额=期末库存数量×加权平均单价[例] 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加权平均单价=(800+660+480+1040+560)/(400+300+200+400+200=3540/1500=2.36(元)本期商品销售成本=1 300×2.36=3 068(元)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36=472(元)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商品销售成本比较均衡,计算结果亦较准确,但工作量较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少,前后进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三)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在每次购入商品以后,根据库存数量及总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

MPAcc商业企业常用公式:商业劳动生产率

MPAcc商业企业常用公式:商业劳动生产率

MPAcc商业企业常用公式:商业劳动生产率1.商品资金计划指标预计计划期初商品资金=计算时商品资金实际结存额+(预期报告期期末购进额+预计报告期调入额+预计报告期加工成品收回额)-(预计报告期期末销售及调出额-报告期毛利额+预计报告期加工原料付出额+预计报告期商品损耗额)计划期末商品资金=(预计计划期初商品资金结存额+计划期购进额+计划期调入额+计划期加工成品收回额)-(计划期销售及调出额-计划期毛利额+计划期加工原料付出额+计划期商品损耗额)2.在途现金在途现金=平均每日销售额×现金销售的比重×每日未及送存银行的比重3.委托银行收款资金委托银行收款资金=计划期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的平均每日销售额(进价)×托收货款平均在途天数托收货款平均在途天数=平均委托收款占用额/平均每日托收销售额托收银行收款资金=计划期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的销售额(进价)×委托银行收款平均余额占销售的比重(%)4.商品资金周转率商品资金周转次数=商品纯销售额/商品资金平均占用额商品资金周转天数=(平均商品资金占用额×报告期天数)/商品纯销售额或=报告期天数/商品资金周转次数5.商品销售成本批发企业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在实行数量进价金额核算的情况下,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加权平均法,其计算公式为: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金额)/(期初结存商品数量+本期收入商品数量-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数量)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或以期末结存商品数量乘经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出期末结存商品金额,再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其计算公式为: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数量×加权平均单价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最后进价法,其计算公式为: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数量*主要进货地区的最后一次进货单价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金额分批实际进价法,其计算公式为:每批商品销售成本=每批商品实际进货单价×每批商品销售数量毛利率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商品销售毛利=本用商品销售额×上季实际或本季计划毛利率商品销售成本=本月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毛利或=本月商品销售额×(1-上季实际或本季计划毛利率)零售企业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已销售商品成本=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期末盘存商品金额综合差价率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综合差价率=[月末结账前进销差价余额/(月末库存商品余额+本月商品销售额)]×100% 分类(柜、组)差价率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某类(柜、组)商品差价率=[月末结账前某类(柜、组)商品进销差价余额/(月末某类(柜、组)库存商品余额+本月某类(柜、组)商品销售额)]×100%某类(柜、组)已销商品进销差价=本月某类(柜、组)商品销售额×某类(柜、组)商品差价率实际差价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按每种商品计算时,其计算公式为:库存商品进价金额=∑(各种库存商品进货单价×各种结存商品数量)库存商品进销差价=库存商品售价金额-库存商品进价金额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结账前进销差价余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凯程考研: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具有悠久的考研辅导历史,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五、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和结转

五、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和结转

五、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和结转商品流通企业的销售成本按规定仅包括购进价格。

商品销售成本按结转的时间可分为逐日结转和定期结转两种。

逐日结转又称随销随转,是指在商品销售当日即结转销售成本。

逐日结转能使“库存商品”账户反映真实的库存情况,并可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两个账户来反映销售毛利,但平时工作量大。

定期结转又称月末一次结转,是指商品销售成本定期结转,一般在月末进行。

定期结转能减轻平时核算的工作量,但月末工作量繁重,已销商品数额平时仍在“库存商品”账户记录中,也不能及时反映商品的销售毛利。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批发企业的商品进货渠道、进货批量、进货时间及付款条件不同,同种商品的进货单价也不相同,因此,可采用不同的结转方式或计算方法来确定商品的销售成本。

商品销售成本计算的方法主要有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毛利率推算法等。

其中,前五种方法已在第四章“存货(一)”中作过介绍,这里再介绍一种毛利率推算法。

毛利率推算法是根据本月的商品销售收入,按照上季实际毛利率(或本季计划毛利率),推算商品销售毛利,再据以推算本月商品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本月商品销售毛利=本月商品销售收入x上季实际毛利率本月商品销售成本=本月商品销售收入一本月商品销售毛利或 =本月商品销售收入×(1一上季实际毛利率)毛利率推算法计算销售成本虽然各月工作量较小,但不够精确,长此以往会影响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因此,采用毛利率推算法时一般以季度为单元,第一、第二个月采用毛利率推算法,第三个月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等计算出期末库存金额,再倒算该月份的销售成本,同时调整整个季度的销售成本,保证销售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因此,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销售成本的计算公式为:.本月商品销售成本=月初库存商品成本+本月购进商品成本一本月月末库存商品成本在季度末,应根据当季商品销售收入与商品销售成本换算出当季实际毛利率。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公式例题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公式例题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公式例题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月末计算一次平均单价,用该单价乘以发出材料数量,即为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计算公式: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优缺点
这种方法适用于于前后市场价差距幅度并不大且月末定期排序和扣除销售成本的商品
优点: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

缺点:有利于核算的及时性;在物价变动幅度很大的情况下,按加权平均单价排序的期末存货价值与现行成本存有很大的差异。

适宜物价变动幅度并不大的情况。

这种方法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更多收到和总额存货的单价及金额,有利于强化对存货的管理。

为化解这一问题,可以使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或按上月月末排序的平均值单位成本计算。

应用
比如 a产品34元一个,买了10个,b产品45元一个,买了20个,问买了a产品和b产品的平均价格就是多少?
这时肯定不能用算术平均,直接(34+45)/2,因为他们买的数量不一样,因此要计算他们的平均价格,只能用所买的数量作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
(34×10+45×20)/(10+20)= /30 =41.33元/个。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商品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即购进价格。

由于批发商品的进货渠道、进货批量、进货时间和付款条件的不同,同种规格的商品,前后进货的单价也可能不同。

除了能分清批次的商品可以按原进价直接确定商品销售成本外,一般情况下,出售的商品都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定一个适当的进货单价,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和确定库存价值,据以核算商品销售损益,以反映经营成果。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程序,有顺算和倒算两种方法。

顺算法先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再据以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倒算法先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再据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顺算法的计算公式: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进货单价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倒算法的计算公式: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金额+本期增加金额-本期非销售减少金额-期末结存金额按照以上计算方法和商品的不同特点,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一、加权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加权平均单价=(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月初存货成本)/(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月初存货数量)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注:差价计算模块中就是按这种方法处理月综合差价率=(期初差价+入库差价)/(期初金额+入库金额)差价=出库金额×月综合差价率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商品销售成本比较均衡,计算结果亦较准确,但工作量较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少,前后进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
2006-12-28【大中小】【打印】
商品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即购进价格。

由于批发商品的进货渠道、进货批量、进货时间和付款条件的不同,同种规格的商品,前后进货的单价也可能不同。

除了能分清批次的商品可以按原进价直接确定商品销售成本外,一般情况下,出售的商品都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定一个适当的进货单价,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和确定库存价值,据以核算商品销售损益,以反映经营成果。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程序,有顺算和倒算两种方法。

顺算法先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再据以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倒算法先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再据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顺算法的计算公式: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进货单价
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倒算法的计算公式:
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金额+本期增加金额-本期非销售减少金额-期末结存金额
按照以上计算方法和商品的不同特点,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购入的商品进价作为出售或发出商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即先购入先销售。

因此,每次发出的商品都假定是库存最久的存货,期末库存则是最近购入的商品。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先入
库必须先发出的商品,如易变质的鲜活商品。

根据A商品明细账资料,7月份的商品销售成本计算如下:
月内销售数量为1 300包,按先进先出法计算为:
(400×2.00)+(300×2.20)+(200×2.40)+(400×2.60)=2 980(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80=560(元)
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可以逐笔结转,不需计算商品单价,但工作量较大,如购进批次多,而单价又各异,则计算工作较为复杂,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简单的企业。

(二)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以每种商品库存数量和金额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价,再以平均单价乘以销售数量和期末库
存金额的一种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库存金额+本期购入金额)/(期初库存数量+本期购入数量)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销售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期末库存金额=期末库存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例]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加权平均单价=(800+660+480+1040+560)/(400+300+200+400+200)
=3540/1500=2.36(元)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1 300×2.36=3 068(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36=472(元)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商品销售成本比较均衡,计算结果亦较准确,但工作量较大,一般适用于经营
品种较少,前后进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三)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在每次购入商品以后,根据库存数量及总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

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结存金额+购进金额)/(结存数量+购进数量
[例]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7月4日进货后平均单价=(800+660)/(400+300)=2.09(元)
7月7日进货后平均单价=(1460+480)/(700+200)=2.16(元)
7月19日进货后平均单价=(1184+1040)/(550+400)=2.34(元)
7月21日进货后平均单价=(2223+560)/(950+200)=2.42(元)
本月各次销售商品成本按销售时的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如下:
7月13日商品销售成本=350×2.16=756(元)
7月26日商品销售成本=500×2.42=1 210(元)
7月30日商品销售成本=450×2.42=1 089(元)
本月商品销售成本合计1 300(包) 3 055(元)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比较均衡,但也存在企业经营商品品种多,每月进销业务频繁时计算工作量较大的问题。

一般适用于品种简单,前后进货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四)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实际进价作为计算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

其计算公式如下:
每批商品销售成本=每批商品销售数量×该批商品实际进货单价
采用个别计价法,会计部门应按进货批次设置商品明细账;业务部门应在发货单上注明进货批次;仓
库部门应按进货批次分别堆放商品。

这种方法便于逐笔结转商品销售成本,计算比较正确,但工作量较大,适用于直运商品和进货批次少、
销售能分清进货批次的商品。

(五)后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是按照每一种库存商品的最后购进的商品进价成本作为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时,先按最后一次购进的进货单价计算,最后一次购进的商品销完了以后,再依次向上一
次推进计算。

[例]仍以资料为例,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和期末库存商品金额。

月内销售数量为1 300包,按后进先出法计算:
商品销售成本
=(200×2.80)+(400×2.60)+(200×2.40)+(300×2.20)+(200×2.00)
=560+1 040+480+660+400
=3 140(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00=400(元)
从上例计算结果看,采用后进先出法,在购进单价持续上升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商品销售成本为最高成本,而期末库存金额却是最低成本,毛利亦为最少。

在购进单价连续下降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商品销售成本为最低成本,而期末库存金额却是最高成本,毛利亦为最多。

(六)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一种对商品销售成本估算的方法。

即用估计的毛利率(按上季实际毛利率或本季计划毛利
率)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其计算公式如下:
商品销售成本=本月商品销售额×[1-上季实际(或本季计划)毛利率]
采用毛利率法,计算手续简便,但计算的商品销售成本不够准确,因为这种方法是按照企业全部商品或大类商品计算的。

通常只有在季度的第一、第二两个月采用,季末应选用其他五种成本计算方法中的一种进行调整。

一般适宜于经营品种较多,月度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有困难的企业。

以上六种商品销售成本的方法各有特点,企业应结合业务情况选择采用。

但一经选定,在一个年度内不能随意更换,以保持年度商品销售成本计算口径一致
/
/
/u/5925165099?is_hot=1 /
/
kz7XcA05w1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