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复习
农业昆虫学复习题及答案

试题六一、名词解释(20分, 每题2分)1)附肢;2)雌雄二型现象;3)补充营养;4)开放式循环;5)神经元;6)世代交替;7)通风作用;8)突触传导;9)内激素;10)授精二、单项选择题(20分, 每题0.5分)1. 蝉的头式为○①下口式②前口式③后口式④上口式2. 蓟马的口器属于○①锉吸式口器②咀嚼式口器③虹吸式口器④嚼吸式口器3. 蚜虫的口器属于○①双刺吸式②刺吸式③刮吸式④锉吸式4. 螽斯的口器属于○①咀嚼式②刺吸式③嚼吸式④虹吸式5. 蚊子的口器属于○①舐吸式②虹吸式③刺吸式④嚼吸式6. 昆虫触角类型的变化多发生在○①柄节②梗节③鞭节④索节7. 家蝇的口器属于○①舐吸式②刺吸式③嚼吸式④虹吸式8. 蝗虫的头式为○①下口式②前口式③后口式④上口式9. 蝉的触角为○触角①丝状②刚毛状③具芒状④羽状10. 蜜蜂的口器属于○①咀嚼式②刺吸式③虹吸式④嚼吸式11. 蝽象的口器属于○①刺吸式②锉吸式③舐吸式④咀嚼式12. 粉蝶的口器属于○①刺吸式②舐吸式③虹吸式④嚼吸式13. 蝼蛄的前足为○①抱掘足②开掘足③捕捉足④跳跃足14. 枯叶蛾的连锁器是○①翅轭型②翅缰型③翅钩型④翅抱型15. 鳞翅目昆虫后翅前缘基部发生的一根或几根硬鬃叫做○①翅缰②翅缰钩③安缰器④平衡棒16. 翅面在有气管的部位加厚, 这就是○①脉序②翅肋③翅脉④翅气管17. 昆虫的盾间沟位于○上。
①头部②背板③腹板④侧板18. 把前脊沟与前盾沟之间的骨片叫○①端骨片②盾片③前盾片④后盾片19. 在两条相邻的纵脉间, 加插一些较细的纵脉。
这种纵脉不是由原来的纵脉分出来的, 而是游离的, 或者仅以横脉与毗邻的纵脉相连, 因此称这些脉为○(①副脉②系脉③闰脉④缘脉20. 低等蛾类的连锁器叫○①翅轭型②翅缰型③翅钩型④翅褶型21 家蝇的蛹为○①离蛹②被蛹③裸蛹④围蛹22. 在翅脉命名时将第一径脉写成○① 1R ② 1r ③ R1 ④ r123. 在各类昆虫中各有其独特的翅脉分布型式, 这叫做○①脉序②脉型③脉式④脉纹24. 螳螂的前足为○①步行足②开掘足③捕捉足④跳跃足25. 蜜蜂的后足为○①抱握足②跳跃足③游泳足④携粉足26 昆虫胚胎发育的三个连续阶段顺序是○①多足期, 无足期, 寡足期②无足期, 寡足期, 多足期③原足期, 多足期, 寡足期④寡足期, 原足期, 多足期27 一个新个体昆虫(不论是卵或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①一化性②多化性③一个世代④多个世代28. 由不良的环境条件直接引起, 当不良环境解除时, 就可恢复生育的停育现象叫○①滞育②休眠③越冬④越夏29. 由环境条件直接引起, 当不良环境条件解除时, 仍不能恢复生长发育的停育现象叫○①滞育②休眠③越冬④越夏30. 昆虫在不同的地理分布区一年发生的世代数不同, 也就是说, 滞育可出现在不同的世代。
昆虫学复习资料

昆虫学复习资料绪论❖昆虫成虫期的基本特征:1)由头、胸、腹3个体段组成。
2)头部有1对触角3对口器附肢,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是感觉、联络、取食中心。
3)胸部有3对足(用来区别是否为昆虫),一般还有2对翅,是运动中心。
4)腹部含有大部分的内脏和生殖系统,生殖孔位于第8~9腹节,是代谢和生殖中心。
❖昆虫繁盛的原因:1)有翅能飞;2)体躯小且有外骨骼;3)繁殖力强和生殖方式多样;4)口器的分化和食性多元化;5)具有变态和发育的阶段性;6)适应能力强;❖昆虫学的应用:仿生、检疫、药用、食用、工业原料等方面。
❖人体的四大寄生虫:臭虫、蚊子、跳蚤、体虱。
昆虫的附肢:头部:触角、上颚、下颚、下唇。
胸部:前足、中足、后足。
腹部:部分外生殖器的结构和尾须。
第二章触角:1)基本构造:由柄节、梗节、鞕节组成。
2)功能:嗅觉、触觉、听觉(觅食、聚集、求偶、产卵)口器的常见类型第三章胸节:昆虫的胸节由前胸、中胸、后胸3个体节组成。
每一胸节各有一对胸足,分别称前足、中足、后足。
多数昆虫的中胸和后胸上还各有一对翅,分别称为前翅和后翅。
胸足:胸部的运动附肢,从基部到端部依次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组成。
胸足的类型翅:翅的3缘3角:前缘、外缘、后缘。
肩角、顶角、臀角。
翅的常见类型:膜翅:膜翅目、蜻蜓、草蛉、脉翅目前后翅,直翅目、半翅目、鞘翅目的后翅。
毛翅:毛翅目(石蛾的前后翅)飞行器官→→→鳞翅:鳞翅目蝶与蛾的前后翅纓翅:缨翅目蓟马的前后翅半鞘翅:半翅目大多数蝽的前翅鞘翅:鞘翅目的甲虫前翅保护器官→→→覆翅:直翅目昆虫的前翅平衡器官→→→棒翅:双翅目昆虫的后翅(前翅特化为平衡棒)第四章昆虫的腹部:昆虫的腹部是昆虫体段的第3体段,其内部包含着主要的内脏器官,其后端着生有外生殖器,是消化、排泄和生殖中心。
腹部的分节:腹部多为长圆筒形或近纺锤形,一般为9~11节。
石蛃目和衣鱼目为11 节,其他类群多为9~10节。
腹部的分段:根据外生殖器的着生位置,腹部可以分为生殖前节(每节两侧有一对气门,用于呼吸)、生殖节、生殖后节。
普通昆虫学考试复习资料

普通昆虫学考试复习资料1、衣鱼和石蛃上颚与头壳以双关节连接;复眼退化或消失,背面不相接。
上颚与头壳以单关节连接;复眼发达,常背面相接。
2、跳虫和跳蚤跳虫为弹尾目昆虫,第四腹节具弹器,体深灰色。
跳蚤为蚤目,腹末无弹器,体褐色。
3、脉翅目和广翅目两对翅的大小,形状和翅脉均相似,前胸背板的形状变化大。
前翅大,后翅臀区扩大,休息时呈扇状折叠;前胸背板宽大,呈方形。
4、肉食亚目和多食亚目前胸有背侧缝,后翅具小纵室,后足基节固定在后胸腹板上,不可以活动。
无背侧缝,后翅无小纵室,后足基节不固定在后胸腹板上,可以活动。
5、螳螂和竹节虫科体中到大型,头大,三角形,爱爱活动,前足捕捉式,基节很长。
体大型,体躯延长成棒状或阔叶状,后胸与腹部第一节常愈合,腹部长。
6、蟋蟀科和螽斯科蟋蟀科:听器位于前足胫节上,跗节3节,产卵器矛状,尾须细长。
螽斯科:前足胫节基部上有听器,跗节4节,产卵器刀状或剑状,尾须短。
7、蝗科和螽斯科蝗科:触角短于体长之半;产卵器凿状。
螽斯科:触角30节以上,长过于或等于体长;产卵器刀状或剑状。
8、白蚁和蚂蚁白蚁:前后两翅的大小,脉序相同,触角长。
蚂蚁:有翅或无翅,有翅的种类无翅脉,触角膝状,前胸背板达翅基片。
9、蜂类和蚁类蜂类:三个单眼鼎立,后足特化成花粉篮。
蚁类:有翅或无翅,有翅的种类无翅脉,腹节1-2节有瘤状突起。
10、蜜蜂科和木蜂科蜜蜂科:体中小型,后足胫节特化成花粉篮,无端距。
木蜂科:体中大型,后足胫节不成花粉篮,有两个端距。
11、蜜蜂科和食蚜蝇科蜜蜂科:口器为嚼吸式;腹基部溢缩,呈细腰状,腹部第一节并入胸部。
食蚜蝇科:口器舔吸式,腹部具皱褶,刺或毛,后端有鼠尾状呼吸管。
12、叶蜂科和茎蜂科叶蜂科:前胸背板后缘深深凹入;前足胫节有2距。
茎蜂科:前胸背板后缘平直;前足胫节只有一个端距。
13、胡蜂科和蜾蠃蜂科胡蜂科:中足胫节有2端距;爪无齿;腹部圆锥形,第1—2节间无细溢沟。
蜾蠃蜂科:中足胫节仅有1端距;爪有1—2个齿;腹部第1—2节有明显细溢沟。
昆虫学复习题

昆虫学复习题(简答和问答题是我综合整理的,给个思路而已,还需要你们自己多多看书总结。
耶,大家考试加油!)一、名词解释1、世代:昆虫的新个体(卵和幼体)自离开母体到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生长发育过程。
2. 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的阶段性变化。
3. 虫龄:幼体的生长与脱皮交替进行,幼体生长到一定时期就要脱一次皮,虫体的大小与生长的进程可用“虫龄”来表示。
4. 内禀自然增长率: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下,允许种群无限制地增长时的种群出生率。
5. 补充营养:对生殖细胞发育不可缺少的成虫期营养。
6. 生命表:将某一特定昆虫种群在各发育阶段的死亡数量和死亡原因等数据列成表。
7. 激素:指由内分泌器官分泌的、具有高度活性的微量化学物质。
8. 多胚生殖:指一粒卵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胚胎,每个胚胎发育成一个新个体的生殖方法。
9. 性二型现象:指同种昆虫的雌雄两性个体间,除生殖器官不同外,在大小、体形和体色等外部形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10. 天敌:在自然界中,每种昆虫都有大量的捕食者和寄生者。
11. 年生活史:昆虫在一年中的发育史。
12. 渐变态:幼体与成虫在体形、习性及栖境等方面非常相似。
13. 龄期:相邻两次脱皮间隔的时间或相邻两龄之间的历期。
14. 多型现象:一种昆虫的同一虫态的个体在大小、形态和体色等外部形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15. 模式标本:当一个分类单元作为新种而描述发表时,描述者指定的新种载名模式。
16. 物种:生物中具有统一的构造和一定的地理分布,能够交配、产出可育后代,与其他种存在生殖隔离的群体。
17. 信息激素:由昆虫的外分泌腺体分泌、能引起同种其他个体产生特定行为或生理反应的信息化学物质。
18. 卵胎生:胚胎发育所需营养全部由卵供给,卵仔母体内孵化,孵化不久的幼体就离开母体。
19. 羽化:昆虫的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过程。
20. 双名法:昆虫种的学名由属名和种名两个拉丁单词或拉丁化的单词组成,属名在前,种名在后,且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
昆虫学复习资料

昆虫学复习资料孤雌生殖:卵不经过受精可以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称为孤雌生殖。
两性生殖:昆虫绝大多数是雌雄异体,通过两性交配后,精子与卵子结合,雌性产下受精卵,每粒卵发育成一个字代个体的繁殖方式。
羽化:末龄若虫蜕皮变为成虫,或由蛹壳破裂变为成虫,称为羽化。
变态: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从幼期状态转变为成虫状态的现象,称为变态。
世代:昆虫的生活周期,从卵发育开始,经过幼虫,蛹到成虫性成熟产生后代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世代。
生活史:昆虫在整个一年中的发生经过,如发生的代数,各虫态出现的时间,和寄主植物发育阶段的配合,及越冬情况等,称为生活史。
休眠:种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对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暂时的适应性,当环境条件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要求时,便可立即停止休眠而继续生长发育。
滞育:是系统发育过程中内部生理机能与外界环境条件间不断矛盾统一的结果,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遗传的暂时停止发育的现象。
专性滞育:是指昆虫在每个世代的一定阶段,每个个体进入滞育。
兼性滞育:1年2代或多代的昆虫,在1 年中最后1代或2代中,部分个体进入滞育,另一部分继续发育,形成局部世代的现象。
趋性:是通过神经活动对外界环境刺激所表现的“趋”,“避”的行为。
迁飞:昆虫通过飞行而大量、持续地远距离迁移。
时代重叠:二化型及多化型昆虫由于发生期及成虫产卵期长等原因而使前后世代间表现出明显重叠的现象。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害虫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
综合防治:IPC是一种害虫管理系统,依据害虫种群动态与其环境间的关系,尽可能协调运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使害虫种群保持早经济为害水平以下。
昆虫的变态类型及特点:1,增节变态幼虫期和成虫期的个体大小和性器官的发育程度不同;2,表变态从初孵幼虫到成虫,变化不明显,仅个体增大,性器官成熟,触角和尾须节数增多,成虫期继续蜕皮;3,原变态从幼虫到成虫期要经过一个亚成虫期。
亚成虫期性已成熟,看成是成虫期的继续蜕皮;4,不完全变态发育仅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成虫的特征随着幼虫的生长而出现,有翅芽和复眼,成虫不再蜕皮;5全变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昆虫学复习资料(山西农业大学)

第一章1、昆虫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胸部着生有3对足和2对翅。
2、蜕裂线:昆虫幼虫期蜕皮时头壳裂开.3、沟:昆虫体壁内陷在体表留下的缝。
4.、触角的功能(1)触角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和嗅觉器官。
(2)一些昆虫的触角具有听觉作用,如雄蚊的触角。
(3)一些昆虫的触角在交配时还可抱握雌体或在活动时用来平衡身体。
(4)昆虫触角在分类上也是非常重要的。
5、触角由柄节、梗节、鞭节三部分构成的。
6、触角的类型:A、刚毛状 B、丝状 C、念珠状 D、球杆状E、锤状 F、锯齿状 G、栉齿状H、羽毛状I、膝状 J、环毛状K、具芒状L、鳃片状7、昆虫具有复眼和单眼,复眼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复眼是由小眼集合而成的。
小眼数越多,视力越强。
能飞行的昆虫复眼比较发达。
复眼的大小与昆虫的种类及性别有很大关系,昆虫的视力是近视的。
8、昆虫的口器分为咀嚼式、吸收式和嚼吸式三类。
吸收式口器按吸收方式的不同分为刺吸式、锉吸式、舐吸式、虹吸式四种。
9、咀嚼式口器:上唇:辩别食物味道和防止食物外落。
上颚:切断磨碎食物。
下颚:当上颚展开时,下颚就将食物往里推送,以便上颚继续取食,下颚须还具有嗅觉和味觉功能。
下唇:用来盛托食物的,下唇须具有感觉作用。
舌:帮助运送和吞咽食物。
咀嚼式口器的为害特点是使植物受到机械损伤,造成不同的为害症状。
如叶片被害后,呈现缺刻、孔洞,甚至将叶片全部吃光;茎秆和果实被害后;出现孔洞,茎秆折断或倒伏;根、茎或块根、块茎被害后,植株枯死或果实失去食用价值,总之具有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对植物的为害是很大的。
具有咀嚼式口器的害虫主要有直翅目、鞘翅目、部分膜翅目以及鳞翅目和毛翅目的幼虫。
10、吸收式口器:吸收式口器的特点是口器的某些部分特别延长,便于吸取液体养分。
吸收式口器按吸收方式的不同分为刺吸式、锉吸式、舐吸式、虹吸式四种。
11、刺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的特点是上、下颚延长成两对口针,下唇特化成喙,食窦和咽喉的一部分形成强大的抽吸机构。
昆虫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世代生活型:昆虫完成一个生命周期的发育史称世代生活史。
2.性二型多型性:型二型是指同种的雌、雄两性除生殖器官以外的的其他外部形态如大小、颜色、翅的有无、结构等的差异,即第二性征。
(性多型:同种昆虫不仅两性个体间存在差异,而且同性个体间也存在差别,这种现象称为性多型。
);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间的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甚至行为、功能不同的现象称为多型现象。
3.孤雌生殖:卵不经受精就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称为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
4.补充营养:昆虫在成虫期为了生殖细胞发育成熟而进行的营养活动。
5.综合防治:从生态系统的整体观点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因时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的、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方法,以及其它一切行之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害虫控制在经济为害水平以下,以达到保护人畜健康和增产丰收的目的。
6.种:物种是自然界能够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他种群存在有生殖隔离的群体。
种占有一定的生态空间,拥有一定的基因遗传型和表现型,是生物进化和分类基本单元。
7.模式标本:当一个新种被描记发表时,作者必须指定一个或多个标本作为其模式,是学名的载体,称为模式标本。
8.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阶段经过的一系列形态变化,叫变态。
二、绘图1.2.三、简答题1昆.虫纲地位:昆虫纲不仅是节肢动物门,也是整个动物界种类和数最多的一个纲。
特征:(1)体躯分头、胸、腹三个体段。
(2)头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单眼1~个3,口器附肢3对(上、下颚、下唇)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3)胸部具有3对胸足,有翅1~对2,是运动中心。
(4)腹部是内脏和生殖的中心,腹部末端有尾须和外生殖器。
(5)昆虫的一生还要经过一系列变态过程。
2休.眠和滞育的异同点停育包括休眠、滞育两种。
休眠: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能马上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
农业昆虫学复习资料

农业昆虫学复习考试要点名词概念1,补充营养:有些昆虫在幼虫起积累的营养不足,其成虫羽化后性器官尚未发育完全,需要继续取食某些营养物质,才能达到性成熟。
这种对性细胞的发育不可缺少的成虫营养期,称为补充营养。
2,世代:昆虫的生活周期,从卵发育开始,经过幼虫、蛹到成虫性成熟产生后代的个体发育史。
3,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
指卵不经过受精可以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4,异态交替:以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交替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现象,称为世代交替或异态交替。
5,种:是一群在自然条件下能够自由交配并产生正常后代的个体总和。
6,羽化:末龄若虫蜕皮变为成虫或由蛹壳破裂变为成虫,称为羽化。
7,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在同一性别的个体出现的不同类型分化的现象。
8,生物防治: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害虫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
9,IPM:即害虫综合治理。
指从生态系统的整体观点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和简便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的、生物的、化学的和物理的方法,以及其他有效的生态手段,把害虫控制在不足以危害的水平,以达到保护人畜健康和增产的目的。
10,LD50. :能够使试验动物死亡一半所需要的剂量。
11,性二型现象:昆虫雌雄个体之间除第一性征(内外生殖器官)不同外,许多种类在第二性征方面(个体大小、体型、体色、构造等)也常有很大差异,这种现象、、。
(雌雄两性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的现象)12,局部世代:如三化螟的最后一代,常受秋季短日照的影响,一部分3-4龄幼虫开始滞育,另一部分预蛹或蛹期的继续发育转化为下一世代,称为、、。
13,伪蛹:昆虫在若虫变为成虫过程中间的一个不食不动的阶段状态。
14,不完全变态:一些昆虫的发育仅经过卵、幼虫和成虫3个阶段,这种变态类型为不完全变态。
15,生活史:通常指从越冬虫态恢复活动直到下一年越冬结束为止的发育过程。
16,多胚生殖:指一个卵发育成两个或更多的胚胎,并能发育成正常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虫学复习1、昆虫与人类的关系(1)、昆虫的有害方面①农业害虫②卫生害虫(2)、昆虫的有益方面①工业原料家蚕—丝绸、白蜡虫—白蜡、紫胶虫—紫胶(药用、工业原料和涂料、五倍子蚜—五倍子(药用)、胭脂虫—洋红(色素)②传花授粉取食花蜜的昆虫如蜂、蝇、蛾、蝴蝶等都能授粉。
③天敌昆虫自然界中1/3的昆虫是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
④腐食性昆虫以动植物尸体、残骸或排泄物为食的昆虫如粪金龟。
澳洲从亚非欧引进20多种粪金龟解决了牛羊粪便的污染和苍蝇问题。
⑤药用昆虫我国本草纲目等医书记载了80多种昆虫可入药。
如蜂王浆蜂胶、蜂毒、冬虫夏草、桑螵蛸、芫菁(斑螫素)、蝉蜕、地鳖虫。
⑥食用昆虫昆虫已有22目500多种可被人类食用。
如家蚕蛹、豆天蛾幼虫(豆旦)、蝉、蜂蛹、蚂蚱、蝇蛆等。
⑦观赏昆虫利用昆虫美丽的形态、悦耳动听的鸣声、争强好胜的格斗以供观赏。
南方饲养蝴蝶建立蝴蝶馆,中日韩等国饲养甲虫成为一个产业。
昆虫琥珀也是一种很好的装饰品。
⑧科学研究昆虫可作为遗传学、仿生学、环境科学、天气预报、军事科学等的研究材料。
⑨宗教神话2、昆虫纲的特征昆虫是指属于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一类生物。
昆虫纲除了具有上述节肢动物门的特征之外,还具有以下特征:①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②头部着生:口器、1对触角、1对复眼、0-3只单眼,是取食和感觉中心;③胸部:具有3对足,2对翅,是昆虫运动中心;④腹部:一般由9-11节组成,着生外生殖器,有的还有1对尾须,是昆虫新陈代谢和生殖中心;⑤昆虫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3、节肢动物门各纲比较4、昆虫头式(1)下口式:一般植食性昆虫属于此类头式。
如:蝗虫、蟋蟀、蝼蛄等;(2)前口式:一般为捕食性昆虫所具有。
如:步甲、虎甲等。
(3)后口式:常见于刺吸植物汁液的昆虫。
如:蚜虫、飞虱、蝉等。
5、触角的基本构造及触角的类型(1)昆虫触角的基本构造是由三部分构成。
①柄节:同身体相连的一节。
通常粗短,以膜质连接在触角窝的边缘上。
其活动受肌肉控制。
②梗节:是触角的第二节。
一般比较细小。
其活动受肌肉控制。
③鞭节:是梗节以后各节统称。
常由若干形状基本一致的小节或亚节组成。
其活动受血压调节。
直接受环境中气味、湿度、声波等因素的刺激而调整方。
(2)触角的类型①刚毛状(鬃形):如蝉、蜻蜓;②丝状(线形):如蝗虫、蟋蟀;③念珠状(连珠形):白蚁;④锯齿状:如锯天牛、叩头虫及绿豆象雌虫的触角;⑤栉齿状(梳形):如绿豆象雄虫的触角⑥棍棒状(球杆形):如菜粉蝶。
⑦锤状:如皮蠹。
⑧具芒状:如蝇类。
⑨鳃叶状:如金龟甲;⑩双栉齿状(羽形):如毒蛾、樟蚕蛾的触角。
11 膝状(肘形):如蜜蜂。
12 环毛状:如雄蚊。
6、昆虫口器类型,咀嚼式口器的构造(1)口器类型:①咀嚼式口器:如蝗虫、蝼蛄、蟋蟀等;②刺吸式口器:如蚜虫、蝉、蚧壳虫等;③虹吸式口器:如蛾、蝶类;④锉吸式口器:如蓟马;(2)咀嚼式口器的构造咀嚼式口器构造:是昆虫中最原始的口器类型,是取食固体食物的昆虫所具有的口器类型。
由下列五个部分组成:上唇:唇基下方的薄片,可活动,能辩别食物的味道。
上颚:上唇后方,由头部一对附肢演化而来,用于切碎食物。
下颚:上颚之后,由头部一对附肢演化而来,协助取食。
下唇:口器下方或后方,由头部一对附肢演化而来,托住切碎的食物,协助取食。
舌:位于口器中央,为一狭长囊状突出物,具味觉作用,并帮助和吞咽食物。
舌与上唇之间的空隙称为食窦;舌与下唇之间的空隙称为唾窦。
7、胸足的基本构造和类型(1)胸足的基本构造1、基节;2、转节;3、腿节;4、胫节;5、跗节;6、前跗节;(2)类型①步行足:最原始的足的类型,如虎甲、步甲;②跳跃足:腿节发达,如蝗虫、蟋蟀后足;③捕捉足:螳螂前足;④开掘足:蝼蛄前足;⑤游泳足:水生昆虫的后足,龙虱的后足;⑥抱握足:雄性龙虱的前足;⑦携粉足:蜜蜂的后足。
8、昆虫翅的基本构造和类型(1)基本构造:翅近似三角形。
由三条边,三个角组成。
(2)类型9、昆虫头部是昆虫的感觉和取食中心。
昆虫头部位于身体最前端,以膜质的颈与胸部相连。
着生口器、眼、触角等器官,是昆虫的感觉和取食中心。
1、头部的划分(P11图1-2)(头部分为一线、七沟、四区。
)一线:指头顶与额区之间的倒“Y”形或“人”字形的蜕裂线。
七沟:这是一个虚数,不同昆虫之间有区分。
蝗虫主要有:(1)额唇基沟:额与唇基之间;(2)唇基上唇沟:唇基与上唇之间;(3)额颊沟:额与颊之间。
四区:(1)额唇基区:额与唇基;(2)颅侧区:头顶与颊;(3)颊下区:颊与上颚;(4)后头区:后头区域。
10、昆虫的胸部着生足和翅,是昆虫的运动中心。
(1)、胸部划分胸部分为:前胸:1对前足中胸:1对中足,1对前翅称为具翅胸节后胸:1对后足,1对后翅(2)、胸部的基本构造昆虫的每一胸节均由四块骨板所构成。
①背面的骨板称为背板(1块);②侧面的骨板称为侧板(2块);③腹面的骨板称为腹板(1块)。
11、昆虫的腹部是昆虫新陈代谢和生殖中心。
(1)、腹部分节多数昆虫腹部为9-11节,按功能的不同又分为三个区域:1-7节:含内脏器官,称为脏节;8-9节:着生外生殖器,称为生殖节;10节后:着生感觉器官,如尾须等,称为生殖后节。
12、体壁的构造和特性13、昆虫的体色①色素色(化学色):昆虫体内一定部位存在某些化合物,可以吸收部分光波而反射其他光波,从而使昆虫相应部位呈现某种颜色。
这种色彩经漂白或热水处理后会消失。
②结构色(物理色):昆虫体壁上有很薄的蜡层、刻点、沟缝、鳞片等细微结构,使光波折射、反射或衍射而产生的颜色。
这种颜色稳定,不因漂白或热水处理而消失。
③混合色:由色素色和结构色结合而成,大多数昆虫体色属于此色。
14、多胚生殖:是单性生殖的一种方式。
1个成熟的卵可发育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多胚生殖(最多可达3000多个)。
如茧蜂科、跳小蜂科、姬蜂科等寄生性昆虫。
其中:受精卵发育成雌虫,未受精卵发育成雄虫。
15、孤雌生殖(单性生殖):指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6、卵胎生:雌虫未经交配的卵在母体内进行胚胎发育,直至孵化为幼体后才从母体内产出。
这种孤雌生殖方式称为卵胎生。
如蚜虫。
17、幼体生殖:少数昆虫,母体尚未到达成虫阶段,还处于幼体阶段卵巢就已成熟,并能进行生殖,称为幼体生殖。
这种生殖方式产下的是幼体,是卵胎生的一种,如捻翅目昆18、孵化期:一批卵从一个卵开始孵化到全部卵孵化结束的时间称为孵化期。
19、若虫期:不完全变态昆虫从卵孵化为若虫开始到变为成虫时所经过的时间。
20、幼虫期:完全变态昆虫从卵孵化为幼虫开始到变为蛹时所经过的时间。
21、龄期:若虫或幼虫从孵化到第一次脱皮以及前后两次脱皮之间所经过的时间。
22、幼虫的类型(1)多足型:有3对胸足和多对腹足。
如鳞翅目、膜翅目幼虫;(2)寡足型:有3对胸足而无腹足。
如鞘翅目金龟甲、瓢虫幼虫;(3)无足型:无胸足和腹足。
如双翅目蝇类幼虫、膜翅目寄生蜂幼虫等。
23、蛹:是完全变态类昆虫从幼虫到成虫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是成虫的准备阶段。
24、化蛹:预蛹蜕皮变为蛹的过程。
25、蛹期:从化蛹开始到发育至成虫所经过的时间。
26、蛹的类型(1)离蛹:又称裸蛹,特点是翅和附肢不贴附虫体上而可以活动,腹部也能扭动。
如金龟子和蜂类的蛹。
(2)围蛹:实质是一种离蛹,幼虫最后蜕下的皮包围离蛹之外,形成圆筒形硬壳。
如蝇类的蛹。
(3)被蛹:特点是翅和附肢紧贴于虫体上而不能活动,多数腹节不能扭动。
如鳞翅目蛾、蝶类的蛹。
27、羽化:不全变态的若虫或全变态的蛹,脱去最后一次表皮而变成成虫的过程。
28、成虫期:从羽化开始到成虫死亡所经过的时间。
29、性二型(雌雄二型):同种昆虫雌雄个体除生殖器官不同外,其个体大小、形状、颜色等有明显差别的现象。
如介壳虫、蓑蛾、蝉。
30、多型现象:同种昆虫除雌雄二型外,还有其他不同类型个体的现象。
如蚂蚁、白蚁、蜜蜂。
31、变态:是指昆虫胚后发育过程中,在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等方面,要经过一系列变化的现象。
32、不全变态:昆虫胚后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有翅亚纲外翅部昆虫除蜉蝣目外的昆虫,所具有的变态类型。
)33、完全变态:昆虫胚后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有翅亚纲内翅部昆虫所具有的变态类型。
)34、世代:昆虫的卵或若虫从离开母体开始到成虫性成熟并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
完成一个世代简称为一代或一化。
35、年生活史:昆虫在一年中的个体发育史。
包括越冬虫态、冬后活动时间、一年发生的世代数、各代及各虫态历期、生活习性等。
36、一化性昆虫:一年只发生1代的昆虫。
如大地老虎、大豆食心虫。
37、多化性昆虫:一年发生2代及以上的昆虫。
如三化螟、棉铃虫等。
38、世代重叠:不同世代的相同虫态同时出现的现象。
39、局部世代:越冬代部分个体进入越冬状态,另一部分个体发育成下一世代的现象。
40、休眠: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昆虫生长发育暂时停滞,当该条件解除后,昆虫立即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
无固定虫态,不遗传。
引起休眠的原因:温度、食料缺乏等。
41、滞育:昆虫在温度、光周期等环境因子诱导下,通过体内生理变化而控制的生长发育停滞的现象。
昆虫进入滞育后,即使给以最好的条件,也不会立即恢复生长发育。
有固定虫态,是遗传特性。
影响滞育的因素:(主因)光周期;(次因)温度、食料。
42、保护色:某些昆虫具有与生活环境中的背景相似的体色的现象。
43、拟态:某些昆虫具有与生活环境或其他昆虫相似的形态的现象。
44、扩散:昆虫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空间变化的现象。
有主动和被动扩散。
45、迁飞:某种昆虫成群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现象。
46、学名:国际上通用的用以称呼生物的各个阶元的拉丁文。
其中属以上各阶元为单名,种为双名。
47、双名法:由林奈创立的命名新种的方法,由属名(第一字母大写,其他字母小写,斜体)加种名(字母小写,斜体)加定名人(第一字母大写,其他字母小写,正体)组成。
48、经济损失允许水平(EIL):害虫造成的损失与防治害虫的费用相等时的作物损失率。
此时的害虫密度称为经济损失允许密度。
49、食物链: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而相互联系的链式结构。
50、食物网:自然界中由许多彼此相互关联并具有共同环节的食物链结合在一起的网状结构。
51、种群:在特定时间和特定空间内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
它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
52、生境:昆虫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栖息场所,也叫栖境。
53、生态位:昆虫具体生活的场所,也叫小生境。
54、有效积温法则:昆虫完成一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有效温度积累值是一个常数。
55、有效积温法则的利用:①推测一年发生的世代数;K1/KK1一年中有效积温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