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解质失衡_护理

合集下载

水电解质紊乱的护理目标及措施

水电解质紊乱的护理目标及措施

水电解质紊乱的护理目标及措施水电解质紊乱是指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遭受干扰,导致体内液体和电解质的浓度失衡。

这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摄入不足、排出过多或吸收异常等。

水电解质紊乱对身体的正常功能有重要影响,因此合理的护理目标和措施对于纠正紊乱至关重要。

一、护理目标在处理水电解质紊乱时,制定明确的护理目标对于确保患者恢复健康和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理目标:1. 恢复水分平衡:当患者存在脱水时,目标是通过适当的补液治疗来恢复细胞内外的水分平衡。

这可能涉及到给予口服或静脉注射液体来补充缺失的水分。

2. 调节电解质水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体内电解质的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当患者存在钠过多时,目标是通过限制钠的摄入或使用利尿剂来促进钠的排泄。

3. 预防并处理并发症:一些水电解质紊乱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肌肉痉挛或意识改变等。

护理目标还包括预防并及时处理这些并发症,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促进康复。

二、护理措施为了实现上述护理目标,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理措施,可用于处理水电解质紊乱:1. 监测生命体征和症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

这有助于及早发现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变化。

2. 按照医嘱调整液体摄入量:根据患者的水电解质状况,调整患者的液体摄入量,以确保维持良好的水平。

这可能需要限制液体摄入或使用输液来补充不足。

3. 调整膳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膳食以增加或限制特定的营养素或电解质的摄入。

在水钠潴留的情况下,减少钠的摄入是必要的。

4.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这可能包括利尿剂、补钾剂或钙剂等。

5. 提供支持性护理:在处理水电解质紊乱的过程中,提供支持性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提供舒适的环境、情绪支持和充分的休息等,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我的观点和理解:水电解质紊乱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对患者的健康和康复产生重要影响。

水电解质紊乱的护理目标及措施

水电解质紊乱的护理目标及措施

水电解质紊乱的护理目标及措施一、概述水电解质紊乱是指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被打破,导致血液中的电解质浓度异常。

这种疾病常见于患有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严重感染的患者。

水电解质紊乱的护理目标是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以确保机体正常代谢和功能运转。

二、护理目标1. 保持水平衡•目标: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防止脱水或水中毒。

•措施:–定期检测体重、尿量和血压,及时发现和纠正水分异常。

–鼓励患者适量饮水,避免过度脱水或过度补水。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水分需求,调整输液速度和容量。

–教育患者注意饮食中水分的摄入,避免过度摄入盐分和咖啡因。

2. 维持电解质平衡•目标:保持体内电解质的正常浓度,防止电解质紊乱。

•措施:–定期监测血液中的电解质浓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

–根据患者的电解质水平,调整饮食中的电解质摄入。

–根据医嘱,给予患者补充电解质的药物或液体。

–教育患者注意饮食中电解质的摄入,避免过度摄入或缺乏。

3. 预防并处理并发症•目标:预防并处理水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肌肉痉挛等。

•措施:–定期监测心电图、血气分析和尿液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并发症风险,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使用。

–教育患者注意并发症的早期症状,及时就医并接受治疗。

三、具体措施1. 脱水的护理措施•目标:纠正脱水,恢复体内水分平衡。

•措施:–给予患者足够的饮水量,根据医嘱进行口服或静脉补液。

–监测患者的尿量和尿液颜色,及时发现脱水的迹象。

–鼓励患者多喝水,避免过度出汗和脱水的因素。

–教育患者注意脱水的早期症状,如口渴、尿量减少等。

2. 水中毒的护理措施•目标:纠正水中毒,恢复体内水分平衡。

•措施:–限制患者的饮水量,避免过度补水。

–监测患者的尿量和尿液浓度,及时发现水中毒的迹象。

–注意监测患者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水中毒引起的并发症。

–教育患者注意水中毒的早期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

水电解质失调病人的护理

水电解质失调病人的护理
血容量的维持调节
体液调节
A.渗透压的变化 丘脑
垂体后叶 ADH
肾脏
水的重吸收
B.血容量的变化 肾小球旁细胞 肾素 醛固酮系统 Na+的重吸收
C.肾脏对水、钠具有强大的调节作用,对钠的调节可达到 “多进
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不排”,而肾保钾作用不明显呈“多进多排, 不进也排”。(Na+,K+日需6-10g与3-4g)
③额外丢失量
1、额外丢失量(继续损失量,又叫日失量):指前一 日因呕吐、胃肠吸引、体腔引流、气管切开 (1000ml)、大量出汗(湿透衬衣裤时约1000ml,体 温38℃以上,每升高1℃,从皮肤丢失3~5ml/kg)、 腹腔暴露: 增加 0.5L/2-3h等额外丢失的体液量。 可通过查护理记录出入量表得知。 2、当尿量40ml/h以上时可补钾3~6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补多少
生理需要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
护理措施
(一)控制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二)补液护理
1、补多少? 2、补什么? 3、怎么补?
三先三后三边;见尿补钾;液种交替 4、补液效果 精神状况;脱水征?血容量?心肺功能 (三)记录24h出入量
纠正水过多护理措施
1、加强观察
2、去除病因和诱因的护理
“水潴留性低钠血症或稀释性低钠血症”
水钠失调
高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脱水类型
病理生理
1、等渗性缺水
细胞外液渗透压无改变,细胞外液量迅速减少。
2、低渗性缺水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细胞内水肿、细胞外液减少,易出现低钠性 休克、循环衰竭。
3、高渗性缺水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严重时脑细胞脱 水。——下丘脑口渴中枢及ADH分泌

水电解质紊乱的护理目标及措施

水电解质紊乱的护理目标及措施

水电解质紊乱的护理目标及措施水电解质紊乱是指体液中电解质的浓度和组成发生异常,造成体内电解质平衡失调的一种病理状态。

它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情,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对于水电解质紊乱的护理目标及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护理目标:1. 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水电解质的平衡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护理的首要目标是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防止出现进一步的紊乱。

2. 预防并处理水电解质紊乱的并发症:水电解质紊乱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护理的目标是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处理已经出现的并发症。

3. 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水电解质紊乱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功能,护理的目标是通过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水电解质的平衡,促进机体的康复。

二、护理措施:1. 监测患者的水电解质情况:护士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液电解质浓度,包括钠、钾、钙、镁等离子的测定,以及血气分析。

同时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水分摄入和排出情况,了解患者的体液平衡情况。

2. 注意患者的饮食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或减少患者对某些电解质的摄入量。

例如,在低钠血症的患者中,应增加钠的摄入量;在高钾血症的患者中,应减少钾的摄入量。

3. 适当给予输液治疗:对于水电解质紊乱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可给予适当的输液治疗,以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例如,在低钠血症的患者中,可给予含有钠离子的生理盐水进行补充。

4. 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观察患者的尿量、皮肤湿度等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水电解质紊乱的并发症。

5. 给予心理支持:水电解质紊乱可能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焦虑,护士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

6. 教育患者及家属:护士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教育,包括水电解质紊乱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饮食调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水电解质管理能力,减少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

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

18
身体状况
1)局部:有无皮肤弹性改变、口腔内颊粘膜或齿龈线 区干燥。
2)全身: (1)生命体征:有无血容量不足的表现 (2)神经症状:清醒程度及有无乏力 (3)出入水量:入量包括饮食、管饲和静脉输液;出
量包括尿、呕吐、大便、引流、创面蒸发。尿量、 尿比重是重要监测指标。
19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 体液不足:及大量呕吐、肠梗阻、 腹膜炎、大面积烧伤等原因致体液急 性丧失有关。
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衡病人的护 理
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
Company LOGO
内容纲要
识记: 1 相关概念:等渗性缺水、低渗性缺水、高渗性缺水、水中
毒、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2 上述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的病因 运用: 1 识别外科常见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2 运用护理程序,为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病人制定护理计划 理解: 能比较各种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对于无法饮水、意识清醒的患者可协助 患者漱口,口唇覆盖湿纱布,涂石蜡 油防止口唇的干燥。
32
低渗性缺水
[概念] 慢性、继发性缺水。 水钠同失、失钠>失水、血Na+↓、低渗
33
病因
1. 消化液持续性丢失: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 慢性肠梗阻。
2. 大创面慢性渗液。 3. 治疗性因素:使用排钠利尿剂而未补给适量的钠盐。 4. 等渗性缺水补水过多而忽略水分的补充
41
水中毒
[概念] 稀释性低血钠。
入水>排水、渗透压↓、循环血量↑
42
病因
1. ADH分泌↑:疼痛、创伤及手术、 失血、休克 2. 肾功不全:排尿↓ 3. 摄水、输液过多

外科护理学之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患者的护理

外科护理学之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患者的护理

外科护理学之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患者的护理一、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重要性: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条件。

在外科患者中,手术切口的创伤和应激反应会引起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失调。

这些失调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休克、肾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及早发现和及时干预是非常关键的。

二、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护理措施:1.检测体液输入和输出量:外科患者的体液输入和输出量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应定期测量和记录患者的尿量、呕吐量、大便量和饮食摄入量等。

这有助于了解患者的水、电解质情况。

2.监测血液电解质水平:护士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液电解质水平,特别是钠、钾、钙和氯等离子的浓度。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给予静脉补液、调整饮食等。

3.监测酸碱平衡:护士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气分析,了解患者的酸碱平衡情况。

一旦发现酸碱平衡失调,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给予碱性药物或酸性药物,调整饮食等。

4.给予适当的水和电解质补充:根据患者的水、电解质情况,护士应合理安排患者的水和电解质补充。

补液时应注意补充适量的电解质,以维持正常的血液电解质平衡。

5.观察并及时处理酸碱平衡失调的症状:外科患者可能出现酸中毒或碱中毒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心慌、恶心、呕吐等。

护士应及时观察和记录这些症状,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给予氧气、调整呼吸等。

6.教育患者及其家属:护士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重要性,并告知他们如何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

他们应了解患者需要定期监测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指标,并如何正确补充水和电解质。

总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失调对外科患者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监测体液输入和输出量、监测血液电解质水平和酸碱平衡、给予适当的水和电解质补充、观察并及时处理酸碱平衡失调的症状以及教育患者及其家属。

这些措施有助于尽早发现和处理患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

电解质失衡护理措施

电解质失衡护理措施

电解质失衡护理措施一、维持水代谢平衡1.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确保患者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以保持水代谢平衡。

2. 观察尿液排出量:密切观察患者的尿液排出量,如果尿液排出量过少,可能存在脱水,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3. 监测血浆电解质浓度: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浆电解质浓度,如钠、钾、氯等,以了解电解质失衡的情况。

二、调整电解质平衡1. 根据医生的建议,及时调整电解质平衡。

如果电解质失衡严重,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如补充钠、钾、氯等电解质。

2. 调整饮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电解质的食物摄入,如香蕉、橙子等。

3.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以调整电解质平衡。

三、改善营养支持1. 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为患者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以维持身体正常代谢。

2.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根据医生的建议,为患者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身体正常代谢。

四、观察病情变化1.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2. 监测生命体征: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呼吸等,以了解病情变化。

五、预防并发症1. 保持清洁卫生: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 定期更换敷料:定期更换患者的敷料和导管等医疗用品,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预防褥疮:定期为患者翻身、按摩等护理措施,以预防褥疮的发生。

4. 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需要卧床休息的患者,应采取措施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如抬高患肢、进行被动活动等。

六、心理护理1. 提供舒适的环境: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如安静、温暖、光线柔和等。

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体贴患者,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3.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向患者介绍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病人的护理

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病人的护理

3.结肠排钾
【生理情况】 饮食的钾 摄入体内后约90%由肾排出,10%经结肠排出,结肠上皮细胞以分泌方式向肠腔
内排K+(受醛固酮调控)
【特殊情况】 GFR↓↓↓ 结肠分泌K+量达摄入量的1/3(成为机体重要排钾途径)
高钾血症与低钾血症
依据
高钾血症 血清钾 > 5.5mmol/L
低钾血症 血清钾< 3.5mmol/L
理 吸收↑,血容量恢复。 管紧张素-醛固酮↑,水 尿量↓;
细胞外液向细胞内液

钠重吸收↑;
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 转移;

细胞外液向细胞内液转 转移。
细胞外液↑,醛固酮
移。
↓,水钠重吸收↓。
水、钠失衡
等渗性缺水 (急性缺水)
低渗性缺水 (慢性缺水)
高渗性缺水 (原发性缺水)
水中毒 (稀释性低钠)
临床 表现
护理评估 病史\护理体检\病情观察\实验室检查
护理诊断 低效性呼吸型态 意识障碍 潜在并发症:
酸碱失衡的护理措施
生命体征 病情观察 体位护理 维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并发症
谢谢各位的聆听
钾代谢异常的护理
护理评估: 既往病史\生活史\药物史 现病史 护理体检和辅助检查
护理诊断: 活动无耐力 受伤的危险 潜在并发症
钾代谢异常的护理措施
饮食护理 病情观察+血清K+监测 补钾注意事项 安全护理 健康教育
优先口服 静脉滴入,浓度<0.3% 总量<60-80mmol/d 见尿补钾 选择粗大血管
眩晕\手足口周麻木\ 肌震颤等
pH↑ PaCO2↓
酸碱失衡的处理
代谢性 酸中毒
治疗病因
处 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Mg2+ 蛋白质
HCO3—
Na+
体液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
一、体液平衡及调节
水平衡的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肾进行 ①口渴:体液丧失 → 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
脑-垂体-抗利尿激素 → 口渴中枢 → 饮水
②抗利尿激素的调节作用:促进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上 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水的排出,尿量减少
(3)实验室检查:
[Na+]及血浆渗透压正常
尿比重增高 Hb、Hct升高
(4)处理原则
• 寻找并消除原发病因 • 防止或减少水和钠的继续丧失 • 积极补充
2、高渗性缺水
失水>失钠
[Na+] > 145 mmol/L
以水的丢失为主 渗透压浓度>320mmol/l
(1)高渗性缺水的原因
• 水摄入不足:厌食、吞咽困难、神志昏 迷、精神病患者等不能自行饮水的患者。
(3)实验室检查
• [ Na+]<135mmol/L; • 血浆渗透压<280mmol/L • RB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Hb、Hct均降低
(4)处理原则
• 轻症病人可只限水分摄入即可。 • 严重者禁食水,并输入高渗盐水或利尿
剂以促进水分排除。
三、电解质平衡
正常值:
• K+3.5~5.5mmol/l • Na+135~145mmol/l • Ca2+2.1~2.75mmol/l • Mg2+0.7~1.2mmol/l
③肾上腺皮质激素—醛固酮的调节作用:水不足→肾小 球增加肾素的分泌→醛固酮→ 远曲肾小管→钠的再 吸收和排钾→尿量减少
二、水平衡紊乱
水平衡紊乱
高渗性缺水 水不足—— 缺水 等渗性缺水
低渗性缺水 水过多—— 水中毒
1、等渗性缺水
失水=失钠
[Na+]及血浆渗透压仍保持正常范围 急性缺水,外科病人中最常见的一种缺水
(1)病因
• 严重的呕吐和腹泻 • 持续胃肠减压、肠梗阻 • 大量放腹水、胸水 • 大面积烧伤 • 大量出汗 • 利尿剂过量 • 腹腔感染
(2)临床表现
• 恶心、呕吐、厌食、乏力 • 脱水征:口舌干燥,眼窝凹陷,皮肤干
燥、弹性降低 • 尿量减少 • 当体液丧失>6%-7%,及细胞外液的
30%-35%时,会出现心率加快、低血 压、休克→酸中毒
(1)重要离子的功能
• 钾:维持体液渗透压;参与细胞代谢; 维持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 钠: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细胞外 液容量稳定。
• 钙:参与凝血过程;参加骨质钙化。
(2)电解质的摄入与排出
• 摄入:水和食物 • 排出:汗、尿、粪便
(3)电解质紊乱
• 钠紊乱:高钠血症:[Na+]>145mmol/l 低钠血症:[Na+]<135mmol/l
2)肾衰,排尿减少;
3)大量输入不含电解质的液体或摄入水 分过多。
(2)临床表现
• 急性水中毒:发病急,水过多引起脑细胞肿胀 可造成颅内压迅速增高,引起头痛、躁动、嗜 睡、精神紊乱、定向力失常、谵妄甚至昏迷, 严重者会发生脑疝及相应症状。
• 慢性水中毒:症状往往被原发病所掩盖,可表 现软弱、乏力恶心、呕吐、嗜睡、泪液与唾液 增加,一般无凹陷性水肿。
• 钾紊乱:高钾血症:[K+] >5.5mmol/l 低钾血症: [K+] <3.5mmol/l
• 钙紊乱:高钙血症:[Ca2+]>2.75mmol/l 低钙血症: [Ca2+]<2.1mmol/l
末梢循环

不好四肢凉
休克
(3)实验室检查:
[Na+]>150mmol/l 血浆渗透压>320 mmol/l 尿比重、Hb、Hct轻度升高
(4)处理原则
• 治疗原发病 • 鼓励饮水 • 经静脉补充
3、低渗性缺水

失水<失钠

[Na+] <135 mmol/L

血浆渗透压<280mmol/L
(1)低渗性缺水病因
一、体液组成及分布
• 体液分布:
体液(KG×60%)
细胞内液(40%) 细胞外液(20%)
血浆(5%) 组织间液(15%)
体液的三个间隙
三个间隙 细胞细进胞行内物液质代细 功谢胞 能外 性液 细的 胞主 外非体 小体 液功内 部能各分性腔细细隙胞胞中外外一液液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离子分布
Cl— HPO42- 蛋白质
一、体液组成及分布
• 体液成分:水和电解质
•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重要物
质,机体在生命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功能活动(如物质 代谢、氧气交换、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转运、各 种代谢产物的排泄),都依赖水来进行。
• 电解质维持机体正常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同时参
与物质代谢,维持神经肌肉和心肌的正常兴奋和活动 功能。 • 水电解质平衡 → 病理变化 → 水电解质紊乱
• 水排出过多:高热、大量出汗、神经性 多尿、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尿崩症、 使用利尿剂等
(2)临床表现
轻度 中度 重度
缺水量占体重 2%~4% 4%~6% >6%
精神
稍差
萎靡烦躁
淡漠意识障碍
眼泪

明显减少

尿量
稍少
明显减少

皮肤 前囟眼窝
干,弹性好 稍凹陷
干,弹性差 明显凹陷
干,弹性很 差
深凹陷
水电解质失衡的护理
胸外科 陈芳
水电解质失衡的护理
• 体液的定义组成和分布 • 体液平衡失调的护理
何为体液?( Body fluid )
体液,简单的说,就是身体内的液体。 具体包括唾液, 人奶,血液,淋巴液, 尿 液,脑脊髓的液体,肺腔的液体,腹膜 的液体,关节的液体,羊水,等等。
人体体液总量约为体重的60~70%,男 性60-70%,女性50%,新生儿可达体重的 80%。
• 消化液大量丢失:呕吐、腹泻、胃肠梗 阻
• 大面积创面的慢性渗出 • 从尿中排出大量水:尿崩、利尿 • 治疗等渗性缺水时过多补水而未补钠 • 其他:大量出汗、反复放胸水、腹水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 [Na+]<135mmol/L; • 血浆渗透压<280mmol/L • 尿比重<1.010 • 尿钠和氯明显减少
(4)处理原则
• 积极治疗原发病
• 静脉输注高渗盐水或含盐溶液
① 轻中度缺钠病人,一般先补充5%糖盐水即可 ② 重度缺钠病人先输入晶体后胶体以补足血容量,最
后输入高渗盐水
4、水中毒

摄水>排水
• 水分在体内滞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 和循环血量增多,因此又称稀释性低钠
血症
(1)病因
1)各种原因(休克、心功能不全等)引 起ADH分泌过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