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第三次作业.docx
成本会计第三次作业

(注意:若有主观题目,请按照题目,离线完成,完成后纸质上交学习中心,记录成绩。
在线只需提交客观题答案。
)四、主观题(共2道小题)36.某企业有三个基本生产车间,顺序生产甲产品,假定半成品不通过中间仓库收发,各步骤之间生产能力均衡,前一车间的完工半成品直接转入下一车间继续加工。
A产品生产耗用的直接材料在第一车间开工时一次投入,生产费用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
有关资料如下:(1)产量记录:(2)产品成本资料: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分别采用:(1)分项逐步结转分步法;(2)综合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各车间甲产品成本(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采用约当产量法分配)。
1:分项逐步结转分步法直接材料分配率=63840/(110+16)=506.67直接人工分配率=40128/(110+16*0.75)=328.92制造费用分配率=27360/(110+16*0.75)=224.26直接材料分配率=55733.7/(100+24)=449.47直接人工分配率=82549.2/(100+24*0.79)=693.92 制造费用分配率=53372.6/(100+24*0.79)=448.66直接材料分配率=44947/(84+28)=401.31直接人工分配率=96440/(84+28*0.93)=876.41制造费用分配率=64186/(84+28*0.93)=583.3 2:综合逐步结转分步法直接材料分配率=63840/(110+16)=506.67直接人工分配率=40128/(110+16*0.75)=328.92 制造费用分配率=27360/(110+16*0.75)=224.26直接材料分配率=116583.5/(100+24)=940.19 直接人工分配率=46368/(100+24*0.79)=389.78=241.29制造费用分配率=28704/(100+24*0.79)直接人工分配率=27048/(84+28*0.93)=245.80 制造费用分配率=19320/(84+24*0.79)=175.5737.某企业生产C产品,生产过程由三个连续的加工步骤组成,前一车间的半成品直接转入后一车间继续加工直到产品最终产出。
成本会计第三次作业

第三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制造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 D )。
A.成本计算对象B.费用归集与分配C.成本项目设置D.成本控制职能2.从成本计算方法的原理上来说,标准成本法可以取代( C )。
A.分步法B.分类法C.定额法D.品种法3.在标准成本系统中,广泛应用的标准成本是( D )。
A.理想标准成本B.现实标准成本C.正常标准成本D.基本标准成本4.(A )可以成为评价实际成本的依据,也可以用来对存货和销货成本计价。
A.现行标准成本B.基本标准成本C.正常标准成本D.理想标准成本5.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通常它又被认为是( C )。
A.估计成本B.机会成本C.应该成本D.增量成本6.在标准成本差异分析中,材料价格差异是根据实际数量与价格脱离标准的差额计算的,其中实际数量是指材料的( D )。
A.采购数量B.入库数量C.领用数量D.耗用数量7.通常应对不利的材料价格差异负责的部门是( B )。
A.质量控制部门B.采购部门C.工程设计部门D.生产部门8.下列变动成本差异中,无法从生产过程的分析中找出产生原因的是( C )。
A.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B.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C.材料价格差异D.直接人工差异9.直接人工的价格标准,在采用计件工资制度下,就是( B )。
A.实际的工资率B.预定的小时工资C.预定的工资率D.实际的小时工资10.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人工标准工时”组成内容的是( B )。
A.由于设备意外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B.由于更换产品产生的设备调整工时C.由于生产作业计划安排不当产生的停工工时D.由于外部供电系统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11.某企业生产M产品,单位产品耗用工时标准为20小时,标准工资率为9元,实际每件产品耗用工时为16小时,实际小时工资率为10元,则M产品的直接人工效率差异为( B )。
A.-40元B.-36元C.160元D.180元12、在成本差异分析中,变动性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类似于( D )。
成本会计纸质作业3-4单选多选判断及答案

成本会计纸质作业3-4单选多选判断参考答案成本会计作业3一、单项选择题:1、品种法是产品成本计算的()A、重要方法B、最基本方法C、主要方法D、最一般方法2、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情况下,如果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其所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应是()A、品种法B、分批法C、分布法D、分类法3、采用简化的分批法,各批产品、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间接计入费用都是利用()A、累计原材料费用分配率B、累计生产工时C、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D、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4、下列情况中,不宜采用简化分批法的是()A、各月间接计入费用水平差不多B、各月间接计入费用水平相差较多C、月末未完工产品批数较多D、同一月份投产的批数很多5、辅助生产的工具模具制造,一般应采用()A、品种法B、分布法C、分类法D、分批法6、成本还原率的计算公式是()A、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合计/本月产品成本所耗该种半成品费用B、本月产品成本合计/本月产成品所耗半成品费用C、本月产品成本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费用/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成本合计D、本月产品所耗半成品费用/本月产成品成本合计7、采用逐步结转分布法,按照半成品成本在下一步骤成本明细帐中的反映方法,可以分为()A、综合结转法和分项结转法B、平行结转法和综合结转法C、实际成本结转法和计划成本结转法D、平行结转法和分项结转法8、进行成本还原时,应以还原分配率乘以本月()各个成本项目的费用。
A、所产半成品B、所产该种半成品C、所耗半成品D、所耗该种半成品9、采用逐步结转分布法,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是指在()之间的费用分配。
A、产成品与狭义的在产品B、完工半成品与月末在产品C、前面步骤的完工半成品与加工中的在产品,最后步骤的产成品与加工中的在产品D、产成品与广义的在产品10、采用平行结转分布法,()A、不能全面反映各生产步骤的生产耗费水平B、能全面反映各生产步骤的生产耗费水平C、不能全面反映第一个生产步骤产品的生产耗费水平D、能全面反映第一个生产步骤产品的生产耗费水平二、多项选择题:1、产品水平计算的分批法适用于()A、单件小批类型的生产B、小批单步骤C、小批量、管理上不需要分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多步骤D、大量大批的单步骤E、大量大批的多步骤2、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如果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A、月末需要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B、月末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C、月末不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D、月末不需要计算产品成本,等到全部产品完工时再计算E、可以计算先完工的产品成本3、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成本计算对象可以按()A、一张定单中的不同品种产品分别确定B、一张定单中的同种产品分批确定C、一张定单中单件产品的组成部分分别确定D、多张定单中的同种产品E、同一定单中的不同产品确定4、采用简化分批法设立的基本生产生产成本二级帐,其作用在于()A、按月提供企业或车间全部产品的累计生产费用B、按月提供企业或车间全部产品的累计生产时C、计算登记完工产品总成本D、计算登记月末在产品总成本E、只登记直接生产费用和生产工时5、采用逐步结转分布法,()A、半成品成本的结转同其实物的转移完全一致B、成本核算手续简便C、能够提供半成品成本资料D、有利于加强生产资金管理E、为外售半成品和展开成本指标比提供成本资料6、平行结转分布法的适用情况是()A、半成品对外销售B、半成品不对外销售C、管理上不要求提供各步骤半成品资料D、半成品种类较多,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工作量较大E、管理上要求提供各生产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7、采用分项结转法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优点是()A、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B、成本核算手续简便C、能够真实地反映产品成本结构D、便于从整个企业的角度考核和分析产品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E、便于各生产步骤完工产品的成本分析8、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按照结转的半成品成本在下一步骤产品成本明细帐中的反映方法,可分为()A、平行结转法B、按实际成本结转法C、按计划成本结转法D、综合结转法E、分项结转法9、采用分步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生产步骤可以()A、按生产车间设立B、按实际生产步骤设立C、在一个车间内按不同生产步骤设立D、将几个车间合并设立E、以上均正确10、品种法适用于()A、小批单件单步骤生产B、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C、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小批单件多步骤生产D、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E、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三、判断题:1、品种法的特点是不要求按产品的批别但要求按产品的生产步骤计算成本。
成本会计第三次作业

第三次作业参考答案在文档最后面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狭义在产品范围的是()。
A.该产品已加工完工但尚未验收入库的自制半成品B.该车间已加工完工但转入下一车间继续加工的某一部件C.该产品已加工完工并且验收入库的自制半成品D.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但尚未验收入库的产成品2.原材料在产品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的企业里,为了简化核算工作,在产品成本可按()计算。
A.固定数额B.定额成本C.原材料费用D.约当产量3.若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则在产品投料程度为()。
A.50%B.100%C.25%D.不确定4.采用约当产量法,当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和单位产品在各工序的加工量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全部在产品完工程度可按()平均计算。
A.50%B.100%C.25%D.75%5.假设某企业产品工时定额为50小时,经两道工序完成,每道工序的工时定额分别为30小时和20小时,则第二道工序的完工程度为()。
A.20%B.100%C.50%D.80%6.某产品所耗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本月生产100件该产品,其中完工产品80件,在产品20件,本月应分配材料费用10000元,则完工产品成本中材料费是()元。
A.2000B.8000C.9000D.10007.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法计算,适用于()的企业。
A.各月在产品数量很少B.原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C.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定额资料比较完整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比较稳定D.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8.计算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依据是()。
A.本月完工产品数量B.本月末在产品数量C.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和完工程度D.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和定额工时9.约当产量是指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照()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
A.新旧程度B.完工程度C.预计完工率D.预计废品率10.假定某工业企业某种产品本月完工250件,月末在产品160件,在产品完工程度测定为40%,月初和本月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共56520元,原材料随着加工进度陆续投入,则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分别为()。
成本会计第一、二、三次作业

2270
1630
2900
18800
甲产品完工成本
19740
2710
3360
4250
3原还原率两种方法进行成本还原。格式按实训P88-89的表12—6和表12—7来进行填制,最后一项还原后的单位成本,可不写。(还原率保留小数点后四位)
成本会计第一、二、三次作业
5、编制完工产品入库的会计分录。
第三次作业
某企业甲产品分三个步骤生产,分别由三个车间进行,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各步骤件采用综合结转的方式,计算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详细资料见图:
项目
半成品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A半成品完工成本
7600
1400
4125
13125
B半成品完工成本
电大成本会计形式考核作业3及答案.doc

电大成本会计形式考核作业3及答案.doc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成本会计作业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品种法是产品成本计算的(B )。
A、重要方法B、最基本方法论C、主要方法D、最一般方法2、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情况下,如果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其所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应是( A )。
A、品种法B、分批法C、分步法D、分类法3、采用简化的分批法,各批产品、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间接计入费用都是利用(C )。
A、累计原材料费用分配率B、累计生产工时C、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D、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4、下列情况中,不宜采用简化分批法的是(B )。
A、各月间接计入费用水平相差不多B、各月间接计入费用水平相差较多C、月末未完工产品批数较多D、同一月份投产的批数很多5、辅助生产的工具模具制造,一般应采用(A )。
A、品种法B、分步法C、分类法D、分批法6、成本还原分配率的计算公式是(C )。
A、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合计/本月产品成本所耗该种半成品费用B、本月产品成本合计/本月产成品所耗半成品费用C、本月产品成本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费用/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成本合计D、本月产品所耗半成品费用/本月产成品成本合计7、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按照半成品成本在下一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反映方法,可以分为(A )。
A、综合结转法和分项结转法B、平行结转法和综合结转法C、实际成本结转法和计划成本结转法D、平行结转法和分项结转法8、进行成本还原时,应以还原分配率乘以本月(B )各个成本项目的费用。
A、所产半成品B、所产该种半成品C、所耗半成品D、所耗该种半成品9、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是指在(C )之间的费用分配。
A、产成品与狭义的在产品B、完工半成品与月末在产品D、产成品与广义的在产品C、前面步骤的完工半成品与加工中的在产品,最后步骤的产成品与加工中的在产品10、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A )。
最新成本会计3次作业汇总

成本会计3次作业汇总课堂练习21、某企业设有供水和供电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两个车间本月份共发生的费用分别为5,000元和24,000元,辅助生产车间劳务供应通知单如下:要求:采用一次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并将计算结果直接填入表1: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中。
)分别写出①、②、③、④格的计算过程;(保留小数后两位数)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一次交互分配法)表1①= ②= ③= ④=2、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合格品为190件,不可修复废品为10件,共发生工时20,000小时,其中废品工时1,500小时。
共发生费用 : 直接材料80,000元,直接工资44,000元,制造费用60,000元。
废品退回材料库,残值估价800元。
原材料在开始生产时一次投入。
[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废品损失,并将计算结果填入表2(2) 根据计算结果编制会计分录。
课堂练习3某企业2010年3月份乙产品投入产出情况如下表所示。
乙产品原材料分工序在每道工序开始时投入,三道工序材料费用定额分别为32元、8元、10元。
[要求] 1、计算月末在产品的投料程度及其约当产量,2、计算月末在产品的加工程度及其约当产量,将计算结果填入表13、写出①、②格的计算过程。
某企业生产丙产品需要耗用A和B材料。
该企业2010年3月有关资料如下:表2-1 丙产品定额成本表表2-2 2010年3月丙产品投入产出表生产成本明细帐表2-3 产品名称:丙产品 2010年3月月末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
[要求] 1、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2、计算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3、将计算结果填入表5-4,写出①、②、③格的计算过程丙产品成本计算单课堂练习1第1题本月份某企业耗电40,000度,应付电力费16,000元,未付。
该企业基本生产车间耗电33,000度,其中生产用电30,000度,车间照明用电3,000度;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耗用7,000度。
成本形考3

成本会计网上形考任务-第3次任务1、资料:某企业下设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一个辅助生产车间(机修车间),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
该企业是大量生产的企业,因半成品不对外销售,所以,管理上不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
因此,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该企业实行一级成本核算,为了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设置了甲、乙两种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辅助生产车间的“辅助生产车间明细账”。
“基本生产车间明细账”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
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发生时,直接归集在“辅助生产成本”账户中。
(1)2000年10月生产车间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下:基本生产车间领有材料100000元,其中:直接用于甲产品的A材料20000元,直接用于乙产品的B材料30000元,甲、乙产品共同耗用的C材料40000元(按甲、乙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比例进行分配。
甲产品的定额消耗量为8000公斤,乙产品的定额消耗量为2000公斤),车间的机物料消耗性材料10000元;辅助生产车间领用材料12000元;共计120000元。
基本生产车间本月报废低值易耗品一批(劳动保护用品),实际成本为4000元,残料入库,计价200元,采用五五摊销法进行核算。
基本生产车间的工人工资40000元(按甲、乙产品耗用的生产工时比例进行分配,甲产品的生产工时为6000小时,乙生产的生产工时为2000小时),管理人员工资8000元;辅助生产车间的工人工资12000元,管理人员工资3000元;共计63000元。
按照工资费用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
基本生产车间月初在用固定资产原值200000元,月末在用固定资产原值240000元;辅助生产车间月初、月末在用固定资产原值均为80000元;按月折旧率1%计提折旧。
基本生产车间发生其他货币支出9080元,其中:办公费2000元,差旅费3000元,运输费4080元;辅助生产车间发生其他货币支出6100元,其中:办公费1000元,差旅费2000元,运输费3100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制造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D)。
A.成本计算对象B.费用归集与分配C.成本项目设置D.成本控制职能2.从成本计算方法的原理上来说,标准成本法可以取代(C)。
A.分步法B.分类法C.定额法D.品种法3.在标准成本系统中,广泛应用的标准成本是( D )。
A.理想标准成本B.现实标准成本C.正常标准成本D.基本标准成本4.(A)可以成为评价实际成本的依据,也可以用来对存货和销货成本计价。
A.现行标准成本B.基本标准成本C.正常标准成本D.理想标准成本5.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通常它又被认为是(C)。
A.估计成本B.机会成本C.应该成本D.增量成本6.在标准成本差异分析中,材料价格差异是根据实际数量与价格脱离标准的差额计算的,其中实际数量是指材料的(D)。
A.采购数量B.入库数量C.领用数量D.耗用数量7.通常应对不利的材料价格差异负责的部门是( B )。
A.质量控制部门B.采购部门C.工程设计部门D.生产部门8.下列变动成本差异中,无法从生产过程的分析中找出产生原因的是( C )。
A.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B.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C.材料价格差异D.直接人工差异9.直接人工的价格标准,在采用计件工资制度下,就是(B)。
A.实际的工资率B.预定的小时工资C.预定的工资率D.实际的小时工资10.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人工标准工时”组成内容的是( B )。
A.由于设备意外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B.由于更换产品产生的设备调整工时C.由于生产作业计划安排不当产生的停工工时D.由于外部供电系统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11.某企业生产M产品,单位产品耗用工时标准为20小时,标准工资率为9元,实际每件产品耗用工时为16小时,实际小时工资率为10元,则M产品的直接人工效率差异为( B )。
A.-40元B.-36元C.160元D.180元12、在成本差异分析中,变动性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类似于( D )。
A.直接人工效率差异B.直接材料用量差异C.直接材料配比差异D.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3.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应由(B)负责控制。
A.总经理B.部门经理C.车间主任D.财务科长14.若人工效率差异为500元,标准工资率为5元/小时,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为2元/小时,则变动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为(B)。
A.1000元B.200元C.100元D.2500元15.以下关于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的计算公式中,正确的是(D)。
A.变动制造费用实际数-变动制造费用预算B.(实际工时-标准产量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C.(实际工时×(变动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D.(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16.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与预算金额之间的差额称之为(A)。
A.耗费差异B.能量差异C.效率差异D.闲置能量差异17.在固定制造费用的三因素分析法中,二因素分析法中的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可进一步分为( B )。
A.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B.闲置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C.闲置能量差异和耗费差异D.实际差异和计划差异18.固定制造费用的闲置能量差异是指(AD )。
A.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差额B.实际工时未达到标准能量而形成的差异C.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差异D.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脱离预算金额而形成的差异19.下列关于标准成本系统“期末成本差异处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的依据是确信只有标准成本才是真正的正常成本B.同一会计期间对各种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要保持一致性C.期末差异处理完毕,各差异账户期末余额应为零D.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下,闲置能量差异全部作为当期费用处理20.期末标准成本差异的下列处理中,错误的是(C)。
A.结转成本差异的时间可以是月末,也可以是年末B.本期差异全部由本期损益负担C.本期差异按比例分配给期末产成品成本和期末在产品成本D.本期差异按比例分配给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二、多项选择题1.标准成本按适用期不同可以分为(AD)。
A.现行标准成本B.理想标准成本C.正常标准成本D.基本标准成本2.实施标准成本系统的步骤有(ABCD )。
A.制定单位产品标准成本B.根据实际产量和成本标准计算产品的标准成本C.汇总计算实际成本D.计算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3.需要调整基本标准成本的情况有(AB )。
A.产品的物理结构变化B.重要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变化C.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小幅调整D.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4.企业在制定标准成本时,无论对哪个成本项目,都需要分别确定其(ABCDE )。
A.工时标准B.费用标准C.用量标准D.价格标准E.材料标准5.用量标准包括()。
A.原材料单价B.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C.小时工资率D.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E.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6.在进行标准成本分析时,形成材料价格差异的原因有(AC)。
A.供应厂家价格变动B.购入材料质量低劣C.未按经济采购批量订货D.违反合同被罚款E.紧急订货7.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的形成原因包括(ABD )。
A.工作环境不好B.新工人上岗太多C.奖励制度未产生实效D.机器或工具选用不当E.加班或使用临时工8.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可以使用(AC )。
A.直接人工工时B.机器工时C.直接材料消耗量D.直接工资总额9.下列成本差异中,通常不属于生产部门责任的有(AB )。
A.直接材料价格差异B.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C.直接人工效率差异D.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0.关于成本控制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BC )。
A.成本控制制度会受到大多数员工的欢迎B.对数额很小的费用项目,控制可以从略C.不存在适用于所有企业的成本控制模式D.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是确定成本超支的责任人三、判断题(对)1.标准成本制度不仅可以用于制造类企业,也可以用于服务类企业。
(对)2.在标准成本账务处理系统中,原材料无论是借方和贷方都只能登记实际数量的标准成本。
(错)3.在成本差异分析中,数量差异的大小是由用量脱离标准的程度以及实际价格高低所决定的。
(错)4.在标准成本系统中,直接材料的价格标准是指预计下年度实际需要支付的材料市价。
(错)5.购入材料30000千克,标准成本0.3元/千克,实际成本0.27元/千克,则其会计处理为:借:原材料9000贷:材料数量差异900元贷:银行存款8100。
(错)6.作为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用量标准必须是直接人工生产工时。
(对)7.利用三因素法进行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时,“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是根据“生产能量”与“实际工时’之差,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求得的。
(错)8.企业月初、月末均无在产品,按正常生产能力预计本月计划生产甲产品100件,每件产品固定制造费用15元。
本月实际生产95件,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330元,则本月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为节约170元。
(错)9.为了贯彻一致性原则,会计期末各种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必须一致。
(错)10.税法和会计制度均要求以实际成本反映产品成本,因此采用标准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会计期末必须将完工产品成本加减各项差异,将标准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四、计算题1.兰花公司生产B产品,单位产品标准材料成本为800元,其中材料标准用量为40千克,材料标准价格为20元,实际材料成本为648元,其中,单位材料用量为36千克,实际材料价格为18元。
要求:(1)计算兰花公司B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差异;(2)计算B产品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直接材料用量差异。
(以上计算需列出算式)答:(1)B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材料成本-标准材料成本=648-800=-152元(2)B产品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实际用量-计划用量)*计划单价=80元B产品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72元2.某公司运用标准成本系统控制乙产品的成本,乙产品每月正常生产量为1000件,每件产品直接材料的标准用量为4千克,每千克的标准价格为1.5元;每件产品标准耗用工时为2小时,每小时标准工资率为5元;制造费用预算总额为20000元,其中变动制造费用为12000元,固定制造费用为8000元。
本月实际生产乙产品880件,实际材料价格为2元/千克,全月实际耗用了6500千克;本期实际耗用直接人工2000小时,支付工资12600元,本期实际耗用变动变动制造费用12960元,支付固定制造费用7800元。
要求:(1)计算和分解直接材料成本差异;(2)计算和分解直接人工成本差异;(3)计算和分解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4)计算和分解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按照三差异法计算)。
答:(1)直接材料价格差异=6500*2-880*4*1.5=7720元直接材料价格差异=(2-1.5)*6500=3250元直接材料用量差异=(6500-880*4)*15=4470元(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12600-880*2*5=3800元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2600/2000-5)*2000=2600元直接人工效率差异=(2000-880*2)*5=1200元(3)变动制造费用差异=12960-880*2*6=2400元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2960/2000-6)*2000=960元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000-880*2)*6=1440元(4)固定制造费用差异=7800-880*2*4=760元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7800-8000=-200元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8000-2000*4=0元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000-880*2)*4=9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