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3.14《生物生存的环境》教案

合集下载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生存的环境》教案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生存的环境》教案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生存的环境》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生物生存的环境》。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方式。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了解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

b. 掌握不同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c. 理解环境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a.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方式和特征。

b. 能够分析和解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c. 能够意识到保护环境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b.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c.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a. 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

b. 不同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教学难点:a. 帮助学生理解环境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

b.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生物的基本概念和一些基础知识,对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不同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方式还不够清楚。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a. 教师展示一张关于不同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生存的图片,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同学们,看看这张图片,你们能从中看到什么?你们知道不同生物在不同环境中是如何生存的吗?请举例说明。

b. 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

学生1:我知道企鹅生活在南极,它们适应了寒冷的环境,有特别的羽毛来保暖。

学生2:沙漠中的蝎子可以在高温下生存,它们的外壳可以防止水分流失。

学生3:鱼类适应了水中的生活,它们有鳞片和鳃来帮助呼吸和游泳。

第二环节:知识讲解a. 介绍不同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方式。

【新教材】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目录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三单元能量及其转换1丹顶鹤生活在哪里17各种各样的能量2生物生存的环境18来自太阳的能量3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9设计与制作:简易太阳灶4隐藏在环境中20声音的能量5生物间的食物关系21风的能量6相互联系的食物网22 神奇的电磁铁7专题探究:生态瓶的秘密23探究技能:控制变量8保护生物共同的家园24电能的转换第二单元我是小小设计师第四单元守护家园9设计师怎样工作25保护空气10不一样的饮水瓶26保护水资源11功能的组合27珍惜土地资源12材料的选择28合理利用矿产资源13雨伞的改进29合理开发海洋资源14大自然的启示30网络课堂:保护生物多样性15巧改废弃物31变废为宝16技术进步与设计创新32绿色生活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丹顶鹤生活在哪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珍稀禽类过程与方法:知道丹顶鹤栖息于芦苇及其他荒草的沼泽地带.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懂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在一个书房里,墙上挂着一幅《松鹤延年》图,四个小朋友正围在一起讨论画中的丹顶鹤,他们产生了疑问——丹顶鹤生活在松树林里吗?它是吃松子的吗?今天这一课,就让我们一起帮助这四位小朋友,探索书本第1课——丹顶鹤生活在哪里。

二、新授课探究活动1:丹顶鹤的家在哪里1、教师:提出质疑(丹顶鹤究竟适合生活在松树林还是沼泽地?),导入学生探究松树林和沼泽地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各自特点。

2、学生小组探究松树林和沼泽地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自然环境,了解松树林与沼泽环境的不同特点,完成探究活动记录单(教师随堂巡视并给学生相应的引导)。

3、学生进行探究成果汇报。

探究活动2:适应环境的身体特征1、教师:丹顶鹤有怎样的身体特征?它的生活习性和食物特点双是怎样?2、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了解丹顶鹤的身体特征,了解丹顶鹤的生活习性和食物特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14课《生物生存的环境》粤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14课《生物生存的环境》粤教版

六年级下册第14 课《生物生存的环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生物生存的环境》是《科学》六年级下册“动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分析了环境为生物生存所提供的具体条件,引导学生形成生物的形态构造、生活习性或生长特点与其生活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观点。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

第一个活动是“湿地提供了什么”,让学生通过搜集有关湿地的资料,分析湿地为丹顶鹤等动物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第二个活动是“动物的栖息地”,引导学生搜集不同生态环境的资料,分析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都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

学生也知道动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食物、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

然而,学生对是什么提供满足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比如食物、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并不清晰。

同时,学生经历上一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丹顶鹤适宜在湿地生活,但他们并不一定会系统地考虑湿地能为丹顶鹤提供怎样的生存条件。

教学目标1. 以湿地为例,知道自然环境能为动物的生存提供一定的条件。

了解在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中生活着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之相适应的生物2. 搜集有关湿地的资料,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

3. 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如何适应生活环境。

4. 感受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生活着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之相适应的生物。

教学难点: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如何适应生活环境。

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湿地的资料(文字、图片或视频)、不同生态环境的动物资料(文字、图片或视频)、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情境:在参观湿地公园时,小朋友们观察到丹顶鹤在湿地栖息、觅食的场景。

问题:丹顶鹤适宜在湿地里生活,湿地为丹顶鹤的生活提供了什么?交流: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

《生物生存的环境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生物生存的环境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生物生存的环境》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和生存方式。

2.精通环境对生物生存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3.培育同砚保卫环境、珍惜生态资源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照、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土壤等环境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生物在特定环境中的适应性和生存方式。

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改造和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不同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方式,引发同砚爱好。

2.观点讲解:讲解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同砚理解环境与生物之间的互相干系。

3.试验探究:设计试验,让同砚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培育他们的观察和试验能力。

4.案例分析:以详尽的案例分析来展示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让同砚深度了解生物生存的玄妙。

5.谈论与分享:组织同砚进行谈论与分享,引导他们沉思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干系,增进思维的碰撞与启发。

6.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同砚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四、作业设计:1.阅读文章:安置阅读题目,让同砚通过阅读相关文章来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实地考察:要求同砚选择一个生物,观察其生存环境并记录相关数据,撰写观察报告。

3.小组谈论:组织同砚分组,谈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4.写作业:要求同砚撰写关于生物生存环境的作文,表达自己对环境和生物之间干系的理解。

五、评判方式:1.参与度:包括教室表现、谈论贡献等。

2.作业完成状况:阅读文章笔记、实地考察报告、小组谈论效果、作文质量等。

3.综合评判:综合思量同砚在教室进修、实践活动以及作业完成方面的表现,进行评判。

六、延伸拓展:1.组织生物实地考察活动,让同砚近距离感受生物与环境的亲近干系。

2.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培育同砚的环保认识和责任感。

【5.31】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1.2《生物的生存环境》教学设计

【5.31】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1.2《生物的生存环境》教学设计

粤教版科学六年级下1.2《生物的生存环境》教学设计课题生物的生存环境单元 1 学科科学年级 6学习目标1、生物的存在需要依赖生存环境2、生存环境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一定的条件3、生物的身体体征、生活习性与生存环境相适应4、理解生物间之间是合作或天敌5、培养爱护生态的情感重点1、理解生物的生存与生存环境之间关系2、理解生物间的合作或天敌关系难点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不同生态中的生物如何适应生活环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搜集沼泽地有关资料,说说沼泽环境为丹顶鹤提供哪些生存条件?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沼泽地为丹顶鹤生存环境提供:①丰富的水生生物②充足的阳光③适宜的温度④大量的水源通过活动设计,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科学探究的气氛讲授新课交流:你知道这些动物的家在哪里吗?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内容:①麻雀麻雀多活动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性极活泼,胆大易近人,但警惕却非常高,好奇心较强。

多营巢于人类的房屋处,如屋檐、墙洞,有时会占领家燕的窝巢,在野外,多筑巢于树洞中。

②蚂蚁蚂蚁是昆虫,属于节肢类,蚂蚁的家一般在土壤里,他们自己打的洞穴,山里的居多,还有在岩缝中也能找到③蚯蚓《生物的生存环境》习题一、填空题1、沼泽地是一种常见的典型________环境。

2、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为动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提供了条件,是各种动物的_______地。

3、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土壤等。

4、生态环境的类型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1、湿地水量丰富,水温适中,阳光充足,为许多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每一种生物都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

()3、由于环境不同,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因素不会因环境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生物生存的环境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生物生存的环境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生物生存的环境》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生存的环境对其生长和繁衍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设计目标1. 了解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

2. 掌握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设计内容1. 实地调查不同生物栖息地的环境特点,比较它们的差异。

2. 设计实验,观察不同环境条件对某种生物生长状况的影响。

3. 组织学生小组,进行综合实践,总结成果。

四、设计步骤1. 前期准备:提前安排学生实地调查,了解不同生物栖息地的特点,做好实验所需材料的准备。

2. 实验设计:学生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明确实验流程。

3.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观察生物生长状况。

4. 数据分析: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比较不同组的结果,总结影响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5. 实验总结: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小组展示和讨论。

五、作业要求1. 按照要求认真完成实地调查和实验操作。

2. 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合理分析数据。

3. 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论。

4. 参与小组讨论,积极交流心得体会。

六、评价方式1. 实地调查和实验操作的完成情况。

2. 数据记录和分析的准确性。

3. 实验报告的内容和结论。

4. 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表现。

七、设计收获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深入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科学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同时,也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促进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和认识。

希望学生在本次作业设计中获得丰富的收获,为未来的学习和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课时一、设计背景:生物生存的环境是生物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方式和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和环境意识。

《生物生存的环境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生物生存的环境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生物生存的环境》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生物生存的环境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它涉及到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互相作用和适应。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以及环境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二、设计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互相干系;2. 提高学生对生物适应能力的认识;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4.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三、设计内容:1. 理论知识进修:通过教室讲解和资料阅读,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干系,生物的适应能力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 实验设计:设计两个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

实验一:植物对光线的适应性实验实验内容:选取不同种类的植物,分别放置在光线充足和光线不足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植物的发展情况和表现出的适应能力。

实验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对光线的适应性,探究植物如何适应不同的光照条件。

实验二:动物对温度的适应性实验实验内容:选取不同种类的动物,放置在高温和低温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动物的行为和生理变化。

实验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对温度的适应性,探究动物如何适应不同的温度条件。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活动,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物及其适应能力,记录并分析所观察到的现象。

4. 作业安置:要求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进修、实验设计和实地考察的内容,撰写一份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的综合报告,包括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以及对生物与环境干系的思考。

四、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评分标准包括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实验过程的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报告的完备性。

2. 综合报告:评分标准包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水平、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深度、对生物与环境干系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参考资料:1. 《生物学原理》2. 《生物学实验指导书》3. 《生物生存的环境》相关资料通过以上设计,学生将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干系,培养实验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生物生存的环境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生物生存的环境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生物生存的环境》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作业设计方案《生物生存的环境》一、设计目的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特点和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和总结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学术能力。

二、设计内容1. 生物的适应性实验学生自行选择不同的生物(植物或动物),设计实验观察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状况,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学生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观察生物的生长状况并记录数据,最后进行报告展示。

2. 环境污染问题探究学生自行选择一个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可以结合实地调查、文献阅读等方式进行深入探讨,并撰写探究报告。

3. 构建生态树模型学生根据所学生态学知识,选择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构建生态树模型,展示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食物网等内容,同时进行口头解释和展示。

4. 生态考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生态考察实践活动,选择一个本地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采集,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植被类型、水质状况等情况,并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三、设计流程1. 第一周:介绍作业内容和要求,讲解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特点,引导学生选题。

2. 第二至三周:学生进行实验、调查或模型构建,收集数据和资料。

3. 第四至五周: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和报告撰写。

4. 第六周: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和展示,展示实验结果或模型。

四、评价方式1. 实验报告评分: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分析和总结等环节。

2. 探究报告评分:包括问题选择、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方案等方面。

3. 生态树模型评分:模型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口头解释能力。

4. 考察实践评分:考察报告的详细程度、数据采集方法和结论的合理性。

五、材料准备1. 实验设备:温度计、湿度计、光照计等。

2. 实验器材:种子、盆土、玻璃容器等。

3. 资料与书籍:有关生态学、环境保护、生物适应性方面的参考书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版科学六年级下3.14《生物生存的环境》教学设计
4、沼泽地里藏着哪些生物?
【温馨提示】
不仅要说出生活在沼泽地里的动物,还要说出
生长在沼泽地里的植物。

比比看,谁知道的最多。

5、仔细观察图片,沼泽地里藏着哪些生物?
二、动物的栖息地
1、地球上每个地方都有动物的踪迹。

除了湿地之
外,还有哪些动物生存的环境?
【小结】
草原森林
沙漠海洋
池塘河流
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为动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
提供了条件,是各种动物的栖息地。

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为动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
提供了条件,是各种动物的栖息地。

2、搜集资料
①认识不同生态环境的特点
②了解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什么生物
③分析这些生物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或生长特点
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
④了解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
3、交流总结
(1)
(2)
(3)
比赛
观察回答
回答
搜集资料
交流
搜集资料,认识
不同生态环境的
特点,了解生物
与环境的适应性
以及动物与动
物、动物与植物
之间的关系。

4、在某个环境中,动物与动物、动物与植物之间
有着怎样的关系?
【小结】
动植物之间是互相依赖的,形成了合作伙伴关系或敌对关系。

(1)合作伙伴关系
犀牛的皮肤皱纹很多,滋生各种寄生虫,犀牛鸟经常停在犀牛背上为它清除寄生虫。

海葵会用有毒的触手去蜇那些敢来靠近它们的所有动物,保护寄居蟹,而寄居蟹则背着行动困难的海葵,四出觅食,有福同享。

鮣鱼吸附在鲨鱼身上,摄食鲨鱼的食物残渣,鲨鱼驮着它到处游。

啄木鸟取食时,吃掉了树木中的害虫,有利于植物生长。

(2)敌对关系
敌对关系是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为捕食、竞争、寄生、种内斗争而形成的一种吃与被吃关系。

三、课堂练习:判断题
1、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生物会有很大的差异。

2、沼泽地里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3、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4、动植物之间是吃与被吃的敌对关系。

5、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是各种动物的栖息地。

6、地球每一个地方都有动物的踪迹。

四、拓展提高
1、不同环境中的植物
2、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讨论
独立完成课堂检测
扩大见识
五、作业布置
结合本科书所学的知识,说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生物的生存生长需要
一定的条件;知道自然环境能为动物的生存提供一
定的条件;了解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生活着形态结
构、生活习性与之相适应的生物;学会搜集有关沼
泽地的资料,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用科学的
方法分析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如何适应生活环
境;感受到了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培养了爱护生态
环境的情感。

课堂总结板书板书设计
粤教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