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父亲、树林和鸟》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第【1】篇〗《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三年级组董世荣一、课文内容分析:《父亲、树林和鸟》是第七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
本文通过童年时代父亲和“我”的对话,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课文的题目富有画面感,引人遐思。
“父亲”“树林”“鸟”3个词并列,既描绘了父亲和“我”在树林边看鸟的情景,又表现了父亲对树林、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课文的语言充满诗意,耐人寻味。
与上一课相比,多处使用了学生平时很少会遇到的生动语句,尤其是多个修饰语连用的形式,表达了更为丰富的感受。
比如,“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等语句,生动贴切地描写了树林的环境。
课文插图以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为主体,父亲和“我”正注视着大树,画面上并未出现鸟儿。
父亲在这样的环境中也能发现鸟儿,体现了他对鸟儿的熟悉和喜爱。
父亲戴着宽边礼帽身穿长衫,直观地表现了事情发生的年代及父亲的形象。
插图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经过了两年的识字方法、兴趣、能力的培养,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
语文学习中语言积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三年级积累的关键仍然是词语,而且是大量的词语积累。
课内积累为学生课外积累做好方法指导,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外阅读。
学生背诵能力强,而且乐于背诵,有利于促进积累。
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很难对一篇文章进行准确、深入的理解。
需要从抓中心、中心句词、关键词句、体会句子的含义等方面进行指导,形成深层理解文本的能力。
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开始转向对文本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一)认识“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字,会写“父亲、童年”等19个词语。
(二)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三年级语文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部编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不安”“准确”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之情。
(2)学会借助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课文描述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鸟类的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不安”“准确”等词语造句。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父亲的形象,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之情。
2. 学会借助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课文描述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粉笔。
2. 生字卡片。
3.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对树林和鸟的看法。
2. 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教师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并对难读句子进行指导。
3. 精讲细读:(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之情。
(2)学生讨论课文中所用的描写手法,如“不安”“准确”等词语的使用。
4. 朗读感悟:(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教师选取优秀朗读进行展示,并给予表扬。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6.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2)以“我和父亲共同保护树林和鸟”为主题,写一篇小练笔。
7.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书籍,如《鸟儿的家》、《森林里的故事》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组织一次户外实践活动,如参观树林、观察鸟类,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2024《父亲、树林和鸟》新教案范文3篇

2024《父亲、树林和鸟》新教案范文3篇教案《父亲、树林和鸟》一、活动内容本次课程将通过阅读理解、小组讨论、创意写作和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深入探讨《父亲、树林和鸟》这篇文章。
文章选自《白鹭》,作者通过讲述父亲与树林中鸟儿的故事,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二、教学内容1.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3. 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感受到文章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四、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深层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2. 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环保意识。
五、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文章,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主题和父亲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创意写作:让学生根据文章的主题,进行创意写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角色,深入理解文章的情感表达。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章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主题和父亲的形象,分享彼此的观点。
4. 创意写作:让学生根据文章的主题,进行创意写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角色,深入理解文章的情感表达。
七、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短文。
2. 收集关于环保的资料,进行分享。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到文章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教案《父亲、树林和鸟》一、活动内容本次课程将通过诗歌朗诵、绘画创作、小组讨论和自然观察等多种形式,深入探讨《父亲、树林和鸟》这首诗歌。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父亲、树林和鸟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父亲、树林和鸟教案《父亲、树林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散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以下是一份基于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会认“黎、凝”等5 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 个字,会写“父亲、童年”等19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3. 能体会到父亲对鸟的喜爱,并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会认“黎、凝”等5 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 个字,会写“父亲、童年”等19 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2. 教学难点能体会到父亲对鸟的喜爱,并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关于树林和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揭示课题《父亲、树林和鸟》,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词。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正确认读和书写。
3. 整体感知(1)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 精度课文,理解内容(1)学习第1-3 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父亲是怎么看鸟的?(2)学习第4-10 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对鸟的喜爱?(3)学习第11-16 自然段,指导学生理解“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
5. 总结全文(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自己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
(2)布置作业: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写一篇观察日记。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学会观察。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优秀教案第【1】篇〗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父亲树林和鸟》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单元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语言的要素”,所以本课的重点在于“语言的丰富性”,通过感知课文,让学生主动地在生活中积累好词好句。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较丰富的语言积累,但是感受语言的能力并不强,本科将重点放在感知课文优美的语言中,并利用课题,梳理文章大意,在梳理的过程中引起孩子们探索的欲望,激发每个孩子都有质疑、解疑的追求,达到自我学习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认识“黎、凝”等五个生字,会写“朝、雾”等十三个字,会写“父亲、童年”等16个词语。
2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简单说出对这些词语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
3.感受父亲观察的细致,了解积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理解“雾蒙蒙”“凝神静气”、“兀立”等词语,以及其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体味父亲观察的细致,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方法教授法、问答法、归纳法、讨论交流法、情景演示法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这一学期我们与鸟这个可爱的小生灵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搭船的鸟》中的翠鸟,还是《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各种各样的海鸟,都是那么机灵活泼可爱,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几只可爱的小鸟,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课件出示鸟类)2.同学们,看了这些,你们喜欢这些小鸟吗?(预设:喜欢)那你们知道小鸟一般会出现在哪里吗?(预设:树林里)没错,在一个春天的黎明,树林里迎来了两位和你们一样喜爱鸟儿的访客,他们会是谁呢?(课件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板书:父亲、树林和鸟)。
3.看到老师的板书,同学们有疑问了,老师你明明说了两个人,为什么只写了父亲?谁能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预设:有父亲就有儿子,这篇文章就是文中的儿子写的)4.我们之前学习了如何预测,读了课题,你得到了哪些讯息,有什么疑问么?尝试说说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或是你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是你大胆的猜疑。
父亲树林和鸟【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父亲树林和鸟(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父亲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2.通过本文了解树林和鸟的互动关系;
3.体验父亲在树林中对鸟的善待,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教学重点
1.父亲树林中善待鸟的情景;
2.学生对故事中的生态保护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学生如何理解“生态保护”的概念,并想办法保护树林中的生态环境。
教学过程
1. 导入
1.教师出示一张有树林和鸟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生活在哪里?我们在生活中吃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什么?
2. 学习
1.教师讲述父亲在树林中对鸟的善待情景,介绍故事背景;
2.学生阅读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
3.辅导学生理解“菌丝”,“芽孢”,“虫蛹”等词语。
3. 分享
1.小组分工,让学生分组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点评学生分享,鼓励学生谈论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4. 总结
1.教师提问: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树林和鸟?
2.学生回答:我们应该减少砍伐树木,减少污染,减少捕杀野生动物等;
3.教师总结当天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学生对故事有较好的理解和表达,但对生态保护的概念还存在一定的模糊。
在之后的学习中,需要更多的案例提示和图形化表达,增强学生对生态保护概念的理解。
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养成保护生态环境并实际行动的好习惯。
三年级语文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父亲、树林和鸟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述,推测作者的情感态度。
(3)学会从课文中提炼出主要信息,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亲情的感悟和珍视。
(3)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述,推测作者的情感态度。
3. 从课文中提炼出主要信息,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树林和鸟的了解。
(2)引出课文《父亲、树林和鸟》。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述,推测作者的情感态度。
5. 讨论与思考:(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2)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如写一篇关于父亲、树林和鸟的小短文。
五、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3. 完成拓展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等,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指导。
2. 生字词掌握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对错误进行纠正和辅导。
3.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讲解。
语文《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优秀24篇】

语文《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优秀24篇】三年级下册《父亲、树林和鸟》优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指导用“舒畅、快活”造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
重点难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爱树林、爱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父亲、树林和鸟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①“一生”和“最喜欢”说明了什么?]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父亲一生最喜欢的事物。
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lí)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hū tuó)河岸上的一片树林边走过。
[②这句话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哪些因素?]突然,父亲站住了,朝幽(ōu)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③“望了又望”“闻了又闻”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写了“我”和父亲来到滹沱河岸上的一片树林,父亲仔细观察树林。
“林子里有不少鸟。
”父亲喃(nán)喃地说。
[④“喃喃”二字说明了什么?]段导读:父亲通过观察发现林子里有不少鸟。
用父亲的话引起下文。
可我既没有看见一只鸟,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⑤我为什么看不见、听不到有鸟?] 我茫然地望着凝(níng)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父亲和鸟教师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认识“蒙、喃”等7个生字,会写“并、夜”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能用其中的一些词语说句子。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字。
【教学难点】能体会父亲爱鸟之情。
【教学过程】一、情趣导入揭示课题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小男孩救鱼的故事,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有关树林与鸟的故事。
2、齐读课题。
3、你们喜欢树林和小鸟吗?能把你了解的有关树林和鸟的资料,说给小伙伴们听听吗?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不会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一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亲、树林和鸟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理解重点词语。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习作者先概括写,再具体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对话语言的精练、优美。
2.在朗读父亲语言过程中体会蕴涵的情感。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引入新课
1.读题。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最想从文章中知道什么?
2.试着将课题中“、”换成恰当的词语,将课题连成一句话,再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留意预习时划出的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重点交流容易混肴的字音和难写的字形。
交流检查学习情况。
①出示会认的字。
黎凝畅瞬猎
②指名认读。
强调“凝”的读音。
③说会认字在文中出现的词,理解意思。
④出示会写的字。
⑤指名认读。
强调“蒙”的读音。
“鼻”和“猎”的部首及字形。
“翅”的笔顺。
⑥说会认字在文中出现的词,理解意思。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指名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2.说说文章主要内容。
3.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的讲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第二段(第2自然段—结束):具体讲父亲怎样喜爱树林和鸟。
四、布置作业
1.规范的书写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检查生字词。
2.回顾课文,说说文章的重要内容。
★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说。
★齐读课文,在文中找一个句子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细读感悟,有感情朗读
出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1.体会“最喜欢”“一生”流露出父亲怎样的情感。
2.从哪儿能看出父亲对树林和鸟喜爱的感情之深呢?学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画出相关的语句。
3.学生交流汇报。
☆看的仔细。
抓住重点句子理解。
父亲:“林子里有不少鸟。
”“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
我:“既没有看见一只鸟,也没有听到一只鸟叫。
”“仔细找,却没有找到晃动的叶子。
”
提问:父亲为什么能发觉林子里有不少鸟,而我却什么也没看见?这说明什么?(扣住“父亲看得仔细、很爱鸟、对鸟非常的熟悉和了解”说即可。
)
想象:①父亲在看时的神态和动作。
(学生描述完之后,填空补充句子“父亲()地站在那儿。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神态“凝神静气”,动作“像树一般兀立”。
)②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我心里想些什么?此时我脸上的表情回事什么样的,用一个词语形容。
(在肯定学生的同时,最终落实到“茫然”并理解意思。
)
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读出父亲对鸟的喜爱之情。
☆闻得认真。
①指名读父亲说的话。
从父亲的话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树林里为什么会有鸟味?怎样才能闻到鸟特有的气味?你体会到了什么?(这都是父亲长期观察和亲身体验所积累的经验和体会,是父亲爱鸟的具体体现。
)
②有感情的朗读7---10自然段。
☆听得快活。
我为什么说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候便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候。
想知道鸟最快活的时刻是什么样的吗?(出课件)
☆父亲对鸟还有哪些更深入的了解?听了父亲的话,我的心情为什么”沉重”,又由衷的感到高兴呢?教师小结:是啊,父亲不是猎人,即使是猎人也不会伤害小鸟,因为――(齐读第一段,即全文中心句)
三、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课文,令你最感动的是什么?(再次体会父亲对鸟的了解与喜爱。
)
2.将题目的顿号换成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读一读。
(爱)
3.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写作方面:先概括再具体的表达方法。
内容感悟: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
4.教师总结:鸟儿们常常欢歌笑语,喜欢自由飞翔,它们也有自己的欢喜忧愁,我们应该像文中的父亲一样,关爱鸟儿,让它们和我们一样快乐地生活。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片断练习:以“天上的云变化多端,形态万千。
”为开头写一个片段。
2.走进大自然,去看一看鸟是怎样飞的,听一听鸟的叫声,再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22 父亲、树林和鸟
看鸟动仔细父亲
闻鸟味认真爱鸟
听鸟歌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