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为家的现实世界_解析大江健三郎的短篇小说_22鸟_
人间失格读后感自我与社会的冲突与困惑

人间失格读后感自我与社会的冲突与困惑在《人间失格》这本小说中,我读到了许多关于自我与社会的冲突和困惑。
这部作品通过主人公大江健三郎的视角,揭示了一个人在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挣扎。
故事中的大江健三郎是一个在社会上已经失败的人,他自身的一些原因导致了他在职场上的不成功。
他在小城镇工作,但由于他的行为举止和个人态度,导致他在工作中失去了许多机会。
大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充满了自责和困惑,他感觉自己被社会所排斥,无法适应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
与此同时,大江的内心世界也充满了矛盾和冲突。
他对自己的过去和现实感到愧疚,他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一些错误和失败,深感自己离开了正常的生活轨迹。
这种冲突和内心的不安使他对自己的命运感到迷茫,他试图寻找真理和救赎,但一直找不到答案。
在小说中,大江健三郎通过与其他人的交往和互动,试图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定位。
他结识了一些具有相似遭遇和困惑的人,他们在一起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情感。
然而,这种交流并没有给大江带来真正的答案和解脱,反而让他更加孤独和困惑。
我在阅读这本小说时深受触动,因为我也经历过自我与社会的冲突和困惑。
社会给予我们许多期望和压力,我们常常感到无法达到这些期望和满足这些需求。
我们在追求自己的内心声音时,也许会违背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这给我们带来了内心的冲突和挣扎。
然而,通过阅读《人间失格》,我认识到自我与社会的冲突并不是一定会导致失败和孤独,相反,它也是一个成长和思考的机会。
大江健三郎虽然在社会上失去了立足之地,但他在内心中逐渐找到了自我认同和平衡。
他通过寻找真理和解脱来拨开内心的困惑和迷茫。
这部小说启发了我对自我和社会的关系的思考。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并试图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来解决这种冲突。
我意识到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自己,并找到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方式时,才能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总之,《人间失格》这本小说通过大江健三郎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自我与社会的冲突和困惑。
作文范文之大江健三郎的材料作文

大江健三郎的材料作文【篇一:被现实唤醒——从大江健三郎早期思想构成分析作品《鸟》】被现实唤醒——从大江健三郎早期思想构成分析作品《鸟》[摘要] 大江健三郎的短篇小说《鸟》讲述了一个刚满20岁的青年大学生与自己幻想的鸟群一起生活了一年多。
他惧怕现实社会,拒绝与外界接触。
直到有一天,一个似乎能理解他的男子出现,青年以为找到了知音。
青年为了证明幻影的确实存在,走出了房间。
男子欺骗了他的感情,他们间的信任消失,这令青年无比痛苦,他面临着残暴没有人情的外界世界,冰冷的精神病院,一切令他不安、绝望。
他试图用幻影来帮助自己逃离这个现实世界,而最终幻影没有出现,青年陷入绝望,最后被现实唤醒。
本文以主人公遇见男子后幻影中鸟的4次出现为线索。
以作者早期思想构成为基础,分析作者早期短篇作品《鸟》,探讨作者对当时现实社会的理解。
[关键词] 幻影;现实;唤醒;觉醒短篇小说《鸟》发表于1958年,是大江在23岁左右写的,当时他还是一位在校大学生。
大江曾在《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中讲:“也就二十二三岁……不过,当时我可是一个全力以赴的愣头青年呀。
”大江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1951年日本与美国签署《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战争结束,但是百姓的痛苦生活并没有结束,此时的日本处于被占领的状态。
正如大江在《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中讲:“这个国家发动的战争正处于可怕的状态之中”,“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将会如何,不知道国家又将走向何方,我们陷于这种不安的、恐【篇二: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晨读素材16】晨读素材16【晓风晨语】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使铁石心肠受到震撼;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爱心是一瓢纷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爱心是一泪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寐的人领略诗般的恬静;爱心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使漂泊异乡的人得到亲情的荫庇;爱心是一道飞架在天边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人见到世界的美丽;爱心是一杯泼洒在头顶的冰水,使高热发昏的人得能冷静地思索;爱心是一块衔含在嘴里的奶糖,使久饮黄连的人尝到生活的甘甜;爱心是一阵炎炎夏日的清风,使心急如焚的人感到无比的凉爽【美文欣赏】青春礼赞如果说人生是五彩缤纷的,那么青春必是其中最绚丽的一抹;如果说人生是动静交融的,那么青春必是其中最活力四射的一份。
浅析大江健三郎的_鸟_

总第期414M angZhongLiterature浅析大江健三郎的《鸟》◎张婷1.大江健三郎生平大江健三郎,1935年1月31日出生于日本四国岛的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
1954年考入东京大学文科,在渡边一夫教授的影响下开始阅读萨特的法文原作,在小说、时事评论和哲学论文等领域内视萨特为其引导者。
1994年以作品《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个人的体验》这部长篇小说以作者的亲身生活经历为基础写成。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整部作品在暴动、自杀、通奸、畸形儿诞生等互相交织的社会场面中,插入维新精神和战后精神,无论在思想上和文体上都堪称大江健三郎的创作高峰。
此外,他的小说《死者的奢华》、《饲育》、《鸟》等作品也都深受读者的喜爱。
本文以他的短篇小说《鸟》为例,在分析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强烈矛盾和冲突的基础之上,揭露了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残酷。
2.理想与现实的差距(1)理想的美妙、自由和温暖文章在一开始就描写道:“无数鸟雀抖动羽毛,拍打翅膀的声音吵醒了他,使他睁开惺忪的眼睛。
他横躺着身子,懒懒地伸了一个懒腰。
这些鸟向他亲昵地围拢过来,有的停在他的脸上,有的站在他的胸口,细长坚硬的鸟足在他面前自由地走来走去。
[1]”正在惬意的时候,楼下母亲和男子的谈话打断了他和鸟儿的交流,他赶忙安慰受到惊吓的鸟儿们“谁都不会抓你们。
那些人,外面的人无法看到你们,不知道你们在这里停栖,当然也就不会抓你们。
”当他同意和男子一起前往其研究所,在车上的他仍然畅游在他的理想王国里,天真地认为房间里的那些鸟都是属于他自己的,不论他去往多么遥远的地方,只要他的一声召唤,鸟儿们就会聚集到他的身边,他永远都不会孤单。
这简直就像我们所说的乌托邦一样,在他的王国里,没有外人、没有竞争、没有压力,也没有所谓的烦恼。
他每天似睡非睡,整日与鸟为伴,鸟就是他的一切,或相互依偎,或相互交流,一切都显得那样美妙。
自从有了这些鸟儿之后,他就辍学整日守在这间屋子里,已经有一年多了。
被现实唤醒——从大江健三郎早期思想构成分析作品《鸟》

文献8 6 1 0 ( 2 0 1 3) 5 - 0 0 4 7 — 0 3
短 篇小说 《 鸟》 发 表于 1 9 5 8年 , 是 大江 在 2 3岁左 右写 的, 当时他还是一位在校大学生 。大江 曾在《 大江健三 郎 口述 自传 》 中讲 : “ 也 就二 十二三岁 ……不过 , 当时 我可是 一个全
被 现 实 唤醒
从 大江健 三郎早期 思想构成分 析作 品《 鸟》
o谢 恭 瑜
( 东华大学 , 上海 2 0 1 6 2 0 )
[ 摘 要】大江健 三郎的短篇小说《 鸟》 讲述 了一个 刚满 2 0岁的青年大 学生与 自己幻想的鸟群 一起 生活
了一年 多 。他 惧 怕现 实 社 会 , 拒绝与外界接触。直到有一天 , 一 个 似 乎 能 理 解 他 的男 子 出现 , 青 年 以为 找 到 了 知 音 。 青 年 为 了证 明 幻 影 的 确 实 存 在 , 走 出 了房 间 。男 子 欺 骗 了他 的感 情 , 他 们 间 的信 任 消 失 , 这 令 青 年 无 比 痛 苦, 他 面 临 着 残 暴 没 有 人 情 的 外界 世 界 , 冰 冷 的精 神 病 院 , 一切令他 不安、 绝 望 。 他 试 图用 幻影 来 帮助 自 己 逃 离这 个 现 实 世 界 , 而 最 终 幻 影 没 有 出现 , 青 年 陷入 绝 望 , 最 后 被 现 实 唤 醒 。本 文 以 主 人 公 遇 见 男 子 后 幻 影 中
充满美好幻影 的幸福 的世界里。好像只要他踏 出房 门 , 将会
有难 以承受 的事物在等待着他 。
这里是 “ 秋天的早晨 , 在他横躺着的身体周 围, 无数 的鸟
拼命 地抖动着 翅膀 ……它们 只是沉 默着 ,拼 命地振 动着翅 膀” , 秋天本该萧条的季节里出现了欢快 的鸟群。 “ 灰 暗的房 间” , 对它们来说却像 是“ 密密层层 的森林 ” , 突然 , “ 鸟群们被 惊 动 ,这突如 其来 的不 安威胁着 鸟群们 ,使 鸟群们 不能平 静” ,他 听到了楼下母亲跟一名男子在小声说 话的声音 , “ 原 来 如此 , 他 温柔地 同鸟群解释 , 不 要振翅 , 没什 么可害怕 的 ,
大江健三郎的《鸟》的文学特色研究

大江健三郎的《鸟》的文学特色研究作者:郑文超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06期摘要:大江健三郎作为一个一直以来致力于关注人类灵魂救赎的作家,其作品塑造了无数“边缘化”的人物。
《鸟》作为其早期的一个短篇,无论是从文本刻画的心理疾病的主人公形象,还是文本的叙述方式,对象征手法的运用,都呈现出大江健三郎独有的文学特色。
关键词:大江健三郎;《鸟》;文学特色大江健三郎的文学创作一直以来致力于探讨人类的“存在”问题,救赎问题,其作品中塑造的很多“边缘化”的人物体现出大江健三郎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社会问题的探讨。
短篇《鸟》透过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独特视角,细致地刻画了主人公对这个世界“私人化”的感受,并让这个害怕世界的人最终同世界发生联系。
整个过程的叙述方式,象征手法的运用,都呈现出大江健三郎独有的文学特色。
一、从乌托邦到现实世界大江健三郎在《鸟》中塑造了一个对外部世界感知有障碍的主人公,从将自己完全同这个世界隔绝,到外部世界冲破他的隔绝,再到他开始感知世界,大江健三郎细致地刻画了边缘人的生存状态。
(一)同外部世界的隔绝文章伊始作者就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眼里那些活泼好动的鸟。
“无数鸟雀抖动羽毛,拍打翅膀的声音吵醒了他,使他睁开惺忪的睡眼。
……这些鸟想他亲昵的围拢过来,有的停在他脸上,有的站在他的胸口,细长的坚硬的鸟组在他面前自由地走来走去。
”[1]生动的描写仿佛真的有鸟儿存在于他的房间,其实不过都是主人公的幻想罢了。
他在自己20岁生日那天开始将自己与世界隔绝了起来,终日躲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建造著属于自己的乌托邦,而那些欢快的鸟儿便是他精神的慰藉。
主人公自己构建的世界在外人看来是“边缘化”的,但在他自己眼里却是自己精神的栖息地,与世界隔绝的同时,也与世界有着无形的冲突。
(二)外部世界的突破主人公“他”将自己封闭在自己构建的世界里日复一日,终于母亲作为家庭的代表,她决心冲破孩子的“壁垒”。
母亲用交流“鸟”的借口来让“他”同自己请来的心理医生交流,言语间“他”放下了心里的戒备,以为自己找到了知己,便答应随医生去研究“鸟”是不是他独有的,一路上“他”都有“鸟”陪伴。
对《个人的体验》主人公“鸟”的存在主义解读

是偶然的荒谬 的” 、 “ 自由选择” 、 “ 不可逃脱的责任” 。同时指 出, 作者通过描 写鸟这一人物形 象的转 变, 体现 出了作 家在文 学创作 中对处在 困难 时期的 国家、 人 民寄托 的新希 望。
文 学 品 析
文艺 生活 L I T ER AT URE L I F E 源自2 0 1 5 — 0 4
对《 个人 的体 验》 主人公“ 鸟" 的存在 主义解读
曲佳 音
( 天津工业大学 , 天津 3 0 0 3 8 7 )
摘 要: 以 萨特存在主 义哲 学为视角 , 解读大江健三郎在《 个人的体验》 中所塑造的主人公 “ 鸟” 的人物形象。认 为乌是一位
一
、
存在主义与《 个人 的体验》
存在 主义 以人为中心、 尊重人的个性 和 自由, 认为人是在无
鸟并没有认识 到作为一家之 主肩 膀上应 当承 担的责任 , 面 对现实态度消极 , 对 已然 来 到 人 世 的 孩子 采 取 逃 避 态 度 。 鸟从 最
东西” , 直到最后一章 , 他仍 意义 的宇宙 中生活 , 人 的存在本身也 没有 意义 , 但人可 以在存在 开始就毫无感情地称 自己的孩子为“ 然称 自己的孩子为“ 怪物” 。在 医生讲完孩子 的病情后他竟然说 的基础上 自我造就 、 自由选择 , 进 而创造 出人 自己的本 质。 国 著名哲学家萨特是存 在主义 的集大成者 ,提 出了 “ 存在先于本 质” 、 “ 存 在是偶然 的荒诞的” 、 “ 自由选择 ” 、 “ 不 可逃脱 的责任 ” 等 想要看看 “ 实物 ” , 甚 至在还没看到孩 子的样 貌之前就 开始想象 婴儿 的样子 , “ 可 能是脑 袋像 只猫 ,身子像 气球 般涨鼓 的怪物 吧? ” “ 医生应该是 因为这样的怪物而 自觉羞耻 , 所以才嗤嗤地笑 个不停 。 ” 鸟觉得婴儿一定会 死去 , 但第二 天早上他却被告知 , 婴
大江健三郎的《鸟》的文学特色研究

96大江健三郎的《鸟》的文学特色研究郑文超 武汉学院人文学院摘要:大江健三郎作为一个一直以来致力于关注人类灵魂救赎的作家,其作品塑造了无数“边缘化”的人物。
《鸟》作为其早期的一个短篇,无论是从文本刻画的心理疾病的主人公形象,还是文本的叙述方式,对象征手法的运用,都呈现出大江健三郎独有的文学特色。
关键词:大江健三郎;《鸟》;文学特色大江健三郎的文学创作一直以来致力于探讨人类的“存在”问题,救赎问题,其作品中塑造的很多“边缘化”的人物体现出大江健三郎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社会问题的探讨。
短篇《鸟》透过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独特视角,细致地刻画了主人公对这个世界“私人化”的感受,并让这个害怕世界的人最终同世界发生联系。
整个过程的叙述方式,象征手法的运用,都呈现出大江健三郎独有的文学特色。
一、从乌托邦到现实世界大江健三郎在《鸟》中塑造了一个对外部世界感知有障碍的主人公,从将自己完全同这个世界隔绝,到外部世界冲破他的隔绝,再到他开始感知世界,大江健三郎细致地刻画了边缘人的生存状态。
(一)同外部世界的隔绝文章伊始作者就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眼里那些活泼好动的鸟。
“无数鸟雀抖动羽毛,拍打翅膀的声音吵醒了他,使他睁开惺忪的睡眼。
……这些鸟想他亲昵的围拢过来,有的停在他脸上,有的站在他的胸口,细长的坚硬的鸟组在他面前自由地走来走去。
”[1]生动的描写仿佛真的有鸟儿存在于他的房间,其实不过都是主人公的幻想罢了。
他在自己20岁生日那天开始将自己与世界隔绝了起来,终日躲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建造着属于自己的乌托邦,而那些欢快的鸟儿便是他精神的慰藉。
主人公自己构建的世界在外人看来是“边缘化”的,但在他自己眼里却是自己精神的栖息地,与世界隔绝的同时,也与世界有着无形的冲突。
(二)外部世界的突破主人公“他”将自己封闭在自己构建的世界里日复一日,终于母亲作为家庭的代表,她决心冲破孩子的“壁垒”。
母亲用交流“鸟”的借口来让“他”同自己请来的心理医生交流,言语间“他”放下了心里的戒备,以为自己找到了知己,便答应随医生去研究“鸟”是不是他独有的,一路上“他”都有“鸟”陪伴。
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中鸟对人生的折射-最新年文档

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中鸟对人生的折射-最新年文档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中鸟对人生的折射《个人的体验》是日本著名现代作家大江健三郎的代表作品之一,凭借这部作品,大江健三郎获得了199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自大江健三郎的这部作品发表之后,便在日本引起了高度的关注,许多评论家对其进行了分析评论,且意见褒贬不一,一些评论家对这部小说的结尾提出了质疑与批判,认为结局过于突兀,缺乏文学固有的内在逻辑性。
但是大江健三郎本人却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小说结局是符合故事情节发展需要的,并不存在逻辑上的不合理。
《个人的体验》在翻译成英文进行出版发行时,出版社曾经要求作者大江健三郎把结尾部分删掉,但是大江健三郎拒绝了这个要求,因此英译本也保留了日文版的完整故事情节。
综观大江健三郎对《个人的体验》的构思创作以及评论界对这部小说的批评分析,我们可以提出自己的思考,那就是小说结尾是不是真的像评论所说的那样突兀呢?大江健三郎为什么不同意英译本出版社删掉小说结尾?通过这部小说中主人公鸟的琐碎生活,大江健三郎想要真正告诉读者什么主题?演绎何种人生体验?通过思考这些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主人公鸟的成长过程来探索他对人生意义的折射。
一善念与恶念的斗争《个人的体验》中,大江健三郎为读者设定的主人公鸟是一个对于现实生活不满,常常处于失望与躁动中的形象。
鸟由于自身生活存在着固有的缺失,因此他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使得他对生活充满了抱怨与不安,内心总是展现出狂躁不安的状态。
在学校读书期间,鸟曾经因为酗酒被学校勒令退学;在得到教授的赏识,并娶教授女儿为妻之后,鸟本应安于自己的小生活,但是他仍然对生活充满了失望;在教授的帮助下,鸟有了稳定而体面的工作,可是这也不能填补他内心的无助与空虚;妻子怀孕之后,即将为人父的鸟本应该万分喜悦,对生活充满热情与向往,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感到快乐与幸福。
即使在外人看来他的生活已经很美满了,但是鸟对自己平淡而乏味的生活厌恶至极,他总是担心自己会被这味同嚼蜡的乏味生活所吞没,他所向往的生活应该是充满了刺激与冒险,因此他的梦想是去遥远的非洲大陆,去探索未知彼岸的不平凡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无处为家的现实世界解析大江健三郎的短篇小说 鸟!渠海霞,孟永超(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聊城 252059)[摘 要]大江健三郎的短篇小说 鸟!描写了一位将自己封闭在虚幻的鸟群世界,并企图以此来寻求心灵慰藉的精神病人。
通过对该主人公经历及心理的细致刻画,大江向我们展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强烈矛盾和冲突,并进一步控诉了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残酷。
而这一切与作者大江健三郎自身的生活经历、思想基础及文化结构等密切相关。
同时,无论是大江健三郎的自身生活经历还是其文学作品中所创设的故事结局,都在向我们表明一个道理:在这个无处为家的现实世界中,只有走出幻想、面对现实、调整自我,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自己的理想。
[关键词]大江健三郎;现实世界;理想;冲突[中图分类号]I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217(2010)02-0097-03[收稿日期]2010-03-15[作者简介]渠海霞(1981-),女,山东莘县人,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日本文学。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而且这种理想很多时候,只能是某种程度上得以实现,有些甚至永远难以达成。
于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也就随之产生。
而这种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矛盾也正是众多文学作品着力表现的重要主题之一。
自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作家涉足这一主题,或浓墨重彩,或轻描淡写,但他们无一例外地想要通过作品创作来表现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回避的冲突,并企图探讨其中的解决之道。
一1994年以 个人的体验!、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等作品荣获瑞典文学院颁发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江健三郎,一直是一位备受瞩目的日本作家。
他的许多作品在中国也广为流传,并被许多学者研究。
众所周知,大江健三郎是一位极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
他所关注的问题并非仅仅局限于∀自我#这一狭小的世界。
其作品主题涉及监禁状态、性、政治、残疾儿问题、核问题等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
其中,相对于大多数作家对主流文化的关注,大江健三郎对边缘文化的情有独钟更体现出其独特之处。
[1]短篇小说 鸟!可谓是大江作品中体现理想与现实冲突这一主题的典型代表。
或者也可以说,这个短篇中所体现出的理想与现实之冲突,是大江健三郎将现实世界中类似情况极端扩大化后的一个例子。
鸟!刻画了一位自闭型精神病人。
文中的主人公因为害怕面对外面的现实世界,而放弃了学业,躲避在自己的房间,足不出户,甚至连吃饭都由母亲送到门口。
而且,在自己的房间里,他幻想出了一个充满了各种各样鸟的世界,它们时而自由飞翔,时而安静地停落在自己的身体周围,有时还调皮地用翅膀抚摸一下主人的脸颊。
在这个虚幻的只有鸟儿们相伴的世界里,∀他#感觉自己就是那个傲视天下的∀王#,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但是,这在包括家人在内的常人看来他自然是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病。
于是,家人便先后请了几位精神病医生来为他医治,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医生,也无论医生如何苦口婆心地游说劝说,他都一律拒绝打开自己的房门。
因为,他感觉包括母亲在内的别人都在企图打碎自己这个与鸟共舞的美好世界,于是他苦苦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并用心享受着这一切的美好时光。
直到有一天来了一位看似沉默的精明医生,这位医生先假装进入了他的鸟群世界,并给与了认可和肯定。
在得到了他的信任之后,又骗其来到了自己的精神病医院,在那里为逼迫其换上病人服装,命人强行拔光了他的衣服∃∃在这个一片灰色的精神病医院里,他再也唤不来令自己安心的可爱的鸟儿们,那个陪伴了自己很久的美好世界彻底粉碎了,他又被强行拉回了这个让自己惶恐的现实世界。
看着眼前的∀敌人#,他拼足了劲儿,奋力撞去,但赤身裸体的自己终敌不97过那位强悍医生的用力一踢 他不省人事啦!再次醒来,已经被送回了家中。
拼命一搏终于使自己又能重新躺在了自己房间的床上,但原来那个安详的愉快的鸟群世界却再也找不回了。
一想到自己今后将要面对的毫无生机的乏味生活,他不寒而颤∃∃二大江健三郎的这部短篇小说鸟!,通过塑造一位用极端封闭的形式来逃避现实,但最终却被现实世界粉碎了∀与鸟共舞#这一美好幻想的人物,极力渲染了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想象中安详、宁静、美好、自由的鸟群世界和失去∀鸟群#之后现实、残酷、不安、喧嚣的现实世界的对照描写,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在现实与想象冲突面前身薄力微的可怜人物形象。
鸟!中的主人公应该说是一位精神病人,但他那幻想世界中的美好、宁静、安详却让很多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产生多多少少的共鸣,有时甚至会为之陶醉。
这也许是因为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其实都存有一处想象的天空,就如法国诗人拉马丁的一句诗:人是落在地上而又无时不在怀念天空的生命。
那么,究竟人们怀念天空中的何种美好呢?我想应该是像鸟一样自由自在天南海北的翱翔!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对束缚充斥的现实世界做出的一种无声抗争。
就像鸟!中的主人公,他究竟为何会陷入这种空想虚幻的鸟群世界,我们无从知晓,作品中对此也并没有明确交代。
但是我们从他那种对∀屋外世界#的惧怕和惶恐中多少可以推测出其中的缘由,或是失恋,或是受骗,抑或是受到了什么重大打击,总之是在现实世界中没有找到足以令自己心灵栖息的温馨港湾。
文中交代说,他并非是自小如此,将自己困在这种∀与世隔绝#的虚幻世界,大约开始于一年前。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重大挫折,会使他逃离这个仍有包括母亲在内的亲人牵挂着的现实世界,独自沉浸在虚无缥渺的幻想世界中,日日与∀鸟#为伴。
难道他生活中的现实真的如此残酷,以至于只能到想象的世界中去寻求些许安慰,去寻觅理想中的美丽家园。
这些我们也无从了解,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现实世界的束缚和压力使他感到窒息。
小说的开头反复描写了他对现实的感受:∀现实#不像∀鸟#一样具有细腻的感情,它是强硬的、无奈的世界,决不会顺从自己的意愿。
而且,∀现实世界#中到处充斥着他人的气息总的看来,鸟!中的主人公应该是无法面对现实世界的种种束缚与不如意,为了逃避这种内心的矛盾与痛苦,才下意识地构筑起这么一个虚幻中的宁静、安详、美好的鸟群世界。
在那里他再不用费力应付别人带来的压力与生硬的令人窒息的现实,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鸟儿们是如此顺从如此灵动,这让他感觉自己终于找到了能够安心停泊、惬意休憩的心灵家园!也就是说,现实之于他,是可怕的、陌生的,而幻想的世界却更真实、更可靠、更能带给自己莫大的安全感。
[3](P91)从这一点我们就更能清楚地看到,作者刻画这样一个人物,或许就是要告诉我们:现实世界真的是残酷而又无奈的,它足以令每一个心怀孩子般梦想的天真灵魂溃不成军。
就看你是选择麻木而屈辱的活在它的阴影之下,还是宁为玉碎地为自己挽回一丝尊严,前者要舍弃心灵后者需舍弃自己。
留下会成为它的俘虏,离开也将是它的手下败将,也就是说,无论你何去何从都无处为自己的心灵安家。
至此,也许我们多少能明白鸟!中主人公的∀鸟群世界#,那其实就是为无处为家的疲惫灵魂找一个能够稍事歇息的心灵驿站。
三我们都知道,大江健三郎许多文学作品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将人物命运的矛盾冲突置于一个令人绝望的现实环境之下。
比如他的鸽子!、饲育!、核时代的森林隐遁者!等作品俱是如此[4]。
短篇小说鸟!更是用一个极端的例子来展示了现实世界带给人们的压力和苦痛,以至于处在这种令人窒息的现实重压之下的主人公下意识地为自己虚构了一个∀鸟群世界#。
大江健三郎每每将自己对现实的忧虑乃至绝望淋漓尽致地渗透到作品之中。
那么,为什么大江文学会对现实表现出如此强烈的绝望呢?这恐怕还得追溯到作家的生活背景和文化结构等方面。
首先从文化结构方面来看,萨特的存在主义对其有着极大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大江健三郎在儿童时代就曾经接触过萨特的小说,大学时期对法国文学特别是萨特文学的全方位了解和把握进一步奠定了他的思想基础。
1959年3月大江健三郎完成学业,自东京大学法语专业毕业,其毕业论文的题目便是论萨特小说里的形象!。
可以非常肯定地说,萨特的存在主义以及对现实的悲观、绝望和恐惧对大江的思想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并进一步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中。
其次,从生活经历来看,长子大江光的残疾无论是对家庭还是对大江健三郎本人都是一种极大的打击。
1963年6月,大江健三郎的第一个孩子 大江光诞生了,这个呱呱坠地的小生命本该为这个组建不久的家庭和这对年轻的父母带来莫大的欣喜和无限的希望。
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大江光是一个天生智障的残疾儿。
不难想象孩子的不健全对任何父母都会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大江也曾多次提到自己当时的痛苦感受。
不过,他在痛定思痛之后,和妻子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养育智障儿子,并更加用心地呵护这个可怜的小生命。
尽管下定了决心,但之后的艰难和痛苦也是可想而知。
大江也知道儿子是在∀强忍残疾带来的折磨与煎熬中度过每一天的#,20岁的大江光在写给父亲的信中近乎绝望的说:∀我真的不行了,这20年可真遭罪啊!#[4]对于每一个父母而言,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受苦恐怕是比将这种痛苦加在自己身上还要无奈甚至绝望。
自此,我们也许就更能理解98大江的许多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对现实的绝望。
另外,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大江健三郎是一个极富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作家。
他对政治、战争、环境以及核武器等与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的问题都非常关心。
这一点在他的广岛札记!等作品中都有非常清晰的体现。
而日本乃至整个世界存在的诸如环境污染、核威胁以及青少年教育等问题都令他感到不安和焦虑。
综上所述,鸟!中所体现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冲突并不是一种偶然,它与大江健三郎个人经历以及文学创作基调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
鸟!中主人公对外部世界、现实世界的恐惧和逃避,某种程度上也许可以说是大江健三郎将自己内心对现实的不安和焦虑极端扩大化之后的一个载体。
四我们都知道,一个社会必定也必须有它的制度甚至法律的约束,即使抛开这些硬性标准不说,也还会有道德规范抑或人情义理的制约。
只要是生活在人世之中,就必定要面对众多束缚和牵绊。
正如日本大文学家夏目漱石所说的那样,发挥才智,则锋芒毕露;凭借情感,则随波逐流。
坚持己见,则孤独无友。
总之,人世难居。
[5]而天性向往自由的人们又该如何面对这种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差距呢?两者之间是否能找到一种平衡呢?自然,这现实的人世愈是难居,我们就愈想迁徙到能使心灵得以安然而居的地方。
[5]但是,事情往往是无论你躲避到哪里,都躲不开这难以令人满意的现实世界,这就一如鸟!中主人公那令人同情的遭遇。
为了躲避现实的压力和痛苦,他精心地为自己架设起一个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绝的鸟群天下,借以寻求心灵的慰藉,并沉醉其中自得其乐。
但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天地难道真能永远平静、祥和吗?显然不能!因为,即使他躲避起来,不去招惹任何人,但现实世界也绝不会忽略他的存在,哪怕是他自己那个狭小的房间,也决不可能永远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