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景观设计

合集下载

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设计方案

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设计方案

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设计方案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设计方案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各地的环境问题也日趋突出,其中城市绿化问题成为了关注的热点,而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地理位置、河道环境、绿化植物选择、绿化方式、绿化成本等,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地理位置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绿化效果。

一般来说,绿化工程可以分为城市内、城市外和城市边缘三个区域。

在城市内设计绿化方案时要考虑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行人和车辆流量问题,同时还需要考虑周边环境、文化、气候、水文等因素,以确保绿化工程的效果最大化。

河道环境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是针对城市的河道设计的,因此需要考虑河道的环境问题。

首先,要充分理解河道的特点,如河道的形态、水流速度、水质等,以此确定绿化方式。

其次,要了解周边的城市建筑、道路、社区等因素,以便进行合理的绿化方案设计。

绿化植物选择绿化植物是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中最基本的因素之一,要根据环境来选择植物。

如果在夏季绿化,可以考虑选择抗旱、耐高温等特性的植物,以应对高温和少雨的环境;如果在秋季绿化,可以选择一些彩叶树种来增加景观的美感。

绿化方式在绿化方式上,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可以采用公园式的绿化方式,也可以采用景观式的绿化方式。

公园式的绿化方式更加注重绿地面积的增加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更适合城市中心区域的绿化;而景观式的绿化方式注重风景的呈现和美感的提升,适合城市的边缘和郊区的绿化。

绿化成本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成本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设计方案上应该充分考虑绿化成本和效益的关系,要做到既要保证绿化效果,又要控制好成本。

总之,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才能达到最佳绿化效果。

同时,绿化工程的实施需要依托政府的全力支持,广泛动员社会资源,让更多的人理解和参与到绿化工程中来,才能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河道景观设计规范

河道景观设计规范

河道景观设计规范篇一:河道景观设计说明项目建设综述城市环境条件及人文背景分析建设用地自然条件及河流流域分析地域文化分析1、自然条件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是广西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科技、信息、金融中心。

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亚热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气候温和,夏长冬短,适合植物生长,所谓“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仍奔放”,是一座环境优美适合人类居住的绿色之城。

南宁历史悠久,各族人民长期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南宁旅游资源丰富,作为广西黄金旅游带的中心部分,壮丽的边关风采、浪漫的海滩风貌、迷人的异国情调,星罗棋布的灵山秀水,古朴悠远的古迹故址,山、水、人、情构成南宁多层次的旅游景观。

南宁绿地系统条件良好,青秀山、南湖等绿地空间楔入城市,形成“一江串三环,两轴连八楔,绿网点线面”的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

南宁市十分重视环境建设,全面启动城市建设“136”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强完善区域综合性核心城市的功能,建成区园林绿地总面积为3580公顷,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为38.78%和9.51平方米。

城市山清水秀,绿水映带,自然环境极其优美,被授予“联合国人居奖”,素有中国绿城之称,是一座环境优美适合人类居住的绿色之城。

经济条件南宁区位条件优越。

毗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的重要枢纽,也是西部重要的省会城市。

同时是国家级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城市。

近年来,南宁市委、市政府的前瞻性规划理念加上市民的创造和热情,打造出了南宁快速崛起、迈向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六张独特名片。

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也成为南宁独特的地缘优势。

南宁人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努力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进程,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经济增长迅速。

人文条件南宁古代属于百越之地。

唐朝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定名为邕州,南宁简称“邕”由此而来。

元朝为取南疆安宁而定名为“南宁”。

乡村河道景观设计

乡村河道景观设计

乡村河道景观设计乡村河道景观设计是指在乡村地区对河道进行规划和设计,以增强其生态功能、提升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详细介绍乡村河道景观设计的内容和要点。

一、背景和意义1. 乡村河道的重要性:乡村河道是农村地区的重要水资源,对于农田灌溉、饮用水供应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环境问题:随着农业发展和人类活动增加,许多乡村河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3. 政策支持: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开展乡村河道景观设计工作,以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

二、设计原则1. 生态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保护和恢复河流的自然生态系统,促进植物生长、鱼类繁衍等生物多样性。

2. 可持续性原则:设计应考虑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采用环保材料、节能措施等,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社区参与原则:设计过程中应鼓励居民参与,听取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并充分考虑当地文化和传统。

三、设计要点1. 河道修复:对于已经受到污染和破坏的河道,需要进行修复工作,包括清理水体、恢复河床、植被种植等。

2. 河岸景观设计:通过设置步道、观景台、休息区等设施,提供给居民和游客一个欣赏河流美景的场所。

3. 水体处理:通过人工湿地、生物滤池等方法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提高水质。

4. 植被配置: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并合理配置沿岸植被,增强生态功能。

5. 防洪措施:根据当地洪水情况设置相应的防洪设施,确保乡村河道在洪水时不会造成灾害。

6. 文化元素融入:将当地的文化元素融入设计中,如传统建筑、民俗活动等,增强景观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四、案例分析1. 乡村河道生态修复案例:以某农村地区的一条严重污染的河道为例,通过清理水体、植被种植等措施,使河道恢复了自然生态系统,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2. 河岸景观设计案例:在某个乡村地区的河岸上设置了步道、休息区等设施,并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欣赏河流美景。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在进行河道景观设计时,首先需要进行区域调研和规划,了解河道的自然环境和相关文化背景。

通过对区域特征和需求的分析,确定设计的目标和定位。

其次,进行河道景观的规划布局,包括景点选择、路径规划和景观元素的设置等。

最后,进行具体的景观设计和施工。

在河道景观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环境保护:在河道景观设计中,要保护和修复河道的生态环境。

通过合理的植被选择和布局,打造出具有生态功能的景观,为河道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保护。

同时,要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河流生态系统,保持河道的自然特色。

2.非建筑景观元素:在河道景观设计中,可以使用非建筑景观元素来增添美感和观赏价值。

例如,设置喷泉、音乐喷泉、雕塑、雕刻等艺术品,让河道成为一个艺术品展示的平台。

同时,可以通过设置花坛、草坪、游乐设施等来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

3.沿河道路径的设计:河道景观设计中,要合理规划河道两侧的行人和自行车道。

路径的设计应该有足够的宽度,同时要考虑到通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路径两侧可以种植花草树木,营造自然的氛围,并设置亭子、凉亭等设施供游客休息。

4.河道边的设施:河道景观设计中,要设置一些设施供游客使用,如亭子、凉亭、休息桌椅等。

这些设施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舒适、美观、实用。

同时,还要设置一些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方便游客使用。

5.夜间景观设计:在河道景观设计中,要考虑到夜晚的景观效果。

可以利用灯光来照亮河道,营造出浪漫的氛围。

同时,可以设置一些彩灯、水景灯等照明设备,增加夜间河道的观赏性。

总之,河道景观设计旨在打造一个具有观赏价值和生态功能的空间。

在设计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非建筑景观元素、沿河路径的设计、河道边的设施和夜间景观设计等方面,为游客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观赏和休闲环境。

同时,还要保护和修复河道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河道景观设计竞赛案例

河道景观设计竞赛案例

河道景观设计竞赛案例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河道的治理和利用。

河道不仅为城市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

如何通过景观设计来打造河道的美丽风景线,成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以下是几个河道景观设计竞赛案例:
案例一:上海黄浦江滨江公园
上海黄浦江滨江公园是上海市政府多年来倡导的“美丽滨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沿江一线的景观设计竞赛,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设计团队的参与。

最终,由法国著名景观设计师Michel Desvigne 和中国的Turenscape合作设计的方案获胜,成为全球最长的滨江绿道。

案例二:成都浆洗街河道绿道
成都市浆洗街河道绿道项目,旨在通过河道治理和景观设计,将原本混乱的河道改造成为一条文化遗产和休闲娱乐的绿道。

设计师采用了仿古石拱桥、河岸休闲区、水上游乐设施等手段,成功打造了一条美丽而又实用的城市绿道。

案例三:南京夫子庙秦淮河畔
南京夫子庙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胜区,秦淮河畔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秦淮河畔的历史文化遗产,南京市政府开展了秦淮河畔景观设计竞赛。

最终,由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法国景观设计师Paysage合作设计的方案获胜,成功打造了一条充满
文化气息的秦淮河畔景观带。

总之,河道景观设计竞赛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竞赛形式吸引全球优秀设计团队的参与,可以为城市打造出更加美丽、宜居的城市风景线。

河道景观方案

河道景观方案

河道景观方案1. 引言河道景观方案是指对河道进行景观规划和设计,以提升河道景观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一系列措施。

河道景观方案不仅包括对河道景观的美化和绿化,还包括对河道功能的优化和改善,以满足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需求和对生态保护的要求。

本文将围绕河道景观方案展开讨论,介绍河道景观规划和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案例,并提出一些建议。

2. 河道景观规划和设计的原则河道景观规划和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生态保护原则在河道景观规划和设计中,要重视生态系统的保护,尊重自然规律,保护和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

要注重河道周围的湿地保护,合理保护并改善水质,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

2.2 可持续性原则在河道景观规划和设计中,要考虑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安排人工设施,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要提倡绿色出行,鼓励步行和非机动交通,减少汽车的使用,减少尾气排放。

2.3 文化传承原则在河道景观规划和设计中,要注重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体现当地的历史、风情和特色。

可以通过设置文化雕塑、纪念碑等方式,将地方文化元素融入到景观设计中。

2.4 社区参与原则在河道景观规划和设计中,要充分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增加社区居民的参与感,使其能够共享河道景观带来的福利。

要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景观的维护和管理,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

3. 河道景观设计的方法河道景观设计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法来实施:3.1 检查和评估在进行河道景观设计之前,需要对河道及其周边环境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包括对现有的自然环境、人工设施和社区需求的调研和分析。

通过检查和评估,可以了解到河道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依据。

3.2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检查和评估的结果,制定河道景观规划方案。

规划方案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区需求,确立河道景观设计的目标和原则,确定景观元素的选用和布局。

3.3 设计细节在制定规划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设计工作。

河道景观设计知识

河道景观设计知识

河道景观设计知识1.总体规划布局与定位(1)调研: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符合当地的地质特征以及气候特征,并且要对河道水域进行详细地实地考察,包括:河道宽度、水位、断面等。

另外,在调研期间还要注意河道周边的环境,记录周边的建筑、生态湿地、植物组团等情况。

(2)定位:在对调研进行分析之后,在保证城市河道的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依照城市设计的总体概念进行河道景观设计。

由于河道是贯穿于整个城市的,其周边环境以及城市设计都不同,所以要根据流域附近的环境进行设计主题的定位,从而使不同流域的河道具有自己特色的设计方案。

(3)布局:虽然城市形象是河道景观设计的依据,但是在具体的流域设计中,还是要以流域的情况为主,其中对设计有以下要求:第一、因地制宜,也就是尽可能地保持地形原有形态,切勿统一设计为渠化河道。

如果可以,最好能够以周边的历史文化古迹连接起来,将文化理念延伸到河道景观的设计思想上;第二、突出重点,也就是在一定距离的河道上建立一个主题亮点。

主题的选择方向可以是河道特点、历史文化等;第三、形成特色,河道尽管要具有自然特征。

对于景观类型没有固定的要求,只要符合城市和地域的需求即可,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将全部景点都纳入城市中,要区分开各个景点,从而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记忆。

2.驳岸设计(1)自然原型护岸:是以保护河道堤岸、还原堤岸原型为主要目的的,通常会在表面土层铺上卵石、细砂,或是种植草皮等。

在植被上,多使用水杉、柳树、香蒲、芦苇等。

(2)自然型护岸:在水面上种植植被的情况下,并且选用石材木材等材料提高坡面的抗冲刷能力。

在坡脚用木桩、石笼或浆砌石块等建筑土堤,在斜坡上种植乔灌草植被,提高堤岸抗洪能力。

(3)人工自然式护岸:用石材、钢筋混凝土等材料还原堤岸形态,以实地情况为依据,将缓坡式、台阶式及后退式堤岸结合起来。

如果没有建筑低台地,可以根据淹没的周期性设计更多的亲水性空间。

(4)人工式护岸:直落式的陆地和水面之间存在很大的落差,没有足够大的空间,水位变化幅度较大,另外其亲水性和形式都存在缺点。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标准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标准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标准一、河道形态设计1. 河道应保持自然形态,避免过度改造和截弯取直。

2. 河道断面应合理设计,满足行洪、排涝和生态需求。

3. 河道深度和宽度应适中,以营造适宜的亲水空间。

二、河岸绿化景观1. 河岸应种植适宜的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花卉等,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

2. 植物配置应考虑季相变化,营造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

3. 河岸绿化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提升整体景观品质。

三、河岸步行道1. 河岸应设置连续、安全的步行道,方便市民休闲和健身。

2. 步行道宽度和材质应符合规范要求,确保行人安全。

3. 步行道应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提供舒适的步行体验。

四、亲水设施1. 亲水设施包括码头、步桥、亲水平台等,应安全、实用、美观。

2. 亲水设施的设计应考虑市民的需求,提供舒适的亲水空间。

3. 亲水设施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提升整体景观品质。

五、灯光照明1. 河道景观应设置合理的灯光照明系统,确保夜间安全和景观效果。

2. 灯光照明系统应节能环保,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光污染。

3. 灯光照明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营造宜人的夜景效果。

六、标识系统1. 河道景观应设置清晰的标识系统,包括指示牌、警示牌等,提供必要的信息指引。

2. 标识系统应统一设计风格,确保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3. 标识内容应准确、简洁,方便市民理解和使用。

七、景观小品1. 河道景观可设置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景观小品,如雕塑、文化墙等。

2. 景观小品的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提升整体景观品质。

3. 景观小品应体现文化特色,反映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八、生态保护1. 河道景观设计应注重生态保护,采用生态友好的材料和技术手段。

2. 河道治理过程中应保护水生生物和生态环境,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 河道景观设计应考虑雨洪管理,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生态环境 宁波地处长江平原常绿林生态区的南部,生态区内间歇性河 流形成的湖盆,周围发育着大片常绿橡树林和芦苇沼泽。但由于
长期的农耕作业和城市发展,湿地和水生生境大面积减少。现存湿 地仍然是候鸟和水生生物重要的栖息地,如东方白鹳、天鹅、白枕 鹤,水生生物有白鳍豚、扬子鳄、獐子和水獭。设计团队深知湿地 和水生生境对这片生态区意义重大,因此尽其所能恢复湿地,针对 地域特点进行干预符合新时代的生态意识,具有历史和文化意 义。 实地调查 宁波运河系统一直以来承担着防洪、灌溉和运输三项任务。生态走 廊区内的运河由于转作工业用途,又缺乏有效分区和对污染的控制, 导致运河水质严重恶化。随着工厂大量兴建,施工挖掘出的受污染 的土壤被非法任意倾倒,工厂污水未经处理就随着雨水径流排入运 河,并滞留在河水里。要想达到预期效果,需要掌握大量数据。因 此,主要的景观设计师协同相关顾问(水质学家、湿地专家和水文 工程师)展开详细彻底的调查分析,充分了解当地状况、测绘出水 文循环图和自然水流分布图、对潜在的协同效应进行预判。
宁波生态走廊
背景 宁波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长江三 角洲的中心,城市人口为349万 (2010年人口普查),是中国最 古老、最有名的城市之一,也是 对外贸易的主要港 口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全国其 他城市一样,宁波近年来也面临 着迅速增长的人口数量给基础设 施造成的压力,这也当地政府设 下了巨大的挑战: 既要调节城市密度,还不能对环 境造成消极影响。 2002年,为了减轻宁波老城的压 力,开创城市扩张的平衡生态新 方法,宁波规划部提出建设“宁 波东部新城区”的计划。该计划 包括6平方英里的 城市发展多功能用地,环抱在生 态走廊四周,共同组成一条绿色 线型网络供人类和野生动植物和 谐相处、欣欣向荣。域 领域性和私密性 运用植物围合创造宁静空间
安全性和实用性 注意沿水安全性措施,满足不同使用者 的需求



宜人性和特色性
THANKS
景观快题设计
L A N D S P A C E D E S I G N
河道景观设计
2013ASLA规划设计荣誉奖 - Ningbo Eco-Corridor
Landscape Master Plan. Ningbo Eco-Corridor project transforms an uninhabitable brownfield into a 3.3km-long “living filter” designed to restore a rich and diverse ecosystem, and serve as a valuable teaching tool and model for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景观总体规划。宁波生态走廊工程将不适于居住的废弃棕地打造 成绵延3.3公里的“活体过滤器”,旨在还原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 并可作为城市可 持续发展的教学典范。
实施——打造“活体过滤器” 通过分析,设计师和相关专家提出了修建微型长江生态区的构想。在地势相对较低的山 坡间建造水道网络以改善运河水质,将雨水径流引入新开发区域,修建河岸带为野生生 物提供栖息地,为新居民提供兼具休闲娱乐和教育教学功能的场所。 水文:蜿蜒的新水道提升水文功能 目前缺乏系统规划的无出口运河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许多自由流动的小河、小溪 还有池塘、沼泽。它们水流蜿蜒而缓慢,几乎还原了低地河漫滩的原始状态,以辅助重 建原生生态环境。通过创新的生物修复技术模拟本土生态过程,新建成的水道可以改善 运河水质,目前运河中的水属于最差的第V类水,仅适于工业用水和农田灌溉,净化后 可达到适宜生态修复和人们休闲娱乐使用的第III类水。 地形:丘陵山谷系统引导水流方向 通过对周边开发区的开挖与填埋,整个生态走廊区就成了地势起伏的山丘和山谷。这些 山丘山谷都是精心排布的,顺着山谷形成的水道不仅可以通过沉积、曝气和生物过程去 除污染物,还为含水层的补给提供了保障,在其流动过程中,也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水体 形态。 植被:本地植物净化水质,营造生活环境 在地势起伏的景观区,落叶树种和常绿树种的战略布局体现了设计师对美学、规划、生 态和气候的综合考虑。大力种植本地植被将帮助走廊重建多样的植被群落,吸引野生动 物栖息于此。河岸的植被、生物洼地和雨水花园可以净化来自附近开发区、其他建筑区 等硬质景观的雨水。植物选择营造了独特的地域感:随着地势的变化,植被种类呈现组 群差异,根据植物的不同高度、形态和颜色呈现出独特的空间格局。 与城市结构融为一体 生态走廊支撑着宁波新城的开放空间系统,将土地划为多种用途,并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生态走廊全长3.3千米,与周围城市结构和自然体系完美相合。这条绿色丝带与周围景观 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宁波生态走廊通过修复该区生态网络为原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改善了公共环境,为 当地和附近居民营造出一个乐趣无限的公共空间,表明中外可持续发展已经走上了一个 新的台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